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完整版)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完整版)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说明:遵师训部领导的安排,我们去陈平营中心校举行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取得良好效果。本人教学设计如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1.教材位置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教材特点

从思想内容上看,本文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如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

1.识字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能分析字的结构,能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三年级是要求用钢笔书写的第一年,学生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规范书写,仍需特别关注。

2.课文方面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1.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城市孩子对山区环境、森林情况了解大多,对农村的农具、家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例如,文中出现了“犁”这一农具,老师需要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木制的犁,另一张是牛套犁耕地的情景,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认识犁、了解犁的作用。2.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3.朗读方面

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读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本课14个生词:锋利、盖房、扩大、工具、咆哮、造犁、裸露、黎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会写“裸”字。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

3.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反映深刻主题的写作方法。模仿写作。

情感目标:

5.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多元阅读、感悟课文,学生通过交流小村庄的变化,明白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原因,通过体会反映深刻主题的句子,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能模仿写作。五、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六、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故事教育”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学生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写故事、画故事、塑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故事中受到教育,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在故事中不断成长。我将故事教育研究成果与本节课进行整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以故事教育为主线,用故事演绎故事,设计了走进情境听故事、认认真真读故事、有滋有味品故事、深化主题续故事、宣传环保讲故事五个环节。其中,作业设计“宣传环保讲故事”,要求学生把小村庄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听,让故事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从整体设计上能够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按体裁分类可以归为记叙文的叙事类,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故事在强烈的对比中揭示了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深刻道理。根据这一教材体裁的特点,我采用“抓对比,展想象,悟真情”的教学策略,运用五次对比阅读,层层深入地开展教学。

七、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五个板块进行教学。

(一)走进情境听故事

1.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就让我们走进情境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最终,在一场大雨过后,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2.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观点:读书贵在有疑。故事讲完了,你有什么疑问吗?(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怎样被洪水卷走的?)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出示图片呈现给学生直观画面,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村庄的美。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强烈的画面对比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是我第一次运用图片对比的教学策略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认认真真读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找同桌帮助。

2.随文识字接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A.小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B.出示: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 ),村前

河水( ),天空( ),空气( )。

巩固四字词,一生读括号外部分,其他生读填词部分。

第二自然段:

A.犁:这段中提到了一种工具,知道是什么吗?见过吗?图片出示用木头做的犁和套在牛身上耕地的犁。指出犁是形声字,上声下形。

B.裸露:露是多音字,用两个音分别组词,口语中多读lòu,书面语中多读lù。

裸:怎么记住它?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笔顺;师范写,生书空;学生练写,写时注意写字姿势,书写要饱满。

第四自然段:

没喘气儿:找出这段中与没喘气儿一样意思的句子。(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大雨会喘气吗?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用拟人的手法说明雨很大时间很长。

第五自然段:齐读

3.整体呈现14个生词:锋利、盖房、扩大、工具、咆哮、造犁、裸露、黎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有疑,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故事,培养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读书习惯。然后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生字词认读情况。教师出示这课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犁、裸露、没喘气儿),通过填空练习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直观图片法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扎扎实实、轻轻松松地认读本课生字词的同时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

(三)有滋有味品故事

1. 一个小村庄,从美丽到消失(板书美丽——消失两个问号),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有滋有味品故事。

课件出示要求(1)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小村庄变化的句子。2)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小村庄的变化的。

2.汇报交流(15′)

预设一: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 孩子们,当一棵一棵大树倒在村民们锋利的斧头之下时,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指名读)

B.假如我们也是这个小村庄的村民,

我家想盖房,我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你家想造犁,你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你家还想……(生可能回答铁锹、小推车、桌子、椅子……)

(出示课件)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三个变成了用红色字)

实在没得做了,村民们就把树木砍下来当柴火烧,(课件出示)还有大量的树木变成了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连用了三个“变成了”这种排比句式,写出了树木在大量消失。当一棵棵大树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还有柴烟时,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评价、范读、指名读)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C.看,老师把刚才咱们说的内容变成了一首小诗,

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还有大量的树木,

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就这样,

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带着你沉痛的心情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

预设二: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 什么在变化?(板书:树木减少,土地裸露)你的心情怎样?读出感受。

B. 这一句中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生: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小村庄环境的恶化)发挥想象,原来那个美丽的小村庄还有什么在不断变化?

C.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郁郁葱葱的森林____________,清澈见底的河水____________,湛蓝深远的天空___________,清新甜润的空气____________。(师相机选择最佳答案写在黑板上)

D. 这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一定有新的感受。找四名学生读填空部分,配乐全班合作读。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可怕的一幕发生了(放洪水冲毁房屋的录像)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一景象的句子。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 你能找出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卷)从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洪水的凶猛气势读出来。

B. 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村民们对树木任意的砍伐,过度的砍伐,最终使小村庄失去了树林的保护,被洪水卷走了。

读到这儿,我们上课之初的问题都解决了。

C. 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都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锋利的斧头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认为这还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这把锋利的残忍的斧头砍走了——美丽,砍走了小村庄的一切。是斧头残忍吗?是啊,锋利的斧头还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无情的、残酷的破坏啊!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这一环节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究。

主要是围绕“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两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训练学生独立圈画重点句子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步,汇报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3个关于小村庄变化的句子:

1.其中,我将“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房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两处变化的句子整合起来理解感悟,因为我们很容易看出,正是有了前一句村民的行为,才有了后一句树木的变化,两处句式不同,但意思是有内在联系的。这是我运用的第二处对比教学策略。

2.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较少,裸露的的土地不断扩大……”通过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小村庄的环境不断恶化。

在读学此句时,抓住省略号的空白,我设计了口语练习。“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得_______;村前河水_______;湛蓝深远的天空_______;清新甜润的空气_______”,此处拓展练习是第三处对比阅读,与第一自然段描写的美丽小村庄形成词语与画面的鲜明对比。结合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语,激发学生想象森林遭到破坏后,环境日益恶化的情景,这样的设计,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训练扎实而灵活,真正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所以在品故事环节我首先采用默读的方式,对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这一新的读书形式(不出声、不指读)进行巩固和提升。在学生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我采用指名读,齐读,范读,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站在“读者”的位置上理解课文内容,注重语言训练的由浅入深,在品味中体现课标提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将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

3.经过前面教学的层层递进,最后,观看洪水冲毁房屋的视频,再次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此同时呈现第四次对比,课件演示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都没有了。学生深刻感受到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富足,但是他们破坏环境的错误行为终将换来大自然的惩罚。此时,学生们肯定有自己的思考,有想说的话。于是我设计了“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阐释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谴责、同情、可以提出建议等等。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四)深化主题续故事(5′)

1.假如小村庄的幸存者回到他们亲手毁掉的村子里,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他们的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拿出你的练习纸,继续编写这个故事。

洪水退去,小村庄的幸存者回到他们亲手毁掉的村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汇报交流,学生展示续写的故事,教师做指导、补充。

3. 总结:毁灭的小村庄在大家的笔下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小村庄的起起落落,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绿色地球,共创美好家园!”

设计意图:为了达到“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这一教学目标,深化“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主题,我设计了续编小村庄的故事环节,与课文内容由美到毁,拓展由无到美的第五次对比,实现了教学设计中抓对比这一教学策略。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宽了学生思路,同时也将保护环境的思想扎根于每位学生的心里。

三年级是学生练习写作的第一年,需要教师在写作方法上耐心指导,在写作兴趣上用心激发,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我设计的续编小村庄的故事环节,给学生出示

了两句导语“洪水退去,小村庄的幸存者回到他们亲手毁掉的村子里”,“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有抓手、有方向,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写好习作的自信心。

(五)宣传环保讲故事。

1.把小村庄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2.几人合作,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制作一份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力求体现层级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有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讲故事,将故事教育拓展到课外,让故事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也有体现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调查探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探究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后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的成败得失,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独特的整体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设计,依据我校“故事教育”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独特的整体构建,五个环节“走进情境听故事、认认真真读故事、有滋有味品故事、深化主题续故事、宣传环保讲故事”紧紧围绕“故事教育”开展教学活动。

根据教材体裁特点确定的教学策略——对比阅读扎实有效。在对比阅中学生了解了小村庄的变化,在对比中学生体会到文章隐含的道理,在对比中学生学会了续编故事的写作方法。二、引导学生质疑和自主生成的效果明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之初,教师就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质疑,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训练了学生主动质疑,自主发现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和提高的多少是考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以下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首先,学生学会了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语句的阅读方法。第二,学生在品读,思考,想象中,体会到小村庄的变化过程,感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再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尤其是深化主题编故事环节,能够对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和阅读方法进行自觉迁移,主动运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课文学习渗透单元专题,注重语文训练。

本组学习的人文专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教学中,

语文的学习不仅要读懂课文,而且还要凭借课文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本课教学就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1)朗读训练。在本课朗读中,注意了抓重点,有层次的训练。如在引导学生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一句时,我通过范读、评议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着读出惋惜的语气。

(2)口语训练。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时,抓住省略号的空白,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一说话练习,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村庄的不断变化,而且给学生一个自我理解,表达的机会。

(3)拓展训练。学生的发展紧紧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适时适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并不满足于小村庄毁灭这一结局,而是让学生续编小村庄的重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内容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层次不一。学习

课文中并不是所有学生对所有的问题都能认识到位,对于文中句子隐含的含义,有部分同学理解还是比较浅显。

通过这次课例展示,我也学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我确定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一、努力提高自身解读教材的能力。

解读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江洪春老师指出:“解读教材,要力求解读到位,并有一定的深度;力求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力求走到它的深刻之处,找到它的独特之处;力求前后联系,在比较、联系中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从而为教学定好位、找准点,体现出教学的年段性。一般要从教材特点和教材位置这两方面进行细读、解读、研读。”

我个人的理解是:宏观上,以课程标准、单元目标为导向,确定文本在年段和单元中的训练点;微观上,走进文本,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从整体到局部所表现出的“深刻之处”和“与众不同之处”。然后走出文本,联系现实生活,感悟文本的价值。

二、高度关注课堂教学微环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关注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在这次磨课过程中,许多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教学细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1)关注课堂生成,因势利导。教师要善于捕捉在教学实践中的即时性生成。这些生成可能是一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情境,也可能是一个信息,有的毫无价值可言,我们不能粗暴对待或者置若罔闻,需要给孩子正确的导向,而有的生成只需教师的一句点拨,一个引导,就可以有效生成新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例如在第五次磨课时,观看完洪水冲毁房屋的视频,我向学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找出书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有个孩子回答说:“我看到了洪水把小村庄冲走了”,这里,他用了一个动词“冲走”来形容洪水的凶猛,而书中用的“咆哮”和“卷到”更能体现洪水的来势汹汹,可见,文章的用词多么的准确。而我当时只顾完成教学设计,处理过于简单,没有抓住学生即时生成的这个词进行对比教学,错失点拨良机,遗憾!

(2)关注学情

课堂上,教师需要运用具有变化性的活动或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格外重要,要让学生随着课堂律动;再者,教师需要关注提问和评价,立足于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适时渗透学习方法,比如学词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读书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小组合作时强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怎样学习。

总之,个人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授课中多多关注,一点点改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专家点评

同课异构的四位老师课例展示后,泰安市小学语文教研室的刘主任就同课异构的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1. 如何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刘主任指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要考虑如何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这是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我们过去的传统课程比较多的重视结论,就是一堂课教给学生什么,落实到字词句篇,长此以往会造成抽象化的结论。但新课程倡导过程,是在跑道上跑,而小语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式教材,有优点,但有问题,过程的展开,层次阶梯没有过多的体现,是教师来设计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阅读过程的展开,体现层级性。就同题异构的四节课来讲,

我觉得泰安实校的朱洪芸老师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阅读做得很到位。首先在初读课文环节,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进行写字教学。然后在精读课文环节,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小村庄美丽的句子。第三步,找到这段中描写美丽的词语,展开想象,你仿佛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进行口语训练。第四步,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片,带着感受读第一自然段。第五步,将第一自然段改成一首小诗的格式,师生合作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朱老师通过这五步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引导,步步深入,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小村庄的美丽。当然,注重阅读过程,并不是不要结果。结论是在过程展开的前提下,在孩子充分读懂文章有自己的感受后水到渠成的。四位老师中有三位老师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有感悟的句子,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就防止了直接告诉孩子结论,也防止孩子把结论变成枯燥的记忆知识点。结论是建立在真切充分丰富的感受基础上的。

2.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刘主任认为:“课堂阅读教学是教学共同体,而对学生是学习共同体。阅读教学仅仅强调个性化阅读,而教师不作点拨,补充,引导,引导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上,这样的个性化阅读就有问题。反过来,我们强调思考落实教学共同体中的共性问题时,要有个人的感受作它的前提,如果没有学生的初感,不去看孩子在阅读中的灵魂,那么你的共性目标是没有生命的。我觉得,我们要在个性化的阅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共性。”

我的理解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共同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在阅读教学时,学生会有自己的感悟,比如在读到描写小村庄的词语、句子时,会体会到小村庄很美丽,读到小村庄毁灭时会有痛惜的心情,读到村民们任意砍树,会对树木产生伤心、惋惜之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落实到教学目标上,即引导学生感悟和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针对我的教学设计,刘主任指出“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这一环节可以去掉,因为这个结论通过前面环节学生已经领悟解决了,当共性的关系已经深入孩子的心时,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了。

3.聚合与发散的关系。

聚合与发散是我们教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如何避免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时防止平面展开,而没有层次地推进。

这一点,在我进行教学设计之初,深有感触。教学内容多,重难点多,总想把每个知识点都渗透给学生,致使课堂满满当当,却没个头绪和重点。后来,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抓住“小村庄的变化”这一文章脉络,将文中各个知识点穿在这条线上,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将我校“故事教育”特色项目,校本课程研究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采用“抓对比,展想象,悟真情”的教学策略,理清了思路,确定了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时,我认为自己在处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较少,裸露的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时,做到了聚合到发散再到聚合的教学过程。首先抓住这句中的特殊符号——省略号,向学生提出疑问,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到省略的是小村庄的不断变化。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在不断变化,这是一个由聚合到发散的过程。借助孩子们的想象,我在课件中出示: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得_____;村前河水_____;湛蓝深远的天空_____;清新甜润的空气_____,同样是发散的口语训练,教师选择相机选择最佳答案写在黑板上。最后,配上凄美的音乐,结合老师的板书,师生合作朗读。这是一个由发散到聚合的过程。

4.实与虚的关系。

这一关系是涉及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该实的必须实,字词句教学要实,基本的知识技能要实,铁板钉钉,不含糊。但是教者也要空灵,教学的空灵是对儿童思维和情感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考虑,所以,刘主任认为新泰实小的鲁老师在识字中做得很好,正音,正字形,教“裸”时拉进一个裹,进行拓展、对比教学。

再者,阅读要实,是真实的感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自然段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一自然段就是用“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四个词语写出了小村庄的美丽。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段时应该通过层层递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村庄的美。这一点,泰安实校的两位老师做得都很到位。设计流程大概是自读体会画词语——发挥想象显画面——出示图片合作读——熟读成诵悟真情。

刘主任还提出“有时候应该化实为虚,或者化虚为实,促进两者的转化。老师引导阅读分析是实,让学生静静地默读思考是虚。抓文本中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是实,利用文本的意义空白拓展想象是虚。比如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时,用了一段洪水冲毁房屋的视频,刘主任认为这段视频完全可以去掉,因为文章本身就有描写,教师只需要实实在在地抓住文本中具体的描写进行分析就可以,无需画蛇添足。而在处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较少,裸露的的土地不断扩大……”一句时,抓住省略号对文本进行拓展想象,就较好地达到了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效果。

最后,刘主任提出的“不同文体教学内容的实也不一样。”这一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是多样的,不同的课文对阅读的要求也不同。记叙文在教材中比例最大。它包括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文章。读记事为主的课文应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这样读起来就会条理清晰。读记人为主的课文要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语言,表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属于记叙文中叙事明理一类,叙述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究其原因就是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告诉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从全文来看,第一自然段写了小村庄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小村庄的毁灭,中间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的是人们过度砍伐树木。这样看来,泰安实校的朱老师对文本的处理最值得学习。她在授课过程中,就结合板书,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美丽1——砍树2、3、4——什么都没有了5)

听了刘主任的点评,我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是门艺术,要讲究辩证法。以上四点都从辩证法的角度关注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角度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关注具体的操作性问题,还要适当地辩证地处理问题。这将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的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义务教育“新常态·大视导”同课异构活动。在短短的一上午里,观摩了张丽、宁亚茹两位老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原来枯燥无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可以充满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一、对同课异构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 二、数学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去思索。 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便于学生理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数学课堂不能忽视学生成果的展示。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用得好,课堂因生成而大放光彩;用的不好,课堂也因此而陷入迷雾。宁老师和张老师用不同的形式、方法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研组“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方案

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更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数学组将于20**学年度开展教研主题“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其活动形式如下: 一、开展校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 1、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分两个学期进行,20**年秋季学期1——3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4——6年级。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将教学设计送教导处,以便老师集体研课。 3、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课后,每位授课老师要写出教后反思 4、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本学科的观课和评课。 5、教研组长要积极发动学科教师协助上课教师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如:收集资源、打印教学设计等。 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20**年秋季学期1——3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4——6年级。 五、参加范围: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程序: 1. 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导室(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2、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

初中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11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赵xx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及英语学科主题研讨会,本次会议在xx一中一楼阶梯教室召开,会议室内座无虚席,王xx老师精彩主持,一中的田校长做了重要讲话,热烈欢迎赵锦红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到来。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倾听了一中于xx老师和吉大附中刘思彤老师的两节关于stonehenge同课异构课;解放大路中学王xx老师又给在场的英语老师们做了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的讲座;然后由赵xx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最后一环节是赵老师工作室的老师解答教师现场提出的关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我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同课异构”的教育理念,让我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深深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和前沿教育理论的匮乏,教师的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让我深有体会。 首先,一中于小平老师和xx附中的刘xx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针对于同一节课,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于老师的课根基扎的很稳,重难点突出,突出并重点展示和练习连词的使用,于老师层层深入,一讲一练,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连词的使用已经相当熟练,达到了教学目的。刘老师的教姿教态特别优美,始终保持微笑,彰显势不可挡的亲和力,刘老师的课让学生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这都是值得我借鉴的。同课

异构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潜力,从不同角度开发教材,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受益。 其次,听了王xx老师的关于阅读策略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课一直是我的困惑,阅读课不能讲成语法课,枯燥无味,我会借鉴王老师的方法,让我的阅读课精彩而简单起来。 还有就是听了赵老师的评课让我非常惊叹赵老师的渊博学识和认真态度,作为一名教导主任我的工作中也会有较多的听课评课会课诊课等活动,但是经验不足,理论支撑不够都是我在评课方面存在的不足,日后,我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初中生寒假生活心得推荐 初中生寒假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XX初中生寒假生活心得体会 初中寒假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生寒假生活生活心得体会 关于初中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 XX年初中生体验农民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中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例文 XX年初中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欣赏

《百合花》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百合花》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 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顺德一中张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通过品味生动的细节来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性美、青春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立体思辨看待人物,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百合花”这一主题的独特意蕴。 3.通过把握小说人性美、青春美的主题,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生动的细节来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性美、青春美。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百合花”的独特意蕴。【教学难点】把握小说人性美、青春美的主题,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共情导入

从学生对一般革命战争文学的印象入手,引出“另类”战争文学的特点,导入茹志鹃的《百合花》。 二、印象百合花 1. 请同学们介绍百合花。 2.本文结尾处也有一句话点明了百合花的寓意及文章的主旨。请同学们快速找出并回答。 三、解语百合花1.这种“纯洁和感情”主要是生发在哪些人物身上呢? 2.这种“纯洁和感情”在年轻媳妇和通讯员的身上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进行品析。 四、礼赞百合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和小通讯员一样年轻,如果换作是你,当你看到手榴弹在一群素不相识的担架员中间冒着烟乱转,作为一位通讯员,在这样的生死攸关时刻,你会扑上去吗? 五、总结 六、教学反思 相遇碰撞成长——《百合花》教学反思 2019年11月29日是我校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日。此次开放日的主题是“互联深度”,我有幸和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刘海涛老师同课异构。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篇目为2019年8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百合花》。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

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第五师小学冯玉婷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小学英语“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参加上课的老师是英语组全体教师,另有四位领导参加听课、评课,整个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使与会的教师都得到了一定的学习。 全体老师上课的内容都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A部分的单词教学,虽然是同一节课,文本的内容也相同,主要是关于教室内陈设的单词教学。但要上出新意,就增加了上课的难度。很多的资料与素材都需要自己去搜集和整理。所有老师准备的都很充分,重点把握到位,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学生能完成教师设计各个任务。 这次上课、听课以及评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每一位教师都让我领略到他们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浓厚的教学特色,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不足。而之后的评课活动更是让我耳目一新,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得到探讨解决。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收获,供大家分享。 1,英语组全体老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教师非常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励培养。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有课堂导入的师生对话和师生齐表演CHANT等各种形式

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中心的。教师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角,而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既是倾听者更是出色的指挥者,整个课堂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序。 3、图片和实物辅助,课堂效益更佳。对图片和实物的利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两位老师的教学图片和实物都很简单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能够很好的为语言教学服务。 4、以图式等形式呈现问题,丰富课堂。小学生接受能力还不强,看到一大堆的单词,多少显得有些害怕,我们可以一小节一小节的配图去解读,通过配图,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5、能力整合,课外延伸 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可以做多种形式的训练。我们要帮助学生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而后引导他们将这些信息重新组织,完成相关话题的听力练习、对话练习、写作练习等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确了努力方向。同时,在看她们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的得到提升和发展。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1、从行动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同课异构”的意义来看,专家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个体或群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 3、从词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专家认为,“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和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相同,都忠实于文本;“异”既指不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聚龙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关精神,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研究课堂,打造课堂,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教学研讨,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我们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推动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3、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 二、组织领导 组长:代文忠 副组长:鲁建军 组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8日至3月16日

四、参与学科 五年级数学 五、活动环节 1、选定课题。选定两三名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导处(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3、教学观摩。数学组全体成员参加听课,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听课记录。 4、教学研讨。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5、教学总结。通过观摩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

[精品资源]公开课《老王》的六堂同课异构课(王君、肖培东、黄厚江、余映潮、黄玉峰、程翔

公开课《老王》的六堂同课异构课(王君、肖培东、黄厚江、余映潮、黄玉峰、程翔 公开课《老王》的六堂同课异构课(王君、肖培东、黄厚江、余映潮、黄玉峰、程翔等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 公开课《老王》的六堂同课异构课 (王君、肖培东、黄厚江、余映潮、黄玉峰、程翔等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 师:这节课呢,是一个研究课。我们会上45分钟左右。写完了没有?好,放笔。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背刚学的《海燕》的第一段。预备,起! 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停!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翔的状态。而是这样的──读这个句子,预备,齐! [投影展示]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生读) 师:这是老王的状态。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 生:活命。 师:为什么? 生:我们平常都拥有很多东西,而他就只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所以他生活很艰苦。 师:活命意味着艰苦。我们平时不是活命,是什么? 生:生活。 师:没错!我们是过日子,我们是生活。但是老王是── 生:生存。 师:对,生存状态上的生活。活命。什么是活命?这就是活命── [投影展示]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需要好好地写一份活动总结总结一下了。那么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1 为了交流和展示我县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县教科组在渠口学区太阳梁二小举行了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学区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我校马丹鹤,还有中宁一小的杨艳芳和中宁三小的胡淑霞三位教师分别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执教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教学构思异中存同,同中求异,引发了听课者的研究和思考,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总校领导精心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学教研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执教老师精心备课,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一、纵观这次教学活动,我们组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 当然,有收获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例如: 1、学习型小组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于低段的教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2、习题的设计上,怎样设计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3、数学教学语言如何锻炼得更准确精炼,更生动,生更易听懂。 4、如何鼓励学生发现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 5、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获得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知识。 三、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学到的(我们的进步):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方案

兰桥镇中心校 小学低段语文、数学“同课异构”及“组织教学”教研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镇各学校高效课堂进程,全面提升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低段年级组织教学的能力,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决定开展本次交流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和专题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高效课堂操作技能,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活动辐射作用,促进全镇高效课堂建设、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有效的学生辅导,快步进入内涵提升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点带面促进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加强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丰富低年级课堂教学内涵。 2、促进全镇教研组有效、贴近实际的开展活动。 3、全面交流,优化课堂结构,从课堂40分钟入手,逐步提升我镇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的辅导质量,让辅导力争做到有效、高效。 三、活动方式及要求 1、按照相同进度确定好课题,确定同课异构执教人员。分组进行集体备课,设计教学过程不超过25分钟,巩固练习当堂完成并批改。重、难点突破层层深入,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动脑、交流、讨论、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每位教师参与交流,促进教研活动形成雏形。执教教师确定教案定稿(时间一节课),并每人复印一份。 2、第二节课参与活动的老师随堂听课,执教教师编写教案。第三、四节课进行观摩课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以便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展。与会人员需带上本年级教材、教参、练习册。 3、下午进行有效、高效课堂教学、组织教学、优辅策略等交流活动,同时交流本校的管理措施。 4、相关人员勿必按时到各校报到,对迟到、早退的教师进行全镇通报批评,特殊情况请假除外。 四、活动时间

于守诚--”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心得体会总结

利辛教育局“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 心得体会 利辛十种化学组:于永卿 2019年11月份,机缘巧合下参加了由利辛教育局举办的首届高考试题“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在比赛中有颇多的新感触。 首先是磨课。我校校领导十分重视此次比赛,意在增长教师的教学技能,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开始吴校长就督促我们仔细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给此次活动开了好头。从接到比赛任务的第一天起,我就尽最大的努力去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准备说课稿、预备课件素材,后来又在各领导指导下,先后进行了三次“研课磨课”,通过这次系统的对“研课磨课”进行培训,我们知道要从不同的方向解析知识点,题目不仅要会做,也要知道如何去讲解,特别感谢听课教师能够直言不讳、提出中肯的意见,同时能够领略更多的方法思路。参赛老师也能够虚心接受意见、同时不断改进不足,从而使每次的磨课都有进步,使整个教研组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尤其是各个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课,体现了很好的凝聚力,所以最终我们能够取得成绩,也是情理之中。 在比赛过程中也是感受良多,见到了不同的选手,本着前来学习的心里,也看到了他们的优秀。 1、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扎实,基本素质强。参赛的每位教师都拥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扎实的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充满激情,仪态整洁。同时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遇惊不乱,应变能力强,富有教学艺术性。 2、教学导入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次大赛中有不少

教师的教学导入极富创意,给观课的教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3、教学设计步骤紧凑合理。本次参赛教师都分析了题目的结构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4、教学理念新。参赛教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任务型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活了课堂气氛。 5、教学手段新。此次比赛,各位教师都用了多媒体教学,其中的视频和图片都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增加了课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6、自己的不足。本次比赛让我收获很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下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精心备课,吃透教材,研究教法。要把平时的每--堂课都当成是公开课来上,用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自己的课

同课异构教学—学习心得体会yufei

同课异构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在不断摸索为求教的教师,我参加了学校“大课堂,三核心,整体化,周循环”教学模式下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四个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高二英语组王老师和郭老师同时上的是Book8 Unit3 Alexander Graham Bell (Using language)这一课,王老师的课,学案编写的有深度,又内容,对于理科重点班学生来说,非常有启发作用。首先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如何介绍名人,由此导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让学生考虑文章是怎么样组织的,并通过Skimming, Scanning等阅读技巧让学生归纳总结每一段主旨大意和回答细节问题。在学习了解Bell是如何发明电话中,发挥理科班学生优势,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Bell的实验,形象生动的解释了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而郭老师的课堂不紧不慢,组织得当,学生预习到位,小组分工明确,学生积极讨论展示,整节课下来老师轻松,学生也快乐的学到了知识。因我所带年级为高二,高一两位老师的课不做过多分析,但两位老师也充分应用学校新课改理念,将学生发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很好。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 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说明:遵师训部领导的安排,我们去陈平营中心校举行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取得良好效果。本人教学设计如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1.教材位置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教材特点 从思想内容上看,本文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如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 1.识字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能分析字的结构,能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三年级是要求用钢笔书写的第一年,学生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规范书写,仍需特别关注。 2.课文方面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1.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城市孩子对山区环境、森林情况了解大多,对农村的农具、家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例如,文中出现了“犁”这一农具,老师需要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木制的犁,另一张是牛套犁耕地的情景,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认识犁、了解犁的作用。2.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3.朗读方面 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读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本课14个生词:锋利、盖房、扩大、工具、咆哮、造犁、裸露、黎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会写“裸”字。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一: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

【VIP专享】同课异构课例评课记录

高中美术鉴赏以课例为载体的“同课异构”学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卷首语:现在手机有高仿的,当然属于假货,我这课题也是高仿的,是湘潭美术教研员邓宏的一个课题,我也准备类似的课题,觉得是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手段。对不起了,邓老师,我准备以我努力做好这个课题来表示我的歉意! 《高中美术鉴赏以课例为载体的“同课异构”学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本人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同课异构”成为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教学研究形式。为了让教学回归“本味”,让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使“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更好地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进行同题异构的教研活动是很有必要性的。“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呈现给我们的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读,对教学的多元构思。让每一位美术教师对比比较、观察分析,进而理解领悟,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美术教师的教学相对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同题异构”改变了这个局面,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截然不同的演绎,呈现出不同的光彩,继而展开的教研和评课活动,也让美术教师之间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就每个问题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课例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评议、讨论时,可以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思想发生碰撞,讨论越发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同课异构”进行反思,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同题异构”是一种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全新教研方式。“同题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同题异构”的实施关键在于“异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得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一节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方案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方案 篇一: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张高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图假借“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三、活动形式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

样的精彩。四、活动时间:4月 五、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六、参加范围:全体教师七、活动程序: 1. 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导室(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要求五六年级上课老师参照“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上课,构建学习小组,授课体现精讲精练。 2、教学观摩。 由三位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卧龙小学小学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侯营联校教研室组织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同课异构”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了“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 5月15、16日观摩了二年级语文老师孔凡俊、王晓霞的课《29 数星星的孩子》,5 月17日观摩了一年级语文老师冯丽娟、付有荣的课《乌鸦喝水》,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从课堂效果来看,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科学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尽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亮点: 1、积极参与、认真点评 或多或少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 2、激活了教师的潜能。 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评课的教师通过评课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这本身就是进步。上课教师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积极钻研,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如王晓霞教师的课过程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的严谨治学的教学特色;冯丽娟老师教学思想转变较快,课上能落实语文课程的要求,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组织、指导、合作的作用体现得较好。孔凡俊、付有荣老师注重了朗读训练的落实。 3、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得到转变。 通过这四节课,可看出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所谓“实”,表现在教师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的意识加强。 5、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活动中,四位教师使用多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会思维活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对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有些环节的设计不明确,设计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心中没数。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设计没有有针对性

同课异构案例

24时记时法 授课人:黄爱华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生: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出的? 生: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七点。 师:(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 生:不是晚上7:00,是19点。 生:19点就是晚上7点。(板书“19:00”) 师: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记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时法。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刻。)谁愿意把对应时刻写到黑板上来?(学生板演。) 8:50 9:30 14:00 16:40 19:00 22:00 上午8:50 上午9:30 下午2:00 下午4:40 晚上7:00 夜里10:00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并请大家把研究的结果填在作业纸上(如下): 生:我给上面的这种记时法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下面的叫12时记时法。我认为它们的不同是:24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继续13点、14点等,而12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就叫下午1点、2点了,我喜欢12时记时法。 师:这位同学很有条理并完整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不叫25时或26时呢?你为什么喜欢12时记时法? 生:一昼夜是24小时,所以起名叫做24时记时法,我喜欢12时记时法,因为早上、晚上很具体,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时刻了。 生:我也很喜欢12时记时法。再说,用24时记时法还要算半天,把它们转换成12时记时法,假如,你没有学好今天的课,算错了就麻烦了。 师:那我们就努力学好今天的课,不就不麻烦了! 生:我喜欢24时记时法,因为12时记时法还要写“上午”、“下午”,很麻烦。再说早上7点和晚上7点,容易混淆。有一次我爸爸帮我妈妈买一张火车票去长沙,告诉我妈妈是7点的,我妈妈就以为是晚上7点,结果没坐上那趟火车。 师:这位同学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好! 生:我也喜欢24时记时法,因为这种记时法方便计算时间,比如商场9时开始营业,22时打烊,要算营业了多长时间,只要用22减去9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 生:我还是喜欢12时记时法,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很喜欢用它。星期天我约同学去打球,打电话时会说,下午四点在体育场会合,就不会说今天16点在体育场会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