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排升降式鲆鲽鱼类网箱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一种联排升降式鲆鲽鱼类网箱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一种联排升降式鲆鲽鱼类网箱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山东鱼类产业发展分析及展望020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鱼类产业创新团队 《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一、产业发展状况 (一)国内外产业基本情况 鱼类养殖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满足城乡市场水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增强人民身体素质等方面起到重点作用。 20 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鱼类产量显著增长,同时获取方式以养殖为主导,捕捞比重持续下降,养殖品种结构基本稳定,优势品种发展迅速,另外养殖地区差异性明显,养殖产量增长主要在亚洲。养殖模式多元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我国鱼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由1978年的465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6699.65万吨(其中鱼类产量2845.77万吨),增长14.4倍。养殖产量由1978 年占总量26%,提高到目前的77%。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从 4.8kg提高到48.74kg,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二)我省鱼类产业现状 1.产量、产值增长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省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渔业增加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据《山东省渔业年鉴》统计:水产品总产量由2010年的783.8万

吨,增长至2014年的903.7万吨,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由12.70 %上升至16.0 %。淡水养殖产量自2010年的124.4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146.4吨,其中鱼类养殖产量由2010年的114.84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137.60万吨。海水鱼类产量达到16.08万吨。渔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10416元增长至2014年的16012元。对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丰富人民“菜篮子”起到重大作用。主要淡水鱼类产量增长情况见表1。 表1: 2010年、2014年山东省主要淡水鱼类养殖产量对比 种类2010年产量 (万吨) 产量占比 (% 2014年产 量 (万吨) 产量占比 (% 增、减 (%) 鲤鱼29.3825.5835.1625.5519.67 草鱼\ 20.0517.4625.0518.2024.94 鲢鱼20.1217.5224.1917.5820.23 鳙鱼12.4010.8015.1811.0322.42 鲫鱼12.1210.5514.4010.4718.81 泥鳅0.780.680.890.6512.36 鲶鱼 3.24 2.82 3.07 2.23-5.24 黄颡0.210.180.260.1923.81 鳟鱼0.190.170.360.2689.47 乌鳢9.598.3511.338.2318.14 罗非鱼 1.19 1.04 1.260.92 5.99 鲟鱼0.570.50 1.20 0.87107.02 2.产业规模与养殖模式 我省的淡水养殖面积28.7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5.17 万公顷。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养殖、湖库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河沟、稻田等。淡水养殖品种主要以大宗淡水鱼品种为主,青、

2015年牙鲆产业分析及价格走势预测

2015年牙鲆产业分析及价格走势预测 本文以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各综合试验站跟踪示范区县调查数据为基础,以产业经济岗位团队调研数据为补充,对2014年度牙鲆产业运行情况和2015年度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供有关各方参考。文中所指的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福建等省市40多个区县。微观层面的数据来自对养殖者的跟踪调查。 2014年跟踪调查区域牙鲆养殖面积变动情况 我国牙鲆养殖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山东省,辽宁省、福建省和天津市次之。河北省牙鲆养殖均为工厂化养殖,养殖面积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的昌黎县,另外在唐山市的乐亭、滦南、丰南及曹妃甸区也有少量分布。山东省牙鲆养殖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和日照,其中威海地区以浅海网箱养殖为主,烟台和日照以工厂化养殖为主。辽宁省的牙鲆养殖主要分布在东港和大连,其中东港以池塘养殖为主,大连以工厂化养殖为主。福建省的牙鲆养殖主要分布在如东县,养殖模式为工厂化养殖及网箱养殖,连江县有少量的工厂化养殖面积。天津市的牙鲆养殖主要分布在汉沽区,均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

2014年第四季度跟踪调查区域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分布情况 ?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变动情况 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年内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动趋势,但变动幅度比较缓和,均在10.0%以下。从长期发展情况看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增减各异。2014年第一季度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为25.3万平方米;第二季度养殖面积微幅增长4.7%;第三季度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较第二季度呈下降趋势,降幅为3.0%;第四季度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为27.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7.0%。 与2013年同比牙鲆工厂化养殖面积第一季度大幅增长32.5%,第二季度涨幅达 22.7%,第三季度微幅下降3.7%,第四季度与2013年同比基本持平。与2012 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基本持平,第二季度增长27.4%,第三季度降幅为11.7%,第四季度增长30.7%。 ?牙鲆网箱养殖面积变动情况 跟踪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跟踪调查区域牙鲆的网箱养殖面积分别分布在山东省的荣成市和福建省的东山县。2014年第一季度仅东山县有 6.3万平方米的养殖面积;第二季度荣成和东山均有养殖,养殖面积分别为16.0

比较几种鱼类开口饲料

比较几种鱼类开口饲料 开口饲料 当自己饲养的鱼开始产仔,那种幸福感估计只有自己小孩儿出生才能媲美吧。而幸福后,就是责任感。如何饲养鱼仔?对于鱼仔仔而言,纯净的水质和适口的饵料是最关键的。结合经验人士的养鱼经验,给大家推荐几种饵料,并且做一下对比。最根本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饵料。 一、丰年虾 丰年虾市面是分为好几种,有冰冻丰年虾,脱壳丰年虾,丰年虾卵。 冰冻丰年虾其实是种很好的开口饲料,现在一般人还不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冰冻丰年虾放进缸中,碾碎,虾的碎片非常适合鱼仔。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浑水,喂完鱼后,再把水妖精打开就行了。水妖精是一种很好的过滤工具,尤其是对鱼仔而言。 脱壳丰年虾市面是有售,这是一种化学方式,强行脱壳的产物,对于消化系统不强的鱼而言,脱壳丰年虾最好不要用。 丰年虾卵,现在市面上分为两种,大卵型和小卵型。大卵型的丰年虾体积太大,一般鱼仔无法吞咽,比较适合的是口腔大的,吞噬猛的。比如虾虎,塘醴鱼仔。小卵型的是鱼友们的首选,也是一种广泛饲料,一般的迷鳃科,斗鱼,三湖类,慈鲷鱼仔都可以进食。 二、水蚤

水蚤在市面上比较多见。尤其是到了夏季,鱼市门口经常会出现。水蚤属于过滤性觅食,食物在水蚤体内迅速排出,所以水蚤本身并没有太多营养。而且水蚤成体体积大,一般鱼仔一周后才能吞咽。现在给大家推荐一种水蚤的养殖方法。将换掉的,带有鱼便的脏水,放置太阳底下暴晒,一周后,将会晒成绿油油的绿水,将水蚤成体放进绿水中。隔天后,用不同目的网子,将水蚤幼体过滤。水蚤幼体以绿藻为食,营养也有了,非常适合鱼仔开口。 三、蛋黄水 很多老鱼友饲养金鱼,金鱼鱼仔的开口都选择蛋黄水。这种情况得意于水质的稳定,缸体比较大。尤其是大瓦缸。蛋黄是偏素食的,所以对习惯了肉食性开口的鱼类,蛋黄水并不适合,而且我们选择的繁殖缸较小,水质容易恶化,蛋黄是种可以利用,但是不被强烈推荐的开口饵料。在我的饲料经验中。蛋黄可以用来喂食底栖鱼仔,比如一些人工繁殖的小异型,直升机,胡子类。 四、微虫 微虫的培养方法,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微虫比较适合口腔较小的鱼类开口。微虫的优点是繁殖迅速,一劳永逸。缺点是:营养成分不够,而且培养皿的酸性味道比较不容易让人接受。 五、洄水 洄水其实是带有轮虫,草履虫,水蚤类,以及一些浮游生物水质的综称。捞取洄水,对如今科学养鱼的鱼友们仿佛已是过去时。闲情时间,可以选择在植物园,人工湖中捞取一番。洄水需要用不同目的网眼过滤分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轮虫,草履

海水鱼类饲料配方的营养与特性

海水鱼类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与特性 1.钙 一般在淡水鱼的预混料中钙的含量较多,因为淡水中溶解的钙少,而海水中溶解的钙则趋于饱和,所以海水鱼中钙的补充就少。事实上,如果过多的钙进人鱼体,超过肾功能的负荷,就会抑制生长,所以在借用淡水鱼预混料配方时,要根据养殖海水盐度的高低作适当的调整,高盐度应少添加,低盐度应多添加,但不管水质如何变化,钙对鱼类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2.磷 磷在水中基本上是一种限制因子。水环境中能提供的量有限,所以大部分需要从饵料中获得。分析结果证明,海水鱼组织中的磷含量比一般陆生动物和淡水鱼类要高得多,这种生理生化上的差异,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显然在海水色的预混料中应多添加磷,但是过多的磷又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对某一个养殖品种的钙磷需求和钙磷比一直是引起关注的。另外,磷在不同品种的海水鱼中代谢吸收也不同,如大洋性鱼类狮鱼、鲸鱼等,代谢的速度比一般底栖鱼类蝶、纣、石斑鱼要快得多,因此在配制牙解和石斑鱼的预混料时,与大洋性鱼类相比,磷含量就要减少,否则就会影响鱼的生长。 3.铁 从海水鱼生态环境来看,海水中铁的含量不多,因为偏碱性。至于淡水中铁的含量有多有少,则需看具体水质。因此,一般淡水鱼的铁元素补充多少,影响不大,但是海水鱼的需要量应该满足,当然不同种的鱼需求量也不同,过量添加除成本提高外,也会造成代谢及消化吸收上的障碍,从生理上看,大洋性海水鱼的肌红素含量需求较大,比底栖性鱼类要高得多,每一个肌红素中都含有一个铁原子,因此在矿物质中铁的添加量要高,如果使用这样的配方来饲养沿岸性鱼类就应降低铁的添加量。 其它许多种元素,如铜、锌、铝、镁、钾、钠、碘、硒等,都各有不同的生理作用,添加量适宜就会促进生长,反之就会抑制生长,这些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五、从生理生态及加工过程中对维生素的需求 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和脂肪,维生素需要量甚微。动物从外界(经常是饵料)摄人维生素以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八种水溶性维生素需求量相对较少,其主要作为辅酶,被叫做B族维生素。另外三种水溶性维生素即胆碱、肌醇和维生素C,其需要量较大,虽不作辅助酶,但具其它功能。维生素儿 D、E和K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作用与酶无关,但有些情况下如维生素K具有辅酶

鱼类饲料中适宜蛋白质能量比研究的进展

鱼类饲料中适宜蛋白质能量比研究的进展 摘要: 能量是鱼类饲料组成定量的基础指标之一,但与畜禽不同,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1],在饲料中往往被优先考虑。已有研究证实,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2]。但是,配合饲料中过多的非蛋白能源物质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体脂肪含量过高,商品性能降低,限制动物对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3],因此,在配合饲料的研发过程中,蛋白能量比(P/E)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参数,适宜的饲料P/E(简称蛋能比)对于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产品品质、节约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蛋白能量比;饲料;鱼类 1蛋白质能量比的定义 起初对蛋白质营养水平有几种表示方法,即:蛋白质水平、蛋白质浓度、营养比,后来人们提出的“能量蛋白比(E/P)”也应作为蛋白质营养水平衡量方法之一,简称“能蛋比”。能量蛋白比=代谢能或净能(kJ/g)/粗蛋白质(%),E/P越小蛋白质营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E/P数值大小与其所表示的蛋白质营养水平高低相反,不太习惯,为此,有人建议用“P/E”表示,即:蛋白质营养水平=粗蛋白质(g/kg)/代谢能(或其他形态能)(MJ/kg)。P/E是表达动物日(饲)粮或配合饲料中蛋白指标同能量指标间的比例关系,即饲料中单位能值所对应的粗蛋白数,通常所说的配合饲料和饲粮的蛋白水平,是指其粗蛋白的含量百分数,是等量纲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而P/E则因二指标形式不同带来参数意义上的差别和取值大小的变化,但却能更进一步表示饲粮或配合饲料的蛋白营养内涵[4]。 2最适蛋白能量比的研究方法 在探寻鱼类饲料最适P/E时,通过投喂不同蛋白质、能量组合的浓度梯度饲料,使受试对象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结果,其中生长最快、耗料最低组所摄食的饲料蛋白质、能量含量被认为最佳需要量,二者的比值即为该动物饲料的最佳P/E。在鱼类饲料的适宜P/E的研究中,用于估计最佳P/E时通常使用方差分析或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方法。方差分析中,经多重比较后,最佳生长表现组饲料的P/E 即为该饲养对象所需的适宜P/E。当剂量-反应之间的真实关系未知时,多项式

鲆鲽鱼类饲料研究现..

鲆鲽鱼类饲料研究现状 冒树泉许鹏卢红潘晓玲张延华马强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济南250117) 鲆鲽鱼类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俗称比目鱼类(Flatfishes),可分为鲆科(Bothidae)、鲽科(Pleuronectidae)和鳎科(Soleoidae)。鲆鲽鱼类是中国海水鱼养殖种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1]。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鲆鲽鱼类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其饲料研究的不断进步。 一鲆鲽鱼类饲料研究现状 目前鲆鲽鱼类所用饲料主要有冷冻鲜杂鱼、湿性颗粒饲料、干性颗粒饲料。 1.鲜杂鱼饲料 由于鲆鲽鱼类大多是高档的肉食性种类,对蛋白质需求较高。一些养殖者就此认为只有饲喂高蛋白鲜饵料才能保证其生长。目前在鲆鲽鱼类养殖中,饲喂鲜杂鱼的传统方式仍然占据较大比例。但鲜杂鱼的供给受自然资源的限制,时常难以保证供给,并且一些鱼类是经济种类的仔稚鱼,大量使用鲜杂鱼不利于保护渔业资源。随着海洋捕捞资源的日益衰竭和国家对于捕捞业的严格控制,鲜杂鱼的产量不断减少,价格飞速攀升,已无法满足大规模工厂化养殖的需求。另外,鲜杂鱼的营养成分也并不平衡,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鲆鲽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极易导致营养性疾病的产生。摄食后鱼体代谢的氨、氮和磷排放过量,给水质造成不良影响,容易造成大规模养殖病害的爆发和流行[2,3]。 Danielssen[4]认为,鲜杂鱼的脂肪含量高,富含必须脂肪酸,因此投喂鲜杂鱼也会产生较好的生长效果,采用鲜杂鱼、干饲料、从兰鳕中提取的蛋白质饲喂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结果发现食用鲜杂鱼的大菱鲆其生长效果最好,分析认为是由于鲜杂鱼具有较好的蛋白质消化率所导致。但Devesa[5]研究发现,以鲜杂鱼和湿颗粒饲料饲喂大菱鲆,易导致寄生虫感染与细菌。在饲喂大菱鲆亲鱼时,鲜杂鱼与颗粒饲料相比,其生长效果相对较差[6]。 2.湿颗粒饲料 湿颗粒饲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研制,逐渐在美国与北欧推广应用。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广泛应用于真鲷(Pagrosomus major)养殖,发展到现在,在许多国家的海水鱼养殖中仍有应用。湿颗粒饲料是由新鲜或冷冻的小杂鱼与具有特定营养成分的粉状配合饲料,按比例混合后,再经软颗粒机挤压成型制成。但生产湿颗粒饲料需要配套冷库,且不易长时间储存及长途运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候选人马爱军同志情况介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候选人马爱军同志情况介绍 马爱军,女,1971年4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海水鱼类增养殖技术、繁育养殖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等研究。任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和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鱼类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和作为业务骨干承担农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国家海洋863计划课题、国家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及省部级课题等多项。在海水鱼类增养殖技术、繁育养殖生物学、种质改良研究及成果产业化开发中, 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促进了其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90余篇,8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授权。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2,9名)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1,4名);及部院市奖励7项等。 主要科技成果:(1)建立了大菱鲆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规范化技术体系,通过品牌化生产示范,推动了行业发展,大菱鲆成为北方沿海海水鱼类主养品种并引领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方向;(2)在海水鱼类饲料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研制和推广了大菱鲆人工配合饲料,实现饲料生产的国产化,促进了大菱鲆养殖产业化发展。(3)在大菱鲆种质改良和家系选育技术研究方面,推进了海水学科种质创制与改良学科建设。在我国海水鱼类良种选育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带领研究团队以大菱鲆为模式种,建立海水鱼类良种选育技术体系,在大菱鲆生长快、耐高温等性状的选育方面效果显著,选育苗种推广到山东、河北、辽宁、福建、江苏等产区,促进了当地大菱鲆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进红鳍东方鲀等鱼种的良种选育研究,提高海水鱼类良种化水平。同时,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理论方面引入非线性选择理论,对指导海水鱼类育种的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4)开展半滑舌鳎、星突江鲽等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北方沿海以鲆鲽类为养殖主体的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形成和发展;(5)在海水鱼类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发现半滑舌鳎无眼侧存在的一种特殊感受器并进行功能分析;在国际上首次用生理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半滑舌鳎的对运动状态饵料,利用侧线机械感觉定位等,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其他鳎亚目鱼类人工繁育技术和增养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 术意义。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摘要: 近年来, 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限制或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寻找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紧迫的任务。益生菌发酵饲料是一类集益生菌的功效与优质饲料的优点, 具有潜在替代含抗生素饲料的一种新型饲料。动物饲养实践显示, 其具有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减少肠道病原微生物和净化畜舍环境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就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饲料; 动物生产; 饲料工业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 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促进了动物生产, 并对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 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 WTO、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联合召开专题讨论会, 讨论了非人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生猪等饲养中不得添加抗生素目前已经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它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 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益生菌发酵饲料技术是新近成长起来的具有许多优点的新型饲料技术, 饲料经益生菌发酵后含有更多的活性益生菌菌体、各种酶、各级代谢产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分解产物、活性小肽、氨基酸、抑菌物质、免疫增强因子、促生长因子等, 起到促进生长, 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作用; 由于不添加抗生素等药物, 不会造成抗生素药物残留, 益生菌发酵饲料技术是一种生态健康型饲料生产技术。本文就当前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益生菌发酵饲料生产中常使用的益生菌 益生菌种类繁多,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 公布了40余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有15种: 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目前市场上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是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益生菌, 是一类能在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总称。通常为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菌, 耐酸, 在pH值为415以下时仍可生长, 研究发现代谢产物和活菌液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抑菌效果, 随着pH值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变强, 活菌体内和代谢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能增强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芽孢杆菌是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好氧菌, 能耐受高温、高压和酸碱, 生命力强。芽孢杆菌能够耐受胃酸和消化道上段胆盐和消化液破坏, 在到达消化道下段以后出芽生长繁殖; 芽孢杆菌是好氧菌, 在消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氧气, 维持肠道厌氧环境, 从而促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厌氧益生菌的生长, 抑制需氧致病菌的生长, 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维生素B1、B2、B6 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酶以及多种代谢产物, 对饲料的降解消化吸收和动物的营养代谢起到促进作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专业介绍 动物营养学科为国家支持的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学科。在1996年,本学科所在的动物营养实验室被农业部批准为农业部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在2005年,在原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在该实验室具有从事猪、家禽、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与需要量研究、饲料营养价值评价、饲料生物技术、饲料质量与安全检测、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营养与免疫以及分子营养学研究所必须的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饲养设施。 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及手段,解决本学科有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动物营养及优质动物产品研究开发、饲料与食品工程技术与管理、饲料资源与添加剂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研究方向 01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加工新技术 02动物营养与品质调控 03饲料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课程设置 政治、英语、数学(农)、或化学(农)、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 学科内容 1.饲料安全与畜产品质量研究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如药用植物及提取物、抗菌肽等),在保证动物高效生产的前提下,采用无抗生素的绿色饲料,生产安全的畜产品。研究影响猪、鸡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代谢途径、影响因素,通过有效的营养调控,生产优质的畜产品。 2.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在重点掌握本领域及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猪、鸡等单胃动物营养需要以及与单胃动物相关的营养与饲料、营养生理、营养调控、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的研究和新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通过相关专题理论的学习和学位论文试验设计、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培养从事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和生产的高级专业人才。 3.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结合我国奶牛饲养的条件,通过奶牛营养参数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优质粗饲料生产和科学利用技术、日粮营养平衡技术,奶牛高效、精细化饲养管理和营养检测技术,同时开展奶牛营养与代谢调控等前瞻性研究,应用系统整体营养调控指导思想来解决当前我国奶牛生产存在的奶牛单产低,奶质差和营养代谢病多的问题。通过本方向的研究最终形成适合不同区域或不同养殖模式的标准化奶牛饲养技术规范。 4.动物行为福利与环境本方向主要研究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畜禽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又称南方鲆、大西洋漠斑牙鲆、美国漠斑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得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也有分布。 多宝鱼形态与我国褐牙鲆相似,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左侧呈浅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多宝鱼属于广盐性鱼类,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两年龄可达到性成熟。通常雄鱼的寿命期为两年,据报道,在南卡莱罗纳州寿命最长的雄鱼可达到3年以上。在鱼龄相同的情况下,雌鱼的体重要明显大于雄鱼的体重,一条三龄的雌性成鱼可达到25厘米左右。在自然海域,成鱼最大可长到75厘米,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二龄鱼达到性成熟时雄鱼长度可达到20厘米~25.5厘米,雌鱼可达到30厘米~35.6厘米。若进行人工养殖,其生长期明显缩短,见效更快,效益更好。在自然海域里,多宝鱼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鱼主要以甲壳纲动物为饵料,随着鱼的不断长成,逐渐以各种鱼类为食,通常捕食的对象包括斑点鲻鱼、条纹鲻鱼和白鲻鱼及草虾等。 多宝鱼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且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多宝鱼繁育及养殖技术,在生理、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多宝鱼的养殖已成为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养殖产业。该品种引入我国后极具开发价值,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宝鱼的养殖 1、苗种与苗种的选择 (1)规格:多宝鱼与褐牙鲆在养殖技术上比较接近,生产中容易掌握。一般当苗种生长到5厘米以上时,即可进入大池放养。规格在8厘米以上放苗最好,此时幼苗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入池后鱼苗的适应性强,容易提高成活率。

我国水产饲料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

我国水产饲料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31信息来源:中国渔业报 一、发展现状1984年以来,世界水产养殖以年均11%的速率增长,远高于畜禽动物2.8%的年增长率。但与水产养殖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畜禽饲料工业的发展,除挪威等极少数国家外,主要水产养殖国家水产动物营养来源主要依赖于有限的天然资源,属于粗放型经营方式。 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水产饲料的生产、消费也位居世界首位。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研究基础薄弱,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人工配合饲料的普及率不足1/3,与我国水产养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1991年我国水产饲料生产仅有75万吨,占我国饲料总产量的2.1%。2004年,水产饲料产量增至880万吨,占饲料工业总产量的12.5%,产量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成为我国饲料工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潜力最大的产业。同时,人工配合饲料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推广应用,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养殖单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促进了鳗鲡、对虾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外向型产业的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水产饲料整体发展水平低,目前虽已开发了二十几个品种,但开口饲料和其他幼鱼饲料尚未过关,需要从台湾或国外进口。因此,许多养殖生产者选择使用小杂鱼,引发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粗放式水产养殖方式导致资源环境恶化我国水产养殖以滤食、杂食性种类为主,依次为滤食性种类占50%、杂食性种类占26%、草食性种类占12%、肉食性种类占7%、水生植物占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味鲜美、经济价值较高的肉食性种类市场活跃,开发前景看好,海水鱼类养殖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养殖品种生态位高,需要大量的动物营养补充。加之一些品种亲鱼培育及后期育肥或“瘦身”均需鲜活饵料或小杂鱼,造成我国捕捞渔业资源压力加大。据统计,我国水产养殖每年直接用于投喂的野杂鱼400~500万吨,另有3000万吨以饲料原料的方式投喂。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打破了自然生态的食物链,破坏了自然资源,特别是养殖动物“高营养的美餐”消耗了我国近一半的海洋捕捞产量,浪费了大量的经济幼鱼和一些珍贵水生物种,而养殖产品并没有因此提高身价,相反却受到环境污染、养殖病害的困扰,最终以药残、品质等问题受到国内外水产品加工、消费市场的冷遇。因此,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从环境层面,目前的水产养殖饲料利用方式均是得不偿失的。 (二)发展水平低制约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饲料质量是影响生态系统、养殖动物抗病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测算,水产养殖新增产值中,科技贡献率为41%,其中饲料应用和技术改进贡献占65~70%。因此,营养全面的优质全价系列饲料的使用和普及是水产养殖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日本、挪威、美国等渔业发达国家养殖的鲑、鳟、鲆鲽鱼和鲤鱼饲料系数已达1.0~1.3的水平,其他鱼类及甲壳类的饲料系数在1.5~1.8之间。而我国除部分品种的饲料系数可达到1.3~2.0的水平,多数品种的饲料系数在2.1~4.0之间,这大大限制了水产养殖效益的发挥。

茶渣用作饲料的研究

茶渣用作饲料的研究 刘红云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梁慧玲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S81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13(2004)09-0019-02 1 茶渣的来源 我国茶渣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工业提取茶多酚等生化成分之后所形成的茶渣;二是茶饮料工业中形成的茶渣。因茶饮料工业所形成的茶渣中营养成分比较丰富,这里着重讨论茶饮料工业茶渣的开发。我国茶饮料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茶饮料年产量成倍增长。这里有一组近几年茶饮料产量的数据(如图1)。从1997年起,茶饮料产量成倍增长,2000年一举超过果汁、果味饮料名列各类饮料的第三位。然而,目前内地人均年饮用茶饮料仅为0.4L,日本人均年饮用茶饮料为20~30L,也就是说,茶饮料在内地市场还应有3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娃哈哈引进的4条茶饮料生产线,年消化干茶5000t,这表明将产生茶渣超过4000t,如此推算,目前生产茶饮料所产生的茶渣已超过4万t,在接下的几年里生产量如增长30倍,茶渣将超过120万t。如此多的茶渣目前基本都被当作工业废料抛弃,只有少量被作为肥料施用到田间,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将茶渣变废为宝,使难以处理的茶渣废料成为一种优质新型饲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茶渣的成分 茶饮料茶渣(速溶茶渣)指茶叶提取速溶成分后的残渣,经分析表明:茶渣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高达17%~19%,氨基酸组成较合理,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5%~2%和0.5~0.7%,粗纤维含量也较高(16%~18%),还含有 收稿日期:2004-03-20一定量的维生素、茶多酚、咖啡碱及少量的茶皂素等 。 图1 近几年茶饮料产量 3 茶渣用作饲料的研究 3.1 茶渣的处理与应用 舒庆龄等将从茶叶及其副产品中提取茶多酚等有效成分后剩余的茶渣,糖化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肉用鸡,喂茶渣的鸡圈养30d后,比对照鸡增重8%,效果明显。佐野满昭等将秋末无商品价值的茶以及在茶饮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茶渣添加到家畜饲料中,以鸡为主要试验动物,研究茶渣对家畜肉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试验组动物的血液中血脂减少,维生素增多,维生素A是对照组的1.3~1.5倍,维生素E是对照组的2.2~2.4倍,表明以茶渣等作饲料,对于提高家畜的肉产品质量,开发瘦肉型家畜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株式会社永日农业研究所1997年提出,在母鸡饲料中添加绿茶粉1.0%~1.5%,喂养30d 后,可去鸡蛋的鱼腥味,使蛋白透明,蛋黄黄亮,富弹性,比普通鸡蛋耐贮藏。在饲料中添加5%绿茶粉或废茶渣,不影响产蛋量,但能降低蛋壳厚度和强 资源开发利用  饲料研究 FEED RESE ARCH NO.9,2004 19   D OI:10.13557/https://www.360docs.net/doc/e97340878.html, ki.issn1002-2813.2004.09.007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 海洋与渔业信息 石斑鱼种类较多,全世界约10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潮流缓慢、透明度不大的岩礁和珊瑚丛海区,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国内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五省区的沿海。 目前,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多,但配合饲料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养殖石斑鱼主要是投喂冰鲜小杂鱼,也有个别饲料厂在尝试石斑鱼饲料的生产和推广,但基本上并不能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使用配合饲料,这与养殖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配合饲料本身存在着营养的全面性、诱食性、促生长及抗病防病能力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现有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资料,希望能为解决目前海水养殖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及其对海水养殖区域环境污染,促进海水养殖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在鱼类营养学和人工配合饲料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张本等分析了花点石斑鱼E.maculatus、青石斑鱼(E.awoara)、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黑边石斑鱼E.fasciatus和巨石斑鱼E.tauvina的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石斑鱼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组成与种间和分布海域间的差异不大,但存在月际及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的现象。天然与养殖石斑鱼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差异。石斑鱼必需氨基酸含量间的比值相对稳定,综合得出了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并将此组成模式作为石斑鱼配合饲料氨基酸平衡的依据,应用于其所配制的配合饲料,进行E.maculatus的喂养实验,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陈学豪等报道了养殖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低于野生鱼。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我国水产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文献综述

我国水产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水产养殖动物对营养物质与饲料原料的合理利用问题,并提供优质、安全水产品。饲料质量是影响生态系统、养殖动物抗病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把水产动物营养学与饲料配方等研究列入国家饲料开发项目,开始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 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和开发十分迫切。相关专家对这一课题展开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阅读了十余篇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这个课题。 (一)我国水产饲料的现状 伴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我国水产饲料业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水产饲料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水产饲料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阶段、9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的规模化发展阶段,近年来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5年我国的水产饲料产量为 984 万吨、增长率为 20.02%,2006年为1280万吨、增长率为30.08%。2007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水产饲料增长率一直低于 10%,2006年至2010年水产饲料占全国商品饲料总量比例一直维持在9%~11%(详见表1)。根据我国目前海洋和江河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政策,水产品总量增长将基本由水产养殖产量来提供,水产饲料的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得到增加。根据我国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推算,到2015年,我国鱼虾蟹的养殖产量为3000万吨以上,水产饲料使用量在2000万吨以上。 (二)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从“六五”至今,国家和地方通过立项攻关,已基本摸清了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生存、生产和健康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相继开展了“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和鱼饲料配方的研究”、“主要水生动物饲料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鱼类营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等项目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1]:(1)取得了主要水产养殖动物,如草鱼、青鱼、团头鲂、鲤鱼、罗非鱼、鳗鲡和对虾等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参数,为实用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制订了水产饲料的质量检测技术和饲料生物学综合评定技术标准,建立了一批国家、省部级渔用饲料检测机构,使渔用饲料工业生产走上正规化。(3)查清了我国水产养殖饲料源,对常用饲料源进行了营养价值评定,为高效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了依据。(4)研制了主要养殖品种的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鲡、中国对虾、鲤鱼等饲料已达 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开发了一些名贵品种如鳜鱼、长吻兢、大口鲶、斑鳢、中华鳖、鲟科鱼类等的沉性或浮性人工饲料。(5)开发了一批渔用饲料添加剂及预混料。研制了草鱼、鲤鱼、中国对虾等品种的高效优质复合预混料配方;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添加剂,对水中稳定型维生素C衍生物、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各种酶制剂和活菌制剂等也做了很好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工作。(6)颁布了草鱼(SC/T1024-2002)、鲤鱼(SC/T 1026-2002)、鳗鲡(SC/T 1004-1992)、虹鳟(SC/T1030-1999)、罗氏沼虾(SC/T1066-2003)、中华鳖(SC/T 1047-2001)、真鲷(SC/T2007-2001)、牙鲆(SC/T2006-2001)、中国对虾(SC/T 2002-2002)和大黄鱼(SC/T 2012-2002)的饲料标准;目前一些主要养殖鱼类的饲料 (三)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产鲤鱼、草鱼、罗非鱼、鳗鲡、对虾、罗氏沼虾和鳖的商品饲料的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起步晚, 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在鱼虾类营养生理和营养参数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1.基础研究不足, 缺乏系统性 2.水产专用添加剂的开发不足

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现状

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现状 摘要:从必需脂肪酸种类、对鱼类的影响、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的研究状况,以期为脂肪研究和合理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关键词:必需脂肪酸种类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脂类不仅是生物的能量储存库,而且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与细胞识别和组织免疫有密切关系;此外,脂类物质参与激素和维生素代谢,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学调控功能。鱼体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的脂肪酸鱼体本身可以生物合成,有的则不能或合成量很少,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要,必须由外源供给补充。那些为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EFA),如亚油酸、亚麻酸、EPA、DHA等。通常认为,必需脂肪酸必须符合下列特定的分子构型:1)在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的二乙烯基甲烷链结构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2)双键必须是顺式构型;3)距离羧基最远的双键,应在由末端-CH3数起的第六与第七碳原子之间。必需脂肪酸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多不能由动物自己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饲料中提供。鱼虾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饲料中吸收,但鱼虾具有将亚油酸和亚麻酸转化为同系列更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 1.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种类 大多动物体内能够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 (C18:3)。一般鱼体本身只能合成n-7、n-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而不能合成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因此,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鱼类的必需脂肪酸。鱼类生存和生长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因种类而异。不同脂肪酸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与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有关。温水性鱼类对必需脂肪酸需求与冷水性鱼类差别很大,冷水性鱼类需要的n-3序列数量>n-6序列的数量。虹鳟饵料中添加C18:3n-6或C18:3n-3,会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而且同时使用这两种脂肪酸比单独使用促生长效果更好。鲤鱼对这两种脂肪酸的需求量均为饲料的1%。鳗鲡与虹鳟和鲤鱼一样需要必需脂肪酸。鳗鱼丽添加C18:3n-3后生长显著改善,这与虹鳟相似。添加C18:3n-6和C18:3n-3有相加效果,这与鲤鱼相似。对这两种脂肪酸的需求量,均为饵料的5%左右[1]。德国柏林淡水生态和内陆渔业研究所[1]对虹鳟幼鱼投喂富含十八碳三烯酸 (1 8:3n-3 )、十八碳四烯酸主要是廿二碳六烯酸 (22:6n-3 )的商品饲料,证实廿二碳六烯酸是虹鳟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 刘玮等[2]认为团头鲂必需脂肪酸除n-3HUFA之外,还应包括18:2n-6和8:3n-3;团头鲂的18:2n-6的需要量比18:3n-3的量要大;在18:2n-6和 18:3n-3之间还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2.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鱼类不同的生发育阶段,对脂肪酸的需要不同。真鲷等海产鱼仔、稚鱼必须直接摄取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饵料才能生长发育[3]。刘镜恪[4]等发现n-3不饱和脂肪酸对黑鲷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和存活都有重要影响。高淳仁[5]等认为,n-3 HUFA为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而其中 EPA和 DHA对海水鱼类生长、存活、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不同种类的海水鱼类对 n-3 HUFA的需求量略有不同,而饵料中 EPA与 DHA的比例也是影响海水仔、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素;海水鱼类对不同脂型的脂类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不同。在鱼类繁殖期间,鱼类需要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数量大于n-6系列的数量,尤其是雌鱼。 3.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 鱼类对必须脂肪酸的需要量依鱼的种类而不同。温水性的鲤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比冷水性鱼类低,但

养殖鱼类饲料蛋白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第26卷第4期水生生物学报Vol.26,No.4 2002年7月AC 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July,2002 综述 养殖鱼类饲料蛋白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钱雪桥1,2崔奕波1解绶启1薛敏1 (1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2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A REVIEW ON DIETA RY PROTEIN REQUIREMENT FOR AQU AC ULTURE FISHES QIAN Xue-qiao1,2,CUI Y-i bo1,XI E Shou-qi1and XUE Min1 (11Sta te Key L a bo ra to ry for Fresh wate r Ecolog y a n d Biotechn ology;In st itue o f Hydrobiolog y,The Chinses Aca demy o f Sc ienc es,Wuh an430072;21Fishe ries colle ge,Hu a zhon g Ag ric ultu ra l U n iversity,W uha n430070) 关键词:鱼类;饲料蛋白质 Key Words:Fishes;Dietary protei n 中图分类号:S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207(2002)04-0410-07 与畜禽不同,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1]。因此蛋白源成本是养殖鱼类饲料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渔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是决定鱼类生长快慢的关键因素,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了解养殖鱼类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对于改善饲料的品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是综述国内外主要养殖鱼类蛋白需要量的研究进展,为配合饲料的科学配制提供理论依据。 1蛋白质需要量的概念 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是指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低蛋白质含量[2]。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混合比例的数量需要。因此,氨基酸平衡概念是蛋白质需要的基础。当鱼类对各种氨基酸需要量的比例与鱼类饲料中所含有的可消化吸收的各种氨基酸比例相近,即达到氨基酸平衡时,就能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需要。因此,在研究鱼类蛋白质需要量时,应调节饲料中的氨基酸使之平衡。 收稿日期:2001-11-17;修订日期:2002-03-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25006,39970584);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KSFX2-1-04);广东海大畜牧水产饲料有限公司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钱雪桥(1968)),男,江苏省泰兴市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讲师,博士;从事鱼类营养学和能量学的研究通讯作者:解绶启Email:s qxie@https://www.360docs.net/doc/e9734087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