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第34卷第1期

2014年1月

环一境一科一学一学一报一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

Vol.34,No.1Jan.,2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8090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o.2012ZYTS033)

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50809030)andFundamentalResearchFundsfortheCentralUniversities(No.2012ZYTS033)

作者简介:范乐(1988 ),男,E?mail:frankfanle@163.com;?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mail:ymhua@mail.hzau.edu.cnBiography:FANLe(1988 ),male,E?mail:frankfanle@163.com;?Correspondingauthor,E?mail:ymhua@mail.hzau.edu.cn

范乐,华玉妹,余芬芳,等.2014.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二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34(1):210?218FanL,HuaYM,YuFF,etal.2014.Effectofexternalsulfateonphosphorusrelease,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sandphosphataseactivityinLakeDonghu,Wuhan[J].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34(1):210?218

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二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范乐,华玉妹?,余芬芳,刘广龙,朱端卫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收稿日期:2013?04?22一一一修回日期:2013?07?02一一一录用日期:2013?07?10

摘要:人类生产活动导致湖泊水体硫酸盐浓度日益增加,硫酸盐与沉积物中磷之间的关系引起关注.该研究以武汉东湖水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模拟,研究为期近一年且温度变化的条件下外源硫酸盐对沉积物释磷及微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硫酸盐输入使沉积物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总体呈降低趋势.外源硫酸盐促进了沉积物磷的释放,输入硫酸盐(S500)与对照(CK)之间的上覆水存在显著差异(p<0.01),

S500的上覆水中总磷浓度最高值达0.33mg四L-1,为对照的2倍.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解磷菌的数量高于无机磷解磷菌,上层沉积物解磷菌的数量和沉积物总磷的含量之间呈负相关.S500的沉积物中磷酸二酯酶活性高于磷酸单酯酶活性,且不同分层沉积物磷酸单酯酶活性和磷酸二酯酶活性之间的正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升高,磷酸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促使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量增加.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磷;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解磷菌

文章编号:0253?2468(2014)01?210?09一一一中图分类号:X17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

Effectofexternalsulfateonphosphorusrelease,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sandphosphataseactivityinLakeDonghu,Wuhan

FANLe,HUAYumei?,YUFenfang,LIUGuanglong,ZHUDuanwei

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

Received22April2013;一一一receivedinrevisedform2July2013;一一一accepted10July2013

Abstract:Averageconcentrationsofsulphateinlakeskeepincreasingsharplyduetotheanthropogenicdisturba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sulfateandphosphorusinsedimentscannotbeignored.Inthisresearch,anexperimentusingtheoverlyingwaterandsedimentsfromLakeDonghuwasperformedunderindoorconditionsfornearlyoneyeartoinvestigatetheinfluenceofexternalsulfateonphosphorusreleaseandmicroorganisms.TheresultsdemonstratedthatpHandredoxpotential(Eh)inthesedimentsofLakeDonghudecreasedingeneralwiththeinputofsulfate.Thereleaseofphosphorusfromsedimentswasaggravatedwiththeinputofexternalsulfate,and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forthephosphorusreleasebetweensampleswithsulfateinput(S500)andcontrol.ThemaximumtotalphosphorusconcentrationinoverlyingwaterofS500wasupto0.33mg四L-1andtwiceasmuchasthatofcontrol.Theamountoforganicphosphorus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swaslargerthanthatofinorganiconesinthesediments.Therewasanegativecorrectionbetweentheamountof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sandthecontentofTPintheuppersediments.Sulfateinputcausedhigheractivityofphosphodiesterasethanphosphomonoesteraseinthesediments.Therewas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activityofphosphodiesteraseandphosphomonoesteraseinthesedimentsofS500.Thephosphataseactivitywasenhancedwiththeriseoftemperature,leadingtomore

phosphorusreleasedfromthesedimentsintotheoverlyingwater.

Keywords:sediments;organicphosphorus;phosphomonoesterase;phosphodiesterase;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s

1一引言(Introduction)

近年来,中国酸雨区已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2012年监测的中国466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市(县)215个,占46.1%,酸

雨频率在75%以上的56个,占12.0%(环境保护部,2012),部分硫酸盐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的方式进入到湖泊水体中;此外,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富含硫酸盐的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湖泊中,造成湖泊水体不同程度的酸化和硫酸盐浓

1期范乐等: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二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度的增高(Lahermoetal.,1994),淡水湖泊上覆水中硫酸盐的浓度达到300mg四L-1(Kleeberg,1998;Zaketal.,2006),而矿区湖泊沉积物间隙水中硫酸

盐的浓度则高达2000mg四L-1(Blodauetal.,1998).对我国60个国控重点湖泊营养状态监测显示,轻度富营养状态以上的湖泊占25%(环境保护部,2012).营养水平较高的湖泊,适宜温度条件下容易形成缺氧条件,硫酸盐发生还原产生的硫化物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更加恶化,对水环境有重要的影响(Smoldersetal.,1993).浅水湖泊中,沉积物磷占据了湖泊磷总量的60% 80%(Michaeletal.,1995).沉积物作为湖泊中最大的 磷汇 ,当湖泊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沉积物中的磷可通过物理二化学二生物过程释放到上覆水中(Rutterbergetal.,1993;Elizabethetal.,2011).湖泊水体中的硫酸盐可导致沉积物中内源磷的释放,从而提高湖泊上覆水中磷的浓度(Holmeretal.,2001;Zaketal.,2006).

湖泊沉积物由于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将沉积物中的有机磷分解转化成无机磷,将不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导致沉积物内源磷不断释放到上覆水中,进而增加了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在无微生物的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的磷释放量几乎为零(Maciaetal.,1980).与之相似,候立军等(2002)在研究苏州河沉积物内源磷释放中也发现:在有微生物作用下的湖泊沉积物磷的释放量明显高于无菌条件下磷的释放量.可见,湖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沉积物中微生物与酶活性密切相关.酶活性已广泛作为评价生源要素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指标之一(Savage,2004),可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存在状态和水平进行评价,同时,磷酸酶能够增加磷的生物可利用性(Shahetal.,1994;姜经梅等,2011).

硫酸盐对沉积物磷的释放具有一定作用,以往研究是在较短时期内进行,且一般在恒温条件下.不同季节微生物活性存在差异,硫酸盐的还原对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必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同时,硫酸盐引起磷转化的过程中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研究也尚少,而明确磷转化的内因对于进一步弄清硫酸盐与内源磷释放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因此,研究不同温度下外源硫酸盐对上覆水及不同分层沉积物磷的影响,有助于丰富沉积物内源磷具体的迁移转化及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武汉东湖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进行近一年的实验室模拟,对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沉积物磷对硫酸盐的响应进行研究,探讨温度变化条件下外源硫酸盐对沉积物释磷及微生物的作用.

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2.1一样品的采集及性质

东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北部,湖水面

积32.5km2,据测量,其最高水位为20m,最大水深为6m,湖水平均深度约2m,为长江中下游一个浅水型内陆湖泊.利用彼德森采泥器于东湖(114?22?11?E,30?32?41?N)取表层沉积物,并采集相应取样点的上覆水.

东湖上覆水中总磷含量为0.31mg四L-1,水体SO2-4浓度为116.70mg四L-1,为Ⅳ类水体.沉积物总磷含量为0.93g四kg-1,有机质含量为72 40g四kg-1,水体呈弱酸性,沉积物Eh为负值,已具备富营养化发生的条件.

2.2一实验设置

实验设置2个处理:空白组CK上覆水中不添

加SO2-4,处理组S500上覆水中输入SO2-4浓度为500mg四L-1.沉积物高度30cm,沉积物和上覆水的体积比为1?2,装于(Φ50cm?100cm)200L圆柱容器,置于室温下持续3周后取样进行测定,实验采用4个圆柱,其中空白(CK)2个平行,输入硫酸盐(S500)2个平行.上覆水用虹吸管取样,每次取样300mL,且每次取样后不再添加新鲜上覆水于培养体系中;沉积物样品用柱状采样器(Φ6cm?50cm)采集,采集后的沉积物样品等间距分上二中二下3层,不同分层的新鲜沉积物在4000r四min-1的速度下离心10min得到间隙水,用于分析的沉积物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培养前3周,每周进行采样测定,随着培养温度逐渐降低,每隔2周进行采样测定,冬季培养温度最低的时候,采样间隔拉大,培养后期随着培养温度逐渐升高,并伴随着季节交替以及温度的变化,每2 3周进行采样测定,整个实验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2.3一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一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和有机质的测定一沉积物不同分层的pH和Eh分别用pHs?3C型数字式酸度计和氧化还原电极原位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

112

环一一境一一科一一学一一学一一报34卷

的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测定(鲍士旦,

2000),准确称取过100目筛冷冻干燥沉积物样品0 2000g,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转动三角瓶使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利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迅速混合时产生的热来氧化有机质,加水稀释后,加入3 4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

2.3.2一上覆水和沉积物总磷二有机磷的测定一上覆水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袁玉璐等,1989)测定,沉积物总磷采用SMT法进行测定(Rubanetal.,

2001),采用灼烧法测定沉积物有机磷(鲍士旦,2000).

2.3.3一沉积物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一沉积物中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参见土壤中的测定方法(鲁如坤,2000),基于磷酸酶能够水解对硝基苯磷酸盐,通过比色测定反应后释放的对硝基苯酚的含量,来估算磷酸酶的活性.准确称取1.0000g新鲜沉积物于50mL三角瓶中,加入0.2mL甲苯,4mL缓冲溶液和1mL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测定加入双对硝基苯磷酸钠溶液),轻摇混匀并塞上瓶塞,在37?下培养1h,然后加入1mL0 5mol四L-1

的CaCl2溶液和4mL0.5mol四L

-1

的NaOH

溶液(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测定加入pH8.0的THAM?NaOH溶液),轻摇几秒钟后,滤纸过滤.在

420nm的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溶液的吸光值,然后换算成单位时间内对硝基苯酚的产生量.2.3.4一沉积物中解磷菌计数一用于分离二鉴定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解磷菌及无机磷解磷菌的固体培养基(李文红等,2006)配制方法如下.(1)无机磷解磷菌培养基:葡萄糖10g,酵母粉

0.5g,CaCl20.1g,MgSO4四7H2O0.3g,蒸馏水1000

mL,琼脂20g,同时每50mL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0g四kg-1的CaCl2和1mL质量分数为

100g四kg-1的K2HPO4混合液,充分混匀,用0.1mol四L-1NaOH溶液调节pH为7.0,于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20min待用.

(2)有机磷解磷菌培养基(卵黄培养基):蛋白

胨10g,牛肉膏3g,NaCl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同上调节pH为7.0,灭菌20min,临用时每50mL中加入新鲜蛋黄液3mL(蛋黄与生理盐水等比

例混合).

沉积物中的解磷菌采用常规十倍稀释法稀释样品,取适宜稀释度样品0.lmL,分别涂布于有机磷和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有机磷细菌在(29?1)?的条件下培养2d,无机磷细菌培养7d,

具有透明圈的菌落视为具有解磷活性的菌落,并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计数.

2.3.5一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分析采用SAS8 1数据分析软件(SASinstitute,1999 2000),检验水平为p<0.05二p<0.01.3一结果与讨论(Resultsanddiscussion)3.1一沉积物pH和Eh的变化

外源SO2-

对沉积物不同分层pH和Eh的影响如图1所示.沉积物不同分层pH

的变化趋势总体

图1一沉积物上层(a)二中层(b)二下层(c)pH和Eh的变化

Fig.1一ChangesofthepHandEhleveloftheupper(a),middle(b),andlower(c)sediments

12

1期范乐等: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二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上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SO2-4输入后,首先进入沉积物上层,实验前期沉积物不同分层CK均高

于S500,后期随着培养温度的逐渐升高,沉积物pH

逐渐下降,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从而刺激了微生物

的生长,同时该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酸,导致沉积

物pH下降.两个处理pH值的差距随深度逐渐减

小,且Yuan等(2011)在室内模拟武汉南湖的实验

中也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的SRB更容易获得上覆水

中输入的SO2-4,硫酸盐还原作用改变了沉积物表层的pH,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硫酸盐还原作用对

沉积物pH的影响逐渐减小.

实验期间,沉积物不同分层都处于还原条件(Eh为负值),在这种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SRB)才能正常生长,硫酸盐还原作用也得以发生.纵观两个处理沉积物Eh不同分层的变化特征,培养的前几周,沉积物Eh急剧下降,沉积物pH也急剧升高,Eh和pH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他研究者也有类似结果(Gomezetal.,1999).培养后期变化平缓,且不同分层CK的Eh值总体上略高于S500,这是因为硫酸盐输入后,在SRB的作用下,硫酸盐发生还原的过程中会产生S2-,从而导致沉积物的Eh降低.3.2一SO2-4输入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沉积物不同分层有机质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S500略高于CK.硫酸盐输入后,由于硫酸盐还原的进行,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在第2周急剧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第40周开始,下降更为明显,S500第48周沉积物不同分层有机质的含量相比初始值分别下降了31.6%二30.6%和37.5%,此时的培养体系已处于夏季,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硫酸盐还原作用也随之增强,且硫酸盐的还原伴随着有机质的降解,从而导致沉积物不同分层有机质的含量逐渐下降.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伴随着硫酸盐的还原,且影响沉积物磷的吸附解吸过程(Andersonetal.,2001;Luoetal.,2009),有机质的含量越高,更有利于沉积物有机磷分解释放到上覆水体(董林林,2007).有机质是调节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关键因素,其分解产物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磷的吸附能和最大吸附量,改变磷的饱和度以及沉积物与水相之间磷的平衡关系,并以此调节沉积物作为磷源和磷汇的功能,从而对富营养化过程实施有效的反馈(肖文娟等,2011).

3.3一上覆水和沉积物总磷的变化

上覆水及沉积物总磷的变化趋势见图3.由图

图2一沉积物上层(a)二中层(b)二下层(c)有机质的变化Fig.2一Organicmatterchangesintheupper(a),middle(b)andlower(c)sediments

可以看出,上覆水中总磷的变化趋势与培养体系温度的变化特征类似,硫酸盐输入后,上覆水中总磷的浓度在第1周就有所上升,第3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上覆水中的总磷开始下降,培养后期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实验过程中,S500均高于CK,且两个处理上覆水中总磷的浓度呈显著差异(p<0.01),Caraco等(1993)在对美国51个湖泊的调查研究中同样发现硫酸盐的还原作用促进上覆水中磷含量增加.S500上覆水中总磷的浓度在第42周达到最大值0.33mg四L-1,相比初始值增加了91 7%,为CK的2倍.此时培养体系已处于夏季,且相关性分析发现,S500上覆水总磷与培养温度达到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8,说明温度对湖泊沉积物释磷具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升高,引起微生物大量增殖,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酸,使沉积物pH下降,从而促进沉积物磷向上覆水释放,导致上覆水总磷的浓度升高.

水体中输入SO2-4后,对上覆水中磷的浓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实验于培养初期输入SO2-4后,后期培养体系已无硫酸盐输入,显然沉积物中的磷与上覆水中的磷势必存在一定的关联.不同分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见图3,纵观沉积物中总磷的变化趋势,S500和CK的不同分层沉积物中TP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我们发现培养后期,上覆水中总磷

312

环一一境一一科一一学一一学一一报34卷

的浓度升高,而S500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均低于CK,这说明S500沉积物中磷释放导致上覆水的磷浓度升高.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过程还受上覆水中磷浓度的限制(金相灿等,2008).东湖沉积物磷释放临界浓度与沉积物磷含量呈正相关,沉积物磷含量越高,临界浓度越大.当上覆水磷浓度低于沉积物磷释放临界浓度时,其释放常数与上覆水磷浓度呈负相关,上覆水磷浓度越高,沉积物释磷量越低(韩沙沙等,

2004).

图3一上覆水(a)和沉积物上层(b)二中层(c)二下层(d)总磷的

变化

Fig.3一ChangesofTPintheoverlyingwater(a)andintheupper

(b),middle(c)andlower(d)sediments

3.4一SO2-

输入对沉积物有机磷的影响不同分层沉积物有机磷的变化趋势见图4.研

究表明有机磷会发生矿化而分解,溶解态磷通过扩散作用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体扩散,从而形成磷的循环(Slompetal.,1998).沉积物上层二中层和下层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沉积物有机磷是沉积物总磷的一部分,本实验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含量大约占沉积物总磷的20%左右,这与林悦涓等(2005)报道的武汉东湖沉积物中有机磷占总磷的比例(19.23%)一致,南四湖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含量约占总磷的

12% 22%(王志齐等,2013),而滇池和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磷占总磷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46.9%和55.4%(吴峰炜等,2009),由此可以发现沉积物中的有机磷对湖泊的富营养化具有相当大的贡献.

SO2-4

输入后,第1周上覆水总磷浓度升高的同时,沉积物总磷和有机磷的含量就有很大程度的下降,虽然存在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可能引起有机磷含量有所增高,但同时发生着有机磷矿化作用.研究表明(Wangetal.,2010),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在环境温度升高时能大量水解有机磷,分别高达

76%和82%.S500不同分层沉积物有机磷的含量分别于第5周达到最大值0.41g四kg-1二0.42g四kg-1和0.43g四kg-1.后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第48周相比第5周最大值分别下降了73.9%二59 5%和80.0%,培养体系处于夏季时,沉积物中磷酸酶的活性增加,从而对有机磷进行水解,使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变,导致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含量下降

图4一沉积物上层(a)二中层(b)二下层(c)有机磷的变化Fig.4一ChangesofOPintheupper(a),middle(b),andlower

(c)sediments

结合图2沉积物不同分层有机质的变化,我们发现从25周开始,此时培养温度逐渐升高,沉积物不同分层有机磷于25周至40周整体呈下降趋势,后期有一定的增加,而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此培养期内与有机磷呈现相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第

25至48周,沉积物不同分层有机质和有机磷均为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8二-0.575和-0.414,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此培养期内极具代表性点第40周,培养温度达到31?,沉4

12

1期范乐等: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二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积物不同分层有机质的含量达到最大值,而沉积物有机磷总体上为最低值,均为显著差异(p<0.01).孙静等(2011)也发现沉积物有机质和有机磷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实验后期的温度主要在20

30?,比较适宜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增殖导致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与此同时,沉积物中有机磷在较高的微生物活性下经磷酸酶水解二细菌降解等作用后转化成生物活性磷(霍守亮等,2011),从而造成沉积物有机磷的含量下降.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磷酸二酯酶水解有机磷的百分比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Wangetal.,2010),即有机质含量越高,有机磷越低,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

3.5一沉积物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沉积物不同分层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变化趋势

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SO2-

输入后,磷酸单酯酶的活性在第1周就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培养温度下降的过程中,不同分层湖泊沉积物中磷酸单酯酶的活性于23周之前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合不同分层沉积物pH值发现,此培养期内总体上均为碱性磷酸酶,同时不同分层沉积物中的总磷在此培养期内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已有研究发现印度热带淡水水产养殖塘系统中,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沉积物总磷含量的增减而增减(Bariketal.,2001).

实验培养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上层沉积物磷

酸单酯酶的活性有所升高,中层和下层有一定的下降,这是由于培养体系处于夏季时,上覆水和上层沉积物pH值呈碱性,而中层和下层呈弱酸性,温度越高,碱性磷酸酶活性越强,湖泊沉积物磷的释放量越大.雍艳丽(2010)在研究长春新立城水库的模拟实验中也同样发现,在外源磷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10?<15?<

20?.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升高意味着磷酸单酯水解为正磷酸盐,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变,磷酸酶的活性对沉积物有机磷的矿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SO2-4

输入后,不同分层沉积物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于第1周达到最大值,相比初始值上层二中层和下层分别增加了91.2%二92.3%和86.1%.对应沉积物中总磷和有机磷的变化(图3和图4),我们可以推知,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在第1周的剧烈上升引起了有机磷的水解,造成沉积物总磷和有机磷含量的降低,同时伴随着上覆水中总磷含量的增加.随着培养温度的降低,其活性逐渐下降,后期又随培养温度的升高有一定的上升,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磷酸二酯转化为磷酸单酯,进而水解为正磷酸盐,促使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变,从而导致水体中总磷的浓度上升,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含量下降.我们还发现,供试沉积物中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高于磷酸单酯酶的活性,这与丁敏(2012)研究的结果一致

图5一沉积物上层(a)二中层(b)二下层(c)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Fig.5一Activityofphosphomonoesteraseandphosphodiesteraseintheupper(a),middle(b)andlower(c)sediments

12

环一一境一一科一一学一一学一一报34卷

一一S500沉积物不同分层磷酸单酯酶活性与磷酸二酯酶活性的相关性见表1,相关性分析发现,S500上层沉积物磷酸单酯酶的活性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达到显著的正相关(p<0.01),中层和下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1一S500沉积物磷酸单酯酶活性与磷酸二酯酶活性的相关系数(r)(N=21)

Table1一Correlationcoefficientbetweenactivityofphosphomonoesterase

andphosphodiesteraseinthesedimentsofS500(r)(N=21)

磷酸单酯酶活性

磷酸二酯酶活性(上层)0.613?

?

磷酸二酯酶活性(中层)0.539

?

磷酸二酯酶活性(下层)0.431?

一一注:?p<0.05;??p<0.01.

3.6一沉积物中解磷菌数量的变化

解磷菌的自身代谢作用促进湖泊生态体系中

无机磷酸盐的溶解,同时对有机磷酸盐进行矿化,从而转化为生态有效性磷.本研究关注的是湖泊沉积物总的解磷微生物利用磷的能力,因此分别对有机磷解磷菌和无机磷解磷菌进行计数,宋炜等(2007)对太湖沉积物中解磷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解磷菌普遍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其数量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故本研究只对上层沉积物中解磷菌进行了计数.图6为上层沉积物有机磷解磷菌和无机磷解磷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硫酸盐的输入促使有机磷解磷菌和无机磷解磷菌在16周即出现显著高于对照的增殖,供试湖泊上层沉积物均有解磷菌的存在,且值得注意的是,有机磷解磷菌的数量要高于无机磷解磷菌,这可能是因为供试湖泊沉积物中有机沉积物含量较多.且武汉东湖调查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湖泊中有机磷解磷菌的数量比无机磷解磷菌高(李勤生等,

1989),长江口潮滩湿地表层沉积物中解磷菌的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姜经梅等,2011).

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磷解磷菌在培养后期急剧下降,而无机磷解磷菌于28周开始急剧减少,且值得注意的是上层沉积物总磷的含量在逐渐上升,这是由于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磷解磷菌能促进含磷有机物分解,从而释放出有效磷;同时无机磷解磷菌能促进不溶性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从而导致沉积物中的磷释放到上覆水体中.与此同时,解磷菌在生命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这些酸一方面能直接溶解沉积物中难溶性的磷酸盐,另一方面可螯合溶解Fe?P二Al?P和Ca?P中的金属离子(Gardneretal.,1983),使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促进沉积物内源磷逐渐向上覆水体释放

图6一上层沉积物有机磷解磷菌、无机磷解磷菌数量的变化

Fig.6一Changeoforganicphosphateandinorganic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intheuppersediments

一一表2为上层沉积物解磷菌的数量和沉积物总磷的相关系数,相关性分析发现S500上层沉积物解磷菌的数量和沉积物总磷的含量均为负相关,且无机磷解磷菌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研究者也发现,湖泊沉积物中解磷菌的种类和数量与沉积物中磷酸盐的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东野脉兴等,

2003),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对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起着一定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湖泊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

表2一上层沉积物解磷菌与沉积物总磷的相关系数(r)(N=21)Table2一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hosphate

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andTPintheuppersediments(r)(N=21)

沉积物总磷有机磷解磷菌(CK)0.097有机磷解磷菌(S500)-0.248无机磷解磷菌(CK)-0.175无机磷解磷菌(S500)

-0.466?

一一一一注:?p<0.05;??p<0.01.

12

1期范乐等:外源硫酸盐介入下沉积物磷释放二解磷微生物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4一结论(Conclusions)

1)硫酸盐还原作用导致沉积物不同分层pH短期内上升,后期逐渐降低,而Eh总体呈平缓下降;温度升高能增强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温度对沉积物释磷具有显著影响,释放的最高值出现在30?左右,硫酸盐的输入显著提高了沉积物释磷程度,上覆水中磷含量显著增加时,对应的不同分层中沉积物总磷均低于对照,不同分层有机磷和有机质存在负相关关系.

2)硫酸盐输入后,促使解磷菌增殖的高峰期早于对照.供试沉积物3个分层中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均高于磷酸单酯酶的活性.沉积物磷酸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对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解磷菌的数量高于无机磷解磷菌,且上层沉积物解磷菌的数量和沉积物总磷的含量呈负相关,解磷菌对沉积物磷释放的作用不可忽视.

责任作者简介:华玉妹,女,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水环境污染与修复方面的研究.E?mail:ymhua@mail.hzau.edu.cn.

参考文献(References):

AndersonR,WuYX.2001.Phosphorusquantity?intensityrelationshipsandagronomicmeasuresofPinsurfacelayersofsoilfromalong?termslurryexperiment[J].Chemosphere,42(2):161?170

鲍士旦.2000.土壤农化分析,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BarikSK,PurushothamanCS,MohantyAN.2001.Phosphataseactivitywithreferencetobacteriaandphosphorusintropicalfreshwateraquaculturepondsystem[J].AquacultResearch,32(10):819?832

BlodauC,HoffmannS,PeineA,etal.1998.Ironandsulfatereductioninthesedimentsofacidicminelake116(Brandenburg,Germany):Ratesandgeochemicalevaluation[J].Water,AirandSoilPollution,108:249?270

CaracoNF,ColeJJ,LikensGE.1993.Sulfatecontrolofphosphorusavailabilityinlakes[J].Hydrobiologia,253:275?280

丁敏.2012.外源硫酸盐对武汉东湖沉积物磷的短期效应[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东野脉兴,樊竹青,张灼,等.2003.滇池微生物解磷与聚磷作用的实验研究及磷的现代沉积与微生物成矿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3(3):282?289

董林林.2007.沉水植物与沉积物作用对富营养化湖泊磷循环的影响[M].天津:天津大学

ElizabethJ,Palmer?Felgate,MichaelJ,etal.2011.Phosphorusreleasefromsedimentsinatreatmentwetland:ContrastbetweenDETandEPC0methodologies[J].EcologicalEngineering,37:826?832GardnerWK,ParberryDG,BarberDA.1983.TheacquisitionofphosphorusbyLupinusalbusL.Ⅲ.Theprobablemechanismbywhichphosphorusmovementinthesoil/rootinterfaceisenhanced[J].PlantSoil,70:107?114

GomezE,DurillonC,RofesG,etal.1999.Phosphateadsorptionandreleasefromsedimentsofbrackishlagoons:pH,O2andloadinginfluence[J].WaterResearch,33(10):2437?2447

HolmerM,StorkholmP.2001.Sulphatereductionandsulphurcyclinginlakesediments:areview[J].FreshwaterBiology,46(4):431?451

环境保护部.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3?05?28

韩沙沙,温琰茂.2004.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3(2):98?101

霍守亮,李青芹,昝逢宇,等.2011.我国不同营养状态湖泊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级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32(4):1000?1007姜经梅,赵慧,沈铭能,等.2011.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31(10):2233?2239

金相灿,姜霞,王琦,等.2008.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平衡特征的季节性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8(1):24?30KleebergA.1998.Thequantificationofsulfatereductioninsulfate?richfreshwaterlakes?ameansforpredictingtheeutrophicationprocessofacidicmininglakes?[J].WaterAirandSoilPollution,108(34):365?374

LahermoPM,TarvainenT,TuovinenJP.1994.AtmosphericsulfurdepositionandstreamwaterqualityinFinland[J].EnvironmentalGeology,24:90?99

李勤生,华俐.1989.武汉东湖磷细菌种群结构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3(4):340?347

李文红,施积炎.2006.西湖沉积物中解磷菌的分离纯化及其解磷能力[J].应用生态学报,17(11):2112?2116

林悦涓,吴峰,邓南圣,等.2005.武汉东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4(6):1152?1156鲁如坤.2000.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LuoZX,ZhuB,TangJL,etal.2009.Phosphorusretentioncapacityofagriculturalheadwaterditchsedimentsunderalkalineconditioninpurplesoilsarea,China[J].EcologicalEngineering,35(1):57?64

MaciaH,BatesN,NeafusJE.1980.PhosphorusreleasefromsedimentsfromLakeCarlBlackwell,Oklahoma[J].WaterResearch,14:1477?1481

MichaelRP,MartinTA,EricLV,etal.1995.Phosphorusdiagenesisinlakesediments:investigationusingfractionationtechniques[J].MarineFreshwaterResearch,46:89?99

RubanJV,López?SánchezPF,PardoG,etal.2001.Harmonizedprotocolandcertifiedreferencematerialforthedeterminationofextractablecontentsofphosphorusinfreshwatersediments:asynthesisofrecentworks[J].Fresenius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370:224?228

RutterbergKC,BernerRA.1993.Authigenicapatiteformationand

712

环一一境一一科一一学一一学一一报34卷

burialinsedimentsfromnon?upwelling,continentalmarginenvironments[J].GeochimicaCosmochimicaActa,57(5):991?1007

SavageC.2004.DistributionandretentionofeffluentinsurfacesedimentsofaCoastalbay[J].LimnologyandOceanography,49(5):1503?1511

ShahY,MckelvieID,HartBT.1994.Determinationofalkalinephosphatase?hydrolyzablephosphorusinnaturalwatersystemsbyenzymaticflowinjection[J].LimnologyandOceanography,39(l):1993?2000

SlompCP,MalschaertJFP,VanRaaphorstW.1998.TheroleofadsorptioninsedimentwaterexchangeofphosphateonNorthSeacontinentalmarginsediments[J].LimnologyandOceanography,43(5):832?846

SmoldersAJP,RoelofsJGM.1993.Sulphate?mediatedironlimitationandeutrophicationinaquaticecosystems[J].AquaticBotany,46:247?253

孙静,王圣瑞,曾清如,等.2011.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4(11):1226?1232

宋炜,袁丽娜,肖琳,等.2007.太湖沉积物中解磷细菌分布及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J].环境科学,28(10):2355?2360WangJY,PantHK.2010.Enzymatichydrolysisoforganicphosphorusinriverbedsediments[J].EcologicalEngineering,36:963?968王志齐,李宝,梁仁君,等.2013.南四湖沉积物磷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33(1):139?146

吴峰炜,汪福顺,吴明红,等.2009.滇池二红枫湖沉积物中总磷二分态磷及生物硅形态与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28(1):88?94肖文娟,李慧,曹秀云,等.2011.有机质对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32(6):01?07YuanT,HuaYM,ZhuDW,etal.2011.Responseofinternalphosphorustransformationinlakesedimentstodifferentsulfateconcentrations[J].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20(80):1895?1903

袁玉露,姚元.1989.GB11839?89水质二总磷的测定二钼酸铵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雍艳丽.2010.长春新立城水库浮游藻类特征及与磷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ZakD,KleebergA,HupferM.2006.Sulphate?mediatedphosphorusmobilizationinriverinesedimentsatincreasingsulphateconcentration,RiverSpree,NEGermany[J].Biogeochemistry,80(2):109?119

812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及应用 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不仅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循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是一个重要活性养分库,直接调控着土壤养分(如氮、磷和硫等)的保持和释放及其植物有效性。近40年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土壤微生物的碳含量通常是恒定的,因此采用土壤微生物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Bc)来表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测定土壤微生物碳的主要方法为熏蒸培养法(Fumigation-incubation, FI)和熏蒸提取法(Fumigation-extraction, FE)。 熏蒸提取法(FE法) 由于熏蒸培养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不适合于强酸性土壤、加 入新鲜有机底物的土壤以及水田土壤。Voroney (1983)发现熏蒸土壤用·L-1K 2SO 4 提取液提取 的碳量与生物微生物量有很好的相关性。Vance等(1987)建立了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 碳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用·L-1K 2SO 4 提取剂(水土比1:4)直接提取熏蒸和不熏蒸土壤,提取 液中有机碳含量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以熏蒸与不熏蒸土壤提取的有机碳增加量除以转换 系数K EC (取值来计算土壤微生物碳。 Wu等(1990)通过采用熏蒸培养法和熏蒸提取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熏蒸提取——碳自动一起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碳。该方法大幅度提高提取液中有机碳的测定速度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林启美等(1999)对熏蒸提取-重铬酸钾氧化法中提取液的水土比以及氧化剂进行了改进,以提高该方法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对于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碳的转换系数K EC 的取值,有很多研究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测定K EC 值的实验方法有:直接法(加入培养微生物、用14C底物标记土壤微生物)和间接法(与熏蒸培养法、显微镜观测法、ATP法及底物诱导呼吸法比较)。提取液中有机碳的 测定方法不同(如氧化法和仪器法),那么转换系数K EC 取值也不同,如采用氧化法和一起法 K EC 值分别为(Vance等,1987)和(Wu等,1990)。不同类型土壤(表层)的K EC 值有较大不 同,其值变化为(Sparling等,1988,1990;Bremer等,1990)。Dictor等(1998)研究表 明同一土壤剖面中不同浓度土层土壤的转换系数K EC 有较大的差异,从表层0-20cm土壤的K EC 为,逐步降低到180-220cm土壤的K EC 为。 一、基本原理 熏蒸提取法测定微生物碳的基本原理是:氯仿熏蒸土壤时由于微生物的细胞膜被氯仿破 坏而杀死,微生物中部分组分成分特别是细胞质在酶的作用下自溶和转化为K 2SO 4 溶液可提取 成分(Joergensen,1996)。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或碳-自动分析仪器法测定提取液中的碳含量,以熏蒸与不熏蒸土壤中提取碳增量除以转换系数K EC 来估计土壤微生物碳。 二、试剂配制 (1)硫酸钾提取剂(·L-1):取分析纯硫酸钾溶解于蒸馏水中,定溶至10L。由于硫酸钾较难溶解,配制时可用20L塑料桶密闭后置于苗床上(60-100rev·min-1)12小时即可完全溶解。 (2) 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称取130℃烘2-3小时的K 2 Cr 2 O 7 (分析纯)9.806g 于1L大烧杯中,加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定溶至1L。K 2Cr 2 O 7 较难溶解,可加热加快其溶 解。 (3) 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取经130℃烘2-3小时的分析纯重铬酸钾4.903g, 用蒸馏水溶解并定溶至1L。

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康文娟 草业学院草地生物多样性 摘要: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3大营养元素之一,然而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无机磷却很低, 一般只占全磷量的2%~3%。本文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关键字:解磷微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解磷能力;问题及展望 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3大营养元素之一, 我国农田土壤中的磷元素含量丰富,然而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无机磷却很低, 一般只占全磷量的2% ~ 3%[1]。原因是这些磷素大多以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难溶性有机态和无机态磷形式存在。为了达到高产而不断使用磷肥后,磷元素又被重新固定为难溶性的磷酸盐,磷素利用率降低,据统计,从1949年到1992年间,我国累计施入农田的磷肥达7 88019万t ( P2O5) ,其中大约有6000万t ( P2O5) 积累在土壤中不能被利用[2]。磷肥等化肥的使用不仅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而且引起土壤板结、土壤保水力下降、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等不良后果,对人类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合理有效地使用化肥,研究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已是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解磷微生物( phosphate soluble microorganisms, PSMs)是土壤中能将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的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功能类群,可以提高植物对磷的利用效率,改善植物营养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抗病能力[3];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改良盐碱地,对培育和充分发挥土壤生态肥力、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耕地不断减少,化学磷肥施用量增大,使生产成本直线上升,环境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解磷微生物肥料和其它微生物肥料的综合作用更显示出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优势和良好前景。因此,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1 解磷微生物的种类 土壤中具有解磷能力的微生物种类很多,按分解底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能够分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称为无机磷微生物, 一类是具有分解有机磷化合物能力的称为有机磷微生物。但由于解磷微生物解磷机理复杂, 相当一部分的解磷微生物既能分泌有机酸溶解无机磷盐, 又能分泌磷酸酶物质分解有机磷, 因而很难准确的区分无机磷和有机磷微生物[5]。目前研究较多的具有解磷能力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解磷细菌、解磷真菌和解磷放线菌。 1.1 解磷细菌

生物量碳氮测定方法(熏蒸提取法)

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方法(熏蒸提取-碳自动仪器法) 1、试剂配制 去乙醇氯仿制备:普通氯仿试剂一般含有少量乙醇作为稳定剂,使用前需除去。将氯仿试剂按1 : 2(v : v)的比例与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一起放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摇动1min,慢慢放出底层氯仿于烧杯中,如此洗涤3次。得到的无乙醇氯仿加入无水氯化钙,以除去氯仿中的水分。纯化后的氯仿置于暗色试剂瓶中,在低温(4℃)、黑暗状态下保存(Williamss等,1995)。注意氯仿具有致癌作用,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硫酸钾提取剂[c(K2SO4)= 0.5mol L-1]:87.12分析纯硫酸钾,溶于1L去离子水。 六偏磷酸钠溶液[ρ( NaPO3)6 = 5g 100ml-1,pH2.0]:50.0g分析纯六偏磷酸钠缓慢加入盛有800ml 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注意:六偏磷酸钠溶解速度很慢,且易粘于烧杯底部结块,加热易使烧杯破裂),缓慢加热(或置于超声波水浴器中)至完全溶化,用分析纯浓磷酸调节至pH2.0,冷却后定容至1L。 过硫酸钾溶液[ρ(K2S2O8)= 2g 100ml-1]:20.0g分析纯过硫酸钾溶于去离子水,定容至1L,避光存放,使用期最多为7d。 磷酸溶液[ρ(H3PO4)= 21 g 100ml-1]:37ml 85%分析纯浓磷酸(H3PO4,ρ= 1.70g ml-1)与188ml 去离子水混合。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ρ(C6H4CO2HCO2K)= 1000mg C L-1]:2.1254g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称量前105℃烘2~3h),溶于去离子水,定容至1L。 2、仪器设备 土壤筛(孔经2mm)、真空干燥器(直径22cm)、水泵抽真空装置(图6–1)或无油真空泵、pH–自动滴定仪、塑料桶(带螺旋盖可密封,体积50L)、可密封螺纹广口塑料瓶(容积1.1L)、高温真空绝缘酯(MIST–3)、烧杯(25、50、80ml)。碳–自动分析仪(Phoenix 8000)、容量瓶(100ml)、样品瓶(40ml)。 1–真空干燥器,2–装土壤烧杯,3–装氯仿烧杯4–磨口三通活塞5–真空表 6–缓冲瓶7–抽真空管8–增压泵9–控制开关10–进水口11–出水口 (图6–1 土壤熏蒸抽真空装置) 3、操作步骤 (1)土样前处理 新鲜土样应立即进行前处理或保存于4℃冰箱中。测定前先仔细除去土样中可见的植物残体(如根、茎和叶)及土壤动物(如蚯蚓等),过筛(孔径< 2mm)并混匀。如土样过湿,应在室内适当风干至土样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Water-holding capacity,WHC)的40%(以手感湿润疏松但不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研究发展、应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引起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微生物肥料具有改良土质、增进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增强作物抗病和抗逆能力等重要功能[1- 2],其研究和开发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微生物肥料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具有肥料效应的特定制品。微生物肥料可分为2 类,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进而增加产量,如根瘤菌肥;另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激素类等),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如近年开发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1887 年研究者发现豆科植物根瘤具有固氮功能并成功培养根瘤菌,此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迅速增多。国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历史较我国长,其主要的品种是各种根瘤菌肥。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就开始有根瘤菌接种剂(根瘤菌肥料)的研究和试用,一直到现在根瘤菌肥依然是最主要的品种。

我国微生物制剂的发展经历了根瘤菌剂、细菌肥料(菌肥)到微生物肥料的变迁,由豆科接种剂、菌种拌种发展为各种农作物的基肥,有的微生物由于能产生活性物质,有时也用作叶面喷施肥料。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20 世纪60 年代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 年代中期开始使用VA 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主要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3-5]。 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基因工程菌肥、作基肥和追肥用的有机无机复合菌肥、生物有机肥、非草炭载体高密度的菌粉型微生物接种剂肥料以及其他多种功能类型和名称的微生物肥料。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应用现状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组成成分简单的划分为单纯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两大类型[3- 4]。研究较多的微生物肥料有以下几种。 2.1 根瘤菌和固氮菌类

NBRIP培养基(解磷培养基)

NBRIP 培养基(解磷培养基) 简介: 植物根际存在各种微生物,2-5%的细菌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被称为根际促生细菌(PGPR),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研究对开发植物专化型微生物菌剂,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 Leagene NBRIP 培养基(解磷培养基)主要由葡萄糖、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磷酸钙等组成,经无菌处理,该试剂不含ACC(又称1-氨基羰酰-1-环丙烷羧酸)。NBRIP 培养基多用于菌株液体溶磷能力的测定。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材料: 1、无菌离心管或培养器皿 2、接种环 3、摇床 4、比色杯 5、分光光度计 步骤(仅供参考): 1、种子液的制备:将待测菌种依次接种至NBRIP-P 培养基中,置于摇床振摇培养,获得对数生长期的菌液,以备后续接种使用。 2、取无菌离心管或培养器皿,加入适量NBRIP 培养基(解磷培养基),将活化好的菌株接种于NBRIP 培养基(解磷培养基)。 3、置于摇床振摇培养。 4、取菌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l 无菌水,滴加2滴二硝基苯酚作为显色剂,再滴入几滴使溶液刚好呈黄色,再用调至无色。 5、加入钼锑抗显色试剂,补水至,摇匀,静置,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同时以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相应处理的作为对照。 6、通过磷标准曲线,可查出接菌处理各培养基中可溶性磷的浓度。编号 名称CM0323 Storage NBRIP 培养基(解磷培养基) 500ml 4℃使用说明书1份

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2、如果没有分光光度计,也可以使用普通的酶标仪测定。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6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CC0007磷酸缓冲盐溶液(10×PBS,无钙镁) CM0004LB培养基 DC0032Masson三色染色液 DF0135多聚甲醛溶液(4%PFA) NR0001DEPC处理水(0.1%) PS0013RIPA裂解液(强) TC1167尿素(Urea)检测试剂盒(脲酶波氏比色法)

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_cropped

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林启美 ,赵海英 ,赵小蓉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北京 100094) 摘要 : 通过培养试验对微生物溶解不同来源磷矿粉的能力做了一些探索 。结果表明 ,供试细菌溶解来自湖北 宜都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能力比较强 ,培养 7d 最高有 2 . 73 %的磷被溶解出来 ;而供试真菌溶解云南磷矿粉的能力 最强 ,也能溶解来自四川清平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 , 培养 7d 最高有 11 . 91 %的磷被溶解出来 , 而培养 8d 高达约 25 . 40 %的磷被溶解 出 来 , 二 者 溶 解 湖 北 钟 祥 磷 矿 粉 的 能 力 比 较 弱 。预 先 对 磷 矿 粉 进 行 微 波 、超 声 波 和 高 温 (300 ℃、500 ℃、800 ℃ ) 处理 ,不能提高溶磷率 。 关键词 : 微生物 ;磷矿粉 ;溶磷量 Ro c k Pho sp h at e s Solubilizatio n of So m e Microo r gani s ms L IN Qi 2mei , ZHAO Hai 2yin , ZHAO Xiao 2ro n g ( Depa r t ment of S o il an d W ater S c iences , Chi n a A g r icul t u ral U ni versi t y , Beiji n g 100094) Ab s tra c t : The use of microo r ganisms to solubilize rock p ho s p hates was st udied. The result s indicated t hat t he tested bacteria had a st r o n ger capacit y to dissolve t he rocks f ro m Y idu of Hubei p r ovince and Kaiyang of Guizho u p r ovince . The maximal efficiency of P solubilizatio n was 2 . 71 % during 7 d incubatio n . The tested f un 2 gi showed much higher abilit y to dissolve t he rock f ro m Yunnan p r ovince . They also released a large amo u nt of P f ro m t he rocks f ro m Qingping of Sichuan p r ovince and Kaiyang of Guizho u p r ovince . The highest efficiency of P solubilizatio n was 11 . 91 % and 25 . 40 %during 7 d and 8 d incubatio n , respectively. The p r e 2t r eat ment s of ult r aso n ic wave , microwave and high temperat ure (300 ℃, 500 ℃, 800 ℃)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 solubi 2 lizatio n . Ke y wo r d s : Microo r ganisms ; Rock p ho s p hate ; P solubilizatio n capacit y 贮藏磷 ,其菌体含磷量很高1 。 本研究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溶磷菌 ,分析其 对不同来源的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探索利用微生物 活化磷矿粉 ,生产具有生理活性的磷肥 。 早在 300 多年前人类就认识到微生物能够分解 岩石中的矿物 ,并利用这些微生物从岩石中回收铜 、 金 、镍 、锌 、铀等金属 。磷矿石也能够被微生物分解 , 这些微生物常称之为溶磷菌 ,包括细菌 、真菌和放线 菌 ,广泛分布在作 物 种 子 表 面 、土 壤 和 根 际 等 环 境 中 。Agnihot r i 1 报道一株曲霉在 30 ℃下培养 20d , 能够 使 磷 矿 粉 中 的 磷 87 . 7 % 释 放 出 来 , Paul 和 Sundara rao 2 发现培养 14d , 一些芽孢杆菌能 够 将 磷酸 三 钙 中 近 20 %的 磷 溶 解 出 来 , Narsian 和 Pa 2 tel 3 将 1 株曲霉接种到以不同来源的磷矿粉作为唯 一磷源的培养基里 , 培养 14d 后 , 发现最高有 45 % 的磷释放出来 。有些溶磷菌株以多聚磷酸盐的形式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菌株 节细菌 ( A rt h r obacte r sp . ) 1 TCRi7 和假单胞细 菌 ( Pseu dom o n a s sp . ) 2V C P1 ,真菌为 2 株曲霉 ( A s 2 pe r gi l l us sp . ) 2 TCi F 2 和 4 TCi F 6 。 1 . 2 磷矿粉来源 磷矿粉采自江苏锦屏 、湖北宜都 、湖北钟祥 、四 收稿日期 :200120921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G 1999011803) 作者简介 :林启美 ( 19612) ,男 ,湖北武穴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土壤和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Tel : 010********* ; Fax : 010********* ; E 2mail : linqm @mail . cau. edu. cn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磷素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磷在施入土壤后90%左右被土壤固定,使其有效性降低。因此关于解磷菌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本文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简史、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及生态分布特征、解磷作用机制及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解磷微生物;解磷;研究进展 【Abstract】Phosphorus(P)is one of the major nutrients required for plant growth,However,the uptake of P by plants is limited due to its strong absorption onto soil.So the research on the phosphorus-dissolving microbes(PSM)has been a focus problem for many scientists.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review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SM,the varieties,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hosphorus-dissolving mechanism and the prospect. 【Key words】Phosphorus-dissolving microbes(PSM);Phosphorus-dissolving;Research advances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体内的生化过程都必须有磷参加。我国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土壤中有95%以上的磷为无效形式,植物很难直接吸收利用。其中难溶性有机磷占土壤全磷的20%~50%,占难溶性土壤磷总量的10%~85%。施用后的磷肥利用率很低,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5%~25%,大部分的磷与土壤中的Ca2+、Fe2+、Fe3+、Al3+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1,2]。因此如何提高磷的利用率一直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 土壤中磷的利用率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作用,而微生物对磷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形态,具有这种能力的微生物称为解磷菌或溶磷菌(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PSM)。本文主要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简史、种类及生态分布特征、解磷作用机制及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解磷菌的研究简史 人们关于解磷微生物的研究最早始于二十世纪初。1908年Sackett等从土壤中筛选得到50株细菌,其中36株能够在平板上形成清晰的解磷圈。1935年前苏联学者蒙金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解磷的巨大芽孢杆菌(Bact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1948年Gerretsen发现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磷的利用率,并且这些微生物能够促进磷矿粉的溶解。1958年Sperber等发现由于土壤的不同,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数量有较大的差异,植物根际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数量远超出周围土壤中的数量。1962年Kobus发现土壤中解磷菌的数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物理结构和类型、有机质含量、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汇总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 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个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种群状态,可以反映自然或农田生态系统的微小变化。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表征量有: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呼吸强度、微生物区系、磷酸酶活性、酶活性等。 测定指标: 1、土壤微生物量(MierobialBiomass,MB) 能代表参与调控土壤能量和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质转化相对应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Χ103um3的生物总量。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目前,熏蒸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阎,它是将待测土壤经药剂熏蒸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死,被杀死的微生物体被新加人原土样的微生物分解(矿化)而放出CO2,根据释放出的CO2:的量和微生物体矿化率常数Kc可计算出该土样微生物中的碳量。 因此碳量的大小就反映了微生物量的大小。 此外,还有平板计(通过显微镜直接计数)、成份分析法、底物诱导呼吸法、熏蒸培养法(测定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不适用强酸性土壤及刚施 用过大量有机肥的土壤等)、熏蒸提取法等,均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量。 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 操作步骤: (1)土壤前处理和熏蒸 (2)提取 -1K2SO 4(图将熏蒸土壤无损地转移到200mL聚乙烯塑料瓶中,加入100mL0.5mol·L 水比为1:4;w:v),振荡30min(300rev·min -1),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25mL塑料瓶中。熏蒸开始的同时,另称取等量的3份土壤于200mL聚乙烯塑料瓶中,直接加入100mlL0.5mol·L -1K2SO4提取;另作3个无土壤空白。提取液应立即分析。 (3)测定 吸取10mL上述土壤提取液于150mL消化管(24mmх295mm)中,准确加入10mL0.018 mol·L -1K2Cr2O7—12mol·L-1H2SO4溶液,加入2~3玻璃珠或瓷片,混匀后置于175±1℃ 磷酸浴中煮沸10min(放入消化管前,磷酸浴温度应调至179℃,放入后温度恰好为175℃)。冷却后无损地转移至150mL三角瓶中,用去离子水洗涤消化管3~5次使溶液体积约为80mL, 加入一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0.05mol·L -1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橙黄色 变 为蓝色,再变为红棕色,即为滴定终点。 (4)结果计算

微生物研究进展论文

微生物解磷机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磷元素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而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比较低。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其中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将土壤中的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本文对解磷细菌的种类分布、解磷能力、解磷机制进行了综述。希望通过对解磷机制的了解,可以选择和构建出溶磷效果明显的菌株,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 关键词:土壤;解磷细菌;解磷机制。 Abstract: Phosphorus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mineral elements to plant growth, however, there is fairly less content of soluble phosphorus in soil. There are lots of microbes in soil, some of them could dissolve insoluble phosphorus that could not be utilized by plants and transform them into soluble phosphorus. In the paper the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phosphorous 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 (PSMs)were reviewed in aspects of species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hosphorous-solubilizing ability and phosphorous-solubilizing mechanism. 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phosphorous-solubilizing mechanism, we can choose and build a better effect of phosphorous-solubilizing strain and serv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tter. Key words: soil; phosphorous-solubilizing bacteria; phosphorous-solubilizing mechanism.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是植物体内核酸及多种酶、辅酶、ATP等重要组成成分,这些物质对于细胞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磷在土壤中主要以无机磷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两种形态存在,其中无机磷的含量约占全磷含量的50%以上,主要以矿物形式存在,所以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很低。为了解决土壤中的缺磷状况,每年我国要施用大量的磷肥,但是当施磷肥以后,在土壤中容易形成难溶性的磷。磷肥的利用率相当的低,当季的利用率只有10%一25%[1]。施人土壤中的磷肥除一小部分被植物吸收外,大约70%转化为Ca—P、Fe—P和Al—P等难溶性化合物而储存在土壤中,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2-3]。而土壤中的磷肥容易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中,使水体出现磷素的富集氧化现象,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在生活中也是很普遍的,我们急需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不仅要对环境进行治理,更要从源头来进行防治。 如何提高磷素的利用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研究表明从土壤中分离的某些细菌对这些难溶性的磷具有降解作用。然而,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溶磷微生物的实际应用效

微生物碳氮的测定方法——熏蒸提取法

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方法—熏蒸提取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也适用于强酸性土壤,并且适用于滞水土壤(如水稻土)和新施有机肥土壤。 2.方法提要 土样经氯仿熏蒸和未熏蒸两种不同处理后,用K 2SO 4 溶液浸提,提取液一部分用K 2 CrO 7 (重络酸钾)氧化法测定微生物量碳,另一部分用浓H 2SO 4 消煮、碱化蒸馏法测定微生 物量氮。 3.提取液的制备 3.1仪器、设备:抽气皿(真空干燥器)、无醇氯仿、抽气机、大铝盒、分析天平(感量: 0.01g)、小烧杯(50ml)、大塑料瓶(250ml)、大三角瓶(150ml)、40C的 冰箱、定量滤纸(15cm)、漏斗、保鲜膜 3.2试剂的制备:0.5 M K 2SO 4 溶液(化学纯)、 无醇氯仿(提纯方法:用1N H 2SO 4 溶液与氯仿(CHCl 3 三氯甲烷)按体积比2:1 于分液漏斗中振荡混匀,净置分离,共做3次;再用水代替硫酸与氯仿2:1 混匀,振荡分离,共5次,将提纯的氯仿放入到棕色试剂瓶中,加一勺无 水硫酸钠,保存) 3.3分析步骤: 3.3.1 称取12.50g鲜土(取土要准确、均匀,不要夹入有机残体)于大铝盒中。在抽气皿中放入盛有25ml无醇氯仿的小烧杯,小烧杯中放几张小纸片以便于观察沸腾。放入装土的大铝盒,连上抽气机,抽真空使氯仿沸腾5分钟,关紧活塞,关闭抽气机。包上黑布,置于阴暗处(250C)熏蒸24小时。到时间后,取出小烧杯后反复抽真空2~3次(每次5分钟),排除氯仿。 另称取一批同等重量的土放入大塑料瓶中,不做熏蒸处理,同样包上黑布,置于阴暗处24小时。 3.3.2 将步骤(3.1.1)中的两批土样转移到离心管中(红壤适宜离心管)。用注射器注入每 瓶50ml 0.5M K 2SO 4 溶液,盖紧瓶塞,振荡30分钟,离心5分钟后取出,用15ml定量滤纸 过滤到150ml大三角瓶中,应立即测定。如不立即测定,用保鲜膜封口(防止污染和挥发),保存在40C的冰箱中。 4.生物量碳的测定—K 2CrO 7 氧化法 4.1仪器、设备:DOC测定仪(冷凝装置4套、配套沸瓶装16个)、玻璃沸珠、1500W电炉两 个、变压器两个、滴定管(25ml) 4.2试剂的制备:蒸馏水、混合酸(浓硫酸:浓磷酸=2:1,分析纯) 、0.1000N K 2CrO 7 标准溶 液 邻菲罗啉指示剂、66.7mM(0.4 N)K 2CrO 7 溶液(19.6125g/L,分析纯) 0.02M (NH 4) 2 Fe(SO 4 ) 2 溶液:取15.69g/L溶于蒸馏水,用20ml浓硫酸(98%, 分析纯)酸化,而后定容至1L、4.3分析步骤: 4.3.1吸取2ml 0.4 N K 2CrO 7 溶液放入沸瓶,再吸15ml 混酸放入沸瓶,混合,加入等量的 玻璃球(约一小药匙,10个)。吸取步骤(3.2.2)中的过滤液8~10ml(根据含碳量多少而

速效氮磷钾测定方法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土壤水解性氮,包括矿质态氮和有机态氮中比较易于分解的部分。其测定结果与作物氮素吸收有较好的相关性。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变化动态,能及时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测定原理 在密封的扩散皿中,用1.8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水解土壤样品,在恒温条件下使有效氮碱解转化为氨气状态,并不断地扩散逸出,由硼酸(H3BO3)吸收,再用标准盐酸滴定,计算出土壤水解性氮的含量。旱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需加硫酸亚铁使之还原成铵态氮。由于硫酸亚铁本身会中和部分氢氧化钠,故需提高碱的浓度(1.8mol/L,使碱保持 1.2mol/L 的浓度)。水稻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极微,可以省去加硫酸亚铁,直接用1.2mol/L氢氧化钠水解。 操作步骤 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1mm)风干样品2g(精确到0.001g)和1g硫酸亚铁粉剂,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内,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样品铺平。(水稻土样品则不必加硫酸亚铁。) 2.用吸管吸取2%硼酸溶液2ml,加入扩散皿内室,并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特制胶水,盖上毛玻璃,并旋转数次,以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粘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用移液管加入10ml1.8mol/L氢氧化钠于皿的外室(水稻土样品则加入10ml1.2mol/L氢氧化钠),立即用毛玻璃盖严。 3.水平轻轻旋转扩散皿,使碱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橡皮筋固定,贴上标签,随后放入40℃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再以0.01mol/LHCl标准溶液用微量滴定管滴定内室所吸收的氮量,溶液由蓝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记下盐酸用量毫升数V。同时要做空白试验,滴定所用盐酸量为V0。 结果计算 水解性氮(mg/100g土)= N×(V-V0)×14/样品重×100 式中: 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 V—滴定样品时所用去的盐酸的毫升数; 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标准盐酸的毫升数;14—一个氮原子的摩尔质量mg/mol; 100—换算成每百克样品中氮的毫克数。注意事项(1)滴定前首先要检查滴定管的下端是否充有气泡。若有,首先要把气泡排出。 (2)滴定时,标准酸要逐滴加入,在接近终点时,用玻璃棒从滴定管尖端沾取少量标准酸滴入扩散皿内。 (3)特制胶水一定不能沾污到内室,否则测定结果将会偏高。 (4)扩散皿在抹有特制胶水后必须盖严,以防漏气。主要仪器 扩散皿、微量滴定管、1/1000分析天平、恒温箱、玻璃棒毛玻璃、皮筋、吸管(2ml和10ml),腊光纸、角匙、瓷盘。 试剂 (1)1.8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72g,用蒸馏水溶解后冷却定容到1000ml。 (2)1.2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48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 (3)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用热蒸馏水(约60℃)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0ml,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 (4)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先配制1.0mol/L盐酸溶液,然后稀释100倍,用标准碱标定。 (5)定氮混合指示剂。与土壤全氮的测定配法相同。 (6)特制胶水。阿拉伯胶(称取10g粉状阿拉伯胶,溶于15ml蒸馏水中)10份、甘油10份,饱和碳酸钾5份混合即成(最好放置在盛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以除去氨)。 (7)硫酸亚铁(粉状)。将分析纯硫酸亚铁磨细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_氮的影响

第18卷第1期2004年2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V o l.18N o.1 Feb.,2004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Ξ 王继红1,2,刘景双1,于君宝1,王金达1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21;2.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 摘要: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 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 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均是授粉期,但此时微生物量碳是最低的谷值,而微生物量氮是最高的 峰值。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碳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微生物量碳的主导因素,无论是适量施用还 是过量施用都是氮肥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大。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氮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过量氮肥的施 用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磷肥无论高量和低量均能增加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对微生 物量氮的正效应减小。氮磷配合施用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氮,由此可见无论单施氮肥还是单施磷肥,过量施用 对微生物量氮的增加都是不利的,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玉米; 黑土; 农田生态系统; 氮磷肥; 土壤微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S154.3;S143.1;S1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4)0120035204 Effect of Fertil iz i ng N and P on So il M icrob i a l B ioma ss Carbon and N itrogen of Black So il Corn Agroecosystem W AN G J i2hong1,2,L I U J ing2shuang1,YU Jun2bao1,W AN G J in2da1 (1.Institu te of N ortheast Geog rap hy and A g ricu ltu re E cology,Ch inese A cad e m y of S ciences,Chang chun130021; 2.J ilin A 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Chang chun130118) Abstract:A field experi m en t w 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by m atch fertilizer N and P on m icrob ial b i om ass C and N of b lack so il agroeco system.T he resu lt of the variati on of m icrob ial b i om ass in differen t grow th p eri ods show s that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N and P on m icrob ial b i om ass C is no t sam e as on m icrob ial b i om ass N,incubati on peri od is the m o st obvi ou sly varied peri od of m icrob ial b i om ass C and N,the m icrob ial b i om ass C is at its low est bu t m icrob ial b i om ass N is at its h ighest.T he regressi 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er2 tilizer N is the m ain facto r in affecting the m icrob ial b i om ass C,It show ed that the excessive u se of fertilizer N decrease the con ten t of m icrob ial b i om ass N,and fertilizer P can increase the con ten t of m icrob ial b i om ass N though it w as app lied p rop erty o r excessive,the effect decrease fo llow the increase of u se the fertilizer P. T he m atch of fertilize N and P can increase the m icrob ial b i om ass N,so w e can say that it is no t a effective w ay in increase the quan tity of m icrob ial b i om ass N by app lying fertilizer N o r fertilizer P singly,the effec2 tive w ay to increase so il m icrob ial b i om ass N is by m atch app lying of N and P Key words:co rn; b lack so il; agroeco system; fertilizer N and P; so il m icrob ial b i om ass 土壤施入化学肥料后,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微生物不但能把有机养分矿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无机养分,还可通过同化作用保存一部分养分。与此同时微生物不仅在矿化同化过程中造成养分的损失,有时还存在着与植物争夺有效的无机养分。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循环的动力,而土壤微生物量C、N是土壤碳素和氮素养分转化和循环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它们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对了解土壤养分转化、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1]。同时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温度、湿度及养分条件与植物相似,故可以综合反映土壤的肥力和环境质量状况[2]。因此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养分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研究的热点[3~6]。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微生物量C、N的变化,了解氮磷肥向农田生态系统的输入对碳、氮循环以及环境后果的作用,为寻求适合的氮磷肥配比和用量,使作物既有较高的产量又能保持较好的土壤环境质量。 Ξ收稿日期:2003211220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规划项目(1999011804-05)和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20666) 作者简介:王继红,女,生于1966年,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土壤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