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066440.html,

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刘宝磊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22期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客观要求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对发展不平衡的地区进行精准帮扶。在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必须保障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在深度贫困地区,可以准确识别帮扶对象,对家庭经济贫困的一些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对贫困地区的帮扶,还应该解决当地的贫困,学校的贫困、家庭的贫困以及学生的贫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教育精准扶贫还要完善扶贫政策的相关体系,坚持办好农村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并重,灵活推进继续教育。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贫困地区;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3.8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2-0019-02

贫困地区之所以需要进行教育精准扶贫,原因在于,教育扶贫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诱发人们骨子里的脱贫意识。教育精准扶贫首先应该大力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建立完备的教学体制体系。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终身受益。如今,教育脱贫之所以成效显著,主要归结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行教育精准或者其他的脱贫,应该做的就是破解深度贫困的问题,找到根源。攻克导致贫困的堡垒,这项任务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实现精准中的精准,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扶贫的优先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虽然我们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扶贫力度仍然要加大,因为贫困的地区还有很多。实行教育精准扶贫是目前来看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我们只有突破贫困的瓶颈,才能离脱贫致富的目标越来越近。

一、深度贫困地区的特点以及原因

1.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缺乏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还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由于当地经济的滞后性,便衍生出了当地的教学质量不高、成效不大的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教育需要的速度,所以便导致教育顶层设计不优、办学思路不明、办学层次不高的问题。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办好教育显得越难。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保障不了,拿什么建设精神文明[1]。

2.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不高。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和主要方法。贫困地区的人民之所以生活水平质量不高,是因为他们的收入低于其他贫困地区平均水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都没有得到保障,他们考量的重心也就变了,成了如何吃饱穿暖。因此,教育精准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误差,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育的基础设施不足、教学用房不多、需用的设施缺乏。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高,便导致教育相关工作者数量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