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操的意义2

做早操的意义2
做早操的意义2

做早操、课间操的意义

早操(或称早锻炼、课前操)是在清晨或课前、课间隙进行。凡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每天清晨起床后都应做15~20分钟早操。课间隙,为避免疲劳,提高学习知识兴奋度,进行课间操。早操和课间操的内容一般以广播操和慢跑为主,或者是锻炼身体素质的简单练习。通过早操和课间操,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由抑制、被动状态逐渐进局面入积极活动状态,精神振奋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早操和课间操,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学校,则可以从早操状态中看出学校的、每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看到学生早操中整齐有力的步伐、优美的动作及节奏感,是学生精神面貌的体现。

所有名校的中学、小学生每天都按时上操、做课间操。但是,有些学生上操积极性都不高,这是认识不到位,伸伸手,抬抬腿,甚至跑步,每一个动作都没做到位。还说做早操、课间操没有意思,不愿好好做。其实做早操提醒大家,新的一天到来了,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早操、课间操对我们精神上的帮助远远大于对身体素质的帮助,你可以把它叫做一种形式,就像军队上的“方阵”,踢正步,站军姿,它们有什么用呢?可是你去问任何一个将军,都会告诉你这是不可缺少的。一定的形式代表着一定的内容。人总是喜欢在安逸中享受生活,懒惰之心也由此产生,富兰克林说:“懒惰象生锈的铁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我们要坚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作为要打好基础的中、小学生,做早操是一天的开始,是每一位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也是增强抵抗力的方法之一。同时做早操、课间操的好处有:(1)强身健体(2)改善运动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早操活动,可使肌肉组织的贮氧能力提高,改善肌肉组织的能量供应,增强肌肉组织的耐久力,从而使肥肉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和力量增大弹性提高,肌肉变得发达,结实而有力。(3)早操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能力。(4)提高和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5)养成勤劳的好习惯,不使懒惰缠身。(6)增强集体凝聚力,使我们更团结向上。但是很多同学在安逸与彷徨中走过了自己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约翰生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早操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你问题的关键,并“强迫”你去体验坚持,理解坚持,坚信坚持。我们要早点认识到做早操和课间操的作用和意义。

为此,特对出早操提出以下要求:

1、听到起床铃后,迅速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值日打扫卫生、收拾物品,在15

分钟内完成。

2、寝室内务完成后,迅速到操场集合站队,保持安静,不讲话,四人一排。做到快、

静、齐。

3、听从指挥员指挥,开始跑操。四人一排,标齐排面。各班排头4人保持3-4米间距。

步伐均匀,步幅60-75公分,步速缓而整齐。

4、行进过程中,必须听从指挥员指挥齐步走和跑步,不准跑跑走走。要做到有体育班

长和班主任带队,口号响亮,步伐整齐。完全体现出班级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

神,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我们的同学、老师一起努力,相信不久,我们的早操、课间操会做得更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让健康和快乐随我们一起成长。

政教处

2010年2月20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比例的意 义〔1〕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

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应用 总结;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课后反思 正比例的知识,内容笼统,同学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使同学正确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从观察中考虑 小同学学习数学是一个考虑的过程,“考虑”是同学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实质特点,是数学的实质特征,可以说,没有考虑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考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同学自身再设计一种情景,并引导同学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同学在观察中考虑、在考虑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规范提倡:引导同学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同学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同学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让同学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方式自学例2,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做到:同学自身能学的自身学,自身能做的自身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3、在生活中运用 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于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归纳总结出了正比例的意义后,我布置了让同学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关系,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

值。 4、在练习中提升 为了和时巩固新知识,设计了几道练习题后,又设计了两道加深题,让同学巩固本节课知识。通过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同学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导同学自身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同学的归纳能力,使同学进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 反思整节课,体现了让同学自主探究,既关注了同学的学习过程,又使同学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较好的实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但在教学正反比例意义时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整堂课,由于量比较大,虽然设计比较到位,但由于掌握不够,显得有些着急,而且乱,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改进。 这堂课,对教材中几个概念,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方,什么样的两种量叫做相关量的两种量,课本上的概念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算不算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有点相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不相关,比方人到长大以后开始发胖,身高不变,体重变化,这又这么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练习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一、填空题 1、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2、在比例中,两个( )的积等于( )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的根据是( )。 4、比例尺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 5、用2、3、4、6四个数可组成一个比例( )。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为2,另一个的内项为( )。 7、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B 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8、已知3:5=6:10,如果将比例中的6改为9,那么10应改为( )。 二、判断题 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 ( ) 2、比例尺的分子一定小于分母。 ( ) 3、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它的周长和半经的比可组成比例。 ( ) 4、3:4和31 : 4 1可以组成比例。 ( ) 5、如果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一定互为例数。 ( ) 6、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 ) 7、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 ) 8、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 ) 9、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 ) 10、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 ) 11、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 12、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 13、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 ) 三、选择题。 1、下面式子中,( )是比例。 A 、2+6=3+5 B 、7×8=4×14 C 、6 + 8 D 、27:3=3×3 2、能与 51: 6 1组成的比例的比是( )。 A 、6:5 B 、 5:6 C 、5:15 D 、15:8 3、用15的因数可以组成一个比例,是( )。

《小数的意义(二)》习题

《小数的意义(二)》习题 一、填空。 1、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的数,叫做( )。 2、小数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 )。 3、小数的计数单位,和( )一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4、在6.47这个数中,6在( )位上,表示( )个( );4在( )位上,表示( )个( ),7在( )位上,表示( )个( )。 5、0.6里面有( )个0.1;0.23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组成;0.85里面有( )个0.01;0.64里面有( )个100 1;100个0.01是( )。 6、3个101和5个100 1用小数表示是( );2个1、7个0.1和3个0.01用小数表示是( );72个1000 1用小数表示是( );0.79用分数表示是( )。 7、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8、50里面有( )个0.01。 9、0.606里有( )个1000 1;38个1100用分数表示是( ),写成小数是( )。 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0.006读作( ),60.56读作( )。 2、六点零四二写作( ),零点零零零八五写作( )。 3、有一个数十位上和百分位上都是6,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4、一个数由3个一、7个百分之一和9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 5、小红在读一个小数时,没有看到小数点,结果读成了七万零四,原来的小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 6、小淘气读数时把小数点的位置读错了,结果读成了三万八千点二,原来的小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 7、用2、0、5、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两位小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8、用0、2、3、8这几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大于8的三位小数,要求每个数字在每个数中只能出现一次,符合条件的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丽一起到文具店去买东西。 (1)小瑜用1 2元买了4本数学本,小丽用9元买了3 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2)反馈: ①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说说你的理由。 ②还有别的方法吗? ③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关键点拨 1、比例的意义。 出示课件: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 们的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汇报: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 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来。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反馈交流。 3、5:8和1:5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 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反馈: (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 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4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 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即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內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引导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追问“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即呈现: “ 40 606.14.2= 2.4×40○1.6×60”。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个人认为这样的材料呈现方式至少存在两个弊端:(1)例题缺乏意义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2)没有给学生想想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设想】: 1、教学情境的呈现 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就好比创建了一个充满引力的磁场,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为此,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对情境的创设有如下考虑:简单却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教材中直接呈现比例“2.4:1.6=60:40”,并跟进两个填空: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內项的积是( ),从而得出结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境太直接,牵住学生的思维走,没有提供可探究的空间。为此,我简单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这个问题简单却开放,答案不唯一,为学生的思考

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1—45页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能力;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具准备:课本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山东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吧。 课件出示: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 2.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表格中有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两种数量。 (2)工作总量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那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预设: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青岛啤酒这一话题导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原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有这样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呢? 出示探究提示: 1.工作总量是怎样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2.从两种量中找出几组对应的数,算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3.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内列举数据,求出比值,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空间,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汇报问题1:工作总量是怎样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预设: (1)我们发现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总量越多,工作时间越短,工作总量越少。 (2)工作时间每增加1小时,工作总量就增加15吨,反之,工作时间每减少1小时,工作总量就减少15吨。 (3)工作时间扩大了几倍,工作总量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工作时间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工作总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比例的意义 (2)

《比例的意义》教案 闸口小学张恩强 教学内容:新人教课标教版32至3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值的求法,可以将比的相关知识用于比例的学习中。在比例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并且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相等。 学法:利用学生的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试用你们所学的比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学生回顾:什么叫比?怎样求比值? 过渡语:今天老师与大家继续探讨运用比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新知: 1、[PPT出示]阅读P32-P33页内容

提出问题:请你根据两4张国旗照片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写出每幅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同时求出它们的比值。(学生边阅读,边完成P15的设问导读) 2、[学生完成、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5: 10=23 2.4:1.6=2360:40=2315:10=23 3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比有什么特点?[4个比的比值相等] 4、板书:2.4:1.6=60:40 师归纳:像这样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有等号联起来,叫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让学生继续观察2.4:1.6=60:40,思考:这个式子与比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有2个比且比值必须相等。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意义:表现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5、完成P15自我检测(学生小组汇报,点评) 6、介绍比例的分数写法: 7、通过具体实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比例意义的同时明确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判断} 8、让学生写出另外几个比例。 三、巩固练习 ⑴、判断题: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正比例的意义_0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意义的变化规律。 2.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总价、数量;(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一列火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5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 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生:时间1小时,路程是60千米;2小时,路程为120千米;3小时,路程为180千米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师:现在我们从后往前看,时间由8小时变为7小时、6小时、4小时路程又是如何变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 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40“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例和比的区别。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 四幅情境图分别呈现的是什么情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2.4:1.6=3/2 60:40=3/2 2.4:1.6=60:40 (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但能够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能够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能够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够说两个比相等。使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即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使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使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使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二部分:在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实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学生能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相关联的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用数学模型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引导回顾: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 出示例1。 1.探究路程与时间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交流: (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驶路程越少。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分析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量的比值。 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小数的意义练习题二

小数的意义练习题二 班级:组名:姓名: 一、知识点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的大小比较:(1)统一单位。(统一成一样的单位)(2)把要比较的数写成一列(小数点必须对齐)(3)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克=1000克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吨=1000千克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二、练习 (一)填空题 1、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也可以表示()。 2、0.4里面有()个0.1,0.025里面有()个0.001。 3、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4、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 5、6.09的6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6、在数位顺序表中,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它们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7、30.07中3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8、0.8里有()个十分之一,0.322里含有()个千分之一。 9、6个10,3个1,5个0.1和2个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10、0. 08里面有()个百分之一,()个千分之一。 11、10个0.1是(),10个0.01是(),()个0.001是0.1。 12、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6.6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3、一个数由8个十分之一,3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14、23个一,102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15、一个数的个位上是7、十分位上是1、千分位上是4、其余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16、在4.04中,左边的4在()位,它表示(),右边的4在()位,它表示(),左边的4是右边的4的()倍。 17、在小数的( )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 )不变。 18、与5.7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 ), ( )。 19、大于7而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 20、3.15和15个百分之—的和是( ),相当于( )个0.1。 21、4名同学参加游泳比赛,小明用2.0分钟,小雨用2.23分钟,小建用1.98分钟,小强用2.15分

比例的意义教案_(1)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卧佛小学柘林媛 教学内容:新课标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2、尊重爱护国旗,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 12:16 1/3: 3/8 2.7:3.6 10:6 这些式子叫什么? 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出上面几个比的比值。 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和比有关的数学朋友--------比例。 出示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 看到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什么? 1、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升旗 仪式是庄重而严肃的,面对国旗,我们应当心怀祖国,感恩祖国,祝福祖国! 其实,在国旗里也有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问: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的长5是米,宽是10/3米; 学校操场的国旗的长是2.4米,宽是1.6米; 悬挂在教室的国旗的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 外交活动时摆放的国旗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请你写出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提示:比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表示。)并求出比值填在表格里。(指名板演,学生完成后出示表格。) 从这里你又有什么发现?(这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的比值都相等,也就是说他们的长都是宽的3/2。) 其实不仅仅是这四面国旗是这样的,我国的《国旗法》对国旗的构成有明确的规定。国

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鲁宗环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62—63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知识,认识一些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学会从变量的角度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例题提供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表,安排学生观察数据,求比值,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揭示路程和时间的正比例关系。“试一试”选用购物问题作素材,,让学生再次经历、感知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让学生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的相关数据,判断是否成正比例,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学好这部知识,对以后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以及中学学习函数有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具体实例中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又潜伏悬念,激发学生动机,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法: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说学法 1讨论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中探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描述法:在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后,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特殊的函数关系,函数思想是指导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这段谈话既可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又引导学生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问题,增强例题教学中数学问题的导向性,明确研究方向。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 1、多媒体展示例1。请学生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例1: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时间/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80 160 240 320 400 480 …… 2、创设问题情境,导学例1,初步粳理解路程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

赵晓丽《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2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白寨镇史沟希望小学 赵晓丽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32~33“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例和比的区别。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 四幅情境图分别呈现的是什么情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2.4:1.6=3/2 60:40=3/2 2.4:1.6=60:40 (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

(完整word版)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二)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会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单位之间的换 算;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会进行互化。 2、在测量过程中,经历小数的认识的过程,体会小数的 意义。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过程,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哪些? 2、单位换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的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引导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36厘米等于多少米?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分组讨论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1、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

汇报观察结果:米尺上,1米被平均分成了10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厘米。 2、1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汇报预测: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 3、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结: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将几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或者用小数表示。 (2)交流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1、知道了36厘米可以用0.36米表示,那么黑板长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应如何表示呢? 思考汇报。 2、强调:将2米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36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就可以了。 活动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1、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幅情境图,让生说说和第一幅情境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原来进行的是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现在需要进行的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思考:12克等于多少千克?1千克500克等于多少千克?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后交流 3、归纳: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0克,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等于12/1000千克,也就是0.012千克;500克等于500/1000千克,也就是0.500千克。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第5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有关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包含两部分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两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是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的应用的基础,需要切实掌握。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概念,也是这部分内容中的起始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教师有机的引导与学生有效的观察、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从而归纳出比例的意义,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并读出比例。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负责、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对国旗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理论依据: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 六:教学实施策略:

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先计算两组比的比值,再比较两个比的比值,比较后让学生自己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再比的家族里,比值相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来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生活或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2、用教材教,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的时候,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七、媒体资源: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比例 出示国旗图片 师:在我们学校里,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有什么感受?师:你了解那些有关国旗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答,可能会说出国旗的颜色、形状、图案、规格等很多方面,只要学生说的合理,要给与肯定。师: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有关国旗的知识呢?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面为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颗,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我国的第一面国旗长 4.6 米,宽 3.38米,1949 年开国大典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手升国旗的通用规格有五种: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