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采光、照明实测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教室实际采光、照明实测

实验一采光实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照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室内工作面照度分布。

3.检验实际采光、照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4.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

5.确定是否需要对采光、照明进行改造或补充。

二、实验原理

根据采光系数定义: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n)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天空扩散光照度(Ew)的比值,即C=(En /Ew)×100%。所以测量采光系数需要两个照度计,一个测室内照度,同时另一个测室外照度。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采光系数测定

测试仪器:照度计两台

1.场所和布点:选一侧窗采光房间,在窗、窗间墙中间,垂直于窗面布置两条测量线,离地高度与工作面同,间隔1~2m布置一测点。

2.天气条件:最好选择阴天,如全阴天。时间最好在9:00~16:00之间,因这一时段室外照度变化不大。

3.室外照度:应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或在建筑物屋顶上进行测量。光接收器与周围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遮挡物高度(自光接收器所处水平位置算起)的6倍以上。读数时应与室内照度读数时间一致。

3.室内照度:光接收器放在与实际工作面等高,或距地面0.8m 高的水平面处测量照度。测量时应熄灭人工照明灯。测量者应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收器的遮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每一测点可反复进行2~3次读数,然后取读数的均值。

4.准确填写采光实测记录表(见附表)

5.整理数据,绘出典型剖面的采光系数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采光实测记录表

房间名称:2号教学楼(1-7)测定人:蔡安红记录人:周江龙

总结:由实测结果和数据可以看出2号教学楼(1-7)教室的采光不是怎么好,有点低,特别是在靠内侧的采光度只有10LX。(1-7)教室,一共有盏灯每盏灯都是40W的节能灯。但是灯上大都有很厚的灰。教室的墙面主要是白色的粉刷墙。主要影响实验的因素:1、2号教学楼的一楼外面被一些植物挡住,阻碍了起采光。

2、由于外界条件,该教师的外面是被墙挡住的,这也会对我们的测量带来影响。

3、量仪器照度仪本身已经不精准了,导致测的数据有误。

4、在测试内外的数据是,室外的照度仪没有和室内的照度仪在同一个水平上。

5、今天的天气太好,下午四点半的室外照度并不是全云天的。

6、我们测的时候没有按照要求,导致有误。

实验二照明实测

一、实验目的

1.检验实际照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2.了解不同光环境的实质,分析、比较设计经验。

3.确定是否需要对照明进行改装和维修。

二、实验原理

在测试房间内,应在每个工作地点测量照度,然后加以平均。对于没有确定工作地点的空房间或非工作房间,如单用一般照明,通常选0.8m高的水平面测量照度。将测量区域划分成大小相等的方格,测量每格中心的照度Ei,平均照度可用算术平均值来求。

小房间每个方格的边长取1m,;大房间可取2~4m;走廊、楼梯等狭长的交通地段沿长度方向中心线布置测点,间距1~2m,测量面为地平面或地面以上150mm 处。

测点越多,得到的平均照度值越精确,但耗费的精力也越多。如要求测量误差在±10%以内,则可用室形指数Kr来确定测点最少个数,见下表:

测点数与室形指数的关系

Kr : 室形指数

L、W:房间的长、宽

Hr : 灯具至测量平面的高度

三、实验所用仪器:

照度计,仪器介绍详见采光实测。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

1.测量宜在晚间进行。测量前,应打开全部灯具,待其稳定后(稳定时间:白

炽灯5分钟;荧光灯15分钟;HID灯30分钟)才能开始测量。测量时测试人员不应遮挡光接收器。

2.作现场调查记录,内容包括:

(1)灯具的类型、功率和数量和使用龄期。

(2)绘制房间的平、剖面图,注明灯具的位置和挂高,以及灯具的损坏与污染情况

(3)室内主要表面的颜色和状况。

(4)测量仪器的型号和编号。

(5)测定日期、起止时间、测定人、记录人。

3. 按上述原则确定测点位置及数量。并在标有灯具与测点位置的平面图上,标注各点的照度实测值。

4. 进行亮度测量,方法同采光实测中检验室内亮度分布。观测者位置:室内采用照明时,亮度计放在房间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上,离墙0.5m,离地高1.2m(坐姿)或1.5m(站姿)处,亮度计朝向另一端墙。

5. 整理测量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照明实测记录表

房间名称:2号教学楼(1-7)测定人:蔡安红记录人:周江龙

总结:由实测结果和数据可以看出2号教学楼(1-7)教室的照明度室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1-7)教室,一共有盏灯每盏灯都是40W的节能灯。但是灯上大都有很厚的灰。教室的墙面主要是白色粉刷墙的。规范要求教师的照明度要达到300LX,而我们实际测得的才177.725,这相差很大。而规范要求黑板的照明度要达到500LX,我们实测的是809.8,这是达到要求的。该教室因该提高照明度了,可以换更大瓦数的灯。或者是采取其它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照明度。

主要影响实验的因素:1、教室里的节能灯不是新的,发光时没有达到它应该的照度。

2、测量仪器照度仪本身已经不精准了,导致测的数据有误。

3、我们测的时候没有按照要求,导致有误。

4、灯上面有太多的灰尘,影响了灯的正常发光。

附图

教学楼室内光照测试与数据分析

教学楼室内光照测试与数据分析 教学楼室内光照测试与数据分析 一.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使学生了解照度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照度计的具体应用,体验教学光环境,掌握光大小的测量方法。 二.测试工具 照度计:(或称勒克斯计)是一种专门测量光度、亮度的仪器仪表。就是测量光照强度(照度)是物体被照明的程度,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 三.测量方法与步骤 1.仪器:照度计一台,3人一组。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仪器读数、一人负责测量。 2.方法: (1)测量地点:河北工程大学东校区第七教学楼7-202教室和7-304两个教室。 (2)测点分布:7-202教室测点35个,一行为一组数据,一行有5个点,一共测量7组数据。 7-304教室测点40个,一行为一组数据,一行有5个点,一共测量8组数据。 (3)测量时间:选择在正常工作时间,准确测量时间为2018年5月31日晚八点。 (4)测点高度:每个观测点高度距离地面0.8M(坐姿)。 (5)观测人员位置:观测人离观测点超过50公分并躲开光源位置进行读数,以免影响测量数据;旁边有人用事先做好的表格进行数据记录;还有一名人员进行拍照测量。 3.步骤: (1)校准照度计,观察照度计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数值是否准确。 (2)将照度计拿在手上,站在预测点上并离地0.8M。 (3)因为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恒定不变,记录于事先做好得表格中。 不足之处:因测量点较多,仪器较少,所以只能以最快而且精准的速度根据预测点位置依次移

动测量,可能会带来一定误差。 4.数据图表 (1)7-202教室为阶梯教室,一行测试五个点,一共分为7组数据。分别用A1.A2....A7,B1.B2....B7,C1.C2....C7,D1.D2....D7,E1.E2. (7) (2)7-304教室为阶梯教室,一行测试五个点,一共分为8组数据。分别用A1.A2....A8,B1.B2....B8,C1.C2....C8,D1.D2....D8,E1.E2. (8) (3-1) 202教室测点分布图

室内照度测量实验-照度光度室内监测实验步骤流程-实验室实验说明书指导书(模板)

建筑室内环境监测-《教室室内照度分布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照度和亮度数值大小可以明显影响人的行为活动。充足的室内照明,可降低人员因为误判断、误操作等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概率。此外,人体如果长时间在昏暗的光线环境中度过,会引起明显的疲劳感,因此,室内照度值得大小和空间分布,对与提高人体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人工光源是建筑室内主要光源,要求有足够的照明度,其次要求照度恒定,分布均匀,以避免不利光环境对人眼的危害。自然光源能够满足白天建筑室内的照度需要,同时降低建筑能耗。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照度计的操作方法,并会计算室内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并以此评价室内照度水平。 二、实验原理 照度计是一种测量人造光和自然光光照强度的光学测试仪器。 设备组成:接受光能的光度头与读数显示器。 光度头组成:光电转换器件、滤光器、余弦修正器等。 光电转换器件采用硅光电池。由于照度是生理心理物理量,与人眼的光谱光效能必须一致,但一般的光电探测器与相对光谱光效率相差甚远,所以在光电探测器前要加滤光器。此外,为消除光电探测器表面菲涅尔反射对余弦特性的破坏,光电探测器前还需要加余弦修正器。 根据实验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量程,进行照度测量。掌握常用照度的相对大小。三、实验监测仪器 1.TES-1339光电池式照度计 2.卷尺 3.屏幕亮度计 4.实验数据记录表 图1 TES-1339照度计 四、实验内容 实验工况:应测量室内不同开灯情况(开灯个数不能退)和灯全关闭下,自然采光情况下,室内照度和亮度的数值大小和空间分布。

1.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 打开电源。 ② 打开光检测器盖子,并将光检测器水平放在测量位置。 ③ 选择适合测量挡位:如果显示屏最高位数显示“1”,即表示过载,应立刻选择较高档位测量,需要按下量程键,调整测量倍数。 ④ 照度计开始工作,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照度值。 ⑤ 显示屏上显示数据不断地变动,当显示数据比较稳定时,按下HOLD 键,锁定数据。 ⑥ 读取并记录读数器中显示的观测值。观测值等于读数器中显示数字与量程值的乘积。 比如:屏幕上显示500,右下角显示状态为“×2000”,照度测量值为1000000lx ,即(500×2000)。 ⑦ 再按一下锁定开关,取消读数锁定功能。 ⑧ 每一次观测时,连续读数三次并记录。 ⑨ 每一次测量工作完成后,按下电源开关键,切断电源。 ⑩ 盖上光检测器盖子,并放回盒里。 2.测试点位置、高度及数量确定 ① 为避免误差,测点需达到一定密度,一般室内或工作区每个方格的边长为2~4m 正方形网格,当房间较小时,可取1~2米正方形网格,以增加测点数,网格边线一般距离房间各边0.5~1m 。通道、楼梯、走廊等狭长的交通地段沿长度方向中心线布置测点,按1~2m 的间隔布点; 测点数目越多,得到的平均照度值越精确,不过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Eav 的允许测量误差为±10%,可以用根据室形指数选择最少测点的办法减少工作量。若灯具数与表给出的测点数恰好相等,则必须增加测点。 表1 室形指数与最小测点数 室形指数表示房间几何形状的数值,计算式为: ) (b a h b a RI +•= 式中 RI ——室形指数(room index ) a ——房间宽度 b ——房间长度 h ——灯具计算高度 式中,L 、W 为房间的长和宽,h r 为由灯具至测量平面的高度。 ② 确定测量平面和测点高度:测高通常以工作台面高度为准,测点不可选在自身的背影处,也不可选在光源直射处,以免引入测量误差;测量平面和测点高度一般为距离地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照明测量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照明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 GB5700-85 Measurementmethodsforinteriorlighting 1总则 为统计照明的测量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特制订本方法。 测量目的 1.2.1检验照明设施与所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测量内容 适用范围 2测量仪器 照度计 —81《光照度计》进行。 注:光照度计又称照度计。 亮度计 3照度测量 一般照明时测点的平面布置 —般室内或工作区为2~4m正方形网格。对于小面积的房间可取1m的正方形网格。 2m的间隔布置测点。 局部照明时测点布置 局部照明时,在需照明的地方测量。当测量场所狭窄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点;当测量场所广阔时,可按所述布点。 测量平面和测点高度 0.8m的水平面。 15cm以内的水平面。 测量条件

测量方法 4亮度测量 照明中的亮度测量是指测量室内各表面的亮度,如墙面、地面、顶棚面、室内设施和工作面等的亮度。其测量方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 间接法是通过照度确定表面亮度,对于漫反射的表面,其表面亮度L可由下式决定: L=E.ρ/π 式中:L——表面亮度,cd/m2 E——表面的照度,1x; ρ——表面的反射系数,%。 直接法是直接用亮度计测量亮度。 应测量人眼经常注视的有代表性的表面亮度。亮度计的放置高度以观察者的眼睛高度为准,通常站立时为150cm,坐时为120cm,特殊场合,应按实际情况确定。 5反射系数的测量 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根据设备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 直接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用反射系数仪直接得出反射系数值。 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亮度和照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测量示意图 按下例求出反射系数: 式中:Ef——反射照区,1x ER——入射照度,1x 式中:L——被测表面的亮度,cd/m2 E——被测表面的照度,1x。 每个被测表面一般选取3~5个测点,然后求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被测面的反射系数。 6测量结果和计算 将测量结果记入附录A(补充件)中的表A1、表A2和表A3,此外尚应记录以下项目:

教室采光、照明实测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教室实际采光、照明实测

实验一采光实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照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室内工作面照度分布。 3.检验实际采光、照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4.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 5.确定是否需要对采光、照明进行改造或补充。 二、实验原理 根据采光系数定义: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n)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天空扩散光照度(Ew)的比值,即C=(En /Ew)×100%。所以测量采光系数需要两个照度计,一个测室内照度,同时另一个测室外照度。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采光系数测定 测试仪器:照度计两台 1.场所和布点:选一侧窗采光房间,在窗、窗间墙中间,垂直于窗面布置两条测量线,离地高度与工作面同,间隔1~2m布置一测点。 2.天气条件:最好选择阴天,如全阴天。时间最好在9:00~16:00之间,因这一时段室外照度变化不大。 3.室外照度:应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或在建筑物屋顶上进行测量。光接收器与周围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遮挡物高度(自光接收器所处水平位置算起)的6倍以上。读数时应与室内照度读数时间一致。 3.室内照度:光接收器放在与实际工作面等高,或距地面0.8m 高的水平面处测量照度。测量时应熄灭人工照明灯。测量者应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收器的遮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每一测点可反复进行2~3次读数,然后取读数的均值。 4.准确填写采光实测记录表(见附表) 5.整理数据,绘出典型剖面的采光系数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采光实测记录表 房间名称:2号教学楼(1-7)测定人:蔡安红记录人:周江龙 总结:由实测结果和数据可以看出2号教学楼(1-7)教室的采光不是怎么好,有点低,特别是在靠内侧的采光度只有10LX。(1-7)教室,一共有盏灯每盏灯都是40W的节能灯。但是灯上大都有很厚的灰。教室的墙面主要是白色的粉刷墙。主要影响实验的因素:1、2号教学楼的一楼外面被一些植物挡住,阻碍了起采光。 2、由于外界条件,该教师的外面是被墙挡住的,这也会对我们的测量带来影响。 3、量仪器照度仪本身已经不精准了,导致测的数据有误。 4、在测试内外的数据是,室外的照度仪没有和室内的照度仪在同一个水平上。 5、今天的天气太好,下午四点半的室外照度并不是全云天的。 6、我们测的时候没有按照要求,导致有误。

教室采光系数测量方法

教室采光系数测量方法 教室采光系数是指光线照射到教室内部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室内接 收到的自然光的百分比。采光系数的测量是评估教室采光状况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室内部的光线亮度、光线的分布情况等。下面将介绍 几种常见的教室采光系数测量方法。 1.光度计法 光度计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光度计或照度计来测量教室不同位置的照度值,从而计算教室采光系数的方法。首先,在教室内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 的测试点,然后使用光度计在这些点的位置测量照度值。最后,将测得的 照度值与室外的照度值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来计算教室的采光 系数。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且在测试的过程中需 要注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2.光线照度计算法 光线照度计算法是一种通过使用计算公式来估算教室采光系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依靠计算光源的亮度和教室内的反射率,从而推算出教室采光 的情况。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教室的布局、窗户的位置和面积等因素 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不需要专业的测量仪器,但需要准确测量光源的亮度 和教室内的反射率,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 3.光线追踪法 光线追踪法是一种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测量教室采光系数的 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计算机模拟软件中创建一个与实际教室相似的虚拟教室,然后模拟光线在教室内的传播过程,从而计算出教室的采光系数。这 种方法可以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例如窗户的朝向、遮挡物的位置、室内隔

断等,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模拟和调整。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光线追踪软件和计算机设备,并且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较为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几种常见的教室采光系数测量方法,并且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在进行教室采光系数测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另外,教室采光系数的测量只是评估教室采光状况的一种方法,具体的采光需求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教学活动的需求、窗帘或百叶窗的调整等。

幼儿园双随机采光照明检测项目表

幼儿园双随机采光照明检测项目表 (原创版) 目录 1.项目背景 2.项目目标 3.项目内容 4.实施流程 5.结果处理 6.项目总结 正文 1.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逐渐受到关注。采光照明是影响幼儿园室内环境的重要因素,对于幼儿的视力保护和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幼儿园进行双随机采光照明检测,以确保幼儿园的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1) 对幼儿园的采光照明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施完好无损。 (2) 对幼儿园的采光照明环境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3)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采光照明意识,促进幼儿园采光照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项目内容

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 (1) 对幼儿园教室、活动室、睡眠室等场所的采光照明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2) 对幼儿园的采光照明环境进行现场检测,包括照度、亮度、均匀度等指标。 (3) 分析检测数据,评价幼儿园的采光照明环境,并提出改进措施。 4.实施流程 本项目实施流程如下: (1) 制定项目方案: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 (2) 成立项目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实施。 (3) 采集数据:对幼儿园的采光照明设施和环境进行现场检测,收集相关数据。 (4) 分析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幼儿园的采光照明环境。 (5)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幼儿园采光照明环境的具体措施。 (6) 实施改进措施:指导幼儿园按照提出的措施进行改进。 (7) 进行复查:在改进措施实施后,对幼儿园的采光照明环境进行复查,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5.结果处理 (1)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检测报告。 (2) 将检测报告反馈给幼儿园,提出改进建议。 (3) 对幼儿园改进后的采光照明环境进行复查,确保达到国家标准。 6.项目总结

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标报告

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标报告 一、概述 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 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故本报告对学校的室 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评估,旨在为学校提供改进的参考。 二、室内采光 评估发现,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的室内采光条件良好。大部分教室都 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窗户,并且窗户的尺寸适中。少部分教室由于周围 环境的限制,采光较差,但整体来看,室内采光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三、照明 学校内部的照明设施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和走 廊都安装了明亮度适中的灯具。而且,教室和办公室的光线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照明死角。总体来看,学校的照明设施达标。 四、通风

在通风方面,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都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可开启的窗户,并且教室内设置了新风系统,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流通。总体来看,学校的通风设施良好。 五、课桌椅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符合身体工程学的课桌椅,大部分教室的座椅和桌面高度均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学校还有专门的人员对课桌椅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了学生的用具卫生安全。 六、黑板 针对学校的黑板设施,调研发现学校的黑板整体情况良好。所有的教室都配备了清晰、平整的黑板,并且黑板的位置安排以及光线照射均考虑到了学生的视线角度,方便学生的视觉学习。 七、结论 本报告对学校的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调研。评估结果显示,学校的相关设施大多达到了国家标准,符合教学环境的要求。然而,在日常使用中,还需保持设施的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的长久使用。

教室采光照明自查工作总结

教室采光照明自查工作总结 一、工作背景和目的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采光照明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情况符合相关标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进行了教室采光照明自查工作。 本次自查的目的是发现和解决教室采光照明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教室的光照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 1. 制定自查计划:制定了自查计划,明确了自查的时间、范围和目标。根据学校情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室进行自查。 2. 调查采光照明情况:对所选择的教室进行全面的采光照明调查,包括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个方面。通过测量照度、色温等指标,了解教室的光照情况。 3. 分析自查结果: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采光照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重点关注照度偏低、光线不均匀、光照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4. 提出改进方案: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如调整窗帘的位置、更换灯具、增加人工照明设备等。

5.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改进方案,逐步实施具体的改进措施。同时,还对教室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确保采光照明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自查结果和问题分析 通过自查,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 一些教室窗户朝向不合理,导致采光不足。部分窗户被大型建筑物遮挡,减少了自然光的进入。 2. 教室内部存在一些光线照射不均匀的情况,一部分区域和角落光线较暗,影响了学生的视线和学习环境。 3. 部分教室的人工照明设备老化,灯光昏暗,光照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4. 教室内部的灯具数量不足,导致整体的照度不够,特别是在冬季或阴雨天气。 四、改进方案和实施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 1. 调整窗帘的使用:对于朝向不合理的窗户,可以通过调整窗帘的位置,阻挡部分阳光直射,保证采光的均匀性。 2. 清除遮挡物:对于被遮挡的窗户,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清除遮挡物,确保充足的自然采光进入教室。

教室采光照明自查总结

教室采光照明自查总结 一、背景介绍 教室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采光和照明条件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教室的良好采光和合适的照明条件,我校对教室进行了自查和总结,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采光自查总结 在教室采光方面的自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墙面杂物影响采光:有些教室墙面上挂满了各种学生作品、宣传海报等,这些杂物挡住了阳光的进入,导致教室采光不足。 2. 窗户清洁不彻底:部分教室的窗户没有及时清洁,灰尘和脏污积累导致光线无法透过。 3. 窗帘遮挡光线:一些教室的窗帘使用不当,遮挡了采光,使得室内过于昏暗。 三、照明自查总结 在教室照明方面的自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照明设备老化:部分教室的照明设备已经使用多年,光线衰减严重,无法正常照亮整个教室。 2. 照明色温不合适:部分教室的灯具采用的是冷色系灯光,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集中。

3. 照明区域不均匀:一些教室的照明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教室中 存在明暗不均匀的问题。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校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 教室墙面整理措施:要求学生和教师合理挂放作品,宣传资料等,确保阳光能够完全进入教室。 2. 窗户清洁计划:学校制定定期窗户清洁计划,确保窗户保持清洁,保证光线的透过。 3. 合理使用窗帘:指导教师和学生合理使用窗帘,避免过度拉拢, 保证室内明亮。 4. 更新照明设备:对老化严重的照明设备进行更换,确保光线充足 且均匀。 5. 调整照明色温:根据教室的需要,选用适当的照明灯具,调整色温,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6. 布局照明设备:重新布局教室中的照明设备,确保光线均匀照射 到每个角落。 五、改进效果 经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我校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得到了明显 的改善。学生在明亮舒适的教室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专注,教师的教 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2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镇新建、改建和扩建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 和幼儿师范学校。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但凡注日期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订正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699 采光测量方法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JGJ/T 119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JGJ/T 119中确立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采光系数 daylight factor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某一点采光系数为该点照度与同一时间室外无遮拦水平 面上产生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以%表示之。 窗地面积比 ratio of glazing to floor area 窗洞口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 3.3 直接眩光 direct glare 在视野中,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存在发光体所产生眩光。 3.4 反射比 reflectance 某物体外表上反射光通量与入射该物体外表上光通量之比,以ρ表示。 3.5 照度均匀度 uniformity ratio of illuminance 在规定外表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 3.6 维护系数 maintenance factor 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外表上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 在一样条件下新装时在规定外表上所得到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3.7 反射眩光 glare by reflection 由视野中反射引起眩光,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看见反射像所产生眩光。3.8 维持平均照度 maintained average illuminance 规定外表上平均照度不得低于此数值。它是在照明装置必须进展维护时 刻,在规定外表上平均照度。 3.9 显色指数 co1our rendering index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为提高教学效果,保护学生视力,改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使儿音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样 教室的采光标准 学校教室的趄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乞候条件决定,不应采用东西趄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采用单侧采光进,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 面。 1.2 教室课目标 1.3 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 1.4 应低于1。5%、教室玻地面积比不 1.5 应低不 1.6 于1:6。多雾地区(如重庆等)教室课目标 1.7 面上的采光系数值不 1.8 应低于2% 1.9 为防止窗的直接眩光 1.10 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教室内。为防止黑板的反射眩光 1.11 其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 1.12 为提高教室的采光效果 1.13 室内各表面应须要用高亮度低采度的装修 1.14 房间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按表1的规定选取。 1.15 采光测量方法按GB5699—85〈采光测量方法〉执行。

教室的照明标准 2.1 凡教室均装设人工照明。 2.2 教室课申述面上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 X,其照明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2.3 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2.4 教室照明采光源宜采用荧光灯 2.5为了减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灯具距课桌而的最低是持高度不应 1.7CM.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筐直于黑板面布置.对于阶梯教室,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产生直接眩光. 2.6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取1.3 2.7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按GB5700—85〈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执行。 名词解释 3.1 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的采光系数为该点的照度与同一时间的室外扩散光的照度之比以%表示之。 3.2 玻地比:为下班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比 3.3 直接眩光:在观罕物质体的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存在的发光体而引起的眩光。 3.4 反射系数:某物体上反射的光流与入射该物体上的确良光泫之比称为反射系数,以P表示反射系数分为定向反射击系数P R和漫反射系数P D,通常所说的反射系数指后者 3.5 照度均匀度:在给定的工作面上,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 3.6 照度补偿系数:新的照明器在工作面上产生的平均照度与同一照明器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在同样条件下所产生的平均照度之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一、总则采光测量方法 1、为统一采光的测量方法,克保没量的准确性,特制订本方法 2、测量目的 1.2.1检验采光设施与所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1.2.2调查采光设施与设计条件的符合情况 1.2.3进行采光设施的采光比较的调查 1.2.4测定采光设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确定维护和改善采光的措施,以保障社觉工作要求和节省能源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 标准(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为提高教学效果,保护学生视力,改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使儿音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样 教室的采光标准 学校教室的趄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乞候条件决定,不应采用东西趄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采用单侧采光进,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 采光面。 1.2 教室课目标 1.3 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 1.4 应低于1。5%、教室玻地面积比不 1.5 应低不 1.6 于1:6。多雾地区(如重庆等)教室课目标 1.7 面上的采光系数值不 1.8 应低于2% 1.9 为防止窗的直接眩光 1.10 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教室内。为防止黑板的反射眩光 1.11 其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 1.12 为提高教室的采光效果 1.13 室内各表面应须要用高亮度低采度的装修 1.14 房间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按表1的规定选取。

1.15 采光测量方法按GB5699—85〈采光测量方法〉执行。 教室的照明标准 凡教室均装设人工照明。 教室课申述面上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 X,其照明度均匀度不应低于 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 教室照明采光源宜采用荧光灯 为了减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灯具距课桌而的最低是持高度不应 .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筐直于黑板面布置.对于阶梯教室,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产生直接眩光. 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取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按GB5700—85〈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执行。 名词解释 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的采光系数为该点的照度与同一时间的室外扩散光的照度之比以%表示之。 玻地比:为下班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比 直接眩光:在观罕物质体的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存在的发光体而引起的眩光。 反射系数:某物体上反射的光流与入射该物体上的确良光泫之比称为反射系数,以P表示反射系数分为定向反射击系数P R和漫反射系数P D,通常所说的反射系数指后者 照度均匀度:在给定的工作面上,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 照度补偿系数:新的照明器在工作面上产生的平均照度与同一照明器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在同样条件下所产生的平均照度之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一、总则采光测量方法 1、为统一采光的测量方法,克保没量的准确性,特制订本方法 2、测量目的 1.2.1检验采光设施与所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1.2.2调查采光设施与设计条件的符合情况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1】 为提高教学效果,保护学生视力,改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使儿音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样 教室的采光标准 学校教室的趄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乞候条件决定,不应采用东西趄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采用单侧采光进,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 采光面。 1.2 教室课目标 1.3 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 1.4 应低于1。5%、教室玻地面积比 不 1.5 应低不 1.6 于1:6。多雾地区(如重庆等)教室课目标 1.7 面上的采光系数值 不 1.8 应低于2% 1.9 为防止窗的直接眩 光 1.10 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教室内。为防止黑板的反射眩光 1.11 其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 1.12 为提高教室的采光效果 1.13 室内各表面应须要用高亮度低采度的装修 1.14 房间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按表1的规定选取。 1.15 采光测量方法按GB5699—85〈采光测量方法〉执行。 教室的照明标准

2.1 凡教室均装设人工照明。 2.2 教室课申述面上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 X,其照明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2.3 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2.4 教室照明采光源宜采用荧光灯 2.5为了减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 灯具距课桌而的最低是持高度不应 1.7CM.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筐直于黑板面布置.对于阶梯教室,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产生直接眩光. 2.6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取1.3 2.7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按GB5700—85〈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执行。 名词解释 3.1 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的采光系数为该点的照度与同一时间的室外扩散光的照度之比以%表示之。 3.2 玻地比:为下班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比 3.3 直接眩光:在观罕物质体的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存在的发光体而引起的眩光。 3.4 反射系数:某物体上反射的光流与入射该物体上的确良光泫之比称为反射系数,以P表示反射系数分为定向反射击系数P R和漫反射系数P D,通常所说的反射系数指后者 3.5 照度均匀度:在给定的工作面上,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 3.6 照度补偿系数:新的照明器在工作面上产生的平均照度与同一照明器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在同样条件下所产生的平均照度之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一、总则采光测量方法 1、为统一采光的测量方法,克保没量的准确性,特制订本方法 2、测量目的 1.2.1检验采光设施与所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1.2.2调查采光设施与设计条件的符合情况 1.2.3进行采光设施的采光比较的调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