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对比胃肠功能恢复效果。

方法:随机在我院患者资料库中选取4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数字

表法分组,选取时间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观察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

早期活动+腹部热按摩,对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早期活动+腹部热按摩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明显更佳。

【关键词】腹部手术;不同护理方法;胃肠功能恢复效果

腹部手术在临床上常见,一般与消化道存在极大相关性,涉及的器官包括肝胆、胃肠等,术后,可影响患者胃肠功能,可对患者交感神经造成干扰[1],从而

导致患者胃肠功能不良影响进一步加重,本组选取48例患者且对比分析了对腹

部手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4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利用数

字表法均分,均知情同意,24例观察组患者26岁至58岁,中位年龄38.9岁,

男女患者分别是14例、10例,肝胆疾病、胃肠疾病患者例数分别是14例、10例;24例对照组患者27岁至59岁,中位年龄38.5岁,男女患者分别是13例、11例,肝胆疾病、胃肠疾病患者例数分别是13例、11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2组患者入组数据,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实施常规禁食处理、胃肠道

减压处理等,术后6h,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术后第1d,指导患者深呼吸并给予

患者翻身、叩背、排痰护理,术后第2d,给予患者床上自主活动四肢步骤详细指导,5~10min/次,每隔2h活动1次,翻身间隔时间2h,术后第3d,辅助患者更

改为坐位并每隔2h鼓励患者自主翻身,术后第4d,建议患者积极下床运动。

观察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早期活动+腹部热按摩,其中常规护理措施同上,早期活动+腹部热按摩措施:术后6h,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

运动,动作需要小、轻、缓[2],然后,每隔2h,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术后第1d,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床上上下肢伸展运动,5次/d,运动时间一

耐受为宜,5~10min/次,术后第2d,在前一天基础上增加活动量并引导进行绕脐

周自我按摩、腰背自我叩击活动,术后第3d,在前一天基础上增加活动量,此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及强度,最终促使患者早日站立,促使患者可独立完成各种活动

任务并实现步行速度加快、步行距离延长[3]。利用热毛巾、热水袋给予患者热敷

处理并注意在热水袋外面套上布套以避免发生烫伤,沿着患者上腹部顺胃走向顺

时针按摩并由轻到重循环渐进,然后再由重到轻,3次/d,15min/次,叮嘱患者

进行经常自我收腹、抬臀并做缩肛运动,3~4次/d,10min/次,术后第3d,若还

未排气,可重复以上运动。

1.3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

资料采用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果

分析得出结论:对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

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9-07T16:58:02.4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作者:钱程 [导读] 经国内权威专家、学者研究发现,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内、外部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胃泌素等指标明显升高。 钱程 (周口市淮阳县郑集乡卫生院河南周口 466700)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围手术期所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36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抗生素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处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处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临床处理;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86-02 经国内权威专家、学者研究发现,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内、外部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胃泌素等指标明显升高,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1]。大部分学者认为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2]。为深入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胃肠外科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中,我院对72例胃肠外科患者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胃肠外科就诊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年龄(45.9±3.1)岁,所有患者中,医源性疾病11例,非感染性疾病35例,感染性疾病26例。消化道出血27例,腹膜炎15例,胃肠粘膜坏死11例,胃肠壁功能减弱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均符合胃肠外科手术适应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给予术前止血处理,留置胃管,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将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混合,清洗患者胃部,缓解出血症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应采取输血处理,促进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幽门梗阻患者,应在术前1~2d进行减压处理,必要时进行洗胃。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注射预防性抗生素处理,待患者醒转后,将1.5g氨苄青霉素(浙江国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090,0.25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溶液中,行静脉滴注,2次/d,控制患者胃肠道内细菌的活性。加强对患者胃肠道生化指标的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处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处理总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8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类型,包括全胃切除术、小肠切除吻合术、空肠造瘘术、结肠切除术等,但该类手术极易引发术后肠道粘连、胃肠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降低手术疗效,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必须对围术期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巩固临床疗效[3]。本次研究对我院72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措施,研究结果如下:术后,观察组肠鸣音时间为(24.54±10.02)h、肛门排气时间为 (32.87±10.44)h、排便时间(38.21±7.45)h;对照组肠鸣音时间为(37.76±10.62)h、肛门排气时间为(48.23±11.27)h、排便时间(57.20±7.55)h,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说明给予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可有效缩短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2%;对照组8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说明对患者采取围术期处理,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围手术期处理分为术前、术后两个部分,术前,医务人员应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术后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清除胃肠内细菌,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对患者胃肠道生化指标的观察,防止其术后出现不良反应[4]。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肠鸣音、排便等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该种处理方式安全有效,花费少,患者易于接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综上所述,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痊愈,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5]。

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1]..

腹部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和处理 秦新裕教授 在每个腹部外科手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紊乱,甚至在其它部位的手术后(如骨科、妇产科、胸外科等)也可发生。虽然在19世纪外科医师就已观察到手术后肠麻痹,但是迄今我们对其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以及预防治疗方面并不完全明确。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因术后肠麻痹而导致的费用大约在7.5-10亿美元。在腹部手术后,术后肠麻痹已经成为延长住院时间最主要的原因。 虽然腹部手术后肠麻痹似乎不可避免,但通常不引起严重的机体紊乱,只有在麻痹性肠梗阻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表1)。因此,无论从患者、医师和医疗保险机构的角度,了解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机理、缩短其持续时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术后肠麻痹的临床表现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在腹部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2-3天可自行缓解,如果持续时间超过3天,可认为存在麻痹性肠梗阻。目前认为肠麻痹和麻痹性肠梗阻只是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不同阶段,一般认为术后肠麻痹持续超过3日,即考虑为麻痹性肠梗阻。两者在发病机制和临床处理上均无明显差别。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在腹部手术后恢复时间并不相同,一般小肠在数小时即可恢复,胃约需24-48小时,结肠最慢,需要3-5天。因此,术后肠麻痹并不是胃肠动力完全缺失,而仅仅是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之间缺乏协调。 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患者多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会主诉、腹痛和恶心。偶尔有患者会出现腹胀和呕吐,呕吐物内含有胆汁。大多数患者会有厌食,肠道蠕动和排气基本消失。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压痛多为非特异性,主要与手术切口和潜在的其它疾病有关,而与肠麻痹本身并无相关。 至今仍没有什么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或除外术后肠麻痹的诊断。虽然腹平片能够提示小肠或大肠有充气扩张的肠袢,但是这一现象为非特异性,并且也不具有诊断价值。CT或消化道对比造影对于排除机械性梗阻有一定的价值。例如手术后5-6天肠麻痹仍没有缓解迹象,则必须考虑到有无致病因素,如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并除外由粘连、套叠等引起术后早期肠梗阻。 传统观点强调肠鸣音消失,认为其是术后肠麻痹必需且特异性的表现;肠鸣音的恢复则预示着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麻痹的缓解。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结肠胃肠道中最后恢复的部分,一般约在3-5天后才能恢复。虽然术后等待排气或肠道蠕动可以保证胃肠道全程恢复蠕动,但是并没有证据支持在此后才可以允许患者

-胃肠道手术后饮食

胃肠道手术后饮食 1、时机:患者出现排便或者出现连续排气(放屁)后,待主管医师拔除胃管后,如上午拔除胃管,则下去可开始喝水,如下去或晚间拔除胃管,则应待到第二天喝水,喝水无异常后,由主管医师指导并允许后,按照水分-----清流------流食------半流-----软食------普食进食。 2、各种饮食介绍: (1)水分:温开水,拔除胃管后开始饮用,需主管医师允许后,总量控制在<300毫升。 (2)清流:大米汤、豆浆、果汁。 (3)流食:藕粉、大米稀粥、芝麻糊、蛋羹、面条汤、蔬菜汤、肉汤、鱼汤、鸡汤、排骨汤、蜂蜜。 (4)半流:烂面条、大米粥、肉松、蔬菜泥、肉泥(鱼肉、鸡肉、猪肉)果泥、麦片粥、豆腐粥。 (5)软食:蔬菜(蒸、炖、熬)肉类(蒸、炖、熬、煮)、豆腐、煮鸡蛋等。 3、原则: (1)少食多餐、多嚼、进食量逐渐增加,以进食后不呕吐、腹部不胀,排便通畅为标准。 (2)进食次数以5-6次为宜,除每日三餐外,每餐间加餐一次,进食宜七分饱为宜。

(3)应尽量多饮用水分及果汁,水必须煮开,水果去皮洗净,一定要保证卫生干净。 (4)忌食生、冷、硬、辣、过热。 (5)忌食粗粮:小米、豆饭、玉米粥、坚果等。 (6)少食煎、炒、炸食品。 (7)手术后一个月可根据情况恢复正常饮食。

拔管及拆线后注意事项 1、医生为您拔除引流管后,如果伤口敷料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请不要紧张,那是残留的腹腔积液,请通知主管医生及时换药即可。 2、引流管拔除后,可能会因为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而出现吸收收热,体温短时间内会略微升高、不超过38度,请你不用紧张。若持续高热,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请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及时通知医生。 4、伤口拆线后应避免剧烈活动,休息时最好采取侧卧微屈体位休息,以减少腹壁张力。 5、拆线后2周之内伤口不可沾水,2周之后可以淋浴,伤口不可浸泡,避免用力搓擦刀口周围皮肤,皮肤脱皮时不可用手撕脱,可以涂抹润肤露(乳)。 6、出院后应保证均衡全面的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腹部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学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腹部手术也开展甚多,而对于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又是极为重要的.据报告 ,腹部术后病人早期有效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了康复并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有必要对腹部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做进一步的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术后病人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方法。 方法:将110例两种不同腹部术后的患者分为2个组,每组55例,分别采取两种功能锻炼方法,术后观察 1 月,采取类实验性的研究方法,根据主要锻炼因素,即术后锻炼的时间,锻炼的方法,锻炼的部位,锻炼的强度分为两种功能锻炼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拔除胃管的时间及腹胀,伤口愈合情况4个方面。 结果:腹部术后患者早期锻炼后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2天内,拔除胃管时间在术后3天内,明显短于常规锻炼,均无腹胀情况发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均能尽快进入日常生活中。经统计学处理P<0.05 ,表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腹部术后恢复胃肠功能有意义。 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按人体解剖位置编排的,操作方法简单,病人容易接受,对术后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术后;功能锻炼;胃肠蠕动;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Title: After abdomen technique, the early exercise the influence which restores to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s creeping motion function Speciality: nursing Applicant:AiLi Hu Supervisor: A-Prof.Jing Lei

胃肠起搏器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一)

胃肠起搏器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一) 【摘要】目的:观察胃肠起搏器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7例)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行胃肠起搏治疗,一组(23例)只行常规治疗,未给予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值分别为X1=27.52h 和X2=47.09h,标准差分别为S1=12.08和S2=21.49,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胃肠起搏可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胃肠起搏器;腹部手术;胃肠功能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移位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5月间,对术后患者予以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观察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治疗组17例,对照组23例;年龄18~65岁,平均39.8岁;肠道手术术后24例,胃切除术后16例。 1.2方法:治疗组患者术后当日即采用杭州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CH型胃肠起搏器进行胃肠起搏治疗。具体操作方法:①定位:胃起搏点:正极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2~4cm,负极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左3~5cm再向上1cm处;肠起搏点:正极位于脐上1~2cm,负极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5~10cm处。②设定参数:通常胃起搏频率3次/min,肠起搏频率为10次/min;治疗幅值应以腹部贴电极片处皮肤有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为宜,同时可以参考仪器上指示灯的颜色进行调整。治疗时间通常为每日2次,每次30min,一个疗程10次。对照组23例未行胃肠起搏,仅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及留置导尿,直至第一次肛门排气。 1.3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两组均无伤口感染。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值分别为X1=27.52h和X2=47.09h,标准差分别为S1=1 2.08和S2=21.49,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 2护理 2.1皮肤的护理:患者取舒适的平卧位,正确安放电极片。粘贴电极前需用95%的酒精棉球充分擦拭体表黏附电极附着点的皮肤至泛红,目的是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角质,使黏附电极与皮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1〕。如贴电极处皮肤无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应重新清洁皮肤或调节仪器幅值按钮以加大输出电压,直到贴电极处皮肤获得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每次治疗时都要更换电极,以保证疗效。 2.2心理护理:心理社会异常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严重性及功能性胃肠紊乱密切相关〔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对胃肠起搏的疗效有过早、过高的期盼,但是由于手术的创伤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起搏起效较慢,导致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因此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还可以通过和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交流与沟通,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 2.3治疗幅值的调节:胃肠起搏器的治疗幅值为可调节的,要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调整机器的输出幅值。机器输出值过小没有治疗作用;输出值过大,可能出现皮肤局部灸样灼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影响继续治疗。

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

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阿布力米提·居马1 综述吐尔逊江·买提努尔2深校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11) (2.新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40049)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研究现状 腹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麻醉药物应用、术后疼痛,炎症反应,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胀、腹痛、延缓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延迟患者的康复,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持续腹胀引起患者的腹腔压力增高,可影响其手术伤口的愈合,还可致患者的膈肌上升,胸部活动受限,从而引发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故缩短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的时间,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是外科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是医护人员一直在关注的研究课题。下面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研究作一综述。 1.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因病机 1.1: 手术对胃肠道的创伤和刺激:手术操作的创伤、胃肠显露、炎症渗出等因素启动了胃肠动力的调控机制,致使术后胃肠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已得到公认[2],腹部手术时各种操作对胃肠和腹膜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胃肠粘膜屏障受损,胃肠道功能调节紊乱,导致细菌移位和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Ak?a等究表明:腹部手术操作可刺激肠道组织,可直接兴奋胃肠道μ型阿片受体,使胃肠道蠕动减慢[3]。手术操作的刺激作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并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使胃肠道运动能力减弱;同时,由于迷走神经的抑制,阻断了机体的胆碱能抗炎通路,使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增加细胞因子分泌,造成胃肠功能障碍[4]。而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方式也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5] 1.2:麻醉和镇痛药物的应用:麻醉和术后镇痛过程中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延迟肠道蠕动,延缓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正相关。不同的麻醉方式抑制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不相同,其中全身麻醉影响最大,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也有一定的影响[6]。 1.3:胃肠道灌注不足:由于术前禁食、肠道准备及某些基础疾病的存在致摄入不足,术前和术后液体丢失、补充不足、血液稀释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胃肠道灌注不足,胃肠生理功能受到影响[7]。 1.4: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低钾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8],轻度缺钾者只有出现疲乏无力,腹胀、恶心和便秘,严重低钾者可引起肠蠕动受到抑制并出现肠梗阻症状。所以术后纠正电解质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手段。 1.5:神经抑制反射;目前普遍认为在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下,全身交感神经持续保持高度兴奋状态,术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会明显升高[9],引起儿茶酚胺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 【收藏】 【概述】 妇科手术过程中留置导尿管,手术后拔出导尿管后小便不能自解,尿液潴留膀胱而有胀急感者,称为术后尿潴留,大多由于导尿管刺激或尿道感染病菌引起,也可能因手术刺激或损伤膀胱引起的。治疗过程中要明确原因,必要时采用综合措施。如果发生在剖宫产手术后,有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大出血,故不可轻视。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癃闭”。 【病因病理】 1.气虚由于手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气血虚弱,膀胱气化无力而致。 2.肾虚素体肾虚,术后肾气更亏,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则膀胱气化无力,而致尿液潴留膀胱而致。 3.湿热留置导尿管时不注意无菌操作或护理不当,病菌入侵而致。

4.气滞由于手术扰动肠曲,术后腹胀气滞,膀胱脉络受阻,气化失畅而致。 【诊断要点】 1.病史有下腹部手术史,或手术损伤膀胱史者,有术前、术中留置导尿管史。 2.症状术前排尿通畅,术后出现排尿不畅或不通者,常伴尿路感染,警惕尿道损伤,前者有尿感症状,后者以血尿为主。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或尿液细菌培养,如尿常规见白细胞(++)以上者,考虑感染所致,有时尿液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如果尿常规以红细胞为主,则要警惕尿道损伤可能。 4.其他检查如果血尿持续不止,可作膀胱镜或肾盂造影等检查。 5.鉴别诊断与心、肾功能障碍或手术引起的水液代谢紊乱引起的少尿、无尿鉴别。可根据术前系统病史、手术前各项化验检查和术后的心、肾功能、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等进行鉴别诊断。 【辩证分型】

1.气虚术前体虚,手术后排尿点滴不畅,下腹急胀,无力排尿,精神萎靡,面色眈白,气短语微。 苔薄,舌淡,脉细弱无力。 2.肾虚术前肾虚,术后无力排尿,尿少色清,头晕乏力,腰酸耳鸣。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3.湿热手术后小便淋漓涩痛,频急,尿色黄赤,腰部刺痛,目赤口苦,发热,下腹急胀。苔黄腻,脉细弦或弦数。 .4.气滞手术后小便淋漓不畅,下腹气胀,甚则胀痛,牵引两胁,日苦泛恶。苔薄或腻,舌质黯,脉弦滑。 【分型治疗】 1.气虚治法:补气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10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治思路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治思路 标签: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辨证论治;中医疗法 因手术刺激、电解质紊乱、应用麻醉及镇痛药物等诸多因素,腹部手术后早期易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炎症性肠梗阻、肠源性感染等胃肠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腹腔间隔综合征而危及生命,远期可出现肠粘连,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二次手术或反复手术的可能。因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对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早日康复至关重要。现就相关辨治思路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食欲下降、腹部胀满、胀气、胃脘疼痛、腹痛、便秘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胁痛”、“胃院痛”、“腹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多为内因与外因相合而成。外因主要是手术金刃损伤,外感六淫,术后长期禁食、平卧制动,术中、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等;内因主要有气血阴阳亏虚、情志内伤等。 术后正气亏虚,卫表不固,腠理开合,外感六淫之邪滞留腹部,损伤人体三阴及少阳胆气,进一步则耗损人体精气,损伤脾胃。《素问·皮部论篇》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之中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又《灵枢·平人绝谷》云:“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则精神乃居。” 术后禁食和卧床影响脾胃功能的恢复,伤及人体后天之本。故《华佗神方·华佗治血脉诸病要诀》强调:“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术中、术后所用麻醉药物可归为毒药,其抑制脏腑功能,消耗正气,以致胃肠功能失调;七情内伤,致五脏之气郁而不疏则化火,七情之火既可耗气又可伤阴,而手术患者多因术前恐惧、焦虑情绪影响,术后康复缓慢,出现忧虑、悲观等不良心理因素,致肝气不舒,耗损精气,加之手术导致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正气亏虚,并继发痰饮、血瘀,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失调。《素问·疏五过论篇》云:“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2 治疗 综上所述,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多由虚、滞、逆、瘀引起。虚病偏于脾,宜补脾升脾为主;滞与逆涉及肝、胃,宜疏肝和胃;瘀病在血,故应活血祛瘀。脾胃运化是消化道运动所依赖的动力,故促进胃肠运动要从调理脾胃气机着手。因“健脾不在补而在运”,故脾胃得健,升清降浊之功能恢复,自然腑气得通,术

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1-29T14:45:48.25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9期作者:段媛媛 [导读] 临床中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及穴位贴敷的护理能够较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密山市 1583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措施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热按摩联合早期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及穴位贴敷的护理能够较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地缩短患者的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整个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护理方法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2017 year in August 60 cases of abdominal surgery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given abdominal heat massage combined with early ambula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 exhaust time, defecation recovery time and ambul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and abdominal massage and hot early acupoi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s anus exhaust time and defecation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bdominal surgery;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nursing method 腹部手术的共同点是术后患者多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而容易导致胃肠消化蠕动能力减弱,胃肠功能不能有效恢复,最终致使肠粘连、肠梗阻等发生。经腹部手术之后,在恢复阶段,如何做好肠胃功能恢复的护理工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我院对接收治疗的60例患者行腹部手术,并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岁一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15例肝胆疾病,包括8例的肝内胆管发生结石,7例的肝外胆管发生结石;15例胃肠疾病,其中:9例胃溃疡,1例胃癌,3例肠梗阻以及2例肠肿瘤;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3岁一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12例肝胆疾病,包括7例的肝内胆管发生结石,5例的肝外胆管发生结石;18例胃肠疾病,其中:10例胃溃疡,1例胃癌,5例肠梗阻以及2例肠肿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的常规禁食、使用抗生素、胃肠减压、适量饮水以及补液等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采取早期活动和对腹部进行热按摩的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在手术结束6小时后就积极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但一定要注意动作小并轻缓,随后,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从手术后的第一天就开始指导手术患者适度的在床上进行上下肢的伸展运动,每天运动5次左右,每次运动时间酌情处理,以5—10分钟为宜;手术后的第2天,在第1天基础上逐渐的加大活动量,同时引导患者绕脐周进行自我按摩,以及腰背的自我叩击活动;第三天比前两天的活动强度加大;此后逐渐增强运动的强度,最终争取早日站立并独立的完成各种活动任务,并实现步行速度提高,步行距离延长为目标。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腹胀评分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腹部手术由于医学技术的保障成功率很高,但是术后疼痛以及胃肠功能受影响的情况还是存在。主要是因为腹部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交感神经反射系统,增强胃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另外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出的儿茶酚会结合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中的α、β受体,从而对平滑肌收缩形成抑制,所以影响了胃肠功能恢复,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增加早期下床活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具体表现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早期活动可以带动病人体位改变,从而促进肠胃蠕动,加快内容物排出体外,同时早期活动还能加速病人血液循环,从而为肠胃提供充足的血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腹部热按摩会刺激病人皮肤,并作用于腰骶部调节中枢和神经节段,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及穴位贴敷的护理能够较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地缩短患者的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整个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康艳立,邹香妮,杨爱荣,等.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202-203.

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学习内容——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理解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评估。 3.能够对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目标、护理评价。 4、能为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1.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子宫颈癌患者、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子宫颈癌的发病过程。 2、子宫肌瘤的类型与护理评估。 3、卵巢肿瘤的类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互动交流、设计宣教课件示、讨论。[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 讲授内容 1、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腹部手术前后的护理 2、腹部急诊手术护理要点 3、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

一、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妇产科手术根据手术途径分为腹部手术与阴式手术。腹部手术分为剖腹探查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加附件切除术、剖宫产术等。 (一)腹部手术前的护理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患者的情况。 2)身体评估:①生命体征:②营养及饮食:③辅助检查: 3)心理社会评估:对手术担心产生的心理问题。 2.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 2)选择冲突 3)焦虑 3.护理目标 1)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增加。 2)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手术方式。 3)患者焦虑程度减轻。 4.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提供相关信息:①疾病知识;②预防术后并发症;③床上使用便器。 3)手术前一般准备:①营养及饮食:②化验检查:③讨论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④签手术同意书;⑤生命体征观察。 4)皮肤准备:术前沐浴,更衣,剪指甲,手术区备皮。 5)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日灌肠2次或口服缓泻剂。 6)阴道准备:子宫全切患者术前3天用消毒液冲洗阴道,手术日晨再次阴道冲洗,冲洗后用棉球拭干,在宫颈和穹窿部涂1%甲紫。 7)休息与睡眠:术前1日晚按医嘱睡前给予镇静安眠药。 8)环境准备:床边有监护仪、负压吸引器,输液装置等。 5.护理评价 1)患者能说出腹部手术名称,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2)患者能同医护人员讨论手术方式及范围,对手术充满信心。 3)患者生理方面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刺激症状消失。

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及临床处理

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及临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此采取了常规预防腹胀方法与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可选择采用促动胃肠动力的药物如:(1)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25-1.0mg每次,一天三次;(2)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一次10-20mg;(3)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每次,一天一次;(4)口服西沙必利片,5mg每次,一日三次;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检测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时间。结果:术后首次腹胀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64.3±7.27)h,对照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95.5±8.78)h,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精心的护理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腹胀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胀;腹部外科手术;临床处理 1 绪论 手术后腹胀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手术中肠管受到刺激致使肠蠕动减弱,肠腔内积气过多所致。患者由于住院期间精神紧张所产生的情绪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刺激,同样可能使胃肠道产生生理性变化,产生腹胀症状[1]。腹痛的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2]。为了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方法,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选择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32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63岁,平均46.8岁。84例患者中肠梗阻松解术28例,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8例,胃大部切除术6例,阑尾切除术32例。 2.2 治疗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种、手术方式、手术例数以及患者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此采取了常规预防腹胀方法与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疗效选用如下的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如:新斯的明、甲氧氯普胺、奥美拉唑注射液、西沙必利片等;而对照组患者安慰剂每次2片,每天3次。 评价标准如下:持续时间评分标准为:24h内无症状为0分,偶有腹胀感为1分,整天有腹胀感为3分,在1份与3分症状之间为2分;腹胀程度评分为:无症状为0分,轻度腹胀为1分,腹胀难忍为3分,在1份与3分症状之间为2

腹部手术病人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一)

腹部手术病人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一) 关键词腹部手术;尿潴留;原因分析;预防 许多腹部手术的病人手术中需要留置尿管,但拔尿管后有一部分病人不能自行排尿或出现尿潴留现象,给病人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为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我科对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计98例无泌尿系感染及相关疾病的留置尿管病人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8岁;置管时间最长5d,最短6h;食管、胃手术34例,肠梗阻手术23例,脾破裂手术12例,肝破裂手术5例,胆囊手术24例。所有病人插管前均做尿常规检查,无泌尿系感染症状,无排尿困难、尿线细病史。拔管后12例出现不能自行排尿或尿潴留现象,其中2例让其他人离开后能自行排尿,5例下床后能自行排尿,2例局部热敷冲洗按压膀胱后排尿,2例重新插管后尿潴留缓解,1例插管2次拔管后仍不能排尿,经针灸后排尿功能恢复。 2拔管后尿潴留原因分析 2.1术前未进行床上排尿功能训练 手术后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或不适应有人在身旁的排尿,导致拔管后出现排尿困难。 2.2尿道黏膜损伤 尿管插入尿道或拔管时对尿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留置尿管期间不恰当的牵拉尿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引起尿道的炎性反应与水肿;插入尿管后,膀胱内环境发生改变,正常的排尿功能不能发挥,逼尿肌收缩功能下降;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使病人害怕排尿。2.3尿潴留拔管后病人不能及时排尿或不敢排尿致使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尿潴留。2.4泌尿系感染插管过程中或留置尿管期间不注意操作规程,病人体质差,抵抗力低下或其它部位的感染、不及时治疗容易诱发泌尿系感染〔1〕。导致病人不能排尿或不敢排尿。 2.5排尿困难精神高度紧张诱发前列腺充血,致使排尿困难,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可导致前列腺腺体急性充血,诱发尿潴留,如饮酒、吸烟、过度兴奋、情绪紧张、寒战刺激等〔2〕。

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腹部手术是外科中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本文重点论述腹部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共同性的部分并发症。其中疼痛、切口感染、肺不张、肺炎等较常见;腹膜炎、腹腔脓肿、静脉血栓、切口裂开等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颇大;休克、血凝障碍、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但这些并发症如外科工作者细致地工作,多数都可以预防。只要术后仔细观察、细心处理是可以及时诊断和治愈的。 1 疼痛术后麻醉作用 一旦消失,手术部位开始出现疼痛,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可使其加重。急性发作的疼痛常提示组织有潜在损伤的存在。在运用止痛药物前要仔细查体,防止掩盖其他症状,一般在术后48h内,可给予度冷丁50~100mg或吗啡8~10mg,肌肉注射,疼痛持续者,必要时4~6h 后可重复1次。 患者自控镇痛是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自己给予药物,具有用药方便、及时、个性化、镇痛效果确实、副作用小、符合患者心理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PCA的给药模式有:(1)单纯PCA:患者完全自控,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2)持续给药+PCA: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维持一定的镇痛程度,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3)负荷剂量+持续给药+PCA:先由医务人员给一个负荷剂量,再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2 术后出血 2.1 腹腔内出血 原因是血管结扎不够确切或腹腔内有感染或吻合口瘘,使裸露的血管受腐蚀而出血。如果术后发现患者有失血的临床表现,腹腔引流管又有较多的新鲜血引出即可确诊。非手术治疗多难奏效,多数应立即再手术止血。 2.2 消化道出血 正常情况下上消化道手术后可有少量出血,一般24h不超过300ml。24h的出血多为手术造成,如结扎线过松、连续缝合针距过大、缝合处黏膜撕裂等;术后4~6天的出血多为吻合口处黏膜坏死脱落;若出血发生在术后10~20天,多为缝线处感染或黏膜下脓肿腐蚀血管所致。

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后常因手术损伤、麻醉、牵拉、镇痛泵的应用,以及切口痛疼等原因,常有胃肠功能紊乱,主要是短暂的肠麻痹,在临床上表现为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出现腹胀、肛门不排便不排气,严重的腹胀可使膈肌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且手术后并发症如肠粘连、切口裂开等发生率增高。因此,腹部手术后如何尽快的恢复胃肠道功能,促进肛门排便排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现就此问题谈谈我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1 药物治疗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1.1 口服药物(1)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这些新型的胃肠动力药,通过增加肠肌层神经节后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文献报道[1]腹部手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西沙必利,每日三次、每次5mg,能使肛门排气时间早11小时,我们采纳了上述治疗方法,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莫沙比利,每次2片,每日3次,结果显示:服药组较自然恢复组,肛门排气提前12-24小时,无其他不良反应。 1.2 静脉滴注红霉素,能直接作用胃肠平滑肌,产生收缩作用。另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静脉注射红霉素3-5mg/kg/日,可加快胃肠蠕动,价格低廉。我们对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取石术后38例病人进行上述药物治疗,结果术后36小时-48小时肠功能恢复开始进少量流食。 1.3 联合用药在腹部手术后静脉注射普鲁卡因1g加入5%葡萄糖内,同时口服西沙比利10mg,每日3次,或加用新斯的明及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结果用药组较对照组肛门排气提前24-36小时。但应作普鲁卡因药敏实验。应用新斯的明1mg肌注后,可出现短暂的恶心、出冷汗,约持续1-2小时,上述不良反应消失。 1.4 应用中药口服或灌肠,常见的中药有复方小承气汤(主要含黄芪、小茴香、木香、青陈皮、大黄等)或复方大承气汤(加用芒硝等),煎汤约250ml口服,对于有粘连性肠梗阻可能的病人,使肛门排气的时间提前24-36小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服用小承气汤能使肛门排气明显提前12-24小时,也可将中药保留灌肠。 2 针灸、穴位注射及按摩 针灸足三里及内关[2]可调理胃肠气机,调和气血。不但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还可防治术后胃肠痉挛性痛疼,而将新斯的明、维生素B1或加参脉足三里封闭,效果及佳。能将针刺、营养、代谢融为一体,既能增加脏腑的血流量,提高神经的敏感性,又能使脏腑代谢加强,促进肠蠕动,术后2小时开始按摩足三里,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

腹部手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管理

腹部手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管理 腹部手术后,不少患者会发生肺部感染。该研究观察了56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采取相关的护理和管理措施。结果只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现象,其中肺部真菌感染1例、细菌感染5例。其中5例患者治愈出院,仅有1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合理的护理和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腹部;手术;肺部;感染;管理 腹部外科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各类感染现象,肺部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会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医疗费用、患者痛苦和住院时间,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感染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选取该院收治的56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75~88岁,平均80.5岁。其中结肠癌8例、腹股沟疝15例、胆囊结石9例、胃癌7例、直肠癌11例、胆总管结石6例、急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梗阻胆管炎1例。 1.2护理管理措施 1.2.1术前管理对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术前指导,有效确保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术前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主要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护理知识。对于吸烟患者告知最好戒烟,因为相关报道已经表明,严重吸烟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术前2周内停止吸烟可以降低Co-Hb含量,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提高患者对于分泌物的清除能力。所以,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告知患者戒烟的好处,从而将术后肺部感染率降到最低[1]。 1.2.2呼吸管理术后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定期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排痰通畅,而且还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患者发生咳嗽时,最好取坐位,双手环抱枕头,身体稍前倾,进行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然后缩唇,缓慢呼气,深吸气末屏气,每次深吸一口气后最好屏气3~5 s,身体适当的向前倾斜,并且还要在胸腔部位适当的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此过程中最好用手按压上腹部,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伤口裂开,减缓患者局部伤口的疼痛。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