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精华版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220021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60学时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学时

学分:4

开课学期:4

1.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研究的对象是国际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X的总和.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经济法研究的X围是十分广泛的,它除了研究国际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我国现行的各种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法律规X以外,还要研究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国际经济法在实施中的情况和经验等.国际经济法是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法律人才,不仅要懂得国内法,也应该了解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因此,国际经济法是每一个法律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法学院法学专业、民商法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国际经济法在众多法学学科中可以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特别是在我国,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晚,因而作为本科教学中的一门法学主干课程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基本体系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通过本学科课程的教学,应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经贸关系法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了解本学科的特性,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经济法奠定基础.因此,国际经济法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适应对外经济交往需要,既懂国内法、又懂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的涉外型专业法律人才.并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国际经济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国际经济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国际经济法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他们今后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实践工作中能正确运用国际经济法处理国际经济关系.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2、掌握基本概念、原那么和基本内容,特别是国际公约及国际商业惯例的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理论分析案例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使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

4、注意了解与国际经济法有关的内容、信息及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最新发展.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先修课程:《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公法〕》、《冲突法〔国际私法〕》等相关法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国际经济法》,王传丽,高等教育,2008年版

<二> 参考资料

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国际商报"、"国际经贸消息"等报刊以了解国际经贸的最新情况;要求学生跟踪"法学"、"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学家"等法学类

核心期刊中关于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文章以关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参考书目以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基本知识.

《国际经济法》,余劲松吴志攀,大学,2006

《国际经济法学》,邓瑞平侯茜主编,重庆大学出版

《国际经济法》,郭寿康赵秀文,中国人民大学,2007

《国际经济法》,曹建明,中国政法大学,2006

《国际经济法原理》,X小东,武汉大学,2005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程》,王海英,大学,2005

《国际贸易法》,王传丽,:法律,1998

《国际投资法》,余劲松,法律,2003

《国际经济法学》,杨树明邓瑞平,中国检察院,2000

《国际经济法学刊》〔系列〕,陈安主编,大学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教学一样,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生不太熟悉的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应是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内容,把握学科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此同时,应结合国内外的重大问题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地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更快把握学科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应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以便让学生对学科的众多研究成果有更多的了解;应提供一些经典案例供学生研究,可以通过组织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课程是涉外法学,为培养学生法学素养和实际能力,授课时采用双语教学.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并采用多媒体授课,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二次的作业,让学生加深认识.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总分100,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案例讨论占10%.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选取案例,分组讨论,并组织模拟法庭,8学时.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那么、国际经济法的体系和研究方法.掌握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X围、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含义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二、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三、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法律规X

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一、自然人的主体地位

二、法人的主体地位

三、非法人组织的主体地位

四、国家的主体地位

五、国际经济组织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一、国内渊源

二、国际渊源

第四节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那么

一、国家经济主权原那么

二、平等互利原那么

三、国际经济合作以谋共同发展原那么

四、有约必守原那么

第五节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国际经济法

二、中世纪国际经济法

三、近代国际经济法

四、现代国际经济法

第六节国际经济法学

一、国际经济法学

二、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方法

重点: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X围、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

经济法的渊源.

难点:国际经济法律关系及其国际因素.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法〔10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掌握《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那么》、常见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货物风险的转移.

第一节调整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

一、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法

二、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

第二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

一、当事人的约定与惯例、公约及国内法的关系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

四、有关电子单证的法律问题

五、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买卖双方的义务

一、买卖双方的共同义务

二、卖方的义务

三、买方的义务

第四节违反合同的救济方法

一、违约的分类

二、违约的救济

三、违约责任的免除

第五节货物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

一、货物所有权的转移

二、风险的转移

重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那么》、常见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货物风险的转移.

难点:1、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国际惯例.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的特性.

3、违反合同的救济方法.

实验教学:案例课堂讨论安排在本章

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法〔6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货物运输的概念、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发展,掌握其法律问题.

第一节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

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概述

二、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三、提单和海运单

四、租船运输合同

五、有关提单适用的国际公约

第二节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法

一、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概述

二、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国际规那么

第三节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法

一、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概述

二、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国际规那么

第四节国际货物多式联运

一、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概述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国际公约》

重点:提单、租船合同、《华沙公约》、《国际货协》、《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难点: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其种类.

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6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概念、合同的订立、被保险人义务、索赔期限.掌握承保风险与损失、保险单种类、保险责任起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伦敦保险业协会货物保险条款、国际陆上货物运输保险险别、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保险险别.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含义与作用

二、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合同

第二节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法

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承保X围

二、保险损失的赔偿

三、委付与代位求赔权

四、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

五、除外责任

六、保险责任期限

七、伦敦保险协会海运货物保险条款

第三节国际货物航空与陆上运输保险法

一、国际货物航空运输保险

二、国际货物陆上运输保险

重点:承保风险与损失、保险单种类、保险责任起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伦敦保险业协会货物保险条款、国际陆上货物运输保险别、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保险险别.

难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及其承保X围.

第五章国际技术转让法〔6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分类、知识产权的性质及法律特点.掌握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许可证协议的概念、许可证协议的种类、许可证协议的内容、许可证协议与限制性商业惯例.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技术转让的含义

二、国际技术转让的形式

三、我国的规定

四、国际技术转让法

五、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关系

六、国际技术转让法的渊源第二节国际许可合同

一、国际许可合同的含义

二、国际许可合同的特征

三、国际许可合同的种类

四、国际许可合同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各国对技术进出口的管制

一、各国对技术进出口实施管制的动因

二、技术进出口管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一、概述

二、TRIPS的实体规那么

三、TRIPS的程序规那么

重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许可证协议的概念、许可证协议的种类、许可证协议的内容、许可证协议与限制性商业惯例.

难点:1、国际许可合同的类别、特点.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内容.

第六章国际贸易管制法〔4学时〕

目的与要求:国际贸易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及国际组织对贸易的管理、管制也发展迅速.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以及国际上各种贸易管制的法律制度.为了确保WTO规那么能够公平与合理地适用于所有成员,WTO根据公平与合理原那么,制定了有关贸易救济措施的规那么,建立起贸易救济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关税措施

二、非关税措施

三、国家奖励出口的法律措施

第二节国际反倾销法

一、国际反倾销法概况

二、WTO《反倾销协议》

三、反倾销与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三节国际反补贴法

一、国际反补贴法概况

二、WTO《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内容

第四节其他国际贸易管制法

一、保障措施

二、国际反托拉斯法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

重点:WTO的《反倾销协议》、《反补贴协议》.

难点: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基本要件.

第七章世界贸易组织〔4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WTO的组织体系、宗旨及基本原那么、多边货物贸易的诸多协议的基本原那么和内容、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了解争端解决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了解诸边协议、思考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协议框架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和基本原那么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法律地位和组织机构第二节多边货物贸易协议

一、《农业协议》

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三、《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五、《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六、《反倾销协议》

七、《海关估价协议》

八、《装运前检验协议》

九、《原产地规那么协议》

十、《进口许可程序协议》

十一、《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十二、《保障措施协议》

第三节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

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第四节争端解决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一、《关于争端解决规那么与程序谅解》

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第五节诸边协议

一、《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

二、《政府采购协议》

第六节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实践教学:课堂讨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重点: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宗旨和基本原那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法律制度、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有的权利及负有的义务,关于中国的特殊法律制度如特殊保障制度、反倾销、反补贴中的市场主体地位.

难点: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体系

第八章国际投资法〔8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投资环境与法制、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那么及作用、资本输入国的外国投资法律制度、资本输出国的海外投资法律制度、双边国际投资条约.掌握国际投资法的概念、国际投资法的主体、国际投资的形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国调整外国投资的法律制度、《建立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投资有关的协议、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第一节国际投资法概述

一、国际投资的含义

二、国际投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三、国际投资法的渊源与体系

第二节外国投资法

一、外国投资法的概念

二、外资立法的基本内容

三、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法

第三节海外投资法

一、海外投资的鼓励措施

二、海外投资的管理措施

三、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四、中国海外投资法律制度

第四节国际投资条约

一、保护国际投资的双边条约

二、区域性国际投资法制

三、世界性国际投资法制

第五节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一、国际投资争议及其解决方法

二、《华盛顿公约》与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ICSID〕

三、对公约及ICSID的评价

四、中国与ICSID

重点:国际投资法的概念、国际投资法的主体、国际投资的形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国调整外国投资的法律制度、《建立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投资有关的协议、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难点:1、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2、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实验教学:案例课堂讨论

第九章国际金融法〔4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金融法的渊源、国际货币制度.掌握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国际贷款协议、国际银团贷款和项目贷款、国际证券法律制度、国际融资中的担保、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法律制度

一、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形成

二、外汇法律制度

第二节国际贸易支付

一、国际支付工具

二、国际支付方式

第三节国际借贷法律制度

一、一般国际借贷

二、欧洲货币借贷

三、国际银团借贷

四、国际项目借贷

第四节国际证券法律制度

一、国际证券的概念和种类

二、国际证券发行制度

三、国际证券信息披露制度

四、国际证券上市法律制度

五、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法律制度

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

一、国际银行监管

二、国际证券市场监管

重点: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国际贷款协议、国际银团贷款和项目贷款、国际证券法律制度、国际金融组织.

难点:信用证支付方式.

第十章国际税法〔6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税法的产生、国际税法的渊源和原那么、国际税法的发展与前景、国际税收协定概述、国际税收协定的结构、个人所得税法.掌握国际税法的概念与特征、国际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重叠征税的概念、国际重叠征税的解决方法、国际逃税与避税、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税法的概念

二、国际税法的特点

三、国际税法的渊源及调整方法

四、国际税法的宗旨与基本原那么

第二节国际税收管辖权

一、税收管辖权概述

二、居民税收管辖权

三、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第三节避免国际重复征税与重叠征税

一、国际重复征税与重叠征税概述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危害及解决方法

三、国际重叠征税的危害及解决方法

四、国际税收协定

第四节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

一、国际逃税与避税概述

二、国际逃税与避税的主要方式

三、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的救济措施

第五节中国的涉外税法

一、中国的涉外税法概述

二、中国的涉外税收法制

重点:国际税法的概念与特征、国际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重叠征税的概念、国际重叠征税的解决方法、国际逃税与避税、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

难点:1、国际税收居民管辖权.

2、国际重复征税和重叠征税的解决方法.

3、我国涉外税收法制.

第十一章国际经贸争议的解决〔4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经济争议的概念、特点及类型.掌握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方法、解决国际经济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国际经济仲裁、国际民事诉讼、《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经贸争议的概念及特点P296

二、国际经贸争议的种类

三、国际经贸争议的解决方法

第二节解决国际经贸争议的非司法方法

一、ADR概念及特征

二、ADR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模拟法庭

四、ADR在我国国际经贸争议中的应用

第三节国际商事仲裁

一、国际商事仲裁的概念及特点

二、仲裁机构

三、调整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规那么

四、仲裁协议

五、仲裁程序

六、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第四节国际民事诉讼

一、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民事诉讼法

二、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

三、国际民事诉讼的期间、诉讼保全和诉讼时效

四、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

五、国际司法协助

第五节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一、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

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X围

三、参与争端解决的机构

四、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程序

五、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评价

重点: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方法、解决国际经济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国际经济仲裁、国际民事诉讼、《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难点:1、国际商事仲裁的机构、程序及裁决承认与执行.

2、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

3、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经济法学 英文名称:Economic Law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法律基础 二、课程简介 1.中文简介 《经济法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等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以阐释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主要经济法律制度,揭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推动经济法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法学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经济法的概念、历史、体系、地位、宗旨和原则,经济法的主体、行为、权利、义务和责任,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等。 2. 英文简介 The course of economic law is a discipline basic course for the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othe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is course mainly teaches the basic theory of economic law, major economic legal systems, and so reveals the law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law to promote economy rules of law. The course should include the law basic concepts of economic law, history, system, status, purpose and principles, the body of economic law, behavior, right,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antitrust law system; legal system against unfair competition, legal system for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经济法学》课程是广东财经大学-美国马凯特大学经济学(全球数字经济方向)中外合作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学科基础课。 2.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我国的基本经济法律制度,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具体包括:⑴认识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⑵熟悉和理解相关经济法律、法规,掌

(完整版)《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本科专业 参考学时:40 参考书目: 1.马洪:《经济法概论》(第五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2.蔡曙涛:《企业经济法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0年版。 3.韦静:《新编经济法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李玉梅:《经济法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作为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经济 法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教授经济法,旨在 通过对经济法律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 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 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拓展和优 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掌握经济法的规律性、原理性和 知识性的基础上,获得能够比较专业地解释涉法事务和解决

具体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其成长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 管理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做到:(1)了解经济法的发展 概况。(2)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建立起 经济法知识框架。(3)掌握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 定。(4)了解或掌握主要经济法律制度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做到:(1)具有必要的法律分 析能力,能对今后职业生涯中的权利义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和判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2)具有较高的法律 解读能力、认知能力,能判断行为的合法与否,避免行差踏 错。(3)能以基本的法律逻辑和知识要点正确分析典型案例, 办理具体法律事务和寻求到正确有效的解决涉法问题的途 径。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法律自学能力和职 业道德训练,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形成以强烈的秩序观念 和在秩序下创造的主动进取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三)编写的原则 1.

国际经济法概论精华版

第一章绪论 1、国际经济法的产生 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际经济法是各国统治阶级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协调意志或者个别意志的体现;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2、国际经济法的含义 (1)狭义说。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专门用来调整国际公法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所以,它属于国际公法范畴,是国际公法的一个新分支,是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国际公法。代表人物:英国的施瓦曾伯格、日本的金泽良雄、法国的卡罗等人。(2)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跨国)经济关系的国际法、国内法的边缘性综合体。此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用来调整从事跨越国境经济交往的各种公、私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内涵和外延,早已大大突破了国际公法单一门类或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涉及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以及各国的经济法、民商法等,形成了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体。代表人物:美国的杰塞普、斯泰纳、瓦格茨、杰克逊、洛文菲尔德以及日本的樱井雅夫等人。(3)对以上两大学派观点的分析.狭义说严格划分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界限,从理论上而言,此说具有界限分明、避免混淆的长处。但衡量当今国际经济交往的客观情况,却存在着不切实际的缺陷。持“广义说”的学者的基本研究途径是沿着学以致用、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方向进行的,从方法论上看,是面向实际、有所创新和可资借鉴的。但是,其中某些美国学者的基本立场却带有浓烈的殖民主义、扩张主义、霸权主义气息。这是应当批判的。当代的中国法律学人,应当顺应国际经济秩序除旧布新的潮流,对国际经济法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现有知识和现有体系,“拿来主义”和“消化主义”并重,取其养分,弃其糟粕,逐步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体现第三世界共同立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科新体系和理论新体系。 3、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国际经济法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强权国家保持和扩大既得经济利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与贫弱国家争取和确保平权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从宏观上分析,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约在公元前数世纪至公元17世纪期间。主要包括:罗得法;罗马法中的万民法;中世纪的国际性商事法典;汉萨联盟式的商务规约等等。汉萨联盟:14—17世纪期间北欧诸城市国家结成的以北德意志诸城市为主的商业、政治联盟组织,其主要目的在于互相协调和保护它们的贸易利益和从事贸易的公民,并且共同对付联盟以外的“商敌”。对于联盟内部各盟员城市间商务争端,则应当按有关规定交付仲裁。联盟为了共同的商业利益,有权对外宣战、和及缔结条约。(2)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约在17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主要包括:双边国际商务条约;近现代国际习惯或惯例;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多边国际专项商品协定;近现代国际商务惯例;近现代各国商事立法等。平等的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国力大体相当的两个拥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在自愿基础上签订的以互利互惠为内容的商务条约;不平等的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国力相差悬殊的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主权不完整)之间,在一方受威胁或暴力而不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以片面特惠为内容的商务条约。(3)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约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主要包括:布雷顿森林体制和关贸总协定;创立国际经济法新规范的斗争(含第一次亚非会议,《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的发展;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公约的出现;国际商务惯例的发展;各国涉外经济法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与国际经济法面临的新挑战。 3、国际经济法与内国经济法的联系和区别。 内国经济法是指各国涉外经济立法或经济立法中的涉外部分.内国经济法是国际经济法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要注意排除来自西方某些强权发达国家的两种有害倾向:即排除或削弱其域内效力以及扩张或强化其域外效力. 4、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务惯例的联系和区别。 国际商务惯例既不属于国际公法范畴,也不属于国际私法(冲突法)范畴或各国经济法的范畴,主要是指各种国际性非政组织制定的用以调整分属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商务规则。国际商务惯例是国际经济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5、简述国际商务惯例的特征。 (1)其确立并非基于国家立法或国家间的缔约。(2)它对于特定当事人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并非直接源于国家的主权或其他强制权力,而是来源于当事人的共同协议和自愿选择。(3)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对于某一项现成的国际商务惯例,只要双方合意议定,可全盘采用,也可有所增删。(4)国际商务惯例对特定当事人的约束力的实施或兑现,往往须借助国家的主权或其他强制权。 6.简述《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以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主旨。

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精华版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220021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60学时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学时 学分:4 开课学期:4 1.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研究的对象是国际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X的总和.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经济法研究的X围是十分广泛的,它除了研究国际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我国现行的各种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法律规X以外,还要研究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国际经济法在实施中的情况和经验等.国际经济法是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法律人才,不仅要懂得国内法,也应该了解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因此,国际经济法是每一个法律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法学院法学专业、民商法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国际经济法在众多法学学科中可以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特别是在我国,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晚,因而作为本科教学中的一门法学主干课程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基本体系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通过本学科课程的教学,应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经贸关系法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了解本学科的特性,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经济法奠定基础.因此,国际经济法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适应对外经济交往需要,既懂国内法、又懂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的涉外型专业法律人才.并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国际经济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国际经济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国际经济法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他们今后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实践工作中能正确运用国际经济法处理国际经济关系.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2、掌握基本概念、原那么和基本内容,特别是国际公约及国际商业惯例的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理论分析案例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使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 4、注意了解与国际经济法有关的内容、信息及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最新发展.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先修课程:《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公法〕》、《冲突法〔国际私法〕》等相关法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国际经济法》,王传丽,高等教育,2008年版 <二> 参考资料 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国际商报"、"国际经贸消息"等报刊以了解国际经贸的最新情况;要求学生跟踪"法学"、"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学家"等法学类

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学科体系庞大,综合性强。 学习方法 1、必须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问题; 2、应理论联系实际; 3、多多研究经典案例; 4、查阅多种资料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一、国际经济法的定义 按照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其他国际公法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按照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国际经济关系既存在于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公法主体之间,也存在于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公法主体与自然人、法人等国内法主体之间,还存在于自然人、法人等国内法主体本身之间。 二、国际经济法的特点 (一)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既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即存在于各种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国际经济法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 (三)国际经济法的规范既包括国际规范,也包括国内规范;国际经济法主要由实体规范构成,但也包括若干有关的程序规范,如《关于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中的有关规范。 三、国际经济法的构成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主要由以下各具体的法律部门或部分构成:国际贸易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商事仲裁法,以及国际海事法的有关部分等。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渊源和国内渊源两大类 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一、国际渊源 (一)国际条约 (二)国际惯例 (三)国际组织的决议 二、国内渊源 (一)国内立法 (二)判例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 一、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关系 1.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主体不同 2.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调整对象不同 3.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渊源不同 二、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 三、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关系 第二章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 第一节国际货物贸易法概述 一、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法的概念 (一)国际货物贸易的概念 (一)国际货物贸易法的概念 1.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2.作为交易标的货物跨越国境的货物买卖; 3.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广义的国际货物贸易法,是指关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国际惯例、国际条约和国内法律规范的总称。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法【整理】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国际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 一、国际经济主权原则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领域变现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即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的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础。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包括: ⑴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⑵所有国家主权平等; ⑶互不侵犯; ⑷互不干涉; ⑸公平互利; ⑹和平共处; ⑺各民族平等权利和自决; ⑻和平解决争端; ⑼对以武力造成的、使得一个国家失去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手段的不正义情况,应予补救;⑽真诚地履行国际义务; ⑾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 ⑿不谋求霸权和势力范围; ⒀促进国际社会正义; ⒁国际合作以谋发展; ⒂内陆国家在上诉原则范围内进出海洋的自由。 第二章国际货物贸易法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CISG适用的范围: CISG是1988年1月1日起生效,我国是成员国之一。 宗旨是: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规定了适用条款,第二部分规定了合同的成立,第三部分规定了货物买卖,第四部分规定了最后条款。 ****介绍CISG的适用范围,讨论其不涉及事项并分析其原因。 公约适用于: ⑴缔约国中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⑵由国际司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 ⑶货物买卖; 货物,通常是指有形财产,包括尚待生产与制造的货物。 公约用排除法,列举了不适用公约的货物买卖: ①股票、债券、票据、货币、其他投资证券的交易;②船舶、飞机、气垫船的买卖;③电力的买卖;④卖方的主要义务在于提供劳务或其他服务的买卖;⑤仅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买卖;⑥由拍卖方式进行的销售;⑦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 ⑷就买卖合同而言,公约仅适用合同的订立和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 公约不适用于: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引言 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学分支,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贸易规则、投资保护等多个领域。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全 面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投资保护的法律框架; 3. 掌握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的机制和程序; 4. 能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1.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国际经济法的定义和范围; - 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 - 公平和合理待遇原则; - 国际经济合作和互惠原则。 2. 国际贸易规则 -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机构和功能; -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法律规定; -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 - 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3. 投资保护 - 国际投资的法律框架和原则; - 投资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 -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 - 投资促进和保护的实践案例。 4. 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仲裁和国际法院的角色和职能; - 争端解决机构的组织和程序; - 争端解决案例分析和评估。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深入理解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特定问题,促进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 4. 课程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与国际经济法相关的研究项目,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和小组项目: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法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64学时4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学专业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这其中包括: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组织法,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注意本课程与相关部门法如国际法、国际私法、经济法、民商法的关联与衔接。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4.因学时有限,而且内容较多,同时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学生自学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自学部分采用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5.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写作论文,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法理学 经济法 民商法 国际法 国际私法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教学难点在国际贸易法和国际金融法以及国际税法上。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以及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4学时) 1、教学内容 (1)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2)国际经济法的涵义;

(3)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2.重、难点提示 (1)国际经济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际货物贸易法(16学时) 1、教学内容 (1)国际货物贸易;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3)国际货物买卖惯例; (4)国际货物更卖中的支付; (5)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 2.重、难点提示 (1)国际贸易惯例; (2)信用证; (3)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法(6学时) 1、教学内容 (1)国际服务贸易法; (2)GATS法律休系及主要内容。 2.重、难点提示 (1)GATS法律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章国际技术贸易法(8学时) 1、教学内容 (1)国际技术贸易法; (2)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3)国际技术许可合同; (4)我国技术进出口管理。 2.重、难点提示 (1)国际技术贸易方式 第五章国际投资法(8学时) 1、教学内容 (1)国际投资法; (2)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立法; (3)发达国家的投资立法; (4)世界国际投资立法; (5)《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6)《汉城公约》与MIGA体制。

国际法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 1.1 国际法的定义和概念 1.2 国际法的特点和功能 1.3 国际法的发展历程 1.4 国际法的分类 第二章主权与国际法 2.1 主权的概念和特征 2.2 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 2.3 国家主权的限制 2.4 国际法对主权的保护 第三章国际法的形成和适用 3.1 国际法的形成渠道 3.1.1 国际惯例法 3.1.2 国际条约法 3.2 国际法的适用原则 3.2.1 国内法优先原则

3.2.2 国际法优先原则 3.2.3 平等主义原则 第四章国际法的主体 4.1 国家的地位和权利 4.2 国际组织 4.3 非国家主体 第五章国际法的责任 5.1 国际法的违约责任 5.2 国际法的非法行为责任 5.3 个人的国际法责任 5.4 国际法责任的实施 第六章国际法的争端解决 6.1 谈判和协商解决争端 6.2 仲裁解决争端 6.3 国际司法解决争端 6.4 国际法解决争端的现状和前景第七章国际人权法

7.2 国际人权法的主要内容7.3 国际人权机构和程序 7.4 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道法第八章国际经济法 8.1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8.2 国际贸易法 8.3 国际投资法 8.4 国际知识产权法 第九章国际环境法 9.1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程9.2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9.3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9.4 国际环境保护机构和程序第十章国际人道法 10.1 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历程10.2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

10.4 国际人道援助机构和程序 结语 通过学习本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形成渠道和适用原则,并熟悉国际法的主体、责任和争端解决机制。此外,学生还将对国际人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和国际人道法有所了解。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学生将提高对国际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国际事务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系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 2.了解国际经济立法与实践,特别是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与实践中所涉及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和国际贸易争议解决中的各种法律问题。 3.系统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注意了解与国际经济法有关的内容、信息及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最新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2、3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1、2、3、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项目的完成进行考评; (3)教学目标4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和课堂小组讨论的成绩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和期末闭卷测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以此,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课堂讨论。本课程将结合国际经济法相关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汇报,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 3.期末测试。期末测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六、参考教材 1.郭寿康,赵秀文,王利明,《国际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2. 余劲松,《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3.陈安,《国际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5年出版) 4.冯大同,《国际商法》,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 5.曹建明,《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制订人: 审核人: 2020年12 月 6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1210042 学时数:64学时 学分:4 先修课程:宪法、法理、民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 开课对象:全日制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 (二)教学目的 了解、掌握并运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该领域的实际法律问题,是本课程总的指导思想。 (三)教学任务 通过学习,要使同学们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运用相关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内法律法规处理国际经济纠纷的能力;具备阅读英文材料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6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4学时,实验实践20学时。本课程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讲授实践教学内容,()内为课堂实践课时。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国际经济法学科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形成对国际私法学知识体系的系统的认识。 2、以国际经济条约规则为中心,从国际经济条约规则形成的背景入手,研究实际应

用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对国际私法相关规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了解和研究涉外经济案件的审理情况,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案例教学,利用国际经济法发展过程中各部分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面授为主,安排一定课堂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将法律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对案例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大量案例,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践环节内容及要求 (二)实践教学要求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形成书面报告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二)推荐参考书 1.胡加祥主编:《国际经济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郭寿康、赵秀文主编:《国际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陈安著:《论国际经济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李仁真主编:《国际金融法新视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C.M.施米托夫著:《施米托夫论出口贸易:国际贸易法律》(第11版),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200703Z10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与学分: 64/4 先修课程要求: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 适应专业:法学 教材: 1.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参考教材: 1.左海聪主编.国际经济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2.何力主编.国际经济法高级教程.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沈四宝、王军编著.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教育部指定的法学专业本科14门主干课程之一。它研究的对象是国际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国际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管制和交易制度,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基本理论、制度与实务,以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制度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国际经济纠纷的解决方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能力: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国际经济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国际经济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制度的功能为脉络,全面、系统掌握和应用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基本制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需要。 素质:开拓国际视野,关注分析国际经济法最新动态。了解中国法和外国法的异同,用比较的眼光来分析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对我国法律的影响和作用。提升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以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需要。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国际经济法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课程代码:21410031 学分:3 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8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经济法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 适用专业:法学 教材:《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市场经济,国际经济法是安排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有利于培养适应对外经济交往需要,既懂国内法、又懂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的涉外型专业法律人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国际经济法学,对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 课程目标2:通过学习国际经济法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法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国际经济法学,培养学生运用国际经济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 (一)课程内容 国际经济法概念、特征,国际经济法主体,国际经发渊源,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 (二)教学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经济法的渊源,理解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安排范围;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2. 难点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 (一)课程内容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动与发展,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变革。 (二)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动与发展,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变革。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国际经济法的变动和发展。 2. 难点 国际经济秩序变革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 (一)课程内容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主要内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履行,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违约与救济。 (二)教学要求 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履行,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违约与救济;了解国际商业惯例、l980年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熟悉并能够运用FOB、CIF、CFR贸易术语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主要的国际贸易术语对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类型和违约的补救方法。 2. 难点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适用例外以及中国的保留,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 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法 (一)课程内容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2111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法学(非师范本科)开设学期:第七学期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系统学习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相应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并能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的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案例。 二.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国际经济法是与国际公法并列的独立法律部门,它调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是广义国际法的一个分支。 三.课程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72其中:讲授61学时,习题11学时 章节标题学时分配 讲授习题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论61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法61 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法51 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81 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51 第六章国际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法61 第七章国际投资法51 第八章国际货币金融法51 第九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61 第十章国际税法51 第十一章国际商事仲裁 四.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熟悉国际经济法的原则和渊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和调整范围 二、特征 1、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2、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对象 3、国际经济法的规范 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二、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发展阶段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主权和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 二、公平互利原则 三、发展权原则 四、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 第四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一、国际条约 二、国际惯例 三、重要国际组织的决议 四、国内立法 第五节国际经济组织 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1、有明确的成立目的和宗旨 2、有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国际经济组织的分类 1、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 2、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法课程 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国际经济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2130013 〔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为了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素质,国家教育部将国际经济法列为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必须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当今中国,加强国际经济法的学习、研究,对完善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发展与扩大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培育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它与国内法方面的法律学科诸如宪法学、民商法学、婚姻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至少是民商法学的内容有一定掌握。在掌握上述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入国际经济法学领域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后续课程主要有海商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等。 〔五〕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现象,充分调动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其以法学的思维模式和角色意识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1. 要全面、系统、准确讲述它的基本理论和各个领域具体的法律原则、制度和规则,并且在讲述中要联系有关案例和我国的实践,使之既符合学科的原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国际经济法学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在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国际经济法基本原理的同时,要配合以古今中外的案例,特别是我国的案例,这样,在忠实国际经济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又做到了通俗易懂。 3、日常的讲授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建议作业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4、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要最终到达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必须以掌握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国内国际法的基本规定为前提。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注重记忆和理解两个环节,边阅读、边记忆、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教学案例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作用。在实践中要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国际私法理论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六〕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旨在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各国民商法等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学习与研究国际经济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其次就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国际经济立法与实践,特别是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与实

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E0150000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学 总学时数:72 实验(实训)或上机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等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国际经济法学是教育部确定的所有法学院系必须开设的法学学科主干课之一。属于法学专业课,授课对象为法学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培养学生对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运用法律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国际经济法所包括的主要法律制度,熟悉在国际经济 交往中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与知识分析具体的国际贸易争端案件,具备初步的实际办案能力。 3.教学内容和要求: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主要涉及国际经济法的体系、主体、法源、和基本原则。分论中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主要涉及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技 术贸易法和国际服务贸易法三大贸易法以及国际贸易管制的内容;国际投资法律制度,主要介绍了资本输入国法制、资本输出国法制与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国际金融法律制度,包括国际私人融资的法律制度以及融资担保的内容;国际税收法律制度,涉及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及避免方法、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法律问题;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主要介绍国际经济争议解决的方式。 教学要求:学生要了解国际经济法学的教学体系、历史发展、主要分论的构成。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以及国际税法的避免双重征税的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方法,国际经济争议解决的方

法等内容,能够通过法律制度、原理的把握解决国际贸易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以及国际贸易的管制、投资法中的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与相关公约、国际税法中的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双重征税的 方法、争议解决中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投资领域的争端解决方式等内容。难点表现在货物贸易 中的贸易术语、海上运输中的提单问题、海上保险中的保险风险与损失的理解、贸易管制中的 WTO多边管制体系与各国国内法的关系以及国际税法中的双重征税问题的解决路径等。5.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基本方式,采用的手段有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条件,完善课件制作、课程设计、与讨论材料的准备,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有机结合,主要完成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基本分析方法的传授任务。课外教学主要有专家讲座、双语讲座、模拟法庭、实训安排作业布置等方式拓展教学内容,重点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建议使用《国际经济法》,王传丽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 主要参考书: [1]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韩立余著《美国外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程德钧主编《国际贸易争议与仲裁》,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国际经济法》教大纲

##大学法学院 《国际经济法学》教学大纲 ———————————————————— 前言 1、任务和地位 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特别是在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晚. 国际经济法学除了本学科的总论性的内容,如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外,主要涉与的是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国际经济法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方法等. 在国际经济法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属国际贸易法的体系最为庞大,内容最多,法律体系相对较为成熟,同时国际贸易也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主要方面,因而应以国际贸易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本课程教学的困难在于学科体系庞大,内容繁多,学生可能存在畏惧心理;而且许多学科内容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容易碰到,因而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学科如民商法、刑法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耳濡目染,感性认识较强,学生兴趣更大;此外,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变化的速度更快,这也增加了学习与教学的难度.对于本课程教学的困难,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并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解决困难.为此,作为本科教学首先应尽量简明扼要地将学科的基本体系向学生作介绍,以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应尽可能地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地教学方式,并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作类比,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尽可能地结合改革开放,特别是国际经贸关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结合本学科的知识向学生作深入地分析,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将学科的最新发展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为学生进一步在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深造奠定基础. 2、能力要求 通过对《国际经济法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基本体系以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经贸关系法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了解本学科的特性,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经济法奠定基础. 3、先修课程: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冲突法学〔国际私法〕等. 4、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72课时,4学分. 5、选用教材: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大学、高等教育2000年版. 6、教学手段:讲课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