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介绍了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和参数配置方法。

4. 能够应用运动控制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运动控制技术概述

1.1 运动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1.2 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2.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1 传感器和执行器

2.2 控制器和驱动器

2.3 运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

3. 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1 运动控制系统的闭环和开环控制

3.2 运动控制系统的速度、位置和力控制方法

3.3 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4.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和参数配置

4.1 运动控制系统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4.2 运动控制系统的参数配置和调试方法

4.3 运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

5. 运动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5.1 运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5.2 运动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5.3 运动控制技术在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纵运动控制系统,熟悉其软硬件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价与改进

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是针对工业自控设备操作员、维护、检修、试验员所从事的按照工艺文件要求操作自动控制及机电设备,按照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和试验,故障排除及维护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与故障检修等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 《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新型电机、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等各项素质。 3.课程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新型电机、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与线路的分析调试维护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并提升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电动机的基本工作特性、机械特性。 (2)掌握常用电机、变压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正确选择及使用方法。 (3)理解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原理。 (4)掌握对电力拖动装置进行选择和分析计算的方法。 (5)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与绘制方法。 (6)了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7)熟悉典型机床的结构、运动情况及拖动特点。 (8)掌握典型机床电气线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识读继电器一接触器的电气原理图、安装图。 (2)具有设计较为简单的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线路的能力。 (3)能分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典型线路的电气原理及掌握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保护措施。 (4)能分析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是指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文件。下面是对课程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均不包含链接。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基本原理。 3. 熟悉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现状。 4. 能够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器和传感器,并进行系统设计和调试。 5. 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能够实现简单的运动控制程序。 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分类。 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4. 运动控制器的选择、性能评估和调试方法。 5. 基本运动控制算法和编程技巧。 6. 运动控制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7. 运动控制系统的布线、安装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 1. 综合使用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方式 1. 平时成绩评定:参与课堂讨论、完成实验和作业情况。 2.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验报告和项目成果评价。 3. 按照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绩效。 4. 强调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 1. 《运动控制技术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 2.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作者:XXX,出版社:XXX。 3. 《运动控制算法及其应用》,作者:XXX,出版社:XXX。 4. 《现代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作者:XXX,出版社:XXX。 六、参考资源 1. 运动控制技术相关的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 2. 相关企业和厂家提供的技术手册、应用案例和培训资料。 3. 互联网上的相关技术文档、博客和论坛。 4. 实验室和工程实践中的案例和设备展示。

《传感器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20学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机床数控技术常识》中重要的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常用传感与检测元件的种类及一般安装使用方法,熟悉常用数控机床的主轴、刀架、进给系统的控制方式与特点,掌握数控机床运动控制与调速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数控机床运动控制部分安装和调试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包含了传感与检测技术和数控机床运动控制技术两个技术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重心,删除繁冗计算,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然后针对本项目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最后给出技能训练的目标、内容、安装、调试及评分标准,以方便学生的自我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传感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传感器的概念与种类,描述各种传感器的最新发展水平和方向。 (2)解释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特点。 (3)会根据使用要求,查阅传感器性能指标与使用技术,能够正确选用安装常用的传感器。 (4)说出数控机床主轴、刀架、进给系统的运动特点,识别常用数控机床中主轴、刀架、进给系统采用的电动机及控制方式。 (5)能初步识读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图,并能说出数控机床各运动控制部分的组成模块及其作用,具备安装与调试主轴、刀架、进给系统的电气控制模块的基本操作技能。 (6)获得有关传感检测与运动控制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传感检测实验。 (7)重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介绍了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和参数配置方法。 4. 能够应用运动控制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运动控制技术概述 1.1 运动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1.2 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2.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1 传感器和执行器 2.2 控制器和驱动器 2.3 运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 3. 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1 运动控制系统的闭环和开环控制 3.2 运动控制系统的速度、位置和力控制方法 3.3 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4.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和参数配置 4.1 运动控制系统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4.2 运动控制系统的参数配置和调试方法 4.3 运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 5. 运动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5.1 运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5.2 运动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5.3 运动控制技术在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纵运动控制系统,熟悉其软硬件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价与改进 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PLC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的知识,熟练掌握PLC 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能够根据控制要求进行PLC控制程序的 设计,并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此外,学生还将了解传感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变频控制技术、步进驱动技术等专业技术在自动线中的应用,并能利用PLC实现自动线的运动控制。通过本课程的研究,为学生今 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具备使用基本电工工具的能力,熟悉常用控制电气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型号,并能正确选用。此外,学生还需要初步具有对一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检查能力,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并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具有独立分析能力。学生还需要初步具有对不太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安全文明生产的惯。

教师需要具备熟练运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PLC基本布尔指令和PLC功能运算指令。教师 还需要熟练掌握生产机械PLC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 障分析及检修,能够连接PLC网络、利用PLC网络实现连机 控制,并了解PLC的通信方法。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进行PLC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的能力,熟悉PLC控制系统设计 的基本原则及步骤,并具备设计和应用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总体而言,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PLC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其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 域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线路知识和能力,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研究载体,重点掌握 梯形图编程方法。通过研究控制系统常用到的各种输入元件、输出元件和被控对象,学生将能够进行工作任务的研究,从而掌握梯形图语言编程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外围接口元件及设备与PLC的连接。此外,学生还将掌握各种PLC的选用原则及 使用注意事项,PLC硬件的安装与I/O接口检修方法,以及常

运动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摘要: 一、引言 二、运动控制技术概述 1.定义与分类 2.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 三、运动控制技术的核心原理 1.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 2.控制算法与策略 四、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 1.工业机器人 2.电动汽车 3.航空航天与军事领域 五、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与自主化 2.高精度与高速度 3.网络化与集成化 六、我国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1.产业政策与技术研发 2.国产运动控制系统的竞争力 3.产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七、结论与展望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运动控制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及国防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水平,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具备运动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运动控制技术概述 1.定义与分类 运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机械运动系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调控,实现对机械运动的精确控制。根据控制方式、控制对象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运动控制技术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点位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等。 2.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 运动控制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电气控制到电子控制、计算机控制的发展过程。如今,运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运动控制技术的核心原理 1.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 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生成控制信号,传递给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机械运动;传感器实时检测机械运动状态,并将反馈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系统化设计与开发--以《机电设备运动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系统化设计与开发--以《机电设 备运动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李月芳 【摘要】高职专业课程系统化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部结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设计主要是掌握某种方法或技术;课程内部结构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课程目标定位;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资源开发、教学任务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等。%Systematic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include the designs of courses objectives, the internal course structure,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design for course objectives requires to acquire some method or some technology; the design for internal structure of courses depends on the courses objectives; and the design for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tasks and the design for teaching process, etc.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5(000)014 【总页数】3页(P21-23)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开发;教学设计;高等职业院校 【作者】李月芳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机电教研室常州,213164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 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 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 撰稿人:审定人: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 1.基本概念 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

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 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 1.肌力评定 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 本章小结 重点: 1.常用运动方法 2.肌力评定 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 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 1.基本概念 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 3.训练方法 4.适应证与禁忌证 5.临床应用 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 1.基本概述 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 3.脊柱松动技术 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 1.基本概念 2.肌力下降的原因

《工控机及运动控制技术》职业培训典型项目实施方案

《工控机及运动控制技术》职业培训典型项目实施方案《工控机及运动控制技术》主要针对自动化设备设计技术员、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对各类运动控制机构的控制与开发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工控机软件编程、运动控制卡、上位机集成控制设计与开发等水平要求而设置的课一门培训课程。 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自动化设备上位机开发技术员、工程师,让他们熟知工控机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能熟练使用运动控制卡的安装、设计与调试,能熟练对自动化设备的上位机端实行集成控制与调试。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工控机及运动控制的操作与维护、系统开发的岗位职业水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成为自动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训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工控机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各自结构与功能; (2)掌握工控机运动控制系统硬件的安装与调试; (3)掌握工控机运动控制系统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4)掌握工控机与工业机器人集成的方法。 (二)水平目标 (1)能安装并调试工控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 (2)能设计并开发工控机运动控制系统程序; (3)能实现对工控机与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做人、踏实做事;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3)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 (4)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 (5)知识面宽,学习水平强; (6)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水平和礼仪知识; (7)拥有健康体魄,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能适合专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8)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务实工作作风;具有安全意、责任意识;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群 1.前言 机电控制系统是机电产品的核心,机电控制系统的水平是机电产品水平的重要依据,《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核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课程,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的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子项目,该课程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精心打造和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积累教学资源。 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技术平台课,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对典型的机电设备的组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养学生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过程控制的基本规律以及典型控制系统的基本应用能力,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常用分析方法及其调试方法和控制器的类型和特点,学习典型机电设备控制的应用实例。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电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就业为在企业生产、管理、服务进行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等岗位中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借助资源库、案例等为教学手段,培养学生①机电控制系统的认识能力、②简单机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力、③简单机电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④自动控制的基本规律及调节器的应用能力、⑤单回路系统的维护能力、⑥典型机电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控制的认知能力、⑦典型机电控制系统中PLC控制应用的认知能力。 1.3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技术平台课,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当紧密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专项能力进行。我们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是以基于项目、案例、资源库等作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内容,特别是应用特点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基本达到课程专项应用能力目标要求。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教学+实验”两部分组成。 围绕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实践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应用能力为具体目标,让学生在现场或案例、项目等中进行专业实践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实现就业的“零距离”。 以专项应用能力为目标,制订考核标准。实践教学环节以过程考核为主,针对每一个专项应用能力制订出考核指标和分值比重。

《无人机操控》课程标准

《无人机操控》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60718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授课单位:传媒系 学时:64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无人机操控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培养无人机操控能力,形成专业技能不可替代的主干课程。《无人机操控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培养媒体摄像师和无人机航拍等电视人才为根本目标,注重航拍作品摄制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画面语言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具有摄像师基本素养和航拍节目的镜头策划、设计、拍摄等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本课程教学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在《摄影基础》、《电视摄像》、《影视美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以无人机实践项目为学习任务,为完成航拍摄像岗位中的各种拍摄任务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 1.2.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要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观念;是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学生观,能够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以航拍师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在对无人机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行动能力的智能特点,打破传统的学科性知识体系,整合学习内容,强调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的培养,使学生在仿真情境中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学习有关知识,锻炼相关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建构属于个人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 1.2.2工作项目的结构模式。以完成一项具体的项目工作为依据整合所需知识点,形成每一个学习单元的基本知识,通过分析无人机操控人员职业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本课程由6个学习单元组成。根据航拍的工作流程,需要对技术、艺术、关键能力三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而是强调工作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性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工作的要求进行整合。 本课程以完成一项独立综合的拍摄任务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过程,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设计一个合理排序的任务链为教学序列,在教学过程中采取4-6人组合成一个摄制组,进行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