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训俭示康》文言整理1

18 《训俭示康》文言整理1
18 《训俭示康》文言整理1

十八《训俭示康》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1. 酒酤于市通“沽”买酒

二、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

3)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4) 妾不衣帛衣,穿

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6) 走卒类士服士服,穿士人的衣服

7) 故就酒家觞之觞,请人喝酒

8)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

9)管仲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红色的帽带

10)山节藻棁使用刻着山岳的斗拱、画着水藻的梁上短柱

11) 季文子相三君相,辅佐

2. 名词作状语

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

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

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用稀粥)3.形容词作动词

1)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 2)益重之重,器重

4.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垢弊,脏的衣服,破的衣服

5. 使动用法

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

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丰足

3)败家丧身败,使……败落;丧,使……丧灭

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

6.意动用法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

三、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4) 共,同也。

5)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二)倒装句

1. 宾语前置句

1) 何患不能? 2) 是以居官必贿。 3) 人莫之非。

2. 定语后置句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3.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2) 酒酤于市。 3) 得于酒家。

4) 奈何饮于酒肆? 5) 一旦异于今日。 6)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7) 戒奢以俭。

(三). 省略句

1)得(之)于酒家。 2) 吾不以(之)为病。 3) 未足与(之)议。4) 酒非(以)内法(酿造)。 5) 以实对(之)。 6) 卒以此死(于)东市。

8) 君子以(之)为忠。 9)当以(之)训汝子孙,使(之)知前辈之风俗

(四被动句

1)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五)固定句式

1)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岂……乎,哪里……呢?

2) 岂庸人所及哉?:岂……乎,哪里……呢?

四、一词多义

1. 非

1) 人不相非也讥评2) 果、肴非远方珍异如果不是

2.习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

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

3.服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

4.及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

3) 及戌到了

2) 史輶知其及祸遭到

6.行1) 或三行五行行酒,给客人斟酒2) 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

7.君子1)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人2) 君子以为忠当时有名望的人

8.相1)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宰相2) 季文子相三君辅佐

9.靡1)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2)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10.鄙1) 以为鄙吝鄙陋,没见过世面2) 孔子鄙其小气鄙视

11.举1) 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 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

12.恶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 侈,恶之大也罪恶

13.乃1)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副词2) 乃簪一花才,副词

14.然1)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这样,代词2) 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但是,连词15.或1)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有时 2) 所亲或规之曰有人

五、古今异义:

1、吾不以为病:缺点 2 、然后敢发书:请客的帖子

3、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官僚贵族的住宅

4、枉道速祸:招致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好的

6、顾人之常情:只是

7、器皿非满案:桌子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训俭示康 文言整理分析

《训俭示康》文言现象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 2. 公亦少从众()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 2. 吾不以为病() 3. 或三行五行()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 5. 常数月营聚() 6. 然后敢发书()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9.公虽自信清约()10. 石崇以奢靡夸人() 11. 其余以俭立名()12. 聊举数人以训汝() 13. 当以训汝子孙()14. 枉道速祸()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自为乳儿()2)乃簪一花() 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走卒类士服()6)酒非内法() 7)故就酒家觞之()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9)虽举家锦衣玉食()10)季文子相三君() 11)妾不衣帛()12)何曾日食万钱() 13)汝非徒身当服行()14)管仲镂簋朱纮() 2. 形容词作动词 1)人不相非也()2)器皿非满案() 3)益重之()4)人争非之() 5)人莫之非() 3. 使动用法 1)听事前仅容旋马()2)远罪丰家() 3)败家丧身()4)至孙以骄溢倾家() 5)夫俭则寡欲() 4. 意动用法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 名词作状语 1)何曾日食万钱()2)常数月营聚() 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4)汝非身当服行() 6.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果、肴非远方珍异()(四)一词多义 1. 非 1)人不相非也()2)果、肴非远方珍异() 2. 习 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 3. 服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

文言文 整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性活用 句式 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 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通“伸”《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已”(yǐ) 通“以”《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通“缺”《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说”(yuè) 通“悦”《公输》 49、子墨子九距之“距”(jù) 通“拒”《公输》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公输》 51、公输盘诎“诎”(qū) 通“屈”《公输》 52、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鱼我所欲也》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通“辨”《鱼我所欲也》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通“德”《鱼我所欲也》 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徧”(biàn)通“遍”《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情况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

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全国卷一文言文归纳整理

2013.明史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2.以下名组名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翻译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 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 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 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 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 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 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 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 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 一、字音练习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 ..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 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 ..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 1.解释实词 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 ..,事得以已.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 ..宾客及子弟 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 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 ..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 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然羽非有尺寸 ..,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 2.解释虚词 以: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以.故事得已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期山东为三处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今现在的“省”)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觇(chān) (窥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几自刭(jǐng)死(刭:用刀割颈。) 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殆例送死(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②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详细)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顷刻,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B名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C动词jiàn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一.之 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之”作动词,“去”“往”“到”。 例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之”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如: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于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臣以王吏之攻宋《公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补足音节,无意义,不译。 例如:久之,目似瞑《狼》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④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理教案资料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 理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 一、字音练习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 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 ..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 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 ..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 1.解释实词 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 ..,事得以已.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 ..宾客及子弟 是以 ..知其能力能扛.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 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 ..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 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然羽非有尺寸 ..,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 2.解释虚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以: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以.故事得已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

18、《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主编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定名。 2、文中“勤俭”名言 (1)与其不逊也宁固。 以约失之者鲜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御孙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司马光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酒酤于市:通“沽”,买酒 三、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在句中的含义 1、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有地位的人 3、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没有地位的人,百姓 4、枉道速祸:招致 5、果以富得罪出亡:招来罪过 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作动,穿;形作名,脏破的衣服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动,以……为耻 3、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名作动,穿士人的衣服。

4、果、肴非远方珍异:形作名,珍贵奇异之品。 5、听事前仅容旋马:使动,使……转身(旋) 6、臣家贫,客至无器皿……,故就酒家觞之:名作动,请人喝酒 7、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名作动,盖布被 8、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使动,使……远离;使……富裕 9、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使动,使……破败;使……丧灭 10、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锦:名作动,穿 11、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动,使……倾尽 1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名作动,称冠,位居第一 13、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 14、上以无隐,益重之。形作动,器重 五、一词多义: 1、服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2、非 (1)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讥评 (2)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议 (3)酒非内法:(如果)不是 (4)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3、病 (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陷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陈涉世家》知识归纳练习 注音 夏(jiǎ)辍(chu?)垄(lǒng)怅恨(chàng)鸿鹄(h?ng hú)闾(lǘ)当行(dāng háng)戍(sh ù)渔阳屯(tún)度(du?)以数谏(shu? 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行卜(bǔ)帛(b?)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令(jiàn)祠(cí)篝火(gōu)忿(fan)恚(huì)笞(chī)毋(wú)藉第令(jia)宁有种乎(nìng)袒(t ǎn)为坛而盟(w?i)蕲(qí)铚(zhì)酂(cu?) 柘(zha)谯(qiáo)身被(pī)会(huì)六七百乘(sha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 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谪”通“谪”)意思是“被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意思是“倡导” (3)固以怪之。(“以”通“已”)意思是“已经”(4)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意思是“穿”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1.【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借给 6.【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果真。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9.【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0【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1【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1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13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 3、词类活用 (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4、一词多义: 会会天大雨: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 上使外将兵:率领 次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书乃丹书帛: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数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充当 为坛而盟:筑 项燕为楚将:是 士卒多为佣者:替、给 5、解释下列各句并补充省略的成分。 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项羽本纪 知识整理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 项羽本纪 一、实词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才气 ..过人:句中古义“勇武有力”今义“才华” (2)期山东 ..为三处:句中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3)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句中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区域” (4)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句中古义“统治”今义“筹划管理” 3、一词多义 属 诸侯皆属焉(归属,归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独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仅) 二、虚词积累 乃 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乃有二十八骑(才) 左,乃陷大泽中(就,于是)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然、却) 以 梁以此奇籍(因为) 以示士卒必死(来)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 三、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皆沉船,破.釜甑(使……破) 2、意动用法 梁以此奇.籍(认为……有奇才) 3、名词活用为动词 毋妄言,族.矣(灭族) 楚兵冠.诸侯(位居……之首) 项王军壁 ..垓下(驻军;安营) 左.,乃陷大泽中(向左走)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向东进军) 马童面.之(对面细看) 4、名词作状语

无不膝.行而前(用膝盖)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在夜里) 直夜溃围南.出(向南) 豪杰蜂.起(像蜂一样)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项梁怒.之(对……发火)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怨王侯叛己,难矣 尚不觉寤不自责,过矣 2、被动句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然今卒困于此 3、状语后置句 与籍避仇于吴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 乘势起(于)陇亩之中 4、定语后置句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5、固定格式 汉军至,无以 ..渡(没有办法)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什么……呢) 乃分其骑以为 ..四队(以之为、把它作为) 五、其他重点词语 又不肯竟.学(终、完) 阴.以兵法部勒 ..宾客及子弟(暗中;部署,约束)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 九战,绝.其甬道(多次;断) 时.不利兮骓不逝.(时运;去,往) 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未尝败北.(失败)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纵使)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 舜目盖.重瞳子(语气词,表推测,大概)及羽背.关怀楚(放弃)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耀;施展)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项羽本纪文言实词文言虚词_一次多义_古今异义整理

《项羽本纪》 一、一词多义(实词) 扛:1、(gang)双手举 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项羽本纪》 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 期:1、动词,约定 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 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ji)周(年、月)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尚书?尧典》 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穷:1、尽,穷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 3、困,处境艰难 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 4、追究到底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 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史记?高祖本纪》 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4、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羽本纪》 5、亲属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6、从属,隶属,归属 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拔:1、抽取,抽除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 《史记?项羽本纪》 3、突出,越出 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 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 2、耸,向上引 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

3、连词,即使,纵然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 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 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 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 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 2、控制,挟制 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 3、掌握 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 4、对之,对峙 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 当 1.抵挡,抵抗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2.对着,朝着 木兰当户织 3.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 4.往昔,过去的 遥想公瑾当年 独 1.只有,唯独 今独臣有船 2.独自,单独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难道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引 1.借口 乃引“天亡我” 2.率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拉开(弓) 将军夜引弓 4.延请 引赵使者蔺相如 5.退回,调转 相如引车避匿 故 1、缘固,原因,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