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轫

一、基本学习要求

(一)基础知识要求

1.知道:(1)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4)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位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5)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7)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

文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中国自商朝起,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b5E2RGbCAP 2.了解:(1)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2)传说保留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是珍贵的历史资料。(3)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的房屋;半坡人种植粟、黍,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4)禹治水成功,保障了人民安全,有利于农业发展。(5)盘庚迁都殷后,商朝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6)宗法制是西周维护全国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西周为了有效统治广阔领土,实行分封制。(7)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8)卜辞对研究当时历史有重要价值。(9)商周时期,我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金文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献。p1EanqFDPw

3.理解:(1)北京人体质进化上的特征印证了劳动在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我国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南稻北粟”。(3)水利事业的兴起,标

志着农耕文明的进步。DXDiTa9E3d

三、学习训练示例

1.小王同学购买了一些历史书籍,他决定按书籍所记载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将下列书籍放在不同的

书格里,请你帮他选择。RTCrpUDGiT

①《炎黄的故事》②《“北京人”之谜》③《青铜器图鉴》④《大禹治水》⑤《河姆渡》

书格 A (旧石器时代)

书格 B

(新石器时代)

书格 C

(传说时代)

书格 D

(商周时期)

2.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就“半坡人是否掌握了制陶技术”展开了讨论。老师问他们的观点和依

据分别是什么?5PCzVD7HxA

小张说:“我听研究历史的爷爷说‘半坡人没有掌握制陶技术’。”

小李说:“我看课本上这么写着‘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

小王说:“我参观过半坡出土文物展览,看到了半坡考古发掘出的陶器。”

请你说说他们分别通过什么材料得到了历史信息?

3.《吕氏春秋》等书籍中记载了很多关于黄帝发明创造的传说:有的说黄帝发明了车,有的说黄帝发

明了煮饭的锅,有的说黄帝教百姓盖了房子来居住。黄帝几乎成了古代发明创造的“万能博士”。jLBHrnAILg

①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传说与历史史实有何差异?

②如果需要探究关于黄帝的历史,这些传说是否有价值?为什么?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 远古时期: 1.粮食特点:南蹈北粟 2.大禹治水成功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4.我国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5.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1. “战国七雄”:秦,楚,韩,赵,魏,齐,燕 2. “春秋五霸”:秦穆公,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 3. 秦国的“商鞅变法” 4. 春秋时期形成众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5. 战国时期,人们制作“司南”用于指示方向 秦至南北朝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2.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秦国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4.陈胜,吴广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历史书记载的二起农民起义之一) 5.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 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通“丝绸之路” 颁布“推恩令”,发起了对匈奴的战争 7.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 8.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10.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11.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隋唐时期 1. 581年隋朝建立,重新确立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2. 科举制度初创于隋朝,此制度在唐朝广泛使用 3.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4. 618年,唐朝建立 5. 文臣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6. 日本派“遣唐使”前往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日本佛教 的发展,传播了中国的科学制度 7. 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 8.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宋元时期 1.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 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3.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国号为辽 4.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5.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先后灭辽,北宋 6.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7.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8.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9.元朝的行省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极深 明清时期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2.1644年,清朝建立 3.郑和七下西洋(显示明朝国力的强大) 4.郑成功(民族英雄)收复台湾 5.明清的八股取士是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的产物 6.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 7.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8.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 9.明朝创立了内阁制度(强化君主专制独裁制度) 列强侵略 1.1839年,林则徐(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史上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 3.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 4.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军起义(历史书记载的二起农民起义之二) 5.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这是最大规模的洋务运功 6.1888年,远东最大海军:北洋海军练成 7.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条约中,中国割让了台湾岛 8.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最多,是晚清影响最大的洋务派官僚 清末+共和革命 1.1898年,光绪帝“百日维新” 2.义和团运动,为了镇压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最 多且外国军队入驻北京)此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189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纲领为民族,民权,民生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政体 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古诗文整理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词文整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小松 【唐】杜荀[xún]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你从故乡来, 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你来时, 我窗前的梅树, 是否已经开花?描写的是诗人遇到了来自家乡的旧友,勾起了思念的情绪.向游人询问家中寒梅花是否开了.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情就这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又呈吴郎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完整版)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一册 第6章实数 6.1.1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的开方意义、平方根的意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使学生理解数的开方、平方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方根. 【难点】 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 生:3.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9呢? 生:-3. 师:所以,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或-3.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用字母叙述为: 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师:请同学们看图. 展示课件: 师:平方与开方有何联系? 生: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运算关系,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请同学们做题.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 0.0004;(3)(-25)2;(4)11. 解:(1)因为(±8)2=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8,=±8;(2)因为(±0.02)2=0.0004, 所以0.0004的平方根是±0.02,±0.02;(3)因为(±25)2=(-25)2,所以(-25)2的 平方根是±25,即±=±25;(4)11. 师:正数、负数、0的平方根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不会是负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2=0,∴0的平方根是0. 归纳: (1)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负数没有平方根; (3)0的平方根是0. 师: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读作“正、负根号a”. 如:±读作正、负根号9. 师: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为什么? 生: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请大家做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3)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一生上黑板.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1)∵122=144,∴ (2)∵0.92=0.81,∴- (3)∵(±9)2=81,∴±±9.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6.1.2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算术一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下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中国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轫 一、基本学习要求 (一)基础知识要求 1.知道:(1)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4)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位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5)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7)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 文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中国自商朝起,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b5E2RGbCAP 2.了解:(1)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2)传说保留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是珍贵的历史资料。(3)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的房屋;半坡人种植粟、黍,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4)禹治水成功,保障了人民安全,有利于农业发展。(5)盘庚迁都殷后,商朝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6)宗法制是西周维护全国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西周为了有效统治广阔领土,实行分封制。(7)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8)卜辞对研究当时历史有重要价值。(9)商周时期,我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金文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献。p1EanqFDPw 3.理解:(1)北京人体质进化上的特征印证了劳动在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我国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南稻北粟”。(3)水利事业的兴起,标志着农耕文明的进步。DXDiTa9E3d 三、学习训练示例 1.小王同学购买了一些历史书籍,他决定按书籍所记载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将下列书籍放在不同的 书格里,请你帮他选择。RTCrpUDGiT ①《炎黄的故事》②《“北京人”之谜》③《青铜器图鉴》④《大禹治水》⑤《河姆渡》 书格A (旧石器时代) 书格B (新石器时代) 书格C (传说时代) 书格D (商周时期) 2.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就“半坡人是否掌握了制陶技术”展开了讨论。老师问他们的观点和依 据分别是什么?5PCzVD7HxA 小张说:“我听研究历史的爷爷说‘半坡人没有掌握制陶技术’。” 小李说:“我看课本上这么写着‘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 小王说:“我参观过半坡出土文物展览,看到了半坡考古发掘出的陶器。” 请你说说他们分别通过什么材料得到了历史信息? 3.《吕氏春秋》等书籍中记载了很多关于黄帝发明创造的传说:有的说黄帝发明了车,有的说黄帝发 明了煮饭的锅,有的说黄帝教百姓盖了房子来居住。黄帝几乎成了古代发明创造的“万能博士”。jLBHrnAILg ①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传说与历史史实有何差异? ②如果需要探究关于黄帝的历史,这些传说是否有价值?为什么?

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文言文(25分) (一)默写(10分) 1.枕中云气千峰近,。 (《宿甘露寺僧舍》) 2. ,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3.,莫言迁客似沙沉。 (《浪淘沙(其八)》) 4.中庭地白树栖鸦,。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7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本篇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人名),“子云亭”中“子云”指的是西汉文学家(人名)。(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④。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②归休:休假回家。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馆:房舍,这里指"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田子愧惭,走.出()⑵说.其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为.相三年,不食.乎? 11.阅读全文,你认为田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2分)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一网免费发布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更多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一年级网。 【导语】下面是大范文网为您整理的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王昭君 B.张骞 C.马可.波罗 D.鉴真 11.x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x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西域都护的设立D.秦统一六国 12、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长安和印度 B、洛阳和欧洲 C、长安和欧洲 D、咸阳和西亚 13.“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A.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14、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

[初中历史]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轫 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 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70万到20万年前的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北京人居住在洞穴里,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并且学会了在山洞里保存火种。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抵御野兽的侵袭,推进了人类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化。 考古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 传说中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有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分别是:黄帝和炎帝。黄帝:姬姓部落;炎帝:姜姓部落。 第2课原始农耕的形成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这种建筑能够通风防潮,适应了南方潮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他们使用的是经过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他们能用苎麻织成布做衣服,会挖掘水井,还饲养猪、狗、水牛、鸡等畜禽。 考古学家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这种建筑适应了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他们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粟、黍等谷物。 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化形成了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黄河流域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格局。 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是指:黄河。抗洪排涝、兴修水利成为早期农耕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的是开挖沟渠、疏通河道的治理方法。大禹治水的成功,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水利事业的兴起,标志着农耕文化的进步。 第3课国家的诞生与发展 启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2019沪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2019沪教版 开元盛世 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 原因(措施):⑴唐玄宗即位时,唐朝政局稳定;⑵任用贤相,励精为治⑶整顿吏治,亲自考核地方官员;⑷崇尚节俭,戒奢从简。 经济繁荣表现: ⑴农业:①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③蔬菜有很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⑤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构成曲辕犁;⑥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⑦人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水平增强了。 ⑵手工业:①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折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③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秒为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 1、背景: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能做官,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2、诞生(隋朝): ⑴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完善(唐朝):在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 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 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 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时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朝末年被废除。 5、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科举制也促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 1、南方生产发展的原因: ⑴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很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⑵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的表现: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 粮食首位。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 2、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 3、,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 4、时人不识凌云木,。(《小松》) 5、已诉征求贫到骨,。(《又呈吴郎》) 6、周公恐惧流言日,。(《放言五首》)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长精神”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二十三年”是指诗人遭贬谪的时间。 B、作者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C、“沉舟”、“病树”均为作者自比,惆怅却不消沉。 D、诗歌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隔篁竹.. (3)佁然..不动 (4)俶尔.. 远逝 10、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 、“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 、“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 露出一种孤独感。 D 、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 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 的活跃、可爱。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实数 一、知识总结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2)表示: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为0;负数的没有平方根。(4)开平方:求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Ⅰ、平方根是开平方的结果;Ⅱ、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2、算术平方根 (1)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2)性质:(1)一个数a的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即:a≥0恒成立。 (2)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1个,且为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负数的没有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2)表示: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3)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1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1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二)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一个无理数与若干有理数之间的运算结果还是无理数)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实数分类:(1)按定义分(略)(2)按正负性分(略)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与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意义类似)

6、实数的运算: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正数及零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于实数仍然适用。 7、实数大小:(1)正数> 0 > 负数; (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 小的反而大。(3)数轴上不同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作差法、平方法、作商法、倒数法、估值法······ 二、解题实用 1、 1.414212≈ 1.7323≈ 2.2365≈ 2、a a =2 () a =2 a ()a a == 3 3 33 a 3、ab b =?a b a b a b ==÷a ()0b ≠ 三、典题练习 1、16的平方根是 ;()2 3-的算术平方根是 ;23-的立方根是 。 2、如果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如果一个 有理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 3、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 ,则与他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4、下列各数中一定为正数的是 (填序号) ① x ② 1x + ③2x ④ 1x 3+ ⑤ 1x + 5、当x<-1时,2x ,-x ,3x -和x 1 的大小关系 。 6、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2-23-21与 ()75 4 12与 ()112533与 ()7 1-21- 4与π 7、2-7的绝对值为 ,相反数为 ,倒数为 。

上海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超全)

鸦片战争:1840 英国 《南京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英法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五次战役 中法战争:1883年 法国 不败而败 甲午战争: 1894 日本 《马关条约》(内容)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英法等八国 《辛丑条约》(内容) 虎门销烟: 林则徐 广东 1839 反侵略 义和团: 山东 “扶清灭洋” 洪仁玕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 学习西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江南制造局、北洋海军、电报总局、唐 胥铁路) 运动 总理衙门:1861 处理一切外洋事务 改革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 光绪 慈禧杀害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 革命 同盟会:第一个革命政党 1905年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辛亥革命: 1911.10.10 武昌起义 推翻统治封建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 孙中山 清帝退位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刺杀宋教仁、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接受“二十一 条”、洪宪帝制(1916) 民国 护国运动:蔡锷 迫使袁取消帝制 北洋军阀:皖、直、奉 府院之争:段祺瑞、黎元洪 丁巳复辟:张勋 溥仪 风俗 男子剪辫 女子不再缠足 废跪拜礼,行鞠躬礼 经济 民族经济黄金时代: 一战后 张謇大生集团、荣家企业集团、先施公司、永安公司 京剧:清代 谭鑫培 话剧:新剧、文明戏 李叔同 春柳社 文化 《申报》、商务印书馆 上海 学制:1904 创于隋朝:进士科 科举 清末1905年废除 第一单元 : 民族危机 第二单元 :民族觉醒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19】

备课本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册教案 1《女孩独立》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圈划词句,使学生掌握边叙边议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母亲不同阶段的想法和做法的探讨,感受女孩走向独立的每一个阶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这一道理,明白应正确走好独立的每一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母亲的想法和做法? 2、文章中三次写到照片,用意是什么? 3、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导语设计:你眼中的独立是怎样的呢?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 2、走近秦文君: 1954年生于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主编。1982年起开始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作品四百万字左右。 主要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等。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圈划出不熟悉的词语,准备交流。 2、疏通字词及读音: 怯怯的探头探脑阅历记载荣耀情深意切葱郁泪如泉涌积淀崛起六神无主慰藉怂恿安详甜腻瞥见心乱如麻秉性冷言冷语翌日豁然开朗兴致勃勃心心相印喜极而泣 (三)分析概述作者独立的事件和过程以及收获: (“我”为何要保留一张14岁时拍的照片?) 人物:14岁的我 事件:初次离家外出学农 过程:怯怯的充满好奇……有了底气仿佛有了阅历 感悟: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的。从独立中感悟到了愉悦,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期末测试)

七年级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25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2)3( =_______________. 4.比较大小: 3________10(填“>” ,“=”,“<” ). 5 ______________. 6.计算:5253 -=______________. 7.三峡三期围堰于今年6月6日成功爆破.围堰的混凝土总量约186000立方米.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近似数186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8 .点(2, P -在第___________象限. 9.在△ABC 中,30B ∠=?,50C ∠=?,那么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可知△ABC 是_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类). 10.如图,已知:AB // CD ,∠A =58°,那么∠BCD =________度. 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65°,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______度. 12.如图,在△ABC 中,∠BAC =80°,∠C = 45°,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那么∠ADB =__________度. 13.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将点(3,2)A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所 得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13.在△ABC 中,AB = AC ,要使△ABC 是等边三角形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 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种情况). A B C D (第12题图) A C D B E (第10题图)

14.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 6cm ,BC = 10cm ,那么AC =_________cm . 二、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1的平方根是12 ; (B )41的平方根是12-; (C )18的立方根是12 ; (D )18的立方根是12-. 16.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 )5cm 、7cm 、10cm ; (B )5cm 、7cm 、13cm ; (C )7cm 、10cm 、13cm ; (D )5cm 、10cm 、13cm . 17.下列语句中,错误的语句是………………………………………………………( ) (A )有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条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8.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 AC ,∠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点E ,DE ∥BC , 点D 在AB 上,那么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三、计算题 A B (第18题图) E D C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我是中国人

第六单元我是中国人 知识网络 辽阔的疆土 壮美的河山我国的山川河流:长江、黄河 中国的地形:三级阶梯 我的祖国行政区划:省、县、乡我各地居民 是文化与风俗八方美食 中乡土乡音 国内涵与表现 人竭诚奉献 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救国兴邦 我的民族魂其它形式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个选项) 1、我国的饮食特色是() A、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B、东辣西酸,南咸北酸 C、东酸西辣,南咸北甜 D、东酸西辣,南甜北咸 2、竹筒饭是哪一地区的习俗() A、青藏高原 B、云南傣族 C、西北牧区 D、蒙古族 3、我国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高原、盆地 C、平原、丘陵 D、平原、盆地 4、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不断交往,逐步形成的各个民族的分布状况是() A、“小杂居,大聚居” B、“小杂居,小聚居” C、“大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大聚居” 5、中华文明之所以几千年绵延不绝,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语言 B、汉字 C、科学家 D、史学家 6、我国行政区最基本的三级管理网是指() A、省级一市级一乡级 B、市级一县级一镇级

C、省级一市级一区级 D、省级一县级一乡级 7、中国的山川形式是由中国的什么决定的() A、社会环境 B、地形 C、自然环境 D、气候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主义精神() A、热爱家乡的情感 B、为祖国竭诚奉献的精神 C、救国兴邦的宏伟抱负 D、以上均不对 9、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97年7月1 日 B、1949年7月1 日 C、1999年12月20 日 D、19 99年7月1 日 二、思考与探究 1、我国很多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1)、请写出有“河”、“山”的省级行政区全称及简称 (2)、“河”和“山”分别指哪条河,哪座山? (3)、你还能例举类似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及位置吗? 2、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孕育着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民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 请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1)、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除了柱子以外,梁、桁条、楼梯、楼板甚至墙壁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傣家人为什么不造瓦房而建竹楼?传说有很多,主要有两点:一是西双版纳产竹子,就地取材比较容易;二是封建统治时代,贵族人家才能盖瓦房,一般百姓不准建,否则将被没收和罚款。但是,西双版纳遍地都是茅草,加上茅草轻便耐用,适合竹楼结构,也许这才是以草代木瓦的真正原因。 (2)、土楼是福建省境内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其形式有如城堡一般。出现这种建筑形式据说是为防匪。据传说,福建客家人的祖先原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从黄河南迁,一直走到福建一带才定居下来。福建多山区,盗匪很多,为了避免遭到盗匪袭击,他们便兴建了这些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如遇不测,大门一关,盗匪很难攻入,尽可高枕无忧。 请回答: (1)、傣家竹楼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019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2019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繁盛一时的隋朝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杨坚 589 制度吏治统一安定 人口南北交通隋炀帝 605 洛阳 涿郡余杭最长南北经济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C6D 2B7C 3B8A 4A9A 5B10A 11、(1)① 洛阳 ② 涿郡 ③ 余杭 (2)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增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条件: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 且当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意义: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体现的不但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水平, 更是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全民素质、执政水平的体现。 12、(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 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3)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 ①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 ②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 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它是古代运河之最,在世界历闪耀着 璀璨的光芒。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它更多的是造福 于当时的人民,甚至在今天,仍在发挥它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将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③ 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仅仅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六章 实 数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 次方根。 如果2x 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a ±”,且a ≥0即X=a ± (2)表示:非负数a 的平方根记作±a ,读作“正负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3)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4)开平方:求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Ⅰ、平方根是开平方的结果;Ⅱ、 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2、算术平方根 (1)定义: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如: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且a ≥0 即X=a (2)性质:(1)一个数a 的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 即:a ≥0恒成立。 (2)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1个,且为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3.开平方公式有哪些? ①2(0)0(0)(0)a a a a a a a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沪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沪教版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上海沪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

上海沪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 春寒 (指冬天刚过,春天刚刚来临时的余寒。此时北方多霜、雪,南方多雨。) 宋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 ①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②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③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④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尚未绽开的蓓蕾不吐艳了。园林中的新花嫩叶全在寒风冷雨中萧瑟。叫人担心害怕!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简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借海棠写自己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

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宿甘露寺僧舍 (宋)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hè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词释】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谷,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1] 【鉴赏】 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