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电梯问题

办公楼电梯问题
办公楼电梯问题

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问题

摘要

本文根据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高层办公楼电梯拥挤、侯梯时间长,电梯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简化思想、概率有关知识以及优化调度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搜索、多方案讨论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讨论,得到了相应比较合理的方案,很好的解决了高层办公楼电梯的调度和管理问题。

对于问题一,首先,对电梯的运动情况进行讨论,得到不同运动情形下运行时间与运行高度之间的关系;接着,根据查阅资料获知该题在148人/min的高到达率上班高峰期情形下,只能通过分区域服务电梯的工作效率有可能最大,在两个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对电梯的运行周期进行了分阶段讨论,得到电梯运行周期与所服务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依据题目中对电梯运行的要求,以电梯的时间间隔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分区域服务时电梯的调度优化模型;最后,通过计算机搜索求解得到了分不同组时对应的最优调运方案,并结合实际讨论了不同

而是对所需电梯数目和速度进行调整。在管理者使用成本费用最少的几个电梯选取原则下,建立了以最少电梯使用数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通过对“不同速度电梯下对应各组的运行周期”和“不同组别在不同速度下所需的对应电梯数”的讨论和分析得到符合模型的电梯类型和数目,最后通过对该楼原有6个中速电梯的“宁改不增”分配后,得到最终的电梯安装和改造方案为:

第一组:新购低速5台

第二组:原有中速5台

第三组:新购高速3台,改造原中速1台

最后,通过对安装和改造方案的回带检验和计算,得到了比较实际的数据并向有关管理者书写了一份有关电梯调度和调整方案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搜索优化调度多方案讨论

一、问题重述与分析

1.1问题重述

商用写字楼在早上8点20分到9点00分这段时间里,上班的人陆续到达,底楼等电梯的地方就人山人海。常常碰到再5分钟就迟到但电梯等了好长时间还没来的情况,候梯的人焦急万分。所以,公司强烈要求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电梯调度运行方案。

各层楼的办公人数(不包括第一层楼)见表1

(1) 数据

m;

(3)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是304.8m/min,电梯由速度0线性增加到全速,其加速度为1.22m/s2;

(4)电梯的容量为19人.每个乘客上、下电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0.8s和0.5s,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为3s,其它损失时间(如果考虑的话)为上面3部分时间总和的10%;

(5)底楼最大允许等侯时间最好不超过1分钟;

第一问:假如现有6部电梯,请你设计一下电梯调运方案,使得在这段时间内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

第二问:

如果大厦管理者想重新安装改造电梯,除满足以上运行要求外,还考虑电梯安装的安装成本,比如用较少的电梯比更多的电梯花费少,一个速度慢的电梯比一个速度快的电梯花费少,能选用电梯分别有快速,中速,慢速三种,请给管理者写一个方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来实现(如需用数据分析说明,可设选用电梯的最大速度分别是243.8 m/min,304.8 m/min,365.8m/min)。

1.2 问题分析

1.2.1 对于问题一

首先,根据题目所给各楼层人数,以及8点20到9点这四十分钟内为上班高峰期,平均每分钟到达人数为148人/分钟,说明这是一个高度拥挤的状态。于是,只能通过分区域服务的调运方案来优化电梯的有效工作率。我们查找资料得知,乘客到达率越高,多分区域进行服务效果越好,即越能减少乘客侯梯时间,越能尽快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

然后,我们通过对电梯运行周期的各段时间讨论,求得电梯运行周期与电梯层数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在合理假设和恰当近似取舍的情况下,接着分

析电梯分区域服务的情况。对不同分组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通过计算机搜索法,对分组为2组的不同方案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最后根据对不同组,不同方案的迭代结果分析并带回原题进行验证,最终便可得到一个最优的方案。

1.2.2 对于问题二

首先,根据问题一得到的最优分组情况,在分层一定的情形下,综合分析楼层管理者对楼梯重新安装改造时应考虑的因素。在满足写字楼运行需求的前提下,找出减少成本最低的电梯增加原则,并最终建立以电梯所需个数最少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

通过对三种速度,不同组别,不同运行周期,以及不同组对在不同速度下所需最少电梯数的探讨后,得到原则下的理论方案,联系该楼原有电梯中速电梯6台,本着“宁改不增”的原则,用一台中速电梯替代高速分配在第三组进行服务,并通过计算可以验证代替后的方案可以满足原运行需求。

最后,结合我们选取的方案,以及实际得到的数据给楼层管理者写了一份建议信,以希望其采纳我们的电梯调度方案。

二、模型假设与符号约定

2.1 模型假设

1.8点20至9点这段时间为乘客到达高峰期,故假设每次电梯都是满

载;

2.所有上班的工作人员均在9点之前到达电梯门口,不存在因故不参与

系统者。

3.电梯上行过程中只考虑一楼门口侯梯人情况,其他楼层侯梯人的诚梯

情况不考虑在内。

4.同一组电梯是均匀分布在该组所服务的楼层。

5.电梯在这段时间的服务是连续的不考虑因故障等因素的暂停运营情

况。

6.电梯乘客进满承载量后随即自动关门,不考虑人为因素造成关门延

迟。

7.其他假设在文中具体需要时,另做说明。

2.2 符号约定

()

E n:在n层中电梯停留次数的期望值。

t:电梯从零加至最大速度运行时间。

x:每组电梯服务的总层数。

i

T

:电梯运行的周期。

i y :每组电梯的个数。

T 间:每组电梯的间隔时间。

i M :每组楼层上的总人数。

三、 模型建立与求解

3.1 问题一的模型建立

3.1.1 电梯运动情况讨论:

根据题目知电梯从启动再到停止一共有两种情形(如下图):

1. 电梯从零匀加速加至最大速度后匀速至某一层再匀加速至停止。

2. 电梯从零匀加速至某一小于最大速度的值后接着匀减速至停止。

(图1 电梯运动速度-时间状态图)

电梯加速是匀速时,电梯从零加至最大速度时运动的高度为:

2max 02v h a

= 若02h h ≥时,电梯需要以最大速度max v 运行12h h -则:

max max max max 1max max max

222(1)v v v v h h h h t a v a v a a v -=+=+-=+ 若02h h <

时,电梯只需要加速到一定速度v =

2(2)v t a =

=

综合以上两种情形可知,电梯运动中的时间与电梯运动的距离有关:

max 0max 02()2v h h h a v t h h h ? ?+≥??=

??

根据题中所给数据,电梯最大运行速度max 304.8/min 5.08/v m m s ==加速度21.22/a m s =第一层楼的高度为7.62m ,其他每层楼高3.9l m ,计算可得如下数据:

电梯加到最大速度运行距离:010.58h m =;

电梯从零加至最大速度运行时间:0 4.2t s =

电梯在2~30层单层之间运行时间: 3.6t s α=;

电梯在2~30层双层之间运行时间: 5.1t s β=;

3.1.2 电梯运行周期的讨论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获知上班高峰期,乘客到达率高时对于高层办公楼的电梯采用分区域服务(即分组分层方法),能使电梯效率更高。粗略估计一下在8点20到9点这四十分钟内有总计5948人要到达,平均到达率为148.7人/min ,因此这里讨论电梯运行周期只考虑分区域服务时电梯的运行情况。另不同组服务不同楼层时,电梯在所服务的楼层停靠情况不确定,电梯所服务的楼层的总人数不等,为使计算周期在此有必要作以下假设:

◆ 每个人在每个电梯所服务楼层下梯的概率是相等的均为服务楼层数

的倒数;

◆ 由于大多数楼层的人数范围都在200左右,故假设每层楼的人数近似

取为总人数的平均值。

依据以上假设,我便可详细分析电梯分区域服务时的运行周期,电梯从底层加至最大速度后以匀速运动到所服务楼层第一个停靠楼层停止,而后再启动直至最后一个停靠结束后加之全速返回,其整个过程的速度与时间变化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得知,电梯往返一次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匀速运行和加减速运行两种。而加速运行的次数由该趟运行的停靠次数所决定,故首先通过确定电梯停靠次数的期望。

设所服务层数为n 层,则每层停靠的概率为1n

,对于19个乘客,至少有一个在第i 层下的概率为

1911(1)p n

=-- 于是,19个乘客在n 层中所下次数的期望()E n 为

191()19[1(1)]E n n

=-- 那么,电梯运行时间即包括匀速运行阶段和加减速运行阶段,先考虑匀速运行阶段时间:

1. 匀速运行阶段,电梯都是以最大速度max v 运行,运行楼层为2()1n E s --故

max

[2()1]=n E n h t v 匀速-- 2. 加速运行阶段,由上面对电梯运动情况得知:

电梯从零加至最大速度运行时间:0 4.2t s =

电梯在2~30层单层之间运行时间: 3.6t s α=;

电梯在2~30层双层之间运行时间: 5.1t s β=

对于单层和双层的加减速运行时间和电梯从零加速至最大速度时间0t 近似满足关系式,

02t t t αβ

+=

因此,整个过程的加减速过程时间可以近似的用加至最大速度所需时间0t 代替,这样,电梯停靠()E n 次加减速()1E n -次,加上起始各加减速一次即共计加减速次数为()1E s +次。所以,电梯加减速运动时间为

0=[()1]t E n t 加减+

电梯每次停靠后,还要考虑到乘客上下时间、电梯开关门时间和其他所需10%的损失时间。

乘客上下梯时间19()t t t 下上下上=+

电梯开关门时间t E

S 开关(s)t = 其他损失时间为以上两部分时间的10%,即)t t 上下开关0.1(+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电梯运行周期,

0max 1.1()[2()1]1.1[19(][()1]T t t t t n E n h t t E E n t v 周上下开关匀速加减

下s 上)(n )t =+++-- =+++

++ 每组电梯数为i y 时,电梯的间隔时间即为

i T T y 周间=

3.1.3 电梯分区域服务的调度模型

通过以上对电梯运行周期和电梯间隔时间的讨论,下面我们列出分区域服务时电梯应该满足的一下条件:

(1) 电梯服务层数之和为29层.

(2) 服务不同区域的电梯总数之和为6台.

(3) 最大允许等侯时间不超过60S.

(4) 所有电梯的运送时间尽可能相等.

(5) 越往高层分区层数越少,分配电梯数目越多.

以所有电梯中最大的间隔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 下面给出电梯分区域服务时的调度简化模型:

111{}296.60

i

i i i i i i i

i i

i T Min Max y x x x y y y st T y T T y y 周i 周i 周i 周i+1ξ+++=?=?≥??=??≥??≤???+=??∑∑ 3.2 问题一模型的求解

3.2.1分两组服务时的模型求解

将六个电梯分两组服务30个楼层时,根据上面模型即如下

12

121

2122112{,}296.60i T T Min Max y y x x x x y y y y st T y T T y y 周1周2周i 周1周2ξ

=+=??≥??+=?≥???≤???-≤??(1)

对于上面模型,直接用LINGO 无法求解,于是我们考虑利用计算机搜索求解,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赋予11y x 、初值均为0,判断211211629y y y x x x 和=-≥=-≤是否成立;

2. 若两者有其一不成立则返回11111y y x x =+1;=+,直到12y y 、满足上面1中两式

成立;

3. 固定12y y 、的值,对满足1式的12x x 、值带入(1)式验证,若符合条件输出

目标函数最优值,并记下此种情况的12x x 、;若不符合(1)式则执行111x x =+,继续返回验证(1)式,如此每递增一层进行搜索直到找到12y y 、值一定情况下的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并输出对应的12x x 、;

4. 1x 遍历一遍后,即跳出3中循环,执行111y y =+,得到对应的2y ,返回执行

步骤3.如此,每递增一台电梯数,返回3进行搜索,最后输出目标函数最优解最小的一组对应的12y y 、和12x x 、即可。

根据上面的步骤,利用MATLAB 编程对分两组的情况搜索(程序和搜索步骤见附录1),得到在分两组情况下的调运方案如下:

123

1231

23123321'1{,,}296.60i i i T T T Min Max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y y y st T y T T y y 周1周2周3周i 周i 周i+1ξ+=++=??≥≥??++=?≥≥???≤???-≤??(2)

利用同分两组同样的搜索思想,重新编写程序(程序间附录2),最终搜索到的最优调度方案如下表:

优方案,不难看出,不论那一种方案均无法实现在40分钟内全部将5948人运送完。

(1)对于分四组的方案,完全是第一组3个电梯不停忙碌,而后3个分在高层的电梯拉完所在服务层的所有人数后会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在空闲状态,这是不合理的。于是,对于分五组、六组的情形无需再继续探讨。

(2)对于分两组的方案,虽然往返间隔较分三组的方案缩短,但电梯运行周期却均在110s 以上,说明该种方案下的停靠次数较分三组的方案一定增多。

(3)从最多载人总数也不难看出,分两组和分四组的最多载人数和最多载人总数均没有分三组调运时的方案合理和更符合实际。

于是,最终我们通过比较分两组、分三组和分四组的最优调运方案,得到在“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的原则下,对6台电梯的最优调度方案是分3组,每组2个电梯,所负责层数分别为:第一组2-12层,第二组13-21层,第三组22-30层。

3.3 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由问题一我们得出结论,将电梯等分为三组调运方案最佳,所负责的层数分别为:11、9、9层,这样,大厦管理者若想重新安装改造电梯,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电梯的个数和所选电梯的速度进行调整。

首先,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在能满足完成该写字楼上班高峰期运送完乘客的前提下,综合分析了能使安装电梯成本最低的原则有以下:

(1) 从长远角度考虑电梯增加个数尽量少,因为每增加一个电梯管理者就要增加相应的成本费和管理、运营等费用。

(2) 40分钟之内必须完成将全部5948人运送相应层次的任务。

(3) 电梯的间隔时间应该限制在60S 内,使底楼乘客最大允许等侯时间不超过1分钟。

(4) 因高速电梯成本相对较高,故尽量减少高速电梯的使用。

综合以上原则后,我们选取电梯使用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如下: 110240019{}60.[2()1]1.1[19(][()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Min y y M T T Max y st T T y y n E n h T t t E E n t v 周i

周i 周i 周i+1下i s 周i 上)(n )t ξ+ =??≥???≤????+=???--??=+++++??

∑∑(3) 其中,i v 为三种不同速度的电梯的最大速度。

根据问题一得最佳方案,分三组时每组层数分别为:11、9、9层,慢速、中速、快速三种速度对应不同组时的运行周期见下表:

2)的条件下所需的不同速度最少电梯数目如下:

(1)对于第一组楼层的电梯,在满足运行要求的同时,所需三组电梯个数大致相等,因此我们选择价格最低的慢速即5个(向上取整)。

(2)对于第二组楼层的电梯,在满足运行要求的同时,所需慢速电梯6个,中速和快速均为5个,而中速价格比快速价格低,根据原则(1)

我们选择中速电梯5个。

(3)对于第三组楼层的电梯,在满足运行要求的同时,所需中速、慢速均为5个,快速4个。故我们选择快速电梯4个。

按上面原则得到的方案所需不同速度的电梯数是:低速5个、中速5个、快速4个。而根据问题一知,该楼层原有中速电梯6个,对此,分析表(5)中数据发现,第三组楼层所需快速电梯实际为3.818,于是,我们考虑用剩余的1个中速电梯代替快速来完成第三组的任务。经计算得:在40分钟之内,三个快速运送总人数为1244人,一个中速最大运送人数为390人,也即三个快速和一个中速电梯分配在第三组服务层可运送总人数为1634人大于第三组楼层总人数1571人。故我们可以用剩余的一台中速电梯来代替高速,最终我们确立的方案为:

第一组:低速5台

第二组:中速5台

第三组:中速1台、高速3台。

X先生,

您好!

通过对您所管理的高层写字楼的电梯运行情况了解,我们得知该层办公楼的电梯存在上班高峰期乘客等候时间长、电梯工作效率低,导致上班人员常常因为侯梯堵塞而迟到等不合理之处。

我们了解到您欲对该层楼的电梯进行重装和改造,本着满足高峰期完成服务所有乘客的前提,我们以您所需新购的电梯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电梯重装和改造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并结合实际对原有6台电梯合理改造后,得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优化重装方案,该方案具体为:第一组:新购低速5台,服务2-12层;第二组:原有中速5台,服务13-21层;第三组:新购高速3台,改造原中速1台,服务22-30层。经过计算得到该方案下,电梯的运行周期缩短为最低97.8s,电梯往返时间也即乘客等待时间最低19.563s,大大改善了原有的电

梯造成乘客等待时间过长,甚至迟到等现象。同时,计算还得知,运送完所有该层楼的乘客所需最少时间为38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了长时间的不停工作造成的能耗加大和对电梯的使用寿命影响。另外,我们对原有的6台中速电梯本着“宁改不增”原则,将其中一台改造为替代一台高速电梯在第三组服务,避免了原有电梯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新购高速电梯所需的高额成本。

希望您综合利益和效益等多方面权重后,能够采纳我们的建议方案对电梯进行改装。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电梯分配方案。

四、模型评价与改进

模型的优点:

(1)此模型采用了适当的假设,建立了比较简洁的模型,并且,所建模型能很好的缓解上班高峰时期乘电梯时的拥挤,使人流能很快的到达其工作楼层,有效的减少了人们的候梯时间。

(2)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每次停留次数是个期望,这使得每次计算的周期更为接近实际。

(3)利用计算机对最优结果的搜索,使结果更可靠。避免了当结果为小数时取舍的麻烦。

模型的缺点:

(1)在本模型中,每个电梯在其所服务的层数间停留的次数是个均匀分布的期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每个电梯停留的次数应该服从泊松分布。

(2)由于电梯的运量有限,此模型未能消除电梯拥挤的现状。

模型的改进:

(1)如果本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的话,其效果会更好。

(2)由于电梯自身条件的限制,电梯不可能把全部的人全部运到所到层,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电梯拥挤的情况,在较低层楼上班的人会选择爬楼

梯上班,而不会在拥挤的电梯旁等电梯。考虑到这种情况,这种模型可以

让电梯在2、3楼不下梯,这样的话,不仅等待电梯的人会减少,而且电

梯的运行周期也会减少,从而缓解电梯拥挤。在其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

假设电梯只在偶数楼层(或者奇数楼层)下梯,这样电梯的停留次数会大

大的减少,而电梯的运行周期也会减少很多,电梯的拥挤状况会得到很大

的缓解甚至消除。

五、参考文献

[1] 薛毅,数学建模基础,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38—42,2004。

[2]薛定宇,陈阳泉,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69—283,2004。

[3]姜启源,数学模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84—101,1987。

[4]杨启帆,边馥萍,数学模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52—276,1990。

六、附录

附录1 分两组情况的计算机搜索程序

function [c,ceq]=mymodelcon(x)

load renshu.txt

m1=205.1034*x(1);

%m1=sum(renshu(1:fix(x(1))));

m2=sum(renshu)-m1;

f=x(1,1:2).*(1-((x(1,1:2)-1)./x(1,1:2)).^19);

tt=(3*f+19*1.3)+(2*x(1,1:2)-f-1)*3.91/5.08+3.6*(f+1);

tty=tt./x(1,3:4);

c(1)=x(2)-x(1);

c(2)=x(3)-x(4);

c(3)=tty(1)-60;

c(4)=tty(2)-60;

c(3)=m1*0.125-19*300/tt(1);

c(4)=m2*0.125-19*300/tt(2);

ceq(1)=x(1)+x(2)-29;

ceq(2)=x(3)+x(4)-6;

%x(1)+x(2)=29;

%x(2)<=x(1);

%x(3)+x(4)=6;

%x(3)<=x(4);

%for i=1:2

%tty(i)<=60;

%end

%19*300/tt(1)>=m1*0.125;

%19*300/tt(2)>=m2*0.125;

function [res,g]=myobjfun(x)

f=x(1,1:2).*(1-((x(1,1:2)-1)./x(1,1:2)).^19);

tt=1.1*(3*f+19*1.3)+(2*x(1,1:2)-f-1)*3.91/5.08+3.6*(f+1);

res=max(tt./x(1,3:4));

if nargout>1

g(1)=3.3*(1-(1-1/x(1))^18/(x(1))^2)+...

(2-(1-(1-1/x(1))^18/(x(1))^2))*3.91/5.08+...

3.6*(1-(1-1/x(1))^18/(x(1))^2);

g(2)=3.3*(1-(1-1/x(2))^18/(x(2))^2)+...

(2-(1-(1-1/x(2))^18/(x(2))^2))*3.91/5.08+...

3.6*(1-(1-1/x(2))^18/(x(2))^2);

%g(3)=3.3*(1-(1-1/x(3))^18/(x(3))^2)+...

% (2-(1-(1-1/x(3))^18/(x(3))^2))*3.91/5.08+...

% 3.6*(1-(1-1/x(3))^18/(x(3))^2);

g(3)=-tt(1)/(x(3))^2;

g(4)=-tt(1)/(x(4))^2;

%g(6)=-tt(1)/(x(6))^2;

end

附录2 分三组情况的计算机搜索程序function [res,g]=myobjfunc(x)

f=x(1,1:3).*(1-((x(1,1:3)-1)./x(1,1:3)).^19);

tt=(3*f+19*1.3)+(2*x(1,1:3)-f-1)*3.91/5.08+3.6*(f+1) res=max(tt./x(1,4:6));

if nargout>1

g(1)=3.3*(1-(1-1/x(1))^18/(x(1))^2)+...

(2-(1-(1-1/x(1))^18/(x(1))^2))*3.91/5.08+...

3.6*(1-(1-1/x(1))^18/(x(1))^2);

g(2)=3.3*(1-(1-1/x(2))^18/(x(2))^2)+...

(2-(1-(1-1/x(2))^18/(x(2))^2))*3.91/5.08+...

3.6*(1-(1-1/x(2))^18/(x(2))^2);

g(3)=3.3*(1-(1-1/x(3))^18/(x(3))^2)+...

(2-(1-(1-1/x(3))^18/(x(3))^2))*3.91/5.08+...

3.6*(1-(1-1/x(3))^18/(x(3))^2);

g(4)=-tt(1)/(x(4))^2;

g(5)=-tt(1)/(x(5))^2;

g(6)=-tt(1)/(x(6))^2;

end

function [c,ceq]=mymodelcons(x)

load renshu.txt

m1=205.1034*x(1);

m2=205.1034*x(2);

%m1=sum(renshu(1:fix(x(1))));

m3=sum(renshu)-m1;

f=x(1,1:3).*(1-((x(1,1:3)-1)./x(1,1:3)).^19);

tt=(3*f+19*1.3)+(2*x(1,1:3)-f-1)*3.91/5.08+3.6*(f+1)

tty=tt./x(1,4:6);

c(1)=x(2)-x(1);

c(2)=x(4)-x(5);

%c(3)=tty(1)-60;

%c(4)=tty(2)-60;

c(3)=x(3)-x(2);

c(4)=x(5)-x(6);

%c(5)=sum(renshu)*0.125-sum(19*300./tt.*x(1,4:6)); c(5)=m1*0.125-19*300/tt(1);

c(6)=m2*0.125-19*300/tt(2);

c(7)=m3*0.125-19*300/tt(3);

c(8)=tty(1)-60;

c(9)=tty(2)-60;

c(10)=tty(3)-60;

%c(11)=max(tty)-min(tty)-1;

ceq(1)=x(1)+x(2)+x(3)-29;

ceq(2)=x(4)+x(6)+x(5)-6;

ceq(3)=max(tty)-min(tty)-1;

%x(1)+x(2)=29;

%x(2)<=x(1);

%x(3)+x(4)=6;

%x(3)<=x(4);

%for i=1:2

%tty(i)<=60;

%end

%19*300/tt(1)>=m1*0.125;

%19*300/tt(2)>=m2*0.125;

办公楼电梯规划规范建议

办公楼电梯规划规范建议 在高层和超高层办公楼日益增多的今天,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内主要的交通工具,因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种关注中,候梯时间和乘梯的舒适性成为人们最关注的两个问题。据统计,现代高层办公楼高峰期普遍的候梯时间都在10-15分钟,有些旧式办公楼甚至达到20分钟,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浪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除此之外,乘梯时的拥挤和失重感也往往被人所诟病。怎样做到建筑物内电梯的舒适性和人性化设置,尤其是缩短乘客的候梯时间,以让电梯更快捷高效地为我们服务,不仅是建筑设计师、电梯商、开发商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用法制来规范和引导社会发展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有法必依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电梯的数量跟电梯服务的优质高效密切相关,但高昂的电梯成本以及电梯对楼内建筑空间的占用往往让开发商对安装多数量的电梯望而却步。因此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电梯数目以让办公楼能够正常运作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综合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办公楼电梯设置的规范有以下条款: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3.1:电梯 1、电梯不应计作安全出口,设置电梯的建筑物仍应按防火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设置疏散楼梯。 2、电梯井不易被楼梯环绕。 3、在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每栋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乘客电梯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 4、电梯不应在转角处紧临布置,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得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得超过8台。 5、电梯候梯厅的深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乘客电梯≥最大轿厢深(B)住宅电梯单台≥1.5B;单侧4台≥2.40m;双侧多台≥相对B之和,井≥4.50m。病床电梯单台、单侧多台≥1.5B;多台双侧≥相对B之和。 6、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主要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7、机房应为专用的房间,其转户结构应保温隔热,室内应有良好通风、防潮和防尘;不应在机房顶板上直接设置水箱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8、电梯井道和机房的安全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消防电梯设置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另外,在《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 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楼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电梯安装工程 一、前期准备 施工前期准备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 现场施工人员暂舍安置、备件仓库协调; 2 机房和井道建筑工程勘查验收(机房及井道顶面的施工、曳引机混凝土基础及构架的强度、井道内建筑模版及脚手架的拆除,施工垃圾清除); 3 脚手架按相关规范搭设和验收; 4 施工用电准备; 5 电梯设备到达工地及保管情况; 6 土建总体进度及施工管理情况; 7 现场总包单位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8 确认具备向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办理电梯施工告知的必需材料。 二、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需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1 确认本公司具备本次所装电梯的安装资格,所承担安装的电梯是具有合法资格制造商正式出具产品合格证的产品。本公司亦已充分了解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且已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了安装告知手续。 2 确认已从电梯制造商处获得了本次所安装该类类型电梯最新版本的相关技术文件,按电梯的型式、规格配备了完整的安装工艺文件、企业标准以及自检规程、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技术规范。

3 确认已办理好或办理所有施工人员的用工手续,备齐所有人员相应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 4 检查确认现场施工中所需的计量、测量器具已备齐且具有有效的检测合格证书。 5 确认已制订或制订施工中须执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材料进场管理措施、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施工操作管理措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措施等。 6 确认已制订或制订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临时用电管理措施、井道门洞防坠落安全措施、现场消防管理措施、施工机具管理措施等; 7 确认已制订或制订文明施工措施,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生活卫生管理措施、施工现场卫生管理措施等。 三、施工方法 1 施工主流程如下: 样板架安装、挂基准线→导轨架及导轨安装→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对重安装→轿厢安装→层门安装→井道机械设备安装→钢丝绳安装→电气装置安装→整机调试 2 施工方法 本项目安装的电梯无特殊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 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3.1 脚手架搭设方法

办公楼设计要点

一、写字楼的核心筒: 问题出在写字楼的核心筒里。写字楼的使用面积,大致是70%,这是大家知道的。但要做到70%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超高层,电梯占用面积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把30%的核心筒设计好,才能保证70%的使用面积。核心筒的内容是什么?除必要的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在规范里很明确地说清楚:就是要两个防烟楼梯,其前室面积是6平米,每1500平米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6平米,当两种前室合并的话,其合用前室是10平米,这方面大家都知道。但其他内容书上找不到,在审查图纸时就没根据了,尤其是客梯。 二、写字楼的客梯数量: 说到客梯,电梯的数量是根据人数、高峰等候时间来决定的。但人数的根据又是多少?一时查不到根据,而电梯商可以提供你很多假设,人数有10、11、12平米使用面积/每人不等,高峰等候时间40秒,50秒,60秒或者40秒以下的35-30秒等,电梯载重从1000kg-1150kg-1350kg-1600kg之间又是很多种,再加上电梯速度的变化,所以他们用“电脑计算”来使人们认为是一种很复杂的计算公式,吓唬得使我们的设计人从此就不想去弄懂,我遇到的绝大多数境内外很有名的建筑师都声称需另请电梯专家来咨询,看来大家都被电梯商给唬住了。其实所谓人数,就你自己这一层办公室的人数除以这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体就有数了。我们的一层设计室40多人,700多平米,大体是15平米/人。北京市曾在报纸上公布过一个公务员标准是16.5平米/人。电梯商实际也是根据15平米/人,但他们有时用10平米/人(使用面积),有时用11平米/人(使用面积),实际就是使用系数67%-73%之间,也就是70%这个数。是一个定数。为什么是定数呢?本来一栋建筑物还没有建成,还没有使用,即使使用以后,一栋高层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摘要 繁华的都市和人口密度的高度集中使得电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办公场所,每天的上下班时间都会在拥挤的人潮中听到对电梯运行速度和调控安排的不满和抱怨,然而在电梯运行速度既定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电梯停靠楼层的方案变成了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唯一出路。 对于问题一,要设计一个较优的电梯调运方案,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模型,对电梯调运可使用的随机运行方案、奇偶层运行方案、分层运行方案、随机与分层相结合这四种方案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得出分层运行方案为运行效率最高的调运方案。针对问题中有6部电梯的情况,采用上述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即分层运行方案。在负责低层、高层运送任务的电梯数均为3部,且低层三部电梯负责的各楼层总人数不少于高层三部电梯负责的各楼层总人数的原则上,对分两层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得出三部电梯负责低层(2-15层)运送任务,另外三部电梯负责高层(16-30层)运送任务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考虑到最优方案的运行总时间过长,我们对其进行优化,即考虑乘客可步行1-2层楼梯,对该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6部电梯不可能满足运送要求的结论,为问题二的解决做铺垫。 对于问题二,通过问题一最优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6部电梯无法满足运送要求,在重新安装改造电梯时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以满足要求。运用问题一中建立的最优分层模型来确定需要电梯的型号及数量,不仅考虑要在40min内将所有乘客运送至目的地,还要考虑到电梯的安装成本。对低层可安装低速或中速电梯、高层可安装中速或高速电梯的五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电梯安装的最优方案,即负责低层(2-15层)运送任务需12部低速电梯,负责高层(16-30层)运送任务需12部中速电梯。 关键词:分层运行运行总时间调运方案候梯时间

办公楼施工电梯安装、拆除施工方案

建安工程 施工电梯安装、拆除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审批页

一、编制目的 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工期进度的实际安排,墙体砌筑、粉刷等二次结构工程计划于8月25日开始进行施工,为了解决二次结构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相关水电暖通专业的材料设备运输需要,所以需要尽快安装施工电梯。为保证施工升降机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充分发挥安装用起重设备的性能,合理组织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如下安装方案。 二、编制依据 2.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2《施工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GB5144-2007); 2.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4《施工升降机性能实验》(GB/T5031-2008); 2.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9本工程全套结构图纸; 2.10《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安装手册》 2.11本工程《创文明工地计划》及其相关文明安全管理规定 2.12本工程《应急程序计划、应急预案》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概况 XXXX集团客服中心(西安)建安工程是一幢集办公、培训、活动及住宿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物。由XXXX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99162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下一层,两栋综合办公楼为地上十一层,住宿楼为地上六层,培训楼为地上五层,活动楼为地上两层;建筑高度综合办公楼为47.65米,宿舍、培训和活动楼为23.95米。地下室楼层高度6.30米,办公楼地上楼层高度4.2米,宿舍楼地上楼层高度3.5米。 3.2设备概况 本次安装的外梯型号为SC200/200,即双笼,传动机构在吊笼上方。该型外

北京某办公楼施工电梯施工方案_secret

1编制依据 ****大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1986平方米,地下二层,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上八层,为钢框架结构,檐口高度为40.870~46.500米。 根据工程施工需求,地上二次结构及装修施工期间,在4区地下室结构顶板上、D-E/6-7轴线位置处安装1台施工升降机,最终安装高度为48米,安装5道锚固。第一次安装48米,安装5道锚固,外梯上到8层。 3 电梯技术性能 本工程采用SCD200/200型双笼施工电梯,由北京慧鑫建机厂制造,建委编号为怀·BS08591。

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 表3.1 SCD200/200施工电梯主要技术参数 施工升降机安装在主楼南侧D-E/6-7轴线处地下车库顶板上,外梯纵向中心线距锚固点3.5米。具体位置见附图。 5 施工准备 5.1 人员准备:确定具备拆装资质的安装队,确定拆装人员名单,拆装人员安装施工升降机需持证上岗。 5.2 机具准备:用5米板车运送梯笼及标准节,根据现场选择2#塔吊将梯笼吊装到地下室顶板上。 5.3 材料、构件准备:配齐安装施工升降机所需的标准节、附墙架,配齐连接标准节及附着架所需的螺栓。配带吊装标准节所需的电机。 5.4 技术准备:安装前,施工升降机拆、装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批、签字,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5 现场熟悉:安装前组织安装工人了解现场情况,检查基础准备情况。 6 工作原理 SCD200/200外用电梯是单导架、双笼、齿轮条式升降机,吊笼分左右两个,被提升的人员及物料乘放于吊笼内,吊笼各自都有平衡重(对重),平衡重布置在导轨架的前后两侧,吊笼和平衡重通过绕过天轮的钢丝绳连结起来。吊笼内各装有一套驱动机构。驱动机

高峰模式下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改善方案(A较严谨)

高峰模式下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改善方案 田震李文鹏李媖 摘要 电梯调度方案是指在特定的交通状况下,电梯系统应遵循的一组确定控制策略的规则。对于配有多台电梯的现代高层办公楼,如何建立合适的电梯运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合理的调度方案,主要运用概率,运筹学等理论对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用matlab 等软件对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排及优化方案,已解决高层办公楼电梯拥挤的情况。 本题的评价指标有三个,一是排队等待时间,二是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内等待的时间,三是6部电梯将全部员工运送到指定楼层所用的时间,三个评价指标中,排队等待时间与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内等待的时间可以综合为乘客的满意度。 对于问题一,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形建立模型一,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不考虑乘客到来的随机性,不考虑乘客的等待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电梯每次都是满载的,且运送的都是同一层的员工。这样得到一个简化模型,此模型运送完员工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同时求解出在确定的电梯数量确定的办公人数分布前提下电梯调度的最大运载能力。将所有的人都运到的最短的时间为:1955.5秒。 接着对于理想模型实际化建立模型二,以“最后被运送的乘客的等待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以“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内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云则为依据,对几种常见电梯运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比较其运行效率,得出分段运行方案是符合要求的最优方案。 在极端假设条件下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模型三,对所有的楼层进行分段,每个电梯负责特定的楼层,以概率的方法,得出非线性规划方程组,求得最优的分段数,并求出一些表征参数如:总运行时间及运载能力。 确定方案的基本分段数后,对于分段运行方案的具体分段方式进行优化计算,建立模型四。由模型三的结果将楼层分为六段为最优,通过模型四可找出了各个区的具体分区点,以电梯运行一次的往返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于分段模型分段方法进行模拟运行,以枚举法求解,最终得出多组最优分区,但是各组分区方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问题二要求将数学模型进一步实际化首先应考虑电梯上行下行时的加速度最大速度、乘客上下电梯所用时间和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运用物理基础在模型四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关键字:电梯分段运行方案;计算机模拟电梯运行;非线性规划;matlab软件 一、问题重述 1.问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电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然而,与此同时,在办公场所每天早晚高峰时期,拥挤的人潮中总能听到对电梯运行速度和调度安排的抱怨,也就是说人们对电梯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配套有多台电梯的商务楼,如何安排好各

高层办公楼交通核设置要求

高层办公楼的垂直交通 ——浅析电梯系统在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 发布时间: 2012-04-12 来源:畅言网 | 作者:冯琪 | CCDI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高层办公建筑得到了急速成长,越来越多的高层办公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城市街区毗邻而立,尤其在各大城市商务区,由于用地紧张,办公楼的竖向发展已成为必然。一栋栋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不但为都市的办公提供舒适高效的场所,同时也往往成为该地域的地标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例如上海金融环球中心,北京的国贸三期,天津的中钢国际广场等。 从左至右:上海金融环球中心(KPF建筑事务所)、北京国贸三期(SOM建筑事务所)、天津中钢国际 广场(MAD建筑事务所&CCDI中建国际) 在一个大型办公楼项目中,建筑设计师必须面临诸多交通问题。从场地内外的立体交通衔接,到场地内各种功能、性质交通的分流,从地下停车库的出入交通,到地上办公大堂的交通组织等等。这些交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办公建筑运行的效率及楼宇的品质。在诸多交通课题中,高层、超高层办公楼中的垂直交通,无疑是此类建筑的极其重要的特殊命题之一。如果说建筑结构是高层办公楼的骨骼,那么垂直交通就是让建筑充满活力的血脉,而现代电梯的发明和运用,促成了构筑物向高层建筑物的转变,使人们的活动空间从地面扩展到了高空。高层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电梯,无疑是垂直交通的生命线,承载着日常成千上万办公人员及外来访客的出入上下,成为评价现代办公楼宇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师如果能在办公建筑设计初期,即对电梯交通系统有所了解,可以有助于建筑师尽早对电梯

系统的选择做出正确判断,并为形成高效、便捷的垂直交通创造有利条件。以下将对高层办公建筑,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面临的电梯系统选择,电梯转换层位置安排,电梯数量的计算等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1、电梯系统的组织方式: 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通电梯一般都是逐层停靠,但随着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建筑高度的攀升,楼层数不断增多,如果电梯依然每层都停,那么电梯往返一次的周期将变得极其漫长,乘客不光要在电梯厅等候很久,而且要在拥挤的电梯轿厢里呆上太长的时间(一般不宜长超过90秒)。为此必须采用不同的电梯组织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师将根据项目中办公楼的高度来决定所采用何种电梯系统。 1)分区式:(图表1.a) 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约75米,层数超过25层时,宜采用分区的方式组织电梯,即电梯分成若干组,每组电梯服务50米左右,约8~12层。这样整个办公楼按电梯的服务分区被划分成2-3段,分别为低区、中区和高区等。服务于中区,高区的电梯由于有相当一段距离无需停层,可以保持高速运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候梯的时间。低区电梯因为要不断加速启动,连续密集的停层,所以无须采用高速电梯,即便是采用了高速电梯,也发挥不出其高速的性能。所以,一般低区电梯速度在2.5米/秒以下即可,而中区则要2.5~5.0米/秒,高区5米/秒以上。 2)分段式:(图表1.b) 随着建筑楼层越来越多,电梯的数量会不断增加,电梯井道所占的辅助面积随之增加,导致标准层的有效使用面积严重降低。电梯分区布置虽然通过分组管理电梯,使各组电梯能够更好的服务其负责的楼层,但对减少电梯井道面积并无太大帮助。于是产生了分段的电梯组织方式。其具体的组织方法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在竖向上先划分为若干段,每段约25~35层,各段又包含各自的若干个电梯分区,在每段之间设置电梯转换层。乘客先从大厦底部乘坐快速穿梭电梯到达电梯转换层,再换乘各段内的区域电梯抵达所要到达的楼层。这种组织方式的优势在于:通往转换层的快速穿梭电梯,因没有中间停靠层而能以最快的速度运行;更重要的是,不同分段里面的区域电梯可以上下在同一个垂直投影面上运行,为办公标准层节约了大量的可用面积,当然代价是带来了换乘的麻烦。这种组织方式在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里被广泛使用,比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它有3个空中转换层,每段中又各有2组区域电梯。

电梯施工方案模板

电梯施工方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版本: 文件编号: 电梯改造 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电梯有限公司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依据土建井道布置图、产品随机文件、国家有关电梯安装的技术文件、标准、规范《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技术条件》、《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 等而编制。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台数: 楼层: 速度: 速度: 开工日期: 工期: 本工程工序多, 工艺较复杂, 要求高, 需搞好各方面关系, 各有关单位要互相配合, 确保施工安全, 提高安装质量, 按期交付高质量电梯。 三、施工布置: 1 施工准备 1.1施工准备工作流程, 见图 熟悉安装合同 ↓ 熟悉安装工艺文件 ↓ 施工现场以及建筑工程进度了解

↓ 编制施工计划 管理人员施工机具准备暂舍及库房建设电梯开箱编制施工材 料 计 划技术交底机房井道临时用电敷设验收入库加工定货 施工人员验收入库及保管 1.2 前期准备 a) 开工前必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安装告知手续并获得批 准。 b) 现场施工人员的安置。进场前需要总承包商协调提供一个或多个 足够面积的场地, 供我公司搭设备件仓库和暂舍, 同时我公司向工地管理 单位提供各种进场资料。 c) 机房和井道建筑工程的完成。其具体要求: ①结束机房以及井道顶面的工作。 ②曳引机混凝土基础及构架应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 ③井道内建筑部分的模版、脚手架应拆除, 清除废料。 d) 施工用电。由甲方提供符合要求的机房电源及照明。 e) 每台电梯提供一个灭火器、机房通风良好、安装向外开启的防 火门。 f) 电梯设备货物存放以及二次运输。电梯包装箱运至施工现场前, 甲 方提供足够面积的临时周转场地, 以便卸车及转运用。

数学建模电梯的调度问题

高峰模式下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改善方案 摘要 电梯调度方案是指在特定的交通状况下,电梯系统应遵循的一组确定控制策略的规则。对于配有多台电梯的现代高层办公楼,如何建立合适的电梯运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合理的调度方案,主要运用概率,运筹学等理论对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用matlab 等软件对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排及优化方案,已解决高层办公楼电梯拥挤的情况。 本题的评价指标有三个,一是排队等待时间,二是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等待的时间,三是6部电梯将全部员工运送到指定楼层所用的时间,三个评价指标中,排队等待时间与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等待的时间可以综合为乘客的满意度。 对于问题一,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形建立模型一,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不考虑乘客到来的随机性,不考虑乘客的等待时间,在规定的时间,电梯每次都是满载的,且运送的都是同一层的员工。这样得到一个简化模型,此模型运送完员工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同时求解出在确定的电梯数量确定的办公人数分布前提下电梯调度的最大运载能力。将所有的人都运到的最短的时间为:1955.5秒。 接着对于理想模型实际化建立模型二,以“最后被运送的乘客的等待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以“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云则为依据,对几种常见电梯运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比较其运行效率,得出分段运行方案是符合要求的最优方案。 在极端假设条件下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模型三,对所有的楼层进行分段,每个电梯负责特定的楼层,以概率的方法,得出非线性规划方程组,求得最优的分段数,并求出一些表征参数如:总运行时间及运载能力。

电梯施工方案

中节能健康城21#楼施工方案 南通九茂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制

第一章工程总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中节能健康城21#楼共需安装3台奥的斯电梯。电梯生产厂家提供安装资料、图纸和技术文件,由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负责电梯的安装施工。 第二节工程特点 电梯安装工程根据现场总控计划,电梯设备分批次进场。 第三节施工工期 施工工期:60天,以当地开工报告时间为正式开工时间。 第四节质量目标 电梯安装后性能达到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 电梯安装后性能达到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电梯安装后性能达到电梯制造商规定的有关技术性能标准。 第五节编制依据 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电梯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及电梯厂家相关质量标准执行。国家/北京市及厂家的相关标准两者取其最高标准。

第二章施工部署 本工程实际施工时间按现场要求进行。在施工中,我公司将服从业主、监理单位管理,统一协调、精心部署,根据施工进度、现场施工条件许可和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及时组织好材料、人力进场,做好施工准备,确保工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施工组织与施工中的保证措施 1.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黄山锋 质量负责人:何明建 环境、安全负责人:司杰 施工组织机构图 2、施工中的保证措施: a)严格按国家颁布的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执行,并派我公司专职质量

b)检查员进行监督,设备开箱、隐蔽工程下道工序前报监理单位现场检查,后方 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其它工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整体检验。 c)为保证工程顺利无事故进行,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对于 不按规定作业者给予处罚处理。 d)为保证在合同期内完成3台电梯的工作量,要求项目经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 表,并严格按进度表完成当日的工作量。 e)在安装过程中,要求各班组必须加强自检、互检工作,并严格填写自检记录, 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有填写人签名,以便日后查找。 2.施工前准备 2.1.电梯安装人员、机具、监测仪器、劳动防护等配备 本工程拟投入1个安装班组,根据电梯安装工程合同文件进行施工。 3.1.1 安装人员配备(1个安装班组配备): 电梯安装4人 3.1.2 劳动防护配备: 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电焊面罩、电焊手套等 3.1.3 主要施工机具、监测仪器列表如下: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高层办公室电梯问题 摘要 本模型为解决高层办公楼在上行高峰期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问题,分别从改变系统中单个电梯的运行高度区间和控制系统中单个电梯的停靠次数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两种电梯系统的调运方案:分层高度递减安排和分流隔层停靠安排。并代入某办公楼的实际数据得到两种方案在上行高峰期的运载率,通过比较运载率,确定适用于某办公楼的电梯系统调运方案。并结合选用的方案对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提出建议。 为了设计分层高度递减安排方案,模型将该办公楼以十层为一个单位,分成低层,中层,高层三个部分。六台电梯都从底楼出发且每一楼层都停靠,部分电梯到达十楼就返回,部分电梯到达二十楼再返回,剩余电梯到达顶楼再返回。基于运送到各楼层的人数与安排到各楼层的电梯数相匹配的基本思想。三个部分所分配的电梯数比等于到达各段人数的比,即2:3:1。利用牛顿第二定理,计算各部分电梯来回一趟所用的时间,得到40分钟内电梯的上下次数以及电梯系统在上行高峰期间所能运载的总人数为2064人,进而得到此方案的运载率为34.7%。 为了设计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模型将29个停靠层平均分为6组,分别对应成A,B,C,D,E,F六个电梯的停靠层组。利用相邻停靠层之间的高度和牛顿第二定理计算A,B,C,D,E,F六个电梯各自上下一次的时间。得到40分钟内来回的次数以及电梯系统在上行高峰期间所能运载的总人数为2476,进而得到此方案的运载率为41.63%。比较两个方案的运载率看到对于该办公楼,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优于分层高度递减安排方案。 为了对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提出建议针,模型先将低速,中速和高速电梯对于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的运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算出在低、中、高速三种电梯下A,B,C,D,E,F类电梯在上行高峰的40分钟内把全部办公人员运送到指定楼层所需的电梯数。为了节省成本,考虑到增加电梯数量的成本比对原电梯提速的成本更高,制定如下改造原则:首先选择需要台数少的某种电梯;在台数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较低速的电梯。最后给出了关于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的建议:A电梯需要中速2台,B电梯需要低速3台,C电梯需要高速2台;D电梯需要高速2台;E电梯需要高速2台;F电梯需要高速2台。

分析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

分析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 分析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为了使办公建筑更能适应新的功能和室内环境的要求,现在很多创新的建筑技术用于建造人性化的办公空间,现代的办公楼的设计逐渐趋向多功能、多元化、大空间的灵活划分。下文我们先探讨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再提出现在高层建筑办公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办公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增多,要求办公建筑面积尽可能集中。我国高层办公建筑发展迅速,并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和城市最优越的基础设施。当下,多数的高层办公建筑以电力通讯、职能化写字楼、服务等为主体。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1.1环境协调 高层建筑往往以其宏伟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通过对基地环境的细致分析,来寻求既能体现现代化办公建筑新颖、独特的整体风范,还要与城市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建筑形象。当真正把建筑看作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时,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单纯设计,单纯满足使用功能、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已不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强调环境与城市对存在于其中的建筑的重要性,探求空间形体与内在秩序的和谐统一,是设计方案的基点。 设计首先要对建筑环境进行理性分析和比较,提出一个符合美观、高效、适用、经济等发展原则的布局方案,力求达到城市景观界面的连续性,以北方为例,根据气候寒冷的特点,应采用集中布局,主要入口应有交通便利的道路,并能提供宽阔的城市公共空间,在视

人货电梯基础施工方案(图文)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2第二章、工程概况2第三章施工电梯选型及性能2第一节、结构概况2第二节、双笼电梯参数要求3第三节、附墙要求4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4第一节、施工平面图4第二节、现场条件准备8第三节、技术措施准备8第五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8第一节、基础处理8第二节、基础施工8第三节、基础设计及荷载计算9 第四节、电梯附墙安装及作用于建筑物上力F的计算21 第六章、质量保证管理及技术措施21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技术措施23第八章、附图(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23

第一章、编制依据 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本工程施工图纸; 4、《SC型升降机使用手册》; 5、《建筑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6、《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 第二章、工程概况 XXXX位于XXXXXXXXXX西三路,由XXXXXXX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业主)兴建。本项目地下2层,地上分为C-1#~C-2#与C-3#~C-4#住宅楼(29/26层含2层裙楼)及酒店、办公楼(23层含4层裙楼)三大栋,建筑面积分为: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31284平方;C-1#~C-2#与C-3#~C-4#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68009.5平方;酒店、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54739.6平方。 C-1#~C-2#楼建筑高度90.55M,建筑主体29层,框剪结构; C-3#~C-4#楼建筑高度81.55M,建筑主体25层,框剪结构; 酒店、办公楼建筑高度96.5M,建筑主体23层,框剪结构; 本专项施工方案是经过项目管理部与湛江广大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技术部、施工部等有关部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人货电梯安装及拆卸施工方案》上报公司、监理、业主等有关部门。 第三章、施工电梯选型及性能 第一节、结构概况 1、根据施工实际需要,本工程选用山东大汉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速双笼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写字楼过去叫办公楼,高层写字楼已不是一条过道两排房,加上楼梯、厕所就完成了。现代写字楼在各城市里,已发展到了100M高的高层建筑乃至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高层写字楼中有关消防的内容,消防规范里规定得比较详细:如防烟楼梯,消防电梯,防烟前室,正压送风、避难层等,在设计方面好像并不困难。但另外一些内容:如客梯的数量、货梯的数量、卫生间、清洁间、咖啡备餐间、新风机房、强弱电用房、排烟、管道、过道排烟等,过去不属于建筑专业的内容就不太清楚了,往往方案定了之后,一改再改,业主着急,自己也着急,甚至于认为都是其他专业的事,应该另请顾问,而不是建筑专业的事,让业主哭笑不得。其实,我们稍加研究,这些问题是有可能弄清楚的,至少来一个八、九不离十,才不会被动。此外还有大堂、地下餐厅、地下车库、屋顶冷却塔等也是高层写字楼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一、写字楼的核心筒: 问题出在写字楼的核心筒里。写字楼的使用面积,大致是70%,这是大家知道的。但要做到70%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超高层,电梯占用面积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把30%的核心筒设计好,才能保证70%的使用面积。核心筒的内容是什么?除必要的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在规范里很明确地说清楚:就是要两个防烟楼梯,其前室面积是6平米,每1500平米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6平米,当两种前室合并的话,其合用前室是10平米,这方面大家都知道。但其他内容书上找不到,在审查图纸时就没根据了,尤其是客梯。 二、写字楼的客梯数量: 说到客梯,电梯的数量是根据人数、高峰等候时间来决定的。但人数的根据又是多少?一时查不到根据,而电梯商可以提供你很多假设,人数有10、11、12平米使用面积/每人不等,高峰等候时间40秒,50秒,60秒或者40秒以下的35-30秒等,电梯载重从1000kg-1150kg-1350kg-1600kg之间又是很多种,再加上电梯速度的变化,所以他们用“电脑计算”来使人们认为是一种很复杂的计算公式,吓唬得使我们的设计人从此就不想去弄懂,我遇到的绝大多数境内外很有名的建筑师都声称需另请电梯专家来咨询,看来大家都被电梯商给唬住了。其实所谓人数,就你自己这一层办公室的人数除以这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体就有数了。我们的一层设计室40多人,700多平米,大体是15平米/人。北京市曾在报纸上公布过一个公务员标准是16.5平米/人。电梯商实际也是根据15平米/人,但他们有时用10平米/人(使用面积),有时用11平米/人(使用面积),实际就是使用系数67%-73%之间,也就是70%这个数。是一个定数。为什么是定数呢?本来一栋建筑物还没有建成,还没有使用,即使使用以后,一栋高层建筑至少也要用50年,50年里是否会永远人数不变?事实上本来就是一种模糊统计的数字,本身就不是计算出来的,所以不是只有电梯商才能够说出的数据。为此,我问过境外的机电顾问公司:你的使用面积那里来的?他说是根据方案图,而我们的设计图纸还在方案阶段,我又问我们方案不断修改,你是用什么办法跟上的,他答不上来。实际没有方案图,有总面积,有层数,他们就是根据70%的系数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初期时只有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什么不用平方米自己来推算呢?我工作的办公楼15000平米,两台1000kg客梯,合7500平米/1吨电梯,上下班特别紧张。办公楼是21层,越是紧张越是站站停,十分着急。后来改成单双号停,好了一点,但还是不能承受,于是使用了十多年的大楼,正在想办法加电梯。由此说明合理的话,一定在7500平米/1吨以下才行。 二十多年前,我从当时先进国家的书本、杂志、图纸中,统计出了很多大楼的数据,粗略统计的平均数字是5000平米/1台,但由于书本、杂志的比例不清楚,不知1台是多少重量的。但客梯大多在1000-1600kg之间,而高层写字楼的柱网也大多是8-9M之间。反算的

人货电梯基础施工方案图文

人货电梯基础施工 方案图文 1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施工电梯选型及性能 2第一节、结构概况 2 第二节、双笼电梯参数要求 3 第三节、附墙要求 4 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 4第一节、施工平面图 4 第二节、现场条件准备 8 第三节、技术措施准备 8 第五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8第一节、基础处理 8 第二节、基础施工 8 第三节、基础设计及荷载计算 9 第四节、电梯附墙安装及作用于建筑物上力F的计算 21第六章、质量保证管理及技术措施 21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技术措施 23 第八章、附图(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 23 第一章、编制依据 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本工程施工图纸; 4、《SC型升降机使用手册》; 5、《建筑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 6、《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 7、《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 第二章、工程概况

XXXX位于XXXXXXXXXX西三路,由XXXXXXX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业主)兴建。本项目地下2层,地上分为C-1#~C-2#与C-3#~C-4#住宅楼(29/26层含2层裙楼)及酒店、办公楼(23层含4层裙楼)三大栋,建筑面积分为: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31284平方;C-1#~C-2#与C-3#~C-4#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68009.5平方;酒店、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54739.6平方。 C-1#~C-2#楼建筑高度90.55M,建筑主体29层,框剪结构; C-3#~C-4#楼建筑高度81.55M,建筑主体25层,框剪结构; 酒店、办公楼建筑高度96.5M,建筑主体23层,框剪结构; 本专项施工方案是经过项目管理部与湛江广大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技术部、施工部等有关部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人货电梯安装及拆卸施工方案》上报公司、监理、业主等有关部门。 第三章、施工电梯选型及性能 第一节、结构概况 1、根据施工实际需要,本工程选用山东大汉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速双笼室外人货电梯(SC200/200)。 2、室外人货电梯的基础形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直接安装于地下室顶板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C-1#~C-2#栋、C-3#~C-4#栋、酒店、办公楼人货电梯安装于地下室顶板上(300cmC35砼)。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楼大厦内电梯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如何在一栋高楼中合理的调度电梯群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本题对此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求解验证。 针对第一问,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电梯群,使电梯在一定时间内将所有的乘客运输到目的地,并使乘客们的等待时间最短,尽量避免出现扎堆儿情况。我们首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了路程与速度的函数关系式,考虑到电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可能达不到最大速度就减速停止,我们分别给出了电梯运行过程中达到最大速度和未达到最大速度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我们结合实践确定使用分组服务的理论。由题意确定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再重点分析电梯在服务层数中间运行情况,求出时间的表达式,求出乘客的消耗在等待电梯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列出约束方程。期间我们对随机变量S与H(或者L)进行了概率求解与均值求解,这样便可代入牛顿第二定律下的时间与路程的函数方程进行时间求解。最后列出一系列的方程,但由于此模型建立的方程为整数非线性方程,我们未能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故通过Excle表格中的统计分析的数据先进行主观的分组,再代入约束方程进行调整,直到找出满足题意的方案。最后找出了在不同角度下的较优方案:从乘客角度考虑,两台电梯负责2至13楼,两台负责14到22楼,两台负责23至30楼;若从电梯的利用率方面来看,两台负责2至13楼,四台负责14至30楼。 第二问我们利用动态规划建立了基本的动态规划模型,将基本的动态规划模型运用运筹学的解题步骤进行求解。 关键词:分组优化枚举法 Visual C++6.0 动态规划 一、问题重述

问题背景: 商用写字楼在上班时段内人数较多,导致底楼等待电梯的地方人山人海,常常碰到快要迟到但等了好长时间电梯还没来的情况,这使得候梯人员万分焦急,故需要设计一个合理调动电梯的有效方案。 问题条件: (1)上班时段为早上八点二十到九点; (2)第一层的高度为7.62m,从第二层起相邻楼层之间的高度均为3.9l m; (3)电梯由速度0线性增加到全速,其加速度为1.22m/s2; (4)电梯的容量为19人.每个乘客上、下电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0.8s和0.5s,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为3s,其它损失时间(如果考虑的话)为上面3部分时间总和的10%; (5)底楼最大允许等侯时间最好不超过1分钟; (6) 第一问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是304.8m/min,第二问可设选用电梯的最大速度分别是243.8 m/min,304.8 m/min,365.8m/min。 提出问题: 第一问:假如现有6部电梯,请你设计一下电梯调运方案,使得在这段时间内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 第二问: 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重新安装改造电梯,并且考虑电梯的安装成本,比如用较少的电梯比更多的电梯花费少,一个速度慢的电梯比一个速度快的电梯花费少,能选用电梯分别有快速,中速,慢速三种,请给管理者写一个方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来实现。 二、模型假设 1、由于在上班高峰期,每次电梯都满载(最后一趟例外); 2、只考虑从一楼运送至各个确定的楼层,不考虑从其他层进入电梯的人数; 3、人流高峰期间,电梯每次运送完成以后,立即返回一楼,并且电梯下行过程中不作停留; 4、电梯时刻可以保持正常工作,在此期间不会出现故障; 5、人流量服从均匀分布; 6、N个快速电梯比N+1个慢速电梯花费少; 三、符号说明 1、f ——从二楼以上两层之间的距离,即f=3.91 单位:m; 2、f1——一楼至二楼的高度,即f1=7.62 单位:m; 3、T ——电梯运行一个来回的周期单位:s; 4、N ——每组电梯服务的层数;单位:层; 5、n ——分配给每组的电梯的个数;单位:个; 6、H ——每组电梯到达的最高层;单位:层; 7、L ——每组电梯服务的最低层;单位:层; 8、M ——需要运送的总人数,即M=5948 单位:个; 9、m ——电梯运载容量,即m=19 单位:个; 10、S——电梯在每次运送过程中实际停留的站数单位:个;

数学建模_电梯调度问题

写字楼电梯调度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电梯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合理地调控使用现有电梯,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 针对该写字楼在工作日里每天早晚高峰时期均是非常拥挤,而且等待电梯的时间明显增加的现象,分别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优化的电梯调运模型。 本文采用侧重于乘客等待电梯时间的优化的“时间最小/最大”群控方法,依据“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内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原则,先对电梯常见的几种运行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得到最优的运行模式——某部电梯直达某高层以上(分段运行方案)。然后对高层写字楼电梯运行管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求解。 由于电梯数目固定,为使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故只能通过优化电梯的调度方案,减少每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停靠次数来缩短电梯平均往返运行时间,以达到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目的。 通过计算机仿真电梯运行情况,我们得到分区越多,电梯平均往返时间越短,电梯运行越高效。因此对楼层进行分区,每部电梯分别服务特定楼层,我们将整个楼层分为六个服务区,每区分配一部电梯。通过对各区域电梯平均往返时间的计算,得出每一区域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将各个区域作为动态规划的各个阶段,每个区域的最高楼层作为各阶段的状态变量,以时间作为权值,建立了两个模型。 在模型一中,以各电梯运完所负责楼层人员所需时间 TM的和最小为目标 i 建模,建模过程中,先给出一个可行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制条件:各电梯完 成运送所用时间 TM不应相差太大;来简化模型筛选数据,最终,建立动态规划 i 中最短路问题的模型,利用matlab与lingo,得出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最短条件下的最优路径,“无地下部分”下,即得到楼层最优分配方案为: 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5 6-9 10-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3096 4620 6300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29930 平均时间4988.3 TM的最大值最小为目标建模,通过不断地筛选数据,简在模型二中,以使 i 化模型,最终得到9种方案,接着采用枚举法选出其中的最优解,最优解为: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6 7-10 11-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4585 4647 4966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30112 平均时间50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