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心小学殷兴均孙光育

【摘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智能,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科学兴趣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基础。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种活动,制作活动,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兴趣的最佳方法。青少年参加活动后,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养成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兴趣、动手动脑、科学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就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激发科学兴趣,创设科学氛围

1.激发兴趣,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素质。

激发科学兴趣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没有实践活动,谈不上对某事物,活动感兴趣,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种活动,制作活动,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兴趣的最佳方法。学校科技工作以青少年天性好玩为切入点,引导青少年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动手动脑,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望,使青少年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到平时被忽略的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我校在抓好青少年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以上级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竞赛为载体,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活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无线电测向、智力七巧板、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建筑模型、车辆模型、头脑奥林匹克等活动,青少年参加活动后,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还邀请部分科学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讲解科技知识,如:科技发展为我国工农业带来的变化、科技环保废物利用、小发明大用处等,还利用现场动手做方式进行辅导,如:制作“土电话”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变化,制作“浮沉子”让学生了解压力、压强的变化,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理解了科学原理。这些现场互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使其逐步养成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评价鼓励,使青少年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于青少年的肯定,对于青少年的兴趣培养起着决定的作用,青少年的制作和研究成果,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他们的自信心大增,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即使青少年做得较差,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帮助他们改进作品,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例如:青岛下雨的时候经常伴有大风,撑伞顶风走的时候看不清前面的路,容易闯到路人,学生就在伞面上某一个点改制了透明的薄模,这样顶风走就可以看清前面的路了;还有的学生用瓶盖制作刮鱼鳞器、用易拉罐制作包饺子模具、用静脉注射管改制浇花器、用瓶盖旧软盘制作成收线卡、把铅笔盒改造成了多功能文具盒、夏天穿汗衫带少先队臂章不方便,经过改造成方便臂章,什么季节戴都可以,擦玻璃的抹布改造成不离手的抹布,握着手伸开手都能用等。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联想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这些作品先后在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宋庆龄少儿发明大赛上获得了不同奖项,受到了专家的广泛好评。

3.环境熏陶,创设科学氛围。

学校每学期的科技活动安排都向学生进行公示,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项目,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学校还注重环境建设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科学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学楼内设立了科普知识长廊、科技活动内容介绍、科技活动之星等宣传栏目;在校园的围墙上画了获奖同学的科学幻想画。学校设立科技节,每年学生

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废弃物开展科技小制作,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有所创新。低年级学生: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初步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中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高年级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鼓励想象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未成年人在小学阶段是一生中长知识、长智慧、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善于动手,勤于实践。

智慧不是仅来自于书本,更有赖于运用书本的理论知识来反映在实践。对于青少年来说,科技活动是一条培养青少年兴趣的极好途径。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发明家。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都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他强调:“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要完善培养体系,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鼓励青少年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青少年的主动学习是否成功,就体现在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否被激发、调动起来。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就可以大大锻炼青少年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大脑发育。现在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提供更多更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具,让青少年充分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如:在美国有一个专门为农村青少年办的“4H”俱乐部,即在英语里:头脑(head)、心(heart)、手(hand)、健康(health)这四个单词的缩写,而且我们从这四个词上能看出“4H”俱乐部的宗旨就是:锻炼每个参加者的头脑、心灵、双手,并促进他们身体健康。“4H”的形式多样化,既有娱乐性的表演、旅游、采访和比赛,又有科学性的研究讨论、操作训练和先进农业技术学习,是一个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的极好场所,也使得青少年科技活动成为社会一项培养人才的重要事业。

2.善于想象,勇于探索。

科学成果衍生于思考,想象又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因为它能激励人们勇敢地探索科学奥秘,作出新的科学发现。可以说,人类在科学上的一切创造发明都与思想和想象有着密切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确实是这样,没有艰苦的思考,就要创造发明是不可能的。在科技活动中,有些项目开始会有不明白的

地方,但通过老师的讲解,会逐渐明白。青少年可以多去想想,多想出智慧,这个想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我校有的学生,想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不知道怎样去发明,我就让他们去搜索身边学习或生活中不方便的事或用具。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了:有的想改进打扫卫生的箔萁、有的想改造一下挂衣架、有的想改造门活页、有的想改造推拉窗的防盗装置、有的想改造雨伞问题、有的想改造家长充电器电线摆放问题、有的想帮助家长解决包饺子问题、有的想解决不在家浇花问题等等。当把这些问题改进、解决后,这些作品先后在全市、县的创新大赛上获得了不同的奖项。爱迪生曾这样说过:“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创造”。思考想象引发创造发明,创造发明推动世界的改造和财富的涌现。科学研究是一种具有探索性、独创性的艰巨劳动。科学发展史向我们表明,凡是有重大发明创造的科学家都是思想奔放、善于独立思考、对别人的理论和传统观念有大胆怀疑精神的人。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志气高,思想活跃,没有思想障碍。要引导他们学会善于从大大小小的问题中寻找发明的课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应该可以说是一种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教师只是给予一些必要的引导来帮助青少年在动手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保护他们自发的、积极的探索愿望。

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智能,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因此,科技创新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未成年人在学生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而科技创新教育正是以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育人的目的。因此,学校以“科技环保、模型制作、创造发明”三大教育板块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注重了文化学习与科技活动的紧密配合。其实,学习与活动两者之间是一种双向互补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文化课吸取活动的长处,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活动中强调目的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以弥补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缺点。

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才能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杰出人才必须重视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要靠他们。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各门课程中都应该肩负起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在学校当中开展科普活动,对青少年能力的

培养,对青少年知识面包括心理素质、科学精神的培养,都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学习的能力,在态度上、在价值观上都有良性的改变,在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方面比不参加活动的上升了一大截。因此,开展科普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科学素质纲要》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把科学教育、科学普及的工作和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更加重视全民的科学素质的培养,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既普及科学知识,又提高训练科学的方法,还要培养对科学热爱的情感,最终让他们树立科学的精神,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很多工作是综合起来的,不是仅仅独立地做这件事情,把它们融会贯通,从点滴做起才会起到更加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建兰. 科技辅导员有效地开展科技活动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作用[A]2006年

[2] 何秀丽. 发挥科普作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N]. 哈尔滨日报. 2006-11-21 (002)

[3] 邢至晖.凤慧娟. 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实践与研究[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