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教程设计

问题2:如图,直线

直线c与a、b相交,图中其它

3、再任意画一条截线

d

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的方程 教学知识点 1. 圆的标准方程 2. 圆的一般方程 3. 圆的参数方程 能力训练要求 1.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 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3. 从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求出圆心和半径。 4. 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一般方程的特点; 5. 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进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6. 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7. 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8. 熟练求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 9. 理解参数θ 的意义 10. 理解圆心不在原点的圆的参数方程 11. 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求出圆的参数方程 12. 可将圆的参数方程化为圆的普通方程 教学重点 1.已知圆心为(a,b ),半径为r ,则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 2 特别地,a=b=0时,它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x 2+y 2=r 2 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Ey+F=0,方程形式特征: (1)x 2和y 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2)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 圆心坐标(-D/2,-E/2),半径R 为F E D 422-+/2 4. 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rcos θ,y=rsin θ,(θ为参数) 5. 圆心在(a,b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a+rcos θ,y=b+ rsin θ,(θ为参数) 教学难点 1. 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圆的三个参数a 、b 、r ,从而求出圆的标准方程。 2. 方程x 2+y 2+Dx+Ey+F=0 (1) 当D 2+E 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D/2,-E/2); (2) 当D 2+E 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 当D 2+E 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圆。 3. 参数方程的概念 教学课程见课件(略)

《代数式的值》教案

《代数式的值》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能准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2、通过代入法求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高运算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 3、通过字母取不同的值的变化来认识世界发展变化及全面的观点. 【学习重点】能准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学习难点】能准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研讨』 情境一:某公园依地势摆若干个由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构成的花坛,并在各正方形花坛的顶点与各边的中点布放盆花以营造节日气氛, (1)填写下表 图形编号(1)(2)(3)(4) 盆花数 (2)若要求第100个图案要用多少盆花,怎样去解答? 情境二: (1)看图,如果小朋友的年龄为x岁,那么工人的年龄怎么表示? (2)当x=9时,工人过了40岁了吗? (3)想一想:当x=6时工人的年龄呢?

结论:根据问题的需要,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 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 『例题讲评』P70/例1、P/71议一议 『学生练习』P71/练一练:1、2 补充:(1)当x=1时,求代数式4-x+x2的值. (2)当a=2,b=-5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①(a+b)(a-b)②a2-b2. (3)当x+y=-2,xy=-4时,求代数式-的值. 3.3代数式的值(1)随堂练习 评价_______________ 1.当x=-1时,代数式|5x+2|和1-3x的值分别为,则M、N之间的关系为() A.MN B.M 2.当a=-2时,代数式-a2的值是() A.4 B.-2 C.-4 D.2 3.已知a-b=-2,则代数式3(a-b)2-b+a的值为() A.10 B.12 C.-10 D.-12 4.当a=2,b=-3,c=-4时,代数式b2-4ac的值为___________. 5.如果a+b=-3,ab=-4,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__. 6.已知:x=-1,y=2,则(x-y)2-x3+x2y2=. 7.已知:a=,b=,则a2-2ab+b2=. 8.当m-n=5,mn=-2时,则代数式(n-m)2-4mn=. 9.已知:x2+xy=1,xy-y2=-4,则x2+2xy-y2=.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二2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会用两种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1)待定系数法;(2)利用几何性质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 问题:①圆的定义?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①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问题:②如果把直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下,那么其对应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如果把一个圆放在坐标系下,其方程有什么特征?如何写出这个圆的所在的方程?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 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r = ① 化简可得:222()()x a y b r -+-= ②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总结出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2)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内 (3)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一)练习 1、指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1) 222=+y x ; (2) 5)1()3(22=-+-y x ; (3)222)1()2(a y x =+++(0≠a )。

平行线的性质

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主备人:张永军授课人: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性质. 2、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18—19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 1、利用18页探究,结合图5.3-1,度量8个角的度数,思考探究结果。 2、结合图5.3-2,尝试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3、自学19页例1,写出解答的根据。 4、尝试完成20页练习1、2题。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复习平行线的判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2、如图,如果a∥b,画一条直线c与它们相交,∠1和∠2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大家自己画出图形度量结果。 3、展示18页探究结果,猜想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画图、度量、猜想、说理的过程,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展示预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探究两直线平行的求知欲。)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性质1(基本事实):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 a∥b,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设计意图:数学中的文字、图形、符号语言相互依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问题(1)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 ∠2 证明:∵AB∥CD(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3(对顶角相等) ∴∠1= ∠2(等量代换) 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AB∥CD,∴∠1=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已知:如图3,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180°证明: ∵AB∥CD(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180°(邻补角的定义) ∴∠1+∠2=180°(等量代换) 平行线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符号语言:∵AB∥CD,∴∠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问题2、3变教材的思考为问题,既直观,又具体,同时为下节课的命题、定理、证明埋下伏笔,培养学生几何推理能力。) 3、例题教学,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推理。 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师生合作探究:梯形的另外两个角与已知的∠A、∠B有怎 样的位置关系?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解:∵AB∥CD,∴∠A+∠D=180°,∵∠A=100°,∴∠D=180°—100°=80°启发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解答∠C的度数。 4、课堂练习:18页练习1、2. 四、回顾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1

初中七年级数学第五章 5.3 平行线的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发现、猜想、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线的特 征。 3.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 兴趣。 二.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探索。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问题及数学推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镜,引入课题。 1.让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设问: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可以判定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那么,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如图,直线all b,直线c分别与a,b相交, (1)请你用量角器测出/仁________ / 2= ____ (2)比较/ 1与/2的大小: (3)根据你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思考:如果a与b不平行,那么/ 1还等于/2吗? 2.(学生合作)如图,如果a l b,你能得出/ 2=23吗? (1)小组讨论。 (2)学生展示。 (3)根据你的探讨,你有什么想法?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学生合作)如图,如果a l b,那么你能得出2 2+ 2 3=180°?

(1)小组讨论。 (2)学生展示。 (3)根据你们的探讨,你有什么想法? 旁内角互补。 三?应用新知。 例:(学生合作)如图,AB // CD, AC // BD请你证明:/仁/ 2 (1)小组讨论。 (2)各个小组发言。 ⑶教师示范。 证明:T AB// CD (已知) ???/ 2=2 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v AC// BD (已知)

代数式的值公开课教案

江都市周西中学数学组公开课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3.2代数式的值 教案设计:叶新军 执教时间:二00三年十月十六日

§3.2代数式的值 执教老师:叶新军 教材分析:“代数式的值”是在继“列代数式”之后学习的内容,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代数式中运算关系求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求代数式的 值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是字母与数,代数式与数之间转化的 桥梁。 在求代数式的值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求值的步骤:第一步,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简称“代入”;第 二步,按照代数式指定的运算计算出结果,简称“计算”。 2、书写格式: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中的字母所取的值决定的,因此,求 代数式的值必须确定代数式中字母的值,在代入前,必须先写“当……时”, 表示这个代数式的值是在这种情况下求得的。 例:当X=15 时,求代数式5+( X-3)·1.5的值。 当X=15时,5+( X-3)·1.5=5+(15-3)·1.5=23 3、在将数值代入时,应注意代数式中省略了乘号,代入数值时,出现数字 与数字相乘时必须先添上乘号。另外,如字母给出的值是分数或负数时, 作乘方运算时,必须加上括号。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列代数式”掌握得较好,初步有了解决“代数式的值”的基础,加之初一学生生性活泼、求知欲强,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有利条件, 所以我在设计上尽量体现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历经探索数量 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给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知识的呈现过 程中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 力。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2、通过列代数式表示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 的特殊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数 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用具体的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时,容易混淆和运算顺序出错,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圆的标准方程优秀教案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数学必修2 第四章第一节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直线的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在初中就已学过圆的定义.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圆的定义,推出圆的标准方程,并会求圆的标准方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难点是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几何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目标 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育点:尝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的思想方法. 自主探究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考试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易错易混点:不同的已知条件,如何恰当的求圆的标准方程. 拓展点:如何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适当地选取恰当的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问题 1:什么是圆? 【设计意图】回顾圆的定义便于问题2的回答. 【设计说明】学生回答. 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点和倾斜角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确定一个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圆的定义回答出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定位)和半径(定形).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问题3: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圆也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引出本课题. 【设计说明】教师指出建立圆的方程正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平行线的性质(一)导学案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导预习 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导课堂 第一步:情境创设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因为∠1=∠5 (已知) 所以a∥b() 2.因为∠4=∠ (已知) 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因为∠4+∠ =1800 (已知) 所以a∥b() 第二步:目标展示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三步:合作探究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活动内容:课本52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a 与直线b平行。 (1)测量同位角∠1 和∠5 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 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 系? (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 活动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活动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 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 活动3、验证猜测. 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 活动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5、运用与推理 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 因为a∥b. 所以∠1=∠5 (_______) 又因为∠1=∠_____(对顶角相等)

代数式教学设计

2代数式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景给字母赋于实际意义;理解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意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在具体情景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知识与技能) 2.通过创设实际背景和引用符号,经历观察、体验、验算、猜想、归纳等数学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符号感,发展运用符号解决问题和数学探究意识.(过程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体验数学美,增强学习自信心。(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列代数式。 教学难点:正确列出代数式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给代数式赋予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旧知归纳,直奔主题 内容: 承接先前的若干实例,回顾具体代数式所表达的含义,归纳它们的基本特征。 目的: 通过复习上一节知识内容,直接点出本节主题,在于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兴趣,使 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前提下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 效果: 学生在通过上一节知识的回顾,知道像4+3(x -1),x +x +(x -1),a +b ,ab , 2(m +n ),t s ,a 3 …… 这样一些式子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探求当x =200时4+3(x -1)的代数式的值,不仅理解了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意义,而且了解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滲透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第二环节 创设背景,理解概念 内容: 讲解教材中的例1 列代数式,并求值.

门票 成人:10元/ 张 学生:5元/ 目的: 经过多媒体展示实际背景,学生演板、师生交流,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会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规定代数式的书写要求,代数式求值的格式并用多媒体展示,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规范性,严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效果: 本环节开始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较为充分,学生成功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果的多样性,数学符号的美妙性,同时初步学会了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 第三环节反设探究,意义升华 内容: 承接上面的例子,继续提出问题:前面10x+5y表示的是x个成人、y个学生进公园的门票费,那么它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后,写出一种或两种表示的内容. 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做小组交流,随后全班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共同归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或者任何一个量,“10x+5y”可以赋于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投影展示学生思考的多种结果。 目的: 用多媒体将问题展示后,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进而产生联想,针对“10x+5y”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观点,并在小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意识到了“10x+5y ”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问题,接着让各小组长上台进行展示和师生对答

人教版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类比、联想、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二)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及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

们考虑:如何求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 生: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为(x,y); ②写出适合某种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 ︳p(M)};③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f(x,y)=0;④化简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⑤证明以化简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省略)。[多媒体演示] 师:这就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四步曲。用这四步曲我们可以求适合某种条件的任何曲线方程,今天我们来看圆这种曲线的方程。[给出标题] 师:前面我们曾证明过圆心在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x2+y2=52即x2+y2=25. 若半径发生变化,圆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能否写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生:x2+y2=r2.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启发)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条件? 生:圆上的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即,亦即x2+y2=r2. 师:x2+y2=r2表示的圆的位置比较特殊: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有时圆心不在原点,若此圆的圆心移至C(a,b)点(如图),方程又是怎样的? 生:此圆是到点C(a,b)的距离等于半径r的点的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即:(x-a)2+(y-b)2= r2

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2讲 平行线得性质及其应用 考点·方法·破译 【例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 BC ∥AD ,∠A =【解法指导】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AD ∥BC ,点E 在BD 得延长线上,若∠ADE =155°,则∠DBC 得度数为 ( ) A .155° B .50° C .45° D .25° 02.(安徽)如图,直线l 1 ∥ l 2,∠1=55°,∠2=65°,则∠3为( ) A . 50° B . 55° C . 60° D .65° 03.如图,已知FC ∥AB ∥DE ,∠α:∠D :∠B =2: 3: 4, 试求∠α、∠D 、∠B 得度数、 【例2】如图,已知AB ∥CD ∥EF ,GC ⊥CF ,∠B =60°,∠EFC =45°,求∠BCG 得度数、 【解法指导】平行线得性质与对顶角、邻补角、垂直与角平 分线相结合,可求各种位置得角得度数,但注意瞧清角得位置、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AF ∥BC , 且AF 平分∠EAB ,∠B =48°,则∠C 得得度数=_______________ 02、如图,已知∠ABC +∠ACB =120°,BO 、CO 分别∠ABC 、∠ACB ,DE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AB ∥ MP ∥CD , MN 平分∠AMD ,∠A =40°,∠D =50°,求∠NMP 得 度数、 【例3】如图,已知∠1=∠2,∠C =∠D . 求证:∠A =∠F 、 【解法指导】 因果转化,综合运用、 A B C D O E F A E B C (第1题图) (第2题图) E A F G D C B B A M C D N P (第3题图) C D A B E F 1 3 2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1

5.3 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2的过程; 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反过来也成立吗 过去我们学过: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显然,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 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 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 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猜一猜:它还是对的吗? 〖探索3〗 (1)用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 、b.说一说:不利用第三条直线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吗?请画出第三条直线(把它记为c),并说明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根据(公理或定理); (2)在(1)中再画一条直线d 与直线a 、b 都相交,找出其中的一对同位角,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验证你原来的猜测.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与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一样,这个结论也是基本事实,即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它是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 〖探索4〗 如图,请画直线c 截两条平行线a 、b;再在图中找出一对内错角.同学们一定能从直觉判断这对内错角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它是平行线的第二条性质. a b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如何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 如图, ∵a∥b(已知), ∴∠1=∠3(____________________). 又∠3=________(对顶角相等), ∴∠1=∠2(___________). 以上过程说明了:由性质1可以得出性质2. 〖探索5〗 我们学过判定两直线平行的第三种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把这条定理反过来,可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把这条定理反过来以后,还成立吗? 〖练习〗 P22练习 说一说:求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根据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 〖作业〗 P25.1、2、3 〖补充作业〗 如图: 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据什么? (注意: (1)、(2)的根据一样吗?) a b 1 2 c a b 1 2 3 c

代数式的值教案2教案

课题 代数式的值 时间 , 课时1 教学目标 单项式概念 教学重点 单项式概念 教学难点 三个板块即概念产生的知识背景;概念形成的理解过程和概念巩固的应用过程。 教学方法 独立活动与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四个同学在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多个数及x ) 若第一个同学报给第二个同学的数是5,而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35.你说结果对吗(4个小组5个人) 我们只需按照图的程序做下去(叫学生来答),不难发现,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 正确的.实际上,这是在用具体的数5来代替最后一个式子(x +1)2-1中的字母x ,然后 算出结果: 二:引入:(板书) 三:新课: 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 代数式的值(变式中)94页的1-3; 例1 当a =2,b =-1,c =-3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1)ac b 42-;(2)ac bc ab c b a 222222+++++; (3)()2c b a ++.(1,2的相同处,再我代几组数去)(书上的p 96练习中的)注意(1)如果字母取值是负数 和分数,作乘方运算时要加括号;(2)注意书写格式,“当……时”的字样不要丢;(3)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应当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失去实际意义,如此例中a 不能为零,在代数式2n+10中,n 是代数班的个数,n 不能取分数.最后,请学生总结出求代数值的步骤:①代入数值 ②计算结果在将数值代入时,应注意代数式中省略了乘号,代入数值时,出现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必须先添上乘号。 例2 另外,如字母给出的值是分数或负数时,作乘方运算时,必须加上括号。 例2 某企业去年的年产值为a 亿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0%.如果明年还能按这个速度增长,请你预测一下,该企业明年的年产值将能达到多少亿元如果去年的年产值是2亿元,那么预计明年的年产值是多少亿元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2019最新整理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2019 最新整理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会用两种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1)待定系数法;(2)利用几何性质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 问题:①圆的定义?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①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问题:②如果把直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下,那么其对应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如果把一个圆放在坐标系下,其方程有什么特征?如何写出这个圆的所在的方程?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

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①r 化简可得: ②222()()x a y b r -+-=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 标准方程。 总结出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00(,)M x y 222()()x a y b r -+-= (1)=点在圆上 2200()()x a y b -+-2r ? (2)<点在圆内220 0()()x a y b -+-2r ? (3)>点在圆外 2200()()x a y b -+-2r ?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一)练习 1、指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1); 222=+y x (2); 5)1()3(22=-+-y x (3)()。222)1()2(a y x =+++0≠a 2、写出下列圆的标准方程:(P120-121练习1、3、4) (1)圆心在C(-3,4),半径长为;5 (2)圆心在C(8,-3),且经过点M(5,1); (3)圆心在(-1,2),与y 轴相切 (4)以P1(4,9)、P2(6,3)为直径的圆; (5)已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4,0),B(0,3),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代数式的值》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代数式的值》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教学建议 1.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2.理解代数式的值: (1)一个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而决定的.所以代数式的值一般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它会随着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谈代数式的值时,必须指明在什么条件下.如:对于代数式n-2 ;当n=2 时,代数式n-2 的值是0;当n=4 时,代数式n-2 的值是2. (2)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必须确保做到以下两点:①使代数式有意义,②使它所表示的实际数量有意义,如: 1/(x-1)中 不能取1,因为x=1 时,分母为零,式于1/(x-1) 无意义;如果式子中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长,那么它必须大于0. 3.求代数式的值的一般步骤: 在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中,实际也指明了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即一是代入,二是计算.求代数式的值时,一要弄清楚运算符号,二要注意运算顺序.在计算时,要注意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进行. 4。求代数式的值时的注意事项: (1)代数式中的运算符号和具体数字都不能改变。 (2)字母在代数式中所处的位置必须搞清楚。

(3)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数时,作乘方运算必须加上小括号,将来学了负数后,字母给出的值是负数也必须加上括号。 5.本节知识结构: 本小节从一个应用代数式的实例出发,引出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进而通过两个例题讲述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 6.教学建议 (1)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的字母所取的值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对应的思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函数观念. (2)列代数式是由特殊到一般, 而求代数式的值, 则可以看成由一般到特殊,在教学中,可结合前一小节,适当渗透关于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教学设计示例 代数式的值(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 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1 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a与b的和的平方; (2)a,b两数的平方和; (3)a与b的和的50%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2、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r = ① 化简可得:222 ()()x a y b r -+-= 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2 2 2 ()()x a y b r -+-=为圆的 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3、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 并判断点12(5,7),(1)M M --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00(,)M x y 与圆222 ()()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 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2)22 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3)2200()()x a y b -+-<2 r ,点在圆内 例(2): ABC V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5,1),(7,3),(2,8),A B C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从圆的标准方程2 2 2 ()()x a y b r -+-= 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 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三个参数.(学生自己运算解决) 例(3):已知圆心为C 的圆:10l x y -+=经过点(1,1)A 和(2,2)B -,且圆心在:10l x y -+=上,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 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C 的圆经过点(1,1)A 和 (2,2)B -,由于圆心C 与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 在险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上,又圆心C 在直线l 上,因此圆心C 是直线l 与直线m 的交点,半径长 等于CA 或CB 。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 例(3)可得出ABC V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①、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a b r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 b r 、、得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提炼小结: 1、 圆的标准方程。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7)

5.3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题:反过来也成立吗 过去我们学过: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 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是对的.反过来,如果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对吗? 再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 〖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二、动手操作,归纳性质 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它还是对的吗?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8的探究,写出你的猜想. (板书)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果把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看作是基本事实(公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理证明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 求证:∠1=∠2. 证明:∵a ∥b , ∴∠1=∠3(__________________). ∵∠3=∠2(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板书)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变式〗下面我们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请模仿范例写出证明. 如图,已知: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 求证:∠1+∠2=180o. 证明:(略) (板书)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例1 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AE 所截. (1)从∠1=110o.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从∠1=110o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从∠1=110o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例2 如图,已知AB ∥CD ,AE ∥CF ,∠A = 39°,∠C 是多少度?为什么? 方法一 解:∵AB ∥CD , ∴ ∠C=∠1. ∵ AE ∥CF ,∴ ∠A=∠1. ∴ ∠C=∠A . ∵∠A = 39o,∴∠C = 39o. 方法二 解:∵AB ∥CD , ∴ ∠C=∠2. ∵ AE ∥CF ,∴ ∠A=∠2. ∴ ∠C=∠A . ∵∠A = 39o,∴∠C = 39o. 练习1 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a b 1 2 3 c a b 1 2 3 c E D C B A 1 2 3 4G F E D C B A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1

§5.3平行线的性质(一) 吉林省梅河口市实验中学---李志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 ∥CD ,AC ∥B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87 6 5413 2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 +∠ACD =180°,∠ABD +∠CDB =180°,∠CAB +∠DBA =180°,∠ACD +∠BDC =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 =∠ABD ,∠BAC =∠BDC .(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 ∥BC ,∠AEF =∠B ,求证:AD ∥EF .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 ∥EF ,只需∠A +∠AEF =180°, (由因求果)因为AD ∥BC ,所以∠A +∠B =180°,又∠B =∠AEF ,所以∠A +∠AEF =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 AD ∥BC ,(已知) 所以 ∠A +∠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 =∠B ,(已知) 所以 ∠A +∠AEF =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 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 ∥CD , 所以 ∠BAC +∠ACD =180°, F E D C B A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