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向左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10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 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下图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4.(2020·贵州黔南州中考)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未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5.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 cm,能在距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 cm

B.25 cm

C.17 cm

D.12 cm

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7.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物体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 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 cm。

10.下图是某汽校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装置加

工、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

11.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了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选填“强”或“弱”)些。

12.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凸透镜。

13.“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围,能形成(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三、作图题

14.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5.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

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 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 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选填“A”或“B”)凸透镜。

(2)小王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参考答案

1.C蜡烛向左移动2 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A错误;蜡烛向右移动10 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错误;蜡烛向右移动2 cm,物距减小,此时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所以C正确;由题图知,物距为15 cm,像距为30 cm,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 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应为15 cm,在65 cm刻度处,D错误。故选C。

2.C

3.D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应在镜头焦距的二倍焦距以外,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若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若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4.D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A错误。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投影仪在使用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丢弃的矿泉水瓶与瓶内剩余的水组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能会聚阳光,容易引起火灾,故D正确。

5.C凸透镜成像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 cm处时,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40 cm>2f,即f<20 cm;由f

6.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在拿走近视眼镜后,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镜,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7.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二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物体应该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选项B说法正确;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焦距,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到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因此选项D说法正确。

8.B物体放在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特点制成的;物体放在C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物体放在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此一样;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9.解析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所示,F点为焦点,白纸最初距凸透镜20 cm;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相当于白纸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已知光斑一直变小,结合下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20 cm。

答案会聚小于

10.答案倒立、缩小近

11.解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前,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些,可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前弱

12.解析已知f=10 cm,则2f=20 cm,蜡烛在凸透镜前18 cm处,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所以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所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会聚靠近

13.解析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围,能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倒立

14.解析入射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凹透镜的虚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光心,其出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答案如图所示

15.解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将成像在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即物、像之间的距离将大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而光具座上的刻度是0~100 cm,所以只能选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来做实验。(2)当物距越小时,像距就越大,像就越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3)从实验的记录来看,小王没有记录成像的倒正以及成实像与虚像的情况,所以说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不够全面。

答案 (1)B (2)大减小(3)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或只通过一块凸透镜成像的情况,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欠普遍性,或只研究了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没有研究成虚像的情况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4*10=40分) 1.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2.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 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 3.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4.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 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 cm B.10 cm C.16 cm D.20 cm 5.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6.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光学器件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符合成像规律的是() A.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7.如图所示是李明同学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关于他的眼睛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明的眼睛正常 B.李明是远视眼 C.李明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D.李明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8.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 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 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9.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的焦距很短 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10.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它的成像情况是()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4*5=20分) 11.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对光有作用。 12.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 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15 cm时的成像特点可 应用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3.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向左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10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 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下图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4.(2020·贵州黔南州中考)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未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5.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 cm,能在距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 cm B.25 cm C.17 cm D.12 cm 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85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C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蜡烛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2 .以下是小雅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3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由距凸透镜 25cm 处沿主光轴移到 13cm 的过程中,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A .仍为平行光束 B .变为发散光束 C .变为会聚光束 D .无法确定 5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 .大于焦距 B .小于焦距 C .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 D .大于 2 倍焦距 6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显微镜的目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7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2.“爱护眼睛,你我同行”。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 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 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5.当物体距凸透镜16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A.6厘米<f<12厘米B.8厘米<f<10厘米 C.6厘米<f<8厘米D.12厘米<f<20厘米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 透镜分别是()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 8.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 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 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 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 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 A. 凹透镜聚光B. 平面镜成像 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 光的色散 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 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 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 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 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 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

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 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成像原理与图中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使用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B.电影放映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9、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水球光学实验”中,航天员王亚平的脸距水球球心30cm时,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30cm B.7cm C.15cm D.45cm 10、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各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蜡烛距凸透镜30cm,在光屏上可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 B.光屏上呈倒立、放大的实像 C.图中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常州学生李明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而形成 的__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__(C/D/E/F)处.他用 激光笔从A点向(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 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m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左/右)移(3)生物老师证实,这是古老物种 仙女虾.其卵可以在寒冷或高温的 沙土里休眠多年,直到遇水才孵 化.仙女虾的卵壳具有_______(写 出一点即可)的特性. 2.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面,应该利用透镜矫正. 二、选择题 3.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4.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各组光学器件中都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凹面镜和凸透镜 B.凸面镜和凹透镜 C.凹面镜和凹透镜 D.凸面镜和凸透镜 2.暑假,初二的几个同学到长江边野炊玩耍,玩累了就在树荫下休息。小南把还剩半瓶的 水瓶随手扔在了草丛中,小文想到看上去很浅的江水中去游泳,小芳赶忙制止了他们。下列 情景解释错误的是() A.小华说树荫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文看到自己在清澈江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由于光的折射江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冒然下水非常危险 D.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在一起容易引起火灾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 A.凸镜 B.凹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4.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 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5.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6.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的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机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 A.B.C.D. 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 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 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 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 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

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 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 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 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 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 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太阳光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现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3.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4.如图所示,爱动脑筋的小丽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移动蜡烛远离透镜 B.移动光屏靠近透镜 C.移动光屏远离透镜 D.移动透镜远离光屏 5.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 A.A点B.B点C.C点D.E点 6.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 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工具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是() A.人脸识别机B.汽车后视镜C.放大镜D.近视眼镜 2.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3.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 6.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8.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9.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 (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 C.D. 2.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0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3.晓维同学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光斑(如图所示)。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6cm 处,并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像的性质是()

A.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C.倒立的等大的实像D.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4.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或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5.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6.杭州某中学率先使用“刷脸器”,从吃饭、借书等都可通过“刷脸”完成,而实现录入脸部特征的关键器材就刷脸器上的摄像头,下列有关刷脸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片是凸透镜B.获取脸部特征时成的是实像 C.为使屏幕上半张脸变完整,可适当远离摄像头D.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以内 7.图1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2中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能力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近视眼镜片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该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蜡烛距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像 C.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虚像 4.凸透镜的成像如图所示,AB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这种情况

[ ] A.可用于放大镜观察物体 B.可用于幻灯机放映幻灯片 C.可用于照相机拍摄照片 D.可用于照相机,也可用于幻灯机 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6.照相时要使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机或人的位置调整正确的是 [ ] A.人离镜头近些,拉长暗箱 B.人离镜头远些,拉长暗箱 C.人离镜头近些,缩短暗箱 D.人离镜头远些,缩短暗箱 7.凸透镜焦距f=10cm.物体离焦点5cm,物体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 [ ]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以上都不正确 8.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透镜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透镜只能用透明玻璃制造 C.王红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D.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2.小方的班级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3.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图1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5.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A.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A.凹透镜 B.平面镜C.凸透镜 D.三种都可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透镜”。当平行光射到这个“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 ) A.平行光束 B.会聚光束 C.发散光束 D.无法确定 2.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3.阳阳用凸透镜自制了一台照相机,给小红(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像,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阳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A.将照相机往右下方平移 B.将照相机往右上方平移 C.将照相机往左下方平移 D.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 4.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类似远视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分别如图中的(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丙、乙 5.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吗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6.如图,有一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图像的形状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 2.小玉学习光现象的知识后,提出了几种想法,正确的是( )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④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以此检验真伪⑤红外线灯发出的红光就是红外线. A.①②③④⑤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 C.②③④正确 D.②④正确 3.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⑤ 4.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 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 D.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6.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验钞机应用的是红外线 B.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D.电视遥控器工作时发出的是紫外线 7.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也有缩小的 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C.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8.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则 A.相同 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 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 D.不能成像 9.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呈接 B.人眼观察到虚像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C.实像能用光屏呈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0.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A.镜中花 B.水中桥 C.林中影 D.缸中鱼 1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早晨,我们能看见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 1.图中,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正确的是() A.B. C.D. 2.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3.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D. 4.下列物品中用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工作原理的是()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眼镜 5.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中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光屏位置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在甲位置时,需将光屏移动到大于70cm的位置,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将蜡烛从甲位置移到乙位置,需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蜡烛在丙位置时,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蜡烛在丁位置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到55cm 刻度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处,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移动光屏,一定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②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③移动光屏,再次成像的像距为30cm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和③ 8.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想要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被观察的物体靠近显微镜物镜后,成像变大 D.将天文望远镜的镜筒缩短后,成像变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并绘制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 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关于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太阳光下,出现一大块光斑的是凸透镜 B.用透镜观察景物,放大的是凹透镜 C.用手摸形状,中间较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D.以上做法都对 2.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 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3.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B.利用望远镜可瞥见血液中的细胞 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5.XXX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 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脸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 D.“刷脸”时,脸部经摄像头成正立减少的实像 7.六盘水属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共有野生红豆杉118万株,个中相对会合连片面积 2万余亩。又被称为“红豆杉之乡”。XXX先用相机拍照了红豆杉清晰的照片甲,为了拍照清晰的 照片乙,应将() 1 A.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8.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 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蜡烛距凸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 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 C.小孔成的像 D.“海市蜃楼” 2.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成虚像的是()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③④3.下列现象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A.镜中花 B.平静的水面上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 C.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画面 D.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4.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放大有时缩小有时等大 C.虚像,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D.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也可用人眼直接看到 5.下列关于虚像和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进入人眼,虚像是人的幻觉 B.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 C.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实像是光折成的,虚像光反射成的 6.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时,可以在C点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至C点,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放在图中的() A.AB之间B.A点C.A点的左侧D.B点的右侧 7.如下图的四个透镜中,哪个是凸透镜() A.B.C.D. 8.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 B.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 C.只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便能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比较透镜的焦距与l的大小 D.只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不能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比较透镜的焦距与l的大小9.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