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版)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版)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94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

理及分析(正式版)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

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

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配电

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

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

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

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

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

动化功能。

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

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传统的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采用时间配合的方式实现全线路的保护。常用的方式有反时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其中反时限电流保护的时间配合特性又分为标准反时限、非常反时限、极端反时限和超反时限,参见式(1)、(2)、(3)和(4)。这类保护整定方便、配合灵活、价格便宜,同时可以包含低电压闭锁或方向闭锁,以提高可靠性;增加重合闸功能、低周减载功能和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

电流保护实现配电网保护的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

为一个单元。当馈线故障时,将整条线路切掉,并不考虑对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这些不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依赖时间延时实现保护的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时间偏长,影响设备寿命。

2.2 重合器方式的馈线保护

实现馈线分段、增加电源点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重合器保护是将馈线故障自动限制在一个区段内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参见图1,重合器R位于线路首端,该馈线由A、B、C三个分段器分为四段。当AB区段内发生故螰1,重合器R动作切除故障,此后,A、B、C分段器失压后自动断开,重合器R经延时后重合,分段器A电压恢复后延时合闸。同样,分段器B电压恢复后延时合闸。当B合闸于故障后,重合器R再次跳开,当重合器第二次重合后,分

段器A将再次合闸,此后B将自动闭锁在分闸位置,从而实现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及对非故障段的恢复供电。

目前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中仍有大量重合器得到应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相对于传统的电流保护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案的缺点是故障隔离的时间较长,多次重合对相关的负荷有一定影响。

2.3 基于馈线自动化的馈线保护

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馈线自动化的核心是通信,以通信为基础可以实现配电网全局性的数据采集与控制,从而实现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PAS)。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了配电网的设备管

理、图资管理,而SCADA、GIS和PAS的一体化则促使配电自动化成为提供配电网保护与监控、配电网管理的全方位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参见图2所示系统,这种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如下:当在开关S1和开关S2之间发生故障(非单相接地),线路出口保护使断路器B1动作,将故障线路切除,装设在S1处的FTU检测到故障电流而装设在开关S2处的FTU 没有故障电流流过,此时自动化系统将确认该故障发生在S1与S2之间,遥控跳开S1和S2实现故障隔离并遥控合上线路出口的断路器,最后合上联络开关

S3完成向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这种基于通信的馈线自动化方案以集中控制为核心,综合了电流保护、RTU遥控及重合闸的多种方式,能够快速切除故障,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实现故障隔离,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实现恢复供电。该

方案是目前配网自动化的主流方案,能够将馈线保护集成于一体化的配电网监控系统中,从故障切除、故障隔离、恢复供电方面都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在整个配电自动化中,可以加装电能质量监测和补偿装置,从而在全局上实现改善电能质量的控制。

三.馈线保护的发展趋势

目前,配电自动化中的馈线自动化较好地实现了馈线保护功能。但是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实践,对配电网保护的目的也要悄然发生变化。最初的配电网保护是以低成本的电流保护切除馈线故障,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又出现以低成本的重合器方式实现故障隔离、恢复供电,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馈线保护体现为基于远方通信的集中控制式的馈线自动化方式。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配电网通

信得到充分重视,成本自动化的核心。目前国内的主流通信方式是光纤通信,具体分为光纤环网和光纤以太网。建立在光纤通信基础上的馈线保护的实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电流保护切除故障;

2)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故障隔离;

3)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向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这种实现方式实质上是在自动装置无选择性动作后的恢复供电。如果能够解决馈线故障时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就可以大大提高馈线保护的性能,从而一次性地实现故障切除与故障隔离。这需要馈线上的多个保护装置利用快速通信协同动作,共同实现有选择性的故障隔离,这就是馈线系统保护的基本思想。

四.馈线系统保护基本原理

4.1 基本原理

馈线系统保护实现的前提条件如下:

1)快速通信;

2)控制对象是断路器;

3)终端是保护装置,而非TTU。

在高压线路保护中,高频保护、电流差动保护都是依靠快速通信实现的主保护,馈线系统保护是在多于两个装置之间通信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域性保护。基本原理如下:

参见图3所示典型系统,该系统采用断路器作为分段开关,如图A、B、C、D、E、F。对于变电站M,手拉手的线路为A至D之间的部分。变电站N则对应于C至F之间的部分。N侧的馈线系统保护则控制开关A、B、C、D的保护单元UR1至UR7组成。

当线路故障F1发生在BC区段,开关A、B处将流过故障电流,开关C处无故障电流。但出现低电压。此时系统保护将执行步骤:

Step1:保护起动,UR1、UR2、UR3分别起动;

Step2:保护计算故障区段信息;

Step3:相邻保护之间通信;

Step4:UR2、UR3动作切除故障;

Step5:UR2重合。如重合成功,转至Step9;

Step6:UR2重合于故障,再跳开;

Step7:UR3在△T内未测得电压恢复,通知UR4合闸;

Step8:UR4合闸,恢复CD段供电,转至

Step10;

Step9:UR3在△T时间内测得电压恢复,UR3重合;

Step10:故障隔离,恢复供电结束。

4.2 故障区段信息

定义故障区段信息如下:

逻辑1:表示保护单元测量到故障电流,

逻辑0:表示保护单元未测量到故障电流,但测量到低电压。

当故障发生后,系统保护各单元向相邻保护单元交换故障区段,对于一个保护单元,当本身的故障区段信息与收到的故障区段信息的异或为1时,出口跳闸。

为了确保故障区段信息识别的正确性,在进行逻辑1的判断时,可以增加低压闭锁及功率方向闭锁。

4.3 系统保护动作速度及其后备保护

为了确保馈线保护的可靠性,在馈线的首端UR1处设限时电流保护,建议整定时间内0.2秒,即要求

馈线系统保护在200ms内完成故障隔离。

在保护动作时间上,系统保护能够在20ms内识别出故障区段信息,并起动通信。光纤通信速度很快,考虑到重发多帧信息,相邻保护单元之间的通信应在30ms内完成。断路器动作时间为40ms~100ms。这样,只要通信环节理想即可实现快速保护。

4.4 馈线系统保护的应用前景

馈线系统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沿续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基本原则。由于配电网的通信条件很可能十分理想。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的馈线保护功能的性能大大提高。馈线系统保护利用通信实现了保护的选择性,将故障识别、故障隔离、重合闸、恢复故障一次性完成,具有以下优点:

(1)快速处理故障,不需多次重合;

(2)快速切除故障,提高了电动机类负荷

FSA-3311馈线保护装置

关于FSA-3300系列保护装置的所有技术和使用说明书的版权为滁州安瑞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所有。滁州安瑞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保留对所有资料的修改和解释权,若有改动,恕不另行通知。 一概述 1.装置特点及功能 FSA3300系列微机保护测控装置是功能先进、完善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主要用于35KV及以下的各电压等级配电系统;既可直接安装于高压开关柜上,也可组屏安装。 装置主要特点如下: ●本装置为汉化微机保护测控装置,集成电路采用工业品,稳定性、可靠性高, 可以在高压开关柜等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抗干扰性能强,保护硬件设计采用了多种隔离、屏蔽措施,软件设计采用数 字滤波技术和良好的保护算法及其他抗干扰措施,使得保护抗干扰性能大大得提高。 ●硬件、软件设计标准化、模块化,便于现场维护,在标准化硬件设计的基础 上,采用了各种标准化软件模块化组态,可构成不同的保护功能配置,如果用户需要更多的保护功能,设计单位可以简单、可靠地升级。 ●人机接口功能强大,全汉化液晶显示,菜单式操作,配有标准的RS485通 讯口。 ●装置采集并向远方传送状态量及遥测量,遥信变位优先发送。 ●装置能通过通信上传故障报告,进行对时、定值调用和修改、定值区切换, 合闸、跳闸等命令。 ●装置适用于直流供电系统,同样也适用于交流供电系统。 FSA3300系列保护功能见表

2 技术指标 2.1 额定交流数据 ●交流电流:5A或1A; ●交流电压:100V; ●零序电流:0.1A或0.02A ●额定频率:50HZ 2.2 额定直流数据:直流电压220V或110V 2.3 功率消耗 ●直流回路:正常不大于10W,动作时不大于15W; ●交流电流回路:每相不大于0.5VA(In=1A,)1VA(In=5A) ●交流电压回路:每相不大于0.5VA 2.4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范围:-25~+55℃,24h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5℃ ●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大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月平均最低温 度为25℃且表面无凝霜,最高温度为+40℃,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50%。 2.5各保护组件工作范围

天馈线系统的检修维护

天馈线系统的检修维护 天馈线是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射机的播出效果。由于天馈线系统都安装在室外的铁塔或桅杆上,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发生故障,且维修困难。尤其近几年来各发射台采用了大量的多工设备,一旦天馈系统发生故障,将会造成一个节目或多个节目的劣播甚至停播,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天馈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显得十分重要。 一、天馈线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天馈线系统正常使用时,应对以下各项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1.检查天馈线系统各组成件及安装件是否牢固,其相互连接是否牢固,每年进行一次。 2.检查馈电系统中各连接法兰盘的螺栓是否连接紧固,每年进行一次。 3.天馈线系统的漏气和各接口处密封的检查,每次检查完毕,均应进行新的密封和缠绕,每半午进行一次。

4.对天线单元板、分馈电缆、功率分配器等主要组成件,均应对其变形情况进行检查,每年—次。 5.主馈电缆的开路直流电阻,每年检测一次。 6.包括主馈电缆在内的天线系统的驻波比的检查,每年一次。 二、天馈线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判定 1.将发射机输出的额定功率p。接入假负载(1.5Po),发射机工作正常。然后将发射机输出的额定功率接入天馈线时,如果发射机参数异常或不能正常开机,这说明天馈线系统有故障,需要关机检修 2,如发射机智能化监控单元液晶显示屏显示Po正常,而Pr逐渐增大,也表明天馈线可能存在问题,以后可能会出现故障。 3.用驻波比测试仪、网络分析仪、扫频仪检测天线驻波比、天线带宽、电缆插损、功分器输入输出匹配等,可以比较方便快捷的判定天线系统的故障。 4.用三用表电阻挡检测天线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的直流电阻应小于3Ω,否则,可认为天线存在连接不好的可能。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 析(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通用版) 一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

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2.1传统的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采用时间配合的方式实现全线路的保护。常用的方式有反时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其中反时限电流保护的时间配合特性又分为标准反时限、非常反时限、极端反时限和超反时限,参见式(1)、(2)、(3)和(4)。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供电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方面所做工作不多,主要采取了三种思路对供电能力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城市电网供电能力的常用方法,包括容载比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尝试法、最大最小负荷倍数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网络最大流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及采用基于直流潮流的线性规划(1inear programming ,LP)模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基于交流潮流的模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来求解城市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指标;二是通过选取影响电网供电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引入模糊评估算法,对城网供电能力的各项指标和整体进行模糊评估;三是以主变互联关系为基础进行电网供电能力计算。本节将对上述三种思路分别进行分析与介绍,为后续章节对供电能力计算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2.1 常用评价方法 2.1.1容载比法 容载比法采用反映城市电网宏观供电能力的变电容载比来表示电网的供电能力,该方法主要从网络的变电能力角度来评价网络的供电能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的定义,容载比是某一供电区域变电设备总容量(kV A )与对应的总负荷(kW )的比值,在工程中通常采用如下方法估算容载比: max P S R ei S ∑= (2-1) 式中:R S ——容载比,kV A/kW ; P max ——该电压等级的全网最大预测负荷; S ei ——该电压等级变电站i 的主变容量。 变电容载比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当网络的配电能力不足时该方法的准确性较差。并且该方法仅仅给出了变电设备容量适应负荷的能力,并没有提出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计算方法,更不能给出配电网供电能力的大小。因此,容载比可以作为评价电网供电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

RCS-9611A馈线保护测控装置

RCS-9000分散式保护测控装置 第9章 第 1 页 RCS-9611A 馈线保护测控装置 1 基本配置及规格: 1.1基本配置 RCS-9611A 适用于110KV 以下电压等级的非直接接地系统或小电阻接地系统中的馈线保护及测控,也可用作110KV 接地系统中的电流电压保护及测控装置。可在开关柜就地安装。 保护方面的主要功能有:1)三段定时限过流保护,其中第三段可整定为反时限段;2)三段零序过流保护/小电流接地选线;3)三相一次重合闸(检无压或不检);4)过负荷保护;5﹚过流/零序合闸后加速保护(前加速或后加速);6)低周减载保护;7)独立的操作回路及故障录波。 测控方面的主要功能有:1)7路遥信开入采集、装置遥信变位、事故遥信;2)正常断路器遥控分合、小电流接地探测遥控分合;3)U A 、U B 、U C 、U 0、U AB 、U BC 、U CA 、I A 、I C 、I0、P 、Q 、 COS ф、F 14个模拟量的遥测;4)开关事故分合次数统计及事件SOE 等;5)4路脉冲输入。 1.2 技术数据 技术数据同RCS-9611(详见RCS-9611说明书的第1.2节) 2 装置原理 2.1 硬件配置及逻辑框图见附图RCS-9611A 2.2 模拟输入 模拟输入说明同RCS-9611 2.3 软件说明 本装置保护功能可涵盖RCS-9611的保护功能。本装置的过负荷保护、重合闸、低周减载、PT 断线检查、对时功能同RCS-9611,其不同之处特别说明如下: 2.3.1 定时限过流 本装置设三段定时限过流保护,各段电流及时间定值可独立整定,分别设置整定控制字控制这三段保护的投退。其中过流Ⅲ段可通过控制字FSX 选择采用定时限还是反时限(若为1,则过流Ⅲ段为反时限段,若为0,则过流Ⅲ段为定时限段,)。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55-4)和英国标准规范(BS142.1996)的规定,一般采下列三个标准特性方程: 一般反时限: t I I t 1)(0.140.02-= (1) 非常反时限: t I I t 1)(13.5-= (2) 极端反时限: t I I t 1 )(802-= (3) 上式中,为电流基准值,取过流Ⅲ段定值I3zd ;为时间常数,取过流Ⅲ段时间定值T3zd ,范围为0~1S 。其中反时限特性可由控制字FSXTX 选择(1为一般反时限,2为非常反时限,3为极端反时限)。 2.3.2 接地保护 装置应用于不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在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接地故障点零序电流基本为电容电流,且幅值很小,用零序过流继电器来检测接地故障很难保证其选择性。由于各装置通过网络互联,信息可以共享,故RCS-9000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网络小电流接地选线的方法来获得接地间隔,并通过网络下达接地试跳命令来进一步确定接地间隔。 在经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接地零序电流相对较大,故采用直接跳闸方法,装置中设置三段零序过流保护(其中零序过流Ⅲ段可整定为报警或跳闸)。作用于跳闸的零序电流可选用自产零序电流,也可从零序CT 引入(可在装置参数里整定,“0”为外加,“1”为自产),而小电流接地选线所采用的电流只能使用从零序CT 引入的电流。 2.3.3加速段保护 装置配置了独立的加速段保护,可通过控制字选择采用合闸前加速还是合闸后加速,合闸后加速保护包括手合于故障加速跳与自动重合于故障加速跳。可选择使用过流加速段和零序加速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最新范文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一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

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2.1传统的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采用时间配合的方式实现全线路的保护。常用的方式有反时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其中反时限电流保护的时间配合特性又分为标准反时限、非常反时限、极端反时限和超反时限,参见式(1)、(2)、(3)和(4)。这类保护整定方便、配合灵活、价格便宜,同时可以包含低电压闭锁或方向闭锁,以提高可靠性;增加重合闸功能、低周减载功能和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 电流保护实现配电网保护的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为一个单元。当馈线故障时,将整条线路切掉,并不考虑对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这些不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依赖时间延时实现保护的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时间偏长,影响设备寿命。 2.2重合器方式的馈线保护 实现馈线分段、增加电源点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重合器保护是将馈线故障自动限制在一个区段内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参见图1,重合器R位于线路首端,该馈线由A、B、C三个分段器分为四段。当AB区段内发生故障F1,重合器R动作切除故障,此后,A、B、C 分段器失压后自动断开,重合器R经延时后重合,分段器A电压恢复后延时合闸。同样,分段器B电压恢复后延时合闸。当B合闸于故障后,重合器R再次跳开,当重合器第二次重合后,分段器A将再次合闸,此

RCS-9611A馈线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_图文(精)

RCS-9611A_BJ馈线保护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 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2000年 8月 RCS-9611A_BJ馈线保护测控装置 1 基本配置及规格 : 1.1基本配置 RCS-9611A_BJ适用于 110KV 以下电压等级的非直接接地系统或小电阻接地 系统中的馈线保护及测控,也可用作 110KV 接地系统中的电流电压保护及测控装置。可在开关柜就地安装。保护方面的主要功能有:1三段定时限过流保护,其中第三段可整定为反时限段; 2三段零序过流保护 /小电流接地选线; 3三相一次 /二次重合闸(检无压或不检 ; 4过负荷保护; 5﹚过流 /零序合闸后加速保护(前加速或后加速 ; 6低周减载保护; 7独立的操作回路及故障录波。 测控方面的主要功能有:1 7路遥信开入采集、装置遥信变位、事故遥信; 2正常断路器遥控分合、小电流接地探测遥控分合; 3 UA 、 UB 、 UC 、 U0、 UAB 、UBC 、 UCA 、 IA 、 IC 、 I0、 P 、 Q 、COS ф、 F 14个模拟量的遥测; 4开关事故分合次数统计及事件 SOE 等; 5 4路脉冲电度输入。 1.2 技术数据 1.2.1 额定数据 直流电源:220V , 110V 允许偏差 +15%, -20% 交流电压:100/V , 100V 交流电流:5A , 1A

频率:50Hz 1.2.2 功耗 交流电压:< 0.5VA/相 交流电流:< 1VA/相 (In =5A < 0.5VA/相 (In =1A 直流:正常 < 15W 跳闸 < 25W 1.2.3主要技术指标 ①定时限过流: 电流定值:0.1In ~20In 时间定值:0~100S 定值误差:< 5% ②重合闸 重合闸时间:0.1~9.9S 定值误差:< 5% ③低周减载 低周定值:45Hz ~50Hz 低压闭锁:10V ~90V df/dt闭锁:0.3Hz/s~10Hz/s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96-71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

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传统的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

配电网电力基础业务知识培训

一、电力系统介绍 1.电力系统的构成 2.配电、用电 配电、低压入户是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并向用户分配电能的环节。配电系统由配电变电所(通常是将电网的输电电压降为配电电压)、配电线路(即1 千伏以上电压)、配电变压器、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 低压入户是由配电变压器次级引出线到用户入户线之间的线路、元件所组成的系统,又称低压配电网络。 配电网络是从变电站出线到配电变压设备之间的网络。电压通常为 6~10千伏,城市多使用 10 千伏配电。随着城市负荷密度加大,已开始采用 20 千伏配电方案。 配电线路按结构有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农村和中小城市可用架空线路,大城市(特别是市中心区)、旅游区、居民小区等应采用地下电缆。 二、线路建设 1.线路建设的目的 线路建设的目的就是将发电厂的电能通过架空或电缆线路、变电站等组合的系统传递给用电单位。 主网线路的主目的是将发电站的电力输送至变电站,再由变电站进行降压处理。(由110kV、220kV、500kV降至10kV)。 配网线路的主要目的是从变电站将10kV送至居民区、工厂、商业区附近,再由杆上变、变电箱等设备将电压降至380V或220V,最后送至用户使用。

2.电网建设主要参与角色 电网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运检单位(电网网公司)。 3.配网线路建设流程 配网线路的主要建设流程如下: ①由国网公司作为甲方发起设计工作的招标。 ②设计院中标后,开始进行线路设计,将设计成果提交给国网公司。 ③国网公司确认设计成果后,发起施工的招标。 ④施工单位中标后,开展建设工作。完成建设后需要由国网公司根据设计进行验收。 ⑤完成建设后,国网公司将线路移交给运检修单位进行维护。 三、设计工作的内容 1.设计流程 整个设计过程分为4个步骤: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理论上,上一阶段的设计成果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设计阶段。但对于配网工程来说,一般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可研阶段工作主要目标是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工作范围,一个比较大的作用是估算投资。工作内容包括:选线&选址、初步勘察、线路路径图、取得协议。 初步阶段是整个设计构思基本形成的阶段,如设计原则确定、最佳路径的选择、杆塔基础形式的选择等。这一阶段需要输出的内容有:线路路径图、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 施工图阶段的工作是将已明确的设计进行细化,相关设计成果将作为施工的依据。对于架空线路,主要工作内容有:杆塔设计、金具设计、基础设计。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是指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构成。人们规定:电场的方向就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为单极化的。下图示出了两种基本的单极化的情况: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天线对空间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能力,这就是天线的方向性。衡量天线方向性通常使用方向图,在水平面上,辐射与接收无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全向天线,有一个或多个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定向天线。全向天线由于其无方向性,所以多用在点对多点通信的中心台。定向天线由于具有最大辐射或接收方向,因此能量集中,增益相对全向天线要高,适合于远距离点对点通信,同时由于具有方向性,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天馈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和馈线系统两大类。 天线主要包括 a) 吸盘天线:价格适中、安装方便、增益适中,适合于安装在移动车辆上,或吸附在金属物体上。一般增益在2.6dB、5 dB等几种。

b) 防盗天线:价格适中、安装方便、增益同吸盘天线,安装在金属箱体外时从箱体外无法拆除,故名为防盗天线。 c) 低增益全向天线:增益为3.5dB,安装需有固定支架,适合远距离多点传输。 d) 高增益全向天线:增益为8.5dB,安装需有固定支架,适合远距离多点传输。 e) 定向天线:增益很高,为12dB,安装需有固定支架,适合远距离固定方向传输。馈线主要包括 a) 50―3(阻抗50Ω,截面3)的馈线损耗为0.2dB/m. b) 50―7(阻抗50Ω,截面7)的馈线损耗为0.1dB/m c) 50―9(阻抗50Ω,截面9)的馈线损耗为0.07dB/m。 馈线是连接电台与天线的重要设备。不同粗细、不同质量的馈线对通信距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信号在馈线里传输,除有导体的电阻性损耗外,还有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这两种损耗随馈线长度的增加和工作频率的提高而增加。 因此,应合理布局尽量缩短馈线长度。 电馈系统原理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无限长传输线上各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用Z0 表示。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的计算公式为:Z0=〔60/√εr〕×Log ( D/d ) [ 欧] 式中:D 为同轴电缆外导体铜网内径;d 为同轴电缆芯线外径;εr为导体间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通常Z0 = 50 欧,也有Z0 = 75 欧的。由公式不难看出,馈线特性阻抗只与导体直径D和d以及导体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r有关,而与馈线长短、工作频率以及馈线终端所接负载阻抗无关. 介质损耗 信号在馈线里传输,除有导体的电阻性损耗外,还有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这两种损耗随馈线长度的增加和工作频率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应合理布局尽量缩短馈线长度。

天馈系统故障处理

天翼网络天馈系统故障处理案例分析 ---连江天馈故障维护经验 一、实施背景 CDMA网络天馈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射频信号发射和接收的通道,将基站调制好的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并接收UE发射的信号。天馈子系统主要包括天线,馈线,跳线和塔放等,天线的类型,增益,覆盖方向,前后比都会影响系统性能,馈线,跳线与天线间的传输损耗也都影响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所以天馈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网络的性能和质量。 二、案例主要内容 连江荷山中学基站第2小区出现驻波比告警,派维护人员去处理,到现场测得驻波值1.8,已超过门限值,所以网管收到射频驻波告警,处理后,测得驻波最大值为1.2,告警消失。但几小时后,该小区射频驻波告警再次出现,用DSP VSWR测试仪查得其驻波值,结果VSWR=10。再回到现场检查,天线系统完好,用site master测得驻波值1.2,告警信息与实际测量值不相符。 三、主要成效 当基站产生射频驻波告警时,表征从WRFU的输出端口一直到天线整个天馈系统处于匹配不良状态,与正常状态相比,上下行的信号功率都会受到额外的衰减,甚至导致上下行链路的中断。 告警可能原因如下: 1.馈线,跳线接头质量不良导致连接处的驻波值异常高。

2.跳线连WRFU的接头拧的不紧导致连接处的驻波值异常高。 3.因来料质量原因或安装时弯曲半径太小,超过要求而引起的跳线内外导体断裂,导致连接处的驻波值异常高。 4.因下雨导致天线内部进水,引起天线的驻波值异常高。 5.因接头处防水处理不当导致下雨时连续进水,导致连接处的驻波值异常高。 6.在天线,跳线,馈线等固定得不是很牢固的情况下,因台风等原因引起连接松动,导致连接处的驻波值异常高。 7.天线接收到异常高的干扰信号,可能出现RTWP上升的情况引起驻波检测误差过大,会产生驻波误告警。 8.告警门限设臵不合理,导致误告警。 处理过程: 1.检测天馈系统。发现室内外馈线都完好,无被破坏的现象。 2.关闭功放,用site master的频域测得该小区的最大驻波值为1.2,小于门限值1.5。 3.检查周围有无干扰源,但没有发现有任何其他有源器件。 4.查看天馈有无经过合路器,发现该站原来是电信和联通共天线站点。于是猜测可能是有人动过该小区的天馈。 5.查看机房进出记录,发现果然有G网维护人员进出过。查其原因,原来也是来处理第一小区的驻波告警。 6.复位有驻波告警的射频模块,告警消除。 过程回放:G网维护人员在处理故障时曾拧开合路器的接头A检

浅谈电网馈线系统保护

浅谈电网馈线系统保护 发表时间:2014-12-15T10:03:21.00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胡学明[导读] 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胡学明黑龙江省虎林市电业局黑龙江虎林 158400 摘要: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探讨分析了馈线系统保护基本原理,这种新原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统保护分布式的功能也将提高配电自动化的主站及子站的性能,是一种极具前途的馈线自动化新原理。 关键词:电网;馈线保护;基本原理;发展一、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电网保护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电网的工作重点,而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1、基于馈线自动化的馈线保护。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馈线自动化的核心是通信,以通信为基础可以实现电网全局性的数据采集与控制,从而实现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PAS)。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了电网的设备管理、图资管理,而SCADA、GIS和PAS的一体化则促使配电自动化成为提供电网保护与监控、电网管理的全方位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参见图2所示系统,这种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如下:当在开关S1和开关S2之间发生故障(非单相接地),线路出口保护使断路器B1动作,将故障线路切除,装设在S1处的FTU 检测到故障电流而装设在开关S2处的FTU没有故障电流流过,此时自动化系统将确认该故障发生在S1与S2之间,遥控跳开S1和S2实现故障隔离并遥控合上线路出口的断路器,最后合上联络开关S3完成向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这种基于通信的馈线自动化方案以集中控制为核心,综合了电流保护、RTU遥控及重合闸的多种方式,能够快速切除故障,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实现故障隔离,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实现恢复供电。该方案是目前配网自动化的主流方案,能够将馈线保护集成于一体化的电网监控系统中,从故障切除、故障隔离、恢复供电方面都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在整个配电自动化中,可以加装电能质量监测和补偿装置,从而在全局上实现改善电能质量的控制。 2、传统的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采用时间配合的方式实现全线路的保护。常用的方式有反时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其中反时限电流保护的时间配合特性又分为标准反时限、非常反时限、极端反时限和超反时限。这类保护整定方便、配合灵活、价格便宜,同时可以包含低电压闭锁或方向闭锁,以提高可靠性;增加重合闸功能、低周减载功能和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电流保护实现电网保护的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为一个单元。当馈线故障时,将整条线路切掉,并不考虑对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这些不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依赖时间延时实现保护的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时间偏长,影响设备寿命。 二、馈线系统保护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馈线系统保护实现的前提条件如下:(1)快速通信;(2)控制对象是断路器;(3)终端是保护装置,而非TTU. 2、在高压线路保护中,高频保护、电流差动保护都是依靠快速通信实现的主保护。馈线系统保护是在多于两个装置之间通信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域性保护。当故障发生后,系统保护各单元向相邻保护单元交换故障区段,对于一个保护单元,当本身的故障区段信息与收到的故障区段信息的异或为1时,出口跳闸。为了确保故障区段信息识别的正确性,在进行逻辑1的判断时,可以增加低压闭锁及功率方向闭锁。 3、系统保护动作速度及其后备保护。为了确保馈线保护的可靠性,在馈线的首端UR1处设限时电流保护,建议整定时间内0.2秒,即要求馈线系统保护在200ms内完成故障隔离。在保护动作时间上,系统保护能够在20ms内识别出故障区段信息,并起动通信。光纤通信速度很快,考虑到重发多帧信息,相邻保护单元之间的通信应在30ms内完成。断路器动作时间为40ms~100ms.这样,只要通信环节理想即可实现快速保护。 4、馈线系统保护的应用前景。馈线系统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沿续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基本原则。由于电网的通信条件很可能十分理想。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的馈线保护功能的性能大大提高。馈线系统保护利用通信实现了保护的选择性,将故障识别、故障隔离、重合闸、恢复故障一次性完成,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处理故障,不需多次重合;(2)快速切除故障,提高了电动机类负荷的电能质量;(3)直接将故障隔离在故障区段,不影响非故障区段;(4)功能完成下放到馈线保护装置,无需配电主站、子站配合。 三、电网馈线保护的发展目前,配电自动化中的馈线自动化较好地实现了馈线保护功能。但是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实践,对电网保护的目的也要悄然发生变化。最初的电网保护是以低成本的电流保护切除馈线故障,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又出现以低成本的重合器方式实现故障隔离、恢复供电,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馈线保护体现为基于远方通信的集中控制式的馈线自动化方式。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电网通信得到充分重视,成本自动化的核心。目前国内的主流通信方式是光纤通信,具体分为光纤环网和光纤以太网。建立在光纤通信基础上的馈线保护的实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电流保护切除故障;(2)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故障隔离;(3)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向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这种实现方式实质上是在自动装置无选择性动作后的恢复供电。如果能够解决馈线故障时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就可以大大提高馈线保护的性能,从而一次性地实现故障切除与故障隔离。这需要馈线上的多个保护装置利用快速通信协同动作,共同实现有选择性的故障隔离,这就是馈线系统保护的基本思想。结束语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一引言 (2) 二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2) 1 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2) 2.匹配原理 (3) 三天馈系统不匹配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4) 1.不匹配对发射功率的影响 (4) 2.不匹配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4) 3.不匹配对基站设备的影响 (4) 四影响天馈线系统匹配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4) 1.影响天馈线系统匹配的主要因素 (4) 2.解决天馈系统不匹配的方法 (5) 3.现场检测天馈线系统方法 (5) 4.测试案例 (6)

i n t h e i r b e i n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整体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移动网运行质量统计结果分析,造成移动通信质量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天馈系统(约占一半以上),而在天馈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匹配。因此,我们在无线网络建设和日常维护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天馈系统性能的检查,减小天馈系统器件间不匹配对系统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天馈系统的性能。 一 引言 天馈系统是指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构成。人们规定:电场的方向就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为单极化的。下图示出了两种基本的单极化的情况: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天线对空间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能力,这就是天线的方向性。衡量天线方向性通常使用方向图,在水平面上,辐射与接收无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全向天线,有一个或多个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定向天线。全向天线由于其无方向性,所以多用在点对多点通信的中心台。定向天线由于具有最大辐射或接收方向,因此能量集中,增益相对全向天线要高,适合于远距离点对点通信,同时由于具有方向性,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天馈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和馈线系统两大类。 二 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基站天馈系统分为天线和馈线系统。天线本身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天馈系统性能并起着决定性作用;馈线系统在安装时匹配好坏,直接影响天线性能的发挥。 1 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图1 是基站天馈系统示意图,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常见的有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和全向天线; (2)室外跳线,用于天线与7/8〞主馈线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跳线采用1/2馈线,长度一般为3m 。

[发射台,系统]发射台天馈线系统维护管理探究

发射台天馈线系统维护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发展,广播电视所用的无线发射台已经遍布全国。天馈线系统是无线发射台安全播出的关键环节,加强对于发射台天馈线系统的维护管理,可以保证广播电视优质安全播放。天馈线系统的好坏决定着无线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接受质量。文章对发射台天馈线系统的维护管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天馈线系统;维护;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人们的信息传播面越来越广。现如今广播电视的传播媒介依旧是接收人群和覆盖面最广的一种,但是广播电视科技的进步,也让广播电视发射领域涌现出很多新设备、新体制、新思维、新技术,同时天馈线系统在各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持天馈线系统的稳定高效工作,同时也为了让其持续安全的发展,务必要加强天馈线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1 天馈线系统概念 天馈线系统是一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天馈线是从发射台的输出口到天线的传输电缆,天馈线系统的好坏决定着该电视台的覆盖范围、节目播出效果,所以对于馈线要求非常严格,其几何尺寸必须准确无误,对称度高,匹配良好。天馈线系统集结了很多广播电视新科技新技术,其整个系统所包含的设备、零件以及相关器件数量众多,其中主要包括:分馈线、发射天线、主馈线、功分器和连接发射机的硬馈管或者馈线等等。天馈线系统中有很多参数,根据其所对应的长线理论,如果天馈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质量大幅度降低,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广播电视节目无法进行正常的播出。由此看来,天馈线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已然变成非常重要的任务,从而来保证广播电视发射台正常的工作运行。 2 天馈线系统维护工作 天馈线系统基本建立在地势较高的高山上,都处于露天的环境中,因此使得日常维护工作变得繁琐困难,所以天馈线系统的维护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同时还要有计划的对于整个系统每个细节进行定时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意外情况问题并且第一时间处理,以便于保证天馈线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天馈线系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 2.1 定时检查维护 对于天馈线系统,维护工作人员要定期及时的进行维护检查。首先每个月维护工作人员要做到上塔进行一次检查维护,沿着主馈线的方向进行检查,主要对于其固定点、变阻器固定情况、分馈线的固定点和连接点以及天线振子和反射板的结构固定情况进行维护,对于腐朽情况严重的固定器件进行更换。同时要检查主馈管、变阻器、分馈线等主要部位材料老化现象,注意有没有电缆线悬空距离过大以及电缆接头处受力过大的现象,第一时间发

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方法研究与分析

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方法研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9T14:12:58.6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8期作者:于佳鑫[导读] 做好配电网的科学性调度,积极开展线路巡查与管理工作,继而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以提高电力网路系统的安全系数。于佳鑫(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 111000)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其在供电方能力上的稳定可靠对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形成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打造一个高质量、高安全系数的配电网系统很是关键,以实现供电的可靠性与合理性,以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好配电网系统的合理化规范。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面临着重要的挑战,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能力;方法研究一、配电网供电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电力可靠性管理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在统计管理、规划设计方面己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在电力可靠性管理中依然有很多不足:其一,可靠性统计的建设与发挥步调不一致,可靠性数据统计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与管理脱节,数据分析不够深入,因此管理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设备管理与人员配置等问题的控制管理;其二,对现有的研究成果的重视度不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实践的能力较弱;其三,可靠性准则在制定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差距,可靠性准则发挥的局限性较大,需要针对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完善;第四,我国的部分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重视发展指标的完成,因此忽视了可靠性数据的完整与准确,对企业供电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第五,电力企业的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即在供电工作完成后开展统计工作,没有认识到可靠性管理工作应当不仅仅是单纯的统计工作,同时也是与管理工作同步进行。 二、造成配电网供电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线路设计。在配电网供电体系中,线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荷的运输是通过线路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家中,是配电网运行的重要元素。但是,从目前配电网运行的现状来看,线路设计问题还相对突出。首先,配电线路表现为放射性馈线,其环网率相对较低,再加之新的线路不断增设,使得线路网络系统相对混乱,影响供电质量。其次,线路运行中,部分导线被裸露在外部,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极易导致导线发生质变。例如,当遭遇高温环境时,导线会发生伸张与胀裂的现象,极易引发短路现象。再者,配电系统的网架系统相对薄弱,线路的绝缘性能较低,其会受到外力的严重破坏,极易引发漏电问题,供电的可靠性受到严重制约。 2、人为或自然灾害。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电网安全事故不在少数,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配电网中,部分人员为了获取利益偷取电缆并损坏线路,或是在砍伐树木时不经意间将线路切断,亦或是部分人为了偷电,采取私自接线偷电的行为等等,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使得配电线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还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在自然危害方面,主要是自然灾害条件下的恶劣天气所致,如雷害、风害、雪灾等,这些自然灾害天气的产生会发生故障,导致停电,会对电力线路的运行构成威胁。在雷雨天气状态下,若不及时停电,会导致闪络爬弧现象的发生,进而产生跳闸事故,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受到严重威胁。 3、配电网的网络架构。配电网在最初建立时,由于网络架构的设计存在问题,所以配电网线路连接非常混乱,经常出现架空线路的问题。配电网的网络架构存在问题,会导致部分线路的电力负荷比较大,部分电力线路会承载较大的电力容量输送,这会使配电网的供电稳定性受到影响,在发生电力事故时,不容易对电力负荷较大的线路实现转移,导致大面积的电力用户停电。 三、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要点 1、监控技术。通过对不同的电力检测点的监控,了解电力运行、工人操作的具体情况。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及时监测,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不同情况下的解决方案。监视系统投入到电力系统的检测中,可提高各个监测电站的数字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严格实施相应的技术指标。为了保证电网安全性能,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严格的工作,时常进行电力网络的检查和修复,将相应的安全规范具体落实到相关的工作中,保证电网、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2、降压技术。在雷雨天气中,避雷针显得尤为重要,将不同等级的避雷针安装在不同的设备上,避免正常的电力工作受到雷雨天气的影响,保证电力工作的安全性。电力的输送是通过不同的电压等级系统不断降压从而到千家万户的,这一过程中会有很多次降压的环节,因此也就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电力损耗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电情况和要求,对于电压等级进行有效的简化,减少电力输送中的损耗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还可以改善供电条件,更加有利于电网的有效发展。此外,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也要将美观性考虑在内,所以在供电方面就需要灵活的运用技术指标,发挥工作人员的创新性,保证电力的正常输送和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可以利用电缆供电的方式,避免在高空架线。电缆输电可以抵御各种恶劣天气,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输电的安全性。 四、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措施探究 1、注重对配电网的科学性调度。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各个领域对电量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用电过于紧张,当遭遇用电高峰期时,会导致用电紧张、供不应求的情况,制约着日常的生产生活,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为此,应做好配电网的科学性调度,合理对供电资源进行安排与搭配,以缓解电力资源短缺或分布不均的情况。供电部门应提高电力调度意识,开展科学调度,应及时做好错开高峰、避开高峰的用电状态,根据社会各个领域用电需求的情况进行供电调度。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合理化调度,应以医院、交通、学校等重要用电站点为基本;然后对用户进行引导,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期,及时控制用电的时间和供电量,以做好用电情况的合理化分配;此外,还应做好用电紧急预警与准备方案,对可能产生的用电紧张情况进行预测,一旦发生用电紧张或突发事件,可提高事件的应对质量和效率。通过一系列的调度与调整,是实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2、做好配电网管理维护。首先,做好日常的巡检,在日常管理维护中,要结合配网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要求,制定科学的日常巡检计划,对配网各个关键点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配网设备、系统存在的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预防小隐患造成的大故障,最大程度的消除配网故障的可能,充分保障配网供电的可靠。其次,采取带电作业维修,在配网的故障维修中,采取带电作业技术,减少供电线路断电次数,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也是提升配网供电可靠率的一种有效方式。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