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文学浅析

中国乡土文学浅析
中国乡土文学浅析

中国乡土文学浅析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虽然鲁迅没有提出明确的定义,但勾画了当时的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并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的作家。从早期具有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延续到抗战期间的赵树理、孙犁,形成了“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乡土小说流派,以及以沈从文为代表性的陶醉于田园风光的现代乡土作家,再到当代以韩少功、李锐、张炜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们,乡土文学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展现出持久的强韧生命力。

乡土文学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乡土文学的魅力在哪里?我想这是因为除了在浅层文本作家对乡土风情进行世外桃源的单纯描绘,更重要的是隐含文本里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普遍拷问与关怀。

就如茅盾所说:“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而最能与矛盾的这种乡土文学观念相圭臬的应该是鲁迅。他以"改造国民性"思想为目的,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一个启蒙者的眼光揭示着乡土人物的麻木、愚昧和残酷。鲁迅的笔触在温情中带着残酷的清醒,在其描绘的乡土世界里,我们透过人物形象的纯朴看到的是鲁迅对国民“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深深悲观与失望,是对国民劣根性深刻剖析。

与鲁迅时期不同,抗战期间乡土文学在强大的政治背景下,从以革命为脉络,发展到合作化题材阶段,事实上其叙述者都转变为的具有敏锐政治意识的全知者,主要输出革命和继续革命的理念,并十分注意塑造乡土

世界中具有高度革命觉悟的农村“革命新人”。此时的乡土文学虽没有了鲁迅时期的深刻,但迎合了当时的政治诉求,得以长期存在。特别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由于对农民的深刻了解使他成为继鲁迅之后表现中国农民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对封建意识影响狭隘的农村社会关系和道德观,较同时期的作家有较深入的剖析和抨击。

与具有进步色彩或直接参加革命的乡土作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另一批陶醉于田园风光的现代乡土作家。在废名《竹林的故事》、沈从文《边城》的小说中,完全抹去了农村中血腥的一面,谱写出一曲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表现出人性的关怀。小说用苦难对照纯真,构建了理想的人性神庙,对现代化进程中所缺失的人性美、人情美进行补充。然而,小说的隐文本却是“失乐园”母题的再现,是作家的反思与忧患:人性美、人情美的依然不能阻止悲剧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其深处潜伏的是同样的痛苦与忧伤。正如加缪所言,正是那些美好的东西而不是丑恶的东西让生活变得真正的艰难。

对我个人而言,相对现代文学的零度写作,文学在获得客观性的同时也失去了温馨与温暖,乡土文学中对于人性的关怀更加吸引我。难以想象当文学不能成为漂泊者的港湾、荒漠旅者的绿洲;不能再庇佑、慰藉、纯净我们时,我们直面那些阴暗潮湿、肮脏不堪的生存环境,该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面对一种地老天荒的凄清与情感的枯寂?

因此,无论是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关怀,对当时社会的反映,或者如韩少功一样,站在一个更自觉更冷峻的制高点,以文化代言人的身份,叙述着中华各地乡土文化的变迁,乡土文学都发挥着它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乡土文学的魅力所在。

09级汉本2班

09260254

舒翔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二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二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速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浪费和失业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概述和潜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出了初步的讨论。 中国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世界的瞩目在各个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毕竟我国的国情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还需承受诸多的考验在探索的过程中求发展。回顾近年来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出根本原因所在怎样更好的规划新的发展蓝

图都是需要重点研究和仔细思考的问题。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问题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保持高增长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是否在某些领域也出现了过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国内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研讨但可以初步肯定的是现今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还是正常的只是在部分行业已局部产生过热的情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增长方面也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五年计划接连完成的基础上国家经济财政状况明显好转配合积极合理的财政政策和与国际接轨且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货币政策令中国的经济水平持续上扬。但在中国的金融产业不断扩大和投资规模增长加速的背景下部分市场确实也出现了因投机行为和泡沫性的炒作而产生的经济过热虚假繁荣的现象。对世界而言中国新开放的金融投资领域是人们投资的热土国内外炒作基金的进入加上国内不少投机商刻意的非法经营也造成了金融市场诸多不稳定情况的产生。如房地产业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的过度高涨都为后期金融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对于别领域及方面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也已按照实际的情况配以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严格的规划预计过热问题也只是出现在局部而已总体不会对中国整体的综合经济面形成负面的效果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制定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之后在经济发展水平向前推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化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与农村

入世十年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是中国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2001年进行的年度事件盘点中,入世曾以83.2%的入选率,力压申奥成功和911事件成为当年最受中国市民关注的事件。十年过去了,每个中国人都在感受入世带来的变化。那么,今天中国城市市民对于入世的看法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2011年零点入世十周年系列调查显示:中国市民认为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同比增加了15.2个百分点;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的性质,市民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于中立,但并不妨碍市民对世贸组织的信赖(81.4%)。 改变一: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 零点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即在12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市民对中国加入WTO的有利预期远超过不利预期,其中市民认为加入WTO将整体有利的比例为61.9%,中立态度为29.4%,而认为整体不利的仅为8.6%。 而在入世十年后,更有77.1%的市民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十年前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同时认为弊大于利的比例还略有下降,仅为4.9%。可以认为,中国在入世之后的经济发展,让当初对入世持中立或消极态度的市民开始转向积极。 在2001和2011年两次调查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即受过较好教育、职业地位较高和收入水平较高者,对入世的积极一面更为认可。其中,2011年高学历和高收入市民认为入世利大于弊的比例(79.2%,80.8%)分别比低学历和低收入高出了17.6和5.9个百分点。 2011年的调查还显示:分别有65%和25.1%的市民认为中国是世贸规则的被动遵守者和主动制定者。而认为中国是主动制定者中,有89%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被动遵守者高出13.3个百分点。 改变二:对世贸组织的性质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中立 入世十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益处不容否认。中国十年之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入世对中国经济体制、贸易环境及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功不可没。本年度调查也显示,如果用百分制来表示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平均值达到了75分。从分布上看,近三成(26.6%)市民的打分都在80分以上。 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市民的心态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一往情深”。市民对于WTO 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得更加中立,诸如“全球化、国际化和世界性”(24.6%)、“公平竞争、互惠互利”(16.9%)、“协调确定成员国关系”(15.1%)等中性表述的认可程度都比十年前有所上升,而对于“对中国发展经济有好处”(8.9%)、“对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大”(5.8%)等积极表述的认可程度则都出现了下降。 当然,对于世贸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化并不代表市民对于世贸组织行为的否认,当前有81.4%的市民表示信赖世贸组织。因此,尽管1995-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46.8%认为WTO的处理是公平的,还略高于认为不公平(43.5%)的比例。其实,市民的这种理性认识在最近两年一直较为明显,2010年零点对于美国对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市民调查中,也有四成人表示可以接受。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清单

女性文学:陈染:《私人生活》林白:《回廊之椅》徐小斌:《双鱼星座》 港澳台文学:白先勇:《台北人》《纽约客》金庸:《金庸全集》 11、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蛇》: Z! |/ V" d; k( B! j( }' U 12、闻一多:《死水》、《发现》、《口供》, G, ?3 ^( o/ P 14、李金发:《弃妇》 24、柔石:《二月》 J* G, ]$ k# M N2 ]$ j0 W 26、张天翼:《包氏父子》. p; d; a9 h2 q7 q/ n 27、艾芜:《山峡中》! A8 j: R- `1 y) x9 r& S- M8 G 28、萧红:《呼兰河传》4 k3 K4 s) m1 O7 f4 r! f/ Z" p( E 29、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a- n% x3 ?: E' u! W 30、施蛰存:《梅雨之夕》7 O/ A# l5 N3 a( _ 31、戴望舒:《雨巷》、《我的记忆》、《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 32、卞之琳:《断章》、《距离的组织》、《尺八》 33、何其芳:《预言》 34、臧克家:《难民》、《老马》) C9 K7 f2 A# L) F' a9 v' x; T 35、鲁迅:《灯下漫笔》、《纪念刘和珍君》、《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铸剑》、《采薇》 36、林语堂:《我的戒烟》! x: K; ?1 |/ t4 |/ R: @, p; ? 37、何其芳:《雨前》、《哀歌》 t+ U- j! K% @2 L. I: Q& L- Q& w 38、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39、丰子恺:《渐》7 o7 e, P1 b o; d3 s 40、夏衍:《包身工》 42、夏衍:《上海屋檐下》 44、张天翼:《华威先生》 51、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太阳》3 W( a9 52、田间:《给战斗者》- A2 g) M' f4 _7 E 53、穆旦:《诗八首》 54、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55、梁实秋:《雅舍小品》(选)3 g+ Z1 y' V" B0 ]3 D3 Q( u, a. ~ 56、阳翰笙:《天国春秋》& o0 M' j# G+ q: i( E 57、夏衍:《芳草天涯》 58、陈白尘:《升官图》 59、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8 B* @& z/ m9 j* k7 P 当代文学: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1956:百花时代》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原名《革命·历史·小说》) 李杨《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曹文轩《二十世纪文学现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补充:《小说门》、《第二世界》) 孟繁华《共和国文学五十年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绪论当代台港文学发展脉络 ?第一节50年代文学 ?一、台湾:“战斗文学”“反共文艺” ?内容上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丑化中共、鼓动反攻倒算。 ?形式上“八股”、单调、僵化。 ?二、香港:”绿背(美元)文化、自由文艺 ?人世感怀之作、回忆录盛行 ?如:张爱玲《秧歌》、《张国涛回忆录》 ?第二节:60年代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行 ?1、台湾现代主义文学首先在诗歌领域掀起:纪弦创办《现代诗》和“现代诗社”;痖弦 等创办的《创世纪》和“创世纪诗社”。 ?2、小说领域达到高潮: ?1960年白先勇等创办《现代文学》,其次还有《文学杂志》、《笔汇》、《前卫》、《这 一代》等。 ?3、香港的主要阵地有《文艺新潮》、《浅水湾》、《诗朵》、《好望角》等。 第二章台湾现代诗潮 ?第一节概述 ?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1954年钟鼎文、覃子豪、余光中等成立了“蓝星诗 社”,同年10月,张默、洛夫、痖弦成立“创世纪”诗社,形成台湾早期现代诗创作三足鼎立的局面。 ?至70年代,台湾现实主义诗潮进入高峰,主张反归传统,拥抱乡土,关怀现实。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受存在主义思想影响,宣扬悲观主义、虚无主义、颓废主义思想情绪。 ?2、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提倡描写人的潜意识、梦境、恋父或恋母情结。 ?3、受超现实主义影响,提倡“自动写作”(不受思想意识控制)、“梦境记录”等。 ?4、受意识流小说影响,专注表现人的内心与意识。 ?5、受象征主义影响,多运用象征、暗示、神秘主义等表现手法。

第三节:70年代文学 ?一、台湾:乡土文学与报导文学崛起 ?1、背景与原因 ?2、主要成绩:推动了现实主义的发展;涌现一批关注民生、关怀本土、揭示现实矛盾的 优秀作品。 ?二、香港:本土文学思潮 ?1、本土文学新人的成长 ?2、提倡表现香港意识反映香港社会问题。 第四节:80年代以来的文学 ?一、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通俗文学的新天地 ?1、武侠小说 ?2、言情小说 ?3、商界小说 第一章台湾乡愁文学 ?第一节林海音、钟理和的乡愁小说 ?一、林海音生平与创作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具实力的台湾女作家之一,林海音对于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与 开拓,对于当代台湾文坛的培植与建树,曾经构成令人怀念的“林海音时代”与“纯文学岁月”。“林海音跨越族群鸿沟,游走于写、编、出版,她集闽、客及北京经验的多元的身份与经历向来为人所乐道。 林海音(1918年-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童年随父母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担任“世界日报” 记者,1948年去台湾,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 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 钟理和(1915——1960)祖籍广东梅县,客家人,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世代务农的小康之家。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国自1986年7月11日提出复关申请,经过了两代领导人,在长达15年的谈判后,2001 年11 月10 日, 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批准中国加入WT O,中国正式成为WTO 第143 个成员国,获得了分享全球化的权利。这是WT O 和多边贸易体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刻。2011年11月是中国加入WTO 满十周年的一个特殊年份,在这十年里中国进步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竞技场,在这个与世界经济相互竞争的十年里面,中国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无论这些改变是利是弊,中国的崛起却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是一个事实。而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经济三大巨头之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经济都有那些积极地影响! 中国经历“黄金十年” “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举世无双、史无前例的变化。”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易小准表示,入世10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黄金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最为活跃,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入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是提高了国际地位;第二是改善了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是以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改革。”中国

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 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入世10年到底有那些积极的影响。 1.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入世后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政策, 中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2000 年中国GDP 规模是9. 92 万亿元, 2001 年达到10. 97 万亿元, 2006 年达到21. 19 万亿元, 2009 年已经达到34. 05 万亿元。2009 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7%, 超过了美国的16%,中国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而世行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所以当2011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时,世界齐刷刷地将目光瞄向了中国。这与两年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何其相似!指望中国拯救世界显然并不现实,但这个现象却明白无误地彰显了今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2.贸易规模快速提升, 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势头迅猛。2000 年中国出口额为2 492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1. 43 万亿美元, 2009 年仍然达到1. 2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月中国出口额已经达到1. 42 万亿美元。在出口迅速扩大的过程中, 中国的进口也在迅速增加。2000 年中国进口额为2 250. 9 亿美元, 2009年上升到1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

地域文化与当代江苏乡土文学

地域文化与当代江苏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贯穿20 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一条红线,也是谈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绕不开的一个概念。作为概念的乡土文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话语体系中,无论其内涵、外延还是创作原则、批评范式都经历了或隐或显、或被动或积极的一系列嬗变。 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最早以“游子写乡愁”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周作人、茅盾等人对这一概念又不断丰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周作人认为乡土文学须有“地方趣味”,风土的力在文艺上是极重大的。虽然“我们不能主张浙江的文艺应该怎样,但可以说他它总应有一种独具的性质。我们说到地方并不能以籍贯为原则,只是说风土的影响,推重那培养个性的土之力,”主张文学“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泥土气息、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这才是真实的思想与文艺。” [1] 他说,正是由于地域上的差别与个性,“所以各国文学各有特色,就是一国之中也可以因为地域显出一种不同的风格。譬如法国的南方普洛凡斯的文人作品与北法兰西便有不同,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土当然更是如此。” [2] 茅盾在他的《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说,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的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

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的眼光 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鲁迅、周作人和茅盾从不同方面阐释乡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内涵,其共同之处在于都肯定了乡土文学地域性这一重要特征。 由“五四”到三十年代,围绕以乡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展开的批评主要基于上述概念展开,而四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得以确立,乡土文学被“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所取代,文学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使得乡土文学概念从内涵到外延到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文化的地 域色彩日渐淡化,我们几乎见不到西北、中原、关东、齐鲁之类的称谓,另一方面是政治与经济的地域色彩的强化。建国后,“农村题材文学”作为主流文学创作基本承袭的思想观念和批评范式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批评实践至文革走向极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地文化孕育一方文学。丹纳在 《艺术哲学》一书中,明确把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当作决定文学创作的三大基本要素。钱穆先生也说过,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究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 孕育华夏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在黄海和东海之滨冲积出连绵千里的平原、丘陵、河网、湖泊和大陆架,水文化、平原文化和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中国入世十年汽车行业的变化对比

汽车行业入世前后对比 摘要 汽车工业曾长期是我国的幼稚产业。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开放汽车市场是谈得最艰苦的内容之一。经过努力,有关部门为汽车工业争取到了宝贵的四年半的过渡期。加入WTO 前后,政府和汽车行业判断,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成本价格、品牌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内外普遍认为汽车产业将是“入世”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入世”1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受益于持续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和迅速扩大的国内市场,再加上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应对措施得力,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竞争力明显增强,进口车市场占有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汽车行业“入世”承诺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国内市场已经完全开放,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已经由被动应对“入世”挑战转变为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并加快转型升级和建设汽车强国。 关键词 汽车入世十年行业变化WTO 应对措施 正文 入世变化 “入世”以来,汽车产业无论是产销规模、自主品牌建设、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日益和国际接轨,汽车产品的节能、安全、环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流中级及以下乘用车的价格已经达到或低于国际市场,汽车出口规模大幅提高;自主品牌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已经提高到了30%左右;汽车服务体系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这首先受益于加入WTO所推动形成的体制环境。在这种大的体制环境下,通过政府、行业等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善,汽车产业才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产销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入世”以来,汽车产量从2001年的230万辆左右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1806万辆年均增速为24.2%,由2001年的全球第八位提高到2010年的全球第1位,并且未来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位。①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2010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3%,实现工业增加值9972亿元,占GDP的2.51%;汽车行业直接和直接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相关税收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3%左右;汽车产业对机械、钢铁、电子、橡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建材等众多上游产业及金融、保险、销售、修理、拆解等众多下游服务行业表现出了巨大的带动效应。 (二)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汽车行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技术引进等手段不断增强研发能力,自主创新取得明显成

我理解的乡土文学

我理解的乡土文学 乡土,顾名思义,即可理解为故乡的土地;而当我初次接触到乡土文学这个词组时,我也不免望文生义的认为它是指讲述那些山里、贫困窟里的穷人的故事;讲讲他们生活艰苦却有着顽强的意志,或是一些作家经常在异乡流浪漂泊,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到故乡,于是只能把家乡写于文章之中,以此来慰藉心灵的空缺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可是,这仅仅是我狭隘的对乡土文学的理解,它真正的内涵不可能只是这样,不是我能轻易定义的,他需要我们阅读作品并积累作品中的看法来理解。 所谓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据考证,在现代中国,关于“乡土文学”的阐述最早来源于鲁迅。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尽管鲁迅对“乡土文学”未做出正面的定义,但他勾画了当时的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并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的作家。如赵树理、孙犁、沈从文、韩少功、李锐等等。 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鼻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沈从文的许多作品具有这种美学特征。沈从文是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民,故乡湘西的山清水秀、人民的淳朴善良,便常常被沈从文当作小说的背景和题材,所以,在这种唯美的画面里,沈先生也以谱写湘西人民淳朴的人性美为主要内容,构建他理想中的“希腊神庙”,讴歌湘西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如《边城》:做翠翠与傩送相爱,却没做离经叛道之举,有的只是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虽然以悲剧结尾,但是故事中美景的描绘、人性的刻画,正是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乡土小说的很好体现。 文学创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即便出现某些思想上的强烈反差那也是正常的。如果说沈从文是以陶醉田园风光的观念来讴歌故乡淳朴的人性和民风,那么,与之相反的作家,如,鲁迅则是以"改造国民性"思想为目的,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一个启蒙者的眼光揭示着乡土人物的麻木、愚昧和残酷。鲁迅的笔触在温情中带着残酷的清醒,在其描绘的乡土世界里,我们透过人物形象的纯朴看到的是鲁迅对国民“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深深悲观与失望,是对国民劣根性深刻剖析。就如茅盾所说:“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 所以,我认为不同的作家,对乡土文学的创作主旨是不同的,每位乡土作家都有自己对乡土文学的看法。无论是对人性的关怀,还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

中国入世十年关税变化(进口)

中国入世十年关税变化(进口) 商务部长陈德铭:中国入世十年得大于失 据陈德铭介绍,这十年来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下降至9.8%。同时,中国对世界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的部门,中国也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涉及3000多个法律法规。我们还学习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建立可预见的对外贸易制度。我们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等原则用到了我们的经济制度中去,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重视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 同时数据显示,在中国入世10年来,在这十年中,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两倍多,这十年成为中国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人均GDP由当初的800美元增长到2009年2500美元,年增长10%。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给各国带来互补和利益。去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超过1.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0%,十年里中国吸收了7000多亿美元的外资,建立了34.7万个在华投资企业,各国企业在参与中国建设的同时,分享了中国市场成长的机会。此外,中国自己也开始走向世界,开始对外投资。十年前,中国对外投资不到10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对海外投资达到将近600亿美元。去年中国给43个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实行关税免除,对95%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目前成为这些国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对于未来10年中国的开放政策,陈德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国策不会变。他认为,现在有人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变慢了,希望中国对没有开放的领域进一步开放,比如有些现在没有开放的服务业领域。他表示,我们也正在打算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但是我们也希望其他国家能对等开放。他相信到2020年,中国会更加开放。 一季度贸易逆差情况将改变,逐步走向顺差 针对一季度我国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向记者表示,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不会改变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扩大进口的政策。他预计今后几个季度会改变小额逆差的情况,逐步走向顺差,但顺差的比例和幅度比去年有所改善。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对此,陈德铭指出,今年一季度小幅逆差既有长期以来鼓励进口的因素,又有国际局势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此外,今年一季度进口的价格增长17%,出口价格仅增长了9%,进出口价格不同的上涨幅度,对小额贸易逆差起了很大的作用。 陈德铭预计,在今后的二、三、四季度,不排除有个别时期会出现小额逆差的情况,但总体来讲,未来中国的情况还是合理的、小幅的贸易顺差,但顺差的比例和幅度比去年有所改善。 中国加入WTO十年进口汽车关税变化情况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建构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建构 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时间,其不但历经了我国社会政治的大变革阶段,还历经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昌盛阶段,现如今,其依然追随着社会的进步脚步渐渐转变着。本文将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征展开分析,并对其经典建构展开探究。 标签: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建构 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可分为四大时期,第一时期处于五四运动时期,文学作品围绕政治展开;第二时期在1930—1940年,把文学作品投向工人阶级;第三时期在1950—1960年间,文学作品变成一种思想传播用具,服务于政党;第四时期则为“文革”时期,文学作品开始失去底蕴,逐渐服务于某一领袖,变成政治用具。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征分析 纵观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四个发展阶段,可以发现文学是以社会进步过程为向导的,而其正处于社会动荡环境之中,因此,在文学中的政治气味比较浓重。把我国现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做比较,可发现前者发展渠道十分受限,过于关注政治让文学轻视了自然创作。要想实现天人合一,人们必须要学会怎样和自然和谐相处,所以我国古典文学中便开始出现大量尊重大自然的创作,但在现当代文学里,这种贴近自然的迹象几乎不复存在,仅有少部文学作品中才有所呈现,代表作家以沈从文为首。 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文学作品展现出作者的个人意愿、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这些创作中又不乏开始出现倾斜现象,把社会、世界描写成自身幻想的画面,并未用绝对的客观公正眼光去审视。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里,基本一个阶段便有一种声音,然而文学的发展需要百家争鸣,并非全部作家均具备相同的渴望。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现当代文学才渐渐向多元化发展,文学界开始步入正轨。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建构论述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些经典作品在代代相传中广泛被人们所翻阅、评论、甄选,被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知识予以传递。就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样,其不需要人们去评判,其已经在岁月中被视为一种经典巨作,早已被人们普遍的认可且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地在这些作品中搜寻生活的价值和内涵,并且这些经典作品在人的一生之中不同阶段去品位,所拥有的感受也大有不同。以毕淑敏写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为例,其从幼儿时期一直到中年时期每次阅读《人鱼公主》这篇作品,所产生的人生顿悟均有不同。经典作品最大一个特点便是其自身就带有艺术魅力的光环,能世世代代熏染世人。而且经典作

论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背景_夏子

论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背景 夏子 (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现代中国乡土文学不是偶然的和孤立的文学现象,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漫长的农业文明史、人类文化思想史及东、西方乡土文学传统本身等已经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物化背景下的各类碰撞、冲突,特别是对乡村世界的震荡则奠定了现实文化基础,这两种基础构成现代中国乡土文学发生、发展的主导文化动因。 关键词:乡土文学;发生背景;文化动因;民间空间1 中图分类号:I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54(2003)06-0041-04 Background of Chinese Modern Local Literature XIA Zi (Chinese Department,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Hunan415000,China) Abstract:The local literature in China doesn.t occ ur accidentally and thus is not isolated from the literature as a whole,it.s a natural product of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Specifically speaking,the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e,human thoughts and the tradi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in East and West have altogether provided a base for its development,while materialized conflict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suburban life have provided a solid cultural base for its development.These two bases form the prime sources of modern local literature. Key words:local literature;background;the prime cultural sources;folk cultural space 由20世纪之初的社会改良及/五四0新文化运动激发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思潮直接催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也就是说,人本主义或民本主义思想及东、西方乡土文学传统等构成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而物化背景下的各类碰撞、冲突)))特别是对乡村世界的震荡则成为乡土文学发生发展的现实文化基础,两种基础的实质与核心是一种平民主义思潮,即人们的关注视点转移到民间空间,更多地思考着社会最广大的下层平民的辛苦遭逢与命运前途,体现着对普通人的真切关怀。作为民间这一文化空间的主体部分,乡土世界不可避免地要走进启蒙主义者的关注视阈。乡间的死生与病苦、乡村特有文化品格、乡土精神与文化理念等这类具体形态,一旦被摄入启蒙文学的视野,乡土文学也便应运而生。 一人类文明轨迹与乡土文学寻踪)))世界文化背景 在漫长的农业文明史进程中,文学自始至终都是与某种乡土相关联的。作为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开端,石器时代(前文字时代或黄金时代)、青铜(铁器)时代那种原始粗陋的/石器文明0、/青铜文明0)))生产工具、化石、武器、器皿、雕刻、图案、饰物等等人类初始性的物质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与精神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结晶,十分直观地/记录0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涵盖了人类最初的思维、心态,体现了特定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这些成果不仅显示了人类祖先所走过的最初文明的轨迹,而且对人类文明后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0[1](第3页)。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说,采集与狩猎这两种主要的经济活动作为最初的生存经验,为人类进化发展提供了经典的生存模式,以精致、自觉的栽培、耕作(culture)与家畜饲养为主要表征的传统农业文明就正是这种古老经验的延伸。从精神生活方面来讲,原始群居及血缘家族等组织状态在萌生制度、机构、分工、规范等等一类文明概念的同时,其所萌生的那一类原始幻想、神灵崇拜、宗教观念等质地已经构成一种乡土文学基因,昭示了日后的乡土文学可能,而后来建立在传统农业文明根基之上的思想文化史也确实容纳了乡土文学这一事实存在。 然而,乡土文学不仅仅只是一种被动性的状态化自在,它更是一种活性的、能动的主体自觉。古典乡土文学比较欠缺一种理性自觉,因而它只能是牧歌式的静态自在,即便体现一定的理性思考,也只是一种缺乏参照系的凝固的文化感悟,其 2003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v.2003第28卷第6期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 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8No.6 1收稿日期:2003-08-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2年度科研项目/荆楚文化精神内核与丁玲文学创作0(201221D)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夏子(1963-),男,湖南澧县人,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次作业答案(当代文学)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 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 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 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C.“亭面糊” 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