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母婴传播转诊单

预防母婴传播转诊单

预防母婴传播转诊单

(第一联转出机构存档)编号:

(孕产妇姓名):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您/您所生儿童需要转介至下述

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XX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XX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XX儿童医学中心

备注:

孕产妇签名:医生签名:转出日期:年月日

------------------------------------------------------------------------------------------------------------

预防母婴传播转诊单

(第二联转入机构存档)编号:

(孕产妇姓名):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您/您所生儿童需要转介至下述

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XX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XX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XX儿童医学中心

就诊时需携带转出医院提供的: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复印件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复印件

□《梅毒感染孕产妇登记卡》复印件

□《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登记卡》复印件

□新生儿情况摘要(预防母婴传播专用)

□其他

备注:

转出机构:区(盖章)

医生签名:转出日期:年月日

接诊医生签名:接诊日期:年月日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一、孕产妇抗病毒治疗方案 (一)推荐方案。 1. 孕期或临产发现感染、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应即刻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推荐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方案一: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或 方案二:替诺夫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表1. 常用抗病毒药物剂量及使用方法 药物单次剂量使用方法 AZT300 mg1天2次 3TC300 mg1天1次 LPV/r200mg/50mg/片,2片1天2次 TDF300mg1天1次 EFV600mg1天1次 2. 孕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毒抑制效果评估。如果病毒抑制效果理想(即病毒载量小于最低检测限),可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否则,调整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 (二)注意事项。 1. 一旦发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无论其是否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也无论其检测结果如何,都要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在分娩结束后,无论采用何种婴儿喂养方式,均无需停药,尽快将其转介到抗病毒治疗机构,继续后续抗病毒治疗服务。特别强调,对于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停药,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少要持续至母乳喂养结束后一周。

2. 当孕产妇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75×109/L,建议不选或停用AZT。应用TDF前,须进行肾脏功能评估。 具体参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及《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 二、婴儿抗病毒用药方案 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详见表2和表3)。婴儿若接受母乳喂养,应首选NVP方案。 表2. 婴儿预防用药建议剂量:奈韦拉平(NVP) 出生体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 ≥2500g NVP 15mg(即混悬液 1.5ml),每天1次 母亲孕期即开始用药 者,婴儿应服药至出 生后4~6周; 母亲产时或者产后才 开始用药者,婴儿应 服用6~12周。 母亲哺乳期未应用抗 病毒药物,则婴儿持 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 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 <2500g 且≥2000g NVP 10 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 <2000g NVP 2 mg /kg(即混 悬液0.2ml/kg),每天 1次 表3. 婴儿预防用药建议剂量:齐多夫定(AZT) 出生体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 ≥2500g AZT 15mg(即混悬液 1.5ml),每天2次 母亲孕期即开始用药 者,婴儿应服药至出 生后4~6周; <2500g AZT 10mg(即混悬液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 施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根据《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惠市卫[2006]163号)文件精神,为了贯彻落实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环节。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相当严峻。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几年每年增长幅度已达20%-30%,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部分地区资料显示,不同传播途径比较,母婴传播所占比例已由%上升到%,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根据国务院《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确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卫生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在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中已明确提出“阻断母婴传播”是一项重要干预措施。 二、实施目的与目标 (一)目的: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活动,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支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对自己的生殖健康做出知情选择;为儿童及其父母提供关怀、支持和治疗等预防措施。达到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及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5%; 2、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覆盖率达85%; 3、为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覆盖率达到85%; 4、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采取预防措施。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90%,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90%;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教材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教材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 (1)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2)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防护功能的减低、丧失。 (3)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能治愈这种疾病的特效药物。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通过三个途径传播: (1)性传播:如果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发生性关系,就有受感染的危险。 (2)血液传播:如果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血液制品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有注射器具及其它能刺伤皮肤的用具,都有被传播的危险。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76.5%是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 (3)母婴传播:也叫垂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育龄妇女在怀孕期、分娩过程或喂哺母乳时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三种传播途径的共同特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发生体液交换而传染,也就是感染者的体液进入了未感染者的血液循环中。 3、哪些人应考虑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1)曾经有高危行为的人,如多性伴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及他(她)们的性伴侣; (2)在感染者较多的地区或在血液安全没有保障的条件下接受过输血的人; (3)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妇女所生产的婴儿;(4)配偶是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 4、什么是自愿咨询检测? 自愿咨询检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VCT。顾名思义,自愿咨询检测强调的不仅仅是检测,更注重其检测的自愿性与同时提供的咨询服务。自愿检测包括三部分:检测前咨询、检测与检测后咨询。检测前咨询是在检测前就病人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征求病人对检测的意见。在病人同意的基础在进行HIV的抗体检测,无论检测结果如何,均要进行检测后的咨询。对于HIV阳性病例,要就日后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获得的各种服务进行咨询,并使其能够接受检测结果;对于那些阴性病例,检测后咨询同样重要,要告知其避免高危行为,防止感染,保持阴性症状。

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卷(含答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 12-18个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假阳性,但这并不表示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HIV母婴传播孕产期保健的目的与要求。 答:①孕早期及早发现HIV的孕产妇;②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③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④产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评估、建议人工喂养。⑤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和避孕;指导人工喂养的母亲回奶注意问题及乳房护理。 2、简述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的特殊性。 答:治疗原则:①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③剂量足够,疗程规则;④严格定期随访;⑤传染源或性伴侣同时接

受检查和治疗;⑥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治疗目标的特殊性:①妊娠早期治疗:使胎儿不受感染;②妊娠晚期治疗:是受感染的胎儿在分娩前治愈;③禁止使用四环素;④母体治疗梅毒可影响胎传梅毒的进展,而一旦发展至胎儿肝肿大和腹水阶段,则母体治疗对胎传梅毒进展影响不大。 3、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答:推荐方案: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肉注射,连续15日; 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替代方案: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②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梅毒感染所生儿童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臀肌肉注射。 4、简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 答、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个龄儿童的三次乙肝免疫接种。

预防三病母婴传播--答案

中山市东升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考试答案 姓名:科室:分数: 一、填空题: 1、孕期或临产发现感染、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应即刻给予抗病毒治疗,其所生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 2、对于临产时才接受初次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助产机构要确保其在( 6 )小时内接受艾滋病抗体筛查。 3、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染后( 1 )年内最具有传染性。 4、在妊娠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均可通过胎盘传染梅毒,也可通过(产道)传染胎儿。 二、单选题: 1、对艾滋病病毒易感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2、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骼系统 D、肌肉系统 3、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4、至2020年底,全中山市实现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多少以上目标() A、80% B、85% C、90% D、95% 5、至2020年底,全中山市实现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多少以上目标() A、80% B、85% C、90% D、95% 6、至2020年底,全中山市实现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多少以下目标() A、1% B、3% C、5% D、10% 7、至2020年底,全中山市实现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多少活产以下目标() A、15/10万 B、10/10万 C、25/10万 D、12/10万 8、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答案:DADD DCAB 1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 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 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预防“三病”母婴传播培训课前课后问卷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课前/课后问卷姓名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按照《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方案》的相关技术和时间要求,对所生儿童于出生后______ 和_个 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感染早期诊断。 2、未进行婴儿早期诊断检测或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儿童,应于______ 月、______ 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充试验,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母 婴传播自然发生率% (大约15-20%是在孕期感染的,50%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的,还有33%是通过母乳喂养而感染的)。 4、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在出生后 _______ 内注射,其正常的冷藏储存方式__________ ,在常温下(25摄氏度)不宜保存超过_________ ,超过_____ 天无效。 二、是非题:对的请打,错的请打“X” (每题3分,共24分) 1、 HIV感染是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2、STD (生殖道感染)可以促进 HIV感染与传播。() 3、 HIV感染与淋病密切相关。() 4、梅毒是HIV感染的又一危险因素。() 5、孕妇自妊娠28周(或妊娠28周后发现感染尽早)开始服用AZT300mg,每日2至临产。() 6、 TPPA是梅毒血清学检测确证方法,所以TPPA (+ )即可诊断为梅毒。() 7、新生儿血清 TPPA (+) / RPR ( +),不能确诊为先天梅毒。()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在同一部位肌注。() 多选题(每题5分共10分) 1、艾滋项目报告对象() A所有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人群 B所有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婚检妇女、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C所有诊断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3、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应在儿童出生后()时随访后填写。 A 每月 1、3、6、9、12、18 月 B 每月 3、6、9、12、18、24 月 C 每月 1、2、6、9、12、18 月 三、简述梅毒血清学实验的临床意义(以TPPA及 RPR( TRUST为例)。30分 TPPA^ , RPR (TRUST +, TPPA^ , RPR (TRUST -, TPPA- ,RPR (TRUST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根据《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惠市卫[2006]163号)文件精神,为了贯彻落实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环节。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相当严峻。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几年每年增长幅度已达20%-30%,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部分地区资料显示,不同传播途径比较,母婴传播所占比例已由%上升到%,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根据国务院《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确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卫生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在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中已明确提出“阻断母婴传播”是一项重要干预措施。 二、实施目的与目标 (一)目的: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活动,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支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对自己的生殖健康做出知情选择;为儿童及其父母提供关怀、支持和治疗等预防措施。达到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及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5%; 2、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覆盖率达85%; 3、为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覆盖率达到85%; 4、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采取预防措施。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90%,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90%;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90%;12个月及18个月婴儿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90%。 三、具体实施措施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总结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工作总结 为提高广大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现将2013年上半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 为了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我院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在我院全面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全年考核目标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督导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严格按照卫生局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召开了全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梅毒和

乙肝防治的知识及相关政策、执业暴露的防护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了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20人。同时派出院内相关科室骨干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013年至今共派出2人参加县级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我乡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印发宣传材料2000余份,在卫生院宣传栏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孕期接受咨询率为100%,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全部接受了产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所有接受检测的孕产妇中未发现患有艾滋病和梅毒阳性者,共有1名乙肝阳性孕妇。2013年度上半年(2012年10月—2013年3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宣传咨询人数121人; 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效 1、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加大工作开展力度, 全院预防预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日益完善。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畅通。 3、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觉规避风险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考试题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64分)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服务对象、 、。 2、艾滋病、梅毒或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分别达到%以上。 3、分娩时母亲和婴儿服用的抗病毒药品只能预防时的感染,不能预防以后的更长时间的HIV感染。 4、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HIV的早期诊断,婴儿出生后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阴性者除外HIV感染,阳性者在个月时做第二次检测。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大约15-20%是在孕期感染的,50%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的,还有33%是通过母乳喂养而感染的) 6、在项目工作季度考核里,涉及到的人群检测咨询率的指标是、 、、。 7、艾滋病入院分娩尚未进行艾滋病毒筛查者,使用进行快速检测。如两种试纸检测均为阳性,留取血样标本送抗体初筛检测。如时间许可,填写转诊单,转成都市传染病院分娩。如时间不许可或孕妇不愿到市传染病院分娩的,填写转诊单,转诊至,在市传染病院的指导下做好分娩服务和职业防护,并进行母婴阻断,

提供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6分) 1、艾滋项目报告对象() A所有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人群 B所有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婚检妇女、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C所有诊断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2、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辖区内上月工作月报表的收集、代报、汇总和审核工作时限:() A每月3日前完成 B每月5日前完成 C每月8日前完成 3、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应在儿童出生后()时随访后填写。 A每月1、3、6、9、12、18月 B每月3、6、9、12、18、24月 C每月1、2、6、9、12、18月 4、在HIV感染孕产妇出现妊娠结束或产褥期(分娩至42日)结束()后填写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 A 2日 B 3日 C 5日 5、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A 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颍东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维护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管理 1、健全以领导为组长科室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以妇产科、儿科、妇保、儿保各科组成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2、做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筛查试剂的领取,筛查登记工作,确保免费预防接种工作的落实。 二、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主题活动,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艾滋病日”等各种节假日进行宣传,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 3、利用门诊为目标人群提供面对面的传播教育,增强预防意识。 三、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能力 1、定期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技能 2、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履行好岗位职能。 四、全方位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1、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2、为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知情终止妊娠,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随访与检测等服务 3、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治疗率达100%。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出生的胎儿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注射率达100% 五、规范信息上报制度 完善信息资料上报,提高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 二零一五年元月一日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措施 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意义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符号我国国情的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人群是广大的育龄妇女,孕产妇以及她们的家族.她们是保健和教育方面的脆弱人群,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育龄妇女知识水平不高,保健意识较差.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安全的行为,自觉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成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联系多部门,多系统共同参与的纽带. 健康教育能够营造对艾滋病正确认识,减少歧视的社会氛围,号召全社会给予妇女,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2、健康教育的方法 大众传播: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象,文字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过程. 人际传播:需要传播者掌握交流技巧或沟通技巧,是达到传播目的的关键.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多采用咨询(个别,门诊,电话,电脑),讲座,小组讨论等传播方

式. 3、健康教育核心内容 (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a、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严重传染病.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期间,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工作和生活,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它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母婴传播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感高. 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c、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9-22T14:57:33.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1期作者:张欣赵鑫亮杨雯涵韩静张帼峻[导读] 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 1.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161006; 3.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4.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5.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研究组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梅毒母婴传播,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关键词:梅毒;预防措施;母婴传播;妊娠结局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统计表明近几年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控制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健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梅毒会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给胎儿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尽早的产前检查、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对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进行了探讨,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梅毒,患者的年龄在22岁-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08±1.08)岁,患者的孕周在11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0.04±3.08)周。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p>0.05),组间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苄星青霉素注射,每次注射剂量在240万U之间,每周一次肌肉注射,连续应用2-3周。如果患者存在青霉素过敏情况,可改为口服红霉素进行治疗,每次剂量为500mg,每天4次。患者配偶应根据情况进行对应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日常护理,a、与患者积极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让患者更好配合治疗;b、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鼓励患者配偶一同接受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患者分娩应在隔离房中进行,需要剖宫产的患者应避免阴道损伤,防止发生病原体传播【1】。患者护理应选择一次性物品。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率、早产率以及新生儿感染情况,并纳入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得到的数据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x2比较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表示,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仪,用( ±s)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期梅毒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妊娠期梅毒患者必须做好有效的干预、治疗工作,避免发生母婴传播,有效降低胎儿感染率、早产率、死胎率。梅毒对胎儿与产妇的健康均存在较大威胁,梅毒的潜伏性强,晚期梅毒临床症状也不明显【2】,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梅毒诊断难度。梅毒必须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确诊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尽早接受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期梅毒干预治疗的原则。梅毒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严格选择药物,苄星青霉素是长效青霉素【3】,作用与青霉素相同,但是该要的吸收更慢,药效维持时间更长。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可服用红霉素代替青霉素进行治疗。此次研究,研究组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安全。需要注意的是,梅毒除了通过阴道擦伤、胎盘传播外,还能通过乳汁传播,因此梅毒患者不可进行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妊娠梅毒对患者本身与妊娠结果有严重危害,针对妊娠梅毒进行规范性的预防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将梅毒母婴传播率,确保患者与胎儿健康,进而提升产科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张荣莲,陈起燕,陈烈平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38-442. [2]陈国菊,刘跃,刘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21-323,331. [3]王婷婷,徐阳,李战战等.梅毒感染孕产妇中HIV的感染率及合并梅毒感染对HIV母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11):1001-1007.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宣传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孕期首次到医疗保健机构作产前检查,或孕期未接受HIV、梅毒和乙肝检测的孕产妇,可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HIV、梅毒和乙肝试剂的检测一次。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2)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3)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4)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5)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6)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7)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关怀和支持。 3、为孕产妇提供哪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1)医疗机构为所有孕产妇提供免费检测前信息咨询服务,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2)为孕产妇在孕期首次到医疗保健机构作产前检查时或孕期未接受HIV抗体检测的临产产妇进行一次HIV免费试剂抗体筛查工作。 (3)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免费咨询服务。 (4)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的健康教育。 (5)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6)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4、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妊娠干预措施有哪些? (1)选择终止妊娠。已确认为HIV感染的孕妇,医务人员应详细分析其目前的感染状态,并告知继续妊娠可能带来的后果。自愿选择妊娠结局的,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及早安排终止妊娠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选择继续妊娠。已确认为HIV感染且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按《河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干预。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要点有哪些? (1)出生时特殊护理。 (2)做好HIV感染母亲及所生儿童信息保密工作。 (3)新生儿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注意用药监测及随访。 (4)建议人工喂养。 (5)做好新生儿体格检查,特别注意记录出生时情况。 (6)按照国家预防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7)其他按《河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干预。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091031)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 操作手册(修订)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月

目 录 一、前言 (1) 二、用户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要求 (1) (一)用户计算机硬件要求 (1) (二)用户计算机软件要求 (1) 三、登陆方法 (4) 四、功能操作 (11) (一)标题栏信息显示 (11) (二)本月信息提醒 (11) (三)个案登记卡 (12) 1.报告登记卡 (12) 2.查询(浏览、导出)登记卡 (23) 3.修改登记卡 (26) 4.审核登记卡 (28) 5.报告随访卡 (31) (四)工作月报表 (34) 1.报告工作月报表 (34) 2.查询(浏览、导出)工作月报表 (37) 3.修改工作月报表 (39) 4.审核工作月报表 (40) (五)统计分析 (43) 1.工作指标统计 (43) 2.干预措施落实情况统计 (49) 3.个案信息指标统计 (50) 4.质量控制 (54) (六)系统管理 (58) 1.登记卡抽取功能 (58) 2.字典管理 (61) 3.儿童生长监测标准维护 (63) 4.权限管理 (65) (七)系统功能 (72) 1.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72) 2.查看公告栏 (75) 3.修改个人资料 (77) 4.操作手册 (77) 5.退出系统 (78) (八)系统操作注意事项及相关补充说明 (78)

一、前言 电子化、网络化的数据收集、整理和上报模式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相关信息,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分娩婴幼儿进行个案化、动态化管理,更好地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受卫生部妇社司的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组织开发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本手册将详细介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用户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要求 本系统安装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服务器上,用户计算机上不需要安装本系统和其他任何特殊的软件,只要具备以下硬件和软件环境,通过IE(Internet Explore)浏览器输入指定的网址,就可使用本系统。 (一)用户计算机硬件要求 计算机配置要求: CPU:PIII600以上 内存:256M以上 硬盘:20G以上 分辨率:在800×600或以上,建议使用1024X768. 打印机:建议A4激光打印 上网设备:拨号、ISDN、ADSL、宽带局域网、专线。 (二)用户计算机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98第二版、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或Windows 2003 浏览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未安装拦截窗口程序。 支持软件:Office 2000及以上版本。 特殊说明: (1)检测IE版本号 z首先查看电脑桌面是否有IE浏览器图标(注:由于系统主题与配色方案不同,因此看到的显示图标可能有所不同。) z鼠标左键双击IE图标,打开浏览器,并点击菜单【帮助】,点击【关于Internet Explore(A)】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省艾滋病防治条例》,《××省艾滋病防治十项行动计划》,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XX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XX-XX 年)》、《全国(修订)》和《××省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XX—XX年)》的目标,切实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提高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根据《临沧市》精神,结合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全面推进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二、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和完善适合全县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

理机制和服务模式。 2.规范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3.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XX年达到85%以上;XX年达到90%以上。 4.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率、合格率分别达到98%以上。 5.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PITC);婚前保健人群免费咨询检测率XX年达到90%以上,XX年达到95%以上;孕产妇孕24周前免费咨询检测率XX年达到85%以上,XX年达到90%以上。阳性告知率达98%以上。 6.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点,XX 年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条件认证率达100%,乡(镇)卫生院达80%,XX年乡(镇)卫生院达90%以上。 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实施母婴传播阻断措施,XX年达97%以上,XX年达到98%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率达到95%以上。其中妊娠28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三联用药方案使用达90%以上。 8.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95%以上。 9.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保健管理率XX年达95%以上。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试题

艾梅乙试题姓名:科室:单位: 一、填空题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高危管理,于儿童满()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提供常规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并详细记录随访的相关信息。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检测技术规范,为所有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主动提供(),尽早明确其感染状况。在()时,应及早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及相关检测的信息,提供适宜、规范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提供检测后咨询。对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也要及时进行检测与咨询。 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感染孕产妇实行(),将其纳入(),遵循(),提供高质量的保健服务。除常规孕产期保健外,还要提供()和()等服务。 4.给予HIV感染孕产妇安全助产服务,提倡(),不应将感染作为剖宫产指征。实施()防护措施,减少分娩过程中疾病的传播。帮助产妇及其家人制订适宜的生育计划,落实避孕措施、促进()使用,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 5.HIV产妇所生婴儿喂养咨询与指导:提倡(),避免(),杜绝()。

6.HIV产妇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婴儿若接受母乳喂养,应首选()方案(奈韦拉平)。 7.至202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以上,孕期检测率达()以上,提高孕早期检测比例。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以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以上 (3).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以上。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以上(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以下 二、简答题: (一)、HIV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检测 (二)、艾滋病的窗口期。 (三).孕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四)HIV孕妇分娩时注意事项。 (五)梅毒孕产妇治疗方案。 (六)乙肝感染孕产妇干预及所生儿童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