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用)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计算机系统概论)【圣才出品】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用)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计算机系统概论)【圣才出品】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用)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计算机系统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复习笔记

一、计算机的分类

1.电子模拟计算机

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

2.电子数字计算机

(1)概述

电子数字计算机是用数字来表示数量的大小,其特点是按位运算,并且不连续地跳动计算。

(2)分类

①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是针对某一任务设计的计算机。

②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分类及区别如图1-1所示。

图1-1 多核机、单片机、

PC 机、服务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之间的区别

3.电子模拟计算机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区别

电子模拟计算机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主要区别如表1-1所示。

表1-1 电子数字计算机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①电子管计算机 ②晶体管计算机

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⑤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描述计算机性能的指标如表1-2所示

表1-2 计算机性能指标

三、计算机的硬件

1.硬件组成要素

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表示为如图1-2所示。

图1-2 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组成结构

2.运算器

运算器示意图如图1-3所示。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也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因此通常称为ALU(算术逻辑运算部件),其运算方式为二进制。

图1-3 运算器结构示意图

3.存储器

存储器全是0或1表示的二进制代码,通常用单位KB 、MB 来表示。

4.控制器 (1

)计算程序

解决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作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为程序。 (2)指令的形式 指令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操作码表示要进行的操作,地址码表示数据的存取位置,操作码和地址码都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根据指令和数据的不同存放方式,计算机可分为两种结构:

①冯·诺依曼结构,其原理是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指令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

②哈佛结构,指令和数据分别放在两个存储器。 (3)控制器的基本任务

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按照计算程序所排的指令序列,先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然后再执行指令。通常把取指令的一段时间称作取指周期,把执行指令的一段时间称作执行周期。

(4)指令流和数据流

如果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如果某字代表一条指令,称为指令字。

指令流是指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流是指由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

四、计算机的软件

凡是用于一台计算机的各种程序,统称为这台计算机的程序或软件系统,其分类为:(1)系统程序

①各种服务性程序;

②语言程序;

③操作系统;

④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程序

五、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通常由五个以上不同的级组成,每一级都能进行程序设计,如图1-4所示。

店铺热门资料清单 东北地区(uangla)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1,行政管理学2,经济学8会计学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1材料科学新闻专业传热学行政管理877经济学876管理学828工程管理自动控制电子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语言文学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自控 吉林大学经济学新闻学行政管理 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 京津地区(uangla)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北大-------光华金融学1半导体经济学院2行政管理学3传播学汇丰商学院2ccer国民经济学; 人大-------经济学综合18,431金融学综合5,管理综合4,新闻传播学1新闻传播硕士2,人力资源4行政管理 人行五道口(127拍拍店)7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8,812经济学2,431金融学综合1,802管理学2;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6,电路;机械1管理学 中科院-------生化分子生物学1,信号2(统一命题,电子所,微电子所,微系统所),物理化学1,统一命题电子线路,微电子所电子线路,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对外贸易大学-------经济学,工商管理,431金融学综合1,国际法3;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经济学电子信号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1金属学1管理学1;材料科学 南开大学-------经济学1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 燕山大学-------机械1 河北工业大学------电路2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传播学新闻学艺术硕士716设计艺术天津大学---------信号832运筹学431金融学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1,经济与管理电路 中国石油大学物理化学(华东)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清华大学车辆工程;431金融学;信号 中央民族大学理论经济学 新闻与传播硕士MJC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资料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 北京工业大学自动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882电路信号与系统经济学化工原理运筹 北京外国语大学经济学

计篇机网給衣习资料(谢唏仁第5版丿 ........... b y LCF 1?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构成的。 2.连接在因特网的计算机都是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位置。 3.网络把计算机连在一起,而因特网将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4.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5?因特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边缘部分,即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一部分是核心部分,即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 6.两种通信方式:C/S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和服务器为2个进程,客户为服务请求方,服务器为请求提供商。P2P (对等连接方式)每一个计算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7.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屮最复杂的部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分组交换的主要部件,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育到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这会使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10.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会先到相应的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1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也称IP数据报)转发到邻结点,然后存储下来后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邻结点。分组报文的首部包含其地址信息。12.主机是为用户处理信息,并接收网络的分组,向网络发送分组。而路由器是接收主机分组和对分组进行分组转发。 13.WAN:广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PAN:个人局域网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 15.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吋,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耍吋间。计算公示为:数据块长度/信道宽度 16.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屮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公式为:信道长度/传播速率。 17.处理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收到的分组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1&总时延二传输时延(发送吋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其中在队列时候产生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在发送器产生传输时延。在链路产生传播时延。 19.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屮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约定。由语法, 语义,同步三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同步: 20.TCP/IP协议的四种体系: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21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无数忘运用) 22.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宽带。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更灵活。 23.各层次作用和用到的协议: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 A. II、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 A. I 、II、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

第11章 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11.1 复习笔记 一、读图的思路和步骤 1.了解用途:了解所读电路应用于何处及其所起作用。 2.化整为零:将所读电路分解为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 3.分析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每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 4.统观整体:将每部分电路用框图表示,根据各部分联系将框图连接起来,得到整个电路的方框图。 5.性能估算:对各部分电路进行定量估算,从而得出整个电路的性能指标。 二、基本分析方法回顾 1.小信号情况下的等效电路法 用半导体管在低频小信号作用下的等效电路取代放大电路交流通路中的管子,便可得到放大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2.频率响应的求解办法 : 首先画出适于信号频率0∞的等效电路,求出电路的上、下限频率,然后写出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最后画出波特图。 3.反馈的判断方法 反馈的判断方法包括有无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反馈极性(利用瞬时极性法)的判断,以及交流负反馈反馈组态(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的判断。

5.运算电路运算关系的求解方法 以“虚短”和“虚断”为基础,利用节点电流法和叠加原理适于多个输入信号的情况.即可求出输出与输入的运算关系式。 6.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 令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电位相等求出阈值电压,根据输入电压作用于集成运放的同相、反相输入端来确定输出电压在输入电压过阈值电压时的跃变方向。 7.波形发生器的判断方法 ①正弦波振荡:需要满足正反馈和选频网络两个条件才能振荡; ②非正弦波振荡:先观察是否有RC电路或积分电路,然后观察两个输出状态是否可以自动转换,即能否起振。 8.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首先求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然后求出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即为最大输出功率。输出最大输出功率时,电源提供的平均电流与电源电压相乘,即得到电源的平均功率。最大输出功率与此时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转换效率。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一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与共享性。(P1) 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 )(P3) 3、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合。(P2) 4、简述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P4) (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2)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5、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是什么?(P4) ISP ,Internet Servvice Provider ,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又通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P8)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 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P10) 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P12) 9、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03]?(P17) 10、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 )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为b/s(比特每秒)或bit/s ,有时也写为bps 等。(P18) 11、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 比特/秒”(P19) 12、掌握传输(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公式:(P19~20) ) 发送速率(比特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s /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划的集合。(P30) 14、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P30) 15、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间接提供的。(P30) 16、同一系统的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P30) 第二章 物理层 1.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区别。P38 (1)单工: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 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哪几种。P38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一、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标准化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 3.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P2P)方式 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 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不同作用范围: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不同使用者:

数字电路考研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考研真题 与笔记 一、数电考研考点复习笔记 1.1 复习笔记 本章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的开篇,主要讲述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以及数字信号的描述方法,进而讨论了数制、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二进制代码和数字逻辑的基本运算,是整本教材的学习基础。笔记所列内容,读者应力求理解和熟练运用。 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见表1-1-1) 表1-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数字信号的描述方法(见表1-1-2)

表1-1-2 数字信号的描述方法 3数字波形详细特征 (1)数字波形的两种类型见表1-1-3 表1-1-3 数字波形的类型 (2)周期性和非周期性 与模拟信号波形相同,数字波形亦有周期型和非周期性之分。周期性数字波形常用周期T和频率f来描述。脉冲波形的脉冲宽度用表示,所以占空比 (3)实际数字信号波形 在实际的数字系统中,数字信号并不理想。当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或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时,边沿没有那么陡峭,而要经历一个过渡过程。图1-1-1为非理想脉冲波形。

图1-1-1 非理想脉冲波形(4)波形图、时序图或定时图 波形图、时序图或定时图概述见表1-1-4。 表1-1-4 波形图、时序图或定时图概述 时序图和定时图区别与特征见表1-1-5。 表1-1-5 时序图、定时图特征 二、数制 1几种常用的进制(见表1-1-6) 表1-1-6 几种常用的进制

2进制之间的转换 (1)其他进制转十进制 任意一个其他进制数转化成十进制可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其中R表示进制,Ki表示相应位的值。例如(二进制转十进制):(1011.01)2=1×23+0×22+1×21+1×20+0×2-1+1×2-2=(11.25)10。 (2)十进制转二进制 ①整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除以2,取所余数为k0;将其商再除以2,取其余数为k1,……以此类推,直到所得商等于0为止,余数k n…k1k0(从下往上排)即为二进制数。以273.69为例,如图1-1-2所示。 ②小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1;将乘积的小数部分再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2,……以此类推,直到求出要求的位数

2013--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范围)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 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 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 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 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 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C.Ⅰ、Ⅳ、Ⅱ、Ⅲ D. Ⅲ、Ⅳ、Ⅱ、Ⅰ 9、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it/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第一章 1 2 一、选择题 3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A)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4 5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6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 B 层;7 提供建立、 8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D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9 网络中路由功能的 10 是(3) C_ ;传输层提供(4) A_ 的数据传送;为网11 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服务的是(5) B_ 。 12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13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14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15 (4)A.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 D. 物理线16 路之间 17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18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C ) 19 20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21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22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B ) 23 I . 资源子网 II. 局域网 III. 通信子网 IV. 广域网 24 A. II、 IV B. I、III 25 C. I、IV D. III、IV 26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A ) 27 I . 流量控制 II. 路由选择 III. 分布式处理 IV. 传输控 28 制 29 A. I 、II、 IV B. I、III、IV 30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 ) 31 32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33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B ) 34 35 I . 帧 II. 比特流 III. 报文段 IV. 数据报 36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37 C. I、IV、II、III D. III、IV、II、I 38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39 宽积为(C )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在 CRC 码计算中, 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 0 或 1 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 系。 例如,与位串 101101 对应的多项式为( B ) 在下面的 IP 地址中属于 C 类地址的是( C )。 A .141.0.0.0 B . 3.3.3.3 在 Internet 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B )。 A . WWW B . FTP C . Telnet D . SMTP 使用双绞线的以太网为( C )。 A. 10BASE 5 B. 10BASE 2 C. 10BASE T D. 10BASE F 使用匿名 FTP 服务,用户登录时常常使用( A )作为用户名。 A . anonymous B .主机的 IP 地址 C .自己的 E-mail 地址 D .节点的 IP 地址 10Base-T 以太网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C A .10 指的是传输速率为 10MBPS B .Base 指的是基带传输 C .T 指的是以太网 D .10Base-T 是以太网的一种配置 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 TCP 协议工作在: B A .应用层 B .传输层 C .互连层 D .主机 - 网络层 将个人计算机通过 Modem 接入 Internet 需要安装以下哪些协议: C A . HTTP B .FTP C .TCP/IP 和 PPP D . E-mail 在以太局域网中,将以太网地址映射为 IP 地址的协议是( )。 (1)RARP (2)HTTP (3) UDP (4)SMTP 16. 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分组的存贮和转发,并在网络层提供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连器称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x6+x4+x3+1 B x5+x3+x2+1 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 A 为全 0 B 为全 1 C 相同 网络 156.26.0.0/28 的广播地址是( B C x5+x3+x2+x D x6+x5+x4+1 IP 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 D 不同 )。 C ) A. 156.26.255.255 B. 156.26.0.15 C. 156.26.0.255 D. 156.26.0.16 IP 地址由一组(C A . 8 位 C . 32 位 )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B .16位 D . 64 位 A . 100Mbit/s B 150Mbit/s C . 200Mbit/s D . 1000Mbit/s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 C )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 强。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纤 D .微波 集线器和路由器分别运行于 A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C .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 10BASE T 采用的是( C A . 总线 B. 环型 OSI 模型的( D )。 B .网络层和传输层 D .物理层和网络层 )的物理连接结构。 C. 星型 D. 网状型 C .197.234.111.123 D . 23.34.45.56 )。

我本科在燕山大学,作为河北省的一个旅游城市,旅游季节超级多以外,真的没有开拓我太多眼界,但是鉴于老师负责而且很专业,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但是我们专业,在一二线城市,机会多,企业多,就业及科研合作机会也多,所以,选择学校,一定要先看城市,再选学校。对我而言,研究生考进北科大,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和提升。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考研经验与心得,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早日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 数学: 对于计算机科技而言,数学很重要。我们专业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数据结构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数学是我们的工具书。数学真的很重要。要从3月份就开始复习,这样后面会比较轻松。建议先从基础教材着手,看完教材,要做课后练习题,测试自己是否掌握了本章节的知识。这样,高数和线性代数的课本过一遍,需要2-3个月的时间。第二阶段就要做大量的练习了,研数盒子,这个公众号的特点是习题为主,数学一定要多加练习,这个公众号就是以练习各种习题为主,每周都会发各种作业和讲解,研数盒子有一套教材叫做研数800题非常好。做的过程中,对错题要着重注意并记录一下,建立一个错题本,然后针对没做对的题,分析归纳,然后回归到课本上,查到对应章节,重新温习。这套练习要刷个3遍左右,每一遍你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个人觉得效果会比做3套不同的题更有效。3遍下来,精读的效果就很明显了,这就是“温故知新”的道理。10月开始,真题要开始做起来了,向上面一样,建立错题本,这个本会是你考研备考后期独一无二的宝典。总之,数学真的很重要,要自始至终坚持到底,除了反复多加练习,还要多思考。 英语: 阅读理解很重要,备考需要坚持每天2篇阅读,开始的时候要精度,好好分析一下句式,掌握好主谓宾从,整段意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学会分析句式以后,后续就会容易很多。再就是单词部分,买一本基础的单词书<<一本单词>>,早晨背完,晚上回忆,过电影一样的,重要的单词,要熟悉到知道在哪个位置,上面的解释是什么。没事看看,不想看书的时候看看,随手看看,遍数多了,自然会记住了,或者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单词记忆方法,请大家用尽十八般武艺,只有一个目的——背好单词,大家也可以关注蛋核英语公众号。再说说作文,作文呢,一定要积累名言警句,有华丽的辞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不对?作文

数电考研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考研真题与复习 笔记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第1章数制和码制 一、选择题 在以下代码中,是无权码的有()。[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 A.8421BCD码 B.5421BCD码 C.余三码 D.格雷码 【答案】CD查看答案 【解析】编码可分为有权码和无权码,两者的区别在于每一位是否有权值。有权码的每一位都有具体的权值,常见的有8421BCD码、5421BCD码等;无权码的每一位不具有权值,整个代码仅代表一个数值。 二、填空题 1(10100011.11)2=()10=()8421BCD。[电子科技大学2009研] 【答案】163.75;000101100011.01110101查看答案 【解析】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按公式D=∑k i×2i求和即可,再由十进制数的每位数对应写出8421BCD码。 2数(39.875)10的二进制数为(),十六进制数为()。[重庆大学2014研] 【答案】100111.111;27.E查看答案

【解析】将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得到(39.875)10=(100111.111)2。4位二进制数有16个状态,不够4位的,若为整数位则前补零,若为小数位则后补零,即(100111.111)2=(0010 0111.1110)2=(27.E)16。 3(10000111)8421BCD=()2=()8=()10=()16。[山东大学2014研] 【答案】1010111;127;87;57查看答案 【解析】8421BCD码就是利用四个位元来储存一个十进制的数码。所以可先将8421BCD码转换成10进制再进行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换。(1000 0111)8421BCD=(87)10=(1010111)2 2进制转8进制,三位为一组,整数向前补0,因此(001 010 111)2=(127)8。同理,2进制转16进制每4位为一组,(0101 0111)2=(57)16。 4(2B)16=()2=()8=()10=()8421BCD。[山东大学2015研] 【答案】00101011;53;43;01000011查看答案 【解析】4位二进制数有16个状态,因此可以将一位16进制数转化为4位二进制数,得到(2B)16=(0010 1011)2;八进制由0~7八个数码表示,可以将一组二进制数从右往左,3位二进制数分成一组,得到(00 101 011)2=(53)8;将每位二进制数与其权值相乘,然后再相加得到相应的十进制数,(0010 1011)2=(43)10;8421BCD码是一种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用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代码。因此可以将每位二进制数转化为4位8421BCD码,(43)10=(0100 0011)8421BCD。

第1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按照使用网络的对象划分,网络被分为公用网、专用网。 2. 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组成。 3. TCP/IP体系结构中最顶层的是应用层,第三层的是网际层 。 4. OSI参考模型共分7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按照OSI参考模型,网络中每一个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使用相同的协议。 6. 能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广域网,同一建筑或覆盖几公里内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局域网。 7. 在TCP/IP参考模型的运输层上, UDP 协议实现的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8. 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 tcp/IP ,由它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协议。 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 ___和通信技术 ___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9. 从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 __、____局域网_______、城域网 ___和个人区域网 ___,其中,Internet属于广域网 ___。 10. ARPANET _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技术基础。 11. Internet是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路由器 _互相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12. 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广播式。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而在广播式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

第四章习题 【1】在TCP协议中,采用(A)来区分不同的进程。 A.端口号B.IP地址C.协议类型D.MAC地址 【2】下面信息中(B)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标端口号B.序号C.源端口号D.校验和 【3】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C)。 A.点到点连接B.操作连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 【4】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B)。 A.1~255 B.0~1023 C.1~1024 D.1~65535 【5】假设某应用程序每秒产生一个60B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在一个TCP报文中,然后再封装到一个IP数据报中,那么最后每个数据报所含有的应用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C)。 A.20%B.40%C.60%D.80% 【6】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D)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 【7】有一条TCP连接,它的最大报文段长度2KB,TCP拥塞窗口为24KB,这时候发生了超时事件,那么该拥塞窗口将变为(B)。 A.1KB B.2KB C.5KB D.7KB 【8】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连接的功能是(1A);采用(2C)技术来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3B)的报文段,这种报文段的数量最多可以(4D);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实现(5A)。 (1)A.全双工B.单工C.半双工D.单方向 (2)A.超时重传B.肯定确认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D.丢失重传和否定确认(3)A.发送窗口内的所有报文段 B.在计时器到时前未被确认的所有报文段 C.接收端未接收到的报文段 D.发送缓存内的所有报文段 (4)A.是任意的B.1个C.大于发送窗口的大小D.等于发送窗口的大小 (5)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 【9】OSI7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C)。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 【10】传输层为(B)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A.主机B.进程C.路由器D.操作系统 【11】(C)是TCP/IP模型传输层中的无连接协议。 A.TCP协议B.IP协议C.UDP协议D.ICMP协议 【13】可靠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D)。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第4章电路定理 4.1 复习笔记 一、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每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应用方法:给出电路中变量的参考方向;画出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在等效电路中求出相应的待求电压电流变量或中间变量;运用叠加定理求出原电路中的待求电压电流变量。 注:①该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②计算元件的功率时不可应用叠加的方法;③在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不作用的电压源短路,不作用的电流源开路;各分电路在叠加计算时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取为与原电路相同方向,取代数和时注意各分量的正负号。 二、替代定理 给定任意一个线性电阻电路,如果第j条支路的电压u j和电流i j已知,那么这条支路就可以用一个具有电压等于u j的独立电压源,或者一个具有电流等于i j的独立电流源来代替,替代后的电路中的全部电压和电流均将保持原值,如图4-1-1所示。

图4-1-1 三、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1.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如图4-1-2(a)所示,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替代,这一等效电路称为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4-1-2(b)所示。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而电阻等于该一端口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时的等效电阻R eq。 图4-1-2 2.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N,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这样的等效电路称为诺顿等效电路,如图4-1-2(c)所示。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网络N的短路电流i sc,并联电阻R eq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时所得网络N0的等效电阻R eq。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 第1章数制和码制 1.1复习笔记 本章作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开篇章节,是数字电路学习的基础。本章介绍了与数制和码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常用的数制和码制,最后给出了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和二进制算术运算的原理和步骤。本章重点内容为: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原码、反码、补码的定义及相互转换,以及二进制的补码运算。 一、概述 1数码的概念及其两种意义(见表1-1-1) 表1-1-1数码的概念及其两种意义 2数制和码制基本概念(见表1-1-2) 表1-1-2数制和码制基本概念 二、几种常用的数制 常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几种。任意N进制的展开形式为: D=∑k i×N i 式中,k i是第i位的系数,N为计数的基数,N i为第i位的权。 关于各种数制特征、展开形式、示例总结见表1-1-3。 表1-1-3各种数制特征、展开式、示例总结

三、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转换时将二进制数的各项按展开成十进制数,然后相加,即可得到等值的十进制数。例如:(1011.01)2=1×23+0×22+1×21+1×20+0×2-1+1×2-2=(11.25)10。 2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1)整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除以2,取余数为k0;将其商再除以2,取其余数为k1,……以此类推,直到所得商等于0为止,余数k n…k1k0(从下往上排)即为二进制数。以273.69为例,如图1-1-1所示。 (2)小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1;将乘积的小数部分再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2,……以此类推,直到求出要求的位数为止,k-1k-2k-3…(从上往下排)即为二进制数。以273.69为例,如图1-1-2所示。 图1-1-1十-二进制整数部分的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