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八年级数学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八年级数学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1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问题;

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过程中,增强协作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涵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合作探究

(一)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F.

(2)过点E,F作直线.

则直线EF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说明:因为直线EF与线段AB的交点就是AB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作线段的中点.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把准备好的方方正正的纸拿出来,按照如图进行对折,并比较对折之后的折痕EB和

EB',FB和FB'的关系.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先找到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写出它

(四)两个定理的应用

典例已知:如图,△ABC的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解析]连接PA,PB,PC.

∵点P在AB,AC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

∴PA=PB,PA=P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PB=PC.(等量代换)

∴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板书设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教学反思◇

由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过程可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随后带领学生对这个定理进行严格的证明,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写已知、求证.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并证明它是真命题,并把这个命题作为定理熟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案二(备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问题;

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过程中,增强协作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涵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合作探究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问题1:怎样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方法一:通过白纸可以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AA',折叠使点A与点A'重合,得到的折痕l所在的直线就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方法二:用尺规作图,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E,F.

(2)过点E,F作直线.

则直线EF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问题2:为什么这样作出的直线EF,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呢?设所作直线EF交线段AB于点O.

(1)连接AE,BE,AF,BF,构造△AEF和△BEF.

由作法知△AEF≌△BEF(SSS),所以∠AEO=∠BEO(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继而可证△AEO≌△BEO(SAS),所以∠AOE=∠BOE=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

等),AO=BO(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EF⊥AB,EF平分AB.

(2)因为直线EF与线段AB的交点就是AB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作线段的中点.

问题3: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P在MN上,则PA,PB有什么数量关系?

a.规范写出证明过程(略).

b.用文字语言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问题4:写出上面定理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给出证明.

说明:(1)逆命题: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结合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PA=PB,点P在直线MN上,

求证:MN⊥AB,MN平分AB(OA=OB).

证明略.

(3)总结得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

(三)两个定理的应用

典例已知:如图,△ABC的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解析]连接PA,PB,PC,

∵点P在AB,AC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

∴PA=PB,PA=P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PB=PC.(等量代换)

∴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板书设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后用尺规作图画出垂直平分线,并让学生思索为什么用这种方法画出的就是垂直平分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与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就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就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与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就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多种方法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说明其正确性. 2、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并能用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内涵和证明.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由旧引新 1、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又什么是轴对称?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有几条?(引出垂直平分线) 3、你能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吗?它又有什么性质?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已知线段AB,画出它的垂直平分线. A B 说出你的作图思路.议一议:能否说出这种画法的依据,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 ①折纸法:(学生动手,教师引导) ②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中点,用三角尺过中点画垂线;(学生动手,教师引导) ③尺规法:(师生一起动手) (1)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 2 AB长为半径画弧(为什么?)交于点E、F; (2)过点E、F作直线. 则直线EF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为什么直线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呢?这就要证明OA=OB且∠AOE=900或∠BOE= 900,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最后老师给出证明) 证明:分别连接AE、AF、BE、BF,则AE=AF=BE=BF Array在△AEF和△BEF中 AE=BE AF=BF EF=EF ∴△AEF≌△BEF (SSS) ∴∠AEF=∠BEF 在△AOE和△BOE中 AE=BE ∠AEF=∠BEF ∴△AOE≌△BOE(SAS) ∴ OA=OB∠AOE=∠BOE OE=OE ∵∠AOE+∠BOE=180° ∴∠AOE=∠BOE =90° 即直线EF垂直平分线段AB 三、合作探究 1.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 问题1:已知:如图,直线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O,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 A、PB;测量P A、PB的长,你能发现什么? 测量时要求学生变换P点的位置,看看P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的大小?面向全班提问:不难得到:P A=PB,在引到学生用语言表达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此时让学生说说该猜想的题设(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结论点(这一点与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并用数学式子来表达: 已知:如图,直线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是O,P是EF上任意一点,连结P A、PB. 求证:P A=PB 此时要做好分析,证明线段相等,通常是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如果不能,再用别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后再证明,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点评) 证明:∵EF⊥AB (已知)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平方根》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平方根》教案北师大 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教法与学法指导: 学生已具备了对无理数的认识,知道只有有理数是不够的.学生还具备了乘方运算的基础,并且有计算正方形等几何图形面积的技能.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内部的挑战性.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已在上学期学过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这五种运算。在这五种运算中那些是逆运算呢? a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b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c那么乘方与谁互为逆运算呢? 要剪出一张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它的面积是多少?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 我们把问题反过来,要做一张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桌面,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实际上就是要求出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25,即: 显然,括号里应是±5,但-5不符题意。 ∴方桌面的边长应是5厘米

如果这块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如果面积分别为9、16、36、呢?那么3呢?怎么求呢?怎么表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求这个正数平方根的问题。 对于面积为3的直接求不出来,那么怎样准确的把它表示出来呢? 阅读课本38页并回答以上问题。(找同学回答并说明理由) 问题1:你能叙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吗?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强调:书写时根号一定要把被开方数盖住。 问题2: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是怎样的数? 这里的被开方数a应该是怎样的数? 问题3: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怎么表示? 归纳: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即:0,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a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即:当a<0时,无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900; 1; 49/64 ;14; 92 -9;0 学生活动:模仿教材例1的模式,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学生板演,全班同学做完后修改板演同学的错误,用彩笔改出来。 对于 92 -9;0 三个问题的设置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例2: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公开课)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3.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两个小区分别为中建芙蓉嘉苑小区和丽发新城小区,为了便于两个小区的居民看病,政府计划在环保西路上修建湘雅五医院,使它到两个小区的距离相等,那么医院应建在什么位置? 二、温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怎样定义的呢?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做线段的中垂线)。 注意: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直线。 2.这条直线经过线段的中点。 3.这条直线垂直于这条线段。 三、知新 我们知道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定义,利用直尺和铅笔作图,画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动动手,画一画。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右图中,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B,在L 上任取点P 1、P 2、P 3,连接P 1A 、P 1B,P 2A 、P 2B,P 3A 、P 3B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猜想吗? 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那我们猜想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运用了吗?嗯,我听到有同学说需要证明,很好,那我们看看应该怎样证明呢?如果证明的话,应该先怎样呢?(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A B l P P P

平方根 教案(教学设计)

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拼图活动及探索无理数的过程,提出问题:面积为13的正方形的边长究竟是多少? 学生活动: (1)完成填空: a2=_____;b2=_____; c2=_____;d2=_____; e2=_____;f2=_____。 (2)a,b,c,d,e,f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你能表示它们吗? 2.师生互动: 集体交流后,说明无理数也需要一种表示方法。 二、讲授新课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___,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___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做根号。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要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般的方法是先按平方的概念来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

例2: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2.有一铁球从19.6 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活动: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然后交流。 三、小结 1.内容总结: 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 2.方法归纳: 转化的数学方法: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4.了解乘方和开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平方根和开平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2.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吗?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 2.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3的平方是___________,还有其他的数的平方是9吗?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 平方等于的数有几个?平方等于0.64的数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然后交流,得出平方根的定义。 2.教师活动: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____,那么,这个数就叫做___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第2课时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作出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的对称轴,明确对称轴是直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猜测、动手操作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知道某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想出除折叠外其他画出对称轴的方法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典例1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E,则直线DE是() A.∠A的平分线 B.AC边的中线 C.BC边的高线 D.AB边的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E,则DA=DB,EA=EB,所以点D,E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答案]D () A.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 B.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不确定 [答案]B 探究点2画对称轴 典例2用刻度尺分别画下列图形的对称轴,可以不用刻度尺上的刻度画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所有 [解析]①②③④均可以不用刻度尺上的刻度画对称轴. [答案]A ,对称轴条数是四条的图形是() [答案]A 三、板书设计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设计上可以通过给出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讨论,归纳出画对称轴的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数学:12.1《平方根与立方根》(2)平方根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2课时平方根(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开方运算与乘方运算是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会利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什么是平方根?求出36,1.44,81 625 各数的平方根、 2、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那么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负数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应用 1、算术平方根概念。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 ,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 a 。因此正数a平方根可以记作± a ,a称为被开方数、例如 3 表示3的算术平方根,± 3 表示3的平方根、 提问:(1)有了这个规定之后,a是什么数? a 是什么数? 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到结论:a是非负数; a 是非负数、也就是说,当式子 a 有意义时,它一定表示一个非负数,即a≥0时它有意义、例:-3 有意义吗? (2)算式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关键是找出它的一个算术平方根、例如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0 =10,100的平方根是±100 =±l0、 2、范例、 例2、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1)49 (2)1.69 按照题(1)的方法,解决题(2),让学生明确开方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能够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出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进而求出平方根、 问题:在例l,例2中,他们通过观察,利用开方与平方的关系来开平方的,如果被开方数比较复杂,如1225 ,44.81 等,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 例3、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529 2、1225 3、44.81 教学要点:(1)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计算结果,总结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按健顺序、(2)阅读课本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1、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式子 a 中a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4、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其按健顺序如何? 五、作业

初中数学《平方根》教案

初中数学《平方根》教案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表示为〔 ̄〕,其中属于非负数的平方根称之为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实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平方根》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平方根》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 小练习:填空 1.( )2=9; 2.( )2 =0.25; 3. 5.( )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doc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内容: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 理及逆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关系并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有关几何 问题。 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轨迹问题。 3、结合教学内 容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引入证明及运用。教学难 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教学关键: 1、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的点和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 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教 具:投影仪及投影胶片。教学过程: 一、提问 1、角平分 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 2、怎样做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做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ef(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2、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 pb量出pa=?,pb=?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值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 的观察、分析得出结果 pa=pb,再取一点p'试一试仍然有p'a=p'b, 引导学生猜想ef上的所有点和点a、点b的距离都相等,再请同学把 这一结论叙述成命题(用幻灯展示)。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个命题,是我们通过 作图、观察、猜想得到的,还得在理论上加以证明是真命题才能做为 定理。已知:如图,直线ef⊥ab,垂足为c,且ac=cb,点p在ef上

求证:pa=pb 如何证明pa=pb学生分析得出只要证 rtδpca≌rtδpcb 证明:∵pc⊥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义) 在δpca和δpcb中∴δpca≌δpcb(sas) 即: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反过来,如果 pa=pb,p1a=p1b,点p,p1在什么线上? 过p,p1做直线ef交ab于c,可证明δpa p1≌pb p1(sss) ∴ef是等腰三角型δpab的顶角平分线∴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p,p1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得出上述定理的逆定理(启发学生叙述)(用幻灯展示)。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上述定理和逆定理可以知道:直线mn可以看作和两点a、b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举例(用幻灯展示) 例:已知,如图δ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a=pb=pc。证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 同理pb=pc ∴pa=pb=pc 由例题pa=pc知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p,这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四、小结正确的运用这两个定理的关键是区别它们的条件与结论,加强证明前的分析, 找出证明的途径。定理的作用是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五、练习与作业练习:第87页 1、2 作业:第95页 2、3、4 《教案设计说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都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条重要轨迹。在几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算术平方根》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6.1算术平方根(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3)了解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出新知,加强概念形成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2)通过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数感和符号感,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2)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难点: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尤其是对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 四、教学时间: 四十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校为了趣味接力比赛,要在运动场上圈出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场地,这个正方形场地的边长应为多少? (谁来说这块正方形场地的边长应取多少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解答上一个问题后,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这个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引出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多让几位同学说,学生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随即纠正) 说说1和0这两个数?(教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这样的10张卡片,一面写1-10,另一面写1-10的平方.生任意抽一张卡片,让其他学生回答平方或算术平方根。) (三)总结提炼、梳理延伸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出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并板书)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也就是,在等式x2=a(x≥0)中,规定x=a.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注:讲解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探究a:(1)a可以取任何数吗?(2)a是什么数? 目的:进一步明确a在什么情况下有意义,什么情况下无意义,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四)实例演练、巩固提高 例1: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 dm2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 2 dm2 的大正方形? 如上图,把两个小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面积为2 dm2的大正方形.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鼓励学生探究) 学生思考,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把两个小正方形中的一个沿对角线剪成4部分,然后和另一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如下图. 教师:说得好,你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 dm,则x2=2. 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x=2, 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dm. 练习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0.0025 (2)81 (3)32 (4)(-6)2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方根教案

第三章 实 数 3.1.1 平方根和算数平方根(1) 南强中学 胡燕科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逆运算,会用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3、发展学生的符号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能熟练地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复习乘方的运算,即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的运算。 要做一张边长是3分米的方桌面,它的面积是多少? 2、问题导入 要做一张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桌面,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乘方互逆的另一种运算。 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1、平方根的概念 (1)观察式子 括号里面能够填什么? 我们把把括号里的±3叫做9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的a 平方根,也称为二次方根。 如果a x =2,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设计说明:所选的题目具有代表性,学生通过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能够较好接受平方根的概念 (2)练习巩固平方根的概念 出示练习题目 2、平方根的性质 ①144的平方根是什么? ②0的平方根是什么? ③ 的平方根是什么? ④-4的平方根是什么?为什么? 从上面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对具体的数的平方根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问题三:从问题二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9 )(2=121 64

(1)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它的另一个平方根记作: (3)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表示为: (4)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 小结: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只要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后,就可以写出它的平方根了。 4、平方根的求法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2)1.44;(3) ; 分析:1、判断这些数是否都有平方根; 2、根据规律各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 设计说明:在处理例题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分析,在运算时特别要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对解题方式有提醒按要求。 解: (1) ∴100的平方根是±10 即 注意:不能写成 请你妨照上面的例子完成其余二个小题。 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36 0.49 解:由于 ,因此 。 注意: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你能完成剩下的两道题目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108页做一做的1、2、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第110页 习题3.1 A 组第1题和第2题; a a - a ± 49 16100) 10(2=±Θ10100±=± 10 100±=925 3662=636=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优质课教案

A 小区 B 小区 C 小区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标】 1.经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发现过程,初步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体会辨证思想; 2.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通过从操作实验到演绎推理的数学活动,认识实验归纳和演绎推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学案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引例: 区政府为了方便居民日常生活,计划开一家大超市,为了使该超市到A ,B ,C 三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请同学们设计一下,这个超市应该建在哪里呢? 2.回顾,导入 提问1:线段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是,那么请说明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提问2:如图,线段AB 关于直线MN 对称,在直线MN 上任取一点P ,分别联结PA 、PB ,那么线段PA 与PB 一定相等吗? 揭示课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学习新知 (一)探究新知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操作:以直线MN 为折痕将这个图形翻折,观察点P 的位置动不动? P M N C B A

点A与点B是否重合?你得到哪些线段相等? 归纳:如果一个点在一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分别联结这点与线段两个端点所得的两条线段相等。 验证:证明这个命题,写出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C,点P在直线MN上。 求证:PA=PB. 分析:如图,当点P不在线段AB上时,要证明PA=PB,只需要 证△PCA≌△PCB.由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知CA=CB, ∠PCA=∠PCB,再加上PC为公共边,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 特别地,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点与C点重合,此时PA=PB 当然也成立。 证明: ∵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已知) ∴MN⊥AB,AC=BC(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设点P在线段AB外时, ∵MN⊥AB(已证) ∴∠PCA=∠PCB=90o(垂直的定义) 在△PCA和△PCB中, AC=BC(已证) ∠PCA=∠PCB(已证) PC=PC(公共边) ∴△PCA≌△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当点P在线段AB上时, 点P与点C重合,即PA=PB 归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PA=PB 辨析练习: 1.如图(1):若AC垂直平分BD,则AB=____________ 2.如图(2):若BD垂直平分AC,则AB=____________ 3.如图(3):若AC、BD互相垂直平分,则AB=__________ 4.如图(4):PD、PE分别垂直平分线段AB、BC,则PA_______PC P M N C B A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方根》教案

《平方根》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开平方的概念. 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知晓它的理论数据. 2.提倡学生进行自学,并能与同学互相交流与合作,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并能对不同概念进行区分,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而做准备,使他们能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各方面的佼佼者. 教学重点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 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法. 即主要靠大家讨论得出结论,同时对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正确区分这些概念,还能使学生学得更扎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知道若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则x叫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x=a,而且a也是非负数,比如正数22=4,则2叫4的算术平方根,4叫2的平方,但是(-2)2=4,则-2叫4的什么根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

[师]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 (1)9的算术平方根是3,也就是说,3的平方是9,还有其他的数,它的平方也是9吗? (2)平方等于25 4的数有几个?平方等于0.64的数呢? [生]-3的平方也是9. 52的平方是254,-52的平方也是254,即平方等于25 4的数有两个. [生]平方等于9的数有两个,平方等于 254的数有两个,由此可知平方等于0.64的数也有两个. [师]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知道了是9的算术平方根,52是25 4的算术平方根,那么-3,-52是9、25 4的什么根呢?请大家认真看书后回答. [生]-3,- 52分别叫9、254的平方根. [师]那是不是说3叫9的算术平方根,-3也叫9的算术平方根,即9的算术平方根有一个是3,另一个是-3呢? [生]不对.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 个x 就叫a 的平方根(square root ),也叫二次方根,3和-3的平方都等于9,由定义可知3和-3都是9的平方根,即9的平方根有两个3和-3,9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是3. [师]由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大家能否找出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分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生]平方根的定义中是有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则x 叫a 的平方根,x 没有肯定是正数还是负数或零;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中是有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则x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这里的x 只能是正数.由此看来都有x 2=a ,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而x 的要求不同,这是它们 的不同之处. [师]这位同学分析判断能力特棒,下面我再详细作一总结.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具有包含关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 (2)存在条件相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只有非负数才有.(3)0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都是0. 区别: (1)定义不同:“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非负数a 的非负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把电子白板与几何画板结合的一节新授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对前一课时关于轴对称图形性质的再认识,又是今后几何作图、证明、计算的基础。学习过程中渗透的转化、探索、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相关知识是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探究的机会,是学习几何学的一次磨练。

二、 探究新知 爱心大道 A B (2)以弓箭图形为例,弓的形状和我们学习的那种 几何图形比较相似它是轴对称图形码如果是,请你 大概描述出对称轴的位置,并且在弓身找出几组对 称的点 开弓时图形仍然是轴对称的吗 此时图形和我们学习过什么几何图形比较相似呢 此时的箭和弓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利用轴对称相关知识你发现那些线段相等呢 活动1: 木条l与AB钉在一起,l垂直平分AB,点P是l 上的点,当点P在l上移动时,分别量出点P到A、B 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这仍然是学生感 兴趣的话题,可 以让学生白板上 找出对称点,并 利用直线工具作 出对应点连线, 和弓的对称轴。 仍以弓为例,通 过一系列的问 题,引起学生注 意。 这是本节课的重 点之一,要让学 生体会到当P在 AB的垂直平分线 上时,无论点P 怎样移动, PA=PB,先让学生 大胆猜想,再用 几何画板演示。

学生用文字语言说明发现的结论 出示性质1: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点P在l上 ∴PA=PB 怎样证明 活动2: 用一跟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怎样才能保持射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垂直呢为什么 总结: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 ∵AP=BP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过程略 巩固练习:大胆让学生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注意几何语言的规范 证明过程可在白板上完成,提醒学生可转化为证三角形全等,渗透转化思想。。 学生可用准备好的材料操作,发现当AC=BC时,就能保证箭的方向与木棒。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证明过程仍可借助三角形全等。让学生口述完成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完成学生口述 A B C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