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水电资源开发现状

刚果水电资源开发现状
刚果水电资源开发现状

刚果水电资源开发现状

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往称扎伊尔――译者注)土地面积2 345 000km2,人口约52 000 000(2000年统计)。

1 水电资源

国内正在运行的大坝总数为11座,其中包括6座土石坝和5座混凝土坝。这些坝都是仅仅用于水力发电。

城市和农村人均水消耗量分别为50L/d和25L/d。

国家水资源由4个技术部管理:能源(水消耗),运输,农村发展(农村水利和水井)和环境(水资源管理)。

2 能源和电力行业

自1998年以来,设有2个国家/政府能源机构,即:能源部――负责水和电开发;矿产和碳氢部――负责石油开发。

另一机构SINELAC由布隆迪,卢旺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组建,负责开发国际工程。该机构首批工程之一是位于卢旺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之间的Ruzizi河上的29.2MW的Ruzizi Ⅱ水电站。电站厂房和首批2台机组布置在刚果民主

共和国一侧。

同时,SINELAC运营两条100 kV从电厂到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和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输电线路。

最近国营能源/电力部门(SNEL)垂直整合。目前,电力市场通过电力采购协议发挥作用(主要用户即各行业和出口)。对于其他用户(工厂、交易商和民用),价格由政府(经济部)确定。

三家公司(瑞士的EEF,德国的基础设施咨询和比利时的麦帝斯)已经签定了一项协仪改造国家电力系统,改造项目包括肯沙撤发电设施以及南、北Kivu省的生产、配电设施。

2000年总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水电、木材、矿物燃料(煤、天然气、油和石油)。矿物燃料全部进口。

2000年的国家电力生产:水电占99.94%,油占0.002%,气0.054%。这些数字仅指国营企业。只有0.002%的国家电力是由SNEL通过进口原料生产。

2000年总的电力消耗量约3 095GWh(不包括国家的北部和东部)。今后10年估计电力需求量将按年5%比例增长。

2000年从赞比亚进口5.6GWh,出口1 274GWh到津巴布韦、南非、刚果和安哥拉(不包括卢旺达和布隆迪)。

目前,所有正在运行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2 545MW(不包括私营电厂)。

2000年期间西部和南部电网高峰需求量为902.5MW。

平均基荷为480MW,南方电网为244MW,Inga―Kolwezi

输电线为236MW。

民用平均电价(不包括税)从2001年US$0.05/kwh降到2002年的US$0.043/kMh(由于出口到RSA的电价的降低)。

4大电网系统有16座水电站供电(总额定容量为2

426MW)。两座最大的水电厂是英戈(1nga)I(351MW)和英戈Ⅱ(1 424MW)。

SNEI也有一座天燃气发电厂(1.6MW)和26座柴油发电厂总容量为30MW。另外,有48座独立运行的水电厂,总装机容量为89MW(私营电厂属30个电力生产商)。

2000年由SNEL运行的水电厂实际出力仅只占―半(1 297MW)。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电厂设施已运行40余年,并且维修配件供应短缺,造成机组改造极其困难。

自1990年以来,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世行和货币基金组织援助问题,过去10年来由于建立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不稳定问题。目前政府正通过SNEL寻求外部伙伴,解决电力行业的诸多问题。

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多数水电厂的技术改造,这些电厂目前都在运行,尤其是英戈I和英戈Il电厂。例外的是卡汤戈电厂在80年代期间从世行、法国、比利时政府获得过融资。

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政府和SNEL。已经在研究电力

行业的机构改革。在象英戈I和英戈H电厂大型电厂改造之后、或者新建象英戈Ⅲ和英戈IV之后,共同管理伙伴模式也已经得到批准。

私营电厂(约90MW)实际出力仅为1/3,部分原因是维护配件短缺,部分开采活动的减少而需要的电力减少。多数矿产公司正在改制,政府和外部伙伴正在签定协议。

正在运行的热电容量也减少了50%。

3 水电开发

刚果民主共和国目前在非洲占有最丰富的水能资源,也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997年6月统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 397TWh/a,技术可开发量为100 000MW。1991年10月计算的经济可开发量为419 210 GWh /a(根据运行、研究、调查的坝址,按100%的荷载系数假定)。已开发的占技术可开发量不到l%。

目前的水电安装容量为2 515MW(虽然可运行的仅占一半),近期有4.5W的水电容量正在施工,长期规划年开发39 351MW。

现有安装容量超过10MW水电厂有15座(包括SINELAC所属的Ruzizi Ⅱ)。

现有715MW容量的水电机组寿命超过40年。通过改

造更新,现有水电厂估计容量可增加85MW。

刚果民主共和国每度电的生产成本为US 0.02。

国家几乎所有的电力都是由水电提供(SNEI。约占99.94%)。仅有3.5%的水电由私营提供。

正在运行的所有水电厂年平均发电量约为6 000GWh。2000年SNEI。仅西南联网水电厂发电量为5 813GWh。

计划2010年拟建的英戈m电厂装机容量为3500MW。

计划拟建的另一座大型水电项目是大英戈(Grand lnga)工程(达39 000MW),单机容量为750MW,装机52台。一期工程计划2010年之前开工。二期工程,也就是英戈IV,将通过长距离输电线(英戈一阿斯旺;刚果一安哥拉一纳米比亚一南非;和英戈一赞比亚一津巴布韦一博茨瓦纳一南非)向埃及和南非供电。该项目目前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输电线路可行性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英戈Ⅲ和英戈1V可能按BOT或者BOOT模式开发。

计划的新的水电工程项目还包括中等规模的电站(40~100MW),向刚果东部省份供电。以及各种规模的小型水电站使郊区和农村电气化,以取代目前的柴油供电。

进一步研究的水电项目还包括RuziziⅢ和IV工程,它们将与邻国(卢旺达和布隆迪)共同开发。

4 小水电

现有48座小型(包括微型)水电站在运行,另有27座在规划之中;总装机容量前者约为64MW,后者为104MW。

目前有一座5.2MW小水电站由MIBA兴建。电厂设备正由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CKD Blansko制造,标志着Lubilanji Ⅱ电厂处在它的最后阶段。

5 环境

现有―套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电厂和输电线路工程的关于环境影响的法律框架。环境部还制定了有关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的法规和指南。

6 展望

目前紧急需要改造现有电厂和输电网络,以及兴建新的水电厂。尤其是水电厂如英戈I(1972年),英戈II(1982年)和莫巴伊(1989)。由于设备早期损坏,急需更新改造。

此外,仍有可能利用Mobutu Sese Sekohu湖作为水力发电和调节尼罗河流量的多目标工程的蓄水库。

长期规划包括进一步与其他非洲国家如埃及的联网。如上所述,一旦完成大英戈工程,电力将从英戈电厂出口到

国外,目前从经济上认为是可行的。预计2010年之前兴建一座8 000MW的一期电厂。

一项最新研究设想从目前的Inga―Kolwezi高压直流输电线上搭线向国家的中部供电。这将有助于2010年之前这―地区的钻石开采业的扩展。

财力不足是所有这些项目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译自Hydropower & Dams World Atlas,2003)

小水电资源开发热的探讨

凉山小水电资源开发热的探讨 作者:陈代友 【摘要】:凉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陲,面积60423平方公里,州内山川纵横河流密布,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横穿州内及周边地区,在这仅占全国幅员面积6‰的土地上,却拥有全国10.5%的水能资源量和13.1%的可开发量。据统计,凉山的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到710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952万千瓦,占四川省技术水电可开发容量的33.5%,凉山的水能资源富甲天下。但由于在小水电的开发利用方面缺乏科学管理和规范,从而制约了小水电的发展和没有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凉山小水电目前的发展现状,浅谈如何充分利用凉山的水能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管理电网规划拓展市场探讨【前言】 当今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是能源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国家发改委预测:中国从1998一2020年能源消费将增长3倍。巨大的能源需求,谁来供应中国的能源?这是个能源安全战略问题。未来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社会发现、经济建设对能源的依赖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世界能源消耗量最大的是煤炭,中国的煤炭消耗更是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5%左右,其中50%以上的煤炭又直接用于发电。煤炭资源用于发电,一是浪费资源,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少一点,总有枯竭的一天;二是煤炭用于发电会排放大量CO2污染大气环境,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三是煤炭用于发电运输费用和耗煤的成本高。而水电开发以前开发技术不成熟,同时造价高、投资大、工期长、回报低、回收资金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电的发展。 2004年我国遭受了自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电荒”,全国26个省拉闸限电,电力缺口达40000MW。巨大的电力供应缺口带来了电力建设的高潮,在国家“西电东送”和“优先发展水电的能源战略指导下,区域性小水电资源的开发更成了争相投资的热门产业。水电是一项可持续开发的能源,也是绿色再生能源,只要地球水循环系统存在,水资源就不会枯竭。科学合理地开发水电资源,是一本万利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力发电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的落差所具备的位能做功,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水能,需要人工修筑能集中水流落差和调节流量的水工建筑物,如大坝、引水管涵等。因此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但水力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机组启动快,调节容易。 国外发展现状: 全世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约为22.61亿kW,分布不均匀,各国开发的程度亦各异。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是三峡水电站,他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2002年底,全世界已经修建了49700多座大坝(高于15m或库容大于100万m3),大坝建设情况见下表,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大坝有25000多座。世界上有24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90%以上的能源,如巴西、挪威等国;有55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50%以上的能源,包括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国;有62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40%以上的能源,包括南美的大部分国家。全世界大坝的发电量占所有发电量总和的19%,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28.49GW。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在60%以上。 世界各国水能开发情况: 美国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拿大水电比重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巴西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四位。 挪威能源消费中水电占一半。 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水力发电这一方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水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是借助水能资源,然后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利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兴方式,这一种发电方式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

地热能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A2A1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A2A1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3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能源。地球内部热源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主要方式,地热能在采暖、供热、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人们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担忧与日俱增,地热能源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新一轮地热能开采热,欧、美、日等国纷纷加速地热能开发。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认为: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国地热可采储量是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的倍,其中距地表2000米内储藏的地热能为2500亿吨标准煤。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 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在地热利用规模上,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稳步增长。 在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中,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地热发电效益显著提升。除地热发电外,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利用途径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

水电资源开发的困境应引起重视

中小水电的困境应引起重视 (2010-1-4 8:56:33) 来自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近几年来,云南怒江州中小水电快速发展,2009年底装机容量将达到85万千瓦,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持。但是,由于窝电严重、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怒江州中小水电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对于这些难题,单靠怒江州难以解决,甚至云南省也难以全部解决,而是有赖于国家层面促进解决。 基本情况 怒江州地处滇西北。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两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两大河流纵贯全境。受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的影响,怒江州具有双雨季的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加之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积雪蓄水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河流多,落差大,水流急,水涵养能力强,丰枯悬殊不大,极具中小水电开发优势,是发展水电的良好地域。 2003年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保山市召开全省地方电力发展工作会议,随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云政发[2003]138号)。怒江州委、州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认真贯彻保山会议精神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及时出台了《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意见》(怒政发[2003]188号文件),利用州内丰富的中小水电资源积极招商引资,掀起了中小水电开发建设的热潮。 2003年以来,进驻怒江州登记注册投资开发中小水电的企业多达54家,跟政府签订了70多条河流的开发协议,占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在怒江州内一、二级支流的40%左右,拟建中小水电站90多座,规划装机容量170多万千瓦。 预计到今年年底,怒江州2003年后建成投产电站46座,全部为中小水电,最大单站装机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77万千瓦,总投资约计38亿人民币。加上2003年之前投产的30多座农村小水电站,怒江州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按照年平均发电小时4500小时测算,发电量可达到38亿千瓦时。按照目前在建电站施工进度,怒江州中小水电装机到2010年底将突破100万千瓦,发电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能资源是怒江州的优势资源,在怒江干流开发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优先开发中小水电是怒江州各级党委、政府的明智选择。这既符合怒江州的客观实际,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更是发展地方工业的必由之路。因为在“一穷二白”的地区发展工业,如果没有能源作基础,没有电力作动力,是不可想象的。 这几年,中小水电开发给怒江州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是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中小水电的快速发展,为怒江州的矿冶工业提供

我国水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水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 前言 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首先,我国有大规模利用水能资源的条件和必要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国水能的利用率仅为13%,水力发电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也大幅度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甚至需要依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约需要进口1亿t石油,并且其进口依存度将达40%左右,甚至更高。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展新能源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而水能就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发展水电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常规发电方式,煤的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而核能发电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泄漏造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水力发电不排放有害的气体、烟尘和灰渣,又没有核辐射污染,是一种清洁的电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次,水力发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工程建设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和输电技术于完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廉,运行的可靠性高,故其发展极为迅速。 l 我国水能资源概况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6.76亿kw,年发电量59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9200亿kwh。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能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流域的分布很不均匀;此外我国水能资源的突出特点是河流的河道陡峻,落差巨大,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大河流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天然落差都高达5000 m左右,形成了一系列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流,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充分了解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才能在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水能资源。 2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 一个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水电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水电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修复丰满大坝和电站,续建龙溪河。古田等小型工程,着手开发一些中小型水电(如官厅、淮河、黄坛口、流溪河等电站)。在50年代后期条件逐步成熟后,对一些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如狮子滩、盐锅峡、拓溪、新丰江、新安江、西津和猫跳河、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王鸿雁张葵叶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地热资源既属于矿产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温能、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以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在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地热能开发及利用取得较快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及企业的重视。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及利用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 全球地热储量十分巨大,理论上可供全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据估计,即便只计算地球表层10km厚这样薄薄的一层,全球地热储量也有约1.45×1026J,相当于4.948×1015吨标准煤,是地球全部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的几百倍。[1]世界上已知的地热资源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三个主要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的地热带;二是从大西洋中脊向东横跨地中海、中东到我国滇、藏地热带;三是非洲大裂谷和红海大裂谷的地热带。这些地带都是地壳活动的异常区,多火山、地震,为高温地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2]图1所示为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图1 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来源:鹿清华, 张晓熙, 何祚云. 国内外地热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 排, 2012, 2(1): 39-42 (二)全球地热资源利用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热水型、地压地热能、干热岩地热能和岩浆热能四种类型;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又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发电和非发电两个方面,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是直接利用,多用于采暖、干燥、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医疗、旅游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此外,对于25℃以下的浅层地温,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制冷。 根据2010世界地热大会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有24个国家开发了地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715MWe,年发电利用总量为67246GWh,平均利用系数为0.72;有78个国家开展了地热直接利用活动,总设备容量为50583MWt,年利用热能121696GWh,平均利用系数0.27。 表1 地热发电排名前10的国家 国家装机容量 (MWe)运行能量 (MWe) 总生产能量 (GWh/y) 运行率 (%) 运行机组 (套) 美国3093 2024 16603 0.94 209 菲律宾1904 1774 10311 0.66 56 印尼1197 1197 9600 0.92 22 墨西哥958 958 7047 0.84 37 意大利843 843 5520 0.75 33 新西兰628 628 4055 0.74 43 冰岛575 575 4597 0.91 25 日本536 422 3064 0.83 20 萨尔瓦多204 192 1422 0.85 7 肯尼亚167 167 1131 0.78 6 表2 地热直接利用排名前10的国家国家总生产能量GWh/y 主要利用方式 中国20932 直接供热、地源热泵、洗浴 美国15710 地源热泵 瑞典12585 地源热泵 土耳其10247 直接供热 日本7139 洗浴 挪威7001 地源热泵

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论述了可再生资源的的水电资源的利与弊。随着世界化石能源资源的日益减少,这种能源紧缺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而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应用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资源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各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开发成本和效率都还难以满足大规模电网的需要。水电是目前惟一可以进行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此外,可再生能源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它可以重复利用,源源不断,但是,它也有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保存,如果不开发利用,它就要随着时间流逝。 关键字:水电站生态环境水能资源可再生资源 1 前言 从环境方面看,水电减少煤炭燃烧导致的污染排放的效益也是无可替代的。虽然,现在的脱硫、洁净煤燃烧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燃煤的空气污染,但是,目前我国解决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还只有减少燃烧量。而开发大型水电可以减少排放,缓解环境污染,这也是国际社会改变态度支持大型水电开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水电站的建设还产生了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经济利益,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发电模式,它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然而任何水利工程的兴建对于河及人类社会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水电站在给人类带来经济和环境利益的同时,也对河流及其下游生态系统产生了对层次的负面影响如导致下游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2.水能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方面 巨大的水库可能引起地表的活动,甚至有可能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与蓄水过程密切相关。一般在水库蓄水后不久即开始发生地震, 地震活动的加剧、高潮或强烈地震的发生, 常出现在库水蓄到最高水位的第一、第二个蓄水周

中国小水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重点

中国小水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小水电发展概况 1.1资源条件 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按20世纪80年代初标准,把1.2万千瓦以下水电站称为小水电站,我国小水电理论蕴藏量达1.6亿千瓦,相应的年电能为13000亿千瓦时,可开发装机容量7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000~2,500亿千瓦时。按现在的标准,把5万千瓦(按每千瓦投资7000~8000元估算,总投资在4亿元以下)以下水电站称为小水电,则这些数字将大大增加。 我国的小水电资源分布很广,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有1500多个县有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其中可开发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县有1100多个。 1.2特点与优势 1)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2)小水电资源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鼓励、引导集体、企业和个人开发。 3)小水电资源可以就近供电,就近消纳,不需要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发电成本和供电成本相对较低。 4)小水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电站的有益补充,可为“西电东送”提供有力的支撑。 5)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相比,其技术比较成熟、造价低,非常适合为分散的农村供电及电气化建设,其开发利用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3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中国农村无电可用的问题,政府结合江河治理开发农村水电,解决照明和生产用电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一半以上的农村还是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目前仍有800多个县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通过开发农村水电,累计解决了5亿多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中国有1500多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共建成水电站4.8万座。2003年全,年发电kW万3120,全国农村水电总装机达到kW万270国新增农村水电装机 量1100亿kW。h,均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和年发电量的40%.2003年中国农村水电增加值482亿元,税利84亿元,其中税收42亿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务院部署开展了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建成了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县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人均用电量“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水电已经成为中国广大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是中西部地区税收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力发电的研究综述

水力发电的研究综述 摘要: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关键词:我国水力发电现状前景 前言 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首先,我国有大规模利用水能资源的条件和必要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国水能的利用率仅为13%,水力发电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也大幅度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甚至需要依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约需要进口1亿t石油,并且其进口依存度将达40%左右,甚至更高。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展新能源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而水能就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发展水电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常规发电方式,煤的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而核能发电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泄漏造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水力发电不排放有害的气体、烟尘和灰渣,又没有核辐射污染,是一种清洁的电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次,水力发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工程建设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和输电技术于完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廉,运行的可靠性高,故其发展极为迅速。 l 我国水能资源概况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 6.76亿 kw,年发电量 59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9200亿kwh。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能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流域的分布很不均匀;此外我国水能资源的突出特点是河流的河道陡峻,落差巨大,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大河流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天然落差都高达5000 m左右,形成了一系列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流,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充分了解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才能在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水能资源。 2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 一个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水电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水电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修复丰满大坝和电站,续建龙溪河。古田等小型工程,着手开发一些中小型水电(如官厅、淮河、黄坛口、流溪河等电站)。在50年代后期条件逐步成熟后,对一些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如狮子滩、盐锅峡、拓溪、新丰江、新安江、西津和猫跳河、以礼河等工程。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开工的有龚嘴、映秀湾、乌江渡、碧口、凤滩、龙羊峡、白山、大化等工程。70年代初第一座装机容量超过1000 MW的刘家峡水电站投产。80年代容量2715 MW的葛洲坝水电站建成,之后一系列大水电站相继建设,容量18200MW的三峡工程也于1994年正式开工;到2000年底,全国规模超过1000 MW已建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一、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见表1。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 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 位次矿种矿种数 1 镍矿、钴矿、铂矿、钯矿、锇矿、铱矿、钌矿、铑矿、硒矿、铸型用粘土10 2 铬矿、镉矿、普通萤石、水泥配料用红土、水泥配料用黄土、饰面用蛇纹岩 6 3 锌矿、金矿、铍矿(绿柱石)、铊矿、碲矿、红柱石、透辉石、岩棉用玄武岩8 4 铜矿、铅矿、稀土矿、冶金用石英岩、重晶石 5 5 锑矿、铌钽矿、伴生硫铁矿、芒硝、水泥配料用砂 5 6 铋矿、铍矿(氧化铍)、菱镁矿、钾盐、砷矿、石榴子石、方解石、石棉8 7 钒矿、镁矿、汞矿、明矾石、宝石、玻璃用石英岩、蛭石7 8 油页岩、钨矿、银矿、冶金用脉石英 4 9 石油、化肥用蛇纹石、泥炭、玻璃用白云岩 4 10 锗矿、铟矿、叶蜡石、玻璃用砂 4 二、矿产资源开发在甘肃经济中的作用及供需形势 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况及问题分析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况及问题分析 北京、河北、山西等地采访发现,面对丰富的地热资源,众多开发商一拥而上,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开采、粗放利用,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诸多破坏。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若不及时落实跟进,地热过度开发趋势将会加剧。有关部门应坚决制止乱采滥用、粗放利用地热资源,把地热资源利用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地热违规开发破坏地质环境 “个别县开发地热资源毫无科学规划可言,本来只适合打三五眼热水井,却一下子就打了二三十口,开发现状令人瞠目结舌。”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据调查,这些地热开发许多属于“未批先建、先建后批”,甚至偷偷开发的现象也不稀罕。 河北深州、安平、深泽、故城等地热供暖比较集中的县了解到,很多地热井都是近两年补办的手续。由于回灌井技术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大部分地热井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都不建回灌井。“先打井后上报”、“只开采不回灌”在一些地方成为普遍现象,地热管理部门对地热水资源的情况掌握不够,对取水量难以监测。 目前,国内地热资源主要用于洗浴、医疗保健、温泉度假、供暖以及养殖等低附加值的产业,开发形式粗放,缺乏

梯级开发的先进工艺,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地方的地热水温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有的地热游泳馆开始用烧锅炉的办法给水升温,有的打着地热的牌子却用自来水。由于各地各自为政,有的存在盲目打井,井位密度过大,超采地热导致一些地热田出现热田面积缩小,甚至出凉水的情形;有的由于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超常下降。 如果开发地热不采取回灌措施,不仅会造成地热资源枯竭,还会带来环境危害。有专家说,如果没有回灌,地热水被大量开采后,会引起含水层压力、温度下降。地热水直接在地表排放,还会对生态造成热污染、化学污染等危害。 法律法规落实难制约资源管理 “管理体制不顺,法律法规落实难,是当前地热资源保护中的普遍现象。”据了解,将地热资源按矿产资源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按照法律规定,抽取深层地热水至少需要两证:一是县级以上水务部门颁发的取水许可证,二是向省级国土部门申请采矿权。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已经出台了“地热管理条例”,对地热的勘探、开发、利用、回灌、环保等环节都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这些“条例”落实并不如人意。 “多龙管水”局面在地热资源开发上同样存在。山西省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水利部门一直与地矿部门争地热管理权,致使地热开发企业无所适从。有的地热开采办理了取水

【论文】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利用现状、不足,前景 【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 管辖的海域十分广阔,共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 中分布十分广阔的大洋金属结核,以及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这些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也已在东太平洋的C-C区圈定15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已获联合国的批准。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海洋产业的状况及发展现状,以及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对发展我国海洋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并预测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前景。 Our country is a maritime country, sea area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ea is very broad, a total of 3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ry broad ocean metal tuberculosis, and plenty of natural gas and oil, which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our country also has set up a file in the eastern Pacific C-C the delineation of 15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open area,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a's ocean resources, the condition of the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cean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edicted the prospect of China's ocean resources. 【关键词】:海洋资源资源利用现状发展前景海洋优势 【正文】: 我国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利用现状: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水电建设力度,水电开发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2011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亿千瓦,是世界上水电装机容量最人的川家。相对其他清洁能源而言,水电成木低,技术成熟,出力特性较好,是实现2020年15%非化石能源目标的首选能源。 一、大型水电基地建设 (一)建设大型水电基地有利于加快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根据2005年全国水能资源复查的结果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亿乙千瓦。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率一股在60%以上,而截至2011年底,我国水电开发率仅为43%左右,未来开发潜力巨大。 建设大型水电基地是开发利用我国水能资源的主要形式。我国水能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长江、金沙江、怒江、黃河等大江大河上,具有很好的集中化开发和规模化外送的条件。我国水电技术能力不断增强,水电站设计和施工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水电机组的制造和安装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峡、龙滩等一批自主设计制造的70万千瓦机组已投运多年,建设大型水电基地面临的技术障碍较小。 长江干流上游、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乌江、南盘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上游、黄河北干流、东北、湘西、闽浙赣和怒江等13个大型水电基地(见图3-2)规划装机容量合计约32亿千瓦,约占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60%; (二)大型水电基地优化开发重点及时序 我国未来水电开发重点地区1要是西南的四川、云南和西藏地区。从我国13个大型水电基地的开发程度看,闽浙赣、湘西、长江干流上游等主要位于东中部地区的大型水电基地

水电资源的现状与未来浅析

水电资源的现状与未来 一、发展水电的优越性 召开第14届世界能源大会后的主要结论之一是:在21世纪的上半期,作为化石燃料替代品的再生能源中,只有水电资源成为主要资源。世界上还有70%以上的水能源可供开发,特别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潜力很大。 通过国内实践,总结出水电有6大优点: 1)它是再生能源,虽有丰枯年差别,但没有用完的顾虑;而火电、核电消耗的是有限的油、煤、气、铀等资源。 2)发电成本低,水电的成本仅为火电的1/4左右;经济效益高,水电是火电的3倍左右。 3)水电是清洁能源,可改善自然环境;而火电排放烟尘、氧化硫、氮氧化物、温室气体、放射性物资,特别是烧高硫煤会出现酸雨。核电则会产生很难处理的核废料。 4)水电有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众多社会效益,火电效益相对较少。 5)效率高,大中型水电站为80%~90%,而火电厂为30%~50%;厂用电率,水电站为0.3%,而火电厂为8.22%。

6)水电机组起停灵活,输出功率增减快,可变幅度大,是电力系统理想的调峰、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 然而一切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水电也有负面影响,例如:坝后水流量减少,会增加泥沙淀积,江水自净能力降低;淹没地段要移民,搬迁文物;对鱼类产卵,回游产生影响;淹没地段容易产生滑坡;高坝容易诱发地震。近年对开发怒江,环保派与开发派有较大争论,使怒江开发陷入停顿状态。 现在,葛洲坝将到运行15年时,有关部门作了总结,充分说明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已向华中和华东电网输送电量1879亿kW?h,创造直接工业产值150亿元。葛洲坝电站通过革新挖潜,使其最大输出功率由设计时的271.5万kW提高到286.8万kW;机组运行的最低水头由设计时的8.3m降低到5.8m;即使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机组也能正常运行。近16年已累计节约原煤8000多万t,其节煤效益和煤运交通减荷效果约相当于3~5座装机60万kW的火电厂,年产煤1000万t的煤矿和一条综合运力达1100万t的铁路功能。1998年长江7次洪峰形成时,在隔河岩水库及漳河水库关闸同时,葛洲坝水利枢纽控制下泄流量,最多时削减流量2000m3/s,并维持29h,直接降低沙市水位25cm,大大减轻了洪水对长江中下游的危害程度。 二、世界开发水电情况 目前世界上大约21%的电量来自水电。近45年来世界水能资源开发仍然保持较快的速度。1950年共有水电装机容量7200万kW,1970年水电装机容量19065万kW,发电量11650亿kW?h,1990年达62843万kW和21615亿kW?h,1995年已达70893万kW和25325亿kW?h。45年内,水电装机容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2%。可以看出国土面积较小的发达国家开发率最高,而那些面积大而水能资源又处于边远地区的国家尚可进一步开发。又据另一资料刊载,2004年在各国电力系统中水电量所占比重,挪威为9819%,巴西为

地热开发与利用

地热开发与利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水力发电行业状况

电力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能量,水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一个门类。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电在我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首先,我国有大规模利用水能资源的条件和必要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国水能的利用率仅为13%,水力发电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也大幅度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甚至需要依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约需要进口1亿t石油,并且其进口依存度将达40%左右,甚至更高。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展新能源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而水能就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发展水电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常规发电方式,煤的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而核能发电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泄漏造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水力发电不排放有害的气体、烟尘和灰渣,又没有核辐射污染,是一种清洁的电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次,水力发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工程建设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和输电技术于完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廉,运行的可靠性高,故其发展极为迅速。 l 我国水能资源概况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 6.76亿 kw,年发电量 59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9200亿kwh。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能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流域的分布很不均匀;此外我国水能资源的突出特点是河流的河道陡峻,落差巨大,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大河流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天然落差都高达5000 m左右,形成了一系列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流,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充分了解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才能在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水能资源。 2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 一个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水电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水电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修复丰满大坝和电站,续建龙溪河。古田等小型工程,着手开发一些中小型水电(如官厅、淮河、黄坛口、流溪河等电站)。在50年代后期条件逐步成熟后,对一些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