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里的这些“载体”你还记得吗

生物里的这些“载体”你还记得吗
生物里的这些“载体”你还记得吗

【必记】生物里的这些“载体”你还记得吗?收藏哦~在科学技术中,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有较多地方涉及的载体的概念。小编看到了一篇文章很好的总结、归纳了这些载体的概念哟~现在就将这个介绍给大家~

1.能量的载体——ATP(必修1P51)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ATP是生物体内直接供给可利用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能量通货”。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跨膜运输的载体——载体蛋白(必修1P57)

绝大多数物质无法自由通过生物膜,许多水溶性分子(如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才能进行跨膜运输。载体蛋白是一种需要同被运输的离子和分子结合,然后通过自身的构型变化或移动完成物质运输的膜蛋白。载体蛋白上有特异性结合点,只能与某一种或一类物质进行暂时、可逆的结合和分离,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物质的被动转运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区别在于,被动转运不需要ATP提供能量。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注意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

3.氢的载体——辅酶(必修1P86)

NADPH和NADH是同一类辅酶,都是氢的载体。

NADPH 是一种辅酶,叫还原型辅酶Ⅱ,在很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NADPH是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形成的,与ATP一起进入碳反应,参与CO2的固定。NADPH的形成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完成的。

NADH产生于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中的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与氧气结合产生大量水的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4.基因载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必修2)

按照教材上的说法,基因载体是染色体,其实不仅仅是染色体。

遗传信息是维持亲、子代细胞或个体遗传稳定性的信息,生物的遗传物质即为其遗传信息的载体,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对于细胞生物而言,DNA是遗传物质,因此细胞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而对于病毒而言,DNA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也是DNA,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其遗传信息的载体则为RNA。

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载体有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细胞则为拟核和质粒(注:部分真菌也含有,如酵母菌)。

5.化学载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激素(必修3P14)

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般模式为:一个细胞发出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信号转导引起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细胞的信息载体—信号分子有多种形式,如激素、递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类)等。

6.酶固定化技术中的载体(选修1)

固定化技术包括酶的固定化和细胞的固定化处理,将酶或细胞固定在非水溶性的载体上,使其既能与底物充分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实现了酶或细胞的重复利用,节约成本,还有利于产物提纯,提高产品质量。

酶固定化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吸附法和包埋法)和化学方法(共价偶联法和交联法),不同的方法采用的载体种类各异,如吸附法常用的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包埋法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纤维素硝酸酯等;细胞固定化在酶固定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常用的方法为吸附法和包埋法。

7.运载体——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选修3)

一般含有单个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即使进入了宿主细胞也无法复制和表达。通常它需要同适当的能自我复制的DNA 分子(例如质粒、病毒DNA 等)结合后,像正常质粒或病毒一样复制、表达和易于检测。这些用以能自我复制的DNA 分子即为目的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载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质粒(如大肠杆菌质粒和农杆菌Ti质粒),另一类是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 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 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 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4·体温调节 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 2·调节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生物膜的应用(精选.)

生物膜组成细胞膜组成似可分为1膜的骨架 ( 主要是脂质)o期在骨架上的物质 ( 蛋白质等)。其化学成分一般由类脂 (磷脂、胆固醇)、蛋白质、糖类(糖蛋白、糖脂)、少量的核酸、无机离子以及水分所组成。而类脂和蛋白质则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膜结构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为细胞提供保护。质膜将整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保护起来,并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核膜将遗传物质保护起来,使细胞核的活动更加有效;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将细胞的能量发生同其它的生化反应隔离开来,更好地进行能量转换。膜结构体系为细胞提供较多的质膜表面,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由于大多数酶定位在膜上,大多数生化反应也是在膜表面进行的,膜表面积的扩大和区室化使这些反应有了相应的隔离,效率更高。另外,膜结构体系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提供了特殊的运输通道,保证了各种功能蛋白及时准确地到位而又互不干扰。例如溶酶体的酶合成之后不仅立即被保护起来,而且一直处于监护之下被运送到溶酶体小泡。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都涉及到细胞膜或细胞器膜,所以通常称此系统为生物膜系统。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细胞生物膜系统在医学和生产过程中都有很广阔的前景。 生物膜结构如今所认知的生物膜结构为流体镶嵌模型。在提出后又有多次补充,它们都是以流动镶嵌模型为前提。如晶格镶嵌模型强调了膜蛋白分子对磷脂分子流动性的限制作用,认为内在蛋白周围结合的磷脂分子为界面脂,界面脂只能随内在蛋白运动,并与内在蛋白构成晶格;板块模型则认为在流动的脂双层中存在着结构和性质不同,但有序又可独立移动的镶嵌板块,板块内不同组分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使生物膜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膜蛋白和膜脂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膜蛋白可分为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后者占整个膜蛋白的70%~80%,它们部分或全部嵌入膜内,还有的是跨膜分布,如受体、离子通道、离子泵以及各种膜酶等等。第一个水溶性蛋白质———肌红蛋白的三维结构的解析是由英国人Kendrew于1957年用X射线衍射法完成的,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迄今蛋白质解析出具有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已达20000个左右。(2)膜脂结构研究进展。膜脂主要包括甘油脂(即磷脂)、鞘脂类以及胆固醇。对于甘油脂研究较多,它们不仅是生物膜结构的骨架,其中有些成员还参与了信号转导的过程。生物膜作用细胞膜主要功能有(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不同的生物膜有不同的功能。细胞膜和物质的选择性通透、细胞对外界信号的识别作用、免疫作用等密切相关;神经细胞膜与肌细胞膜是高度分化的可兴奋膜,起着电兴奋、化学兴奋的产生和传递作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与光合细菌膜、嗜盐菌的紫膜起着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作用,而线粒体内膜与呼吸细菌膜则能将氧化还原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合成三磷酸腺苷;内质网膜是膜蛋白、分泌蛋白等蛋白质及脂质的生物合成场所。因此,生物膜在活细胞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形成、转换和传递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结构。 细胞膜的应用 2.脂质体的发展和应用1965年,英国学者Bangham将磷脂分散在水中,然后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一、降解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种类 自然界中能够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类有数百种,70多属,主要是细菌、真菌和藻类三大类型的生物。 表1 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种属 细菌真菌藻类 无色杆菌属枝顶孢属双眉藻属 不动杆菌属曲霉属鱼腥藻属 芽孢杆菌属金色担子菌数小球藻属 色杆菌属假丝酵母属衣藻属 诺卡氏菌属镰刀霉属念珠藻属 放线菌属青霉菌属紫球藻属 ……… 按照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分类,可将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分为土著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两大类。 二、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产生的一类集亲水基和疏水基于一体、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 分类典型产物 中性脂类甘油单脂、聚多元醇、其他蜡脂 磷脂/脂肪酸磷脂酰乙醇胺 糖脂糖酯、糖醇酯、糖苷 含氨基酸脂类脂氨基酸、脂多肽、脂蛋白 聚合型脂多糖、脂-糖-蛋白复合物 特殊型全胞、膜载体、Fimbriae 生物表面活性剂优点:1较低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2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友好;3可生物降解;4极端环境(温度、pH、盐浓度)下具有很好的专一性和选择性;5不致敏、可消化、可作为化妆品和食品的添加剂;6结构多样,可用于特殊领域 三、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机制

1.微生物吸收疏水性有机物的机理 图1 微生物吸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4种摄取途径微生物吸收疏水性有机物的模式有4种:1微生物吸收其附近溶解于水相中的烃类;2细胞直接与石油烃接触。这种作用可以通过改变菌毛或细胞表面的疏水性部分的改造进行调控,提高对有机物的吸附;3通过细胞直接与分散在水相中的石油烃的微米或亚微米液滴接触来吸收;4强化吸收模式,即由于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使烃的水溶性增强,微生物表面的疏水性更强,使细胞与烃接触。 丝状真菌主要通过菌丝的吸收作用摄取石油烃。 2.微生物细胞膜转运烃机理 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降解作用是由细胞酶引起,整个过程可分为3个步骤。首先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膜表面吸附(动态平衡过程);其次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的化合物进入细胞内;最后化合物进入细胞膜内与降解酶结合发生酶促反应(快速过程)。 参与第1个步骤还有表面活性剂。 石油进入细胞方式:非特异性接触,被动运输方式。 3.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机制 石油类物质+微生物+O 2+营养物质→CO 2 +H 2 O+副产物+微生物细胞生物量 微生物利用石油烃类作为碳源和能源,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将石油污染物最终矿化为无害的无机物的过程。 途径:烷烃→醇→醛→脂肪酸→β氧化乙酸盐→CO 2+H 2 O+生物量 四、典型石油烃的降解途径

质粒的分子生物学与质粒载体

第三章质粒的分子生物学与质粒载体 一、填空题 1.基因工程中有3种主要类型的载体:——-------、------------一、-----------. 2.由于不同构型的DNA插入EB的量不同,它们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也不同,SC DNA的泳动速度—----------—,OC DNA泳动速度—---------—,L DNA居中,通过凝胶电泳和EB染色的方法可将不同构型的DNA分别开来。 3.质粒的复制像染色体的复制一样,是从特定的起始点区开始的。然而,质粒的复制可以是—---—向的、或是—----—向的。在杂种质粒中,每个复制子的起点都可以有效地加以使用。但是在正常条件下只有一个起点可能居支配地位。并认为:当某些具有低拷贝数的严紧型质粒与松弛性质粒融合后,在正常情况下—------—的复制起点可能被苯闭。 4.就克隆一个基因(DNA片段)来说,最简单的质粒载体也必需包括三个部分:—-----—、—---------—、—----------------—。另外,一个理想的质粒载体必须具有低分子量。 5.如果两个质粒不能稳定地共存于同一个寄主细胞中,则属于—---------—群,这是因为它们的——————————所致。 6.质粒拷贝数是指细胞中—------------------------—。 7.复制子由三部分组成:(1)—-----------------—---(2)——-----------————(3)—--------------—。 8.酵母的2μm质粒有------------,可以配对形成哑铃结构。 9.一个带有质粒的细菌在有EB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细胞中已测不出质粒,这种现象叫----------------。 10.pBR322是一种改造型的质粒,它的复制子来源于----——,它的四环素抗性基因来自于—-----------—,它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来自于—---------—。 11.质粒的消失同染色体基因的突变是不同的,前者不能恢复,后者可以通过—------—恢复该基因的性状。 12.ColEl质粒复制的起始需要三种酶,即—-----------—、一------------和一------。 13.YAC的最大容载能力是—-----------—,BAC载体的最大容载能力是—---------—。 14.pSCl01是一种---------——复制的质粒。 15.把那些没有可检测表型的质粒称为—--------------—。 16.转座子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1)—-----————————(2)---------------—— (3)—----------------—。

高中生物教材中特性小结

新课标教材中的特性小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特殊的性质,总结如下: 1.流动性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膜脂与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是保证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条件。在生理状态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态,也不是液态,而是液晶态,即介于晶态与液态之间的过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既具有液态分子的流动性,又具有固态分子的有序排列。 2.选择透过性与半透性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膜的生命活动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3.高效性 3.1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除核酸(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在没有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能进行的。即使像CO2水合作用这样简单的反应也是通过体内的碳酸酐酶催化的。每个酶分子在1秒内可以使6×105个CO2发生水合作用,这样以保证使细胞组织中的CO2迅速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肺泡及时排出,这个经酶催化的反应,要比未经催化的反应快107倍。 3.2 激素是机体产生的对机体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起调节作用。激素在体液中的浓度很低,但其作用显著。例如美国学者肯德尔(E.C.Kendall)从3吨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由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以使人产热增加4200KJ。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糖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些列的酶促放大作用,一个接一个,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4.专一性(特异性) 4.1载体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表现在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异性在于载体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有选择地吸收一定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4.2 酶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4.3 激素各种激素有其作用的专门细胞、组织或器官,即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这种选择性作用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糖蛋白有关。 4.4 抗原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是存在于抗原表面的特殊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个抗原分子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每种决定簇只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4.5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4.6 单克隆抗体杂家瘤细胞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_王周玉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S ich ua n Uni vers ity o f Sc ience and Tec hnolog y 文章编号:1000-5722(2003)增刊-0145-03 收到日期:2003-03-22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部(基)349):四川工业学院人才引进项目(0225964) 作者简介:王周玉(1977-),女,四川省彭州市人,西华大学生物工程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聚物的合成、改性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王周玉,岳 松,蒋珍菊,芮光伟,任川宏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掺混型高分子材料四类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包装、餐饮业、农业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O631.2 文献标识码:B 0前言 塑料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按体积计算已居世界首位,由于其难以降解,随着用量的与日俱增,废弃塑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率先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必须使用降解性塑料的塑料产品范围;我国目前的塑料生产和使用已跃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几百万吨不可降解的废旧物,严重污染着环境和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可见开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寻找新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来代替塑料已是当务之急。 降解高分子材料[1]是指在使用后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在一些环境因素如光、氧、风、水、微生物、昆虫以及机械力等因素作用下,使其化学结构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引起物性下降,最终被环境所消纳 的高分子材料。根据降解机理[1,2] 的不同,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光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光-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氧化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其中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自然界微生物或在人体及动物体内的组织细胞、酶和体液的作用下,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分子量下降及性能发生变化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广泛,在包装、餐饮业、一次性日用杂品、药物缓释体系、医学临床、医疗器材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开发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 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根据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特性可分为完全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Biodegradable materials )和生物破坏性高分子材料(或崩坏性,Biodestructible materials );按照其来源的不同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掺混型高分子材料四类。 1.1 天然高分子材料 [3,4] 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甲壳素、蛋白质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特别是天然产量居首位的纤维素和甲壳素,年生物合成量超过1010 吨。利用它们制备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可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由此形成的产品兼具天然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意义,因而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日本。如日本四国工业技术实验所用纤维素和从甲壳素制得的脱乙酰壳聚糖复合,采用流延工艺制成的薄膜,具有与通用薄膜同样的强度,并可在2个月后完全降解;他们还对壳聚糖—淀料复合高分子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调节原料的比例、热处理温度,可改变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降解时间。 天然高分子材料虽然具有价格低廉、完全降解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热力学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性能要求,因此对天然高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天然高分子之间的共混及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以制得具有良好降解性、实用性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1.2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3,4,5]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由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

生物全降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

生物全降解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计划书

目录 一、项目概述分析 (4) 1.1 公司介绍 (5) 1.2 项目背景 (5) 1.3 产品特色与商业价值 (6) 1.4 竞争策略 (7) 1.5 公司发展战略 (7) 1.6 营销策略 (8) 二、项目开发创意 (8) 2.1 生物全降解技术 (8) 2.2 低碳环保 (9) 三、竞争分析 (10) 3.1 竞争分析 (10) 3.2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 四、营销策略 (10) 4.1 营销策略 (12) 4.2 业务渠道的建立 (13) 4.3 公关与广告策略 (14) 五、赢利模式、经济及财务状况 (16) 5.1 成本分析 (17) 5.2销售预测 (18)

六、融资方案和回报 (19) 6.1 融资情况 (20) 6.2 股份制 (20) 6.3 投资方权益 (20) 6.4投资方义务 (21) 6.5股东会及行使职权 (21) 6.6 公司收益 (21) 七、经营管理和运作方案 (22) 7.1公司文化 (22) 7.2公司战略 (23) 7.3人力资源配置 (23) 7.4人员培训 (24) 7.5激励机制 (25) 7.6其他情况 (25) 八、创业团队 (25) 8.1前期团队 (26) 8.2后期团队 (27) 8.3 团队成员介绍 (28)

一、项目概述分析 1.1 公司简介 生物全降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拟建中的公司,总部位于某某省某某市。公司以某某理工大学为依托,拥有以教授、博士、硕士为代表的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充满激情的团队。公司配备各种高科技的先进软件和设备,以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广大的人民提供优质的全降解一次性餐具。我们公司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人们身体健康安全,达到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环保理念。 1.2项目背景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就餐的时候喜欢选择快捷、方便的就餐方式。因而许多的人会在饭店、快餐店、小摊等地方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然而很多的一次性餐具都是“三无”的不可降解的餐具,这种“三无”产品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的可能会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虽然是可降解但对环境还是有一些危害的,应为单纯的可降解并不能将餐具全部降解,而是将大片的降解成小片的,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给环境带来损害。现我们公司推出一种新型的生物全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这种新型的一次性餐具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无害的。由于我们的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人群较多,使用非常的普遍,因而给我们的公司生产提供了可能。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陈宇翔生物工程学号:11208523802538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石油降解微生物的概念,并叙述了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机理和影响微生物降解的条件。举例说明了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现状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microorganism oil, and describes the degradation of microorganism oil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conditions. For example the biodegrad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future study trends. 关键词: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石油污染高效性研究现状展望Keywords: petroleum hydrocarbon microorganism oil pollution efficiency research-status prospect 引言: 石油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石油烃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的土壤及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处理石油烃污染的理想方法。在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开发利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污染,防范、治理石油污染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用于石油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比较,生物修复法具有经济花费少、对环境影响小、遗留问题少、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修复时间较短、就地修复、操作方便等特点[1],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领域,在石油污染的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介绍石油降解微生物开始人手,认真分析了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菌种特征、降解机理,分析了目前用于处理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技术特点,现阶段研究现在和具体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大胆的设想和展望。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生物必修 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资料 二、答案和提示 (一) 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 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 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 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 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 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 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 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 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 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 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 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 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 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 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 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 反应:CO2+H2O H2CO3H++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 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 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 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 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 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 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生物降解石油的高分子量(>C35)正烷烃

简 报第47卷 第14期 2002年7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e53984518.html, 1103 千米桥地区上第三系严重生物降解石油的 高分子量 ( 朱 丹 卢 鸿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510640; é°×é(Ng1)中钻探获得重稠油, 含蜡量1.62%, 在气相色谱图 和气相色谱-质谱总离子流图上, 该重稠油的链烷烃丧失殆尽, 表明其已遭受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但是, 在m /z 85质量色谱图上, 仍可检测出残余的痕量n C 13~n C 36正烷烃; 而且高温气相色谱分析还可检出由于未受生物降解影响而连续发育的n C 35~n C 73高分子量正烷烃系列, 呈正态分布, 主峰碳数在n C 43,奇偶优势明显, CPI 37~55与OEP 41~45值分别可达1.17和1.20. 对于这些高分子量正烷烃的研究, 不仅证实前人有关其抗生物降解性的认识, 并且为千米桥地区严重生物降解油的研究提供有关生源输入 终点 检测的碳数范围, 提供了对原油与石蜡中C 40~C 100 高分子量蜡馏分的检测新手段[6,7]. Hsieh 等人[8]指出,一些严重生物降解油中, 用全油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不出高分子量烃类, 而在从全油分离出来的蜡馏分中, 高分子量烃类则变得明显可见. 但是, 在Hsieh 等人[8]发表的严重生物降解油高温气相色谱图中, 所检测的高分子量烃类主要是烷基环己烷, 未见n C 40以上正烷烃. 而且, 对于生物降解油高分子量正烷烃的研究迄今尚缺乏详细的报道. 本文运用高温气相色谱技术, 对渤海湾盆地千米桥地区板14-1井上第三系馆陶组 井断层夹持而形成一个北东向的奥陶系古潜 山断块构造带. 在奥陶系古潜山的剥蚀面上直接覆盖着顶薄翼厚的中生界和第三系砂 , 和Ng1)和下第三系东 营组(Ed) 砂岩层中共发现3个浅油层, 中途测试3层合计原油产量高达208.2 m 3/d. 板14-1井馆陶组 高粘度(317.1 mPa ?s) ) (34.9%)为特征, 原油属于典型的重稠油.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的预处理 取两份原油样品, 一份油样按常规分析流程进行柱色谱分离, 分析原油族组成, 保留饱和烃与芳烃  万方数据

比较不同的粒状固体作为生物膜载体

比较不同的粒状固体作为生物膜载体 Szilvia Tarjányi-Szikora a, József Oláh a, Magdolna Makóa, Gy?rgy Palkóa, Katalin Barkács b,?, Gyula Záray b 布达佩斯污水厂有限公司,AsztalosS·U4,H-1087布达佩斯,匈牙利 合作研究罗兰大学中心环境科学,Pázmány Péter sétány/A,H-1117布达佩斯,匈牙利 文章历史: 收录至2011年12月20日 在修订后的表格2012年3月28日收到 接受2012年5月25日 可在线2012年6月6日 关键词:好氧污水处理生物膜支架脱氢酶活性脱氮除磷 摘要: 检测城市污水中生长在三个不同的载体(Biolite?,Perl的?和沸石)的生物膜,其生化特性如脱氢酶活性(DHA)并对脱氮除磷效率进行了研究。人工载体Biolite?和Perl?从陶瓷和玻璃废弃物中产生,分别对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比表面积,组合物,亚甲基蓝和蛋白质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定。 根据DHA的值,确定每个载体有两种不同的定植时期。在第一个45天,DHA 的值分别为0.1和0.9毫克TPF/克干燥载体,并与化学氧气一起变化需求和入流的废水的总凯氏氮比。在此期间,对生物膜Biolite?拥有比那些生长在Perl?和沸石更强的脱氢酶的活性。第45天之后,所述DHA的值增加,分别为约3倍以上的每个载体上。在这两个时期的定植,在人工载体上生长的生物膜的DHA 值比沸石的高。 在市政污水处理实验比较生物膜载体和活性污泥总有机碳总量(TOC)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生长在人工载体生物膜的情况下更有效的去除营养物。Perl?载体上的生物膜很成功地去除有机物的。由于活性硝化过程活性污泥有最高的总碳和NH4+-N去除率,而比起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有更有效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由于氧扩散进入生物膜层被限制为约40微米,在一些研究,可以同时发生氧和厌氧转化过程,这意味着反硝化和硝化可以存在于同一时间,与此同时在情况下的活性污泥的需氧转化过程是主要的。之间的生物膜载体上的DHA 和TN去除数据表明在废水处理技术中人工载体是比天然沸石更有前途。 ? 2012爱思唯尔B.V.保留所有权利。

生物载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综述

生物载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姓名:朱泽敏学号:02130111 专业:市政工程摘要:生物载体填料在生物膜工艺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物载体填料从多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概述了生物载体填料的应用现状,并就其发展方向给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生物膜技术;生物载体;活性炭;海绵铁;多孔陶瓷 前言 目前最常用的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与191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建成试验场开创以来,已有将近90年的历史,它是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内使用最早、最为成熟的工艺。但是活性污泥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占地面积大、剩余污泥量大、脱氮效果差、管理费用高、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等。而生物膜法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问题,且耐冲击负荷。因此在我国受到了广泛重视。 生物载体填料是生物膜处理工艺的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生物反应的处理效果,而且,填料的费用在生物反应处理系统的建设投资中也占较大的比重,所以,填料的选择决定了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工程的运行管理等问题。 一、生物载体的概念和历史概况 为生物膜提供附着生长固定表面的材料成为生物载体(或填料)。

在生物膜法的发展和性能特征方面生物载体有着重要影响。最早采用的生物膜法构筑物是以碎石为填料的滴滤池,碎石的比表面积小,能够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积小,因而滴滤池的负荷也不大,导致其占地面积较大,加之废水以喷洒方式在滴滤池表面布水,卫生状况也不好。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生物膜法一直未被重视。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以及塑料填料被引入生物膜处理系统,生物膜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早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就有人以碎石、卵石为填料建造生物滤池来处理生活污水。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韦林(Waring ),迪特(Ditter)等人先后以碎石、炉渣为填料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试验。其后德国的韦加得(Weigand)以烧结渣为填料发明了旋转生物接触器。本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贝奇(Bach)和美国的布斯维尔(Buswell)又对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应用化试验。布斯维尔等人在1929年以栅网胶合板为生物载体填料,在容积为7.72m3,进水BOD浓度为112.0mg/L,日平均处理水量为74 m3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BOD 出水浓度为69.5mg/L,去除率为41.4%。当时,美国和德国若干地方都采用以碎石、卵石、焦炭、软木塞、木片、木板、波形铝板等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BOD去除率最高为69%,低的只有28%,效果不太理想。1951年,德国化学工程师舒尔兹应用气体洗涤塔原理,以炉渣、瓷环等为填料,创立了塔式生物滤池。1954年前后,美国学者应用基本的化学工程原理(物料平衡和一级反应动力学)建立了生物载体填料的数学模型以解释污水的净化过程。生物滤池的

对生物膜载体相关问题的研究

对生物膜载体相关问题的研究 崔炜 杨爽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8) 摘 要: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水处理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生物膜的产生和生长离不开载体材料的使用。本文就生物膜载体的类型和表面性能对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不同载体的硝化作用,并简单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膜载体。 关键词:生物膜 载体 表面性能 硝化 1.概述 近十余年来,生物膜法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中,并与其他方法结合形成新型的复合处理工艺。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优点:生物膜体积小、微生物量高、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生物相相对稳定、对毒物和冲击负荷抵抗性强、处理效果高等。对污水起生物降解作用的主要是生物膜,而生物膜的产生和生长离不开载体材料的使用。载体在废水处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在生物膜法中应用的载体应满足如下条件:①易流化,但不易流失;②易成膜,但无毒害作用;③能提供大的比表面积,以增加生物附着量;④价格低廉,容易取材。 表1 载体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1] 载体材料 载体作用 支持作用 吸附作用 化学作用 砂、塑料、玻璃等 + - - 粉末活性炭、树脂等 + + - 云石、黏土、氢氧化铁等 + + + 2.生物膜载体的类型 载体通常指的是细胞及酶固定过程中所需要的介质。目前,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所应用的生物膜载体,从根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无机类载体和有机类载体。 2.1无机类载体 在当今生物膜技术发展中常用的无机类载体有砂子、碳酸盐类、各种玻璃材料、沸石类、陶瓷材料、炭纤维、矿渣、活性炭、金属等。部分无机类载体的特性见表2。大部分无机类载体具有机械强度较高、化学性质较稳定、比表面积较大的特点,从最早使用的砂石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活性炭等载体,都在生物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反应器,见表3[2]。通常情况下,微生物以附着的形式固定在载体表面从而形成生物膜,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有一些微生物是以包裹附着的形式实现固定化的,如高效厌氧反应器UASB、EGSB、ABR、IC等,它们通过投加小粒径颗粒载体或利用废水中某些金属离子作为核心进行颗粒化污泥的培养。这是因为小粒径颗粒载体与废水之间有最大的接触,为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不但可以使附着生物量维持很高的浓度,而且相对疏散;同时可以在启动后很短时间内达到与用大粒径颗粒做载体同样的处理效果。但是,无机类载体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密度较大,不适宜做流态化运动,使其在悬浮生物膜反应器工艺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表2 部分无机载体的特性 载体材料 石英砂 无烟煤 焦炭 颗粒活性炭 炉渣 粒径(mm) 0.25~0.5 0.5~1.2 0.25~3.0 0.96~2.14 0.315~0.63 比重(g/cm3) 2.50 1.67 1.38 1.50 1.6 无机类载体从最早的发现应用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比较早,70年代以后,研究者向复合式活性污泥-生物膜反应器中填加粉末活性炭(PAC)载体以改进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性能,结果发现这种载体具有加快有机物代谢、抗冲击和毒物负荷、改善活性污泥性能和减少曝气池表面形成泡沫等优点[3]。还有研究表明,加入密度为1.3g/cm3的无烟煤不仅可以达到与加入PAC同样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投资合作方案(模板及范文)

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投资合作方案 投资合作方案参考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 该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5991.71万元,其中:固 定资产投资12796.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02%;流动资金 3195.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8%。 达产年营业收入2350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655.57万元,税 金及附加284.53万元,利润总额5850.43万元,利税总额6941.92万元,税后净利润4387.8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554.10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36.58%,投资利税率43.41%,投资回报率27.44%,全部投资回收期5.14年,提供就业职位331个。 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 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 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 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 本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 评估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 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

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投资合作方案目录 第一章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绪论 第二章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第四章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五章总图布置 第六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七章项目风险说明 第八章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九章项目进度说明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微生物石油降解

微生物石油降解综述 Abstract: Oil as a important energy has been one of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widely used, because in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storage,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products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the sudden discharge of oil leakage accident cause large oil into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Oil pollution harm main performance in the column of \"soil ecosystem tao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damage, 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permeability of soil and water permeability, lead to soil harden. Fertility dropped; In the water surface formation oil film, cause the oxygen in the water fell sharply. Cause massive death of aquatic organisms, destroying the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ishery resources; Still can into the underground water system, direct pollution underground water sources, the influence of water and irrigation residents; Some of the oil teratogenic carcinogenic substance but also by biological function of enrichment of the food chain and immediate harm to human health.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由于在石油的开采、储存、运输、加工和石化产品生产等过程中的漏油以及突发性泄油事故致使大量的石油进入环境造成污染。石油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列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掏和功能的破坏,严重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致使水中溶氧量急剧下降.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破坏水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还可进入地下水系,直接污染地下水源,影响居民用水和农田灌溉;石油中的一些致畸致癌物质还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而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斛研究工作也不断得以深入。近十年米这一领域义有许多研究和相关报道,本文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石油烃类化合物被微生物氧化成为低分子化合物或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 1.2石油入海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其中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微生物降解烃类是19世纪末发现的。20世纪50年代前,以美国C.E.佐贝尔为代表,对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50年代初气相色谱问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普遍应用,对研究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机制起了积极的作用。60年代以来,由于海上石油污染日趋严重,促使不少沿海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和苏联等国,积极开展了有关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工作。7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还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培育了“超级微生物”,以期能有效地降解石油烃。 中国自1975年起,先后对青岛胶州湾、渤海、厦门港、黄海和东海石油降解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种类组成和影响降解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1.1烃类微生物概述 能够降解(氧化)石油烃,或以石油烃为其碳源的微生物称为烃类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