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

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
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

茶 叶 科 学 2007,27(3):231~235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收稿日期:2007-03-21 修订日期:2007-06-26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021102090,2004C32076)

作者简介:成浩(1962-),浙江杭州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生物技术研究.Email:chenghao@https://www.360docs.net/doc/ea9521746.html,

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

成浩1,曾建明1,周健1,王丽鸳1,常杰2,葛滢2,袁海波1,谷保静2,张小飞1

(1.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08;

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310012)

摘要:本文在全自动智能化温室内,按组培+温室培育和直接温室扦插培育两条技术路线,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了茶树工厂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田间材料为组培起始物时,春季新梢第三腋芽萌发率最好,每周期增殖率可达 2.75倍左右,成苗率在20%以上,直接移植生根率为成活小苗的90%左右。一年双季育苗试验表明,春夏季育苗在3月中旬开始,5个月后,茶苗高度达20.4±8.3 cm ,练苗后移栽成活率近100%;秋冬季育苗在8~9月初开始,冬季完成根系建立,开春后达20 cm 以上高度,练苗后移栽;施肥处理茶苗高度的增加量是不施肥对照的5.9倍。 关键词:茶树;种苗;工厂化繁育

中图分类号:S571.1;S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07)03-231-05

Rapid Propagation of Tea Clonal Seedlings in

Auto-controlled Greenhouse

CHENG Hao 1, ZENG Jian-ming 1, ZHOU Jian 1, WANG Li-yuan 1, CHANG Jie 2, GE Ying 2,

YUAN Hai-bo 1, GU Bao-jing 2, ZHANG Xiao-fei 1

(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2. College of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

Abstract: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tea clonal seedling was carried out in auto-controlled greenhous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issue culture–direct rooting–greenhouse incubating was followed, the optimal initial explant was the third axillary bud of spring shoots, which possessed the best germination rate, proliferated 2.75 times in one incubation cycle, and 20% of the cultures could grow to more than 5 cm length every cycles.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technical route of direct greenhouse cutting and incubation was followed, biannual proliferation could be achieved with one started in middle March and harvested after 5 months while the height of seedlings reached 20.4±8.3 cm, the transplant survival rate of these seedlings was close to 100% after they were proper conditioned. The other proliferation started at about Aug. to Sept., after about 6 month’s incubation, the height of those seedlings reached more than 20 cm after the rootage was established during winter. The increment of seedling height of those fertilized was 5.9 times as much as those unfertilized. Keywords: tea(Camellia sinensis ), clonal seedling, propagation

短穗扦插育苗是当前茶树种苗繁育的普遍方式,具有能很好地保持品种原有的优良特征、

特性等优点。但该技术仍存在育苗周期较长、繁殖系数较低、受自然条件制约等缺点,特别在江

茶叶科学27卷232

浙一带,短穗扦插繁殖一般均需十多个月才能出圃。由于繁殖系数低,育苗周期长,因此茶树新品种育成后,一般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原种扩繁才能达到一定规模的育苗能力,造成茶树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速度十分缓慢。同时,短穗扦插繁殖技术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为需要挖取地表15 cm以下发育程度较好、无塥土的心土作为苗床用土,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设施农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农业新技术,在国内外蔬菜、花卉和林木等行业有了较多的应用[1~4]。为了加快茶树育苗的进度,缩短育苗周期,加速茶树新品种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开展了设施农业条件下的茶树种苗的工厂化快速繁育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为两类,一类为从组培开始繁育,所用材料为春季萌发的中茶108与中茶302的顶芽和第1~3腋芽,采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母本园,3~4年生茶树。

另一类为在温室直接扦插开始繁育,品种为平阳特早和龙井43,选用当年生已经木质化的枝条,采自茶叶研究所育苗基地母本园。

1.2 工厂化育苗设施及其调控方式

工厂化繁育试验采用全自动智能化温室进行,温室为双坡面小屋顶形式建造,主要由5部分组成:框架结构、加热系统、降温系统、喷灌系统以及光照调控系统,通过控制房中的superlinks中央软件包可进行记录、监督和控制,配置有育苗用可移动式苗床,可实现光、温、水、肥、气的全智能化控制。

温室加热设施主要是Riello gulliver型燃油热风机,降温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天窗、侧窗、外遮阳网、Eo250型轴流风机和湿帘水泵等。可以通过设定临界温度来控制它们的自动开启或关闭,达到通风或降温的目的。此外,还加装了微雾系统,可以根据温度、湿度或定时控制其自动启动或停止。所喷雾粒直径只有0.01 mm,可以均匀地弥漫在空气中,不会对温室内育苗基质水分含量产生影响,降温幅度可达5~10℃,加湿范围70%~98%。对于光照的调控,主要通过外遮阳网和照明系统实现。在夏秋季光照强烈时,通过外遮阳网的开启可以使光强减少31.84%。而照明采用SON-R ARG型进口钠灯,主要用于冬季补光,夜间开启后平均光强可达3 960 lux左右。温室还配备有AMI900型灌溉机,通过设置启动时间、关闭时间、启动间隔、喷灌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配备有KH-200P CO2发生器,需要时可以对温室进行CO2补充[5]。

1.3 工厂化育苗的环境调控方案

扦插后将水浇透,以后在基质水分降到70%左右时再浇水[6],每次浇水至浇透为止。温室的夏季温度控制在35℃以下,冬季将温度保持在20℃以上。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平时温室采用自然光照[7],夏秋季光照强烈时,开启外遮阳网减少光强,冬季在太阳下山后用人工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达到12 h以上[8],阴雨天也补充光照。

1.4 育种材料或新株系的工厂化繁育

建立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的首要目的是加速新育成的优良品种与品系原种的繁育速度和母本园建设速度,加速育种过程中各育种材料和株系的繁育速度,以此加快茶树育种的进程,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此,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了两条不同的快繁路线。

一条技术路线为从组培开始,主要用于繁殖育种研究中的育种材料或得到的新株系。育种过程中筛选得到的育种材料或新株系繁殖的制约因素往往是母本较少,因此,对这类材料的快速繁育需要将茶树的组织培养技术与工厂化育苗技术结合运用,首先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扩繁其母本,组培快繁方法同前文报道[9],然后再将其直接移栽到基质中诱导生根[10],并在育苗车间

3期 成浩,等: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

233

里进行壮苗培养。

对外植体材料的比较试验为每个品种的每种外植体材料各接种30个,每培养瓶1个,每10瓶为一组,共接种3×10×4×2=240个芽。接种后,每天统计污染情况、死亡情况、萌发情况,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萌发率=(已开始萌发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100%。 1.5 新品种或新品系的工厂化繁育

另一条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为在温室内直接扦插繁育,适用于已有一定数量母本的新育成品种或品系。按照大田扦插的标准,选用当年生已经木质化的茶树枝条,剪成带一叶的短穗,扦插于基质中。扦插容器采用长×宽×高=45 cm×30 cm×15 cm 塑料框, 扦插基质为泥炭:珍珠岩:蛭石=2:1:1(体积比),基质深度10 cm 左右,每框扦插6条,每条15株,行距约5 cm ,株距约1 cm ,每框共计扦插90株左右。每框茶苗施用NH 4NO 3 10.5 g 、K 2SO 4 1.3 g 和Ca(H 2PO 4)2 11.25 g ,另设置了一个不施肥的对照处理。

春夏季育苗试验开始于3月16日,按1.3环境调控方案进行管理。在扦插后第30天开始,每15天随机选取3框,每框随机选取一条,作为1个重复,调查其生根(成活率、生根率、愈伤率、根重、根长等)、生长(着叶数、株高、

叶重、茎重)等情况。

秋冬季育苗在8月10日左右和9月10日左右各进行了数个批次的扦插试验,15天后开始每隔一定时间系统调查茶苗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种材料或新株系的工厂化繁育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母穗繁殖,主要是针对母本很少的情况,此时需扩繁的材料可能仅仅是单株,甚至只是一根枝条,或者是一个杂交幼胚,也可以是生物技术育种进程中的再生苗。如果是田间材料,选用春季新梢接种较好。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春梢茎节为外植体时,不仅不同品种材料培养时的萌发率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材料的萌发率也有较大差别。最好的接种外植体为春季新梢的第三腋芽,其萌发率为顶芽的2.8~9.3倍,比第一腋芽高一倍至一倍半,比第二腋芽也要高出20%多(图1)。

在建立培养物后,田间材料起源的组培苗,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一个周期(30天)内,其增殖率可达2.75倍左右,高度大于5 cm 的小苗成苗率在20%以上,而杂交幼胚起源的培养物的增殖率更高。

高度高于5 cm 的组培小苗,移出培养瓶后,可直接在温室基质中进行生根培养,然后在工厂化育苗车间内进行后续壮苗培养。70天后调查,

图2 移栽到温室后的茶树组培苗 Fig. 2 Tea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transferred into

greenhouse

图1 中茶108和中茶302新梢组培萌发率比较Fig. 1 Comparison on the germinating rate of tea top bud and different axillary buds which been tissue

cultured

0%

20%40%60%80%100%120%顶芽 Top

bud

第一腋芽First axillary bud

第二腋芽Secondary axillary bud

第三腋芽Third axillary bud

萌发率 G e r m i n a t i n g r a t e

茶 叶 科 学 27卷

234

小苗的移植成活率为66.7%,生根率约为成活小苗的90%左右,平均发根数为9.4条,平均根长为3.64 cm(图2)。

2.2 新品种或新品系的工厂化繁育

新育成的品种(系)通常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母本,因此不一定要经过组培来繁殖母本,可以采用在温室内直接扦插的方式来加速繁育进程。采用一年两季繁育方式,春夏季育苗试验在3月中旬开始扦插,70天调查表明,茶苗生根率达到62%,植株高度 4.71±1.48 cm ,着叶数4.46±1.29张,平均发根数7.08±4.61条,平均根长4.22±2.34 cm 。培育5个月后,茶苗高度达到20.4±8.3 cm ,移出温室进行练苗,然后移栽田间,移栽成活率近100%(图3)。

秋冬季育苗试验因为后期气温较低,是达到一年两季育苗目的更为关键的因素。试验分别在8月初和9月初进行扦插,15天后开始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图4、图5),培养开始阶段气温仍较高,这时地上部的生长抑制了地下部的生长;在培育一个半月以后,地下部分开始发根,此时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抑制,而地下部分在整个冬季仍然保持着生长态势。由于冬季完成了根系的建立,因此茶苗在开春后的生长十分迅速,可以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生长至20 cm 高度以上,练苗后可用于移栽。

为了解决某些新育成品种(系)母本仍较篑乏的问题,在温室中也试验了以苗育苗的繁育方式。即将温室内已培育到20 cm 高度以上的苗木再次剪穗进行培育,一般一株苗可以再剪插穗5~8个,再经半年的培育,仍能达到出圃要求。

营养是茶苗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施用合适比例的营养元素对茶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调查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茶苗高度的增加量是不施肥对照的5.9倍(表1)。

表1 施肥对于茶苗高度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height of tea seedlings in greenhouse

处理前植株高度(cm ) Seedling height before treatment

处理30天后植株高度(cm ) Seedling height after 30days treatment

高度增量(cm ) Height increment

对照CK

5.63±0.39 7.06±0.53

1.43

施肥处理Treatment

5.61±0.99 14.08±1.61 8.48

3 讨论

造成茶树育苗周期较长的根本原因是育苗期间茶树必须经历冬季的短日照、低温、夏季的高温及干旱恶劣环境。因此,一个育苗周期中一般有5~6个月茶苗的生长处于非活动状态。而在广东等气候适宜的南方地区,育苗周期可以缩短

至不到一年,这充分说明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育苗效率。设施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一项农业栽培措施。它通过调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条件来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最适生长条件,从而实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本试验的初步成功,充分说明利用设施栽培条件来进行茶苗快速繁育是可行的。但由于大田的环

图3 温室繁育的茶树种苗

Fig. 3 Tea clonal seedlings propagated in greenhouse

3期 成浩,等: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

235

境条件与设施农业下的环境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照搬大田育苗技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必须首先通过对设施条件下茶树光合生理与生态关系的系统研究,探明设施条件下茶树生长的最适光、温、水、热条件,从而形成设施条件下育苗的最佳环境调控模式。

本项研究适用于浙江及其以北茶区的茶苗无性繁殖,预期可以缩短以上茶区的茶苗繁育周期,从而达到加快茶树新品种繁育速度与推广速度、节省土地支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使新培育的茶树良种能够更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如按现行方法,一个茶树新品种育成后需经过近10年左右时间的原种扩繁,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育苗能力,达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阶段。而采用工厂化繁育技术,可能仅需3~4年时间即可完成过去1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为新品种的快速推广打下基础。此外,本项技术缩短了育苗周期,实现一年两季茶苗出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可以增强育苗单位的市场应变能力,并且不再需要挖掘心土铺设苗床,客观上起到了防止水土流

失,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杰, 罗庆熙, 韩丽萍. 工厂化育苗基质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 2006(2): 34~37. [2]

赵兵. 瑞典的工厂化育苗及对我国的借鉴[J]. 中国林业, 2002(4B): 43. [3]

袁华玲, 张金云, 张学义, 等. 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发展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6): 977~979. [4]

陈芳, 马显达, 陈娟. 北美红杉组培苗工厂化育苗技术[J]. 云南林业科技, 2003, 104(3): 11~13. [5]

曾建明, 谷保静, 常杰, 等. 茶树工厂化育苗适宜基质水分条件研究[J]. 茶叶科学, 2005, 25(4): 270~274. [6]

谷保静, 常杰, 曾建明, 等. 设施繁育茶苗适宜光照强度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1): 24~30. [7]

周键, 成浩, 王丽鸳. 茶树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05, 25(3): 172~176. [8]

周键, 成浩, 王丽鸳. 激素处理对茶树组培苗温室内直接诱导生根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5, 25(4): 265~269. [9]

成浩, 周健, 栾征, 等. CO2浓度对工厂化繁育茶苗光合和生长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7, 27(3): 226~230.

[10] 栾征, 曹前进, 成浩, 等. 冬季增温和延长光照对茶苗生长的

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33(6) (印刷中).

根长(厘米) R o o t l e n g t h (c m )

苗高 S e e d l i n g h e i g h t (c m )

《茶树种植技术》试卷

《茶树种植技术》试卷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本试卷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 1、下面属于重修剪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培养骨干枝 B.提升茶树树势 C. 控制树冠高度和平整度 D. 调节生产枝密度和粗壮程度 2、下面属于台刈的操作方式的是:() A. 在一级骨干枝离地10公分处剪去以上部分 B.剪去二级骨干枝以上部分 C. 在离地12-15公分以上剪去主干枝条 D. 剪去四级骨干枝以上的生产枝 3、关于长白蚧寄生茶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长白蚧吸附在茶树嫩梢上吸收嫩叶上的汁液危害茶树 B.以成虫危害茶树最为恶劣 C. 茶树毁灭性害虫 D. 可以施用石硫合剂配合封园进行 4、下面关于蓟马危害茶树说法正确的是:() A. 吸附在茶树嫩梢上吸收嫩叶上的汁液危害茶树 B.以成虫和若虫危害茶树枝干 C. 茶树毁灭性害虫 D. 可以施用石硫合剂配合封园进行 5、下面属于病虫草害农业防治措施的是:() A. 诱杀 B.深耕 C. 喷农药 D. 培养天敌 6、下面属于物理防治病虫草害措施的是:() A. 诱杀 B.深耕 C. 喷农药 D. 培养天敌 7、下面农药类型在茶园中禁止使用的是:() A. 植物源农药 B.生物源农药 C. 矿物源农药 D. 乐果 8、关于鲜叶采摘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摘可以改变茶芽的萌发轮次 B.采摘可以改变植株各部分的生长比例 C.一定程度的采摘能促使茶树开花和结果 D. 采摘改变了茶树的物质积累 9、关于鲜叶采摘标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幼嫩采摘的对象一般是芽头或一芽一、二叶初展 B.适中采是指当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采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C.要做名优绿茶一般都应采用幼嫩采 D. 粗采指当枝梢充分成熟,大约有十叶时才开始采摘 10、关于茶树合理采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摘应因树制宜,从新梢上采下的芽叶,须符合某一茶类加工原料的基本要求 B.采摘不能兼顾不同等级或者不同茶类的加工原料

种子育苗技术

林木种子育苗技术 自2006年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启动以来,移植和定植苗发展迅速,种子育苗——特别是针叶树种子育苗少人问津,使本县苗木产业发展形成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造成种子育苗面积偏少,群众移植所用的云杉、樟子松等幼苗依靠从青海、东北、甘南等地调运,因与原产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差异,加之长途运输,幼苗失水严重,造成成活率低、适应性及抗逆性差、生长不良,群众育苗投资风险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造成县域资金大量外流。 为了短期合理调整苗木结构,获得数量多、抗性强和易于驯化的苗木,宜采用播种繁殖。种子育苗具有成本低、产苗量高、见效快的特点,可为培育绿化大苗的提供苗源。但此项工作技术要求高,经营管理程序复杂,劳动力投入较大。 一、种子育苗地的选择 为了培育出优质壮苗,首先要选好苗圃地,土壤能够为苗木生长提供所需水分、养料、空气等,也是苗木根系发育的场所,能否培育出良种壮苗,土壤是坚实的基础。种子繁育对苗圃地要求严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最高不超过的地段。 2、水源充足,水质清纯,便于灌溉。 3、劳力充足,交通方便,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4、土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质地以沙壤土、壤土、轻壤土为宜,如在粘土、沙土、盐碱土上建立苗圃,必须进行土壤改良。 5、松类树种宜连作,不能连作时,有条件的要人工接种菌根菌。 !

6、选在便于管理的生产区及人畜和鸟兽不易危害的地段。面积大小,根据植树造林对苗木的需要量和苗圃耕作制度来决定。 二、育苗地的耕作、平整、施肥及消毒 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就能培育出 量多质优的壮苗。因此,除选好育苗地外,还应尽量人为提高土 壤肥力,深耕细作、轮作、施肥、消毒等是改善育苗地土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确保种子育苗成功的综合措施。 (一)深翻、深耕 1、意义和目的 土壤深翻、深耕后耕作层变得疏松,由于切断了耕作层土壤 的毛细管,减少水分的蒸发,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疏松的土壤,孔隙度增加,使土壤的通气性能提高,改善了气体交换条件,有利于苗木根系的呼吸和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除;翻耕后将 表层的杂草种子、虫卵、病菌孢子一起翻入深层,对于怕低温而 在土壤深层越冬的害虫,可随翻耕将其翻到表面,被鸟类啄食或 冻死,因此土壤耕作能够消灭杂草和防除病虫害,是改良土壤的 重要措施,也是壮苗丰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2、深翻时间 预留的苗圃地需夏伏深翻,即7月份一次,秋季耕一次,施 足底肥,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地平土碎。第二年春季 播种前结合耕地用杀虫、灭菌专用剂进行土壤消毒,接着作苗床。 历年供作育苗的圃地,在每次苗木出圃后,都要及时进行一次耕翻,清除草根、树根及其它杂物;并根据土壤肥力、树种的生物特性确定轮作、休闲或播种绿肥。在种植绿肥作物或休闲期间,应于伏雨季节对土地进行一次翻耕。不能休闲或轮作的,必须施入充足的有机肥料。秋季翻耕深度25cm以上,圃地湿润或土壤粘重的,耕后可不耙,第二年早春耙地。春季翻耕深度20cm以上,随耕随耙,及时平整、镇压。 (二)土壤改良与轮作

(完整版)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一片、一个”。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和__________________。 5、茶园耕作可分为和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 8、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9、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亚科山茶族山茶属茶种。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10、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 11、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 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个,无性系品种79个。省级审定品种120个。 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 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抗蒸腾剂。 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 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 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 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 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 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 29、山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

动物繁殖技术

牛和水牛人工授精发展及现况 摘要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指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再将处理后的精液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 关键词:人工授精输精采精精液的稀释解冻精液受胎率 Situation and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n Cattle and Buffalo ABSTRACT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s breeding methods that use artificial methods to collect semen of males,and then put the semen,which have been examined and processed,intooestrous female genital to replace the natural union process of male and female animals.

KEYWORDS: artificial insemination;semendeposition;collectsemen;the dilution of semen;thawed semen;conception rates 1人工授精的发展历程 人工授精最初报道成功是在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L.Spallanzani进行狗的实验。1900年,俄国学者E.I.Ivanoff开始研究家畜的人工授精。他最初以马为研究对象,却是第一个成功的进行了牛和绵阳的人工授精。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操作程序,有实验阶段进入到了使用阶段。丹麦于193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授精协会,并在牛的人工授精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Rutgers大学的E.J.Perry教授于1938年组织了美国的第一个人工授精合作会。20世纪40年代之后,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家畜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人工授精在奶牛业的发展最快,多数国家已普及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日本等。由于冷冻精液普及率逐年提高,法国经过后裔测定,优良种公牛的遗传力的改进每年进展达20%。猪的人工授精近20年来在很多国家也受到了重视。如美国,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普及,普及率由1992年的5%~10%发展到1997年的30%~50%,目前美国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率达到80%,由规模较大的专业供精公司供给和推广,一些大型种猪育种公司也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生产。2002年资料表明,全球1900万头猪中,99%是经稀释常温保存后授精出生的,这是此前15年的3倍。马和绵羊、山羊的人工授精在少数国家也得到了应用。 我国近30多年来的人工授精技术,从发展迅速、普及的范围和动物来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奶牛已普及冷冻精液的人工授精,在中国黑白花奶牛的育种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人工授精的技术环节 人工授精技术的基本程序包括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的稀释、分装保存、运输、冷冻精液的解冻与检查、输精等环节。

茶树无性系扦插繁殖育苗技术

茶树无性系良种扦插繁育技术 1、茶树母本园选择 繁殖用的无性系良种茶园作为茶树母本园枝条培育的茶园,要求品种纯度达到100%。 2、茶树母本园培植技术 2.1茶树母本园修剪程度一般春茶前剪的供夏季扦插,夏茶前剪的供秋冬季扦插,常采用春茶后修剪供秋季扦插。茶树生长势和茶树修剪程度不同,都会影响枝条的产量和质量,生长势好的茶园一般采用轻修剪2~5厘米,生长势较弱,茶树分枝较强且枝条较弱、鸡爪枝多、病虫枝叶较多的茶园采取深修剪(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约10~15㎝)。 2.2合理施肥以基肥为主,磷钾肥配合施用的办法。一般每亩施150~200㎏饼肥、25~30㎏硫酸钾、30~40㎏过磷酸钙。春茶后修剪的母本园,剪后增施一次追肥,蓄枝期间不再追肥。 2.3病虫防治加强对母本园的病虫预测预报和检查工作,做到及时防治,严禁把带病虫枝条推广传播到其它地方,病虫发生严重的枝条不能使用。 2.4分期摘顶为加速枝条木质化进程,对于达到符合标准的枝条,一般以茎的基部开始变红时分别进行摘顶(即采

摘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打破顶端优势,加快茎的木质化进度。 2.5枝条质量一般在长35㎝以内,茎粗0.3㎝以上,枝干呈红棕色或半红棕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叶呈成熟叶,腋芽萌动至一芽一叶初展,无严重病虫害。 3、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3.1苗床选择选择土壤PH值 4.5~ 5.5,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平缓坡地带,向阳、背风的地块。 3.2苗床整理初垦土壤深耕33~35㎝,复垦在20㎝耕层内精细整地,做到无树根、草及其它粗大杂物。苗床宽1.2米,高5~10厘米,床沟宽40厘米左右。苗床最上层盖4~6㎝生土(无菌土),用水喷湿,木板拍平。作畦方向以东西方向作畦,春夏季以正东西方向,秋季以偏东西方向。 3.3搭遮荫棚选用70%或50%的遮阳网,棚高1.6-2m,隔2-3m栽1根桩子,搭遮阳网,在扦插短穗前搭好荫棚。竹帘杆遮荫,棚架高38~40㎝。 3.4剪短穗母穗一叶,具生长芽一个,穗长2.7㎝~3.3㎝,上下剪口呈45度倾斜,与叶片倾斜口方向相同,上口离芽基0.2~0.3㎝,剪时勿伤芽。 3.5短穗扦插每亩插35万穗左右,行距8㎝~15㎝,株距1.5㎝~2.7㎝。插穗用速效生根灵处理后成倾斜45度

种子繁殖的技术要点【种子繁殖仙人掌技术要点】

种子繁殖的技术要点【种子繁殖仙人掌技术要点】 仙人掌类植物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但当需要大量繁殖或想培育新的仙人掌品种时,必须采用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 1、人工授粉掌类植物中自花授精的种类很少。大部分为异花授粉,需人工授粉才能结籽,其中更多的种类需要同种异株授粉。因此至少需准备两株同样种类植株。授粉须在雄蕊花药开裂、花粉成熟、雌蕊柱头充分分泌粘液时进行。然而,不同的种类雌雄蕊成熟时间不一定相同。如果母本开花迟于父本,可先将父本放于阴凉处,使其晚开花,也可将父本的花粉采集后置放于冷凉干燥处。待到母本雌蕊成熟时再取出授粉。大多数种类在开花的第二天午后1-2h授粉成功率最高。用干净毛笔蘸取花粉轻涂于母本柱头上或用细镊子夹取花粉放于柱 头上。如遇天气酷热,湿度过大,花上有水,则受精率不高。 2、剪除花瓣 授粉之后如果子房逐渐膨大,则预示着授粉成功,此时可将干枯的花瓣剪去,以防霉烂。植株应避免雨淋和水冲,并加强肥水管理。

3、及时采种 仙人掌类果实一般50~60d成熟,有些种类为浆果,成熟时易遭鸟类等小动物啄食,应用网罩保护果实。有些果实果皮易开裂,要注意及时采收。采收的浆果应剥掉果肉,将种子洗净,再滤干水分。所得种子要装入纸袋,放于干燥冷凉处,并注明种子名称及采收日期。 4、消毒浸种 播种用土应是经过消毒的河沙或混沙腐叶土,必须用锅炒或蒸消毒,不能用药剂消毒。播种前,将盆土用浸盆法润湿,再用1%福尔马林或2.5%硫酸铜液浸种15min,取出清洗后即可播种。小粒种子可混沙均匀撒播于土面,不必覆土。大粒种子可按5mm×5mm的株行距点播。 5、适期播种

种子繁殖仙人掌的最佳时期是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和秋季。温差大不仅可提高出苗率,还可使幼苗加快生长。应避免阴雨天播种,宜选择晴好天气。若在温室内,四季均可进行种子繁殖。 6、播后精管 播后应用玻璃板盖于花盆上,每日必须定时露出一条缝以透气。一般仙人掌种类在15d之内可发芽。发芽后,应仔细观察盆内干湿情况,保持盆土表面有一定潮湿。幼苗必须控制光照,可将打孔白纸盖在玻璃上。随着小苗的长大更换白纸,使小孔相应增大、增多,以利光照。仙人掌的苗期管理应在温度、湿度、水分、光照、通风上严格把关。春秋生长旺季,要保持较大昼夜温差,并适时适量地给小苗以光照。夏季要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冬季应放在室内暖和处,并适当增加光照,但不可过量。浇水应以浸盆法为主,盆面湿润即可。 7、防治病虫

动物繁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个) 1、红体 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由于卵泡液排出,卵泡壁塌陷皱缩,从破裂的卵泡壁血管流出血液和淋巴液,聚积于卵泡腔内形成血凝块,称为红体。 2、黄体 卵泡内膜分生出血管,布满于发育中的黄体,卵泡内膜细胞也移入黄体细胞之间,由于吸取脂类而使颗粒细胞变成黄色,称为黄体。 3、睾丸下降 睾丸在胎儿期存在于腹腔内,在动物出生前或出生后,睾丸才由腹腔沿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 4、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5、卵泡发育波 雌性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大小时,发生闭琐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6、皮质反应 卵子激活后,胞质内皮质颗粒向卵质膜下移动,并且与卵质膜融合,释放内容物的过程。 7、透明带反应 透明带在皮质酶作用下,糖蛋白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精子无法识别和穿过透明带的现象。 8、卵黄膜反应 精子进入卵黄膜时,精子质膜与卵黄膜融合,卵黄膜立即发生变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入卵黄周隙。 9、顶体反应 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与卵子相遇,顶体结构的囊泡形成和顶体内酶的激活与释放的过程。

10、情期受胎率 即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 11、卵丘 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 12、精子获能 哺乳动物精子离开雄性生殖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某些变化,机能进一步成熟,才具备获得受精的能力。 13、适配年龄 根据品种、个体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确定适用于配种的公畜年龄。 14、胚胎附植 胎在子宫中定位后结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个过程称为附植 15、胚胎分割 是指利用特制的玻璃针或显微刀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显微分割成2、4、8或更多等分,人工制造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的技术。 16、妊娠识别 在妊娠初期,孕体发出信号(类固醇激素或蛋白质)传递给母体作用于母体,母体随即产生反应,以识别孕体的存在。由此,母体和孕体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孕体进一步发育,这一生理过程叫妊娠识别。 17、同期发情 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18、超数排卵 是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的方法,称为超数排卵,简称“超排”。 19、繁殖力 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王烨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祁门245600)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繁殖系数大,方法简便,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 近20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茶树扦插育苗技术进一步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扦插育苗技术各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对扦插用穗的研究 自1955年福建安溪农民的短穗扦插技术问世以来迅速得到总结和推广,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产茶区运用最广泛的繁殖茶树种苗的方法,与此相关的一些研究也相继发表,董丽娟等对插穗的成熟度进行研究,认为一年生褐枝,半硬枝以上嫩度对发根、茶苗地上部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扦插发根及茶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仅因品种而异,同一品种各成熟度差异不显著。刘秀华研究认为短穗带梢扦插能提早愈合生根,能提高茶苗素质及提前出圃。程徽儿,杨维时用茶枝梢头扦插后认为,不仅使穗条利用率提高14~16%,而且短穗扦插苗的生长量不到梢头扦插生长量的60%。另据杨维时报道,用不同部位的插穗扦插的结果,不论插穗愈合后的发根,还是茶苗素质等方面,都是上部插穗优于中部插穗,中部插穗优于下部插穗,此结论也得到张贻礼认可。对短穗长短的研究,目前一般都是以“一芽一叶一寸长”的短穗作插穗。朱凤铭对云抗10号采用二芽二叶扦插法进行研究认为,这样能使发根早,根系发达,苗壮,出苗率可提高40%以上。日本对扦插的研究认为,一叶插发根快,成活率高,但生长势较差,茶苗不壮,二叶插发根慢,成活率差,但一经成活,茶苗生长势强,生育旺盛。日本对大叶种采取一叶插,中小叶种都采用二叶插。可见,对插穗的要求,现在仍没有统一标准。 2 提高成活率的研究 2.1 基质的选用 与插穗基部直接接触的是基质。插穗基部愈合再分化形成根,在愈合过程中细胞大量分解,此时若基质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则易使愈合组织腐化而影响生根。此外还需要一定的含水率和通透性,这样才能保持插穗的成活和根的分化。董丽娟用珍珠岩粉、云母片、细砂、黄泥为基质进行扦插研究,认为黄泥比较简便稳妥。彭光前等采用黄土(系低丘第四纪红壤土)、菜园土、沙黄土(按3份黄土加1份河沙拌匀)三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黄土、沙黄土、菜园土三种土壤基质无论夏插、秋插或冬插,出圃率均以沙黄土最高,黄土和菜园土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基质扦插苗地地上部分以菜园土最好,沙黄土次之,黄土最差;地下部分根数、根长幅度以沙黄土最好,黄土次之,菜园土最差。从扦插苗整体素质来看,以沙黄土作扦插基质较好。叶继标等也认为砂质黄泥通透性好,空气容量大,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及发根。现在生产上大多采用当地心土作基质,因心土中含微生物较少,且杂草生长少。 2.2 外源激素的施用 研究激素对发根的影响大多采用浸渍插穗基部的方法。王建国用2500mg/kg的B9处理插穗基部测定植株各部分生长都超过未经处理的植株,并且根系较发达,植株较高;又用1000mg/kg胡敏酸处理茶树插穗,效果也较好。杨为侯等分别用赤酶素、2,4-D、2-萘乙酸处理插穗,认为三种激素对插穗提早愈合均有一定效果,但后期影响了插穗的生根,认为愈合和生根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潘根生、赵学仁利用2,4-D、增产灵等外源激素喷洒剪穗母株,能有效地促进插穗愈合发根,能提高成活率和茶苗生长。蔡新研究也表明,2,4-D能显著促进插穗根系生长而抑制新梢生长,但不同叶位短穗其适宜的2,4-D浓度不同,发根能力也不完全一致。杨维时等用增产灵50倍稀释液浸插穗20min,认为既可以提高扦插苗出圃的标准苗数量,又可以提高扦插苗的标准苗质量。覃秀菊等指出, ABT生根粉能使插穗提早生根,成活率高,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曾金良报道,喷磷酸二氢钾,能提高插穗成活率。绿色或绿带红的枝条(短穗)插后20天,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此后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5次,插后90天检查,成活率为96.5%。 总之,外源激素的施用对促进茶树扦插苗愈合 8福 建 茶 叶

罗汉松种子繁殖技术

罗汉松的种植技术 俗话说:“家有罗汉松一世不会穷”,一直以来罗汉松都被人们称为富贵树而被广泛地种植,有花园的会种上几大棵,没花园的会在客厅摆上一两小盆。下面我介绍一下罗汉松的一些特性和种植的要点。 一、罗汉松的习性及品种 罗汉松又称土杉,罗汉松科常绿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鳞片状裂纹。主于直立,小枝平展,密生。叶条状披针形,呈螺旋状互生,表面浓绿色,背面黄绿色或灰绿色。花期4~5月。种子核果状,广卵形或球形,熟时呈紫红色,有白粉。种子似头状,种托似袈裟,全形如披袈裟的罗汉,故名。 罗汉松为亚热带树种,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较耐阴,喜生于温暖湿润环境,较寒地区只可作盆栽。适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壤土。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由于多年来的人工培育,罗汉松分为许多个品种:雀舌(小叶)、珍珠、二乔、日本、台湾、海南等品种的罗汉松。其中小叶罗汉松,又称雀舌松,叶密生而较短,长仅2厘米左右,植株呈灌木状,更适于制作盆景且叶形优美,深受广大人们的欢迎。 二、罗汉松的种植 罗汉松通常以人工繁殖为主,可以用播种或扦插繁殖,播种于8月下旬采种,除去种托,随采随播,或阴干后砂藏,于次年春季3月播种,条播行距15厘米,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倍。播后盖上稻草,出苗后及时揭草,搭棚遮阴。春播苗勤加管理,干时浇水,每15~20天施1次稀薄饼肥水,9月停止、施肥;秋播要注意人冬防寒,当年不施肥。播种苗一年后移植,培育成大苗再供盆景造型或花园装饰之用。 扦插繁殖分春插与秋插,春插于3月上、中旬进行,选择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条,截成长8~12厘米的插穗,去掉中部以下叶片,插深1/2左右,为促进快速生根,可用500*10PP浓度的生长激素茶乙酸处理下部切口处。插后要搭棚遮阴,并常喷叶面水,保持土壤湿润,约60~80天即可生根。秋插于8~ 9月进行,取半木质化的嫩枝为插穗,方法同春插,入冬后需盖塑料薄膜及草帘防寒。小苗宜在3月份带土移植,培育大苗。 三、上盆造型 (1)上盆 ①选盆:罗汉松盆景姿态苍古秀雅,常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形随树形而定,悬崖式用高深干筒盆,斜干式、卧干式用中深长方盆或椭圆盆,提根式、附石式用较浅盆钵。 ②用土:盆土宜用肥沃湿润、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壤土。盆底填一层粗砂土,以利透水。 ③栽植:移植上盆在春季发芽前为好,大苗宜带宿土,并剪除枯根和过长根系,使须根在盆土中舒展开,将土揪实与根系密接,有利生长与成活。 (2)造型 罗汉松上盆造型以攀扎为主,适当结合修剪。攀扎宜在休眠期进行,以棕丝扎,做到棕不露外,主干曲,枝条虬屈,姿态自然。小枝叶修剪成层片状或半球状,分层参差有致。罗汉松枝条柔软,较易攀扎,且耐修剪,特别是小叶罗汉松枝密叶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现在为了造型方便,也可采用金属丝攀扎,待成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pdf版)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技站 茶叶是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茶叶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是促进茶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无性系茶树良种与群体种的区别 无性系良种目前主要采取短穗扦插繁殖,由于采用茶树枝条繁育而成,故称之无性系茶树良种。群体品种是采用种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建园,其种子形成是经过开花、受精、结实,故称为有性繁殖。其区别是:(1)无性系良种是人们按照选种要求从群体品种中选育而成,或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性状比较一致。其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表现较一致,如植株高矮、芽叶颜色、发芽整齐度、内含有效成份等比较一致。而群体种则完全不同,它是一个混合群体,植株间差异很大,如发芽有早有迟,芽叶有大有小,叶色有深有浅,芽色有紫有绿等,是提高名优茶品质的制约因素;(2)无性系良种根系是以侧根为主,少量侧根可入土较深代替主根的作用,但深度有限,一般在50厘米以内。而群体种直播,主、侧根分明,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侧根也很发达,因而其抗旱性远比无性系茶苗强的多;(3)无性系茶园成园快,投产早。茶苗定植时苗高至少20厘米以上,经过两年定型修剪,一般可以轻采养蓬,开始有部分收益。而群体种茶园从出苗算起,一般要四至五年才可轻采养蓬;(4)无性系茶苗生长周期比种子繁殖茶苗要短。一般无性系茶园,其高产期一般在20~30年,而种子繁殖建园生长期较长。 二、无性系茶树良种的优势 1、可以按照不同茶类选择适制品种,提高茶叶品质。以绿茶为例,扁形名优茶要求芽头肥壮,对茸毛多少不甚讲究;多毫条状名优茶,则要求条索紧细、茸毛披露;针形名茶,则要求条索细紧,挺直如针。因此,没有适宜的茶树品种,就不可能有高

花椒种子育苗技术

花椒种子育苗技术 韩光碧 一、种子的选择与采收 (一)种树的选择: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盛果期果树米种。 (二)采种时期:果实成熟,有1汇2%果皮开裂,种子黑亮时采收。一般小红椒在立秋时节采集,二红椒、白沙椒在处署时节采集,大红袍在白露 时节采集。采集过早的种子,发芽率低,不宜使用。 (三)种子收集:将采下的果实薄薄一层摊放在屋内,要求屋内通风、干燥、背阴,无鼠害,当果皮全部开裂,抖落种子收集后,摊放阴凉处充分阴干。种子不能曝晒,曝晒的种子发芽率低,强光下曝晒1小时发芽率降低一倍,曝晒一天后发芽率降到5%以下。 二、种子贮藏: (一)牛粪拌种:用新鲜牛粪6—10份,与花椒种子1份混合均匀,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也可将牛粪与种子拌和好后,埋入深30厘米的坑内,上面盖10厘米厚的土,踏实后覆草,次年春季取出打碎连同牛粪一起播种。 (二)小窖贮藏:选择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成口径1米、底径 0.4米、深0.8米的小窖,种子放进后摊成10—15厘米厚的种子层,上覆土10厘米,充分灌水,等水下渗后,再盖一层3厘米的湿土,窖顶覆些杂草。次年春季,种子膨胀裂口,即可播种。 (三)土块干藏:种子1份,牛粪2份,黄土2份混合均匀,加水作成泥饼阴

干,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贮藏。 二、种子催芽 (一)种子处理。花椒种皮坚硬、含油脂,发芽慢且发芽率低,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以去除油脂层。具体方法有:碱水搓洗法、开水烫种法、牛粪泥饼法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过的花椒种子均要达到:颜色黯黑、黯淡无光泽,外表不平整、有明显的网纹。处理过的种子直接催芽或拌入草木灰阴干后装袋贮藏。这里介绍两种种子处理方法: ①碱水搓洗法。将种子放在2%的碱水或洗衣粉溶液里,除去秕种,浸泡两天,搓洗掉种皮上的油脂。也可用草木灰水揉搓,去掉种皮上的油脂。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②开水烫种法。将花椒种子放入容器中,加入IooC开水,边加水边搅拌。待水温降至4 0C?50C时,每千克水滴5毫升洗洁精,浸泡约1 2小时后,将种子捞出,用同样方法再浸泡约12小时。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再进行精选,去除秕种、破粒、烂粒,用清水冲洗2?3次。 (二)催芽。常用的催芽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将处理过的花椒种子倒入浓度为4 0 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水溶液中浸泡2 4小时,打破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花椒种用清水漂洗后装入布袋中,放入3 0C 的黑暗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出3~5毫米胚根时即可播种。 方法二、在经脱脂处理的种子中混入2倍河沙,并加水拌匀,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进入土穴中,上盖塑料薄膜进行催芽。每天翻动种子1?2次,沙太干时要及时补水,待1/ 3种子露白发芽时即可播种。 四、花椒播种

蚂蝗种苗繁殖技术

水蛭的繁殖,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其繁殖的特点.直接关系到水蛭种群的发展,也关系到人工养殖水蛭的品种改良与选育。掌握水蛭的繁殖特性。对于水蛭的养殖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水蛭的繁殖特性,包括性发育。交配、产卵与孵化。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蚂蝗种苗繁殖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性发育水蛭的性发育与个体生长基本同步,当个体生长基本完成时.性发育也就成熟:水蛭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雄性成熟较早。 在自然界,如果水蛭的生长发育,不受特别的丁扰,一般6个月左右,就能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的标志是交配行为的发生.,并不是精、卵的完全成熟。

(二)交配水蛭和其他动物一样.只有通过交配,才能完成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月中、下旬,当平均温度在13~15℃时,开始交雕。交配时通常躲在水沟,池塘边的土块下进行交配,两条的头端方向相反,腹面紧贴.各自的雄性生殖孔对着对方的雌生殖孔,并通过细线状的阴茎插入对方的雌生殖孔输送精子,交配持续时间约2小时。 (三)产卵水蛭属卵科动物,发育成熟的水蛭经交配后约1个开月始产卵茧。产卵茧时由生殖带分泌一种稀薄的黏液,夹杂空气而成肥皂沫状,再分泌另一种黏液,成为一层卵茧壁,包在生殖带周围,卵从雌生殖孔产出,落入茧壁和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向茧中分泌一种蛋白质,身体逐渐向右方蠕动退出,在退出的同时,前吸盘腺体分泌物形成栓,塞住茧前后两端的开孔。整个产卵过程约半小时,卵茧产在泥上中数小时后,茧壁变硬,茧壁外的泡沫风f,壁破裂,只留F五角形或六角形短柱组成的蜂窝或海绵状保护层。卵茧外形成椭圆形,直径约1.5~2厘米,酷似蚕茧.水蛭在自然状态下每年产卵3次以七,4~10月份是其繁殖交配期,每次产2~3个卵茧.卵茧经16~25天,便可孵出幼蛭,每个茧内可孵出20~25条幼蛭,全年可产幼蛭lOO 条以上,繁殖数量多少,因个体大小、月龄大小、营养、环境等而不同,个体同样大的水蛭在不同的营养和环境下。 (四)水蛭卵茧的采集与孵化水蛭在每年开春后的4月中下旬歼始产卵。这时在饲养池周围平台上开始产卵。潮湿泥土中就可

种子繁殖的技术要点

种子繁殖的技术要点【种子繁殖仙人掌技术要点】仙人掌类植物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但当需要大量繁殖或想培育新的仙人掌品种时,必须采用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1、人工授粉掌类植物中自花授精的种类很少。大部分为异花授粉,需人工授粉才能结籽,其中更多的种类需要同种异株授粉。因此至少需准备两株同样种类植株。授粉须在雄蕊花药开裂、花粉成熟、雌蕊柱头充分分泌粘液时进行。然而,不同的种类雌雄蕊成熟时间不一定相同。如果母本开花迟于父本,可先将父本放于阴凉处,使其晚开花,也可将父本的花粉采集后置放于冷凉干燥处。待到母本雌蕊成熟时再取出授粉。大多数种类在开花的第二天午后1-2h 授粉成功率最高。用干净毛笔蘸取花粉轻涂于母本柱头上或用细镊子夹取花粉放于柱头上。如遇天气酷热,湿度过大,花上有水,则受精率不高。 2、剪除花瓣 授粉之后如果子房逐渐膨大,则预示着授粉成功,此时可将干 枯的花瓣剪去,以防霉烂。植株应避免雨淋和水冲,并加强肥水管理

3、及时采种 仙人掌类果实一般50?60d成熟,有些种类为浆果,成熟时易遭鸟类等小动物啄食,应用网罩保护果实。有些果实果皮易开裂,要注意及时采收。采收的浆果应剥掉果肉,将种子洗净,再滤干水分。所得种子要装入纸袋,放于干燥冷凉处,并注明种子名称及采收日期 4、消毒浸种 播种用土应是经过消毒的河沙或混沙腐叶土,必须用锅炒或蒸消毒,不能用药剂消毒。播种前,将盆土用浸盆法润湿,再用1%福尔马林或2.5 %硫酸铜液浸种15min,取出清洗后即可播种。小粒种子可混沙均匀撒播于土面,不必覆土。大粒种子可按5m M 5mm勺株 行距点播。 5、适期播种

种子繁殖仙人掌的最佳时期是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和秋季。温差大不仅可提高出苗率,还可使幼苗加快生长。应避免阴雨天播种,宜选择晴好天气。若在温室内,四季均可进行种子繁殖。 6、播后精管 播后应用玻璃板盖于花盆上,每日必须定时露出一条缝以透气。一般仙人掌种类在15d 之内可发芽。发芽后,应仔细观察盆内干湿情况,保持盆土表面有一定潮湿。幼苗必须控制光照,可将打孔白纸盖在玻璃上。随着小苗的长大更换白纸,使小孔相应增大、增多,以利光照。仙人掌的苗期管理应在温度、湿度、水分、光照、通风上严格把关。春秋生长旺季,要保持较大昼夜温差,并适时适量地给小苗以光照。夏季要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冬季应放在室内暖和处,并适当增加光照,但不可过量。浇水应以浸盆法为主,盆面湿润即可。 7、防治病虫

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第一章 动物胚胎技术:以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力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精细管上皮周期:某个特定时间有一个特定的细胞组合,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在同一横断面又会出现相同的细胞组合 精细管上皮波:从精细管纵切面上看,细胞组合也是有规律的出现,即沿着纵切面每间隔一段距离会观察到相同的细胞组合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卵泡素(FSH) 促黄体素(LH) 催产素(OXT) 催产素和精氨酸加压素(AVP) 表皮生长因子(E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 干细胞因子(SCF) 精子:有头部、颈部、尾部组成,精子的形态的差异主要在头部 卵泡: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 征集:生长卵泡池中一群小卵泡开始迅速生长 选择:只有部分被征集的卵泡继续发育,以致最终确立优势卵泡的过程 优势化:优势卵泡迅速发育而其他同时被征集的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被抑制 自发排卵:卵泡成熟后不需外界刺激即可排卵和自动形成黄体 诱发排卵:动物经过交配或人为刺激子宫颈才能引起排卵。 旁分泌:某种组织内一种类型的分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同一组织中另一类型细胞,调节其功能、生长和分化 自分泌:某种细胞的因子作用于同一类型的细胞或自身细胞的现象 第三章 获能:动物刚射出的精子不能穿入卵子,只有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才具备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 去能:获能精子一旦与浆液和附睾液接触,已获能的精子就会失去授精能力 发生泡破裂:卵细胞成熟后,这一时期细胞核的变化包括两个衔接的过程 早期胚胎发育阶段:1、卵裂2、桑椹胚3、囊胚4、胚胎的原肠化胚胎的扩张或伸长6、胚胎迁移和分布

茶树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茶树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在体细胞中为(30)条,在性细胞中为(15)条。 2.作为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一般以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为基本形态。 3.茶树有丝分裂标本常以种子用沙培1周长出的(幼根)为材料。 4.茶树树型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 5.茶树学名是用(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姓名的缩写)组成。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的植物学拉丁文全名是(Camellia sinensis cv. Fuding-dabaicha) 6.茶树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以无性繁殖方法生产树苗,其后代个体基因是杂合的,品种内个体之间基因型是(相同的)。 8.气温(低)的地区向气温(高)的地区引种茶树,一般能够适应。 9.云南等省的一些大叶种引种到安徽北部等地区,难以种植成功,主要是(冬季极限最低气温)比原产地低得多。 10.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其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11.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新梢茶多酚含量(减少)。 12.茶苗移栽通常在(春初)或(秋末冬初)进行。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14.(基因重组)是茶树有性群体中造成不同个体遗传组成差别的主要来源。 15.(基因突变)是茶树无性系品种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 16.(自然选择)是按茶树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方向进行的,选择的结果使茶树更适应自然环境条件。17.(人工选择)是根据社会的经济要求或人类的喜好,从自然界混杂的茶树群体中或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中,选择需要的类型和个体。 18.表型方差可以分为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两部分。 19.遗传力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20.通过与产量因子密切相关地一些性状,如(树高)、(树幅)、(叶片光合强度)、(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枝叶重量)、(单株芽叶数)、(新梢着叶数)、(百芽重)、(发芽密度)、(扦插苗发根数)、(根干重)和(抽梢率)等,可间接判断某品种的产量。 21.芽数由单位面积内采摘面的大小与(发芽密度)决定 22.一般大叶种适制(红茶)。 23.用氯仿蒸气法鉴定茶树品种的发酵性能时,芽叶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红茶)。 24.黄绿或紫绿色芽叶适制(红茶) 25.绿或深绿色芽叶适制(绿茶)。 26.酚/氨比大的茶树品种适制(红茶)。 27.抗寒性强的品种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高)。 28.杂交方式一般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的特点确定。 29.在有性杂交中,把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用符号“♀”表示。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课本《种植养殖技术》教材

第一课菊花种植技术 同学们,菊花你一定不陌 生吧,光会观赏还不行,你知道 怎么种植吗,学习了今天的课文, 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概述菊花为菊科植物, 以头状花序入药,为大宗常用中药, 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晕头痛等症。经常饮用菊花茶有避暑除烦,情心明目之功用。菊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毫菊,浙江的杭白菊,河南的怀菊花,河北的祁菊花为我国重要的出口中药材,远销港澳台地区。菊花喜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小时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种植菊花的土地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直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中生长为好。粘地和低洼地不宜种植,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 2.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 (l)分株定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

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 -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菊花幼苗长至15厘米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厘米,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上压实,浇定根水,一般一亩老苗可栽15亩左右的生产田。 (2)扦插育苗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技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 厘米,株距6-7厘米、压实浇水,约20天左右即可发根,每隔一个月后追施一次人畜粪水,苗高20厘米时可出圃移栽。 3.移栽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珠距各40 厘米挖穴,穴深6厘米,然后,带上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3、田间管理 (l)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 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直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 5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10-15千克尿素,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校时,每亩可施饼肥、人粪尿。第3次施肥在现蕾期。 (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厘米时,进行第

(完整版)大学茶树栽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茶树栽培学 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一、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 答:1、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2、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第二章茶树生物学基础 一、茶树学名及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答: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二、茶树枝梢生育有那些规律? 答: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新梢生长过程中顶芽不再展叶和生长休止时,芽成为驻芽,称为正常的成熟新梢;(3)而有些新梢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就成驻芽,而且顶端的两片叶片,节间很短,似对生状态,称为对夹叶或摊片,是不正常的成熟新梢。 三、茶树叶片有那些可区别与其他植物叶片的特征? 答: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茶叶的主脉明显,与侧脉相连呈网状结构;叶缘有锯齿,一般16-32对,锯齿上腺细胞脱落,留有褐色疤痕。 四、茶树的医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那些特点?栽培上要做好哪些? 答:茶树一升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幼苗期: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至第一次生长休止。特点:全株不分枝;叶片较小;幼根长于幼茎;不耐强光;双重营养(异养和自养)。措施:以出全苗、壮苗为目的;选择饱满的籽粒;选地,垦地;遮荫、保证水、肥供应。 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正式投产。特点:生长旺盛;单轴式的分枝方式;主根向深处伸展,侧根少(直根系);由双重营养过渡到光合自养。措施:培养好树冠骨架;加强水肥管理(NPK比例);以养为主,适当打头;注意保护. 成年期: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更新改造时为止。特点:根系前期离心生长,后期呈向心生长;根系由直根系到分支根系到丛生根系。前期营养生长旺盛,后期生殖生长加强;自然更新。措施:加强水肥供应;协调采养矛盾;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的交替进行的方式更新树冠;防病虫。 衰老期:第一次更新到植株死亡。特点:骨干枝衰老,根颈枝多;生产枝细弱,对夹叶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