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平衡法计算(亩)

养分平衡法计算(亩)
养分平衡法计算(亩)

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

其计算公式为:

)/(C×R)

W=(U-N

s

U=目标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N

=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校正系数

s

土壤质量=土地面积×供应养分土层厚度×土壤容重

校正系数=(空白田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

R为某元素肥料当季利用率(%)

C为肥料养分含量(%)

根据公式得出:

W=【(目标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地面积×供应养分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某元素肥料当季利用率)

以团结村今年目标亩产500公斤计算(1号地为例):

500公斤/亩

设一年1亩目标单产500,土地面积666.667平方米(1亩),土地容重1100公斤/立方米,氮速效养分测定值0.000129千克/千克,磷速效养分测定值0.000015千克/千克,钾速效养分测定值0.000103千克/千克,大豆长效肥(氮15-磷26-钾12)

氮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4.232公斤/百公斤,磷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0.28公斤/百公斤,钾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2.53公斤/百公斤

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缺素区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2.25) =289*4.232/100/(129*2.25)

=0.04

W=(目标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利用系数×2.25)/ 肥料当年利用率

=(500*4.232/100-(129*0.04*2.25))/0.4

据资料(中国牧草产业网)不同养分的肥料当季利用率不同,通常磷肥的当季利用率最低,一般为10%~25%;氮、钾肥料利用率相当,一般为40%~65%。

设:氮利用率40%,磷利用率:20%,钾利用率:40%

据资料(中国牧草产业网):供应养分土层厚度取值范围为0.10~0.40 m,通常取0.20 m。土壤质量=土地面积×供应养分土层厚度×土壤容重

=10000*0.2*1100

=2200000kg

计算校正系数(以11年产量为例):

氮校正系数=(空白田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 =(4.33*12.5)÷[2200000*0.000129]

=54.125÷283.8

=0.19

磷校正系数=(空白田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 =(4.33*3.5)÷[2200000*0.000015]

=15.155÷33

=0.459

钾校正系数=(空白田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 =(4.33*12.5)÷[2200000*0.000103]

=54.125÷226.6

=0.239

氮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某元素肥料当季利用率)

=【(7.5*12.5)-2200000*0.000129*0.19】/(0.15*0.4)

=663.8千克

=44.25 千克/亩

磷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校正系数】×P转化为五氧化二磷的换算系数/(肥料养分含量*某元素肥料当季利用率)

=【(7.5*3.5)-2200000*0.000012*0.459】*2.29/(0.26*0.2)

=(26.25-12.12)/0.052

=539.386千克

=35.95 千克/亩

钾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校正系数】×K转化为氧化钾的换算系数/(肥料养分含量*某元素肥料当季利用率)

=【(7.5*12.5)-2200000*0.000103*0.239】*1.19/(0.12*0.4)

=(93.75-54.16)*1.19/0.048

=981.566千克

=65.437 千克/亩

配方施肥教案

第一节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四、配方(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三)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复习:(2-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配方施肥的含义和依据,以及配方施肥的考虑分析因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配方施肥的含义和需考虑分析因素。 一、含义:学生注重对概念的理解,教师介绍并对概念点评。 ①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成果 如: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施肥技术等方面 ②以有机肥为前提,考虑营养元素适用量和比例 ③包括二方面内容:

即a 、配方: b 、施肥: 二、因素:1 、植物营养特性 2、肥料利用率 3、其他因素 引入:那么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如何进行配方施肥呢?这就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三)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学生看书后回答: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4分钟) 学生回答: 有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等。 书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养分平衡法 即平衡施肥法,其主要思想是:用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减去土壤当季可供养分量,按剩余的差数予以施肥补充。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要求出肥料施用量,除了与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所供养分量,还与肥料的哪些因素有关?(4-5分钟) 学生回答:还与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有关。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四个量: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所供养分量、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同学们请想一下,这四个量与肥料施用量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先在纸上写一下,然后举手告诉大家!(5-6分钟) 学生回答: 1、作物需肥量:(5-6分钟) 作物目标产量需肥料=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例一:计划667m 2 水稻户600kg 稻 谷,请同学们查表(7—6)计算:每667m 2 水稻需N 、P 、K 各多少kg ? 教师指出公式中1、2、3是参数根 据资料可求得,那么根据4(即肥料中养分含量),可求出x (即肥料施用量) 特别强调“肥料利用率”因素, 为推导公式做准备! 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或未能答全,老师应当加以引导。

配方含量计算方法

配方含量计算方法 专用肥含量 N 20% P205 3% K20 2% 生产1000克,需要尿素、二铵、氯酸钾多少? 100 1000 1、计算尿素用量: = X=200克,折尿素:200÷46%=434.8 20 X 100 1000 2、计算二铵用量: = X=30克,折二铵(N 18%、P20544%):30÷46%=65.2 3 X 18% 其中:二铵里有尿素:×65.2=25.5 实际用尿素:434.8-25.5=409.3 46% 100 1000 3、计算氯酸钾用量: = X=20克,折氯酸钾:20÷60%=33.3 2 X 肥料纯养分含量与价格比较 例一复合肥含量45% 单价2.7元/kg,纯量单价=2.7÷45%=6元/kg 复合肥含量40% 单价2.5元/kg,纯量单价=2.5÷40%=6.25元/kg 例二复合肥含量45% 其中 N 36% P205 5% K20 4% 单价2.7元/kg, N单价 =36÷45×2.7=2.16元/kg P205单价=5÷45×2.7=0.3元/kg K20单价=4÷45×2.7=0.24元/kg

主要元素的原子量 钾(K)换算成氧化钾(K20) 39.1(K)×1.2=47(K20) 计算方法:钾 K 39.1 氧O 15.999 K20 =39.1×2=78.2+15.999=94.2 94.2÷78.2=1.2系数 钾(K)换算成氯化钾(KCl) 39.1(K)×1.9=74.29(KCl) 计算方法:钾 K 39.1 氯 Cl 35.45 KCl =39.1+35.45=74.55 74.55÷39.1=1.9系数 氯化钾(KCl)含量计算方法 钾占氯化钾原料百分比: K 39.1÷74.55×100%=52.44% 钾(K)换算成氧化钾(K20)乘1.2系数:52.44%×1.2=62% 磷(P)换算成五氧化二磷(P205) 30.97(P)×2.29=70.92(P205) 计算方法:磷 P 30.97氧O 16 P205 =30.97×2=61.94+16×5=141.94 141.94÷61.94=2.29 氯离子含量计算方法 专用肥中K20含量3.5%,氯离子含量占多少%,国家复混肥氯离子含量≤3%,计算方法:氯化钾原料:3.5%÷62%=5.65kg 氯占氯化钾原料百分比:钾原子量 K 39.1 氯原子量 Cl 35.45 35.45÷35.45+39.1×100%=47.55% 氯离子含量:5.65×47.55%=2.685%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及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3期 我国当前农业用肥普遍存在肥料的表施或浅施、过量施用氮肥和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造成肥料易挥发、流失,难以达到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肥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种子的烧伤或铵中毒,还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 对于施肥来说,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或发放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正确施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供氮磷钾和微肥的施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其特征是“产前定肥”[1,2]。 1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 一是元素的营养学说。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N、P、K、C、H、O、Ca、Mg、S、Fe、B、Mn、Mo、Zn、Cu、Cl等16种营养元素,其中N、P、K是大量元素,C、H、O、Ca、Mg、S是中量元素,Fe、B、Mn、Mo、Zn、Cu、Cl是微量元素。二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均有各自的生物功能,它们的营养作用是同等重要的,而每种营养元素具有的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三是养分归还学说。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植物的长期吸收利用会使土壤的某些养分变的越来越少,养分失去平衡,地力逐渐下降,若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各种营养元素。四是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决定其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有效含量最低的那个养分,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随这个养分含量的增减而增减,忽视这个最低养分,即使再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五是报酬递减律。在其他栽培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随之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反而减少。六是综合因子作用律。作物生长发育除养分因子外,还有水分、温度、光照、空气等环境因子和良种、植保、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措施,单靠一个因子或一项措施是不可能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存在着诸多因子的交互效应。 2测土配方施肥遵循的原则 一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沃度。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相配合的原则。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坚持用养结合,才能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3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 一是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法。这个技术综合了目标产量法、养分丰缺法和作物营养诊断法的优点,根据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养分的调控,主要包括氮素的实时监控、磷与钾养分的恒量监控及中、微量元素养分的矫正施肥技术。二是肥料效应函数法。该方法是根据“3414”的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为肥料配方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三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特别地区、不同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供肥料配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用“3414”试验的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示,对某一地区的土壤通过养分测定,就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四是养分平衡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的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测算目标产量的施肥量,通过施肥补充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养分平衡法涉及到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等参数[3,4]。 4测土配方施肥的步骤 一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供肥能力。二是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导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能摸清土壤养分矫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施肥量、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构建施肥模型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三是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施肥技术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含量等数据,划分不同施肥区域,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程度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四是矫正试验。为了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施肥分区设矫正试验,验证其施肥配方的正确性,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施肥参数。五是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配方施肥的最终目的,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加工配方肥—— —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及方法 卢学中 (青海省互助县农机化学校,青海互助810500) 摘要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施肥技术,主要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原则以及方法、步骤,旨在探寻节本增效显著的科学施肥方法。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原理;原则;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3-0295-02 收稿日期2010-01-22 资源与环境科学 295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试行)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10001?-=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测定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吉林省西部土壤养分速测与施肥指导

吉林省西部土壤养分速测与施肥指导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通过土壤养分速测的方法,以玉米为目标作物,以通榆市为例,根据作物需要量和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利用养分平衡法计算吉林省西部土壤养分条件下测土配方的施肥量,并且探讨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效益。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应地制宜的调整氮、磷、钾肥的用量,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浪费和污染,达到了玉米增产、节本、增效以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的目的。 【关键词】土壤养分速测;施肥;吉林西部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由于不合理施肥,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土地由农户长期承包经营,由于施肥、耕耘、管理条件不同,致使同一土类的不同地块,土壤肥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必要利用土壤速测方法开展一次测土施肥,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定,进而为合理施肥和精准施肥提供依据。同时,对吉林省土地的大致肥力水平有所评估,就如何合理施肥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或减轻由于化肥不合理施用引发的环境污染[1]。 1 研究区选择 研究区选择吉林省西部通榆地区,随机设置20块玉米大田标准小区。土壤养分测定实验所用土样采自取0~20厘米耕作层典型的土壤样品,应用土壤元素速测法和常规方法对土壤的氮、磷、钾进行测定。每个小区面积200平方米,两等分为未施肥对照组和配方施肥诊断组。 2 材料与方法 2.1 土壤养分速测法 土壤养分速测法是多年来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分析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方法。具体方法参照参考文献,土壤氮素速测[2],土壤速效磷速测[3],钾元素速测法[4]。常规方法参照吕英华的《测土与施肥》。 2.2 养分平衡法计算原理 根据公式得出: W=【(目标产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地面积×供应养分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某元素肥料当季利用率) 3 结果分析

肥料配方

肥料配方 一、需要注意的是。 1、土壤PH值调节。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确定肥料配方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在使用有机肥料同时要注意PH值调整。 2、有害离子控制。作物养分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选择性,但不绝对。举例:喜偏酸性环境的作物,当PH值接近中性时,所有植株会不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土壤PH值较高时,不仅影响铁等离子的吸收,还容易引起吸收Na、Ca过量,对植株生长不利;当PH值较低时(≤4)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供应增加,造成重金属吸收过量而中毒如:Fe、Zn、Cu、Mn、Al等,导致生长势衰弱甚至死亡。 3、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提供有益菌的生存环境及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达,保持土壤中营养和水分,防止流失。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如:Fe、Cu、Mg、K 可被土壤中的有机质以交换态或可吸收态保持下来。 4、土壤自身状况。土壤状况主要指土壤的透气性,透气好坏主要是土壤的水分,结构和组成。 5、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的关系。化学肥料增施多不但造成肥料浪费,而且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进而造成土壤微生物大量死亡。所以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或有机质混合使用时,要达到一个平衡点,以便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理想中性价比较高肥料配比。 1、设计配方所需要的几个基础数据: 我们采用目标产量法进行设计,需要当地土壤的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三项含量;目标产量以当地三年收获量的平均数为基础数,上浮幅度在8—12%,因种植作物的品级影响,可适当增加有机肥料和相应的中、微量元素,设计方案主要以N、P、K的养分为主。 该农作物单位收获量所吸收的N、P、K养分量,见表1 表1农作物每百公斤产量吸收氮、磷、钾养分数量(单位:kg) 作物N P 2O 5 K 2 O 水稻 2.1-2.40.9-1.3 2.1-3.3玉米 2.60.9 2.1大豆7.2 1.8 4.0黄瓜0.40.40.6

测土配方施肥测试题(A)

测土配方施肥测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 和 节支增收的目的。 2、 _________ 是配方施肥技术的重点,是整个技术的核心环节。 3、 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主要有3大类型,6种方法。3大类型是,地力分区配方 法、目标产量配方法、 ___________ ;6种方法是,地力分区配方法、 、 ____________ 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 ________________ 。( 4、土样采集深度一般为 厘米,果园根据果树种类为 厘米或 厘米。 5、土壤化验一般采用5项基础化验,这五项中, 现土壤肥力的三大标志性营养元素。 &种肥的施用方法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7、化肥按所含养分种类不同分为 ________ 、 ____ 三、简1、 微量元素: 2、 肥料利用率: 3、 空白产量: 4、 基肥: 5、 化学肥料: 6、 根瘤菌肥料: 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手段,它是协调和解决了 、 这三方面的 关系实现了各种养分全面均衡的供应,最终达到高产优质、 ,是体 、复混(合)肥料、 等。

答题(每题5分,共25 分)

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应抓好哪几个环节?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 分) 1、某场无氮肥区小麦单产为150千克,使用尿素后(含氮46% 30千克后小麦 单产达到350千克,已知小麦百千克产量吸收氮素为 3千克,问:尿素的利用率 为多少? 2、某水稻无肥区产量360kg/667m2,欲达550kg/667m2,应施多少碳酸氢铵?碳 酸氢铵的含氮量、利用率分别按16.5%和40.8%计算。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 分) 简述水稻几种施肥方法。 1、 什么叫测土配方施肥? 2、 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 3、 基肥的施用原则、施用量以及施用方法? 4、 5、 复混(合)肥料的特点有哪些?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1、什么是最小养分?什么是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供应能力最差的那种元素称为最小养分。 最小养分律:即使土壤中其它养分非常充分或施用非最小养分的肥料,作物的产量仍然难以提高,只有补充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这个规律称为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运用它指导施肥,就能不断地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群众的经验,群众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推广。缺点: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基本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 (2)目标产量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目标产量配方法又包含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①养分平衡法: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②地力差减法: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3)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的优点与缺点。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又包含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 ①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②养分丰缺指标法: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③氮、磷、钾比例法: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 总之,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4)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的优点与缺点。优点:继承了养分平衡法的优点,但是集成了多种作物生产影响要素,推荐结果更加稳定;集成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的优点,推荐施肥和肥料的增产作用直接挂钩,推荐施肥量准确,也能同时推荐最高产量施肥量、经济最

经销商必备技巧:最简单肥料用量计算方法

经销商在提供农化服务时,被农民问得最多的是施多少肥的问题。农民主要凭借经验施肥或者把每亩肥料的投入量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成本极限以内,而经销商往往会根据想推销的肥料来确定施肥量。从减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来说,科学计算施肥量,不但能让农民节约种植成本,还能提高经销商的农化服务能力,锁定农户的购买忠诚度。 施肥量的确定可以分为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鉴于农资经销商的工作需要,我们只介绍养分平衡法的基本计算原理。养分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是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但作物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人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作物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其中: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参照不同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大致数量表)。计划产量则是当地作物3年平均产品产量再增加10%-15%。 2.土壤养分供应量(kg)=(无肥区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一般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估算。在没有化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不施肥时的产量(空白产量)来进行估算。这里建议农资经销商或者农户尽量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计算,郑州朋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土壤检测系列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成品药剂,携带方便。现分为PJ-TSY实用型测土仪,PJ-TBZ标准型测土仪,PJ-TGN功能型测土仪,可以检测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可满足不同种植作物需肥特性。 3.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中国化肥网 2008-5-22 15:46:00 来源:本网论坛【大中小】【关闭】【讨论】 关键词: 施肥技术测土配方 实践证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为10%-15%,高的可达20%以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是一项增产节肥、 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 一、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测土配方施肥,考虑到作物、土壤、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因此,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在缺肥的中低地区,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肥料的过量投入,不论是哪类地区,都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 施肥的核心。 (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三)在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消耗土壤有机质。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四)测土配方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它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相结合,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二、确定配方的基本技术 当前所推广的配方施肥技术从定量施肥的不同依据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类型: 第一类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作法是,按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和过去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 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但其缺点是,在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 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指导的比重。 第二类目标产量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原理来计算施肥量。目标产量确定以后,计算作为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施用肥料。目前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养分平衡法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养分平衡法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养分平衡法 平衡施肥是在精细测土的基础上,以作物需肥规律为依据,以历年产量为参考,结合田间试验,提出目标产量,并确定出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种类、数量及配比。在实际生产中,大多选用复合肥厂家生产的各种复合肥或专用复合肥来实现平衡施肥。 目前,确定施肥量的主要方法有养分平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及肥料效应函数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较而言养分平衡法较实用,该方法就是以土壤养分测试为基础来确定施肥量。其计算公式为:施肥量(公斤/亩)=(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6)/(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其中0.16为换算系数,表示土壤速效养分换算成每亩地耕作层所能提供的养分系数;氮素肥料的利用率为20-40%,磷素肥料的利用率为10-25%,钾素的肥料的利用率为30-50%。 例如:某小麦品种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N)2.7公斤、磷(P2O5)0.9公斤、钾(K2O)2.7公斤,而实测该地块速效氮含量为64ppm(mg/kg)、有效磷14ppm(mg/kg)、有效钾60ppm (mg/kg),要达到亩产500公斤的产量,则需:氮(N)=2.7×500∕100-64×0.16=3.26公斤,磷(P2O5)=0.9×500∕100-14×0.16=2.26公斤,钾(K2O)=2.7×500∕100-60×0.16=3.9公斤。如果肥料的利用率N按30%计算,P按20%计算,K按40%计算,则需要施用纯氮10.8公斤,磷11.3公斤,钾9.7公斤。若施用三元素复合肥,施

肥量应按需求最少的养分来确定,然后再额外补充其它两种养分的不足。如施用45%的通用型复合肥(15-15-15),则该地块需要施用这种复合肥9.7÷15%=64.7公斤,再补充氮肥(尿素)(10.8-64.7×15% ) ÷46%=2.4公斤,磷肥(过磷酸钙)(11.3-64.7×15%)÷14%=11.4公斤。(岳玉苓)

复肥配方计算说明书

复合(混)肥配方计算说明书 如何制定复合(混)肥生产配方,是一门学科,它不单是数字之间的简单运算,它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等多门学科。,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才能精通运用该技术,下面介绍一下我们所掌握的经验,仅供参考。 一、配方首先考虑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94年国家对复合(混)肥的质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二元素复混肥最低养分不得低于20%,三元素复合肥最低养分不得低于25%,单一养分的最低不得小于4%,我们在搞配方时养分含量,首先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在低、中、高浓度的划分上,养分含量在20%~30%称为低浓度,养分在30%~40%称中浓度,养分在40%以上称高浓度,在包装袋的标明也符合上述要求。 颗粒强度是复合肥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颗粒强度与选用原材料直接有关系,我们在制定配方时,应正确选用各种调理剂,确保颗粒强度符合国家标准。水溶性磷也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配方中必须考虑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注意物料综合后的PH值,防止有效磷转化成枸溶性磷,造成养分退化。二、配方中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之间的比例要具有科 学性。 养分配比必须根据复混(合)肥产品使用地的土壤及作物的地点,结合当地农科部门,搞农化服务,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做到专肥专用。

三、配方应注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选择原料时,要尽量采购价格便宜的品种,使组成复混(合)肥的原料成本降低,使产品在同等质量条件下,市场销售价格比同行业低,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以上情况则为一般原则,特殊情况也应兼顾,例如: ⑴、特种经济作物如:烟草、甘蔗、甜菜、果树等使用尿 素、硝铵、硫铵、硫酸钾及原料生产的复合肥,虽然使用氯化铵成本低,但氯离子含量高会影响它们的品质。 (2)、使用硫酸铵成本虽高,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硫铵在配方中可提高颗粒强度,硫铵与磷酸一铵相配使游离水变结晶水,有利于生产,所以选做调料剂较为合适。 (3)、使用各种调料剂,必定会增加成本,但配方中缺少了调料剂又难以生产,是工艺上不可缺少的材料,当然相对增加成本也是无法避免的。 四、配方中物料粘性是造粒的基础 生产中把粉状物料造成颗粒就必须考虑物料的粘性,物料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粘性,才能把分散的物料团聚成粒。 首先把现有原料进行分类,哪些粘性好,哪些粘性差,我们把粘性好的材料称粘性材料,粘性差的材料称散性材料。粘性材料如: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等。分散性材料如:氯化钾、氯化铵、硫酸钾、硫酸铵等。 尿素介于粘性和分散性之间。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思考题: 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 思考题: 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 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 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讲解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念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野外调查、土壤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肥加工、数据库建设、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及技术研发11项工作。 通俗的说,测土配方施肥包含着测土,配方和施肥三个方面的内容,测土是配方的依据,施肥是配方的实施。一是测土,就是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进行把脉问诊;二是配方,即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家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同时根据肥料的特性,选择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法,并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套,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测土配方施肥,考虑到作物、土壤、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

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因此,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在缺肥的中低地区,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肥料的过量投入,不论是哪类地区,都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三)在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消耗土壤有机质。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四)测土配方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它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相结合,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复合肥配方制定方法

复合肥配方制定方法 1.1 测土施肥法 测土配方施肥法主要从农学角度,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规律、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肥料效应,提出复合肥氮、磷、钾及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通过测土施肥法确定复合肥配方,实质上是利用测土施肥理论得出的推荐施肥养分投入量换算为复合肥养分配比,主要方法有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等。 1.1.1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是经典的测土施肥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利用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测试资料和已有的田间试验成果,结合农民经验按土壤肥力分成若干等级,根据各种养分丰缺等级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并估算施肥量,最后依据推荐施肥量换算为复合肥配比该方法的核心是测土并通过土壤测定值与目标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土壤肥力指标,进而推荐施肥。某一土测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被看成是与特定作物产量比例反应有联系的自变量,使土测值在生产上做出有实际意义的解释。应将田间试验中有关产量或派生出来的变量与土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及肥力指标校验。 1.1.2 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于20世纪引进我国。该方法虽然为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但由于养分平衡计算公式中的“土壤供肥量”要通过相同条件的田间不施肥区作产量推算,对“经验”仍有较大的倾向性,而土壤肥料工作者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大量试验获得此参数,致使此方法始终未得广泛应用。直到70年代初,引入了“土壤有效养

分校正系数”目标产量施肥法,用校正后的土壤养分测定值代替田间试验结果推算出土壤供肥量,这一化繁为简的方法才使养分平衡法在我国长江以南部分地区配方施肥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该方法基本原理是施肥量= (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利用率。但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因此测得的土壤有效养分数值仅代表有效养分的相对含量,而且测出的有效养分值也不可能完全被作物吸收利用。尤其是土壤有效养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因此,即使当时测定含量很少,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某种影响,可能导致缓效养分变成速效养分,这样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又可能多于测定值;反之,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可能少于测定值。因此,需要利用不施肥区域产量和作物养分吸收量以及土壤测定值进行试验校正,才能合理反映土壤的供肥状况。 1.2 肥料效应函数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以田间多点肥料试验为基础,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根据效应方程和边际分析法计算最佳施肥量。20世纪初Mitscherlich提出的肥料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式,直观、准确,能揭示多元肥料的相互作用,可以求算出理论上达到最高/佳产量的最高/佳施肥量。一种肥料与产量关系表达式为一元二次肥料效益方程,即Y=a+bX+cX2(Y为作物产量, X为肥料用量, a、b和c为系数)。后来又引入了土壤养分因素,其表达式 log(A-Y)=log(A)-c1B-cX (A为最佳产量的养分需要量, Y为与施肥量X相对应产量的养分量, B为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 c1为土壤有效

施肥技术复习提纲

一.绪论 1.施肥中存在问题:①肥料结构不合理,重N,轻K,K不足②地区分配不平衡③肥料利用率低④高浓度肥料的产品数量有待提高⑤引起环境污染,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施肥对环境的影响:施肥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但当施肥不合理时,将会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问题。(1)对土壤的影响:①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长期使用氮肥导致中型或酸性土壤的PH下降,大量施用含有钠以及钾的肥料可能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PH值上升②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大量施用含有氨根,钾离子等一价阳离子的化肥会使土壤胶体分散,理化性状恶化。水肥气热失调,肥力下降③导致土壤污染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2)对大气污染,施肥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NH3的挥发,反硝化过程中生成的NOx,沼气及有机肥的恶臭等,大气氨含量增加,可增加经由降雨等形式进入陆地,地水体的氨量,成为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3)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施肥对农田地表,地下径流中氮磷养分的增加有重要影响,而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4)引起地下水污染施肥时使用的各种形态的氮在土壤中会经微生物等作用而形成NO3-N,它被土壤吸附,最易随水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失去作为饮用水功能。 3.合理施肥: (1)内容:是在综合考虑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特点、肥料特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实现培肥地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与保护环境相统一为目的,将肥料施于土壤或作物以调节作物营养平衡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2)意义:①从经济意义上讲,通过合理施肥措施,协调作物对营养需求和土壤缺肥的矛盾,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即用较少的肥料投资获得较高或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降低成本,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②从培肥土壤和环境角度来讲要达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为作物高产稳产创造良好土壤条件;③合理施肥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3)评价标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改土。 4.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2.协调营养平衡原则;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原则;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 5.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 二.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基本内容: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这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 2 最小养分律基本内容: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 报酬递减律基本内容: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4 因子综合作用律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5 养分归还学说的评价:作为施肥的基本理论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其片面性和不足之处。 1.完全归还的观点片面的; 2.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有一些错误的见解,他认为大气中的碳酸铵是植物氮素营养的直接来源,土壤从大气和降水中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氮素来满足植物的需要,不必向土壤归还氮素,所以,他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估计着眼于P,K等矿质元素上,因而只强调向土壤补充P,K等矿质元素。 3.李比希对有机肥料中氮的含量与腐殖质的改土作用认识不够,过分强调矿质肥料提供灰分元素重要性。 4.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6 最小养分律、因子综合作用律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最小养分律确定各种作物所需的养分之间的适当比例关系,从而确定最小养分,从而使施肥合理选择适宜肥料品种和适宜用量,有针对性施肥才能提高产量。因子综合作用律与合理施肥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三.肥料效应函数 1 生产函数: (1)概念: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由于生产因素(肥料的种类、品种的差异、灌溉条件)的不同,所获的产量不同,这种反映生产关系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生产函数。 (2)类型:报酬固定型,报酬递减型,报酬递增型3类 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降低;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的切线的斜率的集合)。 (2)总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的集合是平均产量曲线。 (3)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两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最高点以前,边际产量曲线大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是递增的;在最高点以后,边际产量曲线小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是递减的。 3 一元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的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