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031005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Industrial Desig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工业设计史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教学中,应以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结合设计师设计流派的特点以及艺术价值、风格特征和发展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锻炼对未来工业设计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向学生讲授工业设计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艺术成就,通过分析与欣赏工业设计的

优秀作品,来认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艺术性及其审美思想;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业设

计的历史沿革和时代特点。基于课程少、教学内容多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

统性、灵活性和前沿性,又要能突出重点、难点为原则,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

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实施说明

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学,结合讲授、演示、作品鉴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挥“直观”作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对先修课程没有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合理组织教材,作业安排要有针对性。课程结束后,要有讲评、小结。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目标:掌握工业设计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工业设计方法论,了解各个时期各种设

计风格和设计的发展状况。

3.课程总成绩:本课程成绩主要分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表现和作业等)占

60%,试卷或者结课作业占40%。

(七)参考书目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年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通过讲解与欣赏工业设计历史与设计作品,来认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设计的萌芽阶段

总学时(单位:学时):1 讲课:1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设计概念的产生

2)生存设计

重点:

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难点:

理解生存设计

习题:

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

第2部分手工艺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中国的手工艺设计

2)国外的手工艺设计

重点:

希腊柱式

难点:

明代家具

习题:

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

中国的手工业设计主要包括什么以及艺术特征。第3部分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3)18世纪的设计风格

4)且普戴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5)魏德伍德及其小五金工业

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7)新条件下的设计

重点:

魏德伍德的设计

18世纪的设计

难点:

魏德伍德与保尔顿的异同

习题:

阅读相关书籍与资料,研究机车设计之美国与英国的区别。第4部分机械化与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英国的纺织工业

2)技术与设计

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5)标准化与合理化

重点:

美国制造体系

难点:

美国的汽车设计

习题:

阅读书籍或者资料研究美国制造体系发展起来的原因。

第5部分设计改革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

2)“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3)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4)19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德莱赛

5)芝加哥学派

6)新艺术运动

7)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8)德意志制造联盟

重点:

工艺美术运动

难点: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的意义

习题:

阐述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与影响。

第6部分工业、技术与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1 讲课:1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美国的工业与设计

2)欧洲的工业与设计

3)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

4)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5)技术与设计

重点:

美国的汽车设计

难点: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习题:

阅读相关资料与书籍研究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点。第7部分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美术革命

2)风格派

3)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4)走向现代主义

5)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6)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重点:

包豪斯

难点:

现代主义

习题:

论述包豪斯的贡献与影响。

第8部分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

具体内容:

1)艺术装饰风格

2)流线型风格

3)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重点:

艺术装饰风格

难点:

流线型风格

习题:

阅读资料研究艺术装饰风格。

第9部分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美国工业设计师的职业化

2)欧洲的工业设计师

重点:

美国的代表工业设计师

难点:

工业设计师的决定作用

习题:

阅读相关资料与书籍

第10部分战后重建与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2)现代主义的发展

3)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4)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5)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6)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7)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工业设计

8)公司识别计划

9)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0)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重点: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难点:

现代主义的发展

习题:

1)简述意大利的设计特征

2)日本的设计发展情况

第11部分走向多元化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理性主义与“无名姓”设计

2)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3)波普风格

4)后现代主义

5)结构主义

6)绿色设计

重点:

新现代主义

难点:

设计的新发展

习题:

战后设计的多样化发展状况

第12部分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2)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3)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重点: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难点: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上的发展

习题:

阅读相关书籍与资料,整理笔记。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产品语意设计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设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通过在产品设计实践为重点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的高度,使产品设计与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将社会、生活、文化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新的要求。产品语意学侧重于从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产品形态的使用环境中的象征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意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创新性的思考、解决设计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产品语意的概念、层次及价值; 2.重点掌握功能性语意、象征性语意、趣味性语意及关怀性语意的理解; 3.熟悉产品语意表达的思维、方法及特征; 4.掌握产品语意设计的应用流程、要点; 5.熟悉信息时代产品语意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语意设计及表达的思路; 6.熟悉产品语意设计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于体现。 (二)能力目标 养成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的习惯,善于捕捉灵感;养成打破常规,创新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实践操作与本理论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造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产品语意概述 2课时

VI设计 教学大纲

《VI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2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6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增强对VI设计的认识,增强从概念思维到表现的能力,培养个性设计素质,掌握主要的设计流程及实际当中的运用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与基本掌握企业形象设计(CIS)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系统、策划顺序、设计方法,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商标标志设计能力和合作完成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能力。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基础认识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国内外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二)重点: 初步认识VI设计的概况。 (三)难点: 掌握VI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 1.CIS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CIS的含义及构成特点 3.MI、BI、VI之间的关系 4.VI设计的基本程序 实训项目一: 阅读和收集大量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第二章VI基本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了解标志设计的要素和主题。 (三)难点:

运用软件制作LOGO设计。 (四)教学内容: 1.命名 2.标志的设计 3.标准字体设计 4.实践标志设计 实训项目二: 设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标志设计。 第三章 VI应用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学习标志中色彩及标准字的基本运用。 (三)难点: 运用软件结合企业理念制作LOGO。 (四)教学内容: 1.企业标准字与标准色练习 2.标志设计的实践 实训项目三: 利用多种表现形式练习标志设计。 第四章 VI应用识别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掌握企业视觉要素的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内容最后完成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1 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1.2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1.3 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末的平面设计 (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面设计的促进与推动 1.4 18世纪的西方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2.1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平面设计的发展 (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2)19世纪木刻活字与木刻插图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3)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的发展 2.2 摄影术的发明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出版业的影响、19世纪字体的三个重大发展、摄影的发明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案例三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震撼 3.1 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1)出版物设计的发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兴起 (2)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及影响 3.2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工艺美术”概况 (2)英美两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表现 3.3 “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新艺术运动概况 (2)“新艺术”运动对欧美各国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3)“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和缺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主要的平面设计师及作品、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意义 案例四 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与形成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工业设计史》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 ] 学时[ ] 制定人[ ] 审核人[ ] 批准人[ ] 工业设计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 ] 课程承担单位 [ ] 制定日期[ ] 审核日期 [ ]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专业理论性课程。 本课程采用理论 单元教学,学习世界工业发展的线索、概貌、各个时期主要流派、组织、代表人 物以及代表作品, 归纳历史经验和教训, 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照。 最 终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 观察、分析、创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国内工业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需要前期学习《工业设计概论》课程,完成前导任务是“工业设计初 步“,为本课程学习提供相关的专业概念和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为后续课程 《产 品造型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结构与创新设计》 提供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是辩证的认识工业设计历史, 将设计思维和理念灵活运用 到今后的创新设计中。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工业设计是什么, 掌握工业设计概 论的知识与内容, 对专业有初步的认识。 学习工业设计史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 理论基础,为今后的设计储备基础知识, 为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工业设计理论研究、 设计项目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目标 1.工业设计的萌芽; 2.18 世纪的工业设计与设计风格; 3.19 世纪的工业设计与设计风格; 4.熟悉工业设计的历史; 5.设计代表人物与作品;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2.能够分析和解读设计作品; 3.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今后的设计中; 4.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设计的思维与能力; 2.具备分析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 3 ?具备技术与艺术结合进行设计的能力;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课程编号:2212540 学时学分:32 (2) 专业层次:工业设计(本科) 制订日期:2006年9月 版次: 1 归口单位:设计艺术系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工业设计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 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 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教学内容:A 设计的萌芽阶段. B 手工艺设计阶段. 基本要求:了解A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B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4.2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B 机械化与设计, C 设计改革, 基本要求:了解A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B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 C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 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4.3 1915-1935年的设计 教学内容:A 工业、技术与设计, B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C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基本要求:了解A 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B 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 披乌斯与包豪斯, C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4.4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战后重建与设计, B 走向多元化, C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 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必修课, 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 研究不同 民族、不同国家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历史地 辩证地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 并通过艺术发展史深层理解思想、 文化、哲学、宗教、 经济等整个人类发展史, 在整整合史料基础上,生成高尚的审美理想, 构建审美文化,提升 人文素质,并将其物化于美术作品之中。 四、教学要求 中外美术史教学由于史料丰富而易流于具体琐碎史实, 对课程深度挖掘不够。 我们应注 意在教学中既深钻精研细节, 又要统整知识框架, 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方法与学生认识 知水平与心理能力及特点相适应, 创造性地增减实施教学, 把知识性、趣味性有地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获得技能,接受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 多采用现代媒体与技 术等直观教学方式、 方法,把语言信息渠道和视觉、听觉信息渠道有机结合起来, 以达美术 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序号章目名称 学时 配 分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 配 1 导论、原始美术 2 5 隋唐美术 2 2 先秦美术 2 6 五代、木、兀美术 2 3 秦汉美术 2 7 明清美术 2 4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8 现当代美术 2 1 原始美术 2 5 十七、十八世纪美术 2 2 古非洲、两河、印度等美术 2 6 十九世纪美术 2 3 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美术 2 7 现代美术 2 4 文艺复兴美术 2 8 后现代美术 2 六、考核: 考核形式一一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一一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 =总评成绩(100% ; 题 量——90分钟 《中外美术 史》 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2011年9月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2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学分 学 时 3 2 开 课 对 象 13级视觉 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 目标)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必修史论课。 课程任务:通过整体性理解认识掌握现代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全面提高设计史论知识与修养。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从本质上理解促进设计艺术发展的因素和设计学科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设计语言,感受、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 念。 3

4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讲授法、示范法、评讲法、图片展示法; 2.结合图片、优秀范例分析、结合示范,评讲等教学方法加以 解决。 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材: 《艺术设计欣赏》/杨先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 《世界设计史》阿部公正监修(日本)美术出版社 2002 《20世纪的设计》 Charlotte&Peter Fiell TASCHEN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李亮之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新艺术运动》梁梅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5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1 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1.2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1.3 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末的平面设计(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面设计的促进与推动 1.4 18世纪的西方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2.1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平面设计的发展(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6

《设计史》教学大纲

《设计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吴文轩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史 2.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Desing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设计运动的背景,各国优秀的现代设计传统和辉煌的现代设计成就,认识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设计方面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更好的进行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2004

年1月第三次印刷。 参考书: 1、《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2、《新艺术运动大师图典》周宏遍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贡布里希论设计》范景中选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现代西方设计概论》钱凤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工业设计全书》张道一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作品赏析,作业辅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总平均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适用层次、专业:本科、工业设计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的动力和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研究国内国际工业设计基本动向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设计的萌芽阶段(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1.1设计概念的产生 1.2 生存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3.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早期的人类历史与设计活动之间的关系。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二)手工艺设计阶段(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2.1中国的手工艺 2.2 国外手工艺 2. 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外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的主要特色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难点:手工艺设计向工业革命时期设计的过渡。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三)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 3.1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3.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3.3 18世纪的设计风格 3.4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3.5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3.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3.7 新条件下的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18世纪的商业和设计发展的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18世纪的劳动分工和设计风格。 难点:家具业、陶瓷工业、小五金工业的设计发展概况。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四)机械化与设计(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4.1英国的纺织工业 4.2技术与设计 4.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4.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4.5标准化与合理化 2. 基本要求: 了解19世纪的机械化运动与设计的发展概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机械化运动的发展状况。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history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 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 1.1“design”——“设计”的定义 1.2 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贞脚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贞脚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讲授法、示法、评讲法、图片展示法; 2.结合图片、优秀例分析、结合示,评讲等教学方法加以解决。贞脚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教材(书名、作者、、出版时间) 教材: 《艺术设计欣赏》/先艺编/清华大学交通大学/2009年参考书目:《世界设计史》阿部公正监修(日本)美术2002 《20 世纪的设讣》Charlotte&Peter Fiell TASCHEN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亮之编著中国轻工业2002 《新艺术运动》梁梅著中央编译2002 贞脚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而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1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1.2中世纪时期的平而设计 1.3文艺复兴时期一一17世纪末的平而设计 (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而设讣的促进与推动 1.4 18世纪的四方平而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而设计 2」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平而设汁的发展 (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2)19世纪木刻活字与木刻插图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3)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的发展 2.2摄影术的发明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岀版业的影响、19世纪字体的三个重大发展、摄影的发明对平而设计的意义 案例三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震撼 3.1维多利亚时期的平而设计 < 1)出版物设计的发展与平而广告设计的兴起 (2)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及影响 3.2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平而设计 (1)“工艺美术”槪况 (2)英美两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平而设计上的表现 3.3 “新艺术”运动中的平而设计 (1)新艺术运动槪况 (2)“新艺术”运动对欧美各国平而设计产生的影响 (3)“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维多利亚时期的平而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设讣师及其设il?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和缺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主要的平面设计师及作品、新艺术运动在平而设il?上产生的意义案例四 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与形成贞脚

工业设计史的概述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工业设计专业之一,1977年成立工业造型研究所,1993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在国内首先获的工业造型艺术硕士点。1995年以来本专业一直是全国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本课程主持人何人可教授为现任主任委员。《工业设计史》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982年--1987年为课程阶段的初创阶段。1982年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正式成立,开始着手建设《工业设计史》课程,邀请日本著名工业设计教育家吉冈道隆来校讲学,并提供了一批欧、美、日原版的设计史教材和参考书。在翻译、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始编写讲义并拍摄制作了一批教学幻灯片。 2.1988年--1998年为课程建设阶段。1988年,留学欧、美、日的青年教师先后回到工业设计系,带回了大量设计史和设计理论方面的书籍和研究成果,并实地拍摄了大量图象资料,为编写工业设计史教材奠定了坚实基础。何人可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回国后,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于1991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统编教材《工业设计史》,李妲莉、何人可编写的《美国工业设计史》、揭湘沅编写的《国外当代设计名家名作1》等教学参考书也相继出版,教学用幻灯片制作完成。《工业设计史》教材经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百余所大学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普遍的好评。1996年该教材获得了机械工业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机电类优秀教材青年奖,何人可获得机械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997年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专业。 3.1999年--2003年为课程体系发展和完善阶段。1998-1999年,何人可公派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考察了美国相关课程的情况,回国后根据工业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和设计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增补,着重介绍了绿色设计、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等内容,使教材更加完善。本教材图文并茂,还为教师配发了教学用光盘。与此同时,本专业的系列教学参考书《设计艺术丛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的教学得到广泛的应用,课程体系趋于完善。其主要特征有:(1)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先前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通过视频、Flash动画等方法,更加全面地展示设计历史发展的文化背景;(2)由平面走向三维。通过虚拟现实再现历史上经典的工业设计作品,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分析;(3)交互性。通过工业设计史资料库的建设,学生可以依据人物、流派、风格、公司类型等主题进行检索、分类,方便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上述三点无论在理论构建还是在实际应用都具有较高的价值。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类似的《工业设计史》教材,使我国的设计史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为整个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2002年《工业设计史》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并列入"十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

艺术设计史_课程标准 好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 《中外艺术史》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设计史》被认为是最基础的学科门类,通过整体性理解认识掌握现代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全面提高设计史论知识与修养。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从本质上理解促进设计艺术发展的因素和设计学科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设计语言,感受、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设计史发展脉络和每一阶段的重要内容,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依据; 2、以现代设计史为中心,了解近现代设计各转折阶段的承接关系,重点理解现代设计的形成、发展的原因及今日、今后的设计动向; 3、理解设计大国美、日、德、意的现代设计特征、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从中感受民族文化与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4、熟知世界设计史中重要的优秀名作,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与历史意义。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法说明 理论与图片资料及影视资料结合,通过可视化的感性资料理解理论内容;适当的增加资料查阅、问题讨论及设计风格体验练习,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的环境;增设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品的情境,加强互动教学,避免理论的单调、晦涩。 5、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考勤10%、平时成绩60%、小论文3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参考书: 《世界设计史》阿部公正监修(日本)美术出版社 2002 《20世纪的设计》 Charlotte&Peter Fiell TASCHEN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李亮之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新艺术运动》梁梅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 2003

12014313《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14313 开课部门:机电学院 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Theory of Form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学时:4学分,计划64学时 编写人:皮珊审核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造型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学生的三维思考能力重要过程。造型基础课是将传统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等课程有机整合,结合现代视觉教育的方法和成果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造型基础》的基本理念是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形”与“态”的有机统一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突出产品形态与一般形态的异同,使学生掌握产品造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造型基础》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和创造性训练而开设的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促使学生从原有的二维思维模式转向三维思维模式,学会使用感性的思维和理性的分析来完成创作活动。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建立对于产品造型形态的认识观,树立产品设计的理性的设计基本理念;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备基本的造型技能。 本课程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度环节。本课程以开放的、发散的构架进行授课,以各个单独分列开的要点作为授课内容,使学生具有在宽泛的知识领域中交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未来优秀设计产生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构建产品形态的基本方法及理论; (2)了解构建产品形态的各种相关材料及特点。 2、能力目标 (1)养成随时随随时思考三维形态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养成观察及发现生活中美的形态的能力; (3)能合理组合使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形态设计的能力; (4) 具有三维形态的构建能力、空间想象和创意思维能力; (5)具有了解多种三维软件并进行选择性的应用于构建三维形态的能力; (6) 具有快速的学习及模仿能力,进而进行创新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随时随地发现美思考美的习惯; (2)具有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精神; (3)具有对形态美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 (一)形态设计的基本概念 1、内容要点 (1)产品设计中形态要素的解析—点、线、面; (2)工业设计中形态设计的位置,形态研究的内容,形态创造的方法文化效应与价值。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要求: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1 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1.2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1.3 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末的平面设计 (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面设计的促进与推动 1.4 18世纪的西方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2.1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平面设计的发展 (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2)19世纪木刻活字与木刻插图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3)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的发展 2.2 摄影术的发明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出版业的影响、19世纪字体的三个重大发展、摄影的发明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案例三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震撼 3.1 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1)出版物设计的发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兴起 (2)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及影响 3.2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工艺美术”概况 (2)英美两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表现 3.3 “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新艺术运动概况 (2)“新艺术”运动对欧美各国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3)“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和缺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主要的平面设计师及作品、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意义 案例四 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与形成

《产品设计》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

产品设计 Product Design 课程编号:0855182B 学时:40 学分:2.5 课程性质:必修 选课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产品设计初步》、《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基础》、《设计结构与工艺》 内容概要: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主要学习产品形态的构建方法,功能与形态、操作使用方式与形态、仿生的形态、意象的形态、形态语义、形态构成,形态与造型风格,形态与产品结构,形态与造型材料,完形理论等。教学中选择日常生活中功能单纯的简单产品作设计练习,培养学生产品造型形态的设计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韩春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产品语义及表达》,曹建中祝莹,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产品设计基础》,孙颖莹熊文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何晓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产品设计》,陈汗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产品设计艺术》,李砚祖,人民大学出版社

《产品设计》教学大纲 学时:40 学分:2.5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主要让学生掌握产品形态的构建方法,功能与形态、操作使用方式与形态、仿生的形态、意象的形态、形态语义、形态构成,形态与造型风格,形态与产品结构,形态与造型材料,完形理论等。其中造型的训练是手段,产品的设计是最终目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在产品功能、操作使用、产品结构、材料和制造等要素限制下的造型形态设计,教学中选择日常生活中功能单纯的简单产品作设计训练,研究形态构成,但重点在意象、风格等形态内涵的探索,培养学生产品造型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产品设计初步》、《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基础》、《设计结构与工艺》、《设计调查》、《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表达基础》、《计算机二维设计》、《计算机三维设计》、《工业设计史》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先修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产品系统设计》、《专题设计实践》、《产品开发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等奠定专业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 工业设计类专业必修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产品设计概论 2课时 教学提示:

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sign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及设计类相关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设计概论艺术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篇: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1、设计的萌芽阶段: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2、手工艺设计阶段:了解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第二篇: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1、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介绍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2、机械化与设计:了解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化。 3、设计改革:了解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第三篇:1915-1935年的设计 1、工业、技术与设计: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2、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介绍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3、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包括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4、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第四篇: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1、战后重建与设计:介绍欧美、日本以及其他亚洲地区战后工业设计发展的特点和成就、战后工业设计在公司识别计划、人机工程学和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发展。 2、走向多元化:介绍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新现代主义与高技风格、波普风格和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等设计风格和思潮。 3、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美国、欧洲和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安排及方法 在本课程的32课时教学中,教师利用10课时讲授工业设计史发展的脉络主线,其余22课时由学生报告各自对工业设计史中的重要流派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并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讲评,实现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外语来提交研究报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把卷面考试和专题研究的论文相结合,以保证学生既对课程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又对特定的知识点有深入研究。其中闭卷考试和专题研究各50分。

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2015 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art and desig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艺术设计史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整体性了解艺术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使学生直观地认知各流派的代表作和美学特点,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设计史发展脉络和每一阶段的重要内容,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依据,理解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熟知世界艺术设计史中重要的优秀名作,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与历史意义,了解各国现代设计特征、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从中感受民族文化与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2.能力及技能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上各流派、设计家的代表作品和设计思想,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艺术设计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了解艺术设计各流派转折阶段的承接关系,重点理解现代设计的形成、发展的原因及今日、今后的设计动向。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艺术,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基础训练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示例。对不同时期,各个风格学派和设计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通过增强对于艺术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通过课程设计着力提高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典作品赏析,上课课堂讨论,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