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文原文Word版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原文

目录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7*听听,秋天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

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2.总也到不了的老屋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习作:续写故事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海滨小城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1.大自然的声音

22.父亲,树林和鸟

23.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口语交际:请教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

识字表

写字表

词语表

标*的是略读课文

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

梦想起航的地方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老课文题目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2.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

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上课的时候……放学了……

资料袋: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花的学校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的站墙角

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3.“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资料袋

泰戈尔,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3* 不懂就要问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语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我跟爷爷奶奶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我会摘茄子,还会给菜地除草……

爸爸带我去了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做摩天轮,从空中往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和车都变小了……

想好要讲的内容以后,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听听他们有什么建议。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讲的内容。

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借助图片或实物讲。

习作

猜猜他是谁

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

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他的头发又黑又硬,一根很向上竖着……

他特别爱笑,一个小笑话就能让他笑个不停……

他关心班里的每个人。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心情不好,他主动来安慰我,还送给我一盒酸奶……

他酷爱踢足球,也喜欢跑步,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白勺身影……

你选的是谁?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也可以把全班同学的习作贴在墙报上,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语句。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看到这样、砚稿的语句,我会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

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zhǎo diào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chìjízào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

同学交流。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

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

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篮球侠巧手剪纸祖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黑白棋社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我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日积月累

所见

〔清〕袁枚

suǒ jiàn

所见

zuò zhě:yuán méi

作者:袁枚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gē shēn g zhèn lín yu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bì kǒu lì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

第二单元

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4.古诗三首

山行【唐】杜牧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jìng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bái yún shēng chùyǒu rén jiā

白云生处有人家。

tíng chēzuòài fēng lín wǎn

停车坐爱枫林晚,

shuāng yèhóng yúèr yuèhuā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车儿停下,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 坐:因为。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赠刘景文【宋】苏轼

héjìn yǐwúqíng yǔgài

荷尽已无擎雨盖,

jú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菊残犹有傲霜枝。

yì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jì

一年好景君须记,

zùn shìchéng huáng júlǜshí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1)擎:举,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

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yèshūsuǒ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shào wēng

宋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yè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fēng dòng kè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yǒu ér tóng tiāo cùzhī,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shēn líluòyī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

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籁籁地着,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的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生字: 坝傣昌昂跤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尾 2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生字: 钓拢 耍装劲绒假朝些钓察瓣拢掌趣 3爬天都峰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课文原文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陶金鸿,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部编版课本由教育部组织编写,2017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语文中国历史道德与法治。2019年,小学、初中全年级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在线阅读请点击链接查看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1】获取三年级语文、三年级数学、三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什么是人教版课本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部编版课本和人教版课本的区别 1、编写单位不同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学校所用的教材。 部编本即“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简称。部编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在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开始全新启用部编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科课本。“部编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等多个版块,把课外阅读也纳入教学体制。 2、课文顺序有所调整 对比人教版课本,经典课文仍然存在,但顺序做了很大地调整; 3、部编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 部编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的掌握与积累,如果人教版要求孩子学写8个字,那么部编教材会要求学写16个字;

4、部编版课本更加“现代性” 部编版的教材在选取课文、习题设计和课后练习作业等方面都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气息。 5、部编版古诗文的比重有所增加 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 6、部编版增加了课外阅读书目 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的几个重点 第一:是兴趣:多读充满情趣,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第二:要提高学习效率,学好课本知识。现在的课本每一篇课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师上课的细节千万不要漏掉,许多考试都在这些细节上会难倒你的,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老师兴致所致,上课处于极好状态时,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且常常不书写在黑板上的。捕捉这些细节,往往会提高你上课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识面。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这是每一个科目都应该用到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就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学习语文,应该进入文章的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精髓。 第四: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计划,很多书,都是化了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当然读的书,除了满足自己对一方面的兴趣以外,更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的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得出:外形美丽,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教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作业布置: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 课《坐船的鸟》课 文原文及教课设计 课文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间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工业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使劲地摇着橹。 以后,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这样漂亮啊!它的羽毛是 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静静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边做什么呢?莫非它要和我们一同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入水里不见了。但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 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我理解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打 鱼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郭风,选作课文时有变动。 教课导案 教课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 13 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 个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觉大自然的漂亮奇特。 教课重难点: 感觉人与动物和睦共处的美好境地,培育学生亲密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课时间: 2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一种鸟?( 谈感觉 ) 2.师出示“坐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 ( 生讲 ) 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内心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坐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1 / 3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碰到不认识的字,能够借助拼音朋友,能够查词典, 也能够讨教教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帮识字,沟通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正确流畅、同 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报告,报告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 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余同学随机评论。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察看本课生字有什么特色。 2.谈谈你是怎么记着它们的字形的? 3.揭露: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许多,注意左右比率。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牢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心得。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坐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能够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沟通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谈谈为何喜欢? 2.班级内报告。 三、要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 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漂亮 ( 依据板书指引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假如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指引学生读第 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察看它心爱的样子,找到描绘翠鸟样的句子后 重复读一读。 ( 生读 )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了然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快速、矫捷。 5.读下边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打鱼的情形。“我正想着, 它一下子冲入水里,不见了。但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 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经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因而可知,大自 然也是我们的教师。师指导朗读第 5 自然段。 7.小翠鸟竟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2 / 3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word版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word版本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原文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课文原文(可编辑打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课文原 文(可编辑打印)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它是一只孤零零的小狗,不知道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它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毛病,是别人让它知道不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缺陷,它们对它说:“你怎么不叫?” “我不会我.....我是从外来的......” “你这算什么回答啊。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 “干吗要叫?” “狗会叫,因为它们是狗。它们对过路的陌生人叫,对令人讨厌的猫叫,对着满月叫。它们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白天叫得多,但晚上也叫。” “也许是这样,可我.....” “可你是怎么啦?你这只狗可真特别,去,去!总有一天你会上新闻的。” 小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批评。它不会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 “你跟我学。”有一次,一只同情它的小公鸡对它说。那只小公鸡喔喔喔地叫了几声。 “我觉得很难。”小狗对小公鸡说道。

“不难,容易极了。你好好听着,看我的嘴,注意观察,学我的样子。”“总之,你注意观察我,学我的样子。” 小公鸡又喔喔喔地叫起来。 小狗试着照小公鸡的样子做,但嘴里只发出一种滑稽的“咯咯”声,吓得旁边的小母鸡都逃走了。 “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做就很不错了。你再试试,来。”小狗又试了一次,两次,三次,都没能成功。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一天早晨,当它正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一只狐狸听到了,心里寻思着:公鸡终于来找我了。我得去感谢它的来访。狐狸真的去了,还没忘记带上刀叉和餐巾,因为对狐狸来说,没有比小公鸡更美味可口的午餐了。可以想见,当它看见啼叫的是一只狗而不是小公鸡时,该是多么失望啊。那狗蹲坐着,一生又一声地喔喔叫着。 “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一个圈套?” “当然啦。你让我以为,是一只公鸡在树林里迷路了,而你却高下圈套想抓我,幸好我发现得及时。” “我向你担保,,我压根儿就没想抓你。我只是在这里练习。”“练习?练习什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8篇)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图说图: 师:孩子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只小船。 生:我还看到了船头上站着一只鸟。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描述这只鸟吗? 生:这只鸟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上是蓝色的。 师:你观看得特别认真,你喜爱这只鸟吗? 生:喜爱。 师:那么这是一只什么鸟呢?孩子们,你们谁能精确地告知教师? 生:这是一只翠鸟,我是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的。 师:不错!你们对翠鸟了解多少呢? 生:我只知道翠鸟喜爱捕鱼,别的我就不太清晰了。 师:教师这里有一些关于翠鸟的小学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简洁讲解,同时引出课题: 这只站在船头的翠鸟这是要干什么呢?孩子们,让我们走进今日的课文(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指导学生齐读课题,留意“搭”读第一声,是指“乘坐”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教材插图,让学生通过聚焦画面对翠鸟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又特别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自主朗读,疏通词句篇二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朗读并想一想自己从听读中对课文有了哪些简洁的认知(知道了翠鸟的样子很漂亮、了解了翠鸟会捕鱼……),教师确定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提示他们留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学、教师,同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状况: (1)认读生字小嬉戏:教师将写有课文生字的卡片放在预备好的“生字包”中,接着指名学生从中抽取生字卡片,然后精确读诞生字的读音,教师适时将读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次进展易错读音生字集中强化朗读指导。 (2)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后生字,想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引导他们留意利用已有生字认知阅历进展共性化识记(“鹦、鹉”两个字组合起来是鸟的名字,所以都有“鸟”,而左边的局部都是它们的读音……),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比拟、熟字加偏旁识记法等记住生字的字形。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看生字的构造和笔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 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 径()疯()霜()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电子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电子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电子课文 不少同学在找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电子课文,小编也为大家找到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及目标 1、目标: 夯实基础,巩固强化、查漏补缺、辅优补差,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2、内容: ⑴积累: ①正确认读、听写本册中300个生字。 ②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我的发现。 ③课文中的四个字的词语。 ④课文中优美段落、重点段落的诵读。 ⑤古诗默写。 ⑵阅读: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优美语段或课文;能复述课文。 ②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参见试卷中根据意思写词语的题型)。 3、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以第五、六、七单元为例,以过渡句和中心句为重点)。 ⑴习作 ①学会把读习作要求,根据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做到文通句顺;程度较好的能在语言上有所提高。 ②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文园地二及相关题目)。 ③能用课文中出现的构段方式来写作。(如:围绕中心句写一段

通顺的话;人物之间的对话。) ④复习教材中的作文,以课文优美段落和学生佳作为例,进行指导(写事:课余生活、熟悉人的一件事;写景物:秋天的图画、观察日记、去过的地方;传统文化、编写童话)。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基础部分: 生字词、古诗、读读背背、读读记记、课文重点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⑵阅读部分: 培养较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阅读题,文章要多读几遍,难理解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来读;圈划出重要的词、句);认真读题。 2、难点: ⑴阅读: 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难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下理解。 ⑵作文: 根据要求,审清题意,抓住重点,先想再写。 三、具体措施 1、全面复习课文,根据学生能力,以读、背诵的形式在班级里开展课文诵读大赛,学生在家长处或者同学处完成,作出不同的记号,让学生快乐地再次熟悉课文。 2、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归类,以语文园地中出现的类型和单元检测中出现的类型为要求,有时候采取“考考同学”的方法,将一类题目找出来,请其他同学来填答案。这样,可以将复习方式拓展到课外。 3、注重基础,坚持每天听写和优美段落的诵读展示。 4、结合试题进行精讲,可以选择部分题目全班一起做,有能力的学生做提高题。 5、加强做题方法的指导,培养较好的读题,思考的习惯。 6、加强补差工作,争取家长配合,解除学生畏惧心理,提高上进心和积极性,耐心辅导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 文及教案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 咿咿呀呀,像唱歌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 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 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 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不过,书里说的是什么 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 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个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1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理解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 1、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2、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 文原文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 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 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 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 案1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 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 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 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 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电子版书-第3-5单元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说明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 第四单元说明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句子中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

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5、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二、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示: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