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述

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述
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6861543.html,

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述

作者:周扬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含油污泥的来源与特点,概述了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其中物理化学法包括焚烧法、萃取法、热解法和固化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包括堆肥法、生物反应器法和土地耕作法。最后介绍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关键词:含油污泥无害化资源化

1 含油污泥的产生和特点

1.1 含油污泥的产生

含油污泥是指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他物质,因其中的油分不能回收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多种形态的混合物。含油污泥是原油开采、集输及炼制过程中多个环节产生的由矿物油、矿物质、水及泥砂构成的废物。这些污泥中一般含油苯系物、酚类等物质,并伴随有恶臭和毒性,会使土壤、水体和植被受到极大污染,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

1.2 含油污泥的特点

①含水率高,体积较大;②成分复杂,不易处理。特别是三次采油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更增加了处理难度;③有害成分多超过排放标准;④含大量的污油和有害物质。

2 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

2.1 物理化学处理法

2.1.1 焚烧法

焚烧法的特点是废物取出效果好,安全可靠。油田的污泥焚烧多是将污泥做成型煤或烧砖的辅助燃料,该方法是将油泥、砂掺入煤粉或锯末中制造成型煤或用作烧砖燃料。然而由于产品原油味较重,用户不愿使用;烧出的砖因裂解气的产生而强度降低。并且,目前国内已经明令禁止烧制土砖,型煤用量也越来越少,此种焚烧法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于产量少的特殊含油污泥可以直接投入焚烧炉焚烧。具有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度快,无害化彻底,余热可用于发电等特点。焚烧大致分为干燥、热分解和燃烧三个阶段。干燥是利用热能使水分气化,并排出生成的水蒸气的过程;热分解是污泥中有机可燃物在高温作用下的分解和聚合反应过程;燃烧阶段,热解产生的不同种类的气、固态可燃物与空气混合,达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工艺优化研究(2009.11.28)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工艺优化研究0 引言 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油固体废物,被称之为含油污泥。污泥中一般含油率约10%~50% ,含水率约40%~90%。含油污泥是一种量大而面广的污染源,具有油含量高、重质油组分高等特点。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吨罐底泥、池底泥[1],其中胜利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在10万吨以上,大港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约15万吨,河南油田每年产生5×104m3含油污泥[2]。油泥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铬、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含油污泥的大量产生, 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愈来愈大, 所产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类。由于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随意排放或简单堆放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和周围植被等环境因素造成污染,各国都对其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因此,国内外很多油田和环保公司都积极开发研究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并应用推广,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油田由于收集、处理难度大,处理工艺复杂,中国石油各油田目前基本没有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现阶段的处理方式以简易填埋与简易焚烧为主,或采用脱水后堆放干化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若不及时加以有效处理,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困扰石油行业的一大难题。 1 含油污泥的性质分析 1.1 含油污泥的组成分析 准确测定含油污泥的组成是含油污泥处理的关键,对不同的组分通常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实验中的含油污泥样品取自中国三个大型油田A、B与C, 1号与3号样品为A油田的罐底泥与落地油泥, 2号样品为B油田联合站的污水污泥、3号与4 号样品为C油田不同矿物油含量的罐底泥。以空气干燥基(50 ℃,干燥24 h)为分析基准。含油污泥及其组成性质的分析见表1。其中,含油污泥三组分测定方法为:水分含量采用《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测定,矿物油含量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抽提剂三氯甲烷) ,矿物质由减量得到;矿物油(索氏抽提分离得到)的元素组成由元素 分析仪与测硫仪测定,氧由减量得到;四组分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与沥青质)依据《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测定;矿物质(索氏抽提残渣)由X射线衍射光谱仪测定。氧弹量热仪测定热值。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研究展望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研究展望 石油在炼制和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由于本身的特性所致,它的处理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含油污泥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探讨和解决。文章主要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前景进行了预测。 标签:含油污泥;环境保护;处理;无害化 1 前言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炼制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于产生量巨大对环境会造成巨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含油污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病菌等,会对水体和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含油污泥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此来保证对环境的无害影响[1]。对于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都在进行研究,经过了很多年的实验和分析,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这些成果也主要针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处置。本文将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综述,以此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2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现状 2.1 含油污泥固化处理技术 早在1984年,Morgan 等对[2]对含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并测试了多种固化剂。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和陈旧的水泥窑粉尘被认为是最佳的固化剂,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Lee等[3]对长庆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开发的配方可以有效地固化含油污泥,固化后的含油量从处理前的80000mg/L降低到0.4mg/L,污泥固化后的硫含量由4mg/L减少为0.4mg/L。固化污泥的压缩强度为3MPa。Yue等[4]采取直接加入凝固剂的方法对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的污泥进行固化处理。结果表明,当促凝剂B的质量分数为10%时,固化污泥压缩强度为4.23MPa。固化污泥浸出液的所有参数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固化后的污泥可进行安全填埋。Hu等[5] 研究了影响固化含油污泥中油迁移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含油污泥超过9.56MPa的压力强度,油泥中未被发现油的存在。由此证明,固化的方法是可靠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2.2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油泥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然后充气,含油污泥中的微生物得到大量的生长和增殖,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降解。另一种是向含油污泥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可以降低油泥中的石油烃含量。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外加的细菌可以使石油烃的降解率达50%[6,7]。 Biswal等[8]利用实验室富集培养的微生物进行了含油污泥的降解研究。研

离心机有效处理含油污泥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离心机有效处理含油污泥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离心机有效处理含油污泥的问题分析与对 策(标准版) 炼油污水处理场的含油污泥是石化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炼油厂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浮选加药产生的浮渣、生化系统的剩余活性污泥、隔油池池底泥等。其含油量一般为8%~20%,含水率为60%~80%,且含有10%的固体物质(泥、砂、菌等)。一般中小型炼油厂年产污泥上万吨,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石油烃类,会随着雨水的冲刷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污水处理率达到了100%。随着原油性质的变化,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的处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用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等进行处理,都因为其粘度大,分离效果差;用传统的静置储存方法——待油泥、水分层后,将水用泵抽出回到污水系统再处理,剩下的含油污泥外运填埋处理——这种方式泥水分离时间长,分离效率低,分离后的

含油污泥含水率高,占据着大量储存空间。污泥堆放场往往已不堪重负。如何有效安全地处理这些含油污泥,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乌石化公司净化水厂炼油工段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认为利用转筒式离心机进行含油污泥的脱水处理是一种能耗少、效果显著的方法。 1转筒式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1.1离心分离的原理 物体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场内的各质点,都将承受较其本身重力大许多倍的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质点的质量。由于含水污泥中有比重大于1的污泥,有比重等于1的水及很少的比重小于1的污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这几种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质量大的污泥被甩到水的外侧,再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它们分离,就使含油污泥中的水和污油得到脱除,大大减少了污泥的体积。 1.2转筒式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污泥从空心转轴的分配孔进入离心机,依靠转筒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分离固体。螺旋输送器与转筒的旋转方向相同,但转速稍

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污染控制标准

陕西省地方标准 《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污染控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我省长庆油田、延长石油等油气田生产单位和炼化企业在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油田的迅速发展和炼化企业的持续增产,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石油与环境、石油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随着陕北油气田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油气产量已经达到了6500万吨以上,石油炼制达到1500万吨以上,在石油和炼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含油污泥如大罐沉降污泥、落地油泥、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等,总量达到了50万吨以上。这些污泥组成性质复杂、稳定性高、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其中所含的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物质含量高,若不加处理就地填埋或堆放,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极大浪费了有限的石油资源。尤其是陕北地处干旱、缺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含油污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深化,国内各主要石油生产及石油化工企业、大专院校等研究部门均加强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开发出多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及工艺,提出多种含油污泥处理综合利用途径。目前国家仅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1984,及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与本标准相关。但是《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仅限于污泥处理后填埋和农用,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在填埋和农用基础上增加了铺设油田井场和通井路,仍无法

满足我省含油污泥综合利用要求。 陕西省固废管理中心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科技工作人员自2009年就致力于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工作,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规范化,保护环境,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5〕8号)要求,特制定《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污染控制标准》,本标准项目符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中“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要求;属于能源化工领域中环境污染优先主题,有利于环境保护相关人才培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创新技术,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减少因含油污泥产生的生态系统退化加剧问题,保护环境,开创油气生产与节约并重新局面,为石油和炼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本标准将对陕西省含油污泥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并提供技术保障,对于我省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含油污泥特色处置技术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本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陕西省固废管理中心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领导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陕西省固废管理中心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标准编制组在调研了省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情况和相关科研院校研究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标准。各编写人员就标准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邀请相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而后,我们就标准起草中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比对,借鉴其他地方标准经验、查阅资料,向省内外研发、生产单位一线技术人员了解现状,确定标准草案,经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目录 引言 ..................................................................................................................................... I 一、污泥处置技术 (1) 二、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 (1) 2.1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 (1) 2.2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2) 2.3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技术 (3) 2.4 污泥活化制取吸附剂技术 (4) 2.5污泥制活性炭 (5) 2.6 污泥制生物膜载体填料 (5) 2.7 污泥制微生物灭蚊剂 (6) 2.8污泥厌氧消化制沼气 (6) 2.9污泥燃料燃烧发电 (6) 三、结语 (7) 参考文献 (7)

引言 污水厂污泥是指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状体,它含有大量水分、丰富的有机物及N、P、K等营养元素,同时还含有重金属及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如果任意排放不加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污水排放量为4474×107m3/d,不同规模、不同处理程度的污水处理厂有100多座。每天所产生的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05%—10% ,如果这些污泥还使用传统的处置方法 (如土地填埋、焚烧和海洋排放等)进行处理,相对于当今更加严格化的环境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随着资源短缺危机的加剧,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资源,污泥由于其有机物、营养元素含量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解决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使其化废为宝,是摆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及目前国内外对于污泥的资源化研究的热点进行了综述。

热解技术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热解技术: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但非法转移、处置固体废物,尤其是跨省倾倒危险废物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其中,相当数量的危险废物是含油污泥。 严禁含油污泥非法转移倾倒 含油污泥是石油勘探、开采、炼制、清罐、储运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固体废弃物,具有产量大、含油量高、重质组分高、综合利用方式少,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加以处理整治,将势必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及其生物圈造成严重污染。 含油污泥作为一种常见的暴露污染源,已被列入2016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3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非法转移倾倒。 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了“清废行动2018”,并印发《关于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的通知》,加强固废危废处置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含油污泥产生量在3,000万吨左右,其资源化利用是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现行的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固化处理、热脱附、溶剂萃取、生物处理等,许多方法视含油污泥为废物,忽略了其本身的资源属性,在实际大规模工业应用中存在处理过程成本高、工艺设备复杂、效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研发经济、环保、安全的技术装备,充分回收油泥中的石油资源,并使处理后固体产物无害化势在必行。

低温热解技术装备经长期商业化运作验证,以其高效低耗、稳定、安全环保优势,在油泥资源化利用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行业认同,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7年初国家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6]440号)文件中把“热裂解生产技术与装备”列入重点领域。 2017年12月,工信部、科技部两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污油泥热分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首次成功入选。 环保型工业连续化污油泥热解技术装备厂房内景 污油泥热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主持起草多项行业国家标准,作为油泥热解行业领军企业,拥有独立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污油泥热分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依托单位”入选了国家工信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并经过层级遴选,成功获授此项技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依托单位”。 其自主研发的“工业连续化含油污泥无害化洁净高效热解成套技术装备”对原材料要求低,可处理各类含油污泥。其专有的进出料热气密技术、无结焦热分散技术、可燃气体回用技术及烟气余热循环利用技术、油品阻聚净化工艺技术、电气智能控制系统以及安全预警系统等多项专利技术,解决了气液固在高温下的动态密封、裂解过程中结焦、油气输送管路堵塞、热效率低等行业难题。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和展望 摘要 含油污泥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针对含油污泥处理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现状、及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含油污泥;资源化;除油;综述 Abstract: Oily sludge may do harm to the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must be treated harmlessly and be utilized comprehensively.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echnology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oily sludge will be the dominant technique for oily sludg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oily sludg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oil removal、detoxification 1含油污泥的危害和来源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伴随品,是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一大难题。含油污泥中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硫等营养物质,不加稳定处理的污泥任意排入水体,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将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导致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物的生存,营养物质又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在沿海海域造成赤潮和绿潮。除此,不同成分的含油污泥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 1.1含油污泥的危害 油田含油污泥的组成成份极其复杂,是一种极其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大量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剂[1]。并因其体积庞大,排放后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我国现已对含油污泥的排放加强了重视[2],目前明确规定,肆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泥将处以1 000元/ m3·d 的罚款。这样虽然限制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含油污泥

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可修改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1 - 1.1前言........................................................ - 1 - 1.2 设计依据及范围............................................. - 2 - 1.2.1 项目主要设计依据:.................................... - 2 - 1.2.2 项目设计范围.......................................... - 2 - 1.3建设规模.................................................... - 2 -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 - 1.4.1 温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3 - 1.4.2 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建设的需要...................... - 4 - 1.4.3 环境保护的需要........................................ - 4 - 1.4.4 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需要.............................. - 5 - 1.4.5 减轻城市垃圾填埋场负担的需要.......................... - 5 - 1.4.6 改善生活的需要.................................... - 5 - 1.4.7 保护水源的需要........................................ - 6 - 1.4.8 结论.................................................. - 6 - 1.5主要设计技术原则............................................ - 6 - 第二章温州市污泥概况及处置现状 ........................... - 8 - 2.1 温州市污泥处置现状......................................... - 8 - 2.2 温州市污泥产生量预测....................................... - 8 - 2.2.1 污泥量预测途径........................................ - 9 - 2.2.2 污水处理量的统计...................................... - 9 - 2.2.3 污泥量理论预测值..................................... - 10 - 2.2.4 污泥量统计预测值..................................... - 10 - 2.2.5 污泥产生量的确定..................................... - 10 - 2.3 温州市污泥的成分与热值.................................... - 11 - 2.4 项目要求污泥处置能力...................................... - 12 - 第三章热负荷及电力系统.................................. - 13 - 3.1 热负荷.................................................... - 13 - 3.1.1 供热现状............................................. - 13 - 3.1.2 本项目建成时的热负荷................................. - 14 - 3.1.3 规划热负荷........................................... - 15 - 3.1.4 热负荷特性及热用户用汽参数........................... - 16 - 3.1.5 设计热负荷及供热参数的确定........................... - 16 -

含油污泥资源化回收利用分析

含油污泥资源化回收利用分析 摘要:采用密封式热解反应系统对陕北某油田沉降罐罐底含油污泥进行了热解实验,分别考察了热解温度、时间及催化剂投加量对油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热解产物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样品在350℃、2%催化剂加量条件下热解3h后油回收率达到58.38%,热解油的品质得到改善,产生的不凝气可复用于热解系统加热,热解残渣具有较高热值,也可作为燃料重复利用。 关键词:含油污泥,热解,资源化,油回收率 在原油勘探、生产、运输、储存和精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含有高浓度的石油烃类(PHCs)物质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处置不当或不充分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含油污泥的合理处置是石化行业的当务之急。热解是在无氧或缺氧环境下,通过高温加热过程使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组分挥发,从而实现油品回收的一种热处理技术,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二次污染少、回收率高等特点,在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密封式热解反应器对陕北某油田沉降罐罐底污泥进行热解实验,分别考察了热解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油回收率的影响规律,并对热解产物的基本性质和残渣热值进行分析,为含油污泥彻底处理并资源化合理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实验方法 1.1样品 含油污泥样品来自陕北某油田联合处理站的沉降罐罐底。采样时,分别在罐底不同位置取得样品3份并编号为1#、2#、3#,其基本性质见表1。通过观察发现

在3个取样点测得的样品基本性质差异不大,故实验以1#为例,分别研究了含油污泥低温热解的影响因素及热解产物。 1.2热解催化剂的合成 采用李彦等提出的Al-MCM-41催化剂合成方法,即:将适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加入100mL水中并在60℃水浴条件下搅拌1h,接着加入一定量异丙醇铝,充分搅拌后逐滴加入12.5mL正硅酸乙酯(TEOS),调节至pH值约为10.5后持续搅拌50min。将上述混合溶液移至水热反应釜,110℃下反应3h,待冷却至室温后将产物进行过滤洗涤,于80℃烘箱内干燥备用。 1.3污泥热解处理方法 本实验采用低温热解(200℃~500℃)处理含油污泥样品,热解装置如图1所示。具体操作如下:取200g含油污泥于热解反应器中,加入适量催化剂并将两者搅拌均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3min~4min后立即密封,以保证热解反应过程处于无氧环境。加热至选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待实验结束后,测定回收油量和剩余残渣质量。(1)式(1)中:M0为所取污泥中含油的质量,g;Mr为回收油的质量,g。 2结果与讨论 2.1热解温度影响 热解温度是影响热解反应的主要因素,与热解产物的种类与出油回收率息息相关。本实验在反应时间3h,催化剂投加量2%条件下,选取250℃、300℃、350℃为热解终温,分别考察了以上3个不同的温度对油品回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

【CN109912163A】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48560.4 (22)申请日 2019.02.28 (71)申请人 南京泓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科 技园丰安路300号君泰国际E4幢 (72)发明人 屈撑图 鱼涛 胡海杰 杨博  秦林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07 代理人 韩莲 (51)Int.Cl. C02F 11/121(2019.01) C02F 11/00(2006.01) C02F 11/143(2019.01) C02F 11/13(2019.01) C02F 11/18(2006.01)C02F 11/10(2006.01)B01D 5/00(2006.01)C02F 101/32(2006.01)C02F 103/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危害物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含油 污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对含油污泥进行脱水处 理;分离含油污泥中挥发物与固体残渣;并分别 分离挥发物中污水与原油、分离固体残渣中固体 残留物与固体分解物;净化固体残留物与固体分 解物,并检测。本申请的处理方法解决了油田含 油污泥处理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 化、 无害化处理。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09912163 A 2019.06.21 C N 109912163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12163 A 1.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如下,包括: 对含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分离含油污泥中挥发物与固体残渣; 并分别分离挥发物中污水与原油、分离固体残渣中固体残留物与固体分解物; 净化固体残留物与固体分解物,并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包括:分化含油污泥中的水成分,以保证分化后的含油污泥能在物理条件下实现水油分离;对分化后的含油污泥进行物理化脱水处理,以保证含油污泥中含水量不高于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化含油污泥中水成分是在物理搅拌条件下向含油污泥中加入调节剂与絮凝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剂的加量为0.2%~0.5%,絮凝剂的加入量为200mg/L~500mg/L,所述的絮凝剂为多羟基铝,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盐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分化后的含油污泥进行物理化脱水处理采用叠螺机进行,并且脱水处理的含油污泥中含水量介于3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含油污泥中挥发物与固体残渣是采用热处理方式,分离含油污泥中挥发物与固体残渣后固体残渣中含水量为15~30%,所述热处理温度保持在250℃~300℃,时间为1~2h,热处理后固体残渣含水率低于5%,且热处理后固体残渣直接进行氧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固体残渣中固体残留物与固体分解物采用氧化方式,氧化过程产生的烟气用于分离含油污泥中挥发物与固体残渣过程的预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方式分离固体残留物与固体分解物中包括通入富氧热风,通入富氧热风的温度为100-15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氧化方式分离固体残留为与固体分解物中氧化反应温度为600-750℃,反应时间为20-3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含油污泥经上料机进入到调质反应器中,调质反应器中设置有搅拌装置,在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下,使含油污泥与从加药装置出来的调节剂、絮凝剂充分混合; 通过污泥泵将混合有调节剂与絮凝剂的含油污泥输送至叠螺机进行脱水处理,得到脱水减量化后的含油污泥,所产生的含油废水进入油水储罐; 脱水减量化后的含油污泥通过干化装置进一步干化后进入到热处理反应器进行低温热处理,热处理产生的油蒸汽与水蒸汽混合物经管道进入到冷凝器进行冷却得到油水混合物; 冷却后的油水混合物送至油水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油进入储油罐,污水进入污水储罐,冷却水经循环水泵输送至调质反应器四周的盘管中为含油污泥预热; 热处理过程产生的不凝气与自换热器输送的富氧热风混合后,与热处理残渣一同输送至氧化反应器; 在氧化反应器中进行氧化,所产生的烟气进入干化装置与污泥逆向接触降温,进入急 2

关于污泥干化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的分析

关于污泥干化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污泥干化及资源化的综合利用展开探究,通过结合具体的 研究实例,对项目作出系统介绍,详细说明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所得结果作了阐述和讨论,以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污泥干化;综合利用 近年来,污水处理厂、造纸、印染等行业污泥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理压力、处理成本 持续上升,污泥处理必须不断寻找出路。以我市某项目为例,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结合当 地实际,采用“焙烧砖窑余热干化污泥”方法,利用公司现有烧砖窑的余热干化市政污泥、印 染污泥、造纸污泥,把干化后的污泥作为企业制砖原料使用,真正做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一举措对于我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1 项目概况 某污泥干化及资源化的综合利用项目基本情况如下:(1)利用项目现有烧砖窑的余热干化肇庆及周边地区的市政污泥、印染污泥、造纸污泥,且干化后的污泥可作为企业制砖原料 使用,用于烧制砖。(2)项目建成后,预计收集并干化湿污泥30万吨/年,污泥类别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造纸污泥、印染污泥。 2 研究方法 2.1 污泥干化处理工艺流程实例研究 污泥干化可分为直接干化和间接干化。本项目采用直接干化法,即将利用焙烧砖窑余热 所加热的空气直接引入干化设备内,通过气体与湿污泥的接触、对流进行换热。 (1)污泥预处理 外来已经稳定化和脱水处理的污泥其含水量一般为70~85%,呈膏状,运至车间后堆存 于污泥堆放场内,并定期进行翻混。这一过程既可以自然蒸发污泥中的部分水(主要为污泥 间的间隙水),又可以使来自不同地点的污泥在堆放场内得到均匀化。污泥堆存的时间根据 堆放场地的大小和天气条件而定,一般为2-5d,此过程可自然蒸发污泥中1%~3%的水分,堆存过程产生少量渗滤液,产生量约为水分的1%,需进行集中收集。污泥堆场采用全密封式设计,堆存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气,通过负压抽风后引至“五段化学洗涤除尘净化系统”进行 处理。 经过堆存、翻混匀化、自然蒸发后的污泥送入箱式给料机,以完成均匀和定量给料,并 能破碎较大的松软泥料。污泥经箱式给料机送入链排式烘干炉。 (2)焙烧砖窑余热利用机理及污泥干化过程 含水量为70-85%的湿污泥中的毛细水和吸附水需要外加热量通过干化过程去除。为了保证污泥中的有机质破坏程度降至最低,使污泥中的绝大部分热值能够保存下来并充分利用, 污泥干化必须进行低温干化,即:理想的污泥低温干化是在低于污泥有机物热解温度下完成 污泥干化过程。 项目隧道烧砖窑分为三部分:预热带、焙烧带、定型冷却带,其中预热带温度一般为 350-850℃,焙烧带温度为850-1080℃,定型冷却带温度则为200-850℃。隧道烧砖窑的一次 能源(无烟煤、粉煤灰),除了炉窑散热、产品水分蒸发、烧结等必须消耗的能量外,约70%的能量随烟道排烟和产品冷却损失而浪费。在这些损失的热量(简称余热)中,除现有项目 干燥砖坯可利用20%余热外,其余50%余热还没得到充分利用。为进一步利用余热,通过在 隧道窑定型冷却带的炉顶安装换热装置吸热,并布置空气输送管道以通入新鲜空气,通过吸 收的余热加热空气至250-300℃,被加热的空气通过送热风机送至干化窑内对污泥进行直接 干化。 2.2 污泥制砖工艺流程研究 烧结砖的生产一般包括原料处理及配备、成型、干燥和焙烧等工序。烧结砖一般使用的 原料为天然硅酸盐类的岩石经长期风化而形成的多种矿物混合物,其成分应具有层状结构的 含水硅酸盐和含水率硅酸盐结构,并需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因为页岩、煤矸石、原煤、干污 泥等为原料混合后具有以上特性,可用来制造烧结砖。污泥等物质由于含碳量高,在被烧段

中石化引进美国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新工艺简介

中石化引进的美国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新工艺技术交流大纲简介根据中石化引进美国德聪公司(TETRA TECH)的技术要求,以及德聪公司的行业经验,德聪 公司(TETRA TECH)提供下列技术进行交流。 1.介绍美国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新工艺 1.1油、泥、水三相分离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三相离心机对含油污泥进行油、泥、水三相分离。(分离后:污泥含水率 小于30%,最低可达15%,油含量约8%) 1.2 利用废蒸汽进行脱水、干化等一体化工艺 该工艺利用板框压滤与蒸汽一体机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先是对含油污泥进行压滤脱水, 然后注入蒸汽进行干化,最后用真空泵抽出剩余的水,使含油污泥含水率小于10%。(含油污 泥板框压滤使用特种PTFE滤布,采用压缩空气清洗即可)。

1.3含油污泥的热解气化处理 在高温缺氧情况下,对含油污泥进行气化,将产生气体进行冷凝处理,从而生成可回收的油。(热源采用蒸汽,能耗为10~12kcal/kg,与污泥含水率有关) 2.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提质改造 2.1组合式固定膜活性污泥处理(IFAS)新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现有的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改造,以提高氨氮的处理效率。(氨氮去除率可再提高50~90%,出水氨氮浓度可达GB一级) 主要针对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曝气池进行改造:在曝气池中加入固定膜填料,提高处理效率。(曝气量不需要增加,曝气时间基本不变)

2.2活动流化床的固定膜处理工艺(MBBR) 该工艺主要用于提高氨氮的处理效率(能提高40~90%,出水氨氮浓度达GB一级) 其工艺流程跟IFAS工艺相似,没有污泥回流。 2.3生物膜反应器(MBR+AOP+GAC 或 PAC+MBR) 该工艺在炼油污水处理中应用时,MBR除去可生物降解的COD与TSS,AOP对不可生物降解的COD进行氧化处理,然后用颗粒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 3.生物污泥减量技术 3.1高温好氧自养ATAD工艺 该技术在美国属于生物污泥减量技术的第二代技术,将剩余污泥预浓缩至含水93~94%后进入ATAD反应器,在该反应器内进行曝气和循环搅拌。 在反应过程中,不需外加热源,体系温度会升高至55~60℃,此时,原有参与污水处理微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同时会筛选出耐热喜温的微生物种群,不需另外投加专用菌种。 该微生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微生物,它能利用死亡的微生物作为底物而进行新陈代谢,其本身的污泥产率较低。这类微生物适宜在高温条件下(55℃以上)生长并降解有机物,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活性较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 (2)绝大多数嗜热菌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能抵抗温度突变对处理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3)高温下废水/液中部分微生物细胞将发生自溶,避免生物量过快积累,污泥产率低; (4)嗜热菌对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成分复杂的废水中,仍可保持较高的活性。

热解技术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热解技术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热解技术: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但非法转移、处置固体废物,尤其是跨省倾倒危险废物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其中,相当数量的危险废物是含油污泥。 严禁含油污泥非法转移倾倒 含油污泥是石油勘探、开采、炼制、清罐、储运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固体废弃物,具有产量大、含油量高、重质组分高、综合利用方式少,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加以处理整治,将势必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及其生物圈造成严重污染。 含油污泥作为一种常见的暴露污染源,已被列入2016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3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非法转移倾倒。 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了“清废行动2018”,并印发《关于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的通知》,加强固废危废处置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含油污泥产生量在3,000万吨左右,其资源化利用是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现行的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固化处理、热脱附、溶剂萃取、生物处理等,许多方法视含油污泥为废物,忽略了其本身的资源属性,在实际大规模工业应用中存在处理过程成本高、工艺设备复杂、效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研发经济、环保、安全的技术装备,充分回收油泥中的石油资源,并使处理后固体产物无害化势在必行。 低温热解技术装备经长期商业化运作验证,以其高效低耗、稳定、安全环保优势,在油泥资源化利用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行业认同,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案设计

污泥建材化利用方案设计 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和资源化利用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我们通过实验分析,并结合我们现在的实际生产能力,认为污泥建材化利用,即污泥制砖和污泥制陶粒两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污泥处理方式。用这两种方式处理污泥,既能达到污泥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又能充分的利用污泥资源,节约成本并带来较大经济受益。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 污泥制砖: 页岩由雷蒙磨粉化破碎到1mm以下,含水80%的污泥干化至含水40%,按干化污泥和页岩的配置比例将它们送进混合器均化,然后送入陈化库陈化,再进入真空挤砖机成形,成型湿砖经自动码坯机上窑车,进隧道干燥窑,利用焙烧窑中余热在100~150℃热风中干燥24小时,最后进隧道焙烧窑,利用污泥自身热量值内燃焙烧到1000~1100℃,焙烧约24~32小时后即生成泥岩砖。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净化装置排出。干燥和焙烧是采用自动控制的4.6m宽大断面隧道窑。整个焙烧过程要严格控制烧成温度和时间,以保证砖材质量。焙烧窑内利用污泥燃烧热值提供热量,再利用焙烧余热来干燥湿砖坯,做到热能自给平衡,不需要外加能源,大大降低了制砖成本。 能量平衡理论分析 泥岩砖在隧道焙烧窑内要依赖自身发热值维持1000~1100℃的温度环境,是否能实现需要进行热量平衡估算。 每公斤污泥(含水40%)发热值因地域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上海金山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宁波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等所排污泥都属于高热值污泥,而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及较多北方污水处理厂所排污泥属低热值污泥。其热值分别为: 高热值污泥(含水40%)其热值为1962 kcal/kg = 8209 kJ/kg (估算平均值); 低热值污泥(含水40%)其热值为1326 kcal/kg = 5547 kJ/kg (估算平均值)。

污泥的资源化份方法

污泥的资源化份方法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有机废水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其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 而又因其有机物含量较高,且含有较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资源[1]. 污泥的资源化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污泥资源化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厌氧消化、生物燃料电池、焚烧、热解、超临界水氧化和湿式氧化等[2]. 水热液化技术本质上属于热解的一种,指在高温高压溶剂水存在的惰性气氛下将有机物质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该技术不受污泥高含水率的影响,液化所得的生物油热值高,且可从中提取苯、甲苯和二甲苯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3]. Lee等[4]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污泥的资源化研究. 目前为止,各国学者已对污泥液化操作条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5, 6, 7, 8, 9, 10],并探索了不同溶剂,不同催化剂以及不同生物质共液化对生物油产量的影响[11, 12, 13, 14, 15]. 也有学者研究了磷及重金属在液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16, 17]. 但是鲜见针对氮元素研究的报道. 污泥水热液化生物油中氮元素含量通常在3%~6%之间[7, 10, 12],而原油的含氮量仅为0.05%~0.5%[18]. 高含氮量不仅降低了生物油的热值,而且在生物油燃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氮氧化物,造成二次污染. 除此之外,高含氮量也限制了生物油的加工改质,易造成改质催化剂的中毒[19]. 因此,如何降低生物油中氮元素的含量是污泥水热液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温高压水热液化过程中,水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溶剂,而且对有机物的液化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20].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污泥亚临界水热液化水相产物中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和变化规律,以期为明确氮元素在液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后续降低生物质油中氮元素含量的研究提供数据与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所用原始污泥取自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二沉池脱水污泥,污泥含水率约为81.5%,总有机质含量为60.5%,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 该污泥经105℃烘干24 h后,破碎,过100目筛,并于4℃条件下密封储藏,备用. 表 1 污泥样品的性质 1) 1.2 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