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浅析

《曹全碑》浅析

吴行

隶书脱胎于古文字,来自于民间,源远流长。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曹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碑属于技法型汉碑,其用笔和结构相当完美精到,具备隶书的基本规范且对后代书风影响极大,所以历代赞誉极高。

曹全碑的历史背景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屹立陕西博物馆碑林。碑有断裂。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今甘肃敦煌县西)。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中郎,转任郃阳令。为官期间有政绩,曾随军征战,并有战功。属吏王敞等人乃为其立碑纪功。这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秀逸典雅风格的典型。出土时笔画完整,惟一“因”字半缺,清康熙王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故宫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

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碑文中所记平疏勒事,与《后汉书·疏勒传》颇有出入,因碑为当时所立,故其记事为史家所重视。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艺术风貌特点

由于此碑保存较为完好,且刻工十分精良,故基本上保存了它原来的风貌。秀丽多姿,圆转丰腴,润和飘逸的《曹全碑》,在汉隶众多的碑刻中是阴柔秀美书体的代表。其书风秀逸而不媚俗,丰润而有骨力,神采奕奕,飘飘欲仙。其笔法外拓,行笔流畅放纵,起笔、收笔方圆兼备,柔和滋润,提按顿挫,起伏生动。取势左右顾盼,笔长意远,具有较强的流动感,落笔似昆刀切玉,凝重有力。

《曹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自明代万历初年出土以来,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历来为书家所重,直倍受书界推崇。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方朔称:“此碑波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

《韩”正文与阴恻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

《曹全碑》的潇洒是一种开放的典型。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以次递增的寻求解脱的渴望。与直接衔接的秦篆相比,规行矩步、一丝不苟的恭谨变成了轻松活泼、流畅自如的抒泻。

在审美多元化的现代,《曹全碑》秀丽中的精致与运动感在众多的汉碑中,论线条之理性,论节奏之舒展.论主动的美的追求。《曹全碑》难道不能首屈一指吗?

曹全碑的临习举要

1.临习《曹全碑》时,应选用二兼毫、或者小一号羊毛笔,用墨不宜太干,以免涩滞。行笔注意提按、笔画应圆熟潇洒,表现其挺拔、变化的特点。结体线条不可骤粗骤细,坚画少作悬针。

2.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1)《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

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2)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3)运笔要稳。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

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3.布白匀称。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5.笔断意连。

6.上紧下松。《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该碑书体的线条质感具有柔婉缠绵、力量内敛的特点,与汉《张迁碑》风格截然相反。

过去许多文章对笔法:字法及章法均有论述,这里无须言。而需要指出的是,临习任何一通碑帖,首先应当对该碑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它就如同接触人一样,不仅看其外表,还要了解其性格、气质、学养、生平等内在的和相关的东西,这样方能对一个人有一个全面正确的把握。而事实上在“外”和“内”的表现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表里如一”,如有的是“外刚内柔”,有的则可能是“外柔内刚”等等。在对待《曹全碑》这一类“表里不一”的碑帖上,尤其应当多加“警惕”,否则,便很容易误认为该碑“外秀

内柔”而落入“俗眼”。

必须掌握正确的临帖方法,避免“做秀”。书法的写实性临摹,其实不在于从形的方面要把所临之字所谓写“象”,乃至“准确无误”“不差毫厘”。如仅仅于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字随“意”放大,然后通过“摹”写及其它多种辅助性手段,达到完全“象”的目的,而这恰恰做的是一种“表面文章”。倘如此,便把“临帖”搞成了“复制”,把其本质涵义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搞错了。而所谓“临摹”,关键还在于通过对照临习,从该碑呈现出来的“线形”、“线质”去发现和掌握该碑用笔的技术技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笔毫在纸上的运动过程,并从中体悟出该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提取技法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临贴的“象”不是目的,而实质在于摸索和掌握与该碑合拍的正确的用笔方法。只要方法对头,出之以“象”,是自然而然:出之“不象”,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时的“象”与“不象”是我在主宰,听我处置。即或不象,也精神惧在。但这是的“不象”与没有掌握该碑笔法而写来不象应当是两回事。如一味求表面之“象”,则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谓被动处之。倘若再按已意加以“华饰”,则必然将《曹全碑》的临习带入俗套。

加深对该碑的全面理解。临《曹全碑》一般人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线条轻飘浮滑,疲软无力。但怎样才能把该碑写来遒劲浑厚、气韵生动呢?我以为除按临贴要求认真对待外,还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该碑加以审视和理解。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碑帖,他都无

摆脱时代和传统对它的影响和制约,都必然定位在由历史编织的纵横交错的网的某个点上并和周边的“点”发生一定的联系。《曹全碑》同样如此。从横的方面来看,尽管众多汉碑风格各异,如有的方整平正、有的奇纵姿肆、有的质朴雄浑,但它们互相间的影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而不能将他们截然分开,孤立看待,也就是说它们既有独立点,又有相通处。由此,我们未尝又不可以说在《曹全碑》的身上能够找到《张迁碑》的影子。从纵的方面看,《曹全碑》虽属隶书,但它仍然是“传统链”上的一环,也明显地带有先辈遗传的基因“染色体”,由此,我们又未尝不可以说在其身上同样可以找到篆书的影子。因此,我以为临习《曹全碑》,还应当把眼光放远一些,读一读中国书法史及相关参考资料,注意观察、分析每个阶段的书体在用笔、结构及章法上的基本规律和艺术风貌,并将它们加以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对《曹全碑》的认识步入一个更高的层次。那时,所临之字必然是另一番气象。

《曹全碑》的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使的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曹全碑》原帖字帖原文译文释文注音集字

《曹全碑》原帖+字帖+ 原文+ 译文+释文+注音+集 字 【1 】【2】【3】【4】【5】【6】【7】【8】【9】【10】【11】【12】【13】【14】【15】【16】曹全碑释文【繁体】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 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属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齔好學,甄極毖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及其從攻,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

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 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遺,且二百萬,悉以簿官。遷右夫風槐里令,遭同產弟憂棄官,續遇禁网,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並動。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米粟賜癃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繈負,反者如雲,戢治廧屋,市肆列陳。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於戌亥閒,興造城郭。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鄉明而治,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廓廣聽事官舍,廷曹廊閤,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干時。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薄王歷,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_兴艺书画文乐园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登录 | 注册 兴艺书画文乐园旨在弘扬书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开拓青少年艺术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空间.教学理念:艺术启蒙,兴趣培育,崇尚个性,追求完美.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查看文章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2006-10-10 11:29《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 《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 曹全碑》简介 《曹全碑》 一、《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

矣。”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 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 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 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 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 结构特点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

浅析《曹全碑》的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9062707.html, 浅析《曹全碑》的艺术特色 作者:林伟萍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在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很多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寻找、发掘、创造出了 很多情调高雅的“慢生活”方式,书法便是其一。工作之余,在这喧嚣的世间,执一支毛笔,书写心中的世界,获取宁静、充实,美哉!学习书法,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曹全碑》是学习隶书的经典碑帖之一。该碑笔划细劲有力,圆转自如,气息醇和,温润秀丽。很多大家都对此碑给予了高度评价。 关键词:书法;曹全碑;艺术特色;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64-01 在接触了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之后,我觉得自己在隶书方面的感悟较深,现在便就《曹全碑》的艺术特色阐述下我的个人体会。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学习书法要勤奋,需花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贵在坚持练习。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需要提到的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更好地练就一笔好的书法。临习曹全碑要下真功夫,练真本事。书法学习没有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有孜孜不倦才能有所成就。 一、《曹全碑》的艺术特色概述 经典碑帖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飘逸秀气便是《曹全碑》最重要显著的特征。我们可以从笔划、结构、章法中来细细体会。我反复读帖、临帖,对碑帖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认真地体会。从中寻找曹全碑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从用笔、结字、章法进行揣摩,用心领悟,寻找规律特点。 二、《曹全碑》的表现形式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属于典雅秀美的一种。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并且它较其他书体更容易上手,容易掌握。 (一)布局的形式美

《曹全碑》临习指南

怎样临习《曹全碑》马于强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一、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二、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图

浅析《曹全碑》艺术特色

浅析《曹全碑》艺术特色 前言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优秀书法碑刻作品,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时代风格、不同的艺术特色。 东汉书法艺术走向繁荣,各书体具备,但东汉仍是以隶书为轴心的时代,隶书大大发展并达到顶峰。《曹全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作品,每个人在临习之前,会仔细观察原帖,感受其风格特色,分析用笔特征、结构特征、章法特征,逐一确认后开始书写。《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认真的研习原帖,借鉴有关文献,并与其它碑刻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帖中的特点、规律,梳理书法知识,得出结论,认真总结。 一、《曹全碑》概况 《曹全碑》是为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的碑。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东汉灵帝时推举"孝廉";,即孝顺廉洁的活动,曹全任"郎中";,后来在右扶风当官。曹全的弟弟去世之后,为了给弟弟分忧,弃官归家。灵帝光和六年,再举孝廉。光和七年,县百姓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形势危机。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修治房屋,排列市场,招抚流亡,慰问老人,出钱买米面,赈济贫民。曹全长女制药膏,治愈了不少病人,后来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灵帝中平二年,曹全门下王敞等人为纪念曹全的功德善事立《曹全碑》,《曹全碑》在当时就享有盛名。碑文刻辞三行,三个字为一句,空三行书年月一行,在碑阳正文末。碑的背面刻立碑题名的题名,有隐士、县三老、乡三老、门下祭酒、门下议掾、督邮、将军令史等【2】。碑头没有额,出土在明万历初年年陕西省阳县旧城华里村,清康熙十一年后,《曹全碑》碑身出现裂痕。曾经埋在渭河水沙沙漠中,未经风雨的剥蚀,虽然不免稍有风损,但字形状轮廓和笔画的起止用笔都仍然清晰。从拓本看,《曹全碑》上的字迹保存比较完好,1957年移存在西安石碑林。 《曹全碑》可以说是众多隶书中的代表作品,极具艺术特色。碑文中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的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及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3】。此碑大大小小八百四十九个字,大部分清晰可见,碑字结构平展舒放,字体秀美流动,碑面整洁精细,字体秀美又极具骨力,风格秀丽多姿,百看不厌,丰富的展显了汉代文字的成熟与特点。此碑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是我国目前汉代碑刻中保存比较完好、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史料价值珍贵。碑文中所记载的事迹与当时所处朝代发生的事颇有出处,因此碑是当时所立,所以碑中的时事、文字为史家所重视。碑中的历史长远,不光记载了曹全事迹和黄巾起义,还记载了"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格局,为后世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帮助。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保存字数最多的经典碑刻,它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和代表,也是西安碑林所藏汉代碑刻最为珍贵的一通碑刻,空前绝后,它的价值无法用数字衡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后人开始学习汉代的书法,《曹全碑》与《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合称为中国四大隶书,学者会逐一对这些碑帖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现有的汉碑中,《曹全碑》的拓法虽说不够精善,但较当时所拓作品,已算先进,其用笔、结构、章法都已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极具书法与文字价值。隶书开始秦朝,在汉代不断发展、流行,当时的隶书碑刻数

最美的隶书《曹全碑》这四个方法是学习重点

最美的隶书《曹全碑》这四个方法是学习重点东汉时期是隶书的成熟阶段,历史上为后世遗留下来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如:《石门颂》、《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等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隶书的代表作品,也是学习隶书书法的主要法帖。它们风格不同,字形不同,用笔不同,却散发着汉代隶书的朴拙、雄浑、秀美之气。 作为隶书中最为秀美一路的作品,《曹全碑》成为许多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不二选择。它的字形呈匾宽状,用笔纤细但不失浑厚,笔法方圆结合却不失灵动之气。可以说,《曹全碑》是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的主要经典作品。那么,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好并掌握《曹全碑》? 《曹全碑》的主要特点

风格: 《曹全碑》之所以深受书家喜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字形优美华丽,符合人们对书法的审美观。就它的整体风格而言,其整体风格偏于流丽之美,书写用笔上轻重有序,点画轻挑重捺,具有很强的书写性和书法的表现力。正如明代书法家郭宗昌所说:“此方出最初拓也。止一“因”字半以,其余锋芒铦利,不损丝发。因见汉人不独攻玉之妙,浑然天成,琢字亦毫无刀痕。” 字形: 就字形来说,它主要以匾方状为主,横画尽可能地长,竖画尽可能地短,因为横画很长,竖画很短,对于整个字形来说,就显得它的匾方了。但这种匾方状,恰恰在蚕头燕尾的表现之下,又显得自然灵动,这也是东汉隶书的主要特点。 点画: 《曹全碑》点画的特点主要有:蚕头燕尾、方圆结合。蚕头燕尾是隶书书法的重要特征,有了蚕头燕尾的笔画,才不至于使隶书显得古板生硬,反而平添了它的自然灵动的属性。在《曹全碑》中,绝大多数的笔画都是方笔,但时而的圆笔会使书法中的矛盾性发生变化,具备了它的变化性。

《曹全碑》集字欣赏及剖析

《曹全碑》集字欣赏及剖析 《曹全碑》集字欣赏及剖析一点书画20XX年-06-07 17:55:12 《曹全碑》浑圆秀逸,用笔以圆笔为主,所以临写时,特别要注意藏头护尾,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透逸一路的字难在骨气洞达。刘熙载《书概》说:“书之要,统于骨气两字,骨气而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这里刘熙载提出的“中透”和“边透”颇值得玩味。 古人云:“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清·姚孟起语) 临写《曹全碑》之类圆笔风格的作品,特别要注意逆行蓄势。 《曹全碑》的波画舒展而婀娜,飘逸中含刚劲,为达到这个效果,必须做到中锋逆行,笔笔送到位。 仔细观察这幅对联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长撇要富有弹性,并宜写得长些,“谷”字的中横波笔不宜太弯而乏力。二是相同部首要做到同中有异,如“泉”和“水”字的不同形态,“清”和“流”字的三点水旁。 这件作品中“共”字上横短平,波横特别舒展,且呈弧形(起笔和收笔重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上两竖和下两点对准。“治”字

左斜右正,“幽”字左右对称。“居”字左右伸展,“口”字要居中。 “先”字的上部两横不宜太长。下部撇收而捺放。“退”字的走之底的捺的起笔在“艮”末行的左侧。 “谷”字上两点和下“口”相应。 “尚”字上部的左右两点呈相背之势。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疏朗,不宜太紧,如“治”“馀”“德”等字。 要善于抓住特征,如“泉”字上部的“白”字左直右斜,“流”字左收右放,“动”字右放左收,“雨”字首横特别长,“山”字的横呈弧形等。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曹全碑》的结字有以下的特点: 一、有些半包围结构都呈左短右长态势,如“风”、“月”(包括“有”“情”“明”字中的“月”)等字。 二、主笔长横蚕头燕尾,而且有较大的弧度。 三、走之底的字左紧右松,长捺向右下伸展。 写隶书特别要注意布白的匀称。即横和横之间,竖与竖之间,撇与撇之间的空间分布要匀称,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隶书的撇的写法和其他的字体不一样,它向左伸展,和波画一起形成了飞动的相背之势。 在这幅对联中,14 个字中有11 个字有撇(钩也作撇处理),在书写时应该在角度、轻重、长短等方面有所变化。 写对联时,无论上下联,都要将每个字的重心放在同一条中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的特点 1.宏伟壮观:《曹全碑》为石制碑刻,长达6.75米,高3.31米,厚 1.38米。整体呈矩形,碑身庄重雄伟,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2.刚劲有力:《曹全碑》书法风格独特,墨线刚劲有力,刀法简练有力,显示了曹全笔力的魅力。每个字的笔画粗细相间,勾勒出简洁而有力的线条。 3.俊秀细腻:尽管《曹全碑》的书写取向偏向刚劲,但在整体布局和字体设计上,仍有很多细腻之处。比如,字框的虚实相间,轻重缓急的错落布局等,为碑刻增添了艺术气息。 4.端庄庄重:《曹全碑》的排列整齐有序,每个字的位置大小比例协调,形成整体呈现庄重和端庄的感觉。这种庄重的气质与曹全碑所记载的内容相得益彰,使整个碑刻更加有力量和权威感。 5.形式多样:《曹全碑》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经史之文,还有文字表达出的情感和心声。碑刻上的文字集结了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多种身份和才华,形式包括记事、诗文、题字等。 6.构图巧妙:《曹全碑》的文字构图布局巧妙,整体呈现出均衡和谐的美感。每个字的位置、大小、角度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碑刻的视觉效果更具吸引力。 7.传承发展:《曹全碑》作为唐代碑刻的重要代表之一,承前启后,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在书法的传承发展中,影响了后世很多名家的创作风格与技巧。

8.艺术观赏价值:《曹全碑》的书法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很高的技巧水平上,还通过其形式、构图、内容等多个方面展示出来。欣赏《曹全碑》不仅能欣赏到书法本身的艺术美感,还能了解到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曹全碑》在字体、构图、内容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它不仅展示了书法家曹全高超的技艺,也传承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感想

《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感想 《曹全碑》又称《阳令曹全碑》《曹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丙辰造,出土于明万历(1573—1619)初年阳县旧城华里村,曾埋于渭水沙碛中,未经风雨的剥蚀,字画完好。碑高253厘米,宽88厘米,厚20厘米。19行,每行45字,全文849字。篆额佚失无存,书者不详。《曹全碑》出土后受到明末清初书家郭宗昌、王铎、郑簠、朱彝尊等人的青睐,他们纷纷临写,并为之鼓吹,引导了一个时代向汉碑学习的书学风气。 《曹全碑》为方首类石碑,方首类又称平首类,即指碑首平整,与碑身一体,为长方形。方首类碑首表现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无明显碑首,此类碑首与碑身融为一体,难以区分。如《李君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这些石碑密布碑文,碑面上部无任何装饰;另一种碑首明确,石碑碑体上部雕刻画像,与下部碑文存在明显的分界,易于区分碑首。《曹全碑》用笔圆润灵动、结体匀整舒展、风格典雅秀逸,充分展现了汉隶的成熟风格,实为汉隶至宝。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也。”《曹全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金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是曹全的下属王毕、王敞等为他歌功颂德的文字。1957年移存于西安碑林,同时也是西安碑林所藏东汉刻石中极为珍贵的一通东汉石碑。它与《礼器碑》《史晨碑》《张迁碑》合称为“汉碑四品”。《曹全碑》作为明代最晚出土的一通汉碑,出土时笔画完整,惟一“因” 字半缺,由于出土以后受到书家、收藏家的极度推崇,他们纷纷寻拓、摹拓、购拓。虽然丰富了拓本,增加了其书法艺术价值,碑面也遭到了毁损。此碑从明万历年间至光绪、民国期间碑文不断缺损变化,清康熙壬子年(1672 年)断裂缺字,此碑的出现,使隶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审美观上,也出现了新的转机,是汉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种。 一、《曹全碑》艺术风格特点 (一)用笔 此碑的用笔丰富多姿、生机勃勃。虽然隶书的出现创造了方笔,此碑却仍旧保留了篆书的一些用笔方法。它以圆笔为主,仍含篆意而不露行迹,而这种圆笔所表现出来的线条质感很厚重,同时线条也有纵深的立体感,圆厚的线条乃是此碑用笔特色之一。其用笔特色之二是微微下垂的起笔。它的起笔是采用最典型的蚕头写法,在行笔中由下而上,漫漫伸展,使笔画极富弹性。其用笔特色之三是主笔突出。这里的主笔指的是波磔之画(这波磔也就是隶书的特色)。一字之内笔画的粗细安排得体,让人感到“粗不为重,细不为轻” ,整体形态和谐悦目。此碑一些长横长捺着力夸张,如“戊”“延”等字以典型的蚕头雁尾之势横向极尽伸展,飘逸洒脱。 (二)结体

书法启蒙教育中《曹全碑》价值论析

书法启蒙教育中《曹全碑》价值论析 好笔记 2019-12-30 10:19:38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紧接着在201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一时大量的青少年选择课余时间参加兴趣班学习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如火如荼,书法启蒙的理论与实践五彩纷呈,书法启蒙教育传统观点和当前书法实践大都倾向于楷书。 当下隶书时风盛行,很多书家主张将隶书作为书法启蒙教育的书体,其理由概括如下:“一是隶书相对于篆书,今人较易辨识;二是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行,融会贯通;三是隶书技法简单易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1] 。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来看,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效果会更好。《曹全碑》作为隶书精品,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充分展现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值得初学者尝试。 一、《曹全碑》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一)《曹全碑》的艺术特色 正如清王澍所说,“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汉隶,是我国历代隶书的典范,是书法史上第一座高峰,从传世的隶书来看,有的风貌雄强、雄浑高古,有的飘逸秀丽、秀美多姿,有的方正劲挺、劲秀雅……《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生平、功绩以及世系,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于汉灵帝中平二年(185)所立,碑文规整秀逸。在众多的隶书品类中,《曹全碑》典雅秀美,秀丽而有骨力,艺术特征鲜明,具体呈现在:其一,《曹全碑》其点画形态完美,波磔分明。例如碑文中的“心”三点各具姿态,圆润中透露着一种弹性美,心字的主笔画之间极尽对比,飘逸舒展;另外例如“室”“世”等主笔画为横画的字,一唱三叹,从蚕头到雁尾提按明显。其二,其结体横宽取势,上合下开,主次分明。《曹全碑》在字形上更显扁平,例如“纲”“西”“官”等字,极尽扁平,使字的重心达到了最大平衡。《曹全碑》中的独体字强化了主次,例如“之”“长”“也”等字;“史”“父”等字上面

《曹全碑》原文及译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曹全碑》原文及译文 ?[原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勳,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译文]: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秦末汉汉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其曾祖名述。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其祖父名凤。曾举孝廉。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养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继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礼仪都十分周全。所以乡人有谚语说:“曹景完重亲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陨没。 [原文]: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译文]: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齐,其鲠直不让史鱼。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计掾史(晋京献计),又到凉州,任治中、别驾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纲纪鲜明、尊卑有序。至

《曹全碑》浅析

《曹全碑》浅析 吴行 隶书脱胎于古文字,来自于民间,源远流长。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曹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碑属于技法型汉碑,其用笔和结构相当完美精到,具备隶书的基本规范且对后代书风影响极大,所以历代赞誉极高。 曹全碑的历史背景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屹立陕西博物馆碑林。碑有断裂。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今甘肃敦煌县西)。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中郎,转任郃阳令。为官期间有政绩,曾随军征战,并有战功。属吏王敞等人乃为其立碑纪功。这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秀逸典雅风格的典型。出土时笔画完整,惟一“因”字半缺,清康熙王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故宫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

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碑文中所记平疏勒事,与《后汉书·疏勒传》颇有出入,因碑为当时所立,故其记事为史家所重视。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艺术风貌特点 由于此碑保存较为完好,且刻工十分精良,故基本上保存了它原来的风貌。秀丽多姿,圆转丰腴,润和飘逸的《曹全碑》,在汉隶众多的碑刻中是阴柔秀美书体的代表。其书风秀逸而不媚俗,丰润而有骨力,神采奕奕,飘飘欲仙。其笔法外拓,行笔流畅放纵,起笔、收笔方圆兼备,柔和滋润,提按顿挫,起伏生动。取势左右顾盼,笔长意远,具有较强的流动感,落笔似昆刀切玉,凝重有力。 《曹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自明代万历初年出土以来,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历来为书家所重,直倍受书界推崇。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方朔称:“此碑波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

浅析隶书《曹全碑》中的艺术之美

浅析隶书《曹全碑》中的艺术之美 原创2019-10-11 14:59 三余书社 文/彧白三余书社原创文章 《曹全碑》是汉隶成熟时期最为典型的一个碑刻,其一笔一画,其间架结构,其字间排布,无不彰显着一种对美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曹全碑》当中的艺术之美。 历代学人对其评价多不胜数,清孙承泽赞誉《曹全碑》: “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 辉映”。 《曹全碑》的艺术成就在整个汉碑当中堪称名品,其对美的追求和营造成为了后人学习临摹的经典范例。 《五凤刻石》与《曹全碑》 我们将《五凤刻石》与《曹全碑》的对比,《五凤刻石》所形成的艺术之美是一种天然的风趣,其荒率之感,其朴茂之态完全是随意为之,这种不经意之间产生的艺术之美与《曹全碑》完全不同。相比而言,《曹全碑》对美的追求是精致的,是刻意营造的,这种追求体

现在许多方面。 体势延展 这种平面延展的体势,呈现了一种包容性,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基因,我们看中国的建筑与隶书《曹全碑》的对比的相似之处: 《曹全碑》中“且”字与中国古典建筑对比 《曹全碑》当中大多数的字的体势皆是平面延展的态势,而中国的古典建筑亦同此理,其会心之处,如出一辙。 我们再来看西方的建筑,其特点是昂扬向上,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昂然之势,人们常说中国的古典建筑像水,在平面上慢慢延展开来,

而西方的古典建筑像山,是一种力争上游,高耸入云的姿态。 西方建筑风格与群上对比 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象,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趣,一种是平面延展,一种是高耸向上! 我们再来看细节对比:

《曹全碑》中的“蚕头燕尾”与传统建筑中的飞檐 中国建筑当中的“飞檐”的构造与《曹全碑》中的“燕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极具装饰意味的构造方法,削弱了实用性而大大增强了艺术性,这爷是中国艺术的审美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成功范例!和而不同 这种和而不同的理念,在《曹全碑》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同一种笔画的排叠当中,营造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这个字变得生机勃勃,大有意趣,尽显艺术之美。 曹全碑当中“君”与“事”字的对比 我们看《曹全碑》当中“君”与“事”字的对比,两个字当中都有三个连续排叠的长横,为了避免重复,“君”字当中的三个长横取势各有不同,我们看图中箭头指示,乃是每一个笔画的取势方向的角度依次增大,这种取势并非任意为止,我们将其取势的箭头延长就会发现它们最后往往交汇于一点,这种写法在欧楷当中较为常见,乃是中心对称等距原则,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另外这三横其长短各异,上面最短,下面次之,中间最长,更增意趣。 而这个“事”字,上面的一横为俯势,下面的一横为仰势,通过

《曹全碑》学习教程

《曹全碑》学习教程

《曹全碑》学习教程 《曹全碑》学习教程2015-01-20 15:06 怡墨阁一、《曹全碑》简介《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应注意其

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结构特点《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

第一课 隶书《曹全碑》的认识

第一课隶书《曹全碑》的认识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的书写实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和教师作品,初识隶书字体,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在新课改的今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卓越课堂进入课堂,结合我校书法艺术特色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在四年级开设软笔教学书法课。为我校校园文化增添色彩。 《曹全碑》是汉隶代表作之一,此碑用笔以圆笔为主,流美多姿;结构匀整,圆润秀丽。《曹全碑》是许多初学者的优先选择,学起来比较容易,笔画秀美,端庄秀丽,符合大众审美,很适合小学生书写,也易于上手,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感受隶书字体的美,陶冶情操,品位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曹全碑》横法——波画的写法及其变化 教学年级:四年级下 教学目标: 1.掌握隶书中波画的书写方法,能写出“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形态,激励学生练字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 2.知道波画在多数字中情况占主笔地位,并能写好例字,培养学生的临帖能力; 3.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作品参考进行书法作品进行简单的小品创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隶书中波画的写法及其变化,并能做到书写隶体字时主笔突出、“雁不双飞”等笔画特点。 教学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汁、砚台、实物展示台、课件学具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汁、砚台。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出示几幅教师近期创作的几幅隶书书法作品。 师:同学们,这些书法作品漂亮吗?生答:漂亮 师:想写好这些作品吗?想不想要?生答:想。 师:好,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教大家学写这种书体。 二、认识文房四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书法课堂。师:刚才同学们看到老师的那几幅作品,是什么字体吗? 生答:隶书。

赏析《曹全碑》

赏析《曹全碑》 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初级中学滕秀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赏析、想象、体会《曹全碑》基本的特点,逐步感知书法文化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碑帖的背景及点画特征、结构特征章法布局、风格几个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情感价值与态度:提高学生的审能力,培养学生对书法文化的热爱,做传承文化的接班人。 教学重难点:归纳出《曹全碑》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书写用具、《曹全碑》拓片、硬币、小纸片、《曹全碑》碑文内容曹全介绍 学生预习:《曹全碑》碑文内容、曹全介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说:“明万历间始出郃阳土中,唯一“因”字半缺,余俱完好,且字法遒秀,逸致翩翩,故石中之至宝也”,晚清时期康有为的书法专著《广艺舟双楫》说:至于隶法,体气益多,秀韵则有《曹全》《元孙》。《曹全碑》到底有何魅力让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呢?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赏析《曹全碑》。 二、赏析《曹全碑》 (一)请看这幅《曹全碑》拓片,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1、了解拓片由来,请看视频(拓片的制作) 2、“纸片拓硬币”活动感受制作的复杂和工艺的精湛。 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由硬币上拓,变为从石碑上拓,只是工艺要比拓硬币花纹复杂得多,正是这个技术,让我们现在欣赏到各种经典碑帖的拓本,也因为这个技术,让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得以更好的传承。 (二)章法分析: 1、请同学们看到悬挂于黑板前的《曹全碑》的拓片,请同学们从它的谋篇布局,字与字,行与行,列与列的排列间隔、布局等来谈谈你的初体验。 生:横竖皆成行,有行有列。字与字之间,上下距离大于左右的间隔距离(把字写在长方格的正中,虽然是直行,但取横式,显得散逸舒朗。) 师:这样的布局产生了怎样的视觉效果呢? 生:匀整 师:《曹全碑》是竖式还是横幅呀?按照什么样的方向读呢?同学们再观察,这幅拓片中还有什么细节同学们关注到了呢? 生:竖式,从右到左。 师:刚才同学们从字群的排列,幅式等方面仔细的观察了拓片,其实这就是我们常用的对经典碑帖章法的分析。所谓章法,是一副作品整体谋篇布局,指作品的款式。PPT除了《曹全碑》的有行有列,还有有行无列(如行书)无行无列(草书)。 看来仔细观察是赏析碑帖的不二法门呀,你们太厉害了!那你们还想不想了解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