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定位参数的概念

车轮定位参数的概念
车轮定位参数的概念

车轮定位参数的概念

车轮定位角度是存在于悬架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相对角度,保持正确的车轮定位角度可确保车辆直线行驶,改善车辆的转向性能,确保转向系统自动回正,避免轴承因受力不当而受损失去精度,还可以保证轮胎与地面紧密接合,减少轮胎磨损、悬架系统磨损以及降低油耗等。

汽车悬架系统主要定位角度包括:车轮外倾、车轮前束、主销后倾、主销内倾、推力角等。

1.车轮外倾在过车轮轴线且垂直于车辆支承平面的平面内,车轮轴线与水平线之间所夹锐角。如图1所示,即由车前方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内为负。其角度的不同能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直接影响轮胎的磨损状况。并改变了车重在车轴上的受力分布,避免轴承产生异常磨损。此外,外倾角的存在可用来抵消车身载重后,悬架系统机件变形所产生的角度变化。外倾角的存在也会影响车的行进方向,因此左右轮的外倾角必须相等,在受力互相平衡的情况下不致影响车辆的直线行驶,再与车轮前束配合,使车轮直线行驶并避免轮胎磨损不均。四轮定位仪测量车轮外倾角的范围为±10°。

图1 主销内倾及车轮外倾

2.车轮前束车轮前束如图2所示,同一轴两端车轮轮辋内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等腰梯形前后底边长度之差为前束。当梯形前底边小于后底边时,前束为正,反之则为负。车轮的水平直径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前束角。由于车轮外倾及路面阻力使前轮有向两侧张开做滚锥运动的趋势但受车轴约束,不能向外滚动,导致车轮边滚边滑,增加了磨损,通过前束可使车轮在每瞬间的滚动方向都接近于正前方,减轻了轮毂外轴承的压力和轮胎的磨损。四轮定位仪测量车轮前束角的范围为±6°。

图2 车轮前束

3.主销后倾主销后倾如图3所示,过车轮中心的铅垂线和真实或假想的转向主销轴线在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投影线所夹锐角为主销后倾角,向前为负,向后为正。主销后倾角的存在可使车轮转向轴线与路面的交点在轮胎接地点的前方,可利用路面对轮胎的阻力产生绕主销轴线的回正力矩,该力矩的方向正好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使车辆保持直线行驶。后倾角越大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越好,转向后方向盘的回复性也越好,但主销后倾角过大会使转向变得沉重,驾驶员容易疲劳;主销后倾角过小,当汽车直线行驶时,容易发生前轮摆振,转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会失去路感;当左右轮主销后倾角不等时,车辆直线行驶时会引起跑偏,驾驶员不敢放松转向盘,难于操纵或极易引起驾驶员疲劳。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后倾角的范围为±15°。

图3 主销后倾

4.主销内倾主销内倾如图2所示,定义为在同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和车辆支承平面的平面内,由真实的或假想的转向主销的轴线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与车辆支承平面的垂线所构成的锐角。主销内倾角的作用,是使车轮在受外力偏离直线行驶时,前轮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正。另外,主销内倾角还可减少前轮传至转向机构上的冲击,并使转向轻便,但内倾角不宜过大,否则在转向时,会使轮胎磨损加快。主销内倾角越大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强烈,但转向时也越费力,轮胎磨损增大;反之,角度越小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弱。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内倾角的范围为±20°。

图4 推力角

5.推力角推力角如图4所示,车辆在俯视平面内纵向轴线和推力线(是一条假想的线,从后轴中心向前延伸,由两后轮共同确定的后轴行驶方向线)的

夹角。推力线相对纵向轴线向左侧偏斜为正,向右侧偏斜为负。运行状况良

好的汽车是不应该有推力角的,但由于后轴胶套磨损等原因,会使后轴推力

线偏斜,后轮沿推力线产生沿汽车质心的力矩,使汽车跑偏,因此推力角的

存在是汽车跑偏的一个重要原因。四轮定位仪测量推力角的范围为±6°。

汽车四轮定位的重要性分析

四轮定位角度是存在于悬吊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相对角度,保持正确的四轮定位角度可确保车辆的直进性及操控性,改善车辆的转向性并确保转向系统之回复性,避免轴承不当受力而受损及失去精度。更可确保轮胎与地面紧密接合,减少轮胎不当之磨耗及吃胎,确保转弯时的稳定性。

一.四轮定位的意义

汽车悬吊系统主要的定位角度包括了:外倾角(Camber),后倾角(Castor),束角(Toe),内倾角(K.P.I.),转向时的前展(Toe-outonTurn)等。其意义分述如下:

1.外倾角(Camber):定义为由车前方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内为负。其角度的不同能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及施力点,直接影响轮胎的抓地力及磨耗状况。并改变了车重在车轴上的受力分布,避免轴承产生异常磨损。此外,外倾角的存在可用来抵消车身荷重后,悬吊系统机件变形及活

动面间隙所产生的角度变化。外倾角的存在也会影响车子的行进方向,这正如摩托车可利用倾斜车身来转弯,因此左右轮的外倾角必须相等,在力的平衡下不致影想车子的直进性,再与束角(Toe)配合,提高直进稳定性及避免轮胎耗不均。增加负的外倾角需配合增加Toe-out;增加正的外倾角则需配合增加Toe-in。

2.内倾角(K.P.I.):定义为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有了内倾角可使车重平均分布在轴承之上,保护轴承不易受损,并使转向力平均,转向轻盈。反之,若内倾角为0,则车重和地面的反作用力会在车轴产生很大的横向切应力,易使车轴受损,转向也会变得沉重无比。此外,内倾角也是前轮转向后回正力的来源。内倾角在车辆悬吊设计之初就已设定好,通常是不可调整的。https://www.360docs.net/doc/eb9505339.html,

3.束角(Toe):定义为由上方看左右两个轮胎所成的角度,向内为Toe-in,向外为Toe-out。束角的功用在于补偿轮胎因外倾角及路面阻力所导致向内或向外滚动的趋势,确保车子的直进性。Toe-in会造成转向不足,Toe-out则会增大转向过度的趋势。

4.后倾角(Caster):定义为由车侧看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向前为负,向后为正。后倾角的存在可使转向轴线与路面的交会点在轮胎接地点的前方,可利用路面对轮胎的阻力让车子保持直进,其原理就如购物推车的前轮会自动转至你施力的方向并保持直进一般。后倾角越大车子的直进性越好,转向后方向盘的回复性也越好,但却会使转向变得沈重。一般车子的后倾角大约在1~2度之间。

5.转向时前展(Toe-outonTurn):定义为转向时两前轮转向角度之差。过弯时弯内轮所转的角度通常大于弯外轮,相差在2度左右,其目的是在过弯时使车子能以后轴延伸线的瞬时中心为圆心顺利过弯。此外当弯内轮转角较大时,阻力也较大,阻力的不同可使车子偏向阻力大的一方使转向容易(请想像坦克车的转弯方式)。

6.Off-set:Off-set定义为轮圈的接合面(MountingSurface)和轮圈中心(CenterofRim)的距离,往外侧方向的为正(PositiveOffset),往轮圈内侧的为负(NegativeOffset)。改变轮圈的Offset会改变车子的轮距,而轮距是指轮胎中心线间的距离,因此若只是单纯的加大轮圈和轮胎而不改变Off-set,对轮距并不造成影响。

若改用正的Off-set值较小的轮圈会将轮距加宽,如此可减少过弯时车身重心的转移,提高车子的过弯速度极限。但相对的也因为加大了转向轴中心与轮胎中心的距离,使得转向变得困难且使转向机构负荷加重,造成方向机连杆的变形量加大,因此必须适度的增加Toe-in来修正。不过这都是不正常的方式,所以应该尽可能使前轮的Off-set接近原来的Off-set值。

对后轮来说,改用较大的轮圈时,若不改变Off-set常会遇到轮胎内侧碰到悬吊机构的问题,因此在不会磨到轮拱的情况下,使用正Off-set值较小的轮圈倒是有好处的。但需注意的是对后轮为独立悬吊的车来说,如此的改变在加速及

刹车时会加大后轮Toe的变化量,这对一般街车尚无影响,但对赛车来说却是个大问题。我们以BMW的5系列(E34)为例来看看加大轮圈时Off-set应如何改变。起初原厂提供的铁圈为15*7J、Off-set47,铝圈则为15*6J、Off-set36;改用17吋铝圈时,原厂提供的是17*7.5J、Off-set35,Racing-Dydamic提供的是前轮17*8.5J、Off-set18,后轮17*9J、Off-set13,HARTGE提供的是前轮17*8.5J、后轮17*9J,Off-set则皆为18。

改变Off-set也会影响轴承的负荷,一般的车辆Off-set的设计都是以直行时最低的轴承负荷为目标,使用正Off-set值较小的轮圈虽会稍微增大车子直行时轴承的负荷(Off-set变化在50mm以内都不必过分忧虑轴承负荷的问题),但却可使过弯时的负荷减低。

二.如何选择四轮定位店家

随著悬吊系统的演进由最基本的麦花臣、拖曳臂、双A臂,到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杆、复合连杆;连杆越多、结构越复杂,相对的对于四轮定位角度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会出现某种车型指定的四轮定位仪器,四轮定位仪器并非用来调整、改变定位角度,他只是用来量测定位角度供技师参考,技师以仪器所量测出的角度和原厂所定的角度比较,若超出设计容许范围则则进行调整或更换部份机件,以求回复原设计角度。所以当你在选择四轮定位店家时,必须记得定位仪器的优劣固然重要,但调整定位角度的‘人’更是重要,经验和技术兼备的技师配合先进的仪器才是最佳的选择。

三.常见的定位问题

在日常的行车中如何去判断底盘、悬吊的异常,并判断其发生的原因,我想是读者最想知道的,在此就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供大家参考。直进性不良:行驶时偏左或偏右,或是行驶时方向并不偏斜,但方向盘不正,这通常是典型的定位问题,但轮胎磨耗不均或左右轮用了不同型式的轮胎也会影响车子的直进性。

直进性不佳的问题中较恼人的大概要算是直行时方向盘会随著路面时而为正、时而产生小角度的偏差,方向盘总无法‘安定’的待在原地,其中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左右轮后倾角(Caster)有所偏差,造成左右轮回复力的不同,在两力不平衡的情况下自然易受路面的影响。

方向盘的抖动:方向盘的抖动除了因传动轴磨损所造成外(FF车),绝大部分是因为轮胎及轮圈的问题所导致的。胎压太高或轮圈变形都会造成全车的抖动,轮胎的真圆度不佳及平衡度不准确,更是造成方向盘抖动的主因。此外刹车碟盘不平造成刹车时的抖动,及左右轮刹车力不均等造成刹车时行进方向的偏斜都不是四轮定位能为你解决的。

四.四轮定位Q&A

(1)四轮定位需要多久做一次?

依使用情况底盘及定位最少应每半年检查一次,若有角度已超出基准容许值,就应藉由调整或更换部份零件来使其回复正确的角度。

(2)常见的定位问题有哪些?

最常见的定位问题就是因常时间震动造成的Camber及Toe角度的误差,以及行经凸起路面及窟窿所造成Caster的变化。

(3)如何察觉定位角度的异常?

一般说来会发觉定位异常而求助的车主,约有60%是因为直行性不良,方向盘角度偏一边,其次是因为方向盘抖动的,还有就是行驶一段时间后发现轮胎磨耗不平均。

(4)加大轮圈尺寸(Inch-Up),Off-set改变时定位角度是否要配合做修正?

加大轮圈尺寸时应尽量使用与原始尺寸轮圈相同Off-set,以确保底盘能保持原有的性能。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因受限于轮圈厂商所提供的的产品形式有限,及美观上的考量,所以你换轮圈时对方都会建议你换上正Off-set值较小轮圈,只要相差不大而且不会磨到轮拱,则只需将Toe-in稍微增加即可。

(5)改用短弹簧降低车身时,是否会改变定位角度,又该如何修正?

改用短弹簧后车身降低,对悬吊系统机件来说其几何变化就如同车身载重后车身降低的变化一般,所以除非降低的幅度很大,否则如一般改装用弹簧将车身降低3~4公分并不须要修正定位角度。

为了帮助您理解侧滑的原理,我们先复习有关车轮定位的知识。在汽车设计上,为使转向车轮具有操纵轻便、行驶稳定可靠和减少轮胎的偏磨损,在转向车轮上设计有: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等4项参烽,科学的称谓是转向轴车轮定位,简称车轮定位,习惯称为前轮定位,如图1所示。

①主销后倾角

车轮有了主销后倾角之后,主销的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成为车轮摆动的支点。当车轮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车轮将偏离其正直滚动的路线,这时由于地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车轮上,使车轮绕交点向平衡位置转动,因为主销后倾角过大,易使转向沉重,所以主销后倾角一般设计为1左右。其作用是使转向车轮能够自动回正,保持汽车直线行驶。

②主销内倾角

一般将主销内倾角设计成8。左右(如图3所示)。如果没有主销内倾角(如图4所示则车轮和主销内倾角的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构成一个圆柱体,可以想像当转动方向盘时,由于是一个圆面积和地面接触,所以费力;如果有主销内倾角,则车轮和主销内倾角的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构成一个圆锥体,这时转动方向盘时,由

于是一个点和地面接触,故此比较省力。同时假设在圆锥体上绕一根弹簧(如图5的示),当转动方向盘时,弹簧被绕紧,松手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可见其作用有两个:一是转向轻便;二是具有自动回正的能力。

③车轮外倾角

一般将车轮外倾角设计成30`~1。当有车轮外倾角时,车辆由空载变为满载时,能够减少轴头螺母的受力情况(如图7、图8所示):若没有车轮外倾角,则当车辆由空载变为满载时,轴头螺母的受力非常大,甚至容易损坏。此外,有车轮外倾角可以使轮胎与拱桥路面垂直,减少其偏磨损(如9所示)。其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转向轻便;二是保护轴头螺母;三是保持轮胎与拱桥路面垂直,减少轮胎的偏磨损。

④前轮前束

两前轮的前端距离与后端距离之差称为前轮前束,不同的车其前束值是不同的。其基本作用是消除车轮外倾角造成的外滚趋势,保持汽车正直行驶。

车轮定位基础知识解析

车轮定位基础知识 限度地延长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够最大,可以使汽车操纵起来更安全、乘坐更舒适,并能给车轮进行正确的定位 现代汽车转向和悬挂系统是立体几何学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的范例之一。车轮定位整合了转向和悬挂系统的所有几何参数, 乘坐的舒适性以及最长的轮胎使用寿命。以便获得安全的操纵性、个定位参数:主销后倾5 前轮定位的含义是指由转向和悬挂系统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一般来说,汽车维修工需要检查前轮的们束)。如果除了前轮定位外,还要进行四轮定位时,我角、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转向轴内倾角和转弯外倾角(转弯时前轮后必须同时检查汽车后轮外倾角和后轮前束。和汽车的推力角考虑进去。因此,在进行四轮定位时,还必需将延迟(滞转)角 性控与方向的可轮胎磨损而定位参数设置的不正确,轮胎的磨损就不均衡,前束角和转弯外倾角本身都会导致轮胎的磨损。如果这些车轮外倾角、车轮倾角当然也与轮胎磨损有关。主销后倾角和延迟向轴内的多。因为外倾角和转向轴内倾角相关,因此,转且要比正常情况磨损快 (滞转)角一般不会加剧轮胎的磨损,除非它们严重地偏离技术规范值。所有的定位角都是方向控制角,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够影 可控性。响汽车的转向特性和方向 在解决汽车操纵性、乘坐舒适性和振动方面的问题之前,首先应了解每一个车轮定位角的意义,以及所有车轮定位角是如何协 。断工作之前,我们都应了解一下系统的工作原理同工作的。在进行系统诊 倾主销后 所示)。如果转向轴向后倾斜,1 角来度量的(如图主销后倾是指从汽车的侧面看时每个前轮转向轴的倾斜,倾斜程度是用后倾 即上端的球形接头或支杆安装点在下端的球形接头后面,则后倾角就是正的;如果转向轴向前倾斜,则后倾角就是负的。后轮不必 检测后倾角。的趋势。一方面,如果正行驶主销后倾角影响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转向轮的回正功能。正后倾角比较大,则前轮有沿直线 ,正;另一方面,正后倾角增加了转向阻力。因此能够回确保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而且使转向轮在转向后以后倾角大小适当,则可 统大许多。转向系如果汽车配置了动力转向系统,则所允许采用的正后倾角要比单纯的手动会加剧前轮的杯状化磨损。晃动。在极端的情况下,负后倾角与随之引起的车轮主销后倾角太小会使转向不稳定,

四轮定位各参数对汽车的影响

四轮定位各参数对汽车的影响 [2011-11-8] 前束对汽车的影响 前束的作用是为了消除因为车轮外倾会使车轮产生滚动伴随滑动从而引起车轮的磨损。在一辆前轮驱动的汽车中,前驱动轴的驱动力有使前轮增大前束的趋势,因此汽车制造厂通常在这类车辆的前轮上设定较小的负前束。 在后轮驱动的汽车中,路表面的前轮摩擦使汽车在行驶时车轮趋向负前束的位置,在这类车中,制造商通常在前轮上有较小的前束设置。车辆在停放时,将前轮调节为小的前束或负前束。这样行驶时,车辆将变为平行,转向杆系总是有微小的横向运动。在行驶时,作用在前轮上的力将趋向于压缩或拉伸转向杆件, 至于是拉伸还是压缩取决于转向杆系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 不正确的前束调节将导致车轮胎磨损加剧并导致轮胎失效、撞车事故以及人员受伤。过大的负前束导致胎面凸起的内侧磨损以及外侧形成锐利的羽毛状边缘。如果出现过大的前束,胎面的磨损状况刚好相反。 磨损的转向杆件会使前束设置不正确及不稳定.如果前悬架弹簧减弱,前悬架高度降低,这时转向摇臂及摇杆随底盘向下移动,这使转向横杆移到一个更加水平的位置并趋向于使梯形臂向外移动从而减少前轮前束。 后轮前束的调整不当时会使推力线离开几何中心线从而导致转向拉力以及胎面磨损。如果左后轮负前束过大,推力线会移向几何中心线左侧,转向拉力就向右;而当推力线移向几何中心线右侧时,转向拉力则向左。 外倾角对汽车的影响 外倾的作用是使转向操纵轻便,同时抵消弹性变形可能产生的车轮内倾,还可以在轮毂上产生向内的轴向力从而减轻外轴承和锁紧螺母的负荷。车辆在高速行驶急转弯时,离心力促使车辆向转向圆外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 车辆较多的重量转移到转向外侧的车轮上,因而弯道外侧的前悬架受压向下移而内侧向上提高。这时,内侧轮的正外倾角减少而轮内边缘得以与路面较好的接触以阻止侧向打滑;同时,外侧车轮向正外倾角更大的方向倾斜,这使车轮外缘得以与路面较好地附着以阻止侧滑,但经常高速转向易使胎冠边缘磨损。 外倾角可视为轮胎磨损的定位角度之一。当前轮依制造厂规定的外倾角调好之后,在平

四轮定位角度详解

晚四轮定位角度详解 何谓四轮定位 为了使汽车保持稳定行驶、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必须用悬挂系统保证车身、车轮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为了确保这三者之间应该具有的一定相互位置关系称之为“四轮定位”。 由于各汽车生产厂家对四轮定位原理设计的不同、制造的不同,使得各轮的各种倾角和束值就各有不同,并且有可调部分和不可调部分之区别。做四轮定位就是通过四轮定位仪,检测出被测车辆的各轮倾角和束值是否符合原厂标准,如不符合可做随机调整。 四轮定位的相关因素有: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束角、包容角、推力角、退缩角及摩擦半径等。 外倾角(CAMBER) 从前后方向看车轮时,轮胎并非垂直安装,而且稍微倒呈现“八” 字型张开,称为“负外倾角”,而朝反方向张开时,称“正外倾角” 由于车轮有外倾角,在车辆满载时会使车轮垂直于地面,一方面可以改善车轮外轴承受力的情况,另一方面与路面的横面的拱形相适应。 使用斜线轮胎的鼎盛时期,由于轮胎倾斜触地便于方向盘操作,所以 外倾角设得比较大。现在汽车一般将外倾角设得小,接近垂直。汽车使用扁平子午线轮胎不断普及,由于子午线轮胎的特性(轮胎花纹刚性大,外轮面宽)若设定大的外倾角会使轮胎偏磨,降低轮胎摩擦力。 还由于助力转向机构的不断使用,也使倾角不断缩少。尽管如此,设定小许的外倾角可对车轴的车轮轴承施加适当的横推力。 汽车在设定外倾角时,汽车生产厂家会根据不同的类型设计不同的车轮外倾角。一正一负的外倾角导致汽车跑偏,外倾太大或太小(即正数或负数太大或太小)都可造成轮胎过早磨损,车轮轴承过早损坏。

当汽车转向时,由于正的外倾角作用,外侧悬挂有向上抬离的趋势, 当车轮回到直线方向时,汽车的重量压在转向轴上,帮助车轮回正。 负外倾角在转弯时防止轮胎侧滑,同时也增加了转向阻力。大多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都设计成正的外倾角,但很多赛车和一些高性能的跑车则采用负外倾角。 外倾角一般为正1°左右;车轮外倾过大时会引起轮胎及方向朝 外倾角大的一边跑偏,所以两边外倾相差不超过0.5。为好。外倾角的调整根据各车型各有不同,调整方法也有不同。主要调整方法有: 调整垫片、大梁槽孔、不同心凸轮、偏心球头、上控制臂的调整、下控制臂的调整等。 主销内倾角(SAI) 又称大王销;上形球接头到轮胎地面中心点和地面垂直线间的角度。一般内倾角不大于80,在设计转向节时就已经设定,绝大部分内倾角均不能调整。但通过内倾、外倾及包容角的变化,能帮助我们判断转向节及悬挂系统主要的部件是否良好。 它的作用是驾驶方向稳定性和车身重量着力点位置。 主销后倾角(CASTER) 从侧面看车轮,转向主销(车轮转向时的旋转中心)向后倾倒, 称为主销后倾角。主销轴线向后倾斜时后倾角为正值,向前倾斜为负值。它能使方向盘在转向后自动回正。后倾角的角度不会影响轮胎磨损。 设置主销后倾角后,主销中心线的接地点与车轮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之间产生距离(称作主销纵倾移距,与自行车的前叉梁向后倾斜的原理相同),使车轮的接地点位于转向主销延长线的后端,车轮就靠行驶中的滚动阻力被向后拉,使车轮的方向自然朝向行驶的方向。设定很大的主销后倾角可提高直线行驶性能,同时主销纵倾移距也增大。主销后倾角的纵倾移距过大,会使方向盘沉重而且由于路面的干扰而加剧车轮的前后颠簸。

常用镜头参数的含义

常用镜头参数的含义 1。佳能 AL:非球面镜片,英文全称 Aspherical 。标记有此“ AL ”文字的佳能镜头,表明其在设计中采用的不是球面镜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镜片的数量,在降低重量和减小体积的同时,能提供更好的光学性能。非球面镜片一般用来解决广角和变焦镜头中的眩光和边缘变形等问题。另外在长焦镜头中也能提高光学素质。宾得的镜头也同样使用“ AL ”来表示其使用了非球面镜片。 DO:衍射光学,英文全称 Diffractive Optical 。标记有此“ DO ”文字的佳能镜头,配备多层衍射光学镜片,同时具有萤石和非球面镜片的特性。简单地理解,这“ DO ”标识一般属于高档的佳能镜头。 EF:电子卡口,英文全称 Electronic Focusing 。这是佳能专门为其 EOS 系列相机使用的电子自动对焦镜头,是我们较常见的佳能镜头。它能够应用在全画幅和 APS 画幅的佳能 SLR 和 DSLR 上,其显著特点是在接口处有一个红色圆点用于对准机身卡位。 EF-S:APS 画幅数码单反专用电子卡口。这是佳能专门为其 APS 画幅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电子镜头,同样也是我们较常见的佳能镜头。它只能够应用在 APS 画幅的佳能 DSLR 上,其显著特点是在接口处有一个白色方形用于对准机身卡位。EMD:电磁光阑,英文全称 Electromagnetic Diaphragm 。拥有此项技术的镜头可以电子控制开放和收缩光圈。 Float:浮动功能,英文全称 Floating System 。这是佳能的一种镜头设计方法。在近距离拍摄时,采取浮动设计的镜片会对近距离的像差进行补偿,以获得更优良的像质。 FP:焦点预置,英文全称 Focus Preset 。拥有此标识的镜头,一般也属于佳能的高档专业镜头。焦点预置功能可以让镜头记忆一定的对焦距离,设置距离以后,镜头便能自动回复到所设置的对焦距离,此对焦回复功能甚至在手动对焦模式下亦有效。 FT-M:全时手动,英文全称 Full time Manual 。拥有全时手动的佳能镜头,可以在 AF (自动对焦)状态下,再手动调整镜头焦点。 IS:影像稳定器,英文全称 Image Stabilizer 。这类镜头安装了佳能特有的影像稳定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抵消手抖动而引起的影像模糊。这也是佳能高档专业镜头普遍拥有的标识之一。 L:豪华,英文全称 Luxury 。它只会出现在佳能的专业镜头标识信息中,是顶级佳能民用镜头的标志。这类镜头通常前端还有红色装饰圈,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红圈头”。 S-UD:S-UD 玻璃,英文全称 Super-UD glass 。这样的标识说明该镜头使用了S-UD 玻璃镜片。 S-UD 玻璃的光学性能接近萤石,一片 S-UD 镜片的作用与一片萤石镜片的作用相当。 UD:UD 玻璃,英文全称 UD glass 。这样的标识说明该镜头使用了 UD 玻璃镜片。 UD 玻璃的光学性能接近萤石,两片 UD 镜片的作用与一片萤石镜片的作用相当。 USM:超声波马达,英文全称 Ultra-Sonic Motor 。使用 USM 技术的镜头可以实现无声、快速响应的自动对焦。另外,标有“ Ultrasonic ”字样的镜头也同

车轮定位基础知识解析

车轮定位基础知识 给车轮进行正确的定位,可以使汽车操纵起来更安全、乘坐更舒适,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 现代汽车转向和悬挂系统是立体几何学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的范例之一。车轮定位整合了转向和悬挂系统的所有几何参数, 以便获得安全的操纵性、乘坐的舒适性以及最长的轮胎使用寿命。 前轮定位的含义是指由转向和悬挂系统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一般来说,汽车维修工需要检查前轮的5个定位参数:主销后倾 角、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转向轴内倾角和转弯外倾角(转弯时前轮后束)。如果除了前轮定位外,还要进行四轮定位时,我们还必需将延迟(滞转)角和汽车的推力角考虑进去。因此,在进行四轮定位时,必须同时检查汽车后轮外倾角和后轮前束。 轮胎磨损与方向的可控性 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角和转弯外倾角本身都会导致轮胎的磨损。如果这些定位参数设置的不正确,轮胎的磨损就不均衡,而且 要比正常情况磨损快的多。因为外倾角和转向轴内倾角相关,因此,转向轴内倾角当然也与轮胎磨损有关。主销后倾角和延迟(滞转)角一般不会加剧轮胎的磨损,除非它们严重地偏离技术规范值。所有的定位角都是方向控制角,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够影响汽车的转向特性和方向可控性。 在解决汽车操纵性、乘坐舒适性和振动方面的问题之前,首先应了解每一个车轮定位角的意义,以及所有车轮定位角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在进行系统诊断工作之前,我们都应了解一下系统的工作原理。 主销后倾 主销后倾是指从汽车的侧面看时每个前轮转向轴的倾斜,倾斜程度是用后倾角来度量的(如图1所示)。如果转向轴向后倾斜, 即上端的球形接头或支杆安装点在下端的球形接头后面,则后倾角就是正的;如果转向轴向前倾斜,则后倾角就是负的。后轮不必检测后倾角。 主销后倾角影响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转向轮的回正功能。正后倾角比较大,则前轮有沿直线行驶的趋势。一方面,如果正后倾角大小适当,则可以确保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而且使转向轮在转向后能够回正;另一方面,正后倾角增加了转向阻力。因此,如果汽车配置了动力转向系统,则所允许采用的正后倾角要比单纯的手动转向系统大许多。 主销后倾角太小会使转向不稳定,并使车轮晃动。在极端的情况下,负后倾角与随之引起的车轮晃动会加剧前轮的杯状化磨损。

LTE常用参数详解

LTE现阶段常用参数详解 1、功率相关参数 1.1、Pb(天线端口信号功率比) 功能含义:Element)和TypeA PDSCH EPRE的比值。该参数提供PDSCH EPRE(TypeA)和PDSCH EPRE(TypeB)的功率偏置信息(线性值)。用于确定PDSCH(TypeB) 的发射功率。若进行RS功率boosting时,为了保持Type A 和Type B PDSCH 中的OFDM符号的功率平衡,需要根据天线配置情况和RS功率boosting值根 据下表确定该参数。1,2,4天线端口下的小区级参数ρB/ρA取值: PB 1个天线端口2个和4个天线端口 0 1 5/4 1 4/5 1 2 3/5 3/4 3 2/5 1/2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PB取值越大,RS功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得越高,能获得更好的 信道估计性能,增强PDSCH的解调性能,但同时减少了PDSCH (Type B)的发射功率,合适的PB取值可以改善边缘用户速率, 提高小区覆盖性能。 取值建议:1

1.2、Pa(不含CRS的符号上PDSCH的RE功率与CRS 的RE功率比) 功能含义:不含CRS的符号上PDSCH的RE功率与CRS的RE功率比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在CRS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大该参数会增大数据RE功率 取值建议:-3 1.3、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初始接收目标功率(dBm)) 功能含义:表示当PRACH前导格式为格式0时,eNB期望的目标信号功率水平,由广播消息下发。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该参数的设置和调整需要结合实际系统中的测量来进行。该参数设 置的偏高,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但是会降低整网的吞吐量;设 置偏低,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导致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 网吞吐量。 取值建议:-100dBm~-104dBm 1.4、PreambleTransMax(前导码最大传输次数) 功能含义:该参数表示前导传送最大次数。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最大传输次数设置的越大,随机接入的成功率越高,但是会增加对 邻区的干扰;最大传输次数设置的越小,存在上行干扰的场景随机 接入的成功率会降低,但是会减小对邻区的干扰 取值建议:n8,n10

车轮定位参数的概念

车轮定位参数的概念 车轮定位角度是存在于悬架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相对角度,保持正确的车轮定位角度可确保车辆直线行驶,改善车辆的转向性能,确保转向系统自动回正,避免轴承因受力不当而受损失去精度,还可以保证轮胎与地面紧密接合,减少轮胎磨损、悬架系统磨损以及降低油耗等。 汽车悬架系统主要定位角度包括:车轮外倾、车轮前束、主销后倾、主销倾、推力角等。 1.车轮外倾在过车轮轴线且垂直于车辆支承平面的平面,车轮轴线与水平线之间所夹锐角。如图1所示,即由车前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为负。其角度的不同能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直接影响轮胎的磨损状况。并改变了车重在车轴上的受力分布,避免轴承产生异常磨损。此外,外倾角的存在可用来抵消车身载重后,悬架系统机件变形所产生的角度变化。外倾角的存在也会影响车的行进向,因此左右轮的外倾角必须相等,在受力互相平衡的情况下不致影响车辆的直线行驶,再与车轮前束配合,使车轮直线行驶并避免轮胎磨损不均。四轮定位仪测量车轮外倾角的围为 ±10°。

图1 主销倾及车轮外倾 2.车轮前束车轮前束如图2所示,同一轴两端车轮轮辋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等腰梯形前后底边长度之差为前束。当梯形前底边小于后底边时,前束为正,反之则为负。车轮的水平直径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前束角。由于车轮外倾及路面阻力使前轮有向两侧开做滚锥运动的趋势但受车轴约束,不能向外滚动,导致车轮边滚边滑,增加了磨损,通过前束可使车轮在每瞬间的滚动向都接近于正前,减轻了轮毂外轴承的压力和轮胎的磨损。四轮定位仪测量车轮前束角的围为±6°。

图2 车轮前束 3.主销后倾主销后倾如图3所示,过车轮中心的铅垂线和真实或假想的转向主销轴线在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投影线所夹锐角为主销后倾角,向前为负,向后为正。主销后倾角的存在可使车轮转向轴线与路面的交点在轮胎接地点的前,可利用路面对轮胎的阻力产生绕主销轴线的回正力矩,该力矩的向正好与车轮偏转向相反,使车辆保持直线行驶。后倾角越大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越好,转向后向盘的回复性也越好,但主销后倾角过大会使转向变得沉重,驾驶员容易疲劳;主销后倾角过小,当汽车直线行驶时,容易发生前轮摆振,转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会失去路感;当

汽车前轮定位与四轮定位基本知识

汽车前轮定位与四轮定位基本知识 为什么有些汽车喜欢走偏?为什么有些汽车转弯很费力?为什么有些汽车的轮胎磨损得快?这些问题大多涉及到一个轮胎安装角度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向轮位置角度,叫做“前轮定位”。它的作用是保障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轻便和减少轮胎的磨损。前轮是转向轮,它的安装位置由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等4个项目决定,反映了转向轮、主销和前轴等三者在车架上的位置关系。 主销内倾是指主销装在前轴略向内倾斜的角度,它的作用是使前轮自动回正。角度越大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强烈,但转向时也越费力,轮胎磨损增大;反之,角度越小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弱,因此这个主销内倾角都有一个范围,约5°-8°之间。 主销后倾是指主销装在前轴,上端略向后倾斜的角度。这与摩托车的前叉向后倾的道理一样,它使车辆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所形成的力矩方向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迫使车轮偏转后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上。由此,主销后倾角越大,车速越高,前轮稳定性也愈好。但后倾角大也会令驾驶者转动方向盘费力,因此主销后倾角也有一个范围,一般不大于3°。有些轿车的轮胎气压低弹性大,行驶时轮胎与地面接触面中心向后移动,也会产生一种力矩,故后倾角可以减少,甚至变为负值,即主销前倾。 主销内倾和主销后倾都有使汽车转向自动回正,保持直线行驶的功能。不同之处是主销内倾的回正与车速无关,主销后倾的回正与车速有关,因此高速时后倾的回正作用大,低速时内倾的回正作用大。 前轮外倾角对汽车的转弯性能有直接影响,它的作用是提高前轮的转向安全性和转向操纵的轻便性。前轮外倾角俗称“外八字”,如果车轮垂直地面一旦满载就易产生变形,可能引起车轮上部向内倾侧,导致车轮联接件损坏。所以事先将车轮校偏一个外八字角度,这个角度约在1°左右。

四轮定位主要参数图解

车轮定位角度是存在于悬架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相对角度,保持正确的车轮定位角度可确保车辆直线行驶,改善车辆的转向性能,确保转向系统自动回正,避免轴承因受力不当而受损失去精度,还可以保证轮胎与地面紧密接合,减少轮胎磨损、悬架系统磨损以及降低油耗等。 汽车悬架系统主要定位角度包括:车轮外倾、车轮前束、主销后倾、主销内倾、推力角等。 图A 主销内倾及车轮外倾 1.车轮外倾:在过车轮轴线且垂直于车辆支承平面的平面内,车轮轴线与水平线之间所夹锐角。如图A所示,即由车前方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内为负。其角度的不同能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直接影响轮胎的磨损状况。并改变了车重在车轴上的受力分布,避免轴承产生异常磨损。此外,外倾角的存在可用来抵消车身载重后,悬架系统机件变形所产生的角度变化。外倾角的存在也会影响车的行进方向,因此左右轮的外倾角必须相等,在受力互相平衡的情况下不致影响车辆的直线行驶,再与车轮前束配合,使车轮直线行驶并避免轮胎磨损不均。四轮定位仪测量车轮外倾角的范围为±10°。 图B 车轮前束 2.车轮前束:车轮前束如图B所示,同一轴两端车轮轮辋内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等腰梯形前后底边长度之差为前束。当梯形前底边小于后底边时,前束为正,反之则为负。车轮的水平直径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前束角。由于车轮外倾及路面阻力使前轮有向两侧张开做滚锥运动的趋势但受车轴约束,不能

向外滚动,导致车轮边滚边滑,增加了磨损,通过前束可使车轮在每瞬间的滚动方向都接近于正前方,减轻了轮毂外轴承的压力和轮胎的磨损。四轮定位仪测量车轮前束角的范围为±6°。 图C 主销后倾 3.主销后倾:主销后倾如图C所示,过车轮中心的铅垂线和真实或假想的转向主销轴线在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投影线所夹锐角为主销后倾角,向前为负,向后为正。主销后倾角的存在可使车轮转向轴线与地面的交点在轮胎接地点的前方,可利用地面对轮胎的阻力产生绕主销轴线的回正力矩,该力矩的方向正好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使车辆保持直线行驶。后倾角越大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越好,转向后方向盘的回复性也越好,但主销后倾角过大会使转向变得沉重,驾驶员容易疲劳;主销后倾角过小,当汽车直线行驶时,容易发生前轮摆振,转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会失去路感;当左右轮主销后倾角不等时,车辆直线行驶时会引起跑偏,驾驶员不敢放松转向盘,难于操纵或极易引起驾驶员疲劳。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后倾角的范围为±15°。 4.主销内倾:主销内倾如图A所示,定义为在同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和车辆支承平面的平面内,由真实的或假想的转向主销的轴线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与车辆支承平面的垂线所构成的锐角。主销内倾角的作用,是使车轮在受外力偏离直线行驶时,前轮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正。另外,主销内倾角还可减少前轮传至转向机构上的冲击,并使转向轻便,但内倾角不宜过大,否则在转向时,会使轮胎磨损加快。主销内倾角越大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强烈,但转向时也越费力,轮胎磨损增大;反之,角度越小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弱。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内倾 角的范围为±20°。 图D 推力角 5.推力角:推力角如图D所示,车辆在俯视平面内纵向轴线和推力线(是一条假想的线,从后轴中心向前延伸,由两后轮共同确定的后轴行驶方向线)的夹角。推力线相对纵向轴线向左侧偏斜为正,向右侧偏斜为负。运行状况良好的汽车是不应该有推力角的,但由于后轴胶套磨损等原因,会使后轴推力线偏斜,后轮沿推力线产生沿汽车质心的力矩,使汽车跑偏,因此推力角的存在是汽车跑偏的一个重要原因。四轮定位仪测量推力角的范围为±6°

车轮定位参数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一)

车轮定位参数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一) 摘要:由于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对汽车安全影响越来越重要,汽车不仅具有四轮定位,有些高速客车和高级轿车还具有后轮外倾角和前轮前倾等参数,这些定位参数变化会使汽车操纵稳定性恶化。 关键词:定位参数;行驶性能;影响 1车轮主要定位参数及作用 车轮定位要素主要包括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转向轴线内倾角(转向主销内倾角),车轮摆动角(前束)等。 (1)外倾角:前轮安装在车桥上时,其旋转平面向外倾,这种现象称为车轮外倾。车轮旋转平面与纵向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车轮外倾角。其作用是提高车轮工作的安全性与转向操纵的轻便性,由于主销与衬套之间,轮毂与轴承等处都存在着装配间隙,空载时车轮的安装正好垂直于路面,而满载时上述间隙将发生变化,车桥内倾将使路面对车轮垂直反作用的轴向分力压向轮毂外端的小轴承,使该轴承及其锁紧螺母而使车轮脱出,为此,安装车轮时要预先留有一定的外倾角,以防止上述不良影响。 (2)主销后倾角:主销装在前轴上,其上端向后倾斜,这种现象叫做主销后倾,在纵向垂直平面内,垂线与主销轴线之间的夹角,叫主销后倾角。 主销后倾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并使汽车转向后,转向轮有自动回正功能。当车轮向左转动时由于主销后倾角的作用使左侧转向节向下压,由于转向节与车轮接地距离不变,实际上左侧车身略向上提升。在车身自重的作用下,迫使转向节向上提升,回到原来的向前方行驶的位置。这样可使车轮复位及提高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如果后倾角是正的,当前轮转向时,车辆内侧会向下降,结果底盘将会升高。因此会增加负荷至转向节,如果两轮的后倾角相同,车辆转向后会回到正前方。增加正的后倾角角度则可增加转向盘的稳定性,但是转向时力量会变大;减少正的后倾角则转向盘的稳定性降低,但是转向时力量会变轻。(3)主销内倾角:从车子的前方看转向轴线与地面铅垂线所形成的角度称为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的作用是减少转向操纵力。也就是将轮胎转动所需力矩减到最少,同时减少回跳和跑偏现象。转向轴线的内倾角同转向轴线的后倾角一样,使车辆完成转向时具有“自动回正”的功能,用以改善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4)车轮前束:车轮前束是从车辆的前方看,在两轮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左右轮胎中心线的前端和后端距离之差值。前束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采用正外倾角的前轮,使车轮顶部朝外倾斜,当车辆向前行驶时,车轮要朝外侧滚动,从而产生侧滑会造成轮胎磨损。所以,前束作用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 2车轮定位不准确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 (1)车轮外倾的影响。 不管采用正外倾角或负外倾角,由于车轮内侧和外侧转动半径不一致而车轮转速相同必然造成车轮内、外磨损不均。主销后倾角过大时,转向沉重驾驶员容易疲劳;主销后倾角过小时,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容易发生前轮摆振,转向盘摇摆不定,转向盘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不敢放松转向盘,难于操纵或极易引起驾驶员疲劳等等。 在现代汽车中,由于悬架和车桥比过去的坚固,加上路面平坦。所以,采用正外倾角的车辆越来越少。而采用零倾角的车或负外倾角的车越来越多。以改善转弯时的稳定性和行驶时的平顺性。在负外倾角的车辆转弯时外侧角减小,车辆倾斜度也相应减小。小轿车高速转向时,离心力增大,车身向外倾斜加大,产生了更大的正外倾,使外侧悬架超负载加剧了外侧轮胎的变形。外侧轮胎与地面接触处的内外滚动半径不同,外侧小于内侧,这不仅加剧了轮胎磨损,也会使转向性能降低。所以现代轿车车轮外倾角减小甚至为负值可使内外侧滚动半径近似相等使轮胎的内外侧磨损均匀还提高了车身的横向稳定性。

热分析的基本参数与概念

R E P O R T Executive Summary

R E P O R T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 3 1.1 基本参数介绍 . (3) 2 Activities ................................................................................................................... 4 2.1 Theta-ja (θja)Junction-to-Ambient (4) 2.1.1 测量方法 .................................................................................................... 4 2.1.2 节温计算公式 (6) 2.2 Theta-jc (θjc) Junction-to-Case (6) 2.2.1 测量方法 .................................................................................................... 6 2.2.2 节温计算公式 ............................................................................................. 6 2.2.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7) 2.3 Theta-jb (θjb) Junction-to-Board (7) 2.3.1 测量方法 .................................................................................................... 8 2.3.2 节温计算公式 ............................................................................................. 8 2.3.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8) 2.4 Ψ的含义 (9) 2.4.1 Ψjb ............................................................................................................. 9 2.4.2 Ψjc . (9) 2.5 各种封装的散热效果 (9) 2.5.1 TI PowerPAD 封装的使用注意事项 (10) 3 Results ................................................................................................................... 12 3.1 关于θja θjc ΨJB , ΨJT 使用问题 (12) 4 Discussion .............................................................................................................. 12 4.1 热仿真软件的使用 (12) 5 Conclusions ........................................................................................................... 12 5.1 ............................................................................................................................. 12 6 Abbreviations, Definitiones, Glossary ..................................................................... 13 6.1 ............................................................................................................................. 13 7 Version . (13)

悬架 汽车车轮的定位参数解析

主销后倾:Kingpin Caster 主销(Kingpin),是传统汽车上转向轮转向时的回转中心,是一根较粗的销轴。现在,许多独立悬架的汽车已经没有主销了。但在车轮定位中,仍然沿用主销这个名词,把它作为转向轮的转向轴线的代名词,认为转向轮在转向时,是以主销为轴线向左右转动的。 所谓主销后倾,是将主销(即转向轴线)的上端略向后倾斜。从汽车的侧面看去,主销轴线与通过前轮中心的垂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即主销后倾角。 作用:主销后倾的作用是增加汽车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在转向后使前轮自动回正。作用原理:由于主销后倾,主销(即转向轴线)与地面的交点位于车轮接地点的前面。这时,车轮因受到地面的阻力,总是被主销拖着前进。这样,就能保持行驶方向的稳定。当汽车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地面对车轮的侧向反力作用在主销的后面, 由前悬架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来保证。现代轿车由于采用低压宽幅子午线轮胎,高速行驶时轮胎的变形加大,接地点后移,因此主销后倾角可以减小,甚至为负值(变成主销前倾),以避免由于回正力矩过大而造成前轮摆振。 主销后倾与主销内倾区别:主销后倾如图所示,过车轮中心的铅垂线和真实或假想的转向主销轴线在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投影线所夹锐角为主销后倾角,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主销后倾:主销后倾角的存在可使车轮转向轴线与路面的交点 正力矩,该力矩的方向正好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使车辆保持直线行驶。后倾角越大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越好,转向后方向盘的回复性也越好,但主销后倾角过大会使转向变得沉重,驾驶员容易疲劳;主销后倾角过小,当汽车直线行驶时,容易发生前轮摆振,转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会失去路感;当左右轮主销后倾角不等时,车辆直线行驶时会引起跑偏,驾驶员不敢放松转向盘,难于操纵或极易引起驾驶员疲劳。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后倾角的范围为±15°。

四轮定位的相关参数的基本概念

四轮定位基本概念 一、主销后倾角定义:上球头或支柱顶端与下球头的连线(转向时,车轮围绕其进行转向运动的转向轴)在几何中心线方向,向前或向后倾斜的角度。向前倾斜称为负主销后倾角,向后倾斜称为正主销后倾角。 功能:影响转向稳定性及转向后方向盘自动回正能力 主销后倾角的影响: 症状判断: 1、主销后倾角太小造成不稳定: 2、转向后缺乏方向盘自动回正能力; 3、车速高时发飘(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应对此项予以充分重视) 4、主销后倾角不对称造成跑偏: 5、左、右两轮之主销后倾角不相等超过40′(0.67 °)时车辆容易出现跑偏,跑偏方向朝向主销后倾角较小的一侧。 若主销向前顷不叫主销前顷角,叫主销后倾角为负值。

二、主销内倾角 主销内倾角定义: 由车辆前方观察,转向轴线与铅垂线所成的夹角。主销内倾角对绝大多数的车辆来说都是不可调整的角度。 主销内倾角的作用: 使前轮自动回正,转向轻便,并减小汽车行驶时路面通过车轮传给转向机构的冲击力。

三、前轮外倾角 车轮外倾角定义:轮胎的上沿偏向车辆内侧(朝向引擎、负外倾角)或外侧的角度。车轮中心平面和垂直面的夹角,前轮在转向装置位于中心位置时测量,后轮在正前打直位置测量(四轮转向) 车轮外倾角功能:调整车辆负载作用于轮胎的中心,消除跑偏,减少轮胎磨损。 外倾角的影响: 正外倾角太大的影响: (1)轮胎外侧单边磨损; (2)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 (3)车辆会朝着正外倾角较大的的一侧跑偏 负外倾角太大的影响: (1)轮胎里侧单边磨损; (2)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 (3)车辆会朝着负外倾角较小的一侧跑偏。

正的轮胎外倾角 负的轮胎外倾角,不叫轮胎内顷角 四、前束角 束角的定义: 从车辆后方看,左右轮胎垂直中心线与车轴等高水平中心线相交的两点距离与转到前方180 度同一两点间距离的差值称为前束值。前端距离大于后端距离为负前束,总前束是由左右两个车轮的分前束角之和来计算的,是以车轮几何中心线为基准的;单独前束是指车辆中心线与单个车轮旋转平面间的夹角。功能:降低轮胎磨损与滚动磨擦。

汽车车轮定位基本知识详解(图)

汽车车轮定位基本知识详解(图) (一)基本常识 1、什么是汽车的车轮定位 现代汽车的车轮定位是指车轮、悬架系统元件以及转向系统元件,安装到车架(或车身)上的几何角度与尺寸须符合一定的要求,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汽车的磨损和油耗。 2、四轮定位维修的好处 (1)增加行驶安全 (2)直行时方向盘正直 (3)转向后方向盘自动回正 (4)减少汽油消耗 (5)减少轮胎磨损 (6)维持直线行车 (7)增加驾驶控制感 (8)降低悬挂配件磨损 3、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四轮定位 (1)每行驶10000公里或六个月后 (2)直线行驶时车子往左或往右拉 (3)直行时需要紧握方向盘 (4)直行时方向盘不正 (5)感觉车身会漂浮或摇摆不定 (6)前轮或后轮单轮磨损 (7)安装新的轮胎后 (8)碰撞事故维修后 (9)换装新的悬挂或转向有关配件后 (10)新车每行驶3000公里后 (二)主要技术参数及其作用 在GB/3730.3-92《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中,它规定了关于车轮定位有关参数的定义,考虑了有些汽车车桥无主销的结构;注意了有关零件和几何要素(面、线、点)相对位置的空间性;淡化了前束、外倾、后倾等参数的单一方向性;明确了前束测量的具体位置,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前轮定位的作用和取值范围也有较大的变化。 (a)主要定位参数 1.前束(Toe):从汽车的正上方向下看,由轮胎的中心线与汽车的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前束角。轮胎中心线前端向内收束的角度为正前束角,反之为负前束角。总前束值等于两个车轮的前束值之和,即两个车轮轴线之间的夹角。 图示1

前束的作用是消除车轮外倾造成的不良后果.车轮外倾使前轮有向两侧张开的趋势,由于受车桥约束,不能向外滚开,导致车轮边滚边滑,增加了磨损,有了前束后可使车轮在每瞬间的滚动方向都接近于正前方,减轻了轮毂外轴承的压力和轮胎的磨损。 2、外倾(Camber):从汽车正前方看,汽车车轮的顶端向内或向外倾斜一个角度,称为车轮的外倾。通常情况下汽车的侧倾角为外倾。用偏离垂直线所倾斜的角度来表示,如果顶端向外倾斜则称为正外倾角,如果向内倾斜则称为负外倾角。 图示2 侧倾的作用是为了增加汽车直线行驶的安全性。当具有外倾角时,可使车轮在转向时偏移量减小,所以能减少转向力;另外,由于主销外倾,在垂直载荷作用下产生一施加于轴心上的分力,使车轮向内压在轴承上,以防止车轮甩脱。 3、主销后倾角(Kingpincasterangle):从汽车的侧面看,主销轴线(或车轮转向轴线)从垂直方向向后或向前倾斜一个角度称为主销后倾或前倾。在纵向垂直平面内,主销轴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主销后倾角。向垂线后面倾斜的角度称为正后倾角,向前倾斜的角度称为负后倾角。通常汽车行驶过程中,主销后倾角应为正值。主销后倾角的获得一般是在安装时,通过悬架元件相互位置来保证的。

四轮定位的相关参数的基本概念

四轮定位基本概念 一、主销后倾角定义: 上球头或支柱顶端与下球头的连线(转向时,车轮围绕其进行转向运动的转向轴)在几何中心线方向,向前或向后倾斜的角度。向前倾斜称为负主销后倾角,向后倾斜称为正主销后倾角。 功能:影响转向稳定性及转向后方向盘自动回正能力 主销后倾角的影响: 症状判断: 1、主销后倾角太小造成不稳定: 2、转向后缺乏方向盘自动回正能力; 3、车速高时发飘(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应对此项予以充分重视) 4、主销后倾角不对称造成跑偏: 5、左、右两轮之主销后倾角不相等超过40′(0.67°)时车辆容易出现跑偏,跑偏方向朝向主销后倾角较小的一侧。 若主销向前顷不叫主销前顷角,叫主销后倾角为负值。

主销内倾角定义: 由车辆前方观察,转向轴线与铅垂线所成的夹角。主销内倾角对绝 大多数的车辆来说都是不可调整的角度。 主销内倾角的作用: 使前轮自动回正,转向轻便,并减小汽车行驶时路面通过车轮传给转向机构的冲击力。

车轮外倾角定义: 轮胎的上沿偏向车辆内侧(朝向引擎、负外倾角)或外侧的角度。车轮中心平面和垂直面的夹角,前轮在转向装置位于中心位置时测量,后轮在正前打直位置测量(四轮转向) 车轮外倾角功能: 调整车辆负载作用于轮胎的中心,消除跑偏,减少轮胎磨损。 外倾角的影响: 正外倾角太大的影响: (1)轮胎外侧单边磨损; (2)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 (3)车辆会朝着正外倾角较大的的一侧跑偏。 负外倾角太大的影响: (1)轮胎里侧单边磨损; (2)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 (3)车辆会朝着负外倾角较小的一侧跑偏。

正的轮胎外倾角 负的轮胎外倾角,不叫轮胎内顷角 四、前束角 束角的定义: 从车辆后方看,左右轮胎垂直中心线与车轴等高水平中心线相交的两点距离与转到前方180度同一两点间距离的差值称为前束值。前端距离大于后端距离为负前束,总前束是由左右两个车轮的分前束角之和来计算的,是以车轮几何中心线为基准的;单独前束是指车辆中心线与单个车轮旋转平面间的夹角。 功能:降低轮胎磨损与滚动磨擦。

vary基本参数解释

3d vary 材质参数 Basic parameters(基本参数) (2010-10-15 12:39:46) 转载 分类:至诚至专--软件必备 标签: vary 参数 杂谈 3d vary 材质参数 Basic parameters(基本参数) Diffuse (漫射) - 材质的漫反射颜色。你能够在纹理贴图部分(texture maps)的漫反射贴图通道凹槽里使用一个贴图替换这个倍增器的值。 Reflec t(反射) - 一个反射倍增器(通过颜色来控制反射,折射的值)。你能够在纹理贴图部分(texture maps)的反射贴图通道凹槽里使用一个贴图替换这个倍增器的值。 Glossiness(光泽度) - 这个值表示材质的光泽度大小。值为 0.0 意味着得到非常模糊的反射效果。值为1.0,将关掉光泽度(VRay将产生非常明显的完全反射)。注意:打开光泽度(glossiness)将增加渲染时间。 Subdivs(细分) -控制光线的数量,作出有光泽的反射估算。当光泽度 ( Glossiness)值为1.0时,这个细分值会失去作用(VRay不会发射光线去估算光泽度)。 fresnel(菲涅尔) reflection(菲涅尔反射) - 当这个选项给打开时,反射将具有真实世界的玻璃反射。这意味着当角度在光线和表面法线之间角度值接近0度时,反射将衰减(当光线几乎平行于表面时,反射可见性最大。当光线垂直于表面时几乎没反射发生。 Max depth(最大深度) -光线跟踪贴图的最大深度。光线跟踪更大的深度时贴图将返回黑色(左边的黑块)。 Use interpolation(使用插值) -当勾选该选项时,VRay能够使用一种类似发光贴图的缓存方式来加速模糊折射的计算速度。 Exit color(退出颜色) - 当光线在场景中反射次数达到定义的最大深度值以后,就会停止反射,此时该颜色将被返回,更不会继续追踪远处的光线。 Refract(折射) -一个折射倍增器。你能够在纹理贴图部分(texture maps)的折射贴图通道凹槽里使用一个贴图替换这个倍增器的值。 Glossiness(光泽度) - 这个值表示材质的光泽度大小。值为 0.0 意味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