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答案20套 (1)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答案20套 (1)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答案20套 (1)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一)A

一、

)(/)(s R s C

二、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τ取何值时,系统才能稳定 ?

(10分)

三、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

2)

2()(2+++=

s s s K s W k

(1) 试画出以K 为参数系统的根轨迹;

(2) 证明根轨迹的复数部分为圆弧 。 (15分)

四、已知一单位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0(100

)(+=

s s s W K ,现加入串联校正装置:101.01

1.0)(++=

s s s W c ,试: (20

分)

(1) 判断此校正装置属于引前校正还是迟后校正?

(2) 绘制校正前、后系统及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3) 计算校正后的相位裕量。

五、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设输入r=0, 绘制起始点在

0)0(,1)0(00==>=c c

c c 的c c -平面上的相轨迹。 (15分)

C )(s )(s o

六、采样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已知: (15分)

1.求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2.当输入为)(1*)(1*)(1)(2

21t t t t t t r ++=时,求稳态误差ss e 。

七、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如下图所示系统的稳定性。其中,(1)─(3)为线性系统,(4)─(6)为非线性系统。 (15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一)B

一、 控制系统的结构如下图。

(1) 当F (s )=0时,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 R s C s =

Φ;

(2) 系统中H 2(s )应满足什么关系,能使干扰F (s )对输出C (s )没有影响?

(10分)

二、. 设某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要求闭环系统的特征值全部位于s =-1垂线之左,试确定参数K 的取值范围。 (10分)

三、.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15.0()

125.0()(++=

s s s K s W ,欲使该系统对单

位阶跃函数的响应为一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的简谐振荡时间函数,试用根轨迹法确定K 值范围(要求首先绘制根轨迹,求出并在图上标注主要的特征点参数)。(15分)

四、如图(a )和(b )所示是两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它们都是最小相位的,且开环截止频率相等,均为c ω

。 (20分)

要求:

1. 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比较两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能(

s t

%,σ)和恒速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3. 将图(a )所示的系统校正为图(b)所示的系统,应采用什么形式的串联校正装

置?并写出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s G c 。 五、.图所示为开环系统的幅相特性。图中P 为开环传递函数G(s)H(s)中具有正

实部的极点数目。试详细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6分)

六.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设输入r=0, 试描绘该系统的相平面图。(14分)

七.设采样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其中 )4()(1

+=

s s K s G , 采样周期T =0.25s ,求能使系统稳定的K1值范围。 (15分)

c

)(/)(s R s C 分)

12-=s ω的持续振荡。

(10分)

三、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2

+-s s 试画出以K 为参数系统的根轨迹;并求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15分)

四、已知一单位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0(100

)(+=

s s s W K ,现加入串联校正装

置:

101.01

1.0)(++=

s s s W c ,试: (20分)

(4)判断此校正装置属于引前校正还是迟后校正? (5)绘制校正前、后系统及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6)计算校正后的相位裕量。

五、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设输入r=0, 试描绘该系统的相平面图。 (15分)

分)

2. 求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3. 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3.当输入为

)(1*)(1*)(1)(2

21t t t t t t r ++=时,求稳态误差ss e 。

C )(s

)

s

七、判断下列三个非线性系统闭环稳定性。 (15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二)B

1. 控制系统的结构如下图。

(3)当F (s )=0时,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 R s C s =

Φ;

(4)系统中H2(s )应满足什么关系,能使干扰F (s )对输出C (s )没有影响?

(10分)

2. 设某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要求闭环系统的特征值全部位于s =-1垂线之左,试确定参数K 的取值范围。 (10分)

3、

设反馈控制系统中

)5)(2()(2

*

++=s s s K s G ,1)(=s H

要求:(1)概略绘制系统根轨迹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如果改变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使s s H 21)(+=,试判断)(s H 改变后系统的稳定性,研究)(s H 改变所产生的效应。 (15分)

4.已知一系统原有的特性为()()21.01100s s s W +=

,校正装置的特性为

()()()11.0101.01

25.0+++=

s s s s W c , (1)画出原系统和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2)当采用串联校正时,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计算其相位裕量γ(ωc)和增益裕量GM 。 (15分)

5.图所示为开环系统的幅相特性。图中P 为开环传递函数G(s)H(s)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数目。试详细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0分)

6.已知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7-38所示。为使系统不产生自振,是利用描述函数法确定继电特性参数a,b 的数值。(15分)

7.

围。

(15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三)A 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9小题,总计40分) 1、(本小题3分)

下列性能指标中,可以描述系统暂态性能的有――

① 超调量②调节时间③稳态误差④调节频率⑤上升时间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答(

)

2、(本小题3分)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通过求取该系统的――而求得.

A.阶跃响应函数

B.脉冲响应函数

C.斜坡响应函数

D.抛物线响应函数

答( )

3、(本小题3分)

如图所示是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下面关于性能指标正确的是――

13.10

24

68

10

1214

t

A. s t r 6=

B. s t s 4=

C. s t p 14=

D. %30%=δ

答(

)

4、(本小题5分)

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43)(8(48

)(2

2

+++=s s s s s W ,

则下述正确的是――

A .系统稳定 B.s 右半平面有2个根 C.2个纯虚根 D.全不正确

答( )

5、(本小题5分)

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5)(2(10

)(2

++=s s s s W ,当输入

46)(+=t t r 时,系统稳态误差为

――

A.0

B. ∞

C. 0.6

D. 6

( )

6、(本小题6分)

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当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下述正确的是――

A. 1=ξ

B. 162=K

C. 42.2=ω

D. 0=ω

答(

)

7、(本小题5分)

下列线性系统判断中正确的是――

σ

A.(1)稳定

B.(2)稳定

C.(3)稳定

D. 全不稳定

答(

)

8、(本小题5分)

在采样控制系统中,为使采样信号不失真的恢复为原来的连续信号,则采样频率应至少大于――

A. max

21

ω B. max ω C.

max 2ω D. m ax 3ω 答(

)

9、(本小题5分)

设有一DDC 系统,T=1, Kc=1,试求单位阶跃响应在第几拍达到最大?

A. 0.5拍

B. 1拍

C.2拍

D. 3拍

答(

)

二、 计算题在下列各题中,(需要写出详细步骤、结果和画出必要的图形。) (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60分)

1.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如图所示。试确定K 和a 取何值时,系统将维持以角

频率1

2-=s ω的持续振荡。(20分)

R )s

)

s

2.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15.0()

125.0()(++=

s s s K s W ,欲使该系统对单位

阶跃函数的响应为一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的简谐振荡时间函数,试用根轨迹法确定K 值范围(要求首先绘

制根轨迹,求出并在图上标注主要的特征点参数)。(20分)

3.如图(a )和(b )所示是两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它们都是

最小相位的,且开环截止频率相等,均为c ω。

(20分)

要求:

1. 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比较两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能(s

t %,σ)和恒速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3. 将图(a )所示的系统校正为图(b)所示的系统,应采用什么形式的串联校正装置?并写出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

(s G c 。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三)B 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9小题,总计40分) 1、(本小题3分)

把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A.正确 B.不正确 C.部分正确 D.无法判断

答( )

2、(本小题3分)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与输入量及初始条件无关。

A.正确

B.不正确

C.部分正确

D.无法判断

答( )

3、(本小题3分)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极点均位于S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A. 正确

B. 不正确

C. 部分正确

D. 无法判断

答( )

4、(本小题3分)

输入量为单位斜坡函数时,要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系统必须为Ⅰ型系统。

A. 正确

B.不正确

C. 部分正确

D. 无法判断

答( )

5、(本小题5分)

下列那个线性系统闭环稳定。

A.(1)稳定

B.(2)稳定

C.(3)稳定

D. 都不稳定

答( )

6、(本小题5分)

非线性系统闭环稳定判断中下列那个正确。

A.(1)工作点不稳定

B.(2)稳定

C.(3)M 稳定N 不稳定

D. 都不稳定

答( )

7、(本小题6分)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判断系统稳定性的错误结论是哪个。

0441086223456=++++++s s s s s s

A. 系统临界稳定

B. 没有S 右半平面根

C. 有1对在虚轴上的根

D. 有2 对在虚轴上的根

答( )

8、(本小题6分)

非线性系统动态方程如下,试判断(-2,0)的奇点类型。

A. 中心点

B. 焦点

C. 节点

D. 鞍点

答( ) 9、(本小题6分)

某开环系统幅频特性波德图如下,试确定开环系统增益K

A. 1

B. 2

C. 4

D. 8

答( )

二、计算题:在下列各题中,需要写出详细步骤、结果和画出必要的图形。 (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60分) 1、 (本小题20分)

设一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K1变化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轨迹,并求出系统稳定时K1的取值范围。

)22)(3()()(2

1

+++=s s s s K s H s G

2、(本小题20分)

设1型单位反馈系统原有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 s K

s G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具有K=12及γ=40度的性能指标。

3、(本小题20分)

025.02=+++x x x x

dB

设采样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其中)4()(1

+=

s s K s G ,采样周期

T =0.25s ,求能使系统稳定的K 1值范围。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四)A

1.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用梅逊公式 044108622

3456=++++++s s s s s s

3. 设一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K1变化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轨迹。20分

)22)(3()()(2

1

+++=s s s s K s H s G 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120)(110()

12(100)(++++=

s s

s s s s G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15分

5. 设1型单位反馈系统原有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 s K

s G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具有K=12及γ=40度的性能指标。 15分 6. 试用等倾线法画出相轨迹。10分

0=++?

??x x x

7.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15(10

)(1+=

s s s W ,采样周期

T=1秒,试判断闭环系统

的稳定性。 15分

{}1)(1-=

z z

t Z

{}

e z z e Z aT at ---=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四)B

1.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15分

0160161023=+++s s s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S S S K s W K ,试: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求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15分]

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120)(110()

12(100)(++++=

s s

s s s s G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15分

5.系统的结构图如图(a)所示,其中,W2(S)为最小相位环节,W2(S)由如图(b)

所示的对

数幅频特性确定出。试求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15分

6.含有死区继电器特性的非线性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系统中线性部分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c r e y dt dc

dt

c d -==+2

2

非线性系统部分的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

?

?

?????-<-<<->==1,111,01,1

)(e e e e f y

试绘制其初始状态为3时的相轨迹。 15分

7.设采样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其中)4()(1

+=

s s K s G ,采样周期T =0.25s ,求能

使系统稳定的K1值范围 15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五)A

(a)

(b)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小题4分)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通过求取该系统的――而求得.

A.阶跃响应函数

B.脉冲响应函数

C.斜坡响应函数

D.抛物线响应函数 答( ) 2、(本小题4分)

如图所示是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下面关于性能指标正确的是――

A. s t r 6=

B. s t s 4=

C. s t p 14=

D. %30%=δ

答(

)

3、(本小题5分)

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5)(2(10

)(2++=

s s s s W ,当输入

46)(+=t t r 时,系统稳态误差为

――

A.0

B. ∞

C. 0.6

D. 6

4、(本小题4分)

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当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下述正确的是――

A. 1=ξ

B. 162=K

C. 42.2=ω

D. 0=ω

σ

13

.10

24

810t

答(

)

5、(本小题4分)

下列线性系统判断中正确的是――

A.(1)稳定

B.(2)稳定

C.(3)稳定

D. 全不稳定

答(

)

二、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10分

频率2=s 的持续振荡。(10分)

四、已知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41

)(2

++=s s a s s G a 的变化范围为[0,+∞),试绘制系统的闭环根轨迹。 (15分)

)s

五、已知一最小相位系统开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15分)

试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s W k ,求系统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六、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设

输入r=0, 绘制起始点在0)0(,1)0(00==>=c c

c c 的c c -平面上的相轨迹。 (15分)

七、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15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A1卷

一、本题共2小题。 (20分)

1.(10分)下图所示电路,求

)()()(s U s U s W r C =

2.(10分)下图所示系统,求

)

()()(B s X s X s W r C =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三、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2)1)(s (s )(g

++=

s K s W k , (15分)

(一)画出系统根轨迹(关键点要标明)。 (二)求使系统稳定的Kg 值范围。

四、设系统开环传函为

()()111

)(-+=

s Ts s W k τ,试分别大致画出τT 三种情

况下的奈氏图。 (15分)

五、已知一最小相位系统开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20分)

(1)试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s W k ,计算相位裕量γ(ωc)和增益裕量GM 。

(2)若系统原有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1.01100s s s W +=

,而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如

下图所示,求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完成版

一、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是考虑到飞机的姿态控制问题,姿态控制转换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当飞机以4倍音速在100000英尺高空飞行,姿态控制系统的参数分别为: 4,0.1,0.1,0.11 1====a a a K ωεωτ 设计一个校正网络(),s G c 使系统的阶跃响应超调量小于5%,调节时间小于5s (按2%准则)

2、计算机辅助设计 (1)simulink仿真框图 Simulink仿真框图 双击scope显示图像,观察阶跃相应是否达到指标

放大图像观察超调量为s t s p 7.4%,3==σ满足要求 (2)绘制bode 图

校正前的bode图 校正后的bode图

(3)绘制阶跃相应曲线 校正前的阶跃相应曲线 校正后的阶跃相应曲线

三、校正装置电路图 前面为放大装置放大25倍,后面为超前补偿电路,它自身的K 为0.1,相乘之 后为指标中的2.5,校正装置电路完成1 60 ) 16( 5.2++= s s G c 。 四、设计结论 设计的补偿网络为1 60 ) 16( 5.2++=s s G c 。经过仿真得出超调量为s t s p 7.4%,3==σ满足 要求。 五、设计后的心得体会 实际的控制系统和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标准系统差别很大,参数的要求比书 中要求相对要苛刻,在设计校正网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超前滞后用根轨迹法无法求出,只能用simulink 画出仿真框图,通过经过一定的计算大概确定某些参数,通过不断地尝试修改,才能最终得到满足指标要求的阶跃相应曲线,很多时候现实中的参数没有书中的参数给的那么简单,会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复杂状况,所以我们学习控制原理关键是学习怎么处理,如何应用好软件来配合完成系统的设计,现代控制理论不能单纯的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结论的,需要我们熟练运用软件来辅助设计,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好一个校正网络。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G s ,则G(s)为G 1(s)+G 2(s)(用G 1(s)与G 2(s)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1.414, 阻尼比=ξ0.707,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2220s s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 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K s s Ts τ++。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温。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稳定。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 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 输入拉氏变换之比。 5、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1)K s s Ts τ++,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222221 1 K T τωωω++; 相频特性为arctan 180arctan T τωω--(或:2 180arctan 1T T τωω τω---+)。 6、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c ω对应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s t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快速性 .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答案(精)

∑??=i i i s s Q s H ((1(zidpngkongzhi 1 闭环系统(或反馈系统的特征:采用负反馈,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即被控变量对自己有控制作用。 2 典型闭环系统的功能框图。 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被控制量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控制量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而加给系统的输入星.也称控制输入。 扰动量干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输入量,也称扰动输入或干扰掐入。 反馈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反送到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人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负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用以消除偏差。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力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开环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又分为无扰动补偿和有扰动补偿两种。 闭环控制系统凡是系统输出端与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作闭环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讨论的主要是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是一种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控制系统。它在闭环控制的基础上,用开环方式提供一个控制输入信号或扰动输入信号的顺馈通道,用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2所示。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元件 .给定元件给出与被控制量希望位相对应的控制输入信号(给定信号,这个控制输入信号的量纲要与主反馈信号的量纲相同。 给定元件通常不在闭环回路中。2.测量元件测量元件也叫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制量,产生与被控制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信号。被控制量成比例或与其导数成比例的信号。测量元件的精度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精度应使测量元件的精度高于系统的精度,还要有足够宽的频带。3.比较无件用于比较控制量和反馈量并产生偏差信号。电桥、运算放大器可作为电信号的比较元件。有些比较元件与测量元件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测角位移的旋转变压器和自整 角机等。4.放大元件对信号进行幅值或功率的放大,以及信号形式的变换.如交流变直流的相敏整流或直流变交流的相敏调制。5.执行元件用于操纵被控对象,如机械位移系统中的电动机、液压伺服马达、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加热装置。执行元件的选择应具有足够大的功率和足够宽的频带。6.校正元件用于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根据被控对象特点和性能指标的要求而设计。校正元件串联在由偏差信号到被控制信号间的前向通道中的称为串联校正;校正元件在反馈回路中的称为反馈校正。7.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对象,例如水箱水位控制系统中的水箱、房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20套和答案详细讲解

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 、 、 共4种。 2.连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3.某统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t t dc ) (+0.5C(t)=2r(t)。则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Φ(s)= ;该系统超调σ%= ;调节时间t s (Δ=2%)= 。 4.某单位反馈系统G(s)= ) 402.0)(21.0() 5(1002 +++s s s s ,则该系统是 阶 型系统;其开环放大系数K= 。 5.已知自动控制系统L(ω)曲线为: 则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 ωC = 。 6.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为 调节器,其校正作用是 。 7.采样器的作用是 ,某离散控制系统 ) ()1() 1()(10210T T e Z Z e Z G -----= (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 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 二. 1.求图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求:) () (S R S C (10分) R(s)

2.求图示系统输出C(Z)的表达式。(4分) 四.反馈校正系统如图所示(12分) 求:(1)K f=0时,系统的ξ,ωn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e ss. (2)若使系统ξ=0.707,k f应取何值?单位斜坡输入下e ss.=?

五.已知某系统L(ω)曲线,(12分) (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2)求其相位裕度γ (3)欲使该系统成为三阶最佳系统.求其K=?,γmax=? 六、已知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示。P为开环右极点个数。г为积分环节个数。判别系统闭环后的稳定性。(要求简单写出判别依据)(12 (1)(2)(3)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G1(s)+G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2, 阻尼比=ξ,20.7072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1050.20.5s s s s +++。 6、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K s s Ts τ++。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t T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1[1]p K Ts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 能。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温。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稳定。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 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rad/s)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1.题目 在通常情况下,自动导航小车(AGV )是一种用来搬运物品的自动化设备。大多数AGV 都需要有某种形式的导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解决导航系统的驾驶稳定性问题。因此,自动导航小车在行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轻微的“蛇行”现象,这表明导航系统还不稳定。 大多数的AGV 在说明书中都声明其最大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m/s ,但实际速度通常只有0.5m/s ,只有在干扰较小的实验室中,才能达到最高速度。随着速度的增加,要保证小车得稳定和平稳运行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AGV 的导航系统框图如图9所示,其中12=40ms =21ms ττ, 。为使系统响应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仅为1%,要求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为100。试设计合适的滞后校正网络,试系统的相位裕度达到50o ,并估计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及峰值时间。 ()R s () Y s 2.分析与校正主要过程

2.1确定开环放大倍数K 100) 1021.0)(104.0(lim )(lim =++==s s s sK s sG K v (s →0) 解得K=100 ) 1021.0)(104.0(100++=s s s G s 2.2分析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 根据Bode 图: 穿越频率s rad c /2.49=ω 相位裕度?---=?-?--=99.18)2.49021.0(arctan )2.4904.0(arctan 9018011γ 未校正系统频率特性曲线

由图可知实际穿越频率为s rad c /5.34=ω 2.3根据相角裕度的要求选择校正后的穿越频率1c ω 现在进行计算: ???--=+=---55550)021.0(arctan )04.0(arctan 901801111c c ωω 则取s rad c /101=ω可满足要求 2.4确定滞后校正网络的校正函数 由于1120 1~101c ωω)(= 因此取s rad c /1101 11== ωω)(,则由Bode 图可以列出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1、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s+1)/(100s+1),则该校正装置属于(B )。3分 2、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A)3分 3、在系统中串联PD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D) 3分 A 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 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 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4、用超前校正装置改善系统时,主要是利用超前校正装置的(A )3分 5、I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B )9分 6、设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G(jω),当频率ω从0变化至∞时,其极坐标平面上的奈氏曲线是()9分 7、关于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9分 8、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 ) 9分 9、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7分 10、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2分 11、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γ>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12、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G(s)=5s+3+2/s,则该环节可看成由(D )环节组成。2分

13、主导极点的特点是(A )2分 14、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K/s,则其频率特性幅值A(ω)=()2分 15、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Ts+1),它的对数幅频率特性随K值增加而()2分 16、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1/(2s+1),则该可看成由(C )环节串联而成2分 17、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B)2分 18、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G(s)=(100s+1)/(10s+1),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D)2分 19、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为( C)2分 2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2分 21、一阶微分环节G(s)=1+Ts,当频率ω=1/T时,则相频特性∠G(jω)为()2分 22、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2分 23、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s+3)/(s+2)(s+5),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B)2分 24、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s*s*s(s+4)),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2分 25、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s+1)(s+5)),当k=(C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2分 26、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2分 27、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根平面的虚轴上时,系统的阻尼比为(B)3分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设计任务书)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5、 参考图 5 所示的系统。试设计一个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0 秒-1,相位裕度为60度,幅值裕度不小于8 分贝。利用MATLAB 画出 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与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 一.人工设计过程 1、计算数据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为满足设计要求,这里将超前滞后装置的形式选为 ) 1)(()1)(1()(2 12 1T s T s T s T s K s G c c ββ++++ = 于就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s G c 。这样就有 )5)(1()(lim )()(lim 00++==→→s s s K s sG s G s sG K c c s c s v 205 ==c K 所以 100=c K 这里我们令100=K ,1=c K ,则为校正系统开环传函) 5)(1(100 )(++=s s s s G 首先绘制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 由图1可知,增益已调整但尚校正的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23.6504-,这表明系统就是不稳定的。超前滞后校正装置设计的下一步就是选择一个新的增益穿越频率。由)(ωj G 的相角曲线可知,相角穿越频率为2rad/s,将新的增益穿越频率仍选为2rad/s,但要求2=ωrad/s 处的超前相角为? 60。单个超前滞后装置能够轻易提供这一超前角。 一旦选定增益频率为2rad/s,就可以确定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中的相角滞后部分的转角频率。将转角频率2/1T =ω选得低于新的增益穿越频率1个十倍频程,即选择2.0=ωrad/s 。要获得另一个转角频率)/(12T βω=,需要知道β的数值,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经典部分)解读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 一、解释下面基本概念 1、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 答: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3、什么是自动控制? 答: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给定的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变化。 4、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反馈控制原理? 6、什么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 7、什么是线性时变控制系统? 8、什么是离散控制系统? 9、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10、将组成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 11、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有哪几种? 12、典型控制环节有哪几个? 13、典型控制信号有哪几种? 14、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是指?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哪几项? 16、在典型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 17、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动态过程? 18、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稳态过程? 19、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20、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是什么? 21、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3、什么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4、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25、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6、系统的物理构成不同,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吗?为什么? 27、控制系统的分析法有哪些? 28、系统信号流图是由哪二个元素构成? 29、系统结构图是由哪四个元素组成? 30、系统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有几种? 31、二个结构图串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2、二个结构图并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3、对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特性曲线是什么形状? 34、二阶系统的阻尼比10<<ξ,其单位阶跃响应是什么状态? 35、二阶系统阻尼比ξ减小时,其阶跃响应的超调量是增大还是减小? 36、二阶系统的特征根是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根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波形是什么特点? 37、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其实部分别为:δ=-2;δ=-30,问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大? 38、二阶系统开环增益K 增大,则系统的阻尼比ξ减小还是增大? 39、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阶跃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不存在稳态误差。 40、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加速度信号。一阶系统只能跟踪单位阶跃信号(无稳态误差)可以跟踪单位斜坡 信号(有稳态误差) 41、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对应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应是极点 42、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43、什么是二阶系统?什么是Ⅱ型系统? 44、恒值控制系统 45、谐振频率 46、随动控制系统 47、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48、谐振峰值 49、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是改变了二阶系统的什么参数?。 50、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51、什么是常规根轨迹?什么是参数根轨迹? 52、根轨迹图是开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还是闭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 53、根轨迹的起点在什么地方?根轨迹的终点在什么地方? 54、常规根轨迹与零度根轨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5、试述采样定理。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学生姓名专业 层次年级学号 学习中心成绩 年月日

作业完成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 文档内,最终wod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 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1、试用部分分式法、幂级数法和反演积分法,求下列函数的z反变换: (1) )2 )(1 ( 10 ) ( - - = z z z z E (2) 2 1 1 2 1 3 ) ( - - - + - + - = z z z z E 2、试确定下列函数的终值: (1) 2 1 1 ) 1( ) ( - - - = z Tz z E (2) )1.0 )( 8.0 ( ) ( 2 - - = z z z z E 3、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试求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 第3题图 4、当 z z z z z z C 5.0 5.1 1 2 ) ( 2 3 2 3 + - + + =时,计算系统前4个采样时刻c(0),c(T),c(2T)和c(3T)的响应。 5、已知线性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2.0 1.0 ) ( 2 2 - + + = Φ z z z z z,试判断该系统 是否稳定。 6、设有零阶保持器的离散系统如下图所示,试求: (1)当采样周期T为1s和0.5s时,系统的临界开环增益K c; (2)当r(t)=1(t),K=1,T分别为2s,4s时,系统的输出响应c(kT)。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5)

课程教学 大纲编号: 100102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学分 4.5 试卷编号:100102021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满分分值: 100 组卷年月: 2000/5 组卷教师: 向峥嵘 审定教师; 陈庆伟 一.(10分)是非题: 1. 闭环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不是自动控制系统( )。 2.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构成他的开环传递函数无关( ),与闭环传递函数有关( );以及与输入信号有关( )。 3.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的阶数有关( );与系统的类型有关;( ) 与系统的输入信号有关;( ),以及与系统的放大倍数有关。( ) 4.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k (s k 02>的单位负反馈系统能无差的跟踪斜波信号 ( )。 5.最小相位系统是稳定的控制系统( )。 二.(10分)填空题 图示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 ,静态位置误差为 ,静态速度误差为 ,误差传递函数) s (R )s (E 为 ,当输入信号4=)t (r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s e 。 三.(10分)填空题 在频率校正法中,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串联矫正装置在系统的 频区产生相角 ,以提高系统的 ,且使幅值穿越频率c ω ,从而系统的响应速度 。串联滞后校正是利用校正装

在 频区产生的特性,以使c ω ,达到提高 的目的,校正后的系统响应速度 。 四.(10分)计算作图题 化简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 s (R )s (C 。 五.(10分) 一个开环传递函数为 ) s (s k )s (G 1+= τ的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参数k 及τ。 六.(8分)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 .(s )s (G 110100+= ,试计算系统的响应控制信号t sin )t (r 5=时的稳态误差。 七.(10分) 设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Ts (s k )s (H )s (G 1+=,现希望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 在a s -=这条线的左边区域内,试确定满足此要求k 的值和T 值的范围)a (0>。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 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 ,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 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rad/s)

常熟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完整

自动控制原理 一、选择题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D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C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A ) A 、 型别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不稳定; B 、只有当幅值裕度1g k >时才稳定; C 、稳定; D 、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9、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11001 s s ++,则该校正装置属于(B )。 A 、超前校正 B 、滞后校正 C 、滞后-超前校正 D 、不能判断 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B ) A 、 1011s s ++ B 、1010.11s s ++ C 、210.51s s ++ D 、0.11101 s s ++ 11、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B ) A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 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12、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C )。 A 、增加积分环节 B 、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 、增加微分环节 D 、引入扰动补偿 13、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D ) 。 A 、准确度越高 B 、准确度越低 C 、响应速度越快 D 、响应速度越慢 1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21)(5) 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C )。 A 、 50 B 、25 C 、10 D 、5 15、已知系统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0 G(S)=H(S)=1+K S h S(S-1),,当闭环临界稳定时,h K 值应为(C )。 A .-1 B .-0.1 C .0.1 D .1 16、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γ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A ) 。 A 、超调%σ B 、稳态误差ss e C 、调整时间s t D 、峰值时间p t 17、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B ) A 、 (2)(1)K s s s -+ B 、(1)(5K s s s +-+) C 、2(1)K s s s +- D 、(1)(2) K s s s -- 18、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可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及平稳性; B 、会增加系统的信噪比;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完整版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大 作业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控控制原理大作业 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矫正 院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强盛 设计时间: 2016.12.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题目8 8. 在德国柏林,磁悬浮列车已经开始试验运行,长度为 1600m的M-Bahn号实验线路系统代表了目前磁悬浮列车的发展水平。自动化的磁悬浮列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正常运行,而且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车体悬浮控制系统的框图模型如图 8 所示,试设计一

个合适的校正网络,使系统的相位裕度满足45°≤ γ ≤5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 图 8 题 8 中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 一、人工设计 利用半对数坐标纸手工绘制系统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的Bode图,并确定出 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验算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1)未校正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函数应为: γ0(γγ)= 1 γ2(γ+10) 2)未校正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图如下: 由图中可以得出: γγ=√γ=0.316 rad/s 对应的相位裕度为: γ(γγ)=180°?180°?arctan( γγ 10 )=?1.81° G c(s) 1

3)超前校正提供(m)=50° 4)γ?1 γ+1 =γγγ50°解得 a=7.5 5)?10γγγ=?8.75γγ,得到γγ=0.523 rad/s 6)1 γ=√γγγ=1.43 rad/s 1 γγ =0.19 rad/s 7)γγ(γ)=1+5.3γ 1+0.7γ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 利用MATLAB语言对系统进行辅助设计、仿真和调试 g = tf(1,[1 10 0 0]); gc = tf([5.3 1],[0.7 1]); ge = tf([5.3 1],conv([0.7 1],[1 10 0 0])); bode(g,gc,ge); grid legend('uncompensated','compensator','compensated') [kg,r,wg,wc]=margin(ge)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有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有参 考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G s ,则G(s)为G 1(s)+G 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 阻尼比=ξ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 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K s s Ts τ++。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 水温 。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 ;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 ;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环控制系统 。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 稳定 。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 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 零 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 与 输入拉氏变换 之比。 5、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1)(1)K s s Ts τ++ 相频特性为arctan 180arctan T τωω--(或:2 180arctan 1T T τωω τω---+) 。 6、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 c ω对应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s t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快速性 . 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稳定性 、快速性和 准确性 。 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1 ()1 G s Ts = + ,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2 2 2 ()2n n n G s s s ωζωω=++(或:221()21G s T s T s ζ=++。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 、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结构 和 参数 ,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 ()A ω,横坐标为 lg ω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 (或:右半S 平面的开环极点个数) ,Z 是指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答案剖析

∑??=i i i s s Q s H ) ()(1 )(zidpngkongzhi 1 闭环系统(或反馈系统)的特征:采用负反馈,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即被控变量对自己有控制作用 。 2 典型闭环系统的功能框图。 自动控制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 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 被控制量 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控制量 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而加给系统的输入星.也称控制输入。 扰动量 干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输入量,也称扰动输入或干扰掐入。 反馈 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反送到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负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人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负反馈控制原理 检测偏差用以消除偏差。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力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 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又分为无扰动补偿和有扰动补偿两种。 闭环控制系统 凡是系统输出端与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作闭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讨论的主要是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是一种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控制系统。它在闭环控制的基础上,用开环方式提 供一个控制输入信号或扰动输入信号的顺馈通道,用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2所示。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元件 .给定元件 给出与被控制量希望位相对应的控制输入信号(给定信号),这个控制输入信号的量纲要与主反馈信号的量纲相同。给定元件通常不在闭环回路中。2.测量元 件 测量元件也叫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制量,产生与被控制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信号。被控制量成比例或与其导数成比例的信号。测量元件的精度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精度应使测量元件的精度高于系统的精度,还要有足够宽的频带。3.比较无件 用于比较控制量和反馈量并产生偏差信号。电桥、运算放大器可作为电信号的比较元件。有些比较元件与测量元件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测角位移的旋转变压器和自整角机等。4.放大元件 对信号进行幅值或功率的放大,以及信号形式的变换.如交流变直流的相敏整流或直流变交流的相敏调制。5.执行元件 用于操纵被控对象,如机械位移系统中的电动机、液压伺服马达、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加热装置。执行元件的选择应具有足够大的功率和足够宽的频带。6.校正元件 用于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根据被控对象特点和性能指标的要求而设计。校正元件串联在由偏差信号到被控制信号间的前向通道中的称为串联校正;校正元件在反馈回路中的称为反馈校正。7.被控对象 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对象,例如水箱水位控制系统中的水箱、房间温度控制系统中的房间、火炮随动系统中的火炮、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中电机所带的负载等。设计控制系统时,认为被控对象是不可改变的,它的输出即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制量。8.能源元件 为控制系统提供能源的元件,在方框图中通常不画出。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 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2.准确性 要求过渡过程结束后,系统的稳态精度比较高,稳态误差比较小.或者对某种典型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3.快速性 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过渡过程时间短、超调量小。系统的稳定性足够好、频带足够宽,才可能实现快速性的要求。 第一章:1、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绘制动态框图并求传递函数。3、传递函数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的概念适用于线性定常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求传递函数通常有两种方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取拉氏变换,或化简系统的动态方框图。对于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电气网络,一般采用运算阻抗的方法求传递函数。4、结构图的变换与化简 化简方框图是求传递函数的常用方法。对方框图进行变换和化简时要遵循等效原则:对任一环节进行变换时, 变换前后该环节的输人量、输出量及其相互关系应保持不变。化简方框图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串联环节、并联环节和基本反馈环节用一个等效环节代替。化简方框图的关键是解除交叉结构,即移动分支点或相加点,使被简化的环节中不存在与外部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