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热学讲义-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很多物质都是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有着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强)下既能够互相转变,也能够平衡共存。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变化又称为相变。物质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有以下两个特征:

(1)物态变化时体积变化;

(2)物态变化时总伴随吸放一定的热量。

2、熔解与凝固

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解,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对于晶体来说,熔解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实行的,该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在熔解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其熔点不变,直至全部熔解为止。非晶体无一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解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停地上升或下降。

对于绝大部分晶体,熔解时体积增大,但也有少数的晶体,如冰、锑、铋、灰铸铁在熔解时体积反而缩小。

晶体的熔点与晶体的种类相关。晶体中掺杂质(指和这种晶体不同的别种元素)后,熔点一般要降低。对于同一种晶体,其熔点与压强相关。熔解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其熔点随压强的增加而增大;熔解时体积减小的物质,其熔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晶体在熔解时,要吸收热量。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由固态熔解为液态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解热。单位是J/kg,用λ表示。

3、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体的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实行。沸腾是在整个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过程,它只有在沸点下才能实行。

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跑出来的过程。分子从液面跑出时,需要克服液体表面层中分子的引力做功,所以只有那些热运动动能较大的分子能够跑出来。如果不吸收热量,就会使液体中剩余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温度降低。即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而蒸发有致冷作用。另一方面蒸气分子还会持续地返回液体中去,凝结成液体。所以液体分子蒸发的数量,是液体分子跑出液面的数量,减去蒸气分子进入液面的数量。

对于液面敞开的情况,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是以下三种:①液面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②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能够跑出液面的分子数越多,蒸发就越快;③液面上通风情况好,能够使跑出液

面的分子减少返回液面的机会,因而蒸发越快。在

液面敞开的情况下,液体会持续蒸发,直到液体全

部转变为蒸气为止。当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还

有:液面上蒸汽压强大小、液体本身的性质等等。

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蒸发的持续实行,容器

内蒸气的密度持续增大,这时返回液体中的蒸气的

分子数也持续增多,直到单位时间内跑出液面的分子数与返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宏观上蒸发现象就停止了。这时液面上的蒸气与液体保持动态平衡,此时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它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液体汽化时,未达到动态平衡的蒸汽叫未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近似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饱和蒸气压的大小与液体的种类相关,在相同的温度下,容易蒸发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大,不易蒸发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小。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水的饱和汽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图象。由图能够看出,饱和汽压强与温度并不是线性关系,尤其在温度较高时,饱和汽的压强增大得很快,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并不遵循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另外,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饱和汽的压强与体积无关。

饱和蒸气压的大小还与液面的形状相关,对于凹液面,分子逸出液面所需做的功比平液面时大,单位时间逸出凹液面的分子数比平液面时少,所以饱和蒸气压比平液面时小。反之,对于凸液面,饱和蒸气压比平液面时大。这种差别只有在液、气分界面的曲率半径很小时,如小液滴或小气泡,才会显示出来。饱和蒸气压的数值与液面上蒸气的体积无关,与该体积中有无其他气体无关。

综上,饱和蒸气有以下性质:

①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不同;

②一定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升高,只要密闭容器中仍然有液体存有; ③温度一定时,同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例:100℃时饱和水汽压是76厘米汞高。

在一定压强下,加热液体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和器壁上涌现出大量气泡,整个液体上下翻滚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相对应的温度叫做沸点。对于同种液体,沸点与液面上的压强相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沸点还与液体的种类相关,在同一压强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考察液体内部一气泡,泡内压强是空气的分压/nRT V 和液体饱和蒸气压()s P T 之和;泡外压强是外界压强与液体静压强之和,通常液体静压强与外界压强相比能够忽略。故气泡的平衡条件为:

()s nRT P T P V

+=外 当温度升高时,()s P T 增大,气泡可通过胀大,实现与P 外的新平衡。当温度升高至0T 时,有0()s P T P =外,这时气泡怎样胀大也不能平衡,V →∞。液体内部气泡急剧增大上浮,到达液面后气泡破裂排出蒸汽,整个液体剧烈液化,即沸腾。

从宏观角度,沸腾不同于蒸发,但从分子运动论观点,两者无本质差别。沸腾时,在气、液分界面上汽化仍以蒸发的方式实行,仅仅在液体内部同时出现大量小气泡向上浮起至液面破裂,大大增加了汽化的速度。

在汽化过程中,体积增大,而且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变成同温度下的蒸气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汽化热。常用字母L 表示,国际单

位是J/kg。

不同液体在温度相同时汽化热不同;同种液体在不同温度时汽化热也不同,温度越高,汽化热越小。例:水的汽化热在0℃时是2.50×l06J/kg,在100℃时是2.26×106J/kg。

液体汽化时要保持温度不变,必须有外界热源持续供给热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增加物质内部的分子间势能,从而增加物质内能,另一部分克服恒定的外界压强做功,其各部分量值的变化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

为使未饱和汽液化首先必须使之变成饱和汽。当饱和汽的体积减小或温度降低时,汽将转变成液体,即液化。

通过上述方法,人们早在19世纪已使很多气体得到液化。但有几种气体,如氢、氮等一直未能被液化。经研究发现,存有着物质的气、液两态的差别完全消失的临界状态,在此状态下,物质的饱和汽的密度等于它的液体的密度,气、液的分界面消失。这是物质气、液平衡共存的边缘状态。该状态下表面张力系数为零,汽化热也为零。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和压强分别叫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

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能够用降温或增大压强(使之减小体积)的方法,使未饱和汽转化为饱和汽,从而使气体液化。物质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则无论怎样增大压强,都不能使气体液化。

4、升华与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常温常压下,干冰、硫、磷等有显著的升华现象。大气中水蒸气分压低于4.6mmHg,气温降到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称为结霜。

单位质量的固态物质升华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升华热;单位质量的气态物质疑华时放出的热量叫凝华热。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凝华热等于升华热,且等于它的熔解热和汽化热之和。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升华热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华热也不同。任何固体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升华现象。在常温常压下升华显著的物质有萘、碘、干冰等。

5、三相图

将液体和固体上方的饱和气压随温度变化的

汽化曲线OK和升华曲线OS,以及熔点随温度变

化的熔解曲线OL,同时画在P—T图上,如图所

示,我们就能标出固、液、气三态存有的区域,每

条曲线对应着两态平衡共存的情况,三根曲线的交

点O对应着三态平衡共存的唯一状态,称为三相

点。例如水的三相点是水、冰、水蒸气平衡共存状

态,其饱和水汽压值p s=4.581mmHg,T=273.16K

它是国际温标的基本固定点。

二、空气的湿度

1、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空气的干湿水准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并不能表示人对空气干湿水准的感觉,人对空气干湿水准的感觉,决定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的含量的差值。这个差值越大,露天水面的水蒸发的越快,人们感到空气越干燥;反之,这个差值越小,人们感到空气越潮湿。

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的质量与此时的水蒸气的数密度成正比,也与水蒸气的分压强成正比。单位体积饱和水蒸气的含量与水的饱和蒸气压成正比。为了表示空气的干湿水准,可引入相对湿度的概念。以p 表示在某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强,以p s 表示在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则p 与p s 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就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若用B 表示相对湿度,则有 B=s

p p ×100% 因为不同湿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 s 不同,同一个水蒸气的分压值p ,对于不同的温度来说,其相对湿度是不同的。例如,当水蒸气的分压强p =6.10毫米汞柱,对于温度25℃来说,因为p s (25℃)=23.76毫米汞柱,其相对湿度为 B=76

.2310.6×100%=25.7% 这是相当干燥的。但对于温度为4℃来说,因为p s (4℃)=6.10毫米汞柱,已知是饱和了,所以相对湿度为100%。这是在该温度下最潮湿的情况了。

用于湿泡温度计能够方便地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干湿泡温度计是安装在一起的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水银泡用沙布包着浸在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露在空气中,称为干泡温度计。因为水在纱布上蒸发时要吸热,所以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要低于干泡温度计的读数。空气的相对温度越大,水蒸发的越慢,两温度计读数之差就越小,反之,两温度计读数之差就越大。根据干泡温度计的读数与两温度计读数之差查表就可得出当时的相对湿度。

2、空气的露点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就会有露出现。在一般的情况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并未达到饱和,此时水蒸气的含量是确定的,因而水蒸气的分压强也是确定的。对于此时的水蒸气的分压强的值来说,总有一个较低温度下的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值与其相等。若空气的温度降低到这个较低的温度时,水蒸气变为饱和,就会有露出现了。所以这个较低的温度,就叫做当时空气的露点。

露点,就是使当时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变为饱和时的温度。也可以说,使当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强变为饱和蒸气压的温度,叫做露点。

由于露点时的饱和蒸气压就是当时气温下的水蒸气的分压强,所以测出了露点,就可以查出当时水蒸气的分压强。若再查出当时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就可以计算出当时的相对湿度。所以露点也是空气干湿程度的一种标志,测定露点也是测量空气湿度的一个方法。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定量公式不作要求。 例1、根据右上图解释为什么地球的大气层中氢气的含量远小于氧气? 二、汽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1、蒸发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即液体分子由液体表面跑出去的过程。 由于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液体表面有一些速度较大的液体分子有可能脱离束缚进入空气。与此同时,一些在空气中的液体分子也可能重新进入液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通风:空气流动性越好蒸发越快 (4)液面处的气压:气压越高蒸发越慢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会进行蒸发。 蒸发的效果:可以使液体降温。 思考:你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吗? 2、沸腾 在一定大气压下,加热液体到某一温度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相应的温度叫沸点。 沸点和气压有关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在敞开容器中的液体,过一段时间总会蒸发完,而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则不会。例如瓶装饮料。 当脱离液体的分子数和返回液体的分子数一样多时,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此时,从宏观上看,蒸发停止了。 没有达到饱和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注意: 1、饱和汽压指的是该种气体的分压,不是实际的总气压! 向一个真空容器中注入液体(没有装满),则稳定后,气体的压强即为该液体的饱和汽压。 通常情况下,直接测混有空气的饱和汽的压强大于饱和汽压。 2、某种液体的饱和汽压只与温度有关,与气体的体积大小、是否混有其它气体无关。 饱和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思考1:为什么温度越高,饱和汽压也越高? 思考2:右图是饱和汽压和温度的关系图,同时也是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图。为什么沸腾的条件是饱和汽压和外部压强相等? 例2、如图,带有活塞的容器中,装有一些水 (1)保持活塞不动,当温度升高,水的体积和容器内蒸汽压分别如何变化? (2)保持温度不变,向上提活塞,水的体积和容器内蒸汽压分别如何变化? 四、空气的湿度 1、绝对湿度p s : 空气里所含水汽的压强 2、相对湿度B : 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汽的压强与同温度下饱和汽压的比,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 100%s p B p =? 3、露点:通常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使未饱和的气体变为饱和,临界温度称为露点。 例3、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0V ,其中盛有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3.0atm ,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2.0atm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试计算此时:(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 (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 (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物态变化讲义

物态变化 一、知识网络 二、知识梳理 考点一温度 1.物体的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oC的意思是它所表示的是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oC,沸水的温度是oC。 3.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使用温度计首先要观察、、,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②玻璃泡要被测,不要碰到或;③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的液面。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 甩下去。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5、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此过程要热量。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此过程要热量。 6.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和,非晶体则没有。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不断,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是、。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7、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汽化需要。 8、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热量。液化方法有两种,一是,二是。

9.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10.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压关 (选填“有”或“无”) 。气压越高,沸点。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热,升华有作用。物质从气态直接叫凝华。凝华要热。霜、雪、冰雹、窗花、雾凇的形成属现象。舞台烟雾、人工降雨、卫生球、碘、冰冻衣服边干属于。 11.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要想发生物态变化必须有热量转移(吸热或放热);要想有热量转移必须存在温度差。 2、做物态变化题关键是弄清楚物质一开始什么状态,最后变成了什么状态,然后对号入座。 3、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三、考点分析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①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②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③熔化、凝固和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④熔化(凝固)和沸腾曲线的理解。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物态变化的判断、解释和应用。也就是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去分折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自然现象。 四、典例分析 典例一温度 1、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A.-40℃ B.略高于-40℃ C.0℃ D.4℃ 2、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讲义-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很多物质都是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有着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强)下既能够互相转变,也能够平衡共存。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变化又称为相变。物质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有以下两个特征: (1)物态变化时体积变化; (2)物态变化时总伴随吸放一定的热量。 2、熔解与凝固 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解,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对于晶体来说,熔解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实行的,该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在熔解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其熔点不变,直至全部熔解为止。非晶体无一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解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停地上升或下降。 对于绝大部分晶体,熔解时体积增大,但也有少数的晶体,如冰、锑、铋、灰铸铁在熔解时体积反而缩小。 晶体的熔点与晶体的种类相关。晶体中掺杂质(指和这种晶体不同的别种元素)后,熔点一般要降低。对于同一种晶体,其熔点与压强相关。熔解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其熔点随压强的增加而增大;熔解时体积减小的物质,其熔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晶体在熔解时,要吸收热量。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由固态熔解为液态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解热。单位是J/kg,用λ表示。 3、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体的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实行。沸腾是在整个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过程,它只有在沸点下才能实行。 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跑出来的过程。分子从液面跑出时,需要克服液体表面层中分子的引力做功,所以只有那些热运动动能较大的分子能够跑出来。如果不吸收热量,就会使液体中剩余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温度降低。即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而蒸发有致冷作用。另一方面蒸气分子还会持续地返回液体中去,凝结成液体。所以液体分子蒸发的数量,是液体分子跑出液面的数量,减去蒸气分子进入液面的数量。 对于液面敞开的情况,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是以下三种:①液面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②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能够跑出液面的分子数越多,蒸发就越快;③液面上通风情况好,能够使跑出液 面的分子减少返回液面的机会,因而蒸发越快。在 液面敞开的情况下,液体会持续蒸发,直到液体全 部转变为蒸气为止。当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还 有:液面上蒸汽压强大小、液体本身的性质等等。 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蒸发的持续实行,容器 内蒸气的密度持续增大,这时返回液体中的蒸气的

物理竞赛辅导热学

竞赛专题辅导——热学 知识要点: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2.克拉珀龙方程: 3.T= t+273.15. 4.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是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对于理想气体来说,由于忽略分子力作用,所以没有分子势能.其内能由物质的量和温度所决定. 5.做功和热传递都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6.热力学第一定律: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 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 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E ,即ΔE=Q +W 这在物理学中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这个表达式中, W 为正值,表达外界对物体做功; W 为负值,表示物体对外界做功; Q 为正值,表示物体从外界吸热; Q 为负值,表示物体对外界放热; ΔE 为正值,表示物体内能增加;ΔE 为负值,表示物体内能减少. 7.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传导的方向性:热传导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这个过程可以向一个方向自发地进行(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是向相反的方向却不能自发地进行。 2.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而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的变化. 3.热力学第二定律 (1)表述:①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机械能和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或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意义:自然界种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它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2 22111T V P T V P =RT M m vRT PV ==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一、麦克斯韦速率散布律 大批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必定规律散布,呈“中间多,两端少”的散布规律,且这个散布状态与温度相关,温度高升时,均匀速率会增大。定量公式不作要求。 例1、依据右上图解说为何地球的大气层中氢气的含量远小于氧气? 二、汽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含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1、蒸发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即液体分子由液体表面跑出去的过程。 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液体表面有一些速度较大的液体分子有可能走开拘束进入空 气。与此同时,一些在空气中的液体分子也可能从头进入液体。 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 (1)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通风:空气流动性越好蒸发越快 (4)液面处的气压:气压越高蒸发越慢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会进行蒸发。蒸 发的见效:能够使液体降温。 思虑:你能从微观的角度解说上述现象吗? 2、沸腾 在必定大气压下,加热液体到某一温度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相应的温度叫沸点。 沸点平易压相关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在敞开容器中的液体,过一段时间总会蒸发完,而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则不会。比方瓶装饮料。 当走开液体的分子数和返回液体的分子数同样多时,达到动向均衡。此时的蒸汽叫做饱 和汽。此时,从宏观上看,蒸发停止了。 没有达到饱和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在必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必定的,因此饱和汽的压强也是必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类液体的饱和汽压。

注意: 1、饱和汽压指的是该种气体的分压,不是实质的总气压! 向一个真空容器中注入液体(没有装满),则坚固后,气体的压强即为该液体的饱和汽压。 平常状况下,直接测混有空气的饱和汽的压兴盛于饱和汽压。 2、某种液体的饱和汽压只与温度相关,与气体的体积大小、能否混有其余气体没关。 饱和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思虑1:为何温度越高,饱和汽压也越高? 思虑2:右图是饱和汽压和温度的关系图,同时也是沸点平易压的关系图。为何沸腾的条件是饱和汽压和外面压强相等? 例2、如图,带有活塞的容器中,装有一些水 (1)保持活塞不动,当温度高升,水的体积和容器内蒸汽压分别怎样变化? (2)保持温度不变,向上提活塞,水的体积和容器内蒸汽压分别怎样变化? 四、空气的湿度 1、绝对湿度p s: 空气里所含水汽的压强 2、相对湿度B: 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汽的压强与同温度下饱和汽压的比,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 B p s100%p 3、露点:平常能够采纳降温的方法使未饱和的气体变为饱和,临界温度称为露点。 例3、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V0,此中盛有2mol的空气和少许的水(水的体积能够忽视)。均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3.0atm,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此中的水 恰好全部消逝,此时的总压强为2.0atm。若让其连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试计 算此时:(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能够看作理想气体办理。)

上海物理竞赛热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上海物理竞赛热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将它们放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温度均达到100℃,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投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升温。第一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甲,将其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甲从杯中取出,测得水温升高20℃;然后将乙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测得水温又升高了20℃。第二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乙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乙从杯中取出;然后将甲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则在第二种方式下,这杯冷水温度的变化是() 令狐文艳 A.升高不足40℃ B.升高超过40℃ C.恰好升高了40℃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 化是 ( ) A.凝固和熔化。 B.液化和升华。 C.凝华和熔化。 D.凝固和汽化。 7.如图24-3所示,从温度与室温(20℃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 ( )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4.星期天,小林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 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一时刻图线,如图24-9

所示。则可以判断 ( ) A.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B.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C.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D.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21.将质量为m、温度为O℃的雪(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投入装有热水的容器中,热水的质量为M,平衡后水温下降了t;向容器中再投入质量为2m上述同样性质的雪,平衡后容器中的水温恰好又下降了t。则m:M为 ( ) A. 1:2 B.1:3 C.1:4 D.1:5。 5.现有一扇形的均质金属物体,该材料 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图所示。室温 状 态下AB、CD边所成的圆心角为α。 若使物体温度均匀 升高,则α角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4.如果不考虑散热的影响,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 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a 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仅将 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培优辅导讲义:专题13-热学(含答案解析)

【知识精讲】 一.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布朗运动的永不停息,说明液体分子运动的永不停息;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说明液体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分子力是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2. 解答分子动理论中的估算问题是对分子进行合理抽象,建立模型。由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很小,因此可以把固体和液体分子看作紧密排列的球体,小球直径即为分子直径。一般情况下利用球体模型估算固体和液体分子个数、质量、体积、直径等。设n 为物质的量,m 为物质质量,v 为物质体积,M 为摩尔质量,V 为摩尔体积,ρ为物质的密度。则 (1)分子数N =A A N M m nN ==A A N V v N M v =ρ. (2)分子质量A A N V N M m ρ==0. (3)分子体积A A N M N V v ρ== 0 (4)对于固体或液体,把分子看作小球,则分子直径330 66A N V v d ππ==。 对于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很大,可把每个气体分子所占空间想象成一个立方体,该立方体的边长即为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1)若标准状态下气体体积为0V ,则气体物质的量n = 30104.22-⨯V ; (2)气体分子间距330A N V v d ==A N M ρ=。 3.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是把液体中油酸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小球,把油膜厚度看做分子直径。 4.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平均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任何物体,只要温度相同,其分子平均动能就相等。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

物理竞赛辅导——热学初步知识

物理竞赛辅导——热学初步知识 知识内容 1、 温度及温度计:温度的意义、单位;温度计的构造及测温原理;温度计的使用。 2、 熔化与凝固:熔化现象,凝固现象;熔点,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 熔化。 3、 汽化:汽化现象;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沸腾吸热; 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4、 液化: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5、 升华与凝华: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7、 内能:内能的定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8、 热量与比热容:热量的意义;热什;热量的计算;比热容的概念。 9、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区别。 应用举例 例1、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铁棍,感觉非常凉,有时不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铁棍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棍却感觉不太凉,也不会发生粘手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例2、为了比较1、2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小红在两个同样的烧瓶中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1、2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他想用这种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表中给出了在时刻t (单位是分)测得的两个烧瓶中的水温T 1、T 2的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中作 出表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并回答以下问题:1. 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2.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例3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缓持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更冷,这是什么原因? 例4冬季的一个星期天,小学生明明坐着着爸爸开的小汽车去郊游。车开出不久,明明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慢慢变得不够透明了,影响了观察车前方的情况。明明用手擦了擦,玻璃变得透明了,可过了一会儿,玻璃又模糊了。这时明明看见爸爸用手扳动了操作盘上的一个开关,没过多久,玻璃就变和透明了,一路上再也没有出现不透明的情况。明明弄不清楚车窗为什么会变得模糊,爸爸扳动开关怎样解决了问题。你能回答吗? 变式: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在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例5用高压锅可使食品熟得更快,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食品受到的压强大而易熟 B 、高压锅的保温性好,热量损失少而易熟 C 、锅内温度能达到100C 以上,食品因高温而易熟 D 高压锅的密封性好,减少了水的蒸发而易熟 例6、1Kg 的水吸收4.2×105 J 的热量后,它的可能可能温度是多少?在下列4个答案选出正确的序号并说明选择的理由。A 、80℃B 、100℃C 、120℃D 、130℃ 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 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8“热管”是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

高二物理竞赛(5)物态变化、热传递和热膨胀

高二物理竞赛(5)物态变化、热传递和热膨胀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一、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个实心的大铝球加热到某温度t,然后把它放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层足够厚),铝球便逐渐陷入冰内。当铝球不再下陷时,测出球的最低点陷入冰中的深度h。将铝球加热到不同的温度,重复上述实验8次,最 实验顺序数 1 2 3 4 5 6 7 8 热铝球的温度t/℃55 70 85 92 104 110 120 140 陷入深度h/cm 9.0 12.9 14.8 16.0 17.0 18.0 17.0 16.8 知此情况下,冰的熔解热λ=3.34×105J/kg。 (1)试采用以上某些数据估算铝的比热c; (2)对未被你采用的实验数据,试说明不采用的原因,并作出解释。 二、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m=4.20kg的铝合金构件升温。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t=90.0℃的1.200kg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热水使构件从温度t0=10℃升温到66.0℃以上(含66.0℃),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c=0.880×l03J·(kg·℃)-1,水的比热容c0=4.20×103J·(kg·℃)-1,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

三、地球上的能量从源头上说来自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假定不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一部分被地球表面反射到太空,其余部分被地球吸收。被吸收的部分最终转换成为地球热辐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热辐射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其中一部分会被温室气体反射回地面,地球以此方式保持了总能量平衡。作为一个简单的理想模型,假定地球表面的温度处处相同,且太阳和地球的辐射都遵从斯忒蕃一玻尔兹曼定律: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J 与表面的热力学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即J=σT4,其中σ是一个常量。已知太阳表面温度T s=5.78×103K,太阳半径R s=6.69×105km,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d=1.50×108km。假设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集中形成一个均匀的薄层,并设它对热辐射能量的反射率为ρ=0.38。(1)如果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α=0.30,试问考虑了温室气体对热辐射的反射作用后,地球表面的温度是多少? (2)如果地球表面一部分被冰雪覆盖,覆盖部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为α1=0.85,其余部分的反射率为α2=0.25,问冰雪覆盖面积占总面积多少时地球表面温度为273K。 四、温度开关用厚度均为0.20mm的钢片和青铜片作感温元件;在温度为20℃时,将它们紧贴,两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等长的平直双金属片。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0×10-5/度和2.0×10-5/度,当温度升高到120℃时,双金属片将自动弯成圆弧形,如图所示。试求双金属片弯曲的曲率半径。(忽略加热时金属片厚度的变化)

物理新导笔记3-3江苏专用讲义: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2 含答案

2液体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能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3.了解液晶的特点及其应用. 一、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 [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 图1 请结合图片思考: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 (2)液体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而又像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液体的这些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案(1)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液体的微观结构. [知识梳理] 1.液体的微观结构及宏观特性 (1)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是密集在一起的,因而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

(2)液体之间的分子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所以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由于液体分子的移动比固体分子容易,所以扩散速度比固体要快. (3)液体分子的热运动的特点表现为振动与移动相结合. (4)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相似,所以严格地说,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2.液体的表面张力 (1)表面张力:由于表面层内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 (2)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2所示. 图2 3.作用效果: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二、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 [导学探究](1)把一块玻璃分别浸入水和水银里再取出来,可观察到从水银中取出的玻璃上没有附着水银,从水中取出的玻璃上会沾上一层水,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现象呢? (2)如图3所示,在灌溉完土地后农民伯伯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的方法来保存土壤的水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图3 答案(1)水银不浸润玻璃,而水浸润玻璃.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讲稿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讲稿 课题: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主讲人:桐城中学华奎庭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固体的特性 (1)晶体与非晶体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与非晶体。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与多晶体。从本质上说,非晶体是粘滞性很大的液体。因此,固体严格地讲主要指晶体。 晶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熔解或凝固的过程中,固、液态并存,温度保持不变。而单晶体,除此之外还具有天然的规则几何外形。物理性质(如弹性模量、导热系数、电阻率、吸收系数等)具有各向异性。 多晶体是由许多小的单晶粒组成。(晶粒的线度约为10-3cm)由于晶粒的排列的无序性,故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外形也不具有规则性。 (2)晶体的微观结构 所有的晶体从微观结构上看,都是大量的相同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统称为结构基元)在空间周期性规则排列组成的。由这些结构基元在空间周期性排列的总体称之为空间点阵结构。每个几何点称之为结点。空间点阵是一种数学抽象。只有当点阵中的结点被晶体的结构基元代替后,才成为晶体结构。各粒子(即结构基元)并不是被束缚在结点不动,而是在此平衡位置不停地无规则振动。 由于这种周期性的并且有某种对称性晶体点阵的规则排列,决定了晶体宏观上的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决定了物理性质呈现出出各向异性。又由于晶体的空间点阵决定的每个粒子所保持的严格的相互位置关系,即结合关系,当晶体被加热时达到瓦解程度的温度是一样的,不断

加热,不断对结合关系进行瓦解直到瓦解完成,完全变成液体,温度始终不必升高。因此,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3)物体的热膨胀 在外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叫热膨胀。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膨胀不同。气体最显著,固体最不明显。也有极少数物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如:水在0℃~4℃)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减小。这种现象叫反常膨胀。水、锑、铋、铸铁等都有反常膨胀。 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线度膨胀近似遵从如下关系: l=l 0(1+αt )或△l=αl △T 式中的α叫膨胀系数。一般金属的膨胀系数约为10-5/度。 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一定的温度下固体的线度(如长度、直径、周长)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固体的线度会增加.设温度为0℃时固体的长度0l ,温度升高到t ℃时 长度为t l ,长度增量0t l l l ∆=-与温度的增量t t ∆=成正比,也跟0l 成正比,即00t l l l t α-=,0(1)t l l t α=+.式中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其数量级为10-6K -1~10-5K -1. 当固体的线度发生膨胀时,固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也在发生膨胀,分别称为面膨胀和体膨胀,其变化规律分别为 0(1)t S S t β=+,0(1)t V V t γ=+. 式中0S 、0V 分别为固体在0℃时的表面积和体积,β、γ分别为面胀系数和体胀系数. 对于各向同性的固体有:2βα=,3γα=. (二)液体的性质

高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热-学专题

高中物理竞赛与自主招生热学专题 一、知识网络或概要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分子体积和分子所占据空间的区别) 对于分子(单原子分子)间距的计算,气体和液体可直接用3分子占据的空间,对固 体,则与分子的空间排列(晶体的点阵)有关。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a、偶然无序(杂乱无章)和统计有序; b、剧烈程度和温度相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分子斥力和气体分子碰撞作用 力的区别),而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宏观上感受到的是 其合效果。分子力是保守力,分子间距改变时,分子力做的 功可以用分子势能的变化表示,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的变 化关系如图所示。 分子势能和动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4、平衡态、状态参量 a、凡是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均称为热现象,热学是研究热 现象的科学。热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物体, 通称为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当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 变化时,这样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b、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所有宏观量都具有确定的值,这 些确定的值称为状态参量(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就是P、V和T)。 5、温度 a、温度即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典型的温标有摄氏温标t、 9t + 32)和热力学温标T(T = t + 273.15)。 华氏温标F(F = 5 b、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能达到。 6、热力学过程 a、热传递。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b、热膨胀。线膨胀Δl = αl0Δt c、系统由一个平衡态变化到另一个平衡态,即构成一个热力学过程。特殊的热力学过程有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和自由膨胀等。 准静态过程:如果变化过程相对缓慢,则过程的每一个状态可视为平衡态,这样的过程也称为准静态过程。 d、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和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之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ΔE ,即ΔE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7、气体实验三定律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全套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一、理论基础 力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8、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热学 1、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3、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4、液体的性质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5、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6、物态变化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高中物理奥赛讲义全套

目录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2)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5) 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 (10) 专题二直线运动 (12)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13) 专题四曲线运动 (16) 专题五万有引力定律 (18) 专题六动量 (19) 专题七机械能 (21) 专题八振动和波 (23) 专题九热、功和物态变化 (25) 专题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27) 专题十一电场 (29) 专题十二恒定电流 (31) 专题十三磁场 (33) 专题十四电磁感应 (35) 专题十五几何光学 (37) 专题十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 (40)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的正式批准。竞赛的目的是促使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扩展。 第三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者主要是在物理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搞层层选拔,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竞赛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和副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委任。委员的产生办法如下: 1.参加竞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1人; 2.承办本届和下届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3人。 3.由中国物理学会根据需要聘请若干人任特邀委员。 在全国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主任和副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竞赛委员会职权。 第六条在全国竞赛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命题小组、组织委员会和竞赛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命题小组成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聘请专家和高等院校教师担任。组织委员会由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与有关方面协商组成,负责决赛期间各项活动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组织委员会主任兼任本届全国竞赛委员会副主任。竞赛办公室是全国竞赛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处理有关竞赛的日常事务。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目录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1) 第0部分绪言 (5) 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5) 第一讲力的处理 (13) 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15) 第三讲习题课 (16) 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21) 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24) 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24) 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5) 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35) 第三部分运动学 (35)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5) 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37) 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40)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0)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2)

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52)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2)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5)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70) 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70)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70)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75)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86) 第七部分热学 (86) 一、分子动理论 (87) 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89) 三、理想气体 (91) 四、相变 (98) 五、固体和液体 (102) 第八部分静电场 (103)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4)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107) 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120)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20)

第十部分磁场 (134)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34) 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38) 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46) 第一讲、基本定律 (146) 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50) 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54) 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57) 第一节黑体辐射 (158) 第二节光电效应 (161) 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68) 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72)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完整版)

目录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 第0部分绪言 (5) 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5) 第一讲力的处理 (12) 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14) 第三讲习题课 (15) 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8) 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21) 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21) 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2) 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30) 第三部分运动学 (30)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0) 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32) 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34)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4)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5)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44) 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44)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4)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6)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8) 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8)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8)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62)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71) 第七部分热学 (71) 一、分子动理论 (72) 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74) 三、理想气体 (75) 四、相变 (82) 五、固体和液体 (85) 第八部分静电场 (86)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6)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90) 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100)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0) 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104) 第十部分磁场 (112)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12) 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