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大学生人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肖笛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5701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有序深入开展,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的民主思想和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作为在改革的红利中成长的一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大学生人格发展依然还有提高的空间。关于大学生微妙的人际关系,本文主要是从大学生人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解决对策
所谓人际关系,主要指在一部分特定的群体内,人类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的社会联系,由于人社会性属性的特质,人际关系反应了人类个体的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当然也是人类发展的一份子,刚上大学,身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现代社会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体差异非常大,因此在物质与精神交往、沟通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难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上发挥引导、教育作用,有效的帮助引导大学生及时处理这方面难题。
1.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现状
1.1缺乏信任容易引起误会
现代社会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交往过当中,做事情往往会忽略他人感受,不服从团队建设,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因此,高校中的独生子女在交流过程中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在人际沟通中,不管别人的感觉如何,思考问题和做事都不会考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导致人际关系比较薄弱。 通过笔者对“您如何看待女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的信任程度”的随机采访,一些学生认为“班上女学生之间缺乏信任常常会导致更多的误解”。如果存在误解,而且他们不主动解释它们,人际交往圈子较为狭窄的大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微妙的关系。
1.2社交困难引起和谐缺失
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地球村”由此而来。从QICQ到EMS,从飞信到微信,从2G到5G,通信技术在以光速发展的同时,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新生代群体,对这一群体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一是大学生通过网上交友来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二是一部分沉迷于网络游戏、直播和网聊不能自拨,使自己局限于网络之中,阻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目前,一些大学生眼中缺乏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这些大学生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非常冷漠,他们几乎不参加社团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甚至是班级聚会。进而导致他们与他人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会存在

很多障碍,社会关系的发展出现阻碍。更有甚者,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被孤立。
1.3性格缺陷导致独立人格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有序深入开展,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的民主思想和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作为在改革的红利中成长的一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大学生人格发展依然还有提高的空间。
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的本体而言,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可能做到全面发展。没有独立人格,意味着这个人按照别人的价值观生活,在别人设定的规则中生活,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简而言之,没有独立人格,就不存在自我,没有自我,一个人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在社会实践中释放个性,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关键途径,这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所缺乏的内在核心。
所谓“独立人格”,很重要的一个定义是可以独立思考和行动,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格,独立人格所强调的独立性是现阶段广大大学生最为缺乏的,父母的过度溺爱,学校的过度保护等,都是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根据自己思考的结果,对社会存在中的其他人、事、物进行本质判断,他们始终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被外界所混淆。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独立人格最核心的体现是在意识和独立,实现个人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并将其付诸实践。
2.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引导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古语有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千百年来,这句话被视为处理人际关系准则的金科玉律,更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重新界定“宽以待人”的“宽”,是指“宽”到何种程度?
笔者认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中的“宽”,并非是指对他人无原则的理解与包容。人类的交往中,不管是基于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任何一段具有长期性的关系中,都不可能是单方面的无私贡献。任何一段关系的维持,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心中有善,才能平衡关系。此外,“宽”字也有宽松的意思,指的是我们不应该对于别人过于苛刻,你的心是善的,你所得到的,也肯定是好的结果和肯定的回应。但是要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能失去自己的主见和原则来一味的迎合对方,这是人际交往中“自损八百”的刀口向内的“内刃”。
一段合理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任何打破平衡规则而去建立的关系,都是地基不稳的,

不牢靠的。
2.2坚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规定了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容,为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发展的内涵包括需求,劳动,素质和能力四个方面,这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总体框架。最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并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种方式,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整生产关系和学校教育。
2.3引导学生学会沟通
沟通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沟通是智商和情商的双重表现,是解决问题、建立和维持关系的关键。在春秋时期,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个因为沟通不当引发笑话的真实案例。据考证,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周游全国时,不幸遭遇了饥荒。在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食物之后,孔子却发现本来主张为大家做饭的弟子颜回,面带窘迫,匆忙用手抓着饭塞到嘴里。孔子很是生气,并在颜回给他送饭时,讥讽了颜回。然而,颜回坦率地告诉孔子,他是怕浪费,不忍心扔掉被泥土污染的食物。孔子突然意识到,你所看到的并一定是真的。在很多情况下,只有沟通才是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应该注意沟通,如果沟通不充分,许多团队操作都会造成障碍。只有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解决分工不合理、任务难度不均等问题。沟通是一门蕴含巨大能量的技能,需要很多人花费一辈子去学习,它能将腐朽转化为神奇,甚至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4 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烙印上了深刻的互联网印记。因此,广大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要想走入学生的内心,就必须有计划的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最关心的网络热点、网络用语是什么,并且逐步的分析、解构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交友技巧,紧跟潮流,采取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用语,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紧跟科技进步与潮流时尚的发展,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并最终创造性的构建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声音,才能够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根基和脉络。
2.5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及社会环境
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科学的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及职业

规划,这对每个学生的人生发展、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马克思认为,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之后,明确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学会独立的、科学的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
3.结语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黄金时期,人际关系应该是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具有不可替代性。及早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及早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此,与人交往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还要有计划的管理好、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这是广大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参考文献
[1]明道. 心理学与管理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186.
[2]李朋来.先验与经验之间:从康德到马克思的哲学沉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4,187.
[3]人的全面发展[N].杭州日报,2002-12-11/(第002版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