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中毒教案(完整资料).doc

氟中毒教案(完整资料).doc
氟中毒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什么是氟中毒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氟中毒。学生知道氟中毒的类型。教学内容:什么是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三种,即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我省均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区分布在全省17个市的113个县,我县是重病区之一。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活性氧化铝、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除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

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增加对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氟中毒的危害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氟中毒的危害。学生知道氟中毒的危害重要性。

教学内容: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流行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我们山西也分布甚广,危害及大。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们山西主要有饮水型和煤烟型两种。饮水型最严重的是运城,煤烟型最严重的是我们晋城,因为我们晋城是生产无烟煤地区,而无烟煤含氟最高,本地居民特别是农民在室内做饭、取暖、熏烤粮食,并且炉灶又不设烟筒,排烟不畅,使空气和粮食中氟含量过高。日积月累的摄入就造成了氟中毒。

氟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是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即,牙釉质失去光泽不透明,浑浊或大小不等的白班,再严重就会变得像石灰一样,进而变黄变黑。牙面出现坑凹甚至断裂。氟骨症病人骨质发生硬化,腰背疼痛,四肢疆硬、麻木、抽搐,活动十分不便,甚至致残,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自理,病人极为痛苦。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地方性氟中毒虽然医治困难,但采取以下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一、政府支持,领导重视。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了解氟中毒的危害性。

三、制定防氟措施,改炉改灶,安装烟筒,降低氟的摄入量。

四、改善生活条件,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多吃蔬菜、水果、维生素C能促使氟迅速从机体中排出体外。

怎样预防氟中毒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氟中毒。

教学内容:怎样预防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由于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通过饮水、食物、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的氟,而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病变;分饮水型和燃煤型。世界上分布十分广泛,目前有50多个国家存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

地方性氟中毒有什么症状和体征(氟斑牙和氟骨症)?

主要症状:

1、疼痛本病起病较缓慢,进行性加重,患者很难说出确切的发病时间。骨关节部位疼痛为本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2、抽搐抽搐多发于疾病的早期,表现为局部小肌肉或肢体群的抽搐,可为持续性,也可为阵发性,与缺钙性抽搐很相似,补钙常可使之缓解。

3、乏力乏力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酸懒、倦怠,精神萎靡不振,劳动力下降。

主要体征:

1、氟斑牙(斑釉)氟化物对发育中的牙釉质及牙本质都可因氟中毒而受损害;釉质发育成熟后进入病区者,尽管可能有其它方面的氟中毒表现,但不易发生斑釉。

2、关节功能障碍与肢体变形因临床类型与病情程度不同,地方性氟中毒关节功能障碍与肢体变形的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分成二类:

(1)以骨质硬化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和运动受限。

(2)以骨质蔬松软化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变形明显,脊椎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重症者脊椎弯曲如弓。

饮水型氟病区的预防措施:

这类型病区的根本预防措施在于降低饮水中的氟含量,使居民喝上氟含量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水。其途径有二:一是选用新的氟含量适宜的水源(低氟水源),二是采取饮水除氟使水氟含量降到适于饮用的范围。

一、改换低氟水源。根据水源应选用新的含氟量低的水源,一般首先考虑地面水(江水、河水),其含氟量较低。其次,可打低氟深井,深层地下水氟含量较低,但必须进行水质各项卫生指标检测,以保证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饮水除氟。饮水除氟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水中过量的氟除去,降到适于饮用水的范围。在一些无低氟水源可供饮用的病区,应开展饮水除氟。饮水除氟的方法较多,可根据当地水质条件选用。可以采用混凝沉淀和滤层吸附法除氟,具体的有关混凝沉淀和滤层吸附法除氟方法,要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

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的预防措施:

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形成的特点是:当地有含氟量高的生活用煤或拌烧含氟量高的粘土,有在室内明火烧煤做饭和取暖的习

惯;收获的粮食(特别是玉米)潮湿,直接用煤火烘干。因此,本病区的预防措施,原则上应消除或减少氟对室内空气和粮食的污染。采取的措施应该是:改良炉灶,设排烟装置,彻底改变在室内明火烧煤的习惯;改善粮食贮存和干燥的方法,停止在有煤火的室内直接烘烤粮食,蔬菜的办法。具体措施可以考虑:

1、炉灶密闭,并设盖和烟囱。

2、室内设计,厨房与居室应能完全隔离开来。改变取暖方式,废弃直接烤火的习惯。

3、粮食烘干方法,应用明火直接烘烤改为通过管道间接烘干。

4、燃料,改变燃料结构,减少氟的产生。

5、注意室内卫生,加强换气,防止室内灰尘第二次污染。

农村小学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学教案(一至六年级)

三甲街道三九小学 《地氟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张英涛 教学目标: 1、掌握地氟病的概念 2、了解地氟病的危害 3、了解地氟病的类型 教学重点:地氟病的类型 教学难点:地氟病的危害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 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不仅损害牙

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四、地氟病的类型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五、小结

三甲街道三九小学 《地氟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杨正锋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每次张嘴大笑时,都会感觉不好意思,那是因为,有些人的牙齿不是白色的,而是黄褐色的,难看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

碘缺乏病及其预防基本知识

碘缺乏病及其预防基本知识 1 、什么是碘和碘缺乏?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化学元素。同学们在医院用于皮肤消毒的碘酒就是用碘制成的。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 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含碘较高(每升海水含50 ~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动植物及空气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2、碘的吸收和排泄途径有哪些?碘是怎么样进入我们体内呢?身体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小部分来自自来水。食物中的无机碘化物在消化道内经过1-3 小时几乎全部吸收,与氨基酸结合的有机碘可直接吸收。其它的有机碘吸收不完全。肠道是吸收碘的主要场所。在稳定条件下,从人体排出的碘等于摄入的碘。肾脏是碘的主要排泄器官,每天摄入的碘,有85% 从尿中排出,有10% 从粪便中排出(主要是有机碘),其余的从汗、毛孔排泄。 3、什么是碘缺乏病? 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特别是儿童和妇女。碘缺乏病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是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4、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 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 5、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和水(不包括海水)中缺碘导致植物(粮食或疏菜)、动物缺碘。人吃了含碘低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碘不足。洪水泛滥、沙漠化和雨水冲刷,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 6、碘缺乏所致智力损害有什么特点? 碘缺乏的智力损害有不同于其它疾病智力损害的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隐蔽性。受害的人群和个体没有任何感觉,智力损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对民族的繁荣和社会发展是极大的潜在隐患。 第二,轻度碘缺乏已足以损害智力。碘缺乏不管严重程度如何都会损害智力,只是智力受损的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具有广泛性。碘缺乏危害的地区和人群非常广泛和众多。经防治专业人员调查,在碘缺乏地区儿童有智力损害的比例占 5 — 15 %,聪明的孩子离不开碘,碘是智力元素。 7、为什么说妇女和儿童最易遭受缺碘危害?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

《地氟病防治》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地氟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预防氟中毒的措施、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自觉养成防氟中毒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同学们都了解到氟是一种有害于人们的健康的物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怎样预防氟中毒” 1、预防氟中毒的意义 (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症状(氟斑牙、氟骨症)(2)指名学生说说得了氟中毒病有什么不好(影响牙齿的美观性、耐久性,有害人们的健康,使人们的行为和劳动受阻,严重的甚至会瘫痪。) (3)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意思(保证人们的美丽姿态,美丽的牙齿,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劳动力。)

2、预防氟中毒 (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原因(使用敞炉灶,吃用敞火烘烤的食物)。 (2)指名学生说说预防氟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改良炉灶、不用敞炉灶,也不用敞炉灶来烘烤食物等等)。 (3)国家对预防氟中毒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 (发放封闭式的铁炉子、倡导用阳光晒干食物,发放有关氟病的宣传资料)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能对防氟中毒做些什么? (宣传氟中毒、预防氟中毒等等知识,学会在家里指导家长做好预防氟中毒工作,不用明火烘烤食物等) 三、防氟中毒知识反馈 四、课堂总结: 1.我们这里流行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是: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较高 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对人地造成的危害是:氟斑牙、氟骨症 3.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最好的措施是:改水 4.自己掌握的氟中毒防治常识应该向父母和邻居讲,积极宣传引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主要表现、预防方法等。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教学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 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的碘,如果缺乏,则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减少或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阻滞机体发育生长、使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首当其冲的则是对神经系统与智力发育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弱智或智力残疾。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的家畜、家禽乃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 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至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

地方病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 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 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地方病防治教案 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 (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 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二、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2.人群分布:好发青壮年;女性>男性 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

六年级卫生与健康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 《卫生健康》教案班主任:________ 第1课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七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同的营养。 3、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人体成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收不同的营养。 教学用具 课件、实物投影、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树妈妈生了2个孩子,,它们出生时一样的健康和可爱,可是几年后一个孩子长得很健康,另一个孩子却长得很瘦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同学们也要象这棵茁壮的小树一样,需要吸收各种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物质,怎样进食才能做到合理的营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每天,我们都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喝大量的水,你知道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 (1)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物质呢。请各小组讨论,自由选择2—3种营养物质学习,学完之后选一位最棒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2)各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3)把学习的结果归纳如下,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1)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怎样进食才能做到合理、营养呢?说说: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请你说说平时你在家里有没有偏食、挑食的习惯?这样的饮食习惯好不好?

三、深化理解 (1)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不喜欢吃胡萝卜、青菜、西红柿,它们可是你们身体里不可缺少的朋友呢!下面请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 (2)听了3种蔬菜的自我介绍,你还想不想听听其他食物的介绍呢,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资料,谁愿意来当食物的角色,自我介绍一下。 (3)听了这么多食物的介绍,原来有偏食、挑食习惯的同学,今后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我们知道了食物中所含的七大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水,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以及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物质,所以我们在饮食方面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四、实践导行 (1)开菜单 下面请你来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帮他们开一份菜单,开完之后,每个组选出一份搭配最合理的菜单进行展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开的菜单最合理,他们组就可以成为今天的最佳营养师组。在开菜单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注意数量,搭配过多的食物,即吃不下又造成了浪费。 (2)学生写,师巡视。 (3)展示开的菜单,并说说为什么。 (4)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真棒,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课件出示) 回家后请你调查每天家里的饮食是否做到合理搭配,科学进食? 第2课保护牙齿 教学目标:预防龋齿方法要牢记,人人都要注意口腔卫生。 教学重点: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和症状以及危害。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牙模型、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案 (2)

预防包虫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三二班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包虫病以及它的传染方式。 2.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3.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让学生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的基本知识,做到预防工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问图片上的是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片,小朋友看,这图片上是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是个人他不爱干净,碰小狗老鼠后,没有洗手,他吃东西,就将这些细菌吃进了肚子里。 2、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包虫病和传染方式。。 ㈠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包虫病吗?刚才老师所出示图片里的人就得了这个病。 ㈡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疾病的统称,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有两种不同种的包虫病,即囊型包虫病(CE)与泡型包虫病(AE),分别因人摄入棘球绦虫卵及多房棘球绦虫卵而感染。临床上以肝包虫病最多见,肺部次之,脑、骨骼等其他器官也被侵犯。 ㈢你们知道包虫病是怎么传染的吗?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终末宿主(狗、猫)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㈣总结:所以小朋友不论干什么事情,吃什么事情之前要洗手,而且要保持清洁。 3、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㈠师:小朋友,虽然有人得上了包虫病但是也有治疗的方法,没有得上包虫病的人也要注意预防,下面我就给小朋友们讲讲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㈡包虫病的治疗。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原则是摘除内囊和处理外囊,但内囊摘除前必须先杀死囊中的原头节,以防囊液破溃外溢造成囊液污染和包虫种植扩散。因囊液具有极强的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㈢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碘缺乏病的预防教案

碘缺乏病的防治教案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一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如果缺乏,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人群都有影响:(1)胎儿期:先天性畸形发病率高,婴儿期死亡率高;(2)新生儿期:新生儿甲肿,新生儿甲减;(3)儿童和青少年期:青春期甲肿和甲减,智力落后,体格发育落后,单纯聋哑;(4)成人期:甲肿及其并发症,甲减、智力障碍等。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然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家中,至少有130个国家的10亿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环境中。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体格发育障碍等。 4、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缺碘不很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

地方病防治优秀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

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成人缺碘: 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能力低下。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 1.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2.应购买带有防伪标志的碘盐,不购买或不食用非碘盐; 3.炒菜不能用碘盐爆锅,要等菜熟后再放盐; 4.腌菜也要用碘盐。 二、老师总结 重复碘缺乏病的危害,购买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识别合格碘盐,到什么地方购买合格碘盐,什么样的盐不能买等等。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并劝说家长正确购买和食用碘盐。

最新防治碘缺乏病主题班会教案

“防治碘缺乏病”主题班会教案 班级:五(1)班 执教人:侯登高 时间:2014年5月26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碘?让学生说一说。 二、教师讲解: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瘿瓜瓜等),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三、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这些人群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四、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是一种古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大多数人对防治这种病的认识不足,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

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 宣传碘缺乏病知识人人有责,特别是卫生部门、盐业部门、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级行政官员。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五、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能力低下。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 1、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2、应购买带有防伪标志的碘盐,不购买或不食用非碘盐; 3、炒菜不能用碘盐爆锅,要等菜熟后再放盐;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总10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1) 一、课时目标 1.知道碘缺乏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2.了解碘缺乏给人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及对人造成的危害。 三、课前准备 教材、有关资料、宣传挂图。 四、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碘的有关知识和碘缺乏能引起疾病。今天我们再继续了解碘缺乏病有哪些表现特征和给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 1.碘缺乏最明显的特征是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 2.出示相关挂图和介绍有关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碘缺乏病的特征。 3.简单介绍碘缺乏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让形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三)碘缺乏的危害。 1.碘缺乏对成年人的危害。 对成年人最明显的影响是甲状腺肿大。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常见的如说话和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淡漠无情与终日嗜睡。这些人多表现无力、易疲劳,体能下降和生活适应能力差,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碘缺乏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也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会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3.碘缺乏对婴幼儿的危害。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的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继续存在,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在婴儿期仅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及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较少出现甲状腺肿大。婴幼儿和胎儿一样是评估碘缺乏病流行程度的人群之一。 4.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 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碘缺乏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从前面已经清楚的看到,碘缺乏对人类最大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因其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

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方病 是指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 碘缺乏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我们知道,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饲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实际上,这种“正常”是一种隐藏的病态。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 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危害主要有: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 3、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5、碘缺乏病不明显影响牲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力,降低肉、蛋、乳等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

地方性氟中病防治知识

地方性氟中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空气、食物、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2.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地方性氟中毒根据其氟的来源不同,分为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饮水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特别是产煤山区)长期敞灶燃烧含氟较高的煤烘炕食物和取暖,煤燃烧释放的氟便污染了食物和室内空气,人们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吸入污染的空气,摄入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就是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大量饮用高氟砖茶水所致的一种地氟病,砖茶系粗老茶叶所制,茶树具有天然富氟功能,茶叶越老含氟越高,砖茶的氟含量是普通茶叶的几倍至几十倍。 3.地方性氟中毒有哪些表现?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4.地方性氟中毒怎么样预防? 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地方性氟中毒。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主要是改变烘炕食物和烤火的方法,如提倡不直接在煤火上烘炕和保存食物(主要指玉米、辣椒、腊肉),不敞炉取暖;改良炉灶,安装烟囱把炉灶燃烧煤产生的烟尘排出室外;要勤打扫室内卫生,防止高氟扬尘落入熟食中;玉米和辣椒要用日晒或屋外挂凉干燥,腊肉应使用柴火熏炕,保存时应避开煤烟,食用前淘洗,坚决不吃“扬尘辣椒”。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江、河、湖、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饮茶型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优秀教案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1 / 7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1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第一课地方病常识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 驼等) (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 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第二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一) (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 (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 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 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 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三、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补碘的关键期,补碘的最好措施等 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主要危害。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是人体甲状腺素合成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碘元素人体的甲状腺素则不能合成。而甲状腺素具有促进脑发育、促进体格发育和维持机体能量代谢的功能。碘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但它却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它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不良疾病。我国定于每年的5月15日为碘缺乏病宣传日。 4、碘缺乏病的主要危害? 碘缺乏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常见为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严重时出现脑发育障碍,导致智力损伤,使得机体各系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人口素质的下降。

5、补碘可以预防缺碘性智力缺陷,补碘的两个重要关键期? 脑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是从怀孕3个月到出生前又称“宫内期”,第二个关键时期是从分娩到2岁(0-2),这 两个重要关键时期发生缺碘造成脑发育落后,关键期后再进 行补碘,为时已晚。新婚妇女、婴幼儿、孕妇、哺乳妇女是 特别需要加强碘营养的人群。 6、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防治碘缺乏病最科学、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食盐 加碘。食用碘盐这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 要求。 7、天然的补碘食品。 大多数陆地植物的含碘量比较低,只有菠菜和芹菜的碘 含量较高,每公斤达1.64和1.60毫克。海产品中的碘是陆 地植物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其中海带碘含量每公斤有10.0毫克。经常吃海带不但可以补充体内的碘,还可以同时摄入其 它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海鱼和紫菜也是日 常生活中较好的补碘食品。平时注意多吃这类食品,它们是 天然的补碘食品。 8、哪些人不宜食用碘盐? (1)生活在高碘地区或病区的居民(徐州丰县、沛县全 县和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的部分乡镇),他们每天从高 碘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不用再额外补碘。生 活在高碘地区或病区居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买盐时应买 本地专供的无碘盐,不要把碘盐带回家。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患者不 宜食用碘盐。可凭当地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 机构出具的证明,到当地盐务主管机构指定的单位购买无碘 食盐。 9、购买合格加碘盐的主要途径?

地方性氟中毒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地方性氟中毒教案 地方性氟中毒教案执教人:郭加飞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氟中毒是怎样引起的。 2、如何防止氟中毒。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如何防止氟中毒。 教学准备:氟中毒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 课时。 (1)教学过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由于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通过饮水、食物、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的氟,而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病变;分饮水型和燃煤型。 世界上分布十分广泛,目前有 50 多个国家存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 地方性氟中毒有什么症状和体征(氟斑牙和氟骨症)?主要症状:1、疼痛本病起病较缓慢,进行性加重,患者很难说出确切的发病时间。 骨关节部位疼痛为本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2、抽搐抽搐多发于疾病的早期,表现为局部小肌肉或肢体群的抽搐,可为持续性,也可为阵发性,与缺钙性抽搐很相似,补钙常可使之缓解。 3、乏力乏力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酸懒、倦怠, 1/ 18

精神萎靡不振,劳动力下降。 主要体征: 1、氟斑牙(斑釉)氟化物对发育中的牙釉质及牙本质都可因氟中毒而受损害;釉质发育成熟后进入病区者,尽管可能有其它方面的氟中毒表现,但不易发生斑釉。 2、关节功能障碍与肢体变形因临床类型与病情程度不同,地方性氟中毒关节功能障碍与肢体变形的表现较为复杂。 主要分成二类:(1)以骨质硬化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和运动受限。 (2)以骨质蔬松软化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变形明显,脊椎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重症者脊椎弯曲如弓。 如何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饮水型氟病区的预防措施: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