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材料的磁化率,探究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掌握磁化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磁化率是描述材料在外界磁场作用下磁化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χ表示。在外界磁场作用下,材料会产生磁化,其磁化强度与外界磁场强度成正比,即M=χH,其中M为材料的磁化强度,H为外界磁场强度。根据这一关系,可以通过测定材料在不同外界磁场下的磁化强度,从而计算出磁化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电磁铁。

2. 磁场强度计。

3. 不同材料样品(如铁、铜、铝等)。

4. 电源。

5. 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 将电磁铁置于实验台上,并接通电源,调节电流大小,使得电磁铁产生不同的磁场强度。

2. 将磁场强度计放置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中,测定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场强度值。

3. 将不同材料样品放置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中,测定不同磁场强度下材料的磁

化强度。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材料的磁化率。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材料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化强度数据,利用公式M=χH,可以计算出不同材料的磁化率。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材料的磁化率大小不同,反映了材料在外界磁场下的磁化特性。例如,铁具有较大的磁化率,表明其在外界磁场下容易被磁化,而铜、铝等非磁性材料的磁化率较小。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与分析,我们掌握了磁化率的测定方法,并了解了不同材料

在外界磁场下的磁化特性。磁化率的大小反映了材料对外界磁场的响应程度,对于材料的选用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材料的磁化率,深入了解了材料在外界磁场下的磁化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磁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测定过程中需注意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提高测量精度等。

八、参考文献。

1. 王明. 固体物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三,李四. 材料科学导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九、致谢。

在本次实验中,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使我们顺利完成了实验。同时也感谢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实验过程中的支持与帮助。

以上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与研究有所帮助。

磁化率测定实验报告

磁化率测定实验报告 磁化率测定实验报告 引言: 磁化率是描述物质对外加磁场响应程度的物理量,是研究物质磁性的重要参数 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磁化率,探究它们的磁性特性,并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仪器与方法: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有磁化率测定仪、恒温槽和样品。首先,我们将待测样品放 置在磁化率测定仪中,并将其与电源、计算机等设备连接。然后,将样品置于 恒温槽中,通过控制恒温槽的温度,使样品保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测量。最后,通过磁化率测定仪测量样品在不同磁场下的磁化强度,从而计算出磁化率。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铁、铜和铝作为样品进行测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它们在不同磁场下的磁化强度和磁化率。 首先,我们观察到铁在外加磁场下表现出明显的磁性,其磁化强度随磁场的增 加而增加。这是因为铁具有较高的磁导率,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较强 的磁化。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铁的磁化率为XX。 其次,铜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强度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铜是一 种非磁性材料,其自由电子无法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磁化。因此,铜的磁 化率接近于零。 最后,我们发现铝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强度相对较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磁化 效应。这是因为铝具有一定的磁导率,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

的磁化。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铝的磁化率为XX。 综上所述,不同物质的磁化率不同,这与它们的磁性特性密切相关。具有较高 磁导率的物质如铁,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较强的磁化,其磁化率较高;而非磁性材料如铜,无法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磁化,其磁化率接近于零。 结论: 通过磁化率测定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质的磁化率数据,并分析了其磁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磁化率是描述物质磁性的重要参数,能够用于研究物质的 磁性行为。不同物质的磁化率差异较大,这与它们的磁导率和磁性特性密切相关。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究不同温度、不同材料组成对磁化率的影响,以及磁化率与 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物质的磁性行为,并为相关领域 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磁化率,探究了它们的磁性特性,并分析了实验结果。磁化率是描述物质磁性的重要参数,能够用于研究物质的磁性行为。不同 物质的磁化率差异较大,这与它们的磁导率和磁性特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 可以拓展我们对磁性行为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物化实验报告_实验A磁化率-络合物结构测定

磁化率-络合物的测定 摘要:本实验对磁介质在磁场中的磁化现象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一些物质的磁化率的测定,求出未成对电子数并判断络合物中央离子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类型。此外,加强了对古埃法测定磁化率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及学习使用了磁天平。 关键词:磁化率、络合物、结构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bstract:In the experiment, we mainly discuss the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ount the number of unpaired electrons. Also we have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GOUY Magnetic Balance Measurement. Key word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mplexes, structure

1. 前言 磁化率是各种物质都普遍具有的属性。考察组成物质的分子:如果分子中的电子都是成对电子,则这些电子对的轨道磁矩对外加磁场表现出“抗磁性”或“反磁性”,该物质的磁化率将是一个负值,其数量级约10-5~10-6emu。但是如果分子中还存在非成对电子,那么这些非成对电子产生的磁矩会转向外磁场方向,并且这种效应比产生“抗磁性”的楞次定律效应强很多,完全掩盖了成对电子的“抗磁性”而表现出“顺磁性”,其磁化率是正值,数量级约10-2~10-5emu。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也会产生顺磁效应,不过核顺磁磁化率只有约10-10emu,一般不予考虑。 上述的顺磁性和抗磁性均为弱磁性,其相应的磁化率都远小于1;还有一种“铁磁性”,其磁化率远大于1——被称为强磁性。弱磁性和强磁性还有一个显著区别是:弱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基本上不随磁场强度而变化,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却随磁场强度而剧烈变化。 可见,测量磁化率可以区分物质的磁性类型,还可以检测外界条件改变时磁性的转变;测定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有助于计算出每个分子中的非成对电子数,从而推测出该物质分子的配位场电子结构。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古埃磁天平(包括磁场,电光天平,励磁电源等); CT5型高斯计一台; 软质玻璃样品管4支; 装样品工具(研钵、角匙、小漏斗、玻璃棒)一套。 (NH4)2SO4·FeSO4·6H2O (分析纯) FeSO4·7H2O (分析纯) K4Fe(CN)6·3H2O (分析纯) 实验步骤 1)研细粉末样品 2)测定(NH4)2SO4·FeSO4·6H2O的相关数据:取一只空样品管,使励磁电流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依次测量其在I=0、3A、4A、4A、3A、0时的视重质量,并重 复一次。向该样品管中匀实的装入样品粉末,保证样品柱高度超过15cm并且记下 高度值;仿照上述测空样品管的步骤,依次测六个电流值时的视重质量,并重复一 次。 3)测定FeSO4·7H2O和K4Fe(CN)6·3H2O的相关数据:另取一只空样品管,仿照测(NH4)2SO4·FeSO4·6H2O的步骤,将样品改为FeSO4·7H2O测定并记录有 关数据。再换一只空样品管,测K4Fe(CN)6·3H2O。 注意事项

磁化率的测定(完成)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磁化率的测定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Gouy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一些配合物磁化率的测定,计算中心离子的不成对电子数.并判断d 电子的排布情况和配位体场的强弱。 二、实验原理 (1)物质的磁性 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在外磁场强度H(A·m-1)的作用下,产生附加磁场H'。这时该物质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为外磁场强度H与附加磁场强度H'之和: B=H十4πI=H十4πкH=μH (1) 式中I称为体积磁化强度,物理意义是单位体积的磁矩。式中的к称为物质的体积磁化率、表示单位体积物质的磁化能力,是无量纲的物理量。I 和к分别除以物质的密度ρ可以得到σ和χ,σ = I/ρ称为克磁化强度;χ = к/ρ称为克磁化率或比磁化率。χm = кM/ρ称为摩尔磁化率(M是物质的摩尔质量)。这些数据都可以从实验测得,是宏观磁性质。在顺磁、反磁性研究中常用到χ和χm ,铁磁性研究中常用到I、σ。 不少文献中按宏观磁性质,把物质分为反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质以及亚铁磁性物质、反铁磁性物质几类。其中,顺磁性物质的χm >0,而反磁性物质的χm <0。 (2)古埃法测定磁化率 古埃法是一种简便的测量方法,主要用在顺磁测量。简单的装置包括磁场和测力装置两部分。调节电流的大小,磁头间距离大小,可以控制磁场强度大小。

测力装置可以用分析天平。为了测量不同温度的数据,要使用变温、恒温和测温装置。 样品要放在一个长圆柱形玻璃管内,悬挂在磁场中,样品管下端在磁极中央处,此处磁场强度最强;另一端则在磁场强度为零处,即处在磁场强度可忽赂不计的位置。 样品在磁场中受到一个作用力。 dF = κHAdH ① 式中,A表示圆柱玻璃管的截面积。 样品在空气中称量,必须考虑空气修正,即 dF =(κ-κ0)HAdH ② 表示空气的体积磁化率,整个样品的受力是个积分问题: F=∫(κ-κ0)HAdH = 1/2(κ-κ0)A(H2-H20) ③因H0<<H,且忽略κ0,则 F = 1/2 κAH2④ 式中,F可以通过样品在有磁场和无磁场的两次称量的质量差来求出。 F =(?m样- ?m空)g ⑤ 式中,?m 样为样品管加样品在有磁场和无磁场时的质量差;?m 空 为空样品 管在有磁场和无无磁场时的质量差;g为重力加速度。 则有,κ = 2F AH2 ⑥ 而χm = κM ρ,ρ= m样品 Ah,h为样品高度,A为样品管截面积,m样品为样品 质量。 χm = κM ρ= ( 2F AH2 M)/ m样品 Ah= 2(?m样- ?m空)ghM m样H2 ⑦ 只要准确测量样品重量的变化、磁场强度H及样品高度h,即可根据式⑦来计算样品的摩尔磁化率。 在实际工作中是采用已准确知道磁化率数值的校准样品来标定磁场,根据式⑦ χ样品 χ校准剂= ?m样- ?m空 ?m校准剂- ?m空× m校准剂 m样品 × M样品 M校准剂 × h样品 h校准剂

铁磁材料居里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居里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测量动态磁滞回线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一种测量铁磁材料居里点的方法。 2.实验仪器 用于测量环状磁性介质样品的JLD-Ⅲ居里点测量仪(含五种样品)。 二、实验原理 1.铁磁材料和居里点 铁磁材料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就被磁化到饱和,不但磁化率大于零,而且达到 χ~10 —10 6 数量级,当铁磁性物质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居里点温度)时,铁磁性物质转变成为顺磁性。即在居里点附近,材料的磁性发生突变。 反复磁化铁磁材料时会出现磁滞现象。另一重要的特点就是磁滞。磁滞现象是材料磁化时,材料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 不仅与当时的磁场强度H 有关,而且与以前的磁化状态有关。 2.示波器测量磁滞回线的原理

如图所示,给待定铁心线圈(N 匝)通50Hz 交流电,次级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ε = - WS dB dt ,次级回路电压方程为ε = Ri + u C ,当R >> 1 2πfC 时,Ri >> u C ,则 i = εR = - WS R dB dt . t 时刻, u C = q C = q0C + 1 C ∫idt t 0 =( q0C + WS RC B 0 ) - WS RC B 上式中,前一项为t = 0 时,电容初始状态和铁芯初始状态决定的直流电压值,若其为0,则u C = - WS RC B ,即u C ∝B ,将u C 输入示波器y 轴,则水平方向偏转与B 成正比。 在初级线圈中,u H = R H i H ,而H = ni H ,则u H = R H n H ,将u H 输入示波器x 轴,则竖 直方向偏转与H 成正比。 综上,示波器上能够显示出稳定的B-H 曲线。 三、实验步骤 测量环状磁性介质的居里点 1.接线:将加热接口与居里点测试仪接口用专线相连;将铁磁材料样品与居里点测试仪用 专线相连,并把样品放入加热丝;面板上的温度传感器接插件对应相接;将 B 输出(感生电动势)与示波器的 Y 输入相连,H 输出(原线圈端电压)与示波器的 X 输入相连接。 2.将加热电流及激励电压调节钮左旋至最小,开启居里点测试仪电源箱上的电源开关,打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_________ 化学061 _______ 学号13 _______________ 建明 实验名称_________ 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_______________ 日期2009420 同组者史黄亮____________ 室温22.5 C 气压101.6 kPa 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古埃(Gouy)法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对一些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推算其不成对电子数,判断这些分子的配键类型 、基本原理 物质的磁性一般可分为三种:顺磁性,反磁性和铁磁性。 a .反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反时所产生的磁效应。反磁物 质的X D < 0 (电子的拉摩进动产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矩,导

致物质具有反磁性) b. 顺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同时所产生的磁效应,顺磁物质的Xp > 0。(外磁场作用下,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固有磁矩产生的磁效应)。 c. 铁磁性是指在低外磁场中就能达到饱和磁化,去掉外磁场时,磁性 并不消失,呈现出滞后现象等一些特殊的磁效应。 d. 摩尔磁化率: 古埃法测定物质的摩尔磁化率()的原理 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到的力,求出物质的磁化率。 把样品装于园形样品管中,悬于两磁极中间,一端位于磁极间磁场强度最大区域 H,而另一端位于磁场强度很弱的区域H。,贝U样品在沿样品管方向所受的力F 可表示为: 其中:m为样品质量,H为磁场强度,为沿样品管方向的磁场梯度。 本实验用摩尔氏盐(六水合硫酸亚铁铵)标定外磁场强度Ho测定亚铁氰化钾 和硫酸亚铁的摩尔磁化率,求金属离子的磁矩并考察电子配对状况。 三、仪器、试剂 MB-1A磁天平(包括电磁铁M电光天平,励磁电源P)1 套 软质玻璃样品管 1 只 角匙 1 只 漏斗 1 只 H 莫尔氏盐1^^)z SOFeso 6耳0 (分析纯)

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磁化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古埃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一些配位化合物磁化率的测定,计算中心离子的不成对电子数,并判断d电子的排布情况和配位体场的强弱。 二、实验原理 2.1物质的磁性 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在外磁场强度H的作用下,产生附加磁场。该物质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为: B=H+4πI=H+4πκH (1)式中,I称为体积磁化强度,物理意义是单位体积的磁矩。式中κ=I/H称为物质的体积磁化率。I和κ分别除以物质的密度ρ可以得到σ和χ,σ=I/ρ称为克磁化强度;χ=κ/ρ称为克磁化率或比磁化率。χm=κM/ρ称为摩尔磁化率(M是物质的摩尔质量)。这些数据都可以从实验测得,是宏观磁性质。在顺 ,铁磁性研究中常用到I、σ。 磁、反磁性研究中常用到χ和χ m 不少文献中按宏观磁性质,把物质分成反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 >0而反磁性物质以及亚铁磁性物质、反铁磁性物质积累。其中,顺磁性物质χ m <0。 质的χ m 2.1古埃法测定磁化率 古埃法是一种简便的测量方法,主要用在顺磁测量。简单的装置包括磁场和测力装置两部分。调节电流大小,磁头间距离大小,可以控制磁场强度大小。测力装置可以用分析天平。为了测量不同温度的数据,要使用变温、恒温和测温装置。 样品放在一个长圆柱形玻璃管内,悬挂在磁场中,样品管下端在磁极中央处,另一端则在磁场强度为零处。 样品在磁场中受到一个作用力。 dF=κHAdH (2) 式中,A表示圆柱玻璃管的截面积。 样品在空气中称量,必须考虑空气修正,即 dF=(κ-κ0HAdH)(3) κ0表示空气的体积磁化率,整个样品的受力是积分问题: (4)因H H,且忽略κ0,则 (5)

磁化率的测定 实验报告

磁化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古埃(Gouy)法测定磁化率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三种络合物的磁化率,求算未成对电子数,判断其配键类型。 二、预习要求 1.了解磁天平的原理与测定方法。 2.熟悉特斯拉计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 1.磁化率 物质在外磁场中,会被磁化并感生一附加磁场,其磁场强度 H′与外磁场强度 H 之和称为该物质的磁感应强度 B,即 B = H + H′(1) H′与H方向相同的叫顺磁性物质,相反的叫反磁性物质。还有一类物质如铁、钴、镍及其合金,H′比H大得多(H′/H)高达 104,而且附加磁场在外磁场消失后并不立即消失,这类物质称为铁磁性物质。 物质的磁化可用磁化强度 I 来描述,H′=4πI。对于非铁磁性物质,I 与外磁场强度 H成正比 I = KH (2) 式中,K为物质的单位体积磁化率(简称磁化率),是物质的一种宏观磁性质。在化学中常用单位质量磁化率χm或摩尔磁化率χM表示物

质的磁性质,它的定义是 χm = K/ρ(3) χM = MK/ρ(4) 式中,ρ和M分别是物质的密度和摩尔质量。由于K是无量纲的量,所以χm和χM的单位分别是cm3?g-1和cm3?mol-1。 磁感应强度 SI 单位是特[斯拉](T),而过去习惯使用的单位是高斯(G),1T=104G。 2.分子磁矩与磁化率 物质的磁性与组成它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微观结构有关,在反磁性物质中,由于电子自旋已配对,故无永久磁矩。但是内部电子的轨道运动,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拉摩进动,会感生出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矩,所以表示出反磁性。其χM就等于反磁化率χ反,且χM<0。在顺磁性物质中,存在自旋未配对电子,所以具有永久磁矩。在外磁场中,永久磁矩顺着外磁场方向排列,产生顺磁性。顺磁性物质的摩尔磁化率χM是摩尔顺磁化率与摩尔反磁化率之和,即 χM =χ顺 + χ反(5) 通常χ顺比χ反大约1~3个数量级,所以这类物质总表现出顺磁性,其χM>0。顺磁化率与分子永久磁矩的关系服从居里定律 (6) 式中,NA为Avogadro常数;K为Boltzmann常数(1.38×10-16erg?K-1);T为热力学温度;μm为分子永久磁矩(erg?G-1)。由此可得

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目的和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学的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厦门大学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改革旧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把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引入教学中来,让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培养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行曲线模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实验讲座、实验和考试三个部分。 实验讲座除了绪论及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在实验前专门集中讲解外,其余部分均结合在每个实验中穿插进行,例如在“金属相图”中讲解热电偶的焊接与校正;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及“碳酸钙热分解”实验中讲解真空技术等,一般每个实验前都要讲解近一个小时,把一些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 考试对于化学系学生是笔试为主,笔试与实验成绩比例为3:7。平时实验成绩分配如下:预习15%、态度5%、卫生5%、操作35%、实验报告15%、实验结果与讨论25%。 实验讲座由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作为基本知识,安排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讲完,学时为4,其他讲座内容是结合各个实验内容,把知识点、仪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每个实验前讲解,每次讲座学时为1。 一、基本知识讲座内容: 1. 绪论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具体安排 课程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物化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及考试、考核办法 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 误差和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的判断和消除法 函数的算术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曲线拟合误差的计算

物化实验报告磁化率-络合物结构测定

磁化率-络合物的测定 本实验对磁介质在磁场中的磁化现象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一些物质的磁化率的测定,求出未成对电子数并判断络合物中央离子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类型。此外,加强了对古埃法测定磁化率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及学习使用了磁天平。 磁化率是各种物质都普遍具有的属性。考察组成物质的分子:如果分子中的电子都是成对电子,则这些电子对的轨道磁矩对外加磁场表现出“抗磁性”或“反磁性”,该物质的磁化率将是一个负值,其数量级约10-5~10-6emu。但是如果分子中还存在非成对电子,那么这些非成对电子产生的磁矩会转向外磁场方向,并且这种效应比产生“抗磁性”的楞次定律效应强很多,完全掩盖了成对电子的“抗磁性”而表现出“顺磁性”,其磁化率是正值,数量级约10-2~10-5emu。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也会产生顺磁效应,不过核顺磁磁化率只有约10-10emu,一般不予考虑。 上述的顺磁性和抗磁性均为弱磁性,其相应的磁化率都远小于1;还有一种“铁磁性”,其磁化率远大于1——被称为强磁性。弱磁性和强磁性还有一个显著区别是:弱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基本上不随磁场强度而变化,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却随磁场强度而剧烈变化。 可见,测量磁化率可以区分物质的磁性类型,还可以检测外界条件改变时磁性的转变;测定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有助于计算出每个分子中的非成对电子数,从而推测出该物质分子的配位场电子结构。 仪器与试剂 古埃磁天平(包括磁场,电光天平,励磁电源等); CT5型高斯计一台; 软质玻璃样品管4支; 装样品工具(研钵、角匙、小漏斗、玻璃棒)一套。 (NH4)2SO4·FeSO4·6H2O (分析纯) FeSO4·7H2O (分析纯) K4Fe(CN)6·3H2O (分析纯) 1.2实验步骤 1)研细粉末样品 2)测定(NH4)2SO4·FeSO4·6H2O的相关数据:取一只空样品管,使励磁电流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依次测量其在I=0、3A、4A、4A、3A、0时的视重质量,并重 复一次。向该样品管中匀实的装入样品粉末,保证样品柱高度超过15cm并且记下 高度值;仿照上述测空样品管的步骤,依次测六个电流值时的视重质量,并重复一 次。 3)测定FeSO4·7H2O和K4Fe(CN)6·3H2O的相关数据:另取一只空样品管,仿照测(NH4)2SO4·FeSO4·6H2O的步骤,将样品改为FeSO4·7H2O测定并记录有 关数据。再换一只空样品管,测K4Fe(CN)6·3H2O。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他x if r rt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__________ 化学061 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沈建明_________

实验名称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日期 2009.4.20 同组者姓名 史黄亮 ________ 室温 22.5 C 气压 101.6 kPa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古埃(Gouy )法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对一些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推算其不成对电子数,判断这些分 子的配键类型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磁性一般可分为三种:顺磁性,反磁性和铁磁性。 a .反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反时所产生的磁效应。反磁物 质的 x D < 0 (电子的拉摩进动产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矩,导 致物质具 有反磁性)。 b.顺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同时所产生的磁效应, 顺磁物 质的Xp > 0。(外磁场作用下,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固有磁矩产生 的磁效应)。 c.铁磁性是指在低外磁场中就能达到饱和磁化,去掉外磁场时,磁性 并不消失,呈现出滞后现象等一些特殊的磁效应。 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到的力,求出物质的磁化率 把样品装于园形样品管 中,悬于两磁极中间,一端位于磁极间磁场强度最大区域 H ,而另一端位于磁场强度很弱的区域 H o ,则样品在沿样品管方向所受的力 F 可表示为: F - mH :H 之 d.摩尔磁化率: 7. M 古埃法测定物质的摩尔磁化率( + 7. 7. D P P M )的原理

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材料的磁化率,探究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掌握磁化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磁化率是描述材料在外界磁场作用下磁化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χ表示。在外界磁场作用下,材料会产生磁化,其磁化强度与外界磁场强度成正比,即M=χH,其中M为材料的磁化强度,H为外界磁场强度。根据这一关系,可以通过测定材料在不同外界磁场下的磁化强度,从而计算出磁化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电磁铁。 2. 磁场强度计。 3. 不同材料样品(如铁、铜、铝等)。 4. 电源。 5. 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 将电磁铁置于实验台上,并接通电源,调节电流大小,使得电磁铁产生不同的磁场强度。 2. 将磁场强度计放置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中,测定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场强度值。

3. 将不同材料样品放置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中,测定不同磁场强度下材料的磁 化强度。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材料的磁化率。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材料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化强度数据,利用公式M=χH,可以计算出不同材料的磁化率。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材料的磁化率大小不同,反映了材料在外界磁场下的磁化特性。例如,铁具有较大的磁化率,表明其在外界磁场下容易被磁化,而铜、铝等非磁性材料的磁化率较小。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与分析,我们掌握了磁化率的测定方法,并了解了不同材料 在外界磁场下的磁化特性。磁化率的大小反映了材料对外界磁场的响应程度,对于材料的选用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材料的磁化率,深入了解了材料在外界磁场下的磁化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磁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测定过程中需注意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提高测量精度等。 八、参考文献。 1. 王明. 固体物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三,李四. 材料科学导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九、致谢。 在本次实验中,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使我们顺利完成了实验。同时也感谢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实验过程中的支持与帮助。

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磁化率得测定 1、实验目得 1、1测定物质得摩尔磁化率,推算分子磁矩,估计分子内未成对电子数,判断分子配键得类型。 1、2掌握古埃(Gouy)磁天平测定磁化率得原理与方法。 2、实验原理 2、1摩尔磁化率与分子磁矩 物质在外磁场H0作用下,由于电子等带电体得运动,会被磁化而感应出一个附加磁场H'。物质被磁化得程度用磁化率χ表示,它与附加磁场强度与外磁场强度得比值有关: χ为无因次量,称为物质得体积磁化率,简称磁化率,表示单位体积内磁场强度得变化,反映了物质被磁化得难易程度。化学上常用摩尔磁化率χm表示磁化程度,它与χ得关系为 式中M、ρ分别为物质得摩尔质量与密度。χm得单位为m3·mol -1。 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得磁化现象有三种: 第一种,物质得原子、离子或分子中没有自旋未成对得电子,即它得分子磁矩,μm=0。当它受到外磁场作用时,内部会产生感应得“分子电流”,相应产生一种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得感应磁矩。如同线圈在磁场中产生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得附加磁场方向与外磁场相反。这种物质称为反磁性物质,如Hg,Cu,Bi等。它得χm称为反磁磁化率,用χ反表示,且χ反<0。 第二种,物质得原子、离子或分子中存在自旋未成对得电子,它得电子角动量总与不等于零,分子磁矩μm≠0。这些杂乱取向得分子磁矩 在受到外磁场作用时,其方向总就是趋向于与外磁场同方向,这种物质称为顺磁性物质,如Mn, Cr, Pt等,表现出得顺磁磁化率用χ顺表示。 但它在外磁场作用下也会产生反向得感应磁矩,因此它得χm就是顺磁磁化率χ顺。与反磁磁化率χ 反之与。因|χ顺|?|χ反|,所以对于顺磁性物质,可以认为χm=χ顺,其值大于零,即χm>0。 第三种,物质被磁化得强度随着外磁场强度得增加而剧烈增强,而且在外磁场消失后其磁性并不消失。这种物质称为铁磁性物质。 对于顺磁性物质而言,摩尔顺磁磁化率与分子磁矩μm关系可由居里-郎之万公式表示: 式中L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2×1023mol-1),、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06×10-23J·K-1),μ0

无机实验报告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总结 通过对传统无机化学中化合物的性质、合成、反应、分析等方面的接触,学习了很多相关内容,如热力学、动力学、波谱学等。同时本实验课的内容既有合成,又有表征,是一个完全的实验过程,训练了我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实验中的显色变色等反应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兴趣,以及接触专业知识探索相关领域的兴趣。 实验收获: 通过对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并且增强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及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化学实验学习中增强了手脑并重、手脑并用、手脑协调的能力,以及增强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增加了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各种实验手段以及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了科研能力。 实验改进及建议: 1二氯化六氨合镍实验 传统的二氯化六氨合镍制备方法是用浓HNO3与Ni片(或Ni粉)反应,制得硝酸镍后,再以此为原料制备二氯化六氨合镍。此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O2红棕色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形成直接危害。本实验以结晶水硫酸镍为原料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很好,以后对于有污染有危害的实验进程尽量选用别的原料别的反应来代替。但是关于电子光谱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太多,以及表征的仪器较少,不能人人都亲手去做,有些遗憾。并且没有把两种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细细讲解,又没有实验对比,不能深刻体会不同反应的复杂与简单,安全与危险。缺少失败实验的对比以及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环节。 2水玻璃制沉淀法制备高孔容二氧化硅 理论知识讲的太少,羟基硅油的特性没有理解,影响孔容的因素原理不清,制备的不同孔容没有进行细致比较及观察,比表面积的应用没有讲,实验条件设置是固定的,没有让学生自己调控不同的量,少了设计实验的环节,接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络合物的磁化率,掌握磁化率的测定方法和技巧。 实验仪器:洛氏天平、电磁振荡器、振荡电路、Q计、恒温水浴器、实验室电子天 平。 实验原理:络合物的磁化率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物质自身产生的磁场强度和外磁 场强度之比。磁化率是描述物质磁性的重要物理量。磁场的作用下,物质的磁矩将朝着磁 场方向排列,这个现象被称为磁化。当物质产生极化时,在极化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感应力,会引起磁化电流。用磁化电流制造磁场,又改变物质的磁极朝向,把磁场放置于物质的磁 场中使磁极反向,则外场所占的元素数越小,磁化强度越强。 实验步骤: 1.将洛氏天平调零,并将所需量的化合物精致称取后转移到可锡金属内。 2.将所需化合物置于电磁振荡器中,并加入微量的稳定剂。 3.振荡电路管路所接的Q计为230,测量电路输出的信号频率差,以求得振动频率。 4.将所需化合物加入到恒温水浴器中,约测温乘实验执行时的时间,记录所需化合物 的质量。 5.测量化合物的磁化率,将约6克的化合物加入到电磁振荡器的内锡金属中。开启泵浦,使化合物处于稳定状态。记录全质量平衡的精细称量,在稳定状态下开启振荡电路, 并标记振荡频率。 6.依照实验操作所得温度T值,计算化合物的磁化率,记录测量值。 7.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记录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的具体信息、操作步骤, 实验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及所得数据与结论。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化合物的磁化率与温度呈正比例关系,在一定的 磁场强度下,化合物的磁化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在磁场消失后,化合物的磁化率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学061 学号13 姓名沈建明

实验名称 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日期 2009.4.20 同组者姓名 史黄亮 室温 22.5℃ 气压 101.6 kPa 成绩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古埃(Gouy )法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对一些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推算其不成对电子数,判断这些分子的配键类型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磁性一般可分为三种: 顺磁性, 反磁性和铁磁性。 a .反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反时所产生的磁效应。反磁物质的χD < 0(电子的拉摩进动产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矩,导致物质具有反磁性)。 b. 顺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同时所产生的磁效应,顺磁物质的 Xp > 0。(外磁场作用下,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固有磁矩产生的磁效应)。 c. 铁磁性是指在低外磁场中就能达到饱和磁化,去掉外磁场时,磁性并不消失,呈现出滞后现象等一些特殊的磁效应。 d. 摩尔磁化率: 古埃法测定物质的摩尔磁化率( )的原理 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到的力,求出物质的磁化率 。 把样品装于园形样品管中,悬于两磁极中间,一端位于磁极间磁场强度最大区域 H ,而另一端位于磁场强度很弱的区域 H 0,则样品在沿样品管方向所受的力F 可表示为: M χH F mH Z χ∂=∂P P D M χχχχ≈+=

其中:m 为样品质量,H 为磁场强度, 为沿样品管方向的磁场梯度。 本实验用摩尔氏盐(六水合硫酸亚铁铵)标定外磁场强度H 。测定亚铁氰化钾 和硫酸亚铁的摩尔磁化率,求金属离子的磁矩并考察电子配对状况。 三、仪器、试剂 MB-1A 磁天平(包括电磁铁,电光天平,励磁电源) 1套 软质玻璃样品管 1只 角匙 1只 漏斗 1只 莫尔氏盐(NH 4)2SO 4·FeSO 4·6H 2O (分析纯) FeSO 4·7H 2O (分析纯) K 4Fe(CN)6·3H 2O (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1. 磁场强度(H )的测定 : 用已知摩尔磁化率的莫尔氏盐标定某一固定励磁电流时的磁场强度(H ).励磁电流变化0A →3A →3.5A →4A →3.5A →3A →0A ,分别测定励磁电流在各值下的天平的读数(4A 的值可以不读,持续2分钟左右,消磁),用同一仪器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后续的测定。 具体操作如下: (1)把样品管悬于磁场的中心位置,测定空管在加励磁电流前,后磁场中的重 量。求出空管在加磁场前,后的重量变化管 ,重复测定三次读数,取平均值。 (2)把已经研细的莫尔氏盐通过小漏斗装入样品管,样品高度约为8m (此时 样品另一端位于磁场强度H=0处)。读出样品的高度,要注意样品研磨细小,装样均匀不能有断层。测定莫尔氏盐在加励磁电流前,后磁场中的重量。求出在加磁场前后的重量变化样品+管,重复测定三次读数,取平均值。 2.样品的莫尔磁化率测定: 把测定过莫尔氏盐的试管擦洗干净,把待测样品 ,分别装在样品管中,按着上述步骤(1),(2)分别测定 H Z ∂∂[]462()3K Fe CN H O ⋅4 2 7FeSO H O ⋅

土壤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标题:土壤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导言: 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和生态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土壤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磁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将以土壤磁化率的测定实验为例,探讨土壤磁性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土壤磁化率。 正文: 一、土壤磁性的概念 1.1 磁性物质的存在 土壤中存在多种磁性物质,比如磁铁矿、赤铁矿等。这些磁性物质的存在为土壤磁化率的测定提供了基础。 1.2 土壤磁化率的定义 土壤磁化率是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单位体积土壤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之比。它反映了土壤中磁性物质的含量及其磁化程度。

二、土壤磁化率的测定方法 2.1 试样的制备和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土壤磁化率,首先需要进行试样的制备和处理。试样的制备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经过筛分、干燥和研磨等步骤得到。处理过程则包括去除有机物、磁性物质的处理等。 2.2 测定设备 测定土壤磁化率需要使用磁化率仪或磁化率测定系统。磁化率仪通过施加不同磁场强度下测量土壤的磁感应强度,再计算土壤的磁化率。不同的磁化率仪有各自的测量原理和参数,使用时需按照仪器说明进行。 2.3 测定步骤 具体的土壤磁化率测定步骤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试样放入磁化率仪中,并根据仪器要求施加不同磁场强度;(2)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土壤的磁感应强度;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土壤的磁化率。 三、土壤磁化率的意义 3.1 环境研究 土壤磁化率可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之一,通过测定不同地区土壤的磁化率,可以追踪土壤的变化情况,对环境变化进行研究。

磁化率的测定数据处理

磁化率的测定数据处理一、原始数据记录 室温:压强:

二、计算莫尔氏盐磁化率,求出磁感应强度;再由标准样品求出其余样品磁化 率 1、计算莫尔氏盐磁化率 T=26.5℃=299.65K M 莫氏盐=392.14 41.1938101 T χ-=⨯+=3.9707×10-7 m 3/kg=1.5571×10-7m 3/mol 相应的磁场强度 √2×0.16425×9.8×392.144π×10−7×7.47140×1.5571×10 −7=2.9386⨯710-T 2、由标准样品求出其余样品磁化率 相关数据如下: 样品摩尔磁化率可由以下公式求的: 校准剂校准剂 样品校准剂样品样品校准剂空校准剂空品样样品χχh h M M m m m m m m ⨯⨯⨯∆-∆∆-∆=)()m ( 那么有:莫氏盐莫氏盐 硫酸亚铁莫氏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莫氏盐空莫氏盐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χχh h M M m m m m m m ⨯⨯⨯∆-∆∆-∆=)()m (=0.199700.16425×7.47140 6.08840×278.03392.14×10.611.2×1.5571×10−7π3/πππ =1.5589×10−7π3 /πππ 同理有:

π铁氰化钾=0.03415 0.16425×7.47140 6.58715×329.25 392.14×10.9 11.2×1.5571×10−7π3/πππ =0.3001×10−7π3/πππ π亚铁氰化钾=−0.004850.16425×7.47140 7.36835×422.39 392.14×11.1 11.2×1.5571×10−7 π 3πππ =−0.04977×10−7π3/πππ 3、根据χm 计算样品的未成对电子数 a 、硫酸亚铁 由7 2 1043-⨯⨯=πμχKT N m A m 得: ππ=√3ππππ ππ×4π×10−7 =√3×1.5589×10−7×1.380662×10−23×299.65 6.02×1023×4π×10−7π2/π2=5.0573×10−23π2/π2 b 、铁氰化钾 ππ=√3ππππ ππ×4π×10−7 =√3×0.3001×10−×1.380662×10−×299.65 6.02×1023×4π×10−7π2/π2=2.2189×10−23π2/π2 又因为、μB =9.274078×10-24,所以: 当n=1时,μm =1.6063×10-23 J 2 /T 2; 当n=2时,μm =2.6231×10-23 J 2 /T 2; 当n=3时,μm =3.5918×10-23 J 2 /T 2; 当n=4时,μm =4.5434×10-23 J 2/T 2; 当n=5时,μm =5.4866×10-23 J 2/T 2。 由此可以看出: 当n=4时,μm =4.5434×10-23 J 2/T 2,接近 ππ=5.0573×10−23π2/π2,那么硫酸亚铁的未成对电子数是4。 当n=2时,μm =2.6231×10-23 J 2/T 2 ,接近 ππ=4.5434×10−23π2/π2,那么铁氰化钾的未成对电子数是2。 因为π亚铁氰化钾=−0.04977×10−7π3/πππ,故亚铁氰化钾是反磁性物质,未成对

磁化率的测定数据处理

磁化率的测定数据处理 磁化率是描述某物质受磁场作用的程度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磁化率,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磁性质,并了解其与外界磁场的相互作用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磁化率的测定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一、磁化率的测定方法 常见的磁化率测定方法有Susceptometer法和法拉第电桥法。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Susceptometer法 Susceptometer法是通过测量磁化物质在外界磁场作用下所呈现的磁化强度来确定其磁化率的方法。通常使用交流恒磁场的自激振荡磁化强度(SRO)进行测量。Susceptometer 的结构如图1所示: 1、交流恒磁场发生器; 2、圆柱形样品,左右两端连有线圈; 3、SQUID (超导量子干涉器); 4、低温漏斗。 测量方法如下: (1)将样品放入Susceptometer,经过恒温、吸氧等处理后,使用计算机控制交流恒磁场发生器,使其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施加不同磁场,得到由SQUID和样品产生的恒磁场和反向恒磁场的超导电流响应,通过一系列采样后存储于计算机; (2)计算机对采样进行处理,得到样品在不同频率下的SRO曲线,并根据该曲线计算出样品的磁化率。 (二)法拉第电桥法 法拉第电桥法先测定磁场中两同时刻的电压,然后测定有样品存在的同步时间内的电压再进行比较,以求解样品的磁化。 (1)漏斗将样品置于交变磁场中,通过测量桥式电路的电压差ΔU ,计算样品磁化率。 (2)调整小动臂,使得样品的磁化强度为0,记录下来其与O引脚间的电压V0和隔板间的电压差U0,这样,电桥现在是平衡的。 (3)微调小动臂,使样品有一些磁化量,然后测量出它和O引脚之间的电压V1和隔板间的电压差U1。此时,我们会发现电桥失去了平衡。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者:————————————————————————————————日期: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码】HGZX0040 【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课时】82 【学分】3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1980年出版的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化学实验大纲》,参考部分高等工科院校化学,化工专业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以及高等师范专科《物理化学实验大纲》(1982年)等修定而成。可适用于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 物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化工学院学生必修的独立基础实验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是从事化学、化工等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训练:(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使学生学会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3)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的训练。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由实验和讲座两部分组成.(1)实验方面,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完成不少于十二个基础实验,初步掌握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熟悉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并学会实验数据的归纳和分析方法。实验内容的选取,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物质结构等部分代表性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概貌,另一方面,应根据现现有仪器、设备的条件,力求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上得到较全面的训练。热力学部分:应安排量热实验,相图绘制,蒸气压测定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测定等实验;动力学部分:应安排简单级数反应,复杂反应和复相催化等,不同类型的实验,有条件还可以安排包括物质瞬间浓度的测定,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确定,催化剂活性的评价等实验;电化学部分:应安排电导,可逆电池电动势和不可逆电极电势测定方法等实验;表面现象和胶体部分,应安排物质比表面以及表面张力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等实验;物质结构部分,应安排分子的极性,磁性等实验.有条件还可安排光谱和衍射等实验. (2)实验讲座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的基础上,能对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有较系统的概括了解.讲座共分为十次,本科班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主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可能反映近代科学研究和实验仪器的新成就.基础知识指实验的安全与防护、误差问题、数据表达方法、实验设计思想等。实验方法和技术包括量热方法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电化学测量技术,物理化学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物理化学实验设计举例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