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会计研究范式的兴起与演进

行为会计研究范式的兴起与演进
行为会计研究范式的兴起与演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限于依靠“硬资产”,企业“软资产”,尤其是“人”,对企业业绩的重要影响得到关注,企业更加注重对“人”的潜能开发和挖掘。伴随着这种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研究趋势,激发了行为科学的诞生。行为科学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起源于以梅奥(Mayo)为首开展的霍桑实验。霍桑效应引起了管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当会计理论学术界将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会计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时,导致行为会计研究这一会计研究新领域的产生。行为会计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人类文化学等领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原理引进到会计领域,通过考虑人的行为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会计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规律,预测、控制和引导其行为。行为会计超越了传统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职能范围,是将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融合的边缘产物。本文拟通过对行为会计基本性质的重新认识、发展历程的梳理、研究主题的总结性分析和研究范围的描述性概括,促进对行为会计更加全面认识的形成,并就行为会计的发展前景作简要评述。一、行为会计性质的理解对于行为会计概念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有:著名会计学家AhmedBelkaoui在其《行为会计》一书中把行为会计描述为“行为科学在会计中的应用”,认为“行为会计将自身与这样的人类行为——即与会计信息和会计问题相关的人类行为联系起来”。1970年,T·Hofstedt和J·Kinard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行为会计研究的战略》一文,他们没有直接定义行为会计,但对行为会计研究作了简洁而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行为会计研究是“关于会计人员、或受到会计机能(accountingfunctions)和会计报告影响的非会计人员的行为的研究”。1989年GarySiegel 在所著的《行为会计》中对行为会计作了如下描述:“行为会计是阐述会计系统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行为与有效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基于对人类行为与有效会计系统之间关系的考虑,行为会计反映一个组织的社会维度。因而,是为会计人员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必要补充”。由此可见,虽然对行为会计的表述稍有差异,但是都强调了行为会计是“关于会计与人类行为的科学”,认为行为会计超出了传统会计关于收集、确认、计量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常规做法,它研究和处理的是会计与相关行为的关系,并与设计、构建和应用会计系统密切相关。要严格定义行为会计十分困难,这不仅由于它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还因为它仍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实际上,对于行为会计的理解和认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而明确的看法。对于行为会计是否是独立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第三大会计学科分支也存在严重分歧。从学术角度而言,认定一个学科的形成,必然有一些公认的标志,比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完善性、思想的普及性和研究队伍的形成等。对尚处于发展初期的行为会计而言,在这些方面必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之处。笔者认为,行为会计研究内容尚未形成独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还不能视为第三大会计学科分支。与其将行为会计界定为理论学科,不如视为一种研究范式。行为会计是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会计与人类行为相互关系、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范

“行为会计”的定义和理解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混乱。式。[!--empirenews.page--] 在我国,

这种认识上的混乱不清,确实与这个学术领域比较年轻和正在发展有关,但部分混乱可能是由对行为会计与会计行为的混淆造成的。在已发表的许多有关行为会计研究的论文中,常能看到行为会计与会计行为概念混用的现象,影响了人们对行为会计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同时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其理论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行为会计与会计行为这一对概念作出原则性区分。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学者从研究客体、范围、目标、理论基础、构成要素、约束机制等方面作了详细比较分析。在此不再重复。笔者认为,尽管两者都与会计紧密关联,有着许多相同性和一致性,但二者实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会计行为实际上是对会计本质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因为会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行为过程,是会计行为主体有目

的的一般活动。而行为会计是一种会计研究的范式,是从个体行为特征角度对会计行为过程进行分析的新方式。而会计本质认识的行为观则为行为会计研究视角提供了其本身固有的基础。二、行为会计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行为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1967年。S·W·Becker在其文中虽然没有给出行为会计的明确定义,但是他指出,行为会计研究是不同于其他会计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行为会计研究主要运用行为科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来验证会计信息及其加工处理过程与人们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实,在此之前行为会计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始。行为会计研究可以追溯到1952年Argyris的预算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人类判断理论(humanjudgmenttheory,HJT)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为行为会计研究萌芽的重要理论基础,并成为其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60年代,行为会计的初期研究以管理会计为研究重心,主要关注会计活动对行为影响的研究,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70年代早期。在此期间,管理会计研究者主要关注控制系统的影响和员工绩效评价的预算标准。同时,财务会计研究者注重供外部使用的会计信息的特征属性,而审计研究者则试图提高审计效率和效益。这些研究大多是在行为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成型之前开展的。1974年R·H·Ashton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内部控制判断的实验研究》一文。此后,人类决策判断理论和研究方法得到很大发展,许多研究注重线型模型的建立,其研究重心逐渐转向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成立了“会计、行为与组织分部(ABO)”。此后该分部(ABO)于1989年创办了《行为会计研究》(BRIA)刊物。这些举措无疑为行为会计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交流平台和空间,有利于促进行为会计发展。自80年代始,由于受到契约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影响,财务会计领域的行为研究发展逐渐削弱。正如Bamber(1993)在回顾行为会计研究中发现,财务会计领域的行为研究非常有限,1987~1991年的240篇行为会计文章中只有24篇关于财务报告的。而Mcewen等人也发现1990~1999年中只有41篇行为财务会计相关文章,更加明显表明行为财务会计的发展较为缓慢。然而,关于会计信息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深入研究一直得以深化和推进,并且其研究领域开始从证明会计框架下人员判断的缺陷转换为对这种缺陷认知和消除的方法。90年代以来,会计行为领域的研究和兴趣得到了显著的增长(Bamber,1993)。尤其是在审计方面人类判断理论(HJT)和专家技能的行为会计研究得到蓬勃发展。从《行为会计研究》近年来关于审计专家判断研究主题的文章数量可以发现这种明显的趋势。至今,在行为会计研究领域中,以审计方面的研究最多。[!--empirenews.page--] 总之,行为会计研究自从20世纪50年代兴起以来,实现了与行为科学从机械模仿到逐步融合的过程。初期的行为会计主要将行为科学理论直接引入会计领域,简单借鉴行为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会计问题,随着行为会计的逐渐成熟,行为会计研究人员不再一味单纯照搬,开始结合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运用会计研究成果来检验和修正行为科学理论模型,促[1][2][3]下一页进两者之间互动发展。三、行为会计的研究主题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代表一定时期内较为流行研究途径,必然包括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了解行为会计研究方法,可以获知该领域处理会计问题的方式和习惯,把握行为会计的程序和特征。而分析行为会计研究典型主题,可以知晓行为会计关注的待解释的现象或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抓住了行为会计研究范式的实质和特征。在行为会计研究发展过程中,许多学科分支起了重要作用,比如经济学、组织理论、社会学和统计学等等。但是,心理学一直是对行为会计影响最深的行为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早期行为会计研究是受到心理学理论以及其实证研究成果驱动而兴起的。如今,透镜模型和概率判断两个心理学研究主题依然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行为会计研究。(一)透镜模型(lensmodel) 会计领域的人类判断理论(HJT)研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采用心理学研究中已经很好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Brunswik透镜模型。该技术方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传统课题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新研究途径。自70年代以来,透镜模型就被作为分析框架基础进行企业破产预测或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研究者通过透镜模型寻

找人们对许多零散信息的反应规律,研究这些零散信息与作出的判断、决策和预测之间的关系。决策者(如投资者)被认为是通过一定线索(如财务比例)透视与其相关的事项,从而形成对该事项(如公司失败与否)的认识。比如,给定一系列公司的资本结构、每股收益、营运资本等指标,要求根据它们判断这些公司是否可能会失败。在此基础上,构造一个描述这些指标线索与判断决策反应(失败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模式,以此代表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虽然透镜模型并没有揭开人类信息处理过程的“黑箱”,人类实际处理信息的方式仍然还有许多没有清楚,但是,它取得了关于人类信息线索利用的方式、决策者隐含的赋予不同信息的权重、不同专业水平的决策者作出决策和评价的相对准确性和人类判断的稳定性和持续一致性等有意义的研究发现。著名行为会计学家Ashton被认为是运用该技术方法的第一位会计研究人士,并带动了后续研究。透镜模型在审计领域的运用主要在于探讨审计人员如何处理或整合其所归集的证据,利用统计方法推断审计人员依据证据进行判断和整合的方式,并以数学模型加以模拟。Ashton(1974)就薪酬循环内部控制判断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审计人员的判断行为。继此以后的大量运用透镜模型进行内部控制判断行为研究得到一些共同的结论:审计人员的判断方式可以用线性模型表示;分工是审计人员最重视的线索;审计人员在判断评价指标,如共识、稳定性和自我洞察等方面都不错。而Ashton(1976)的定价研究运用透镜模型,以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要求他们扮演决策者角色,在给定成本、价格弹性和竞争程度等信息线索条件下,进行价格的决定工作。实验对象先后依据不同的成本资料的计算基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就一系列产品定价进行决策,研究其有无功能锁定现象。透镜模型在财务会计领域的运用主要探讨会计信息(如财务比率)在投资决策或贷款决策中的作用。具体包括:(1)是否可以用线型模型描述决策者的决策过程;(2)决策者的决策正确性如何;(3)决策者的决策与决策者的决策判断模型相比,哪个较为准确;(4)决策者对自己判断方式的自我洞察能力如何。[!--empirenews.page--] (二)概率判断(probabilisticjudgment) 另一个对行为会计研究有着重要影响的研究方式起源于统计决策理论,通常被称为概率判断。概率判断范式主要关注当获得新证据时人类是否按照Bayes 法则修正初期的判断。比如,投资者需要根据对公司不利的新法律条文的颁布修正初始的投资决策。对于这个问题,概率判断研究表明,人类几乎没有按照Bayes法则来调整先前概率(baserate)。出于判断内容本身的复杂性和自己个人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他们在修正初始判断时并不遵循Bayes法则,而是运用“拇指法则”或者启发式对判断决策任务进行简单化处理。启发式(heuristic)指个体在决策时依靠启发式将复杂的概率推断和信息处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判断过程。Tversky和Kahneman(1973)将典型的启发式划分为三种类型: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易得性(availability)以及锚定和调整(anchoringandadjustment)。(1)代表性是指当个体进行判断时将所得信息与头脑中已存在的类似某种原型的概念进行比较,当偏差较小时,个体便快速判定该信息很可能代表该原型概念;代表性启发式判断会导致严重的判断偏差,包括对先前概率(baserate)不敏感、对样本规模大小不敏感以及有效度的错觉等。比如,根据Bayes法则,概率判断必须考虑先前概率(baserate)的影响,而当决策者依据代表性法则进行概率判断时,将会忽略先前概率(baserate)。Swieringa、Gibbins、Larsson和Sweeney(1976)首先将Tversky和Kahneman 的研究引入会计领域。他们设计七个实验来研究代表性启发式,探讨忽略先前概率、对样本大小不敏感以及有效度的错觉等偏差现象。(2)易得性是指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往往会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并认定这些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事件会更加经常出现,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Moser(1989)探讨易得性启发式在盈余预测中的作用。他要求实验对象针对“苹果电脑公司次年盈余至少会增加5%”,分别列出同意和反对的理由,然后再要求实验对象判断“苹果电脑公司盈余会增加5%以上”的可能性。发现实验对象的概率判断受到他们提出的理由数量影响,表明实验对象的概率判断受易得性影响。(3)锚定与调整是指当人们需要

对某个事件做出定量判断时,有时以某些特定的数值作为参照,来调整形成对事件的判断结

果。人们从一个最初的参照值出发进行调整的过程调整常常是不充分的,不同的参照值会导

致不同的带有偏差的估计结果。Joyce和Biddle(1981)就管理舞弊的可能性、内部控制评估

和继续经营评估等问题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判断参考起点,按照起点大小不同,将实验对象随

机分为两组,要求实验对象就上述问题进行判断。比如,一组实验对象首先就100家公司中

管理舞弊的可能性是超过或者低于1%作出选择,然后再就其管理舞弊的可能性作出具体明确

估计。而另一组同样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差别在于第一个问题的参考值不是1%而是20%。

目的是观察该差异对实验对象就管理舞弊的可能性作出具体明确估计时是否有明显影响。结

果发现,起点的大小对实验者的判断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与锚定与调整启发式相一致。除

此以外,行为会计研究还有一些研究主题,如决策前行为、专家和专长、情景理论、功能锁

定等,鉴于他们或者限于某个会计领域,或者研究的方式和结论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在此不

再一一阐述。[!--empirenews.page--] 四、行为会计研究领域及重心的变迁行为会

计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领域。从前面行为会计发展历程

回顾中可以发现,行为会计研究的重心在不断变迁,经历了行为管理会计领域的初兴、行为

财务会计领域的淡化和行为审计领域的蓬勃。根据Birnberg和Shields(1989)对行为会

计研究的回顾和总结,行为会计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管理控制、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信息系

统设计、审计过程研究和组织社会学等几个方面。管理控制系统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控制系

统设计对员工和组织的作用,具体分析参与、领导风格和回馈作用等问题;会计信息处理的

研究包含了对不同信息输入所产生的结果的研究和对整个决策制订过程的研究;会计信息系

统设计研究是指对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整体进行概括性的研究,而不是研究上一页[1][2][3]

下一页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特定变化,否则应

该归于会计信息处理研究领域;审计研究领域包括政策获取、概率判断和事先决策行为等三

个方面的研究,中心焦点在于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研究;组织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关注的问题

非常广泛,包括环境对组织会计系统的影响、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变化的力量因素和组织领域

里会计人员所发挥的作用等。近期,Meyer和Rigsby对1989至1998年间《行为会计行为研

究》上发表的134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他们的总结,行为会计研究领域不断

扩大,除了上述的几个大的研究方向以外,还新增加了对行为会计研究设计、会计职业发展

和会计道德等领域的研究。研究的中心相对集中,更加突出。最为集中的三大核心领域是会

计信息处理、审计和管理控制。此外,根据他们的统计分析,行为会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

法依然是实验,特别是其三大核心研究领域,这种倾向很明显。其他领域比较偏好采用其他

方法,如在道德和会计职业发展领域则以观察、问卷和访问等方法主导。研究对象选择的多

是注册会计师和其他会计专业人员。Birnberg等提供了新的观察分析行为会计研究内容

及其发展的途径。Birnberg等选择了两本代表性行为会计书:RobertAshton和AlisonAshton

所编写的《会计和审计中职业判断和决策制订》(1995)与Vicky& nbsp;Arnold和SteveSutton所完成的《行为会计研究:基本理论和前沿研究》(1997),对

它们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虽然两本书的来源和赞助不同,两者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也有所不同,面对的对象也不同,但是它们共同为我们提供了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

行为会计研究的比较全面的观察视角”。两本书探讨内容的维度和深度并不相同,涉及的主题

明显不一样。比如,Ashton的全书结构是按照会计职能组织结构(如管理会计、审计和财务

会计等)来划分的,它主要具体论述了管理会计中的决策制订研究和激励契约的经验研究、

财务会计中的判断和决策制订研究、审计中的判断和决策制订研究、审计中知识和记忆所扮

角色研究以及审计决策协助系统的研究等主题。Sutton等的书则是按照行为科学的专题来划

分的(如专业技术、群体行动)。它着重具体论述了组织控制中会计信息角色、判断和决策制

订、会计的道德行为、财务会计政策中行为研究的事前作用以及组织社会学与会计研究。

[!--empirenews.page--] 总之,随着行为会计研究工作的推进,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主题逐渐细化,研究重心也在发生持续转移。研究领域范围和研究重心的变化和调整,一方面丰富了行为会计研究体系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研究过于分散化,可能造成人们对行为会计理解的分歧,有碍于理论体系的形成。五、总结与展望首先,会计是人类行为和活动的函数(function)。一方面,会计信息影响人类行为。会计计量和报告信息的方法与披露信息所形成的市场反应都影响人的行为。信息使用者从个人目标和利益出发,会对会计信息作出反应;同时,人类行为也间接或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和系统也受到许多超出会计人员控制范围的因素的影响。如Zimmerman所说,企业的商业战略改变和组织结构变更会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也就是说,会计系统与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双向的,人的行为也对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和信息披露产生影响。这种会计与人类行为之间存在的复杂互动关系形成了行为会计研究的必然。其次,行为会计研究与其他会计研究分支相比,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同样依赖于对会计现象的系统观察,仔细收集数据资料,也需要根据基本的研究问题或理论来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测量变量,而且它们的研究成果都是为投资者、管理者、审计师和准则制定机构等特定服务对象服务的。但是,行为会计研究又不同于资本市场研究和分析型研究等其他会计研究范式。区分行为会计研究与其他会计研究分支的重要标志是是否涉及行为科学。行为会计的显著特征在于它与行为科学的密切关联并由此而产生的研究方法、会计专业性和研究问题(Birnberg和Shields,1989)。相比较而言,资本市场研究依赖于历史档案数据资料,强调市场整体的作用力,而不是个体行为的影响;基于代理关系的分析性研究也不观察人的个体行为,它主要分析和描述特定环境和一定假设前提条件下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预期的行为方式;规范研究则主要试图寻求理论框架;而行为会计把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是按照“理性人”应该如何去使用会计信息和会受到会计信息何种影响,而是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通过系统观察实验室或实地场景下的人而不是人的行为的历史档案或人的行为的计算机模拟,深入分析人们个体或群体实际上是如何使用会计信息和受会计信息影响的。利用不同研究范式探讨相同问题,可以进一步测试研究发现的稳定性,能促进研究范式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增强对同一问题的全面认识。比如,财务会计研究者比较关注市场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一般认为“个人非理性,而市场未必非理性”。然而,随着市场价格“异象”的频繁出现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兴起,会计研究者可以结合多种研究方式全面探讨个人与市场的投资行为,研究个人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互动过程。再者,行为会计的实验和实地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事先研究的途径,揭示了个体决策行为过程和规律。比如,由于会计数据往往只能按照单一模式去处理,用历史数据就难以事先对确认或披露某个事项的备选方法的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可能造成会计政策运行实际效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实验方法可以建立虚拟环境来检验备选会计方法的使用对个体决策的效果,从而对会计政策进行事先研究,有利于会计政策实施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尽管资本市场研究可以检验股票价格是否对特定会计信息作出反应,但是反应的具体形成过程依然是个“暗盒”。而个体实验研究能使我们深入观测到个体的决策和这些决策如何整合形成市场价格。[!--empirenews.page--] 最后,行为会计研究尚存在许多内在难处和外在缺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比如,行为会计研究所处于的初创和成长阶段;研究领域的宽广性和所涉及学科的广泛性;人类行为的特殊性和理论缺乏预测所需的精确性;变量的难以定义和计量以及变量之间复杂关联关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行为会计的发展进程。正如Ashton所言,近期的许多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早期的老问题重新翻出来炒一次冷饭,只是套上新理论和研究方法。虽然研究目的是为了消除人类判断过程中的缺陷,但大多数现有的研究所处的阶段似乎还是去更好地认知复杂的判断过程,而将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推给了未来研究。所以,行为会计研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其他研究范式相比也有比较优势,但是其理论和方法体系有待完善,尚有较大

的发展空间。

会计硕士知识点盘点:行为会计学

会计硕士知识点盘点:行为会计学 行为会计学 行为会计学概述行为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对会计信息乃至会计系统的影响,以及会计信息对人类行为和行为决策的影响。行为会计源于美国。始于本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颇为重视,广泛开展研究和运用,使行为会计的研究领域得到不断拓展和深化,成为当今世界会计中最有希望的会计发展新领域。 行为会计的理论基础行为会计学说的逻辑体系严谨、科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有: ①理性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的行为体现为对自己偏好最大化的追求,工资、社会福利、经济利益是影响个人或经济组织关键性因素。行为会计重在研究人类行为作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并努力协调和优化人类的理性经济行为。 ②交易成本理论。在交易行为中,任何经济信息的取得、使用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行为会计不能不考虑交易成本,成本效益原则是对会计行为和其他行为的经济约束。 ③行为规则约束假设。制订规则能保证会计系统中行为的规范性和可预测性;在规则(例如产权制度、会计制度、会计惯例、经济模式等)的约束下能够保证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规范而有序的运行。④受托责任理论。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合理、有效地管理与运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保值、增值的责任。 行为会计学的基本内涵行为会计研究和处理的是会计与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会计行为主体如何开展会计行为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受托责任,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还强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对会计行为的反映作用,这与设计、构建和应用有效的会计系统密切相关。因此,行为会计是关于会计与人类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人为本的行为科学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综合性、交叉性的管理活动。其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与会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与行为会计有关的各种当事人主要有: ①企业或集团内部各种人员;②处于企业或集团外围的相关利益团体,包括股东、债权人、投资者以及税务机关、业务客户等;③管理当局、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或协会、政府组织;④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 行为会计学研究的内容行为会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类行为对设计、构建和运用会计系统的影响 这主要是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背景以及管理层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会计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结果,对会计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变动的影响,这是人类行为对会计系统的约束和控制; 2.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这主要是关于会计系统对人们的行为动机、行为效率、决策方法、协作关系、目标的实现和协调等的影响,这是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反映和作用; 3.预测人类行为的方法和优化人类行为的策略

企业会计行为本质

企业会计行为本质 会计行为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其内部动因驱动和外在环境刺激下,按照会计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利用会计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理论、方法,对会计主体因其经济活动而引发的经济信息进行生产、加工并适时传递的一种实践活动"O 它是行为会计的一个主要方面,因为“会计一一实质上就是一个行为过程”。 一、会计行为的构成要素 会计行为导向 会计行为导向是会计行为管理的核心。导向不同,行为各异。影响会计行为导向的因素有众多方面,可作不同分类。笔者认为,其核心导向因素为会计人的价值观。具体包括三部分:主观能动性部分、客观环境性部分、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环境性所产生的效应部分。其中,主观能动性部分包括会计精神、会计意识、会计心理等。尤为重要的是,会计精神,具体如会计人群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方

针、宗旨、价值取向、会计管理哲学、会计人员的理想、职业道德以及会计人群之精神风貌等。客观环境性部分包括会计人群所处客观环境的各个方面。从宏观会计来讲,包括社会政治气候、社会文化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变革要求、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等;从微观会计来讲,包括会计经营管理活动、会计生产技术活动、会计教育培训活动、会计生活福利活动、会计人事管理活动、会计社会贡献活动等。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环境性所产生的效应部分是会计行为的核心部分,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会计人员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追求意识等。 会计人价值观的3个方面是紧密相关的。会计行为导向是三者的有机统一。会计行为导向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影响会计个体的认识能力、鉴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创造能力等,直接影响会计管理的绩效。因此,正确把握会计行为导向,应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确定主要矛盾,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去指导,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

上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论企业会计行为的本质

论企业会计行为的本质 摘要:会计行为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行为的本质。本文阐述了会计行为主体和会计行为客体的概念、特征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分析了会计行为的各种目标,同时介绍了影响会计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结构因素。 关键词:会计行为;本质;影响因素 会计行为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其内部动因驱动和外在环境刺激下,按照会计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利用会计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理论、方法,对会计主体因其经济活动而引发的经济信息进行生产、加工并适时传递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行为会计的一个主要方面,因为“会计——实质上就是一个行为过程”。 一、会计行为的构成要素 (一)会计行为导向 会计行为导向是会计行为管理的核心。导向不同,行为各异。影响会计行为导向的因素有众多方面,可作不同分类。笔者认为,其核心导向因素为会计人的价值观。具体包括三部分:主观能动性部分、客观环境性部分、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环境性所产生的效应部分。其中,主观能动性部分包括会计精神、会计意识、会计心理等。尤为重要的是,会计精神,具体如会计人群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方针、宗旨、价值取向、会计管理哲学、会计人员的理想、职业道德以及会计人群之精神风貌等。客观环境性部分包括会计人群所处客观环境的各个方面。从宏观会计来讲,包括社会政治气候、社会文化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变革要求、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等;从微观会计来讲,包括会计经营管理活动、会计生产技术活动、会计教育培训活动、会计生活福利活动、会计人事管理活动、会计社会贡献活动等。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环境性所产生的效应部分是会计行为的核心部分,是主、客观因素综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二战”后,企业管理中对“物的因素”的效率挖掘已达到了极限,致使诞生了行为科学这门挖掘“人”的效率的学科,会计理论学界将行为科学应用于会计领域中,便诞生了行为会计研究领域。 一、美国行为会计发展历史及其成果 20世纪50年代行为会计诞生以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行为会计学理论已经逐步完善,其研究规模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行为会计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具体来说,在美国行为会计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酝酿阶段(50年代)。会计人员开始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会计研究领域。 2.觉醒阶段(60年代)。其特征是会计研究人员注重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3.扩展阶段(70年代)。其表现方式是会计研究人员试图以会计研究的成果检验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 4.成熟阶段(80~90年代)。标志为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的成立和1989年《行为会计研究》年刊的创刊。这一阶段会计研究人员开始修正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模型,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并将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等整个会计领域。 5.继续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在以上的五个发展阶段中,美国行为会计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涌现出一大批行为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论文,如克里斯?阿基里斯和他的《预算中的人类行为》以及霍普伍德和其著作《会计与人类行为》,都是行为会计学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和经典之作。第二,构建了一批学术平台,如创建了《会计、组织与行为》期刊和“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为行为会计理论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保证。第三,基本上界定了行为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将其界定为人类行为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会计行为学科体系。第四,实践中广泛应用行为会计的研究成果。如在准则的选择和组织监控等方面的应用等。综上所述,行为会计在美国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有着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土壤”。 二、我国行为会计的发展进程 我国行为会计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西南财经大学的毛伯林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暨会计学术讨论会”上提交《论会计管理行为及其优化的途径》并发表于当年的《会计研究》第六期中,在我国会计学界产生了较大

会计行为的灵魂

会计行为的灵魂 会计行为的灵魂 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更要求会计行为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也就是要求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即诚信。如果会计行为离开了诚信,会计职能也就不可能得到正确发挥,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可以说,会计行为的灵魂就是诚信。然而,由于缺乏诚信等原因,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部分企业无意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循诚信行为准则、不讲信用、拖欠赖帐、假账泛滥,致使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地扰乱经济秩序。如果任凭这些现象发展下去,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势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与加强诚信教育对于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来讲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对会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诚信理论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档案,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才能使会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迅速发展。 一、会计工作离不开诚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诚信是道德的根本,是社会的一种必要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也是社会和文化环境重要组成。可以说明,会计与诚信两者之间互相关联,相互制约。近年来,美国的“安然”事件和中国“银广夏”事件,给人们极大的震动,认识到违规的会计行为,即缺乏诚信,会对社会及经济造成极大危害。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就为银广夏

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从而为其三年虚假的盈利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这种虚假审计公证,对社会公众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等等这些,极大说明了会计只有适应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为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服务,才能得以存在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各行各业都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已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坚决纠正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业不正之风”。江总书记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偶然的,是针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关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来的,是非常适时的。大家在实践中可以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其根本是加强诚信建设,对于提高会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诚信观念,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对于强化内部管理、改善单位形象,促进会计各项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要做好会计工作,离不开加强诚信建设和教育。 二、诚信为促进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1、诚信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如果有高度的诚信觉悟,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就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这一职业集体与另一职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使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促进工作开展。2、诚信有利于会计部门处理好与其它部门的关系。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如果有高尚的诚信,就能正确地认识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循各自的诚信行为准则,就能按一定的诚信要求去待人接物,就会形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我

会计研究范式理论探讨

摘要:会计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一门艺术,而随着对会计研究和理解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倾向于接受会计是一门科学的观点。本文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引入了会计范式概念,对会计研究范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会计是具有多重范式的观点,并对会计学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展望。 关键词:范式会计范式会计研究方法多重范式理论探讨 一、引言 一直以来存在着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西方会计职业界曾长期认为会计是一种不能公理化的“艺术”,美国会计学家詹姆士·库莱瑟(j.cullather)于1959年提出会计是一种实践性艺术,因为会计主要依据执行者的个人判断和解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名 “会计是用独特方式并以货币对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词术语委员会也曾将会计定义为: 易和事项进行记录、分类和汇总,并对结果予以解释的艺术。”推崇这一定义的学者进而提出了所谓的会计“艺术论”。把会计视为一门艺术一度在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研究的不断加深,会计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属性,把会计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艺术论”,成为近来的一种趋势。会计既然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也自然离不开其研究范式的发展变迁。类比范式的定义,所谓会计范式就是指会计研究者之间被共用的思考模式与知识框架。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一般遵循“命题+论证=结论”的范式,目前这种传统的研究范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环境,因此,会计研究者需要适当转变思维模式与观念。本文对会计学研究范式的变迁做出简要回顾。 二、会计研究范式的变迁 (一)归纳法范式所谓归纳法就是指由具体到一般,由实践推演到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法的特点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将其表述为理论。 上图反映了归纳法的基本程序。由于会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被西方会计职业界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是会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在约定俗成的程序上的发挥,从而对会计的研究只是对实务中的各种惯例进行解释、论证和描述,不能进行概念界定与理论概括。在会计研究的初始阶段,基于“艺术论”的主导,会计研究采用归纳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eton)是归纳法学派的典型代表,他的名言“实务就是做事,理论就是解释”的观点,是对归纳法思想的高度概括。1953年,他在其著作《会计理论结构》中第一次较为完整的论述了会计理论的体系和结构,这被视为归纳法对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著名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在早期的制定也主要采用归纳法,1938年成立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总计51份《会计研究公报》都是在尊重实务与惯例的基础上,对现行惯例进行认可和选择。1959年成立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继承了这一模式,并与1962年否决了在演绎法基础上的第一、三号研究公报,此后它所制定的准则,主要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现行实务进行概括和调节,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进一步呈现出归纳性与描述性的特点。但基于时代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门科学的观念开始被接受,“艺术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仅仅只对现有会计实务和惯例进行描述与归纳的研究范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会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而归纳法由于其内在的缺陷,难以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而逐步被取代。 (二)演绎法范式演绎方法是从基本命题出发,然后根据研究中的主题推导出逻辑结论,因此,演绎法在逻辑推理上要强于归纳法。演绎法是从基本的会计命题或前提开始,推导出用来指导或开发会计方法之基础的会计原则的逻辑方法,从而形成逻辑性与条理性很强的理论体系。用图可以表示为:

会计文献综述

西南大学辅修会计课 程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 献综述》 班级:2013级会计三班 姓名:罗一鸣 学号:222012326032012 序号:110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献综述摘要: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 内容。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概念框架体系。而我国目前只是加速颁布实施了具体会计准则,但具体会计准则却造成前后准则矛盾重重和会计实务的混乱。因此,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是必要的和紧迫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以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订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财务会计概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前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6年12月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三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个概念,其解释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也就是说其是目的是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理论依据。随后,基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对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开始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我国与西方相比,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较晚。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引用始于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试图把其作为概念,但其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和理论体系,把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功能混为一谈,从而不能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依据。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企业会计的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迫切需求,从而也决定了对其综述的必要性[1]。通过综述我们可以明确了解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发展轨迹,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核心、存在的争议以及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演进过程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萌芽阶段(1979年一1991年)1979年到1991年,中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仅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已掌握的资料看,除了翻译的文稿以外这一阶段没有相关的研究性文献。此时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时机尚也未成熟。但是,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国内的学者和准则制定机构还是关注了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在研究思路方面有所借鉴。如1984年葛家澍在《美国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评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3号)》一文中对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1—353号公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目标能指明方向,概念能解决问题”,此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观念开始进入国人视野。

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一.会计法律责任概念及形成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如果我们要细分会计法律的责任,大致含有两种含义,分别是狭义和广义。会计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单位或个人在制造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时候违背了会计法律法规就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狭义的会计法律责任仅仅是指《会计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内容:①在账簿设置、账目登记、凭证编制、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会计资料的保管、会计人员的聘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作等会计工作环节上存有的不规范行为。②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唆使、指示、强行命令会计人员从事上述行为。③相关财政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出卖国家机密给私人企业的行为。 (二)会计法律责任规定的特点 为了会计人员更加遵守《会计法》,《会计法》规定了违反《会计法》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修订后的《会计法》,在法律责任的规定有以下特点:首先,具体定义了什么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便于确定侵权行为,以及违反后即时查处在。其次,是要增大惩罚对象的范围,主要是针对一些新的规定增加了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使相关规定更加严格,更加完美。再者,对各种违法行为加重了罪行,特别是增加了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所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其他会计资料等行为增大惩治力度,有助于确保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会计信息。最后增加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无论是直接负责人员还是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必须受到适当的制裁。 (三)法律责任的形成 就我国法律规范体系对会计法律责任规定来说,其构成主要囊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1.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中国会计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 囊括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从本国《会计法》的发展过程看,行政责任形式经历了一期从以行政处分为主向以行政责罚为主的转变。在《会计法》领域,行政责罚包括警告、罚款、取消会计专

行为会计的发展与改进-最新范文

行为会计的发展与改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限于依靠“硬资产”,企业“软资产”,尤其是“人”,对企业业绩的重要影响得到关注,企业更加注重对“人”的潜能开发和挖掘。伴随着这种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研究趋势,激发了行为科学的诞生。行为科学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起源于以梅奥(Mayo)为首开展的霍桑实验。霍桑效应引起了管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当会计理论学术界将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会计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时,导致行为会计研究这一会计研究新领域的产生。行为会计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人类文化学等领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原理引进到会计领域,通过考虑人的行为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会计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规律,预测、控制和引导其行为。行为会计超越了传统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职能范围,是将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融合的边缘产物。本文拟通过对行为会计基本性质的重新认识、发展历程的梳理、研究主题的总结性分析和研究范围的描述性概括,促进对行为会计更加全面认识的形成,并就行为会计的发展前景作简要评述。 一、行为会计性质的理解 对于行为会计概念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有:著名会计学家AhmedBelkaoui在其《行为会计》一书中把行为会计描述为

“行为科学在会计中的应用”,认为“行为会计将自身与这样的人类行为——即与会计信息和会计问题相关的人类行为联系起来”。1970年,T.Hofstedt和J.Kinard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行为会计研究的战略》一文,他们没有直接定义行为会计,但对行为会计研究作了简洁而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行为会计研究是“关于会计人员、或受到会计机能(accountingfunctions)和会计报告影响的非会计人员的行为的研究”。1989年GarySiegel在所著的《行为会计》中对行为会计作了如下描述:“行为会计是阐述会计系统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行为与有效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基于对人类行为与有效会计系统之间关系的考虑,行为会计反映一个组织的社会维度。因而,是为会计人员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必要补充”。由此可见,虽然对行为会计的表述稍有差异,但是都强调了行为会计是“关于会计与人类行为的科学”,认为行为会计超出了传统会计关于收集、确认、计量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常规做法,它研究和处理的是会计与相关行为的关系,并与设计、构建和应用会计系统密切相关。 要严格定义行为会计十分困难,这不仅由于它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还因为它仍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实际上,对于行为会计的理解和认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而明确的看法。对于行为会计是否是独立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第三大会计学科分支也存在严重分歧。从学术角度而言,认定一个学科的形成,必然有一些公认的标志,比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完善性、思想的普及性和研究队伍的形成等。

财务人员行为规范新版

精品文档财务人员工作守则

财务人员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 财务人员应熟悉并遵守国家财务、会计、税务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所在地区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企业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规范会计行为。 及时准确: 财务人员应当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客观反映会计的原始记录,不做假账,确保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公允、及时地判断和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依据法律法规做好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 精准核算: 财务人员应依法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杜绝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活动;认真履行职责,抵制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促进企业良性经营。 加强监督 财务人员应努力钻研会计业务知识,掌握会计法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开支;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加强监督、精打细算、合理安排,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秉公办事: 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做到勤勉尽责,客观诚信和廉洁自律。加强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模范执行各项财经制度,增强法律意识,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做到廉洁自律、秉公办事。 提高技能: 财务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应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不断优化本职工作。 参与管理 财务人员应当树立服务意识,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不断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协助所在地区业务部门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严格保密 财务人员应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任何情况下不得与直属上司以外的人谈论财务事务,任何情况下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和违法使用在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范式2(理论研究类)_New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范式2(理论研究类)

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式2——理论类 一、财务管理 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2.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3.论理财环境 4.论财务制度的改革 5.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 6.论企业财务机制 7.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财观念 8.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探讨 9.论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1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 11.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2.资金成本与资金结构研究 13.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14.论财务风险 15.论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 16.论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 17.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18.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研究 19.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20.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研究 21.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22.论债务重整 23.企业清算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24.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25.集团资源配置战略与资本预算管理研究26.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7.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28.企业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29.网络财务研究 30.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31.企业集团财务预警研究 32.企业集团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33.资源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34.产权重组与财务管理研究 35.关联方交易与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36.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37.财务预测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8.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问题研究 39.企业产权理论分析与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研究 40.经营者薪酬研究 41.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42.论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43.关于财务学科体系的探讨 二、财务专题 1.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控制 2.纳税筹划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3.论经济附加值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4.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度研究 5.现代财务理论与产权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6.财务管理的国际化研究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行为研究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行为研究 摘要:心理学理论介入传统会计领域,打破了会计的完全理性限制,重在研究会计个体认识规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基于认识和社会心理学的会计行为理论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解读,识别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会计行为优化建议,可以减少企业会计行为偏差和误区。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关键词:心理学会计行为优化 一、引言 著名行为学家克特·列文曾经给出一个行为函数B=f(P,E)。其中,B 指组织的行为,p代表个人的心理和意志,E表示个人所处的组织环境。这个行为函数证明,行为是心理和组织环境的映射,行为由个人心理因素和外部组织环境因素所反映。会计也是一个行为过程,所以会计行为主体(包括会计人和管理层)的心理因素对会计信息的输出至关重要的。立足于会计人的心理平衡点,提高会计行为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规范会计行为秩序才能事半功倍。 二、会计行为的心理学理论渊源 作为会计行为学的两大重要理论渊源,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一直引领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实质上,认识心理和社会心理就是克特·列文行为函数的P与E。会计行为取决于会计个体心理和企业组织文化环境。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内在心理活动,会计人员作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思考的过程(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个人特征如何影响当事人的决定。会计人员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主要是基于信息处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会计人员心里的信息处理系统由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使用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来解释会计人员的决策行为是有限的原因。在现实中,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通常只有有限的决策信息,从记忆获得和保留信息的能力有限,信息处理和使用有限的能力。为他们的决策过程和优先级有限的理解。因为这个能力有限。人们总是试图简化执行行为的复杂性减少精神消费。经常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因此,心理战术是根据会计人员主观的,不同于“心理逻辑规则的目的。代表的心理战术,如锚定与调整,实证方法的使用、可用性等。(二)社会心理学。除了有限理性的影响,个人的行为会干扰到周围的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提供重要的支持行为会计。影响人们的行为主要研究环境和它的结果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重点不同,前者主要研究社会环境对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 述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和会计学会成立以前的30年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经历了在挫折与阻碍下的缓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多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充分表明,它对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的深人,并向实用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对三大基金中会计类项目的立项情况进行梳理与研究,对促进我国现阶段会计科学研究乃至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目的在于以时间为主轴,将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会计研究,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和近十年间国家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的统计研究这三个纬度,从不同侧面简述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1949-1978) 建国之初,一场关于会计是否具有阶级性的争论开始了,争论的结果是会计具有阶级性,为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50年代后期,会计对象的研究成为主角。而对会计对象的研究又促进了我国自主会计学原理一类的著作的繁荣(葛家澍,2000)。在经历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后,会计研究又几经停滞和倒退(孙铮和贺建刚,2008)。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会计理论研究在曲折中成长的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会计学会成立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会计理论研究(1978-2001)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创新性变革助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迎来空前繁荣,也使会计理论研究真正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孙铮和贺建刚(2008)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研究视角,为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特征,并对我国的会计研究发展加以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会计基本问题研究、会计准则与国际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会计信息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推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会计教育制度改革、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等。 葛家澍(2000)提出,自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来,产生了关于会计本质的讨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此争论带来了会计职能的研究;引进并开展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关于企业准则的研究;组织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以及会计若干新领域、新学科的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后,不仅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研究,同时还促进会计的若干新学科、新领域的探索。 这一阶段可以称作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和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2001-2012)

试论会计环境

试论会计环境 [内容摘要]:现阶段,我国会计环境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社会各界没有给予会计环境以足够的重视,会计从业队伍的人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出现了个体利益主导环境,社会大众从众心里作祟,难以适应判断,本文就会计环境的现状进行阐述,并着重探讨了这一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关键字]:会计;环境;会计准则体系;会计监管体制 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机制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是外部性的,只能从外部促使企事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此外,这种监督还是事后性的,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监督。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会计监督,但是有些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以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的反映会计对象、缺乏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会计资料、会计成本、资产计价、往来款项、经营成果失真等。很多企业或企业的会计人员未能根据会计准则或规范来进行会计核算,不能有效的抑制财务上的错误。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会计信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兴衰。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危害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主要侧重于对行政机关、国家企事

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而对非国有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几乎到了撒手不管的地步。再者,现行的《会计法》主要规范的是会计工作,而涉及会计人员管理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使得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市场经济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一个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以及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全社会会计队伍的状况,则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整个会计事业的发展。 有些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自身素质低下,缺乏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偏低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有少数会计人员道德较低,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污等违法活动。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一些人不顾道德约束,伪造、变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会计工作中,也有些会计人员不能按照规定正常的处理账务和会计核算,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些都是会计管理体制薄弱的表现。 (四)企业管理者缺乏管理意识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而不是核算行为,是对企业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企业管理者管理意识的一种监督和检测。我国由于受到传统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在惯性思维模式下,企业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的管理意识普遍较为薄弱,没有形成坚

行为会计研究

行为会计是会计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差的边缘学科, 是关于会计与人类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以人为本的行为科学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综合性、交叉性的管理活动。行为会计超出了传统会计的收集、计量、记录和财务报告信息的职能范围通过考虑人的行为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反映某一组织社会性的一个侧面, 成为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一个必要补充。 一、行为会计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圈及特点 行为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行为科学原理与方法逐渐向会计领域渗透并相互融合的产物。“通俗的意义上说, 所谓行为会计, 就是说明谁通过何种途径使得会计信息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这样或那样的会计信息对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行为会计实质是一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行为会计的研究范围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 管理当局内部的行为个体、外圈的各个利益集团包括国家、权益人、注册会计师等之间如何生产、传递、利用、分配会计信息。 概括地说, 行为会计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人类行为对设计和构建会计制度的影响会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关于改变不协调行为的方法研究。 行为会计中广泛应用的实验方法与当前普遍的档案式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行为心理学是根据心理学或是社会学的理论来支持假设(Maines、Salamon、Sprinkle,2006)。其次,实验研究用实验、调查的方法获得(也使用真实的历史交易数据)(Maines、Salamon、Sprinkle,2006),而档案式研究则使用股票价格、财务数据、分析师预测等历史数据。再次,实验研究可以关注个体行为或现象,而档案式研究往往关注整个市场或是系统性的问题,比如考察资本市场中对某种信息(如盈余)的反应,实验研究可以细究到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过程,而档案式研究则只能考察通过股价等表现出来的综合的市场反应。最后,实验研究可进行事前研究,而档案式研究只能进行事后研究,比如考察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模拟来检验尚处于酝酿阶段的准则可能引起的实务反应。 二、行为会计的理论结构 1.行为会计的理论基础。卡普兰·霍普伍德认为,行为会计由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经济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所构成,融各有关学科之精华为一体,博大精深,成为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的第三大分支。总的说来,其理论基础包括认知论、动机论、激励论、信息论、决策论、控制论。 还有人说,未来会计将统一于行为会计。可以看出,行为会计并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学,它并不单单只是建立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之上,而是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会计学等作为其丰厚的理论积淀。 2.行为会计的前提假设及研究目标。任何学科体系的建立,都要以一些假设为

会计研究方法论

会计研究方法论 重视研究方法一门学科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会计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在基本概念、学术框架等诸多方面已日益成熟和完善。对会计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的时机业已成熟。 会计研究方法论的探讨涉及到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问题;二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问题;三是会计学者问题。 (一)关于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问题 托马斯.库恩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所提出的"范式"理论及其"科学共同体"理论已经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并对科学研究及其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库恩认为在一门科学发展的某个历史时期,通常会形成所谓"科学共同体"或科学家集团,这些科学家们受到了相同的教育,吸收了相同的技术文献,获得了相同的学科训练。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具有的东西。范式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二是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范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些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2)从心理上说是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所谓"形而上学"假定)正是这种三位一体的范式成为某一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范式也是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范式也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的标志,任何一门学科只有有了共同的范式,才配称科学,否则就不是科学。

根据范式理论,库恩提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模式,即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不断 交替,旧范式不断为新范式所取代的过程,表现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我国会计学或者会计理论研究发展至今尚没有一个会计学界同仁所公认的研 究范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会计学研究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范式,又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学研究的深入进行。从库恩理论中不难得得出如下结论:范式问题不解决,会计科学的成立与否已难确定,更难以进行其他卓有成效的会计问题研究。探讨会计研究范式问题,并最终确立一个公认的会计学研究范式,正是会计哲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会计研究范式实际上就是会计学者进行学术活动的工具,这一工具既包括精神工具也包括物质工具,比如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仪器,等等。这了这种范式,研究人员才能够使其研究行为有所依凭,研究成果才能够在同样的语汇背景下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有效地避免毫无学术价值的争论,使得每一点学术努力均产生与之相称的学术成果。 建立范式的核心是明确会计学研究人员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所应具备的共同的 观念和信念。这种共同信息一旦确立,便会成为会计学研究的纲领,具体指导以后研究工作的发展,因此,它起着会计学研究中的定向作用。库恩曾经指出,"只有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信息,才能进行选择、评价和批评;如果没有这种信息,至少是某种隐含的信念,任何一部自然史都无法得到解释。" 确立共同信念的过程其实就是确立范式的过程,它对于会计学研究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1)会计学研究发展的定向作用。(2)指导研究人员去搜集学校研究所需要的事实。只有有了范式,研究人员才可 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哪些资料有用,哪些资料无用,进而适应哪些工作该做,哪些工作不该做。(3)学术研究中,由于有了共同的范式,可以省略那些已公认的、勿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