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云计算推介

EMC助您实现云之旅
EMC Cloud Solution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议程
? 云计算定义 ? EMC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 ? EMC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成功案例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

什么是云
? 云是一种可以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到一个共享的可 配置的计算资源池的模式,可以快速的供应并仅需最低 的管理工作或服务供应商的作用. ? 这种模式定义由五种基本特性,四种服务模式和四种部 署模式组成.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3

云的定义
5种基本特征
宽带网络接入
? 通过网络提供服务 ? 标准访问方式 ? 瘦/胖/移动客户平台
4种部署方式
私有云
? 为某单一组织拥有 ? 自主运营或第三方管理 ? 部署在组织内部或外部
4种服务模式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 以服务形式提供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通常虚拟化) ? 由服务提供商(SP)管理 ? 根据资源使用特征计费或收费
社区云
? 多方组织共享基础架构 ? 为有共同需求的多个组织提供支撑
资源“池”化
? 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化 ? 不同用户分享不同资源 ? 不同物理及虚拟资源的动态分配及调整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 以服务形式提供基础架构及平台软件 ? 由服务提供商(SP)管理 ? 根据资源使用特征计费或收费
公有云
? 面向公众服务或大行业集团 ? 通常有多租户 ? 为提供云服务的组织拥有并管理
灵活、弹性
? 可以灵活快速部署、开通、扩展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 以服务形式提供最终用户应用软件 ? 由服务提供商(SP)管理 ? 通常根据注册用户数,使用用户数,处理 能力等计费
按需自助服务
? 用户可以自助申请、开通,获取所需服务 ? 无需或很少人工干预获得服务
混合云
? 有两个或多个不同实体的云组合 ? 通过技术连接实现数据/应用的共享及互联 等
Business as a Service (BaaS)
? 按服务形式提供整个业务流程支持及后台 应用服务 ? 业务流程外包
可度量的服务
? 自动衡量资源利用率及相关成本 ? 控制或优化资源利用率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4

云计算与虚拟化
云计算 是一种在虚拟架构环境的计算方式 资源从虚拟架构资源池中按需提取使用,自我管理, 以服务的方式供应。
技术
虚拟化数据中心
降低成本, 简化运维, 改善响应时间
业务模式
转换 IT的建设、运维和使用的模式
达到按照要求提供需要的资源
ITaaS(IT即服务)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5

云计算转变之旅
优化
混合云
风险
私有云
公有云
投资
私有云
效率
VDC
成本
虚拟化数据中心 VDC
物理数据中心
收益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6

议程
? 云计算定义 ? EMC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 ? EMC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成功案例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7

云的技术
EMC / VMware 十年创新之路
智能存储
服务器虚拟化
数据保护
信息安全
资源管理
大数据
<2002
$25B
2003
深入集成 云存储 APIs
8 年的投资
20032005
最多的云平台集成.20072006 2010 最高的云投资
2010+
开放API的集中云 平台
Analysis & Survey 深入集成 2011 深入集成 Source: Wikibon 深入集成 云存储 APIs 云管理 APIs 云安全 APIs
集成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8

灵活
成本
法规遵从/安全性
受保护的
服务级别
用户
应用
您的云
基础架构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9

灵活
成本
您的云
用户
法规遵从/安全性
受保护的
服务级别
应用
基础架构
私有云 已有的投资和技能 当前的数据中心 混合云 可移植的 IT 可控的 扩展性 公共云 灵活的 无限的 自动的 自助服务 池化/自动化 聚合式架构 合作伙伴社区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0

灵活
成本
您的云
用户
法规遵从/安全性
受保护的
服务级别
应用
旧的应用 维护 容量 新的应用 TTM 现代化 数据
SaaS 新 旧
建立 扩展 开发–质保
运行 筹划–生产 加速 “Idea-to-sale” 应用 现代化
PaaS = 服务器 + 数据 + 信息通讯 + 监控
基础架构
私有云 已有的投资和技能 混合云 可移植的 IT 可控的 扩展性 公共云 灵活的 无限的 自动的 自助服务 池化/自动化 聚合式架构 合作伙伴社区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

灵活
成本
您的云
用户
法规遵从/安全性
受保护的
服务级别
用户 风险 复杂性
用户 数据 应用
效率 扩展 保护 可见度
“跟随我们” OS 刷新 后PC时代
应用
旧的应用 维护 容量 新的应用 TTM 现代化 数据
SaaS 新 旧
建立 扩展 开发-质保 筹划-生产
运行 加速 “Idea-to-sale” 应用 现代化
PaaS = 服务器 + 数据 + 信息通讯 + 监控
基础架构
私有云 已有的投资和技能 混合云 可移植的 IT 可控的 扩展性 公共云 灵活的 无限的 自动的 自助服务 池化/自动化 聚合式架构 合作伙伴社区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2

灵活
成本
您的云
管理
法规遵从/安全性
受保护的
服务级别
用户
用户 风险 复杂性 用户 数据 应用 效率 扩展 保护 可见度 “跟随我们” OS 刷新 后PC时代
应用
人 – 过程 旧的应用 维护 容量 TTM 现代化 数据
SaaS 新 旧
建立 扩展 开发–质保 筹划-生产
运行 加速 “Idea-to-sale” 应用 现代化
PaaS = 服务器 + 数据 + 信息通讯 + 监控
基础架构
私有云 已有的投资和技能 混合云 可移植的 IT 可控的 扩展性 公共云 灵活的 无限的 自动的 自助服务 池化/自动化 聚合式架构 合作伙伴社区
信任 – 遵从 – 保护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3

用户
用户 数据 应用
应用
SaaS 新 旧
建立 扩展 开发-质保 筹划-生产
运行
基础架构
私有云 混合云 可移植的 IT 可控的 扩展性 公共云 灵活的 无限的 自动的 自助服务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4

最终用户 用户 遗留应用 数据分析
用户 数据 应用
云应用平台
应用
SaaS
建立 扩展 开发-质保 服务目录 筹划-生产
运行 多租户与计费
自助服务
新 旧
基础架构
私有云 云架构 混合云 可移植的 IT 可控的 扩展性 备份 / 恢复 多站点云技术 公共云 灵活的 无限的 自动的 自助服务 云存储 归档 / 多媒体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5

最终用户
遗留应用
数据分析
云应用平台
自助服务
服务目录
多租户与计费
云架构
备份 / 恢复
多站点云技术
云存储 归档 / 多媒体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6

2010 Milestone: 虚拟化已经成为IT规范之一
临界点
17,500,000 15,000,000 12,500,000 10,000,000 7,500,000 5,000,000 2,500,000
全球84%虚拟化应用正在运行在 VMware 上.
Gartner, December 2009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Physical Hosts
Virtual Machines
Source: IDC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7

VMware – 用户搭建云平台的第一选择 EMC – 使用VMware的第一选择
40%
40%
“虚拟化环境的存储选 择?”
35% 30% 25% 20%
16% 23%
33%
17% 14%
15%
Dec 2010 Feb 2011
10%
5% 3%
13% 11% 7%
14%
5%
Source: Goldman Sachs IT Spending Survey, March 2011.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8

EMC在VMware产品技术整合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Ionix
Control Center Data Center Insight IT Compliance Analyzer Server Config Manager
Avamar Replication Manager Networker Data Protection Advisor VPLEX
RSA SecurID RSA DLP RSA Envision RSA Archer
Storage QoS Virtual Provisioning Virtual Storage
Application APIs
Availability
Security
Scalability
vCenter
Infrastructure APIs vCompute
VMware vSphere ESX/ESXi
vStorage vNetwork
EMC Virtual Storage Integrator Plug-in EMC Site Recovery Manager Failback
Ultrascale VMAX Ultraflex EFD
Only Vendor Integrated into all 4 vStorage APIs PowerPath for VMware
Cisco VN-Link and Nexus Family supported by EMC Ionix and EMC RSA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9

新的IT需求
虚拟桌面架构: IT控制的最终用户的选择
企业级应用
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分析
结构型& 非结构性 大量扩展
混合技术
交易型存储
VMware 集成, 简单, 高效, 可伸缩性, 可用性
安全和依从性 策略驱动型管理 整合的数据移动性
大数据存储
线型扩展, 操作简单, 分布式结构, 文件和对象
备份和归档
高速, 消重, VMware 集成
? Copyright 2011 EM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0

EMC物联网云平台系统使用教程

EMCP物联网云平台系统 1.EMCP物联网云平台简介——工业云组态 EMCP是一个工业级,服务于工业、农业、商业用户的综合性物联网云平台,支持多用户、跨行业、跨设备无缝接入。企业通过EMCP平台无需编程,无需安装运行软件,无需聘请IT工程师,即可快速便捷的实现产品/系统的物联网升级,打造企业专属的物联网云平台。 通过EMCP平台的可实现手机版组态软件功能,用户只需关注自己产品(如仪表/设备/系统)的生产和研发,而无需关注网络侧如何实现的难题。术业有专攻,EMCP平台作为完整的物联网集合体将数据传输、处理、存储、展示、用户管理、报警等功能进行打包,用户只需登录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在使用物联网技术的门槛。从而轻松易举的实现工业设备远程监控。 该平台的功能结构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类,其中前台的功能有:系统登录、设备列表,设备地图、数据展示等功能,后台则分为设备管理、模块管理、数据规则管理、账号管理等功能。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普通账号管 理 员 账 号 模 块 查 看 新 增 模 块 删 除 模 块 远 程 配 置 设 备 显 示 设 备 查 看 查 看 设 备 新 增 设 备 修 改 设 备 删 除 设 备 查 看 设 备 位 置 进 入 设 备 列 表 展 示 组 态 展 示 查 询 数 据 规 则 新 增 数 据 规 则 删 除 数 据 规 则 操 作 数 据 规 则 查 询 账 号 新 增 账 号 删 除 账 号 修 改 账 号 账 号 授 权图1.1 EMCP功能结构示意图

2.EMCP前台功能介绍 2.1系统登录模块 本系统登录界面如图2.1所示,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运维用户。普通用户账号由运维用户分配,只具有前台访问的功能;而运维用户账号则由平台管理人员分配,具有前台访问功能和后台管理功能。 图2.1 系统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的顶部有一个语言切换的功能,可以实现中文和英文之间的一键互换,如果用户忘记密码则可以通过点击忘记密码来找回密码。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2所示。

EMC存储系统安装配置手册

EMC存储系统安装配置手册

目录 第1章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1编写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2参考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章存储硬件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1EMC CX3中端磁盘阵列安装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3章存储软件安装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1整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2IBM AIX平台软件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2.1IBM pSeries 安装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2.2ODM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3.2.3PowerPath的安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3.2.3.1PowerPath5.0.0安装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3.2.3.2PowerPath5.0.0安装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3.2.4Navisphere Agent/Cli的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3.2. 4.1安装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3.2. 4.2安装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3.2.5HACMP相关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3.2.5.1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3.2.5.2Set emcpowerreset in HACM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3.2.5.3Add “cfgscsi_id” to HACMP(for CX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3.2.6常用命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3.2.7IBM AIX主机识别PowerPath管理的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3.3Redhat Linux平台软件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3.3.1PowerPath安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3.3.1.1安装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3.3.1.2安装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3.3.2Navisphere Agent/Cli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3.3.2.1安装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3.3.2.2安装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3.3.3Linux主机识别PowerPath管理的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3.4Windows2003平台软件安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3.4.1PowerPath安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3.4.1.1安装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3.4.1.2安装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3.4.2Navisphere Agent/Cli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3.4.2.1安装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3.4.2.2安装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3.4.3Windows主机识别PowerPath管理的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3.5HP-UX平台软件安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融合发展 发表时间:2019-05-05T17:28:24.4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作者:乔金松 [导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和生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地挑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和生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地挑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高度关注和讨论。从当前云计算与发数据的发展来看,尽管早已走进人们的实现,但是仍旧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相关内容并不是非常了解。基于此,本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发展 2016年,百度总裁张亚勤在百度云智峰会提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将会和电力一样,而且对人们的数字体验生活具有主导作用;大数据与新能源类似,它能够让服务更好的把握用户的需求变化,从而使用户能够更加便利的获得自己需要的服务。而云计算则为应用和服务的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如此来讲,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融合发展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1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概述 1.1人工智能的概述 人工智能包括我们常见的机器人,但并不等同于机器人,准确来说属于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模拟人脑进行机械化的操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人工智能已开始研究,发展至今,已经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我们在工厂里见到的机械臂、流水线上的自动识别包装;手机上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程序;震惊全球的人机对抗中那些轻松战胜人类的机器人;能不出门就走遍世界的AI眼镜……人工智能不断冲击人们的想象,也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未来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会替代人类?这是个未知数,但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1.2大数据的概述 所谓的大数据,就是一个数据体量、类别都非常庞大的数据集,在这个数据集当中,我们难以利用传统的数据库工具获取以及处理器中的内容。数据类型多、数据处理快、数据真实性高以及数据规模大是其最为重要的四个特征。 第一,大数据有着非常多的数据类型,其中的数据并不是来自于单一的数据源,而是来自很多数据源,其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数据种类以及格式;第二,大数据有着很大的规模,一般来讲在10TB左右;第三,大数据有着很高的真实性,新型数据使得传统的数据源遭到了打破,而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有效、真实、安全的信息;第四,大数据有着很快的处理速度,能够及时、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处理。 1.3云计算基本概念 云计算指的是一种按使用量进行付费的计算模式,在这种计算模式下,网络访问非常的便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到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如网络、服务器、应用软件等),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或者与服务供应商进行交互,而这种模式也无需投人大量的管理工作。简言之,云计算是一种模式,既商业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计算模式。 2云计算与大数据二者之间的联系 云计算与大数据二者之间相同点:第一,提供的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服务,这是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最大共同点;第二,占用大量的存储和计算资源;第三,均离不开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根据云计算与大数据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可以从中挖掘出一条非常有用的信息:在进行云计算的时候,所具备的弹性动态和动态调配、资源的虚拟化、按需使用等基本要素与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实现了完美契合网。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来看.二者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出引领时代发展的作用,必须要实现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商业价值方面更让人信服。 3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中的问题 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发展还正在探索中,其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专业人才问题、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大数据的共享与隐私问题、人工智能的费用问题等。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未来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各项技术手段逐步趋于成熟,三种技术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也将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4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融合发展探究 云计算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云计算的发展与大数据的积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另外,也是人工智能实现实质性突破的核心所在。云计算应用深度与广度的拓展依赖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因而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时代,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也完全超乎人们的预期,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和电力一样,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我国的生产力将会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提升。人工智能的内涵逐步趋于多样化发展,其细分领域也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识别、用户画像等。此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难以分别。 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人们对其商业价值的挖掘从未停止之。云计算则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当前阶段,云计算技术已经在存储和计算的基础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展和丰富,这是由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逐步普及使得连接网络设备的数量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云计算所要面对的数据也变得更多。这就使得云服务在智能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发展为下层建筑。云计算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基础性设施,同时也是实现“互联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结合其发展现状来看,云计算已经成为许多产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承载体。可以预见到,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用云量”必然会成为衡量一个行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人工智能应用的过程中,大数据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主要作用是帮助人工智能对行为智能进行判断。云计算的实现则是建立在大数据运算的基础上的,与此同时,云网络会对大数据运算的结果进行保存,推动人工智能的实现。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实用机制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的积累不断提高。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换而言之,只有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辅助下,人工智能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反过来讲,

EMCVPLEX安装实施方案

VPLEX-LOCAL 的硬件配置信息 此次安装的VPLEX-Local有单台台VPLEX组成, VPLEX的硬件配置如下: 1) 1 个 Engine 2) 2 个 Director ,每个 Engine 由两个 Director 组成 3)8 个 8Gb 前端 FC端口,每 个 Director 包含一块 前端 FC卡,共 4 个 8Gb 的前端 FC端 口,由 于交换机端口限制,本次使 用 4 个前端 FC端口(每个 Directo 上两个)。 4)8 个 8Gb 后端 FC端口,每 个 Director 包含一块 后端 FC卡,共 4 个 8Gb 的后端 FC端 口。本 次使用4 个前端 FC 端口(每个Directo 上两个) 5) 4 个可用的 8Gb 的 VPLEX-Local级联 FC端口,每个 Director 包含一块 VPLEX-Local 级联 FC卡,共 4 个 8Gb 的级联 FC端口,但是只有两个可用 VPLEX-LOCAL 的硬件介绍 单台 VPLEX的硬件布局 VPLEX 的 ENGINE 的硬件布局

VPLEX-LOCAL 的级联端口连接VPLEX-LOCAL 拓扑结构

VPLEX-LOCAL 的 FABRIC 拓扑图 Host Host Fabric Switch Fabric Switch Management server Engine power supply VNX VPLEX VNX VPLEX-LOCAL 后端存储系统的配置 HOST_PRD HOST_BAK VPLEX_0550 VPLEX_0549 VMAX_3358 V p l e x M e t a v o l u m e ( >= 78GB, using 144GB ) Host data volume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

EMC参考 存储

1. 为什么商业领域寻求对信息进行存储,保护,优化,和利用? 增加对于快速和可信的信息访问的依赖性 提升数字化信息的增长量 减少部署在安全方面的投资花费 获得新的商业机会 2. 在哪一项“主机-到-存储”访问中,主机使用远端文件系统来存储数据? 基于网络的存储 基于块的存储 基于文件的存储 基于目标的存储 3. 在存储阵列中,哪一项功能的实施限制了未经授权主机的访问存储卷? 消磁 粉碎 分区 LUN屏蔽 4.

以下图示中表示的是哪一种缓存写入策略? 高水位缓存(High watermark cache) 透写(Write-through cache) 低水位缓存(Low watermark cache) 回写(Write-back cache) 5. VMware ESXi中的哪一个组件对“无法被虚拟化的操作系统特权指令”进行二进制转换(Binary Translation)? 虚拟机文件系统(VMFS) 虚拟机监控器 资源管理器 虚拟机内核 一个机构部署了100 块磁盘组成的存储阵列。每一个磁盘都有都有50,000 小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磁盘阵列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多少? 50小时 500小时

5,000小时 5,000,000小时 8. 图示中被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是哪一种物理网络接口卡? 聚合网络接口卡(CNA) 软件iSCSI发起端(initiator)支持的NIC卡 软件FCoE发起端(initiator)支持的FC HBA卡 iSCSI HBA 9. 以下哪一个组件在iSCSI发现阶段发出了SendTarget命令? iSCSI目标方 iSCSI发起方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区别与关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区别与关系 胡经国 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区别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科学概念和范畴。它们主要在其定义和特点(特性或特征)以及体系架构、理论技术、服务模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具有本质的区别。对此,本文作者已经或将要作专文论述,在此仅例举一二。 1、定义区别 根据著名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大数据是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4大特征。 而云计算则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2、定义范围区别 从二者的定义范围来看,大数据要比云计算更加广泛。大数据这一概念从2011年诞生以来,已历经8个年头。中国从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到深度融合,也有14年之久。再者,从各地纷纷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可以看出,中国极其看重大数据的发展契机。 3、作用区别 云计算改变了IT,而大数据则改变了业务。当然,大数据必须有“云”作为基础架构,才能得以顺畅运营。 4、目标受众区别 云计算是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者)等所关注的技术层;而大数据则是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所关注的业务层产品。 二、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1、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概述 通常,人们把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比着一个硬币的两面。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而大数据则是云计算的一个杀手级应用。云计算是大数据成长的驱动力;而另一方面,由于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实时,因而就更加需要云计算去加以处理。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emcvplex安装实施方案

E M C V P L E X安装实施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VPLEX-LOCAL的硬件配置信息 此次安装的VPLEX-Local有单台台VPLEX组成,VPLEX的硬件配置如下: 1)1个Engine 2)2个Director,每个Engine由两个Director组成 3)8个8Gb前端FC端口,每个Director包含一块前端FC卡,共4个8Gb的前端FC端口, 由于交换机端口限制,本次使用4个前端FC端口(每个Directo上两个)。 4)8个8Gb后端FC端口,每个Director包含一块后端FC卡,共4个8Gb的后端FC端口。 本次使用4个前端FC端口(每个Directo上两个) 5)4个可用的8Gb的VPLEX-Local级联FC端口,每个Director包含一块VPLEX-Local级联FC 卡,共4个8Gb的级联FC端口,但是只有两个可用 VPLEX-LOCAL的硬件介绍 单台VPLEX的硬件布局 VPLEX的ENGINE的硬件布局

拓扑结构 VPLEX-LOCAL的FABRIC拓扑图

Fabric Switch Engine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server Fabric Switch VNX VNX VPLEX Host Host VPLEX-LOCAL 后端存储系统的配置 META VOLUME 的配置 请注意每台VNX 必须使用两个RG ,每个RG 各提供两个80G LUN 。Mirror 和backup 的meta volume LUN 需分开RG 存放。不推荐mirror 和 backup 放在同一个RG 里。

云计算的发展史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12-10-31 14:47:51) I、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本文总结回顾了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https://www.360docs.net/doc/ec13614261.html,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三大未来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三大未来 腾讯2017“云+未来”峰会于6月21日在深圳举行,此次大会上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发表了题为《云时代的新趋势》的演讲。既然是“云+未来”大会,那么本次演讲的主题自然与腾讯云有关。马化腾先是强调了目前全球数据正在从往云上迁移的趋势,进而提出了腾讯云在未来的三个发展趋势: 一、推动传动产业升级。 和摩拜、顺丰、金蝶等企业合作,通过云服务提供的不同AI功能,把物流单号、报销流程等环节接入云端操作,使得传统工作环节更加省时省力,更为高效。 二、提高政府与社会管理效率。 通过云的数字化升级,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数字化管理,目前的一些电信诈骗、网络犯罪、身份核实、税务管理等政府公共部门业务都已经开始使用云技术了,未来高度互联的世界将会是可管,可知,可控的。 三、成为人工智能的底层建筑。

“云+人工智能”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也是马化腾演讲的一个重点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计算能力,而云可以提供的就是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目前腾讯围棋AI“绝艺”、癌症图像AI优图团队、在微众银行等机构的人脸识别技术等,都是腾讯云为AI赋能的成果落地。 不过他同时提出,就像电气时代的初期阶段,现在我们也只是云的初级阶段。在云计算的初级阶段,我们一定要把握先机,好好学习云计算的相关知识。为此,千锋推出Linux 云计算培训。千锋Linux云计算培训课程实行免费试学两周,不花一分钱,满意后再报名的政策,全心全意为学员提供服务。讲师方面,千锋Linux讲师均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并特聘一线名企作为技术顾问;课程体系方面,千锋Linux课程体系是最贴合企业需求的面授课程,并有名企技术顾问定期进行调整;学员福利方面,千锋Linux为首期报名学员减免1000元学费,并赠送5个月阿里云ECS云主机。2017年7月17日,千锋Linux云计算培训等你来战!

emcvplex安装实施方案

VPLEX-LOCAL的硬件配置信息 此次安装的VPLEX-Local有单台台VPLEX组成,VPLEX的硬件配置如下: 1)1个Engine 2)2个Director,每个Engine由两个Director组成 3)8个8Gb前端FC端口,每个Director包含一块前端FC卡,共4个8Gb的前端FC端口, 由于交换机端口限制,本次使用4个前端FC端口(每个Directo上两个)。 4)8个8Gb后端FC端口,每个Director包含一块后端FC卡,共4个8Gb的后端FC端口。 本次使用4个前端FC端口(每个Directo上两个) 5)4个可用的8Gb的VPLEX-Local级联FC端口,每个Director包含一块VPLEX-Local级联 FC卡,共4个8Gb的级联FC端口,但是只有两个可用 VPLEX-LOCAL的硬件介绍 单台VPLEX的硬件布局 VPLEX的ENGINE的硬件布局 VPLEX-LOCAL的级联端口连接

PLEX-LOCAL 拓扑结构 VPLEX-LOCAL 的FABRIC 拓扑图 Fabric Switch Engine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server Fabric Switch VNX VNX VPLEX Host Host VPLEX-LOCAL 后端存储系统的配置

VMAX_3358Vplex Meta volume ( >= 78GB, using 144GB )Vplex Meta volume backup ( >=78GB, using 144GB )VPLEX logging volume ( >=10GB, using 72GB ) Host data volume VMAX_0251 HOST_BAK HOST_PRD VPLEX_0550VPLEX_0549 Host data volume Host data volume META VOLUME 的配置 请注意每台VNX 必须使用两个RG ,每个RG 各提供两个 80G LUN 。Mirror 和backup 的meta volume LUN 需分开RG 存放。不推荐mirror 和 backup 放在同一个 RG 里。Cluster Meta Volume Storage RAID Group LUN ID RAID Size VPLEX_01Meta_Mirror_1 VNX5400RG1800RAID1080GB Meta_Bcakup_1 VNX5400RG1801RAID1080GB Meta_Mirror_2 VNX5400RG0800RAID1080GB Meta_Backup_2VNX5400RG0801 RAID1080GB LOGGING VOLUME 的配置 Cluster Log Volume Storage RAID Group LUN ID RAID Size VPLEX_01Loggin_Mirror_1 VNX5400802RAID1010GB Mirror 2VNX5400802RAID1010GB VPLEX-LOCAL 安装配置流程

EMC私有云存储平台方案

EMC私有云存储平台方案 目录 一、前言 (1) 二、VPlex产品及功能概述 (3) 三、方案设计原则 (6) 3.1、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高可靠性 (6) 3.2、系统的高性能 (6) 3.3、系统的可扩展性/可扩充性 (7) 3.4、系统的多平台支撑能力 (7) 3.5、灵活性和系统管理的简单性 (7) 3.6、存储的虚拟化 (8) 四、存储方案设计 (8) 1:存储系统 (8) 2:存储虚拟化系统 (9) 3:系统参考拓扑 (9) 4:建议配置 (11) 5:Vmware EMC优势 –超过70个集成点 (11) 6:方案优势 (15) 五、相关产品介绍 (15) EMC Vplex系列 (15) 一、前言 信息是各行业的命脉, 近十年来信息存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各行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从内置存储转向外置RAID存储,从多台服务器共享一台外置RAID阵列,再到更多台服务器通过SAN共享更大型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功能也不断增强,从提供硬件级RAID保护到独立于服务器的跨磁盘阵列的数据镜像,存储服务器逐渐从服务器外设的角色脱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存储层”,为数

据中心的服务器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保护和共享服务。 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可以预防单数据中心的风险,但面对多数据中心建设的巨额投资,如何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成为IT决策者的首要问题。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必需实现生产数据跨中心的传输和共享,总所周知,服务器性能的瓶颈主要在IO部分,数据在不同中心之间的传输和共享会造成IO延时,进而影响数据中心的总体性能。 同时,各家厂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容量不断扩展,性能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丰富,但由于不同存储厂商的技术实现不尽相同,用户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界面来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资源。这样,也给用户带来不小的问题,首先是无法采用统一的界面来让服务器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服务器,数据在不同厂商存储服务器之间的迁移也会造成业务中断。 客户要求不断提高服务级别,同时希望减少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为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要求,数据中心在经历持续的技术转变。近年来,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整合已被证明是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和提供更大灵活性的有效手段。难题在于如何做到既利用新技术,同时又不损害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级别。 人们往往用“云”这一类比来表述流畅、动态的 IT 基础架构这一构想。云的一个定义是:将向用户提供的 IT 服务与物理基础架构分离开来。云的一种具体实现是:服务器虚拟化,并且环境中所有服务器上的服务都得到优化,这些服务连接到适当的存储,可从 IT 基础架构中的任何位置访问。此外,“云”这一类比描述了这样一种环境:服务可根据需求变化而无缝地移置。图 1 显示了一个私有云基础架构,其中用户与由 IT 提供的服务是松耦合的,而且服务、计算和存储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灵活的。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摘要:“工业4.0”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再度亮相,并迅速上升为德国国家战略。“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其要求企业信息化从车间延伸到整个工厂乃至整条供应链,将物联网及服务全面引入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智能经营。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革命 一、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率先实施的全球市场运动,对全球未来工业走向有着深远影响。“工业4.0”这一概念为全球产业界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涵盖自动化、生产技术、汽车、机械工程、能源、运输以及远程医疗等众多工业部门和应用领域,在CPS的不断推动下,工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将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传统行业界限消失,并衍生出新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最终实现全面灵活的智能制造。 工业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坚强。“工业4.0”使动态的、适时优化的和自我组织的价值链成为现实,并带来诸如成本、可利用性和资源消耗等不同标准的最优化选择。包括在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间形成全新的循环网络、智能产品独特的可识别性、个性化产品定制以及高度灵活的工作环境。 全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这些模式将力争确保潜在的商业利润在整个价值链、所有利益相关人之间公平地共享,包括那些新进入的利益相关人。同时,“工业4.0”、“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使它追求新的商业模式,从而率先满足动态的商业网络,这将引发一系列融资、发展、可靠性、风险、责任和知识产权、技术安全问题。 工作方式和环境全新变化。全新的协作工作方式使工作可以脱离工厂,通过虚拟的、移动的方式开展。员工将拥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权,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和调节自己的工作。同时,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巨大改变,可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和妇女的就业比例,确保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影响当前的生活水平。促进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平台。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平台能够联系到所有参与人员、物体和系统,将提供全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和应用业务流程,支持移动终端设备和业务网络中的协同制造、服务、分析和预测流程等。

EMC VPLEX-Hardware-Installation-Guide

Introduction This document describes the basic hardware setup tasks for a factory-racked EMC? VPLEX? cluster at a customer site. Steps are included for both VS1 and VS2 VPLEX hardware. Prerequisites 1. Verify that you have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EMC Best Practices Guide for AC Power Connections in Two-PDP Bays - Power requirements, including redundant power feeds on separate circuits (included in Open First box)?EMC AC Power Configuration Worksheet - Power zone identification (included in Open First box)?EMC 40U-C Cabinet Unpacking and Setup Guide - Instructions to unpack and secure the hardware in the data center (attached to cabinet)2. Note the approximate time that you moved the equipment into the data center. The equipment requires the tim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table before you apply power, to prevent condensation on VPLEX components. 3.Confirm that the following customer-supplied cables are available: ?Enough fiber-optic cables to make all necessary I/O connections, each cable with enough additional length to allow for component serviceability and a minimum two-inch bend radius ?Ethernet cable, to connect the VPLEX management server to the network ?Two AC power cables from separate site power sources 4. Review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EMC Powerlink ?: ?EMC VPLEX Site Preparation Guide , for electrical, mechanical, and cooling requirements ?EMC Simple Support Matrix , for support information on VPLEX integration into the customer’s storage environment ?Implementation and Planning Best Practices for EMC VPLEX Technical Notes ?EMC VPLEX with GeoSynchrony (version) Configuration Worksheet - Download for use during VPLEX setup Procedure 1.Remove the cable holder kit from the Open First box, and place it into the pouch on the inside of the cabinet’s rear door. 2. VS1 hardware only: a.At the front of the cabinet, remove each engine’s bezel, and confirm that the component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 are secure: b.At the rear of the cabinet, push in on each director and the I/O module (IOM) carrier. If a component is not fully seated, loosen the orange screws, push the component firmly in, and retighten the screws. Verify that each IOM’s latch button is in: 3.VS2 hardware only : a.At the front of the cabinet, remove the 2U (3.5 inch) front panel approximately nine inches below the VPLEX nameplate, to expose the laptop service tray. Then remove and discard the two Phillips screws (used only for shipping) that secure the tray to the NEMA rails, and snap the front panel back into place.b.Remove each engine’s front panel. Then check the latches on all power supplies, and directors, and confirm that the components are secure. When finished, replace the front panel(s). c.At the rear, check the latches on all modules, and confirm that the 4. VS1 and VS2 - Pull gently on each SFP on the I/O modules and (if present) Fibre Channel switches, to confirm that the SFPs are secure. 5. Verify each cable connection by pressing the cable connector into its port or receptacle. Check the AC power cable connections closely, and confirm that any wire cable bales are positioned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 13.Verify the LED status on each SPS: NOTE: The On-Battery LED stays on while the SPS units fully charge (which could be a few minutes or a few hours). From transit/storage environment Time required To nominal computer room environment Above 75o F (24o C) 4 hours 68o F to 72o F (20o C to 22o C) 68o F to 72o F (20o C to 22o C)None 40o F to 65o F (4o C to 18o C) 4 hours Below 40o F (4o C)8 hours Damp/high humidity 16 hours Air conditioned, low humid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