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

B.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部分布在亚洲

C.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D.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区

答案:D

解析: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亚(其中包括日本)、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其中东亚的日本、西欧的国家和美国均属发达国家,故选项A是错误的;平原地区的人口也并不都是很稠密,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等,或是由于过于湿热,或是由于过于寒冷,是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而北半球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则是人口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故选D。

右图为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4题。

2.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土壤D.交通

4.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宗教信仰B.生产活动方式

C.交通运输条件D.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2.A 3.B 4.D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海拔0~2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56.2%的人口,因此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平原。第3题,热带多雨地区,低地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而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第4题,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

读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回答5~6题。

5.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 km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B.南美洲

C.亚洲D.欧洲

6.非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小的原因是( )

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

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

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

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大洋洲居住在距海岸200 km之内沿海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这在各大洲中比例是最大的。第6题,据图可知,非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约18%,这和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有关。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主要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主要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 美国110.0

墨西哥26.7 德国21.1

印度22.2 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

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8.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答案:7.B 8.B

解析:第7题,通过分析可知,表格中左右两栏分别为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根据已有知识可判断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均为发达国家。迁入国中只有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其他均位于北半球;从表中国家分布看,人口迁移并不仅仅是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表中的人口迁出国均为沿海国家。第8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下面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9~10题。

9.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答案:9.D 10.D

解析:第9题,人口年龄结构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性别比例的情况,故A项错;人口年龄结构图中无本国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实际人数统计,故B项错;图中青年人口比例大于老年人口比例,故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来移民人口以青年人口为主,故可缓解当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10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自然因素等,该国迁入人口以青年人口居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1~12题。

11.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1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11.A 12.D

解析:图中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较来说明人口的迁入与迁出情况。第11题,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第12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土地面积更广阔B.矿产资源更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D.草场资源更丰富

14.上图中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有效的途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西北土地面积相对于北方地区更广阔,矿产资源、草场资源也优于北方。但资源利用条件不如北方好。第14题,由图可知,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有①和②,而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所以最有效途径只能是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5~16题。

A.约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

C.约8亿~9亿D.约14亿~15亿

16.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15.C 16.A

解析:第15题,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结合表中内容,可知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第16题,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水平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消费水平影响资源的消耗,因而都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地区开放程度影响从外界获取资源的数量,因而也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1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7.B 18.B

解析:第17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很显然“活得舒服”不是指环境人口容量,排除A项;一个地区供养人口的多少,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排除C、D项;“活得舒服”应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应是一个“虚数”,答案应为B项。第18题,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不是加快人口增长。]

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据此回答19~21题。

19.

A.25万人B.30万人

C.35万人D.45万人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人口合理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21.下列因素中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不同的是( )

A.经济发达程度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受教育水平D.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19.A 20.C 21.D

解析:第19题,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量,所以该岛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为25万人。第20题,资源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合理容量有可能扩大;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8-9亿。第21题,经济发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

越小。

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22~23题。

22.迁入淄博市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

23.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答案:22.D 23.C

解析:纵坐标表示迁入淄博市的各省人数,可看出东北三省迁入淄博市人口数居前三位。横坐标表示各省迁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素影响,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9年春运期间,全国共发送旅客29.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0.6%。另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内地有流动人口26 139万人。结合下图回答24~25题。

24.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5.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答案:24.D 25.B

解析:第24题,从年龄段看,19~34岁人口迁移比重最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第25题,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缩小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但也会给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以及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等造成压力。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1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2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图3

(1)分析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2分)

(2)分析图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图3,在距海岸200 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 km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2分)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

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3分)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多选)(3分)( )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州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

答案:(1)平原(2)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不适宜人类居住(3)南美(4)低平中低(或中) 沿海(5)ACEH

解析:第(1)题,由图1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 m以下的地区,就地形类型而言,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m以下。第(2)题,由图2可以看出,40°S~90°S的地区是世界人口分布比例最小的地区,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可知,该纬度带大部分地区是海洋,且南极大陆不适宜人类居住。第(3)题,由图3可以看出,距海岸200 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在这三个大洲中,距海岸200 km 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第(4)题,结合图1、图2、图3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第(5)题,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美国阿拉斯加州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人口较少。

2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

我国民工流出省份空间分布图

我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分)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4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3分)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3分)

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可知,农民工流出的省份主要有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民工流入的主要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北京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和矿产资源丰富的新疆,因此,我国目前人口跨省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内陆流向沿海和工矿区。第(2)题,人口大量迁入对迁移地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主要是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主要是加剧了人地矛盾,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了城市管理的困难。第(3)题,由材料一中我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可知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第(4)题,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是从农村迁向城市。

28.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漫画。

材料二2018年2月1日,西安市公安局推出了最新户籍新政新举措。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在这次户籍新政中,西安进一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其中包括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

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投资纳税的落户条件等。据了解,西安户籍新政自去年3月份正式实施一年多来,西安共计迁入新增人口25万余人,同比增长34%,新政吸纳人口效果显著。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分)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4分)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

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材料二说明人口迁移受政策影响。第(2)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第(3)题,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技术工人需求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分)

材料一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说明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________、________的趋向性。(4分)

(2)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密集区人口稠密的原因。(6分)

(3)从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3分)

答案:(1)0~200 <200 沿海地区平原(地势低平)地区

(2)特点: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原因:东南部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平坦;经济发达,文化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

(3)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第(3)题,人口容量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西藏的人口容量较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18.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非阴影为白昼),可能是下图中的: A.① B. ② C.③ D.④ 19.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无法确定 20.若飞机继续飞行5个小时到达洛杉矶,则到达洛杉矶时,当地时间(西八区)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 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 ——He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 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04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 04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回答1~2题。 1.“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解析】四川和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潮湿,辛辣可祛湿。 【答案】 B 2.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区都( ) 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地带 C.位于长江流域 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解析】图中陕、川、渝在西部经济地带,鄂、湘在中部经济地带,B项错误;粤在珠江流域,京、鲁等也不在长江流域,C项错误;陕西省有些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 【答案】 A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在102至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2012年中国总人口为13.54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 ) ①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②“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③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④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A.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虽然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 【答案】 A 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目前”“最切实可行”。此题易错选②,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而④⑤⑥项近期就可实现。 【答案】 B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在此期间,通过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已知甲地位于160°E和40°N的交点上,乙地位于160°W和10°S的交点上,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4.下列半岛中,属于亚欧板块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巴尔干半岛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6.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 盐城的王先生登录了总部位于广州的某交通导航设备公司网站,为自己的爱车订购了一套GPS导航设备,两天后在家收到了订货。下图为该公司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生产组织、经营网络与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生产企业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技术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 D.市场导向型产业 8.图中显示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 ( ) A.专卖店 B.大型超市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9、在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0题。 10.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A.①地盛产黄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D.该地地势北高南低 11、我们长春学生放暑假时,印度()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盛行东南季风 D.是旱季 12.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知识和技术 C.原料 D.廉价劳动力 13.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新高一预习:高一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新高一预习:高一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19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19年)出生率(1.34%)、死亡率 (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课时练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课时练 (一)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图1含义的是( ) A .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地月系 B .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太阳系 C .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 D .①地月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 图1 2.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 A .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 B .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C .具有丰富的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进化创造条件。 D .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3.下列有关黑子和耀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耀斑的爆发密切相关。 B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 .黑子变化具有周期性,周期为xx 年。 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大气层光球表面温度最高 B.从外到里太阳大气层可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C.黑子和耀斑出现的周期一定是xx 年 D.发出可见光数量最多的是色球层 5.关于人类目前观察到的宇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称为“可见宇宙” B 、半径约150亿光年 C 、最远约9. 408 1012 千米 D 、总星系 6.下列各组行星分属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的是( ) A 、木星和地球 B 、木星和天王星 C 、金星和海王星 D 、火星和土星 7.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太阳 D 、月球 8.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 ) 9.下列行星上的一年都比地球上的一年短的是( ) A 、火星和水星 B 、水星和金星 C 、土星和火星 D 、海王星和冥王星 10.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 、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B 、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 、有昼夜更替现象 D 、 体积和质量在九大行星中最大 11.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星及其卫星组成的土卫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B 、河外星系比银河系高一级 C 、太阳系与银河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D 、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河外星系 12.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 气层中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大气层外 1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 B 、河流奔腾入海 C 、风的形成 D 、火山爆发 14.下列天体系统中层次最低的是(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总星系 D .地月系 15.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及其对应的太阳大气层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① ②③ ④

(完整版)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展开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别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水准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准确。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政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准确。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 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 内需,所以D准确。 答案1.C2.B3.D (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 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 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 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 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 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 A.生育意愿低 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C.人均寿命长 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 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 A项错误;据图B项准确;上海市老龄化水准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准最低,故平 均年龄最低,D项错误。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B项准确,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版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的人口政策实施后,将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图为2015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四地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到2035年,此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就学和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小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 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 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 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 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图 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 图。读图完成6~8题。 6.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7.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8. “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快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B.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读下图,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节《天体及天体系统》同步训练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最大 B.质量在九大行星中最小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惟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2.有关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有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无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有层次的。 3.地球上水的来源是( ) A.原始大气降水 B.太阳辐射作用 C.宇宙风暴降水 D.结晶水汽形成 4.地球具有大气,主要原因是( ) A.与太阳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体积质量适中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地球内部升温、火山爆发 5.小行星带位于( ) A.水星与火星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地球与火星之间 D.土星与木星之间 6.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 A.具有适宜的温度 B.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C.具有丰富的水 D.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7.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互吸引和转绕而成 B.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由九大行星组成 D.星系即为银河系 8.下列物质不是天然天体的是( ) A.彗星 B.星际尘埃 C.星际气体 D.人造卫星 9.在下列天体系统层次表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10.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表示出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就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条件,说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磁场的影响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对电离层破坏导致磁针剧烈颤动 C.对降水的影响是正相关 D.太阳活动使地球上的很多现象具有11年的周期 2.有关太阳活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一低洼区 B.耀斑发生至结束一般需要几年时间 C.太阳活动随机性很强,无规律可循 D.黑子活动区域、时期与耀斑活动有密切关系 3.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源源不断地以无线电波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 B.太阳的质量是不断耗损的 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 D.太阳辐射能量大而集中,易利用来发电 4.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其轨道为一正圆 C.公转过程中时快时慢 D.太阳居于轨道中心 ( ) .关于自转和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2. .7月初公转线速度较快A.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B .自转角速度全球各地无差异 D.公转角速度在一年中无变化C(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短 B.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长.在春分至夏至这一段时间,地球公转在加速C .在冬至至春分这一段时间,地球公转在减速D( ) ),画法正确的是4.下列四图(图1—4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 直接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15~16题。 15.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一单元测试题 设计人朱崇珏 2014-9-1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2分,20小题,共40分)。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据此材料和太阳系模式图完成1—4 题。 1.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时,莫斯科(东经37度)的区时为:( ) A.10月2日0时59分57秒 B.10月1日12时59分57秒 C.10月1日 0时59分57秒 D.10月2日12时59分57秒 2.下列天体按距离太阳远近,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的是:( ) A.水星、金星、土星、天王星 B.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 C.地球、金星、土星、海王星 D.土星、火星、海王星、天王星 3. 与银河系处于同一个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特殊性主要表现:( ) A.地球既能自转又能绕太阳公转运动 B. 地球上有大气 B.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5.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 ①鸽子飞行失踪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 ③狮子座流星雨④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⑤两极地区美丽"极光"的产生⑥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6.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地理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 读图1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 1. 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① B.② C ?③D.④ 2.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④增强 3. 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 ( ) B. 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o 读图,回答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4?5题。

4.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 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5.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 ?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 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回答6?8题。 6.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C.多年平均蒸发量 D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7?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下表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数据",据此回答 ①江河水 ②湖泊淡水 ③冰川 ④浅层地下淡水 &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 2000mm 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 A. 用水量大 B C. 污染严重 D ?年径流量小 ?河流流程短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民乐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 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