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专业代码:030302

二、专业定位

1、教育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广泛服务技能和基层社会事务管理能力的实务型社会工作者,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践行社会工作伦理,掌握在工、青、妇联、社会其它团体、社区、各种服务性机构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技巧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定位的依据是:其一,目前中国实际培养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大专层次和本科层次的学生,而这个层次的学生,就是以第一线的服务能力和基层的管理为目标的;其二,我国现行的社会工作是以行政性半专业为主,也就是建国以来社会工作纳入行政工作,成为行政工作的内容。行政性社会工作以本土经验为基础,大多在行政体制的框架内从事具体的工作,比较注重实际,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宜注重中国的国情;其三,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以社会工作职业发展为基础,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远未形成,人们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程度远远低于社会工作专家们社会工作职业市场的预期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要让社会接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方面要求强化学生的综合性实务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师生动员相应的社会资源,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宣传社会工作的性质及成效,在解决人们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让人们接受与了解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定位

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体系是由价值知识、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综合知识系统。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是价值教育。价值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发动器与发动机,而且还是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与动力源头。其特色表现在以明确的价值观统领理论的建构和方法的运用,它从人性、人权、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人的价值;从助人、自立等方面说明了待人的价值;从奉献、救难、接纳等方面表明了实践中的职业伦理操守;从而突出了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性学科的专业个性。价值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个设立专门的伦理课程,二是社会工作伦理的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三是社会工作伦理的教育贯穿在整个实践活动中。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长是技能教育。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

性取向的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它并不注重提供纯粹的理论性知识,而是注重提供服务的技巧,政策、资源的运用、转化与管理,对知识的吸收、分类、转化以及运用等的教育。专业特长的教育更注重培训,注重课程中的模拟操作与纯粹实践能力。

第三、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体系着重解决学生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的中国化。由于中西之间在社会工作价值、社会背景、操作平台的重大差异,知识的问题一定要做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实践过程的中国化。第二个问题是善于依据自身在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价值、知识、理论的总结。第三个问题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个别化原则,每个社会工作领域都有其特殊性,如矫治服务、院舍服务、医务服务、校外服务、企业员工服务各个领域的差异明显,需要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专业技巧区别对待。

3、课程定位

公共必修课的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包括政治方向、教育的三个面向以及专业的中国化方向;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工作价值源问题,除了现代社会中的宗教源泉、近代的人道主义源泉外、还应积极从公共必修课中吸收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价值源泉;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涉外服务方面的外语素质。

专业必修课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问题,一个专业化问题,另一个是职业化问题。必修课解决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与方法,另外,注重必修课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基础,现场模拟并进行总结。

专业选修课解决三个问题:一个厚基础,即把基础打厚打牢打扎实;二是学生的多方向发展,即为学生提供另外两个专业基础知识;三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解决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方向方面的问题。

4、教学方式定位

首先,教学方式难有统一的安排,各门课程之间功能、目的、知识结构差别较大。第二、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认为,作为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仍然要以理论与实践的快速结合为好。正是这样,我们在每门相应的理论课中,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明白、理解理论与方法之后,迅速转入模拟操作状态甚至是实习状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快速结合。

5、专业发展的分阶段定位

以每4年为一个阶段,以12年为限。我们将从专业影响力、社会接受度与认可度、专业课程建设、科研建设等方面来有意识规划专业发展。

第一、专业影响力

首先,争取在4年时间内,社会工作专业能够立足校内且走向社会,并在校内与校外进行专业之间的交流。立足校内主要是通过动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直接为学校学生服务。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对校内学生的服务,通过相应的服务,让其它专业的学生认同。同时,专业服务在4年内初步走向社会,服务于玉溪市。其次,争取在8年时间内,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能够在校内外开展较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第三、争取在12年的时间,使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内外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

第二、社会接受度与认可度

专业的社会接受度与认可度主要是社会发育程度的问题,但我们在专业发展定位方面,仍然想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相应的面向社会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以期促进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力争通过4年时间,通过面向本地的服务,让地方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有印象;力争通过8年时间,使本地方及生源地对社会工作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使生源地与地方社会认可、接受、欢迎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人才。

第三、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涉及到人才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建设。力争通过4年时间,初步建设一支能够指导并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教学、研究、实践的、乐于奉献的队伍,通过8年的努力,使队伍走向稳定与趋于成熟,通过12年的努力,使队伍真正稳定与成熟起来。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将积极努力,在4年时间建设一门优质课程,在8年时间内建设3门优质课程,在12年的时间内建设5门到6门核心课程的优质课程。

人才队伍建设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课程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完成。

在科研建设方面,力争通过4年时间,初步形成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训研究一个团体,8年时间,可以进行相应的对话与交流,12年时间,形成科研方向的民族、地方、边疆的特色优势。

三、专业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是培养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践行社会工作伦理,掌握在工会、青年团体、妇联、社会其它团体、社区、企业、各种服务性机构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素质良好,沟通能力强,有较好社会工作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在特殊场合能开展救助工作,在社区中能进行社区规划及管理,在相应的服务性机构中开展个案、小组工作的专门人才。专业培养要求突出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培养,专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方法训练。要能把学生培养成用社会工作价值引领自己行动,解决相应问题,实务能力强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

(一)社会工作职业伦理规格

社会工作职业伦理规格由政德、事德、工作者对案主的责任、对同事的责任、工作者对所属机构的责任。

1、政治道德要求系统学习与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国家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的举止,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关心国家大事,努力为服务于社会而奋斗。

2、事德要求系统学习、掌握、实践社会工作伦理,热爱社会工作,严格职业伦理,当多种伦理发生矛盾时,能做恰当的选择。

3、社会工作者开展对案主的服务工作,要求严格遵守接纳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个别化原则、敬人原则、自决原则、隐私原则、重权原则。

4、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与同事关系时要求尊重、公平、礼貌、信任、合作。

5、对服务机构或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主要是要求诚实守信,尽职尽责。

(二)专业能力规格

1、具有牢固的伦理学理论知识与牢固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知识,能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伦理实践引导社会工作,限制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与举止。

2、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社区、社会团体、服务性机构、福利性机构、救助团体中胜任相应的社会工作。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心理咨询的操作规程,能够实施心理干预并适时介入事件与危机的能力。

3、熟悉中国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了解社会政策、法律法规的动态变迁。熟悉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制度。严格在政策、法规、制度框架内开展工作。

4、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很多情况下会面临陌生的环境及特殊的社会事件,只有在冷静面对社会事件与事故的前提下,才能帮助别人,开展工作。同时,还需要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及建立联系的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甚至需要社会工作者快速度将陌生人或特定团体组织起来,有序有效开展工作。

5、收集服务对象、服务社区、服务团体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做出详细工作计划的能力与对计划的执行力。

6、具备对社会工作理论、价值、原则、技能、方法等方面初步研究能力。

7、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制、学分、学时、学位

1、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2、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1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为50个学分;学科基础课为48个学分,必修28个学分,至少选修20个学分;专业课为57个学分,必修40个学分,至少选修17个学分。

3、教学周期安排包括:第一学期和第八学期为16周,其它学期为18周(含节假日),考试一般放在第19周与第20周。

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为155分,修满总理论课学时达2510学时(不包括专业综合见习和毕业实习);完成120学时的专业综合见习与360学时的毕业实习且合格,完成第二课堂活动,完成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毕业论文,总计达800学时,且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

4、本专业学生必须通过8门专业学位课程的考试及2门通识教育课学位课程考试,完成专业综合见习,完成毕业实习,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修满规定学分,依据教育部和玉溪师范学院授予学位的相关规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七、专业主干课程简介和学位课程

1、社会统计学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位课程。主要介绍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准则、工作程序等,对单变项简化、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量度、概率分布、参数估计、非参数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作了详细而系统的说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统计方法,能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结论。能够使用社会学中常见计量模型开

展社会统计工作。

2、社会学

《社会学》(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课程。本课程以社会运行论为理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解释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做全面、系统的介绍。通过对社会角色、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政策、社会控制、社会分层以及社会变迁等各个方面的剖析,向学生全面介绍社会的内部构成及其运动和变化过程,使学生全面掌握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的重要理论知识。

3、社会调查方法

该课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位课程,将系统统地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及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一系列内容。同时将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概念及方法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企业、社会团体、相关部门要求能够做社会调查,并写出相应的报告。

4、社区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Social Work of Community)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学位课程。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熟悉社区工作的重要模式,熟练掌握社区工作的相关技巧,探讨中国社区工作的本土化和社区发展规划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主要研究人在与他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与行为、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社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与思维的机制等。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研究方法;(2)社会化的含义和过程;(3)社会角色理论;(4)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5)社会动机理论;(6)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和影响因素;(7)社会态度与行为;(8)态度的形成和改变;(9)人际关系理论;(10)人际沟通的过程及分析;(11)利他行为及影响因素;(12)侵犯行为理论;(13)社会影响的表现;(14)群体心理。

6、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该课程为学期课程相关的后续必修专业课程有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本课程所要学习的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基本功能、价值观基础、知识基础、助人过程的一般模式、主要的专业实务方法等。综合、基础、入门是该课程的三个目标。

7、个案工作

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工作原则,了解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本质特征、目标功能及发展历史,学会反思性的学习,能对既有理论持批判性的学习态度,又能对个案工作在中国内地的本土化发展进行思考。

8、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属于社会专业的学位课程。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目前,小组工作课程是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在掌握社会工作导论、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及个案工作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9、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将系统地介绍西方主流的社会学理论。包括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互动论、社会批判理论与后现代理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理论的优势与缺点,并能在社会工作中运用这些理论。

10、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将介绍自先秦到20世纪初中国历代思想家的社会思想。使学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社会思想史产生和发展的总体线索、基本内容。课程在充实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重要意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传统中国的社会思想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有价值的资源。

11、法律社会学

课程将系统介绍法律社会学的起源、内容、研究对象、作用与意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背景与社会学的理论如何影响法律理论的形成及实践,而法律的实践与是理论又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

12、社会政策

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和当代各国社会政策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

13、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是阐释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方法和实务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社会保障理论各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了解较完整实用的知识体系;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活动。

14、社会工作伦理

是系统介绍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职业精神的一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并践行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助人的责任感;接纳并践行平等与接纳的价值理念;掌握并践行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守密、尊重、合作、守信等职业精神。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安排

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四类,一类是课程实践性教学,二是学校内的实践课教学,三是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四是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随堂进行或由任课教师自主组织进行,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自主完成,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在周末或假期安排。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专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

九、保障措施和办法

(一)课程保障

课程的安排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工作过程的模拟。课程体系从理论、价值、实践、操作四个方面进行设置,有效保证了课程明确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的着力点。

(二)师资保障

一支乐于奉献,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个案、服务社会工作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引导并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工作。

(三)社会工作实验室

社会工作实验室,是用于社会工作专业实验教学、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研究、为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其他用途的多功能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采用的是电子监控辅助教学系统,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新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实验体系。实验室的使用,使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培养中,将专业理论、方法、技能与静态的模拟环境、动态的现实环境有机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整合,成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条件。它为建立集专业性、创新性与领先性于一体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环境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实验室教学方面

实验室为社会工作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实训、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影视赏析、案例分析等服务,包括:《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矫

正社会工作》等。

2、社会服务方面

以实验室为依托,社会工作专业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服务项目,如个案/家庭诊疗、小组治疗/团体辅导、个体及团队能力建设、学生成长辅导、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工作、青少年矫正工作、残障人康复计划、社区老人照顾服务等等,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实习教学的改进和完善,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价值。

3、科学研究方面

社会工作是一种行动取向的学科,其科学研究与实务活动联系紧密,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设备,制作教学软件、进行个案接待、开展社区服务、开展小组工作,组织团体活动等等,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提升理论和实务水平,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四)学校与学院的支助制度

学校与学院,对新专业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今天已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惯例。

十、指导性课程教学计划总表

10

11

13

14

说明:1、表中标带“*”号的课程为学位课程。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两个学期开设,认定为一门学位课程。3、《大学英语》分四个学期开设,按两个模块独立组织教学,认定为一门学位课。

15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突出优势就是专业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但是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它们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一个完整性的公益项目或者一个系列性专业服务大都融入了其中两种及以上的服务方法,甚至引入其他专业服务方法。因此,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更加注重和强调综融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从具体实践来看,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注重不同直接服务方法的多方位介入,这也说明了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需要不同方面的手法介入,以达至更好的服务成效。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XX~XX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根据该机构《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终期报告》显示,该项目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如下:开展4个系列专业小组和42次一般小组活动,基本活动内容为自我成长、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团队协作等;开展社区工作活动28次,基本活动内容以社区融入和节日主题性活动为主;开展25项个案工作与辅导,基本活动内容以亲子关系和环境适应调适为主。 这些数据能够显现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介入农民

工服务的基本特点,即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综合运用为主,辅以其他服务方法,同时在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中以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 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设计和实践中经常综合性应用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以及其他专业手法,这就是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它是对不同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的有机融合,既有针对农民工及其家庭个别化需求的个案工作,也有内容丰富的小组活动,还有依托社区、学校等开展的社区活动。 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在项目后期,社会工作者发现项目对象中的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回老家就学与留在上海就学的两难选择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个实际需求,社会工作者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情绪疏导和家庭辅导等专业手法相结合,引导流动儿童、家庭正确面对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规划。 基于农民工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还应尝试性地整合其他专业方法,使用扩展性服务方法,比如文艺表达法、影像传播法等,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方法比较适合农民工的群体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也应注重在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的具体过程中将专门性服务方法和综合性方法相结合,形成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一方面专门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顾问:钱绮莲香港富达盟信顾问有限公司经理香港资深企业社工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等机构社工 督导 姬中宪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项目负责人:刘茂香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社工专业主任、社工师 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 项目组成员:马景红孙泽宇王贤森韩晋郭志巧程金陈超贾丙海 张平上海浦东星火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庆元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总干事 顾勤华上海奉贤思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徐金凤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上海乐耆社工服务社督导 叶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社工师、心理咨询师二级 同伴辅导员 陈军上海闸北星雨社区青年发展中心总干事

本项目重点建设社会工作专业,辐射带动社区管理与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发展,项目建设预算20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40万,市财政配套 61.2万元。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3年申办成功、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工会资源,面向社工一线,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为上海社会工作行业培养了400余名一线社会工作者,已成为在上海市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共有290人,专业规模、培养水平居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1、“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先后与上海市总工会社会工作部、上海市职工互助保障会、普陀区总工会、上海机场工会等工会组织和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奉贤思齐社工服务站、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上海儿童社会福利院、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等社工组织和机构签定了合作培养协议。 在“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模式下,工会和社工机构参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进行规划指导,承担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寒假暑假专业实践,提供学生参与机构大型项目的志愿者活动机会,承担三年级学生半年“顶岗实习”和现场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任务等。社团组织和机构的参与培养,强化了学生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培养和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2、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针对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社会工作服务一线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及职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强化了实训教学,把《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搬到校内实训室;通过到基础工会和社工机构顶岗实习等,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将职业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法律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社会工作理念又具备社会法律实务技能,不仅能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也能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提供相关服务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接受社会统计、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与社会工作及法律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的分析方法; 2.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掌握婚姻家庭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等专业法律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规定; 5.具有在社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社会工作和分析解决纠纷的法律能力,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考取调解员资格,处理微观社会矛盾的能力; 7.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8.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三年。 四、毕业 本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核发毕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语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学社会学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司法职业道德宪法民法刑法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品牌管理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品牌设计、传播、咨询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品牌管理领域(如品牌营销、传播、设计、保护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掌握品牌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与品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了解国内外品牌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和专业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品牌意识、品牌营销、品牌传播、品牌设计等品牌管理能力的良好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品牌管理问题分析、规划、设计、控制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品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达到规定的要求; 7.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8.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9.具有从事品牌管理或相关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强的对社会、服务对象的责任心,持续的专业发展进取心,强烈的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较熟练的社会工作及社会调查技能实际操作能力、资源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素养,具有爱心和助人自助精神,了解地方实际、适应地方需求,能在教育科研机构、民政、劳动、卫生、司法、计划生育部门,以及社区、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咨询、社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等相关工作,能够胜任在公司中从事调研、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在于:整合高校、政府双方资源,以NGO为平台,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网”,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通过教师的科研、培训交流、专业课程对外开放,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等多元方式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将“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持”的办学宗旨始终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 二、基本要求 1、内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熟悉我国相关法律和社会政策。 2、完整掌握社会工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学的专业方法和技能,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 3、具有较强的与服务对象、机构相关人员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务方案、开展社工服务的动手能力,服务和研究的创新能力、创建与服务各方和谐关系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 5、有一定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综合知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基础: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哲学基础做出深入分析;指出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阐明社会工作具有增进服务对象之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介绍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尤其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在介绍国际经验的同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2、应用心理学:运用辩证唯物论作为方法论基础,主要讲解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概论、历史、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学会调节自我以及人际关系。 3、社会研究方法:该课程以社会调查活动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人类社会调查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阐明了社会调查活动的性质、特点、运行机制和功能,介绍了社会调查活动诸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已经资料分析方法、调研报告撰写方法。

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2

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灵活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的规定,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决定试行弹性学年学分制,为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本实施方案适合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二、课程设置 第三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1、必修课是指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必须开设、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2、任意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的扩大知识面、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或课程组(包括跨专业选修课)。 三、学制与学习期限 第四条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年制,获得毕业证书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相应的学习期限内,允许同学多选读课程,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和环节,提前就业。经申请批准的部分同学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延长学习时间。四、学分的确定和取得 第五条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的单位,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计算学分以课程(含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理论课与实验课以16-20 学时为1个学分,公益劳动4学分、军训1学分、职业资格鉴定10学分。必修课的学分约占95% ,任选课的学分约占5%。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各专业均有最低学分要求。 第六条采用学期课程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可通过补考,或申请重修,在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第七条学生取得规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获得10 分,可累计加分,不封顶。 第八条学生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竞赛并取得个人名次,可获得奖励学分。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0学分,二等奖8学分,三等奖6学分;省级竞赛:一等奖8学分,二等奖6学分,三等奖4学分;市级竞赛:一等奖6学分,二等奖4学分,三等奖2学分;同类竞赛不累计加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转发《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简称MSW,后同)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南京大学MSW承办单位社会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福利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或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MSW培养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社会工作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MSW教育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2、设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MSW专业学位课程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学分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社会工作实习及毕业论文。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必修课都配备2名以上专任授课教师,具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或督导经验者的比例不低于50%。 1、必修课(21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共有7门课,20个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注】:专业必修课还包括社会工作实习(5学分)和学位论文(2学分),详细要求见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

学分制实施计划方案

秦安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我校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中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增强学生、学校、市场之间相互的选择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高质量、多种类、多规格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试行),现公布如下,请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就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2.实行学分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分制可以满足多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可以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产学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及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无缝隙链接”,使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实行学分制是推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必由之路。学分制可以满足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实行学分制是形成全新教育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势,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个体差异结合起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习上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灵活性,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动态性,专业设置上的市场引导性,人才标准上的职业岗位适应性,教学管理上的人本性等优势选择,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程结构 (一)推行学分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提升为目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和个性发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学分制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开放性和模块化特点: 1.构建两大基础平台。一是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调整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总学分的30%);允许学习者根据

完整word版,关于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本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为开展我院医务社会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医务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医务社工”)是在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领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医疗卫生方面社会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 推进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医务社会工作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强化人文关怀,有利于弥补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服务的“全人”服务目标;有利于优化执业环境,预防、疏导和化解医疗纠纷,缓解医务人员压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统筹社会资源,降低医疗机构非正常开支,提高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试点医院的实践表明,开展医务社工,对个体防病治病、改善健康状况,建立健全现代健康照顾体系,提高生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以人为本,分步实施,在医院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医务社工人才队伍,稳步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规律,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鼓励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医务社工服务,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2、坚持专业服务、改革创新。把加强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医改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医务社工专业服务特色,重点培养具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的社会工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4级集中授课班)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妇女事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性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政策倡导与执行、管理服务机构和社会纠纷调处等能力,学会运用国家政策法律、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处理妇女工作实际问题的复合性应用型社会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二、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4年。 三、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学分不低于37学分。 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有资格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联合培养 本专业坚持“依托妇联、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儿童”的原则,进行联合培养。 (1)课程学习,校内专业教师和联合培养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2)专业实习采用双督导制。督导由学校教师督导与机构督导共同组成。 (3)学位论文采取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联合培养教师合作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

3.注重实践研究和理论训练 将理论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应围绕实践问题开展,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与实务工作紧密相关的理论框架和观点,重点提升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和将理论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能力。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2.教学与学习方式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服务部门,采用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为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方式 突出以能力为核心,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课程论文与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理论类课程采用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类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重点考核学生的平时作业和参与课程教学情况;毕业论文着重考核学生的研究及实践能力。 六、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为必修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共800小时。 第一阶段实习为观察反思,时间为100小时。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对自己所从事工作及单位有整体了解与反思。认识做好妇女服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妇女事业、服务妇女的使命感和专

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和教 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二)课程与学分 1、学分制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 (1)必修课: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 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程。 (2)限选课:指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相关,构成专业特色的部分课程组合。学生根 据个人爱好、专业定位、学校开设课程,在限选课程组合模块中选修若干课程。 必修课所占比例要不高于70%,限选课不低于30%。作为必修课的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约占总课时的40%。 2、学分计算方法: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和成绩的单位,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 重要依据。 (1)学业课程学分的设定:以学期为单位,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 依据,一般课程以每学期每周授课时数为学分数,折合18个学时计1学分,即每学年总课 时/18=课程学分。学分计算取整数。 (2)独立开设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军训、社会调查以36课时为1个学分。 (3)毕业实习一年学分为20分。 (4)学业学分: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期 中成绩、平时成绩(学习态度、测验、作业)情况等综合评定后确定,并随学生学习成绩单 一起,一式三份,一份报实习处,一份报班主任,一份自存。 总平均成绩=期末*50%+期中*30%+平时*20%(充分考虑平时测试、作业、出勤等)(适 用于有期中考试科目) 总平均成绩=期末*80%+平时*20%(充分考虑平时测试、作业、出勤等)(适用于无期 中考试的科目和模块考试) 总平均成绩及格(合格),才能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及格者,可通过补考或申请重修,在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学分折合计入总学分。 (5)实习成绩考核以就业办评价为主,实习指导教师会同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工作 表现和实习情况做出书面评定,成绩合格,取得实习学分。 (6)专业技能证书学分:学生必须要取得一个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获相应学分。高级为15学分,中级为10学分。可累计加分,不封顶。 (7)每个学生的德育学分每个学期规定为5分。每学期德育学分评定由班主任负责, 会同学生处、学生考评小组(或班委会)、任课教师意见,操行合格的取得整学期德育学分。 3、成绩考核及学分绩点 (1)学生学习质量优劣,通过学分绩点评定的方式来衡量。绩点是一门课程的成绩系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优绩优劣的主要指标,最高绩点为1.5,最低绩点为0。绩点与考 核成绩的对应关系为: 等级考试成绩考查成绩绩点 A85——100优1.5 B75——84中1.2

学分制培养方案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 一、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扎实的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园艺行业的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具备园艺方向技能证书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 1 毕业生基本规格 1.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爱劳动,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健全的法制观念。 1.2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完成全部公共课的修业任务。 1.3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高职阶段教育的全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学习任务。 1.4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审美能力。 1.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职水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 知识结构(图1)

2.1 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知识水平。 2.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园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知识。 2.3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园艺设施、草坪建植与养护、园艺种子生产等专业理论知识。 3 能力体系 3.1 具有较强的写作、演讲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3.2 具有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3 具有使用本专业有关的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 3.4 具备蔬菜生产、经营能力。 3.5 具备果树生产、经营能力。 3.6 具备花卉生产、经营能力。 3.7 具备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能力。 3.8 具备农产品贮藏、加工能力。 3.9 具备园艺设施设计、管理、经营能力。 3.10 具备草坪建植与管护能力。 3.11 具备植物繁育生产能力 3.12 具备园艺企业经营与园艺产品营销知识。

浅谈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一)

浅谈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一) 摘要: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后,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人才的全新课题摆在了全国人民面前。在我国,由于社会工作事业起步时间较短,现阶段的社会工作者更强调必须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以社会工作为职业。我们要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专业和课程设置,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关键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 Abstract:AftertheSixthPlenumofthe16thCPCCentralCommitteesuggesting“trainalargenumberofpr ofessionalswhoaregoodatdealingwithsocialissues”,ourpeoplefacethenewtaskofhowtotrainqualifie dsocialworkpersonnel.Inourcountry,asthelattersocialworkcareerdevelopment,socialworkerofactu alstagemustemphasizeonsocialworkeducationalbackgroundandsocialworkoccupation.Dependson theobjectiveneedofbuildinguptheharmonioussocialistsociety,weshouldhavethespecificscale-struc ture,object-task,specializedsubjectandcourseconstitutionoftrainingsocialworkpersonnel,advancet heeducationofsocialwork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Training;socialworkpersonnel;socialwork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①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不仅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培养社会工作人才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认 为,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办任何大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因此,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除了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工专业特有的伦理规范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社会工作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由于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点,而他们从事的又是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同时,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承担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崇高使命,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基于以上认识,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时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坚持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社会工作人才的头脑,确保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觉悟,能够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为此,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必须明确我国社会工作的性质,在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党的事业为目标,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我们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成为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有用人才。 二、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必须为党和政府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要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可见,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在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基础上,就是为适应当前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新情况、新方向、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而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逐步推行学分制。为保证我院积极稳妥推行学分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根据创造条件实施学分制的精神,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习社会化、终身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办学活力,使我院的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效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 第三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自身活力。 第四条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它的实施将涉及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因此必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推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1、灵活性与规范性相统一。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兴趣、条件和学习时间的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培养造就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孙建立)

培养造就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孙建立 2011年07月15日 一、新时期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 社会工作是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进行创造性工作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把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对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还是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解决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除需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外,也需要依靠大量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专门人才,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手段。社会工作人才分布在基层一线,能够深刻体察社会心态和社会矛盾,能够及时提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专业服务,在基层化解矛盾,在一线维护和谐,是预防和解决社会

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力军,也是发展社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 (二)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实施社会管理政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 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是进行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从国际经验看,实施效果较好的社会政策主要是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体系来实现的。在制定实施社会政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过程中,社会工作人才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依托政府支持,工作手段灵活,能够充分动员和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理解、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凝聚社会力量,用好社会资源的重要举措。 (三)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一支独立的人才队伍纳入到国家人才工作全局。《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20年使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这充分表明社会工作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是建设人才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一支独立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推动人才队伍发展,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有利于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落实人才政策,凸显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和第一资源的作用。 二、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泰山医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泰山医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为深化教学改革,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泰山医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泰医办字[2003]2号)进行修订。 第一章学制与修业年限 第一条标准学制为五年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以标准学制制定,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可在四至七年内浮动,毕业时其学制均以标准学制年限记。标准学制为四年的本科专业,修业年限可为三至六年。保留入学资格、休学、保留学籍及试读期限均包含在修业年限内。要求提前毕业的五年制专业学生须在大学三年级末向所在院(部)系提出申请,四年制专业学生,须在大学二年级末向所在院(部)系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提前毕业条件,学校批准后由有关部门列入毕业生计划。凡延长学习年限者,从延长第一年起,按山东省普通高校当年生均定额拨款及学费总额收费(住宿费等另收)。 第二章学分 第二条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是课程内容难易、多少的一种量化指标,它以学时为主要计算依据,方法如下: 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实行学分制,每16~18学时计1学分。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必修课成绩计算学分绩点,选修课成绩不计算学分绩点。 实践教学环节和实习一般以教学周数计,每一周计1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学分计算办法依照《泰山医学院关于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条各专业学生应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具体学分参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四条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及学分载入学生成绩登记表,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五条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确定教学编制的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经研究决定制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2.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数字化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通用、适用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