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_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_白钦先

金融结构_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_白钦先
金融结构_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_白钦先

经济评论 2005年第3期ECONOMIC REVIEW No.3 2005

金融结构、金融功能

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

白钦先

摘要:本文阐述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

理论与发展金融学的探索与研究历程,针对西方学者只包含“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两大

要素的特指金融结构理论,提出“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

融结构理论;并针对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变迁即是金融发展”的量性金融发展观,提出

“金融结构演进(质性与量性发展相统一)即金融发展”,及“金融功能演进(扩展与提升)即

是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与论证了建立发展金融学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结构 金融功能演进 金融发展理论 发展金融学

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十分关注并持续不断地研究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的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大体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的研究与探索历程。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分别从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融资方式结构这一特殊金融结构的演进和金融总体效应(功能)这样两个方面同时展开;90年代进而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般理论、金融功能的特征及从金融功能观视角研究金融问题的特殊优越性进一步深入研究;21世纪初,特别加大了对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及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在发展金融学这一整体框架之内。这一历程并不是事先策划预设的结果,而是事后对这一历程进行回顾与追寻的自然纪录与总结。这中间伴随着不断的观察、思考与审视,困惑、质疑、修正、补充与发展。

一、对融资方式结构及金融总

体效应(功能)问题的研究

我对于金融结构理论和金融功能问题的研究,包括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这一融资方式结构及金融总体效应这样两个研究视角,都是伴随“比较银行学”项目的研究及其最终成果《比较银行学》专著的撰写,并作为该学科研究对象———金融体制九大构成要素(与本题相关的要素是组织形式、框架结构、发展战略、总体效应四大要素)而展开研究的,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在专著《比较银行学》的绪论中,我提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制”,金融体制是金融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构造方式、业务分工、监督管理、运行机制、运行环境和总体效应九大金融相关要素的有机整体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框架。

1.金融组织形式与框架结构———金融结构

为方便与简练,不可能详引书中关于这两个要素的具体含义与构成,大体上金融组织形式是讲各类金融机构的构成、设置原则及特点与优劣;而金融框架结构包括了金融体系的总体构成、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数量与地理分布,资产与负债的类型与数量比例,与政府、工商企业的联系方式与依赖程度等等子要素。整体而言,我提出的金融组织形式与框架结构的涵义及所包括的要素比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的涵义与要素更广、更为丰富而无不及。可惜那时候我还无缘得知戈氏其人与其相关专著。

现在看来,80年代中期我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就其内容、金融要素与实质而言,更接近于我本人近几年提出的金融结构的概念。

2.金融倾斜及其逆转———融资方式结构的动态化

“金融倾斜”最初是由我本人在研究了全球不同类型国家金融体制的发展演变后,高度抽象提出的一个概念。我提出,中国“关于自然金融倾斜发展战略和人为金融倾斜发展战略的选择。就世界各国金融业和金融业务方式的历史发展而言,一般是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而且在间接金融与短期金融之间,直接金融与长期金融之间有一种大体上的对应关系。这两种对应因素不仅在产生发展的

39

时间上明显地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远不是平行的,而且在业务总量或市场占有率方面也远不是平衡的,即间接金融所占的比重大大超过直接金融,即使是直接金融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将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间这种不平行发展和不平衡发展称之为`金融倾斜'。显然,这种金融倾斜并不是任何人为设计或构造的结果,而是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储蓄量,收入分配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产物。”①简而言之我提出了“金融倾斜”这一新概念,并强调指出它是一个非人为干预的自然的历史的客观发展过程。在此后的十多年中,它一直是我高度关注与研究的一个课题。

1999年我根据国外一系列最新发展态势进一步提出了“金融倾斜逆转”的概念。我在一篇文章中②将这一态势列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十大挑战之一,指出传统的金融倾斜局面发生了“逆转”,即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远远地超过间接金融……以至于在绝对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逐渐地接近甚至超过了间接金融。同年,我在另一篇文章中③针对经济金融化与金融倾斜逆转,提出坚持质性金融发展与量性金融发展相统一而以质性金融发展为主、渐进式金融发展与跳跃式金融发展相统一而以渐进式发展为主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观。更为明确地将金融结构演进与金融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2003年我在《百年金融的历史性变迁》一文中指出:“在过去一百年中,金融倾斜及其逆转……是最为重大而深刻的金融结构变迁。这大体上反映了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由以银行机构为主体的金融到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由以银行为主导主体的简单金融到以金融市场为主导主体的复杂金融,由以国别经济体为单元的相对封闭的国别金融到高度开放的高度流动性的、真正全球性的全球金融的结构变迁。”④表明笔者从历史长河的广阔视角和更为复杂的层面观察与思考金融倾斜及其逆转问题,强调了金融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层性。

最早提出“金融结构”这一概念的学者是美国著名的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先生,他提出“金融结构即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进而提出“金融结构的变迁即金融发展”的理论观点。⑤在20世纪经济金融发展史中,戈氏是全球第一个明确提出并系统研究金融结构问题的学者,这一理论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对金融问题的观察视野,并极大地丰富与拓展了金融研究的新领域,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涵义,国内外理论界赞扬与肯定其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任何事物,包括理论创新在内,都有一个伴随形势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问题,即与时俱进的问题。在戈氏提出这一理论之后的三十多年中,他本人以及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深度与水平上,如今人们在充分肯定他在这一理论问题上的重要贡献的同时,并未指出这一理论的某些局限性与片面性。这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以及对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是有害无益的。

简而言之,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有二:一是他忽视金融结构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将金融结构复杂结构中的一种具体结构,即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或金融资产相对规模这一特殊结构当做金融结构一般,有以偏概全之嫌;二是提出“金融结构(即特指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变迁即金融发展”的观点,是一种量性金融发展观,是一种只强调量性金融发展而忽视质性金融发展的片面金融发展观(提出一系列量性相关指标)。近些年来我在中山大学和辽宁大学为博士研究生讲授金融发展理论或发展金融学以及在各地所作的相关学术报告中,都对此做过系统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我本人在80年代最初提出“金融倾斜”问题时尚未见到戈德史密斯先生的《金融结构论》,但在我所著《比较银行学》的绪论中提出“金融体制”为比较银行学的研究对象,并将九大金融相关要素的有机整体称之为“金融体制”。我在80年代除了提出一国金融体制中的金融组织形式(机构与市场体系)与框架结构(金融相关要素)问题之外,还从融资(投资)方式的角度即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相互关系的角度,关注金融结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质性金融发展与量性金融发展相统一的金融发展观。这是我涉及这一问题的最早时间,以后在授课与学术报告中持续不断。

3.对金融结构理论和金融发展观的审视与发展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修正、补充与扩展了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并提出了不同于戈德史密斯的质性发展与量性发展相统一的金融发展观,而这一过程笔者经历了十多个年头。

(1)2003年我正式将“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定义为金融结构。金融相关要素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层次性,例如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国别金融与世界金融、区域金融与全球金融、地方金融与国家金融、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银行金融与非银行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银行主导型金融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简单金融与复杂金融、融资金融与投资金融、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金融负债中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金融与经济、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金融资源与社会资源、金融资源与自然资源、货币型金融资产与非货币型金融资产、基础金融与

40

衍生金融、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金融功能与金融发展、金融制度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法规变迁与金融发展、金融人才累积提升与金融发展、金融意识提升与金融发展、金融理论发展与金融发展……都是金融相关要素,这里很难列举齐全而不遗漏,它们之间相关的可以有太多的排列与组合,都可以形成一种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许多可计量的金融要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量的比例或比率,形成一种金融结构。所以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或资产可以形成一种关系,并且可以计量与对比,是一种金融结构,但金融结构远不以此为限。

(2)金融结构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二者是一种什么关系,二者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否可以简单地讲“金融结构变迁即金融发展”,值得研究。二者更可能的是有时有些是正相关,有时有些可能是负相关,负相关即为负发展;适度的优化的金融结构变迁可以促进金融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而非适度的非优化的金融结构变迁会阻碍金融发展,从而阻碍经济发展。我使用了金融结构演进这一概念来代替金融结构变迁的概念。演进一词包含了变化、变迁与提升,即包含了质与量两个方面的统一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戈德史密斯先生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的金融结构观,又通过诸如金融相关率等一系列数量指标与比率来衡量金融发展,又理论化地高度概括为“金融结构变迁即金融发展”。已如前所述,这是只强调量性金融发展而忽视质性金融发展的片面金融发展观。这一片面的金融发展观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的金融实践中,曾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与影响。仅举二例以观之:其一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界形成了片面追求金融资产数量扩张而忽视金融资产质量与安全的氛围,典型地表现为《欧洲货币》杂志及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以各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数量为中心排列全球50大、100大和1000家大金融机构,以此排先后、分优劣,这在国际金融界形成了强大的持久的舆论压力,更极大地诱导与助长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资产的迅猛的量性扩张,为后来的南北债务危机与90年代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巴塞尔“提议”与“协议”改以资本为中心评价风险度与安全性,就是对这一不良后果的关注与反应,是对量性金融发展观的反思与实践中的纠正。其二是在西方学者金融压抑、金融深化与金融自由化理论及片面的量性金融发展观的影响或指引下,一系列的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迅猛展开,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迅猛扩张,以量性金融发展为主,以跳跃式金融发展为主,终于酿成了80年代的南北债务危机与90年代的金融危机。

但对这一片面的金融发展观在事实上或实践上的反思与纠正,以及强化金融监管,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和将金融安全提到各国与全球的战略高度的政策行动,并未伴随对片面金融发展观的理论上的反思与纠正。这是值得高度关注与反省的。

二、关于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

导型金融结构同间接融资

与直接融资方式结构的辨析

近些年来,被国内外学术界炒得很火的诸如银行主导型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式,孰先孰后、孰优孰劣、孰快孰慢、孰多孰少的争论,在许多情况下是似是而非、模模糊糊和模棱两可的,对金融政策的决策者与实务界常常是误导的和无益的,亟待梳理与厘清。

1.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融资的金融组织主体结构

(1)“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金融,实际是指一种融资的金融组织主体结构。在20世纪初叶由国外学者提出,近几年被再次提出并且炒得火热。这一观点的提出者和其后的众多引用与研究者都从未回答这二者的基本涵义、判断与衡量标准等问题。人为地判定美国、英国是市场主导型国家,而德国、法国与日本是银行主导型国家,根据是什么?人们想问的是这二者是人类经济金融发展史中平行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还是这一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假如是两种平行的不同发展模式,那么:①被判定是市场主导型国家的英国与美国,经历过银行主导型发展形态没有?还是它们天生就是市场主导型国家?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形势的发展,现在仍不是市场主导型的那些国家,它们的发展前景如何?它们将永远是“银行主导型”还是将来会发展到“市场主导型”?

假如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话,那么:①被判定是市场主导型国家的英国与美国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从银行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的?根据是什么?②现在仍是银行主导型的那些国家,可能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过渡到市场主导型呢?

(2)间接融资与银行主导及直接融资与市场主导,是密切相关的和对应的,但二者的口径与融资主体(融入方)、运行方式与状态等特征是很不相同的。所谓间接融资是指融入方(主体是企业)主要是从银行体系间接融入资金;所谓直接融资是指融资或投资方(主要是政府、机构投资者与个人,其次是企业)主要是直接从金融市场上融资或投资。前者的表现形式与工具主要是信贷,后者则主要是股票、债券,各种投资或保险凭证或契约,以及各种金融期货期

41

权;前者口径较狭窄,后者口径则要宽广得多;前者一般同实质经济联系紧密,后者则同虚拟经济联系紧密;前者的流动性较小,后者则是高度流动性的;前者信贷市场主要是国别性的,而后者,金融市场则更可能是国际性的、全球性的;前者的扩张往往是严格限定的,后者扩张则是迅猛的、杠杆式以小博大的、往往是无限的;前者风险相对较小,可控性较大,而后者则风险要大得多,可控性要小得多。

(3)间接融资对象是信贷商品,是货币型金融资产,直接融资对象是虚拟的金融衍生产品,是非货币性金融资产。货币型金融资产或商品虽同实质经济紧密联系,但仍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而非货币型金融资产或商品,则从一开始就是虚拟的,金融期货期权这类金融衍生产品则更是“虚拟的再虚拟”产品,具有更大的虚拟性。

(4)货币型金融产品和非货币型金融产品二者的“质”既同更不同,不同质的事物不能简单地比较数量差异。货币型金融产品和非货币型金融产品二者的虚拟度不同,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与变动速度不同,影响这两个市场波动或变动的因素也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二者很难简单地相加减、相乘除与相对比;在金融统计上,某一个时点的货币型金融资产、信贷资产存量,它的市场价值或价格是真实的、是同货币在当时的价值或价格同进退的,而非货币型金融资产在某一个时点的价值或价格则具有很大的非真实性和不确定性,是模拟的,是以某一时点的市场价格与存量相乘假设而来的,这个统计假设从一开始就是虚拟的想象的。因为按某一时点的市场价格不可能将存量的非货币型金融资产存量都卖掉。或者要大量地卖、大量地供给,市场价格将会滑落,从而这样计算的价格前提又不复存在。将数学上的一个“点”异乎寻常地不加限制地迅速拉成一条“线”,进而推成“面”,这只能是数学游戏,而不是复杂的现实经济与金融。

2.企业融资与社会融资、货币型金融资产与非货币型金融资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其观察与统计口径是相对狭小的,是主要针对工商企业而言的,而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或投资,其观察与统计口径是相对更为宽广的,是面向全社会的,甚至于是国际性的。

若从企业融资的角度来观察与统计,国内外大量统计与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转轨型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间接融资都是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绝对或相对量都占企业融资总量的大部分;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则较小,虽然八九十年代以来,这一融资方式的重要性在持续提高,但仍未根本改变长久以来工商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这种客观态势,这同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经常强调或认定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从一国全社会融资(有些发达国家其金融市场是全球性的,外国政府与企业融资或投资更占相当大的比重,例如美国政府债券大部分由外国政府持有)的角度来观察,若用传统的口径与统计方法计算,全球的证券市值总量即非货币型金融资产在20世纪末大体是70~80万亿美元,远比信贷资产存量38~40万亿美元要大得多。若考虑到如前所述的货币型金融资产与非货币型金融资产的“不同质”,以及各自不同特征和不同交易方式与运行方式,例如据国外学者估计,20世纪90年代间,全球物价上升率在0.5~1.5倍之间,而证券特别是股票价格上涨率则在5~10倍之间,一些高科技高风险股票则更上涨50~500倍,则全球货币型金融资产总量与非货币型金融资产总量二者谁大谁小、谁多谁少,大多少、小多少,多多少、少多少,就不确定了。更何况货币型金融资产与非货币型金融资产既是同质的,更是“不同质的”,是不能简单对比的,简单地说所有金融商品或金融资产是“同质的”,是不妥当的,不确切的,甚至于是错误的。说所有金融资产或商品都是同质的,只是说它们同属金融这一大系统,均具有某种金融属性,均可为交易对象,均具有交易价格,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彼此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同质的,可以简单相加减相比较的。所以迄今为止,在经济金融统计中,统计一国金融资产总量是将货币型金融资产与非货币型金融资产简单相加,这加出来的数字到底是什么?它表明什么?要告诉人们什么?我认为更多的是误导与模糊。

货币型金融资产与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二者同质,是指二者同属金融系统这一大族类,即二者均以信用为其存在与运行的基础。信用是什么?信用是经济人履行经济性契约的承诺与能力,简而言之,即是履约的承诺与能力。承诺是要因与前提,能力是基础与保证,履约是行动是核心。有承诺而无能力,无法履约;有实力而无承诺,无需履约;有承诺有能力,而无履约的诚意与行动,谓之恶意违约、践约。即使是非恶意违约、践约,就其信用本质而言即包含很大的风险,而恶意违约、践约则包含更大的风险。更不要说此二大族类的虚拟性程度不同,价格或价值的波动幅度与影响因素不同,因而价格或价值总量的确定性或不确性就更不同了。

说二者既是同质的更是不同质的,是同质的,所以存在某种比较的可能性;更是不同质的,所以不可以简单相比较。至少要经过技术处理与换算,加一个“权重”,将非货币型金融资产转换成货币型金融资产,犹如在货币供应量计算中,定期存款与储蓄存

42

款最终要加权换算为活期存款一样。

以上的结论是笔者近二十年来不断思考研究的某种理论化的表现,我观察研究的时间愈长,对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差异与本质研究得愈深,则对原有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与统计方式的疑虑就愈加深重,提出质疑,欲公开发表以引起更多关注与争论的冲动就更加强烈。我承认这些想法与看法同百年来传统的、主流的、风行的被不假思索地承认与使用的这一切,均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如此,它只是使我更为严肃、认真与执著,并未使我有丝毫动摇与退缩。

3.我的质疑、呼吁与建议

上面的研究与讨论侧重从理论与思辨的层面上进行,但丝毫不是腾云驾雾、凭空想象的、虚幻虚拟的,而是扎根于客观存在、客观事实与客观实际的,着眼于指导而非误导经济金融实践的,乃至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者的。

我深知,尽管笔者提出种种质疑,但习惯的势力是巨大的,思维的惯性,历史的惯性与路径的依赖性是持久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的程度上都将依然故我,不会立刻改变,诚如黑格尔说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改变的道路将是困难的,但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确信,它终将有所改变。

首先,我呼吁人们从理论与认识上自觉地、严格地和准确地将“企业融资”同“社会融资”、“国内融资”同“国际融资”这些不同口径的融资主体区分开来;将“银行信贷间接融资”同“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这些不同的融资方式区别开来;将“货币型金融产品或资产”同“非货币型金融产品或资产”,将“具有一定虚拟性的货币型金融资产”同“虚拟的金融资产”、“虚拟的再虚拟金融资产”以及“多虚拟的金融资产”这些非货币型金融资产,这些不同质的金融资产形式区别开来。

其次,对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约定俗成的、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的某些理论模型、统计指标和计算公式不再坚信不移,继而提出质疑,而后进行思索与研究。例如对戈德史密斯提出的衡量一个经济体金融发达程度的指标,金融相关率等,即一国金融资产总量(货币型金融资产+非货币型金融资产)/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一类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和可比性提出质疑;对一国或世界各国习惯上将货币型金融资产同非货币型金融资产简单相加,进而进行各种横向的或纵向比较的科学性与可比性提出质疑。

再次,重新审视炒得火热的似乎是已成定律或定论的诸如直接融资快于大于优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主导型优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判断、观点或理论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用我的术语来描述就是“金融倾斜及其逆转”的问题。值得重新审视的不是“金融倾斜”,而是“金融倾斜的逆转”。可以这样讲,假如是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讲,至今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将长期呈现“金融倾斜”的态势,若从全社会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角度讲,过去二三十年乃至今后,它将长期呈现快速或高速增长的态势,但“金融倾斜逆转”是否已经或将会普遍呈现,则要比以前谨慎得多了,金融倾斜逆转的速度与程度都远不如过去二三十年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或统计的那么高。只有高度发达和高度开放的,其货币曾经是或现在仍是国际主导货币、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英、美等国,特别是美国,则“金融倾斜逆转”的态势,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已经或将会是明显的。

考虑到非货币型金融资产或产品,是虚拟的金融资产或产品,不仅其“质”是虚拟的,即是设定的和远离实质经济的,而且其“量”也是虚拟的、设定的和想象的,充其量也只是可能的而远非现实的,远不是真实的和实在的。在实践上,可以考虑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有一定虚拟性的货币型金融资产和虚拟的非货币型金融资产两大类,分别观察与统计;而后一类又可以细分为“虚拟的金融资产”(如证券)、“再虚拟的金融资产”(如期货期权)和“多虚拟金融资产”(指数期货期权等)三个层次。上述两大族类四个层级的金融资产从左至右,一个比一个虚拟度更高,离实质经济更远,价格波动幅度更大,自我扩张性更强,可控性更小,风险性更大。

三、从金融总体效应到金融功能观的演进

1.1980年代中期对金融功能问题的初步研究

如前所述,我在比较银行学项目的研究与撰写其最终成果《比较银行学》专著时,最早提出与讨论了“金融功能”问题,我当时使用了“总体效应”的概念,并以此为《比较银行学》的研究对象———金融体制的九大构成要素之一。在书中指出金融体系的总体效应“是指一国银行(金融)体系的总体效率和构成要素间的协调的吻合度”。具体包括:(1)金融体系整体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与金融环境相互协调适应的程度,即外部效应;(2)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间相互协调、适应吻合的程度,即内部效应;(3)金融体系总体及各类金融机构系统自身的功能、效率与效益。⑥作为九大金融相关要素有机构成部分的“总体效应”,强调了金融体系整体对经济与社会的总体相协调、适应、吻合、功能、效率与效益。当时还未来得及更为详尽地展开,并且也未能更进一步区分“功能”及“功能”的重要“衡量”标准金融效率与效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但是笔者在《比较银行学》最后一章的“金融理论的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一节中又进一步专门立题,提出了金融渗透功能的深刻

43

广泛性和它日益脱离于实体经济的独立性问题。⑦

2.对金融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及金融功能观视角

90年代中后期在金融资源学说的研究中,笔者又将“金融功能”列为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并重点论证了金融功能性资源的客观性、稳定性和稀缺性,强调了它比前两个层次的金融资源(核心性货币资源、基础性实体资源———金融组织、工具、制度、法规与人才等)更客观,更易于整体观察与把握,更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更难能,更难成,更难得,因而更稀缺。2002年以来,我进一步明确提出金融功能的四大本质性特征———即客观性、稳定性、稀缺性和层次性。并阐述了对金融功能的研究(即金融功能观视角,或从功能的角度观察研究金融)较之以往以金融组织(机构与市场)为主的研究视角所特别具有的两大优势:一是对功能的研究可以有更大的客观性,也更接近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与目标性(即发展金融以发展经济);二是金融功能自身的自动出清与扣除的净结果的相对准确性,而因其客观与稳定,更因其可自动排除与扣除种种可计量与不可计量的已知的和尚未知的成本、消耗、摩擦、不吻合、不协调的诸多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扰的可能性及由观察、统计指标与手段的非科学性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最终结果有更大的相对准确性。

3.金融功能的演进(扩展与提升)即是金融发展

近两年来,我同我的博士研究生谭庆华又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功能的演进与金融发展问题,从货币的功能便利促进价值运动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及风险规避,进而扩展到金融的功能,将金融功能划分为基础功能(服务功能与中介功能),主导功能(包括核心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扩展功能———经济调节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派生或衍生性功能(包括资产重组、公司治理、资源再配置、财富再分配、信息生产与分配、风险分散等功能)三大层次,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即金融演进,金融功能的演进即金融发展”⑧的理论观点。

四、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与发展金融学

以上我们是从过去二三十年来国内外金融结构变迁与金融发展问题,以及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所进行的研究。尽管这些研究是初步的和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的,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它的思想光辉与理论贡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先哲马克思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更难”。

如前所述,金融结构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复杂性概念。迄今为止,人们除了从金融结构与金融工具的相互关系及量的比例的角度研究金融结构之外,还从更多的方面如:从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角度研究融资方式结构,从银行主导与市场主导的角度研究融资主体结构,从金融功能演进的角度研究金融结构;既从经济货币化与经济金融化的角度研究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结构,也从金融结构变迁与金融发展的角度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构等等,简而言之,即研究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上述种种理论传统上称之为金融发展理论,隶属于发展经济学之中。

从2001年开始,我在给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授课中,以及全国性专业性学术会议和大专院校的学术报告中,提出与论证了建立发展金融学的有关问题,并且于2003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研究与建立发展金融学的建议,得到同行学者的热烈回应,使本人深受鼓舞,深感欣慰。

我提出,在从传统金融到现代金融,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从“中介金融”到核心、主导“主体金融”,从国别的相对封闭的局部金融到高度开放的高度流动性的真正的全球金融的演进一天天深化,和金融成为各民族国家与经济主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的核心性、战略性要素的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理论从隶属于一般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理论一部分的局面必须改变,从发展经济学中分离与独立开来,并建立发展金融学的条件与时机已经成熟。

发展金融学是研究金融是什么和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即既研究金融本质的演进及发展,也研究经济的发展的科学。但它既不是孤立地一般地研究金融的发展和金融发展一般,也不是孤立地一般地研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一般,而是从金融与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与影响,即从二者彼此互动的意义上来研究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而金融功能就是联结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关节点或桥梁。我在最近几年的讲课和学术报告中提出“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即是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观。从实践上讲,发展金融学既研究发展金融学的过去与现在,也研究它的未来;从空间上讲,它既研究发达国家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研究转轨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既研究发展金融学的理论,也研究发展金融学的实践;既从金融与经济互动关系的角度研究发展金融学的发展,也从金融的本质演进与金融经济互动关系二者紧密联系的角度来研究发展金融学的发展;既研究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正效应、正功能,也研究二者关系的负效

44

应、负功能。金融正向功能的研究不言而喻,金融负面功能的研究绝对不可或缺,传统经济金融理论将功能定位在正向功能,而将负面功能排除在外,或在“负面影响”项下讨论,我以为这种人为的刻意排除或割裂是不妥当的和不必要的,尤其对于金融与经济一类问题的研究更是如此,甚至于有时有些方面,例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研究还构成金融学或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有更强的政策含义与社会影响。

最近,我提出发展金融学以金融本质的演进基础上的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即以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为其研究的基轴,而以金融效率为其研究的归宿。这样,发展金融学突出了功能的演进,突出了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当然,所有这一切,都仅仅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发展金融学的建立与发展有赖于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

不断的观察与思考,不断的修正与否定,否定过时的陈旧的,也否定自己。近二三年来我在为中山大学和辽宁大学的金融学博士研究生讲授“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又对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和自己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并公开呼吁将金融发展理论从发展经济学中分离独立开来,建立发展金融学,并将政策性金融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整合在发展金融学的统一框架内,前者构成发展金融学的重要和独特的部分,后者则构成发展金融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包含九大要素的金融体制的研究框架及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和纵横交错动静态结合的研究方法,则构成其研究的特色与风格而融入其中。在关于发展金融学的初步研究中,我提出发展金融学以金融本质演进基础上的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即金融功能的扩张与提升为其研究的基轴,而以金融效率为其研究的归宿。这样发展金融学突出了金融功能的演进,突出了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发展,而将众多的金融相关要素(例如金融结构)的演进研究都对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

我国著名资深老一辈国际金融学家陈家盛先生最近在一篇学术性述评文章中概括与评价了笔者在金融发展理论或发展金融学领域所做的工作:“(1)从融资方式结构入手研究金融结构,并从历史与动态的角度提出`金融倾斜及其逆转'的理论(1989-1998)。(2)修正、补充与发展了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了`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结构观,并提出了金融结构变迁并不必然就是金融发展,只有质性发展与量性发展相统一并以质性发展为主的金融结构变迁才是金融发展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观(1998-2004)。(3)创立了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将传统金融发展理论推向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1998)。(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金融功能理论进行了独立的深入研究,并有新的发展与成果。首次论证了`金融功能'的客观性、稳定性、稀缺性与层次性特征;强调了从金融功能的视角研究金融较之以往以金融组织(机构与市场)为主的研究视角的两大优势:一是有更大的客观性,也更接近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与目标,二是其自动出清与扣除的净结果的相对准确性(1989,1998-2004);提出了`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就是金融发展并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2004)。(5)在国内外开创了政策性金融理论研究的先河,并扩展与丰富了金融发展理论或发展金融学的研究领域(1989-2004)。(6)提出并积极倡导发展金融学的建立与研究(1999-2004)。”⑨综上所述,我在金融发展理论或发展金融学的研究方面,从时间上讲,要比西方学者更早些(例如金融功能与融资结构的研究);从内容上讲,一些方面也许比西方学者更深刻、更客观、更丰富些(如金融结构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在政策性金融研究方面更是填补了国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作为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在研究条件、信息掌握、研究手段和研究环境等方面有很大差距的条件下,能与西方学者站在大体相同(或更早)的起跑线上,取得至少不低于(或更好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为自己是东方学者、发展中国家学者而深感欣慰与自豪。当然,这一研究仍然是初步的,还仅仅是开始了这一研究进程。

注释:

①白钦先:《比较银行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②白钦先:《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挑战与启示》,载《世界经济》,1999(6)。

③白钦先:《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载《国际金融研究》, 1999(4)。

④白钦先:《百年金融的历史性变迁》,载《国际金融研究》,2003(2)。

⑤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文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⑥⑦白钦先:《比较银行学》,绪论(第7页)、55页,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⑧见白钦先、谭庆华:《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2004年中国金融学术年会征文。

⑨陈家盛:《为人惟诚、为学惟新、为道惟真———白钦先教授学术活动与成果述评》,载《生产力研究》,2004(9)。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沈阳 110036)

(责任编辑:S)

45

第21章 金融结构与发展

第21章金融结构与发展 1. 什么是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的功能不断得以完善、扩充并进而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动态过程。其表现形式为:货币成为人们普遍的交换手段,金融工具的多元化,货币和金融资产成为个人最好的为将来消费作准备的价值储蓄手段,金融工具的价格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金融发展总是伴随着金融结构的变化和金融效率的不断提高 2. 促进金融发展的动因有哪些? 推动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交易费用 规避风险 规避管制 信息技术的发展 3. 什么是需求尾随型与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 需求尾随型金融发展是指金融发展是实体经济部门发展的结果,市场范围的持续扩张和产品的日益多元化,要求更有效地分散风险和更好地控制交易成本,因而出现了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这种类型的金融发展只是对实体经济部门金融服务需求的被动反应。 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先于实体经济部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它对经济增长自动地起着积极的主动作用。不同的金融组织出现之后,它们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和争取更多的客户,这些金融组织可能会主动地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以便人们更进一步地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在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中,金融部门主动地动员那些滞留在传统部门的资源,转移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从而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4.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受收入水平的约束,在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之间存在互补或替代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占有水平都很低,人们无力支付

最新分析金融支持与产业政策

分析金融支持与产业政策 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分析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用数据证明了我国金融体系和产业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制约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要从深化体制改革、放宽民间金融资本投资途径提升战略性产业的融资能力和效率。从我国当前的研究发现,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的相关研究不多,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看,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内在包含了三种实现方式,即支持产业选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其中,产业选择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前提,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初级目标,在实现了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后,产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升级,即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金融支持产业选择的内在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十二五的关键时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大力推进,通过研究金融支持战略性产业的路径和实现机理,有利于深刻认识并解决产业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体系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支持作用最主要的体现在它能够支持产业选择,特别是在进行产业规划和制定产业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方面。根据金融支持的主体不同,我们将金融支持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市场性金融支持。 (一)政策性金融 (二)市场化金融 与政策性金融政策支持不同,市场化的金融政策是依据市场自主机制进行市场化的选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依照市场规则,资本收益率高的产业会获取更多

的资本。如果市场性金融选择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竞争,不能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可能导致市场化金融支持进行产业选择的失败。在现实操作中,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机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市场性选择虽然对于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全成熟,单一的市场化配置容易削弱金融支持的作用,导致部分处于幼稚期的潜力产业获得市场化金融支持的机会很小甚至不可能获得支持,因此,要发挥市场化金融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加促进金融系统对产业选择的支持作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途径 (一)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 金融支持产业高级化是指金融资源通过初次配置能够实现产业的选择,通过二次配置则能够实现产业的合理化,通过这两次配置过程,金融支持产业高级化的路径就是在前两次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三次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而实现产业高级化目标的实现。通常我们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内在包含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含义。当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面临着提高效率的要求,使得产业的发展需要由资源推动过渡到创新驱动上去,这离不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状态的转换。同时,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持一般具有间接性,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到技术创新,能够改善产业的技术结构从而提高技术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另外,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更是需要技术创新活动,这就使得金融支持的地位更加凸显。 结语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规律

一、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规律 戈德史密斯被誉为比较金融学的开山鼻祖,他在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以长达百余年、多达35个国家翔实的统计资料,旨在“……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而促成金融发展” 1。为此,戈德史密斯首先提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概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作了横向的国际比较和纵向的历史比较,从而揭示出了金融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一)金融结构的定义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结构就是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2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各个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对于经济分析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金融工具的规模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与相应的经济变量(例如国民财富、国民生产总值、资本形成和储蓄等)之间的关系”。因为“从金融上层结构、金融交易以及国民财富、国民生产总值基础结构两方面在数量规模和质量特点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3。由此可见,金融结构是分析各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差异的钥匙。 “由于金融结构是由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共同决定的,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国的金融结构,并尽可能从数量关系上加以描述。它们是: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在总量上的关系;金融资产与负债总额在各种金融工具中的分布;以金融机构持有或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占的比例来表示的金融资产与负债总额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经济单位中的分布;以及金融资产与负债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地位等。”为了对金融结构进行数量上的分析,戈德史密斯列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8个指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它的定义是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这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4相对规模的最广义指标”5。他经过复杂的推 1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P32。 2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工具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而金融机构则是“一种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 3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P2-3。 4金融上层结构(或金融工具上层结构)是相对于经济基础结构(或国民财富基础结构)而言的,前者建

移动金融案例

[案例题1] 随着3G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机终端功能的多样化,加之中国9亿手机用户的庞大规模,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巨大的市场蛋糕雏形已现。与此同时,移动金融市场出现规模性增长。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银联、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想在移动金融领域分得一杯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开启。 就在移动金融产业价值链各方“自立门户”的同时,移动支付标准的争夺战以银联的初步胜出告一段落。中国银联董事透露,银联正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与全国性商业银行、三大运营商,还有包括快钱、支付宝、财付通等在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一起制定新一代手机支付标准,目前已完成商业测试。按既定时间表,将在上海、四川成都等地全面启动应用。 尽管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已尘埃落定,但业内人士表示,移动金融市场目前还不会出现绝对的“领导者”。这是因为,就目前来看,移动金融涉及到的行业较多、环节复杂,且运营模式各不相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软硬件兼容的发展难题。由于移动金融产业参与者众,单凭某一方的力量不足以推动移动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事实上,看好移动金融这块大蛋糕的,除了银联、三大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之外,移动终端设备商、芯片制造商等也早就蓄势待发,且大多已与电信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共谋移动金融市场大蛋糕。 谈及移动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认为,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决定了移动金融未来的发展,如当前支付宝和易宝支付均已与下游手机终端制造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加大了合作力度。 有关专家认为,合作是由于各方都有优势。金融机构在消费者中享有最高的信任度;移动网络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则优势明显;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资金流动支付方面有丰富经验;手机制造商拥有可以将应用程序设计得直观简便的能力。由于价值链的复杂性以及合作模式的多样性,未来竞合关系依然是产业发展主旋律。若只是简单的利益争夺,很容易造成内耗,将各方优势整合在一起才能将移动金融的“盘子”做大。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000327.html,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分析 作者:李承泽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现代资源配置中金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着其他部 门进行转移从而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从量的方面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其次是从质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化。本文针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论证。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生产要素转移 传统的产业结构随着金融行业的融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要素有限服务于金融部门,造成了农业产业资金的短缺,在工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着劳动力与资本发展之间边际成本率的不同。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下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市场对于产业优化转型的作用分析 金融市场能够对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部门进行有关调节,能够进行资源分配,从短期来看,非农部门与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暂时不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金融发展水平会使得金融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分配,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水平对于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此方式来影响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劳动力的分配结构。 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抑制要素市场发展的扭曲,由于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又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对这一发展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抑制。非农产业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通过资本积累的实现做到了降低资金使用的成本。金融的发展对于非农部门产值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在非农与农业部门之中的推动作用上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劳动力要素短期内在两个部门之间的流动难以实现并且这一发展差距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扩大。 金融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金融资金能够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的改造过程,加速生产要素与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以促进产业发展的高级化与合理化。 二、利用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策略分析 (一)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的发挥

金融体系与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

金融体系与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金融体系的发展 (一)金融体系概述 如果从功能视角来考察金融体系,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金融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或前提)下,(以资金为媒介)实现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在亏损主体与盈余主体之间跨期或跨区域配置的优化,或者说实现经济运行中“高效率的储蓄—投资转化”(Merton和Bodie,1995;Tharkor,1996;Allen和Gale,2000)。显然,金融体系这一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一些独特的金融部门、金融组织与金融制度(比如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组织以及金融法规等等)来实现,而这种金融部门、金融组织与金融制度的复合体也就构成了一国金融体系。 现代经济中,金融体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作为引导资金流动的基本架构,金融体系一般认为是由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的一个关于融资模式的复合体;广义上,考虑到由于金融活动的外部性决定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经济学家们往往把政府金融管制、法律环境等都视做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如果对现代金融体系做一个简单描述,我们一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监管体系——(1)金融机构体系。除中央银行这一特殊机构以外,其他机

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以及信用社等在内的存款型机构,包括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以及养老基金等在内的契约型机构以及包括金融公司、投资银行、互助基金等在内的投资型机构;(2)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主要由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个构成;(3)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财政部以及其他证券、保险监管部门等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法规等构成。 由于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涉及通过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观察金融体系较为直观的一个方法就是比较不同国家的储蓄和金融资产结构。德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在美国,银行资产对GDP的比重为53%,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相反,美国的股票市值对GDP的比重为82%,大约比德国高三倍。因此,美国英国的金融体制常常被称为“市场主导型”,而德国、法国、日本则被称为是“银行主导型”。 (二)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金融,或者说金融体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其发展也表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但问题是,虽然当前各国学者都基本接受了戈德思密斯(1969)关于金融发展等同于“金融结构的演变”的思想,在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性构成”问题上,不同的学者却依然存在不同的理解。这里,我们准备以Rybcznski 关于金融体系历史演变的分析为基础,结合技术、信息以及产权制度等环境变迁,对金融体系演变过程中的阶段性变迁作一说明。 1.第一阶段:银行主导阶段 Rybcznski认为金融体系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银行主导型阶段,大致

金融业60年历程

金融业60年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金融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和国家的货币经济政策紧密相关的产业,金融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领域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深刻的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建国六十年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我国的金融业经历的波折不断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金融业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1、新民主主义时期金融业发展的历程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开始摧毁旧的金融制度,具体措施有废除高利贷,废除实物高利贷和货物高利贷,摧毁旧得金融机构,清除旧币等,并建立了新的金融机构如海风劳动银行,东谷平民银行,川三省苏维埃政府银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等。同时,对货币发行和管理也采取了措施,通过货币发行建立根据地的货币制度,通过银行组织货币发行,保持币值稳定,加强币值管理,防止现金外流,打击扰乱根据地的金融破坏活动。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同时就发行了人民币,并作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统一流通的货币, 1949年5月5日发出收兑旧币通令,收兑各解放区货币,到建国时,各解放区的旧币已经基本收回,货币发行流通已经基本统一于人民币,标志一个崭新的系统的货币体系已经形成,为建立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新民主义经济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创造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对建国后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基础的作用。 2、1949-1978年期间的金融业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收兑各解放区货币,到建国时,各解放区的旧币已经基本收回,货币发行流通已经基本统一于人民币,标志一个崭新的系统的货币体系形成。一五期间面对大规模的建设,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银行立足与开展各种业务以广泛吸收资金。1954-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财政部协商,统一清理了国营工业间,以及国营工业与其他国营企业间的贷款,贷款与资金往来一律通过中国银行办理,到一五计划末,一切信用统一于国家银行的目的已经实现。 大跃进这个时期金融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济盲目发展,制度多变,权力盲目下放,信用控制失败,出现许多失误。1962年3月10日又做出“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该决定金融史上叫做银行工作六条:收回原下方的一切权力,银行业务实行严格的垂直领导;严格信贷管理,严格信贷计划;划清银行资金和财政资金界限;加强现金管理,严格结算制度;加强各级银行的工作制度,加强各级银行同当地党委联系;严格财政管理)。

金融市场功能与结构

第四章金融市场功能与结构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种不属于间接融资( ) A.你从当地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B.保险公司借款给联想公司 C.你从好友处借得1000元 D.你购买共同基金的份额; 2.按交易对象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 )。 A.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B.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C.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D.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3.下列有关债务和股权工具的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 A.它们可以是短期金融工具; B.债券持有者享有剩余索取权; C.债券收入的波动性要小于股权工具; D.债券支付红利 4.上海证券交易所是()。 A.一级市场B.二级市场 C.柜台市场D.场外交易市场 5.对已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的市场称为()。 A.一级市场B.二级市场 C.现货市场D.资本市场 6.如果你计划的投资期限不超过1年,你最可能投资于下列哪个市场?( ) A.一级市场 B.资本市场 C.货币市场 D.场外市场 7.()的主要功能是为公司的流动资本需求融资,为政府提供短期资金以代替征税。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 C.股权市场D.场外交易市场 8.下列活动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不是资本市场的是()。 A.建造厂房B.购买设备 C.贷款买房D.长期投资 9.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减少风险B.提高流动性 C.增加收入D.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10.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指标利率是指()。 A.短期国债利率B.债券回购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D.公司债券利率 11.()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最重要的场所。 A.股票市场B.债券回购市场 C.同业拆借市场D、票据市场 12.()是由债权人开出的要求债务人付款的命令书。 A.汇票B.期票

金融体系的内容、类型与功能

金融体系的内容、类型与功能

金融体系 百科名片 金融体系的结构说明 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一个是德国,几家大银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场很不重要;另一个极端是美国,金融市场作用很大,而银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其它一些国家,例如日本、法国传统上是银行为主的体制,可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很快,而且作用越来越大;加拿大与英国的金融市场比德国发达,可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高于美国。 目录 什么是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的两种类型 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金融体系的功能 金融体系实现其功能必须具备的能力 银行和证券市场对完成金融体系功能的作用 科技进步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什么是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的两种类型 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金融体系的功能 金融体系实现其功能必须具备的能力 银行和证券市场对完成金融体系功能的作用 科技进步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框架 展开 编辑本段什么是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不是这些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适应与协调。 因此,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区别,不但是其构成部分之间的差别,而且是它们相互关系协调关系的不同。 编辑本段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资产结构 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金融结构监管与发展论文

金融结构监管与发展论文 一、金融结构内涵及变动 1.金融结构内涵。美国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教授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金融结构即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共同构成了一国金融结构的特征。”并且,金融结构“随时间而变化的方式在各国不尽相同”代写论文。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其中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等,并且,金融结构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动。因此,戈德史密斯教授主要是从宏观上来研究金融结构。我认为,金融结构实际上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次上是指在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等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相互关系及其变动趋势,在微观层次上是指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内部的构成、比例关系及其变动趋势。 在宏观层次上,金融结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产业结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不同行业在整个金融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地位与发

展趋势,包括融资规模、客户数量、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等。金融产业结构反映金融产业中不同业务领域的地位与发展状况。二是金融机构结构——金融机构的形式、种类、数量和各类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个国家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及各种不同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特别是金融创新使得新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不断地改变着这个结构。三是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及其在金融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此外,从金融业拓展的空间范围角度看,宏观金融结构还表现为国内金宏观金融结构变动。从宏观层面看,金融结构有一个不断高级化的动态发展进程,首先,金融业由最初比较单一的银行信贷业发展到现代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四业并举阶段,是金融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也是最重大的结构变动;其次,在各业并举的过程中,各种金融机构也不断产生,从而丰富和改变着金融机构结构;再次,从金融工具、金融资产方面分析,由于金融创新与发展,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日益增多,金融资产的存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金融工具与资产结构向着全面发展的形态演进;最后,从金融业务的国内与国际结构看,在当代国际

金融生态理论的演进与展望_国内外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9-10-17 项目资金:2007年度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管理振兴基金项目(R W 200707) 作者简介:周炯(1971-),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 要从事社会经济系统工程、西部金融生态研究、西方经济学研究。 第32卷 第3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132 No .3  2010年5月 Journal of N ingxia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May 2010 金融生态理论的演进与展望:国内外研究综述 周 炯,韩占兵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摘要:笔者依据国内外对于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首先对国外学术界关于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评述,得出了金融生态的理论渊源与基本框架;然后对国内学术界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金融生态理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几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关键词:金融生态;金融理论;演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10)03-0134-05 一 国外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进程回顾 (一)金融生态研究的理论渊源 金融生态的第一理论渊源是生态学。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E .Haeckle 于1866年首先提出的。英国生态学家A.G .Tansley 于1935年首次提出生态系统学,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容,为后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 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复合体[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恢复及其修复的研究;全球性生态问题的研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金融生态的第二个理论渊源是仿生学。仿生学(B i onics )是从生物界发现机理来解决人类技术上 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2] 。它是将生物系统构造和生命活动过程融合到技术创新的设计思想 中去的一门学科。国际上颇有声誉的动物学家W e 2 mer Nachtigall 博士提出仿生学就是学习自然界的现象作为技术创新的模式的基本概念。虽然仿生学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近代生态学的奠基人奥德姆认为仿生学起源于生物学,但已经超越了生物学的范围。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近年来,出现了以仿生学的视角对经济领域诸如企业组织个体、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产业生态系统等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我们研究社会经济运行开拓了新的思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指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可以运用到社会经济的结构中去,而社会经济的动向,则是生态系统特别是系统管理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国外相关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为金融生态 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 1.生态经济学为金融生态理论提供了理论研究 基础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Mekenzie 首 次把植物生态的概念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名词,主张经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Boulding 在其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 — 931—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联系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及p2p。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包括:数据产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搜索引擎等提供)、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数据安全(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并保护隐私)和搜索引擎(平等获取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李博、董亮2013)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它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便捷和广度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延伸。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范畴。在这一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从狭义的层面,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 一、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1.我国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 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 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 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了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金融学__中央财经大学(20)--金融发展:试卷

模块六 第3单元 金融发展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1.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作用。 A. 一定的 B. 决定性 C. 不确定 D. 推动 2.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 )状态。 A. 良性循环 B. 恶性循环 C. 无序 D. 频繁变动 3.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成( )。 A. 反比 B. 波动变化 C. 无法预知 D. 正比 4.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 )发育不全。 A. 货币市场 B. 资本市场 C. 外汇市场 D. 黄金市场 5.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 )。 A. 外生性 B. 内生性 C. 可控性 D. 可测性

6.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 A. 利小于弊 B. 利弊均衡 C. 有利无弊 D. 利大于弊 7.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与货币作用效率呈( )。 A. 反比 B. 不可比 C. 正比 D. 不确定关系 8.“金融二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马克思和恩格斯 B. 麦金农和萧 C. 凯恩斯和托宾 D.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 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 经济部门 B. 金融部门 C. 经济与国家发展 D. 金融与经济发展 10.下面选择中不是导致金融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的是( )。 A. 制度因素 B. 金融创新的影响 C. 技术进步 D. 金融风险 11.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指的是( )。 A. 金融构成比率 B. 金融工具比率 C. 分层比率 D. 金融中介比率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随着全球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信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革新,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广、欢迎。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移动电子商务主要依靠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因其简单、灵活、方便的特点,成为了现在电子商务发展领域的热点。现在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以蓬勃的生命力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也在以奔腾的速度不断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现状、前景 The analysis about development process,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mobile e-commerce of China 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mmerce has been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mobile electronic commerce, which is based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developing. Mobile e - commerce i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has a very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Mobile electronic commerce mainly depends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o provide people with a variety of services, because of its simple,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features,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Now in China, mobile e-commerce as a new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promote China's economy has leaped to a new level. China's mobile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lso in the speed of the Pentium forward.. Key Words:Mobile E-commerce;Development process;Present situation;Prospect 引言 近几年以来,电子商务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十分的迅猛。其中,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发展更为迅速。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创新潜力的行业,已经在商业活动中创造了巨大价值。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理念和商家的传统销售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转变。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述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C2C或O2O的电子商务。它将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它信息处理技术完美的结合,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结构

第十一章金融体系结构 第一节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 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市场。 3、金融中介机构。 4、金融工具。 5、国家的管制框架。 金融功能 传统理论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分析金融市场上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金融中介(如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活动。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金融功能框架。 金融功能观认为:为了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应采用的概念框架,其主线是功能而不是机构:一是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二是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会导致金融系统执行各项功能的效率提高。 金融系统(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金融市场)基本的、核心的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 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 金融功能是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中国的金融体系,从静态观点看,银行占绝对优势;就动态观点看,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似乎正在向美国模式发展。 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常最要的一项就是受到人为政策管制的影响,管制政策大多取决于对某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反应,而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变革体制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现代金融体系最早形成于欧洲。 不同的金融体制在形成之初并没有抽象的理论研究,或者是优劣比较,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 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不仅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主要是依靠银行体系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至今日,主要依靠银行体系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也还在取得不俗的表现。因此,有关银行优越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也同时存在。

理财规划师《理论知识》知识点:金融市场结构

理财规划师《理论知识》知识点:金融市场结构2013年理财规划师《理论知识》知识点:金融市场结构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金融资产交换的场所。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狭义的金融 市场仅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与普通商品交易不同,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大多只是表现为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而商品交易则 表现为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同时转移。 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包括任何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其中,不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 和政府部门,参与交易是为了满足自身在资金供求方面的需要,在 他们之间发生的金融交易是直接金融,即资金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 门的直接转移。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包括各类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通过它们实现的金融交易称为间接金融,即资金从盈 余部门向赤字部门的转移是以它们为媒介实现的。 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是利率。各种金融市场均有自己的利率,不同的利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金融市场具有以下功能:便利筹资和投资;促进资本的部门集中,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对于社会资金集中使用的要求;方便资金的'灵活 转换合理引导资金流向、流量,促进资本向高效益单位转移,合理 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资本流动和社会生产实现均衡;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为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 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操作基础。 金融市场按照金融资产的要求权划分,可以划分为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按照金融资产的期限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交易工具是政府、银行和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主要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 货币市场有下面三个主要特征:①交易期限短,金融资产的 交易期限短的只有一天,长的也不超过一年,其中以3~6个月 的居多;②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是用来弥补 流动资金的临时不足;③交易的金融工具流动性很强且风险小,可以 在市场上随时出售兑现,具有“准货币”的特点。 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其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的中长期债券、公司债券、股票,以及直接从 银行获得的中长期贷款。它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及政府筹集所需要 的中长期资金以及为私人中长期投资活动提供场所及便利。 资本市场具有三个主要特点:①期限至少在一年以上;②交易的 目的主要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矛盾;③收益性与短期相比要高,但是流动性差,风险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权益工具一般都是永 久性的,因此股权市场被认为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按照金融资产是否首次发行,可以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首次发行金融资产的市场一般称为一级市场,而发行后的金融资产 在投资者之间进行买卖的市场被称为二级市场。优先股是给予投资 者固定收益的权益要求权,因此既有债务市场又有股权市场工具的 特点,一般而言,债务_丁具和优先股被划分为固定收入市场,不包 括优先股的股票市场称为普通股市场。

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

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 摘要:本文从结构功能视角阐述金融结构决定金融功能,金融功能的发挥体现着特定的金融结构。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性金融内在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其基础性功能的差异;而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现代金融,其所发挥的功能不仅仅是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功能的简单加总,其整体性高层金融功能对现代经济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而金融负功能的出现往往也是高层金融功能的体现,是某一金融结构的缺失或过度发展造成的后果,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的非均衡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好金融使其充分发挥现代经济引擎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关键词:结构功能视角金融结构金融功能

一、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的历史考察 结构即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结是结合之意义,构是构造之义。合起来理解就是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构造之意思。在意识形态世界和物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 历史上,将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纪,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查尔斯?达尔文吸收了新知识并以自然选择来解释物种进化,从而使生物学获得了空前的声望。他认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骨骼、肌肉和各种各样的内部器官,为保证各个组织的存活而相互依赖地运行,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便由此在生物学领域确立。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和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受其影响,将结构功能思想引入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这一观念中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一个动物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与其类似,一个社会由群体、阶级和社会设臵构成。第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第三,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也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 步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扩展了社会功能概念的理解,他指出,任何一种社会结构很可能有多种功能,包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摘要: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但其理论真正得到广泛关注是在1987年全球股灾之后。1987 年纽约股票市场崩盘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市场交易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对价格产生无法预计的结果。随着新生市场和交易所的不断出现,众多的学者开始加入到对市场微观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行列中,从而使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逐渐摆脱对主流金融理论的依附地位,形成独立的体系。 关键词:市场微观结构;做市商;交易成本 abstract: the microstructure of market was born in the 60s in the last century, though that theory was actually concerned after the worldwide crash in 1987. after the new york stock market crisis in 1987, more and more people had been noticed that the deficiencies of market trade system itself would bring an unknown result in price producing. with the emerging market and new exchange coming out,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rs joined in this area to make the microstructure of market theory achieved outstanding improvements, and became an independent system from the subsidiary status to mainstream theory of finance. keywords: microstructure of market, market maker, transaction cos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