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可是相反对孩子思想品德,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反倒不那么重视了。可是《弟子规》却告诉我们要有余力再学文,那么为什么《弟子规》会这样要求我们的孩子呢?难道对孩子来说还有比学习更为重要的事情吗?而对于有余力学文的孩子该怎么学?《弟子规》有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方法呢?

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余力学文这一部分,这是因为它非常有针对性地提醒我们注意在如今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面临的一个误区,非常重要的一个误区。现在我们的家长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还有孩子们的老师,毫无疑问众口一词都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好好读书,好好学习。我们也确实看到,并且由衷地为之担忧,我们的孩子被非常沉重的作业,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压的喘不过气来,几乎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当我们说起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快乐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我们现在成年人为什么会觉得我们的童年快乐呢?因为我们是回忆,回忆都会让一切变的美好。

实际上我读书的时候也已经是今天这样的状态,甚至我们当初所面临的这种考验,所面临的这种竞争比今天的孩子还要激烈。因为我们知道在20多年前,我们高考的时候录取比例远远地低于今天,所以中国的孩子们所面临的这种让人担忧的现状并不是这两三年的,也不是这七年、八年的,而是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的孩子都被一顶要好好

读书,努力学习的这样一顶帽子给压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去看中国的传统,我们也发现是,中国传统不是也非常强调,非常看重教育和学习呢?我们古人有很多这样的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古人不也是很强调读书学习吗?孩子不学习还应该干吗呢?这里面就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古人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主流的儒家的学习,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代,在中国传统中学习这两个字是有特别的含义的,和我们今天讲的学习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区别在那里?或者讲传统中国,特别是儒家的学习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孔子明确地认为,毫无争议的认为“人生应该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学习书本知识是次要任务。”这是中国传统关于学习的最精确的意思。换句话说书本学习,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读书,也就是《弟子规》里讲的学文无非是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在生活实践中,修养自己的品格,培养自己的德行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古人讲的非常好“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什么意思?未有余力而学文就是说你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你就去读书,而没有力气忙着别的。换句话说你要去修养自己的品行,培养自己的道德,在实践当中孝顺父母,要孝顺尊长。有的甚至是要去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你的力气都花光了,你并没有力气。而这个时候你不顾一切,你认为读书最重要,你非要去读书的话文灭其质。什么话?你学来的这些知识会把你本身的本质给湮灭了,你自己的人格没有培养好,你的品格没有培养好,你就去读书那么也许你知识很丰富,也许你学问和渊博,但是你的本质有问题,你所学来的知识反而埋没了你的本质。

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如果你的确有余力但是你不读书那么

你就会显得略微有点野蛮。不够文明,换句话说有一个人道德品质很好,我们发现品格很好,道德也很高尚,但是他没有读过书,没有读过书的话他就不具备知识,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比如去看一场演出,别人都能欣赏他在那里打呼噜。这就是有余力但是你没有学问,也会导致这个情况。

朱熹说得更加直截了当,朱熹讲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处于私意,非但是失之于野而已。朱熹讲的话什么意思?如果你一味地去实践,去培养自己的品格,去锻炼自己的行为等等。但是你不去读书的话,那么你就不会知道历来的圣贤有哪些经验?你就不会认识到事情的规律,你的行为有的时候就难免出于私义,因为你没有读过书,里不知道历代的圣贤怎么讲的,你也不知道同时代的人有那些这方面的意见,你只能凭个人的经验去做。那么这种就会是一种私义,就不会博采众长,这是朱熹的话。我们一定搞清楚这些才能准确理解《弟子规》的真正意思。

《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大家看看这什么意思?不力行也就是说你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弟子规》讲的内容,而一味地埋头读书,你不去亲仁者,不区追求道德的完善,不去重视自己品格的培养,你只管埋头读书的话结果是只能使自己浮华不实。儒家不认为只有书本知识的人叫仁,儒家是不认为的。拥有书本知识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某一些条件而已,不是全部条件,这是儒家的要义。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弟子规》告诉我们学文的重要性,但是它也给我们确立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你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品格、德行,不懂得在实践中历练自己,而一味地只顾埋头读死书是没有用的。

下面这个《纸上谈兵》的故事就告诉了我们这样读死书会有多么严

重的后果。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大将叫赵奢,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秦国打不过他。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非常高的一个官。这个赵奢是一代名将,当然书本知识了得,精通兵法。同时又非常擅长实践,他真是会打仗的。会练兵的,这个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跟他爸有点不一样,赵括是熟读兵书,张口是洋洋洒洒,非常善于讨论兵事,没有人说得过他。因此他很骄傲,实际上他没有当过一天兵,他也没有打过一场仗,但是他读了很多兵书,就是学文了,学文学的很好。

那么他就很骄傲,认为天下无敌。他的父亲赵奢对自己的儿子很了解,为他很是担忧,认为他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他的爸爸讲说希望将来赵国不要用我的这个儿子为将,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让赵国的军队遭受失败。不幸,后来赵国就是用了赵括做将军。公元前的259年秦军又来进攻赵国,赵军带长平,也就是今天山西的高平县这一代坚持抗敌。而那个时候很不幸,赵奢已经去世了,就这个又能读兵书又能实际上指挥作战的这位上卿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指挥赵军的是谁呢?非常有名的人,廉颇。廉颇年纪很大,但是打仗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根本没有办法速战速决。不一定打得过赵军,这个时候秦过知道拖下去对自己不利,就用了反间计。派了很多人悄悄地溜进赵国,去散布一种谣言。散布什么谣言呢?说秦军其实最害怕的一个人是谁大家知道吗?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我们秦国最怕他,打不过他,这个人了不起,到处散布这个话。

赵王听大了这个话以后,赵王也有情报机构,一想原来秦国最怕赵括,那敌人最怕的我得赶快用上这一招,就任命赵括为大将代替了廉颇,结果是赵括之回纸上谈兵,只会学文不会力行。带来了一场惨败,40多万赵军被秦国歼灭殆尽,而赵括本人也被秦军的弩箭射死。这是非常

惨痛的教训,天底下的父母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赵括这样的人,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我想是没有的。

还有一个关于郑板桥的故事也很有意思,郑板桥老来得子,他年纪比较大的时候才有一个儿子,难免很喜爱这个儿子这个很正常,但是他绝不溺爱,一贯要求自己的孩子在读书学文以外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不要五梏不分,四体不勤,不要只顾埋头读死书了。可是这个儿子不理解父亲的一番苦心,郑板桥非常着急。因为他老来得子,他担心自己将来走了这个孩子还没有完全成年,还年纪轻轻的,但是只知道这种读死书,只知道读书本上的知识不注重别的东西他很担心。所以郑板桥在临终前,他知道自己不行了,硬撑着把儿子叫到病床旁边,就跟儿子说我快不行了,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你做儿子的要满足我。什么愿望呢?

我想吃你亲手做的馒头,那么儿子当然还是一个孝子,当然要满足自己的父亲最后一个愿望,但是郑板桥的儿子,我们知道郑板桥是当过知县的,郑板桥的儿子在过去也算是官宦子弟,他什么时候下过厨房做馒头啊?他没有做过。所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赶快去请教这些厨师,怎么和面,怎么蒸馒头。等把馒头做好了端上来的时候郑板桥已经去世了,那么自己的父亲终于也没有能够吃上自己儿子亲手做的馒头。悲痛之余,郑板桥的儿子当然非常悲痛,发现自己的父亲在临终前硬撑着留下了几个字。

“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事情自己干。不靠老天,不靠祖宗才算真正的好汉”。儿子一下子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久以来一直最自己有这样的要求,不要只顾学文,还是要努力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实际上《弟子规》说的这种只

会读死书的人我们今天也有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高分低能,我们的家长现在也越来越注意到了这一点,因为一个只懂得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的人走进社会也是很难所有作为的。既然《弟子规》告诉我们不要读死书,那么反过来如果只顾在实践中培养锻炼自己,而不读书又会怎么呢?

《弟子规》也是反对的,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也就是说你只顾去实践,只顾去生活,但是你不读书那么你就会任己见。你只有一个人的私见了,你只有自己的看法,你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不知道别人有那些经验,有那些教训。你就会昧理真,你就会不了解最真正的道理,最根本的道理你就不知道了。用句大白话说这就叫什么,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弟子规》也是反对的。

我们知道汉代有一个名臣霍光,他一生的故事就最能说明《弟子规》这方面的要求。霍光是追随了汉武帝近30年的重要的一个大臣。汉武帝死后他还授命于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接着执掌汉室最高权力20年,为汉朝的中兴和安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成为西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所以他是麒麟阁十一功臣排名第一霍光,但是霍光是个什么人?这当然是个非常能干的人,实践当中非常非常了得的一个人,但是大家知不知道霍光的结局是什么?

霍光的结局是灭族,整个家族被杀光了。为什么?因为霍光不重视读书,对自己的家里人,对自己的子侄辈也不要求他们学文的。后来碰到了这么一件事情,霍光的妻子是一个很贪图富贵的一个人,她为了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汉宣帝做皇后,因为我们知道汉宣帝是霍光扶立的,所以自己还想做皇帝的丈母娘。所以她打算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汉宣帝,想利用霍家的权势勾结宫廷的医生,下毒谋害汉宣帝的许皇后。这件事情败露了,没没有成功,而霍光本来是一无所知的对这个事情,是

他的妻子瞒着他这么干的,那么按道理你作为汉室重臣,你霍光应该怎么样?赶快要把这个情况说明白,把这个天大的事情赶紧要处理好,这样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在汉武帝以前也很多的,春秋战国。

但是霍光没有,霍光任自己的私见。任己见,他认为只要我不说,就没有人会知道。而且我现在权势那么大,我把它压下来。这个事情没有马上的引起后果,霍光死了以后,霍家的子孙还是不读书的,从来不认为家里也没有这个教训,长辈也没有教他读书,所以非常的骄横,非常的跋扈。那么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当然很多,纷纷弹劾。皇帝也看不惯,你们这一家人怎么这样,终于有一天霍光的妻子想谋害许皇后的事情被揭发了,这一下导致霍氏灭族。整个霍家子孙被杀光了,这当然是非常惨的。为什么霍光会有这样的结局?

班固我们知道是中国古代的大史学家,班固就有这样的评价,然光不学亡术,安于大理。主要是因为霍光不读书,对这种最根本的道理他不懂,他懂的一些小道理,懂得一些从个人的经验开始能够理解的小道理,对于大道理,最根本的道理他不懂。这是班固对他的评价,霍光这种不读书,不学文这样的教训后来的人也都非常的重视。

宋朝的时候我们知道一个非常有名的大臣叫寇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寇准这个时候要当宰相了,他有一个朋友叫张咏在成都,张咏就说一听到自己的好朋友要当宰相了,张咏就对自己旁边的人说寇公是奇才,寇准可以,才华了得。可惜学问不够,读书不多。他在说这个,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寇准出来当官了。张咏正好从成都罢职回来,两个人碰到了。寇准非常尊敬地给他提供了帐幕,就等于给他盖了一个临时房子。寇准非常尊重张咏的,热情地款待。大家度过了几天很开心的日子,要告别的时候寇准就把张咏送到郊外就问他,你有什么可以教诲我的,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吗?张咏说,很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你要

去读读《霍光传》,寇准当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等到回家以后把《霍光传》拿来一读,读到说“不学无术”这四个字的时候马上就明白了,说这是张公在说我,是对我的一种教训。从此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书本知识,要认真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寇准后来成为一时名相。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既然《弟子规》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那么关于学习的方法怎样才能读好书,《弟子规》又会给我们提出哪些可行的建议呢?

明白了学文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还不够,也就是说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还不够,那么缺在那里呢?我已经明白要好好读书了,还有什么需要明白的呢?有,这个也很重要。也是我们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往往容易忽略的,读书的方法。

怎么样读书?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特别要指出的是《弟子规》所传授的学文也就是读书的方法,是我们今天的父母,甚至我们今天的有些老师,或者说很多老师未必了解的。既然不了解,那根本就谈不上重视,其实《弟子规》里讲的这种读书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是一千多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宝贵的读书经验,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非常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不仅仅是读书的方法,同时也是修身养性,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举止习惯的办法。

我们千万要特别重视,今天,我们全民族,全社会都在寻找这样的办法。什么办法呢?既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读书,掌握知识的学习效率,我们现在非常看重这个,一般来讲我们的孩子现在小学生做作业晚上做到九十点是正常的,我们父亲经常讲你能不能提高点效率。孩子也想睡觉的,孩子也想玩游戏的,没有那个孩子愿意做功课做到九十点钟,做大十一点钟的。孩子也想找到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

如果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能够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些办法,难道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所以一方面要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同时又要有益于孩子的人格、品格的养成。有助于形成孩子终生收益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我们全社会都在找这样的办法,大家都在找。可惜的是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成效不大。我们并没有找到,我们忘记了在我们自己悠久的传统文化当中,就有相关的资源,就有相关的经验。《弟子规》就是其中之一。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关于读书的方法《弟子规》首先就告诉我们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是我们会觉得读书我们只要认真不就行了。这三到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看看《弟子规》所传授的读书方法到底有那些?首先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就是非常著名的读书三到,过去,几十年前读书人都知道读书三到。你读书的时候心、眼、口都要到,这个出典是在那里?出典在朱熹,朱熹的《训学斋规》里面讲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的原话被《弟子规》总结的非常好,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里面首先要强调的这三到当中,最要紧的是心到,但是首先我要强调这是古人的一个误解,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这个是错的,心没有这个功能的。我们讲说这个人很有心计,这个人心思很密,这个人心眼好,这个人心眼坏,跟心都没有关系。中国人大概是到李时珍开始明朝才明白,人的思维器官是脑,说应该是脑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到,当然心总归也在的,不在也不对的。所以我们要注意只不过是强调心思要集中,脑力要集中。

归根结底结读书要什么?要全神贯注,读书的时候要全神贯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现在特别多。读书的时候一心数用,耳朵里塞着耳机,你也不知道他听什么歌。眼睛看着电视,没准脑子里还想着游戏,这样的话怎么能读好书呢?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孩子虽然高声朗读,但是心不在焉,这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你也记不住怎么会提高读书的效率呢?实际上古人讲的读书第一要集中精力,我这段时间读书,我就要排除杂念,我把心思或者把脑力用在读书上面。

第二眼要到,古人的读书是眼睛盯着书的,我们现在很多人读书是眼睛看着书的,这个是不大一样。要眼睛牢牢地盯着这个文字。口到是什么意思?要出声。我们现在孩子没有高声,我们只有看书的习惯,没有读书的习惯。我们今天说孩子你好好读书,这个意思是孩子你好好地看书,古人的读书是要读出声来的,要朗读的。现在我们孩子的朗读习惯主要保留在学外语方面,英语要朗读,但是我们读书不朗读,古人都要读的。现在对于孩子来讲,特别要强调的是要习惯于高声诵读。我们现在读经典是非常强调诵读吗?经典诵读吗?这是对的。你不读出声音来,你调动不了全身的注意力,你也不能感受到文字之美,你不能感受到音律。

比如说要读古代诗歌,你不读出声音来你怎么能感受到它的押韵呢?怎么感受到它的平仄呢?你读古人,你如果不读出声来,你怎么能知道它的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怎么能知道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字,为什么在那里用那个字呢?都不大知道。

包括我们现在很多孩子读语文课文读着范文,哪怕是现代的文章我不读古人,白话文,讲究的。比如老舍先生讲究,讲究到什么地方?他写散文,不是写古人,他讲过如果前一句话是用平声结尾,什么叫平声?

第一、第二声,那么我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要用仄声起头。讲究到这个地步的。如果你不读,你怎么知道老舍先生的文章好。所以一定要读出来,实际上为什么我说这个方法,读书要三到这个方法不仅仅是对读书有益呢?它当然对读书有益,你如果用这种方法读书,效率提高很容易记住,同时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你借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事习惯。

请问,人生有哪一件事情是不需要用心的,读书你能够用心,往往能够形成比较好的处事习惯,你今后遇到事情就不会掉以轻心,而会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有这样习惯的孩子往往是比较容易做出成绩,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孩子。

弟子规:余力学文

弟子规: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准则,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仅仅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仅仅一味去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任性而为,蒙蔽真理。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不要欣羡、想看其他的书,这本书没读完,不要看其他的书。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把读书期限定得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能够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

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不过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 真义。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 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 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 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 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 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 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能够 达到的。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一)总叙 2010-05-16 18:04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译文] 《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小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小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二)入则孝 2010-05-16 18:09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 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父母教须敬听

弟子规 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南街学校王娜 一、复习导入 复习《弟子规》 11课—14课 1、我来选,你来背 2、我来问,你来答 (一)以貌取人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你会用《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来规劝大家呢? (二)在卫生大扫除时,如果你的小组长自己都不好好参与劳动,却总对你们指手画脚的,此时,你又会想到《弟子规》的哪句话呢?(三)考试时,你如果发现了同桌作弊,你是劝还是不劝呢?《弟子规》中有没有告诉你该怎样做呢? 二、新授。 1、自读《弟子规》余力学文的内容,正音。 2、默读,思考。 (1)哪些句子阐述读书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2)写读书态度句子有哪些? (3)哪些是写读书环境的? (4)哪句话我们要爱惜书本? (5)哪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也要有选择? 3、活学活用 (1)《弟子规》中哪句话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含义相同?

(2)在我们学校里就有这样一些同学,你能帮老师用弟子规来劝劝他们吗? 学生小力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常常东张西望。 有个同学上课不做笔记,有疑问也不虚心向别人请教,导致成绩不够理想。 还有个同学课桌杂乱,书笔到处乱放。 三、余力学文的故事。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

《弟子规-余力学文》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 ([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 《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余力y úl ì学xu é文w én > 不b ú 力l ì 行x íng , 但d àn 学xu é 文w én , 不去尽力 实践, 只 研究 书本知识, 长zh ǎng 浮f ú 华hu á, 成ch éng 何h é 人r én ? 会增长 不切实际的、奢侈的习性,这会成为 什么样的 人啊? 但d àn 力l ì 行x ín ɡ,不b ù 学xu é 文w én , 只 尽力 实践,却不 研究 书本知识, 任r èn 己j ǐ 见ji àn , 昧m èi 理l ǐ 真zh ēn 。 就容易由着 自己的看法,不明白 道理和真相,这样也不好。 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d úsh ū 法f ǎ, 有y ǒu 三s ān 到d ào ,心x īn 眼y ǎn 口k ǒu , 信x ìn 皆ji ē 要y ào 。 读书的方法,有 三个 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实在 都是很重要的。 ———————————————————————— 方f āng 读d ú 此c ǐ, 勿w ù 慕m ù 彼b ǐ, 正在 读 这本书,就不要 向往 那本书, 此c ǐ 未w èi 终zh ōng , 彼b ǐ 勿w ù 起q ǐ。 这本书还没有读完读通,那本书就不要去开始读。 ———————————————————————— 宽ku ān 为w éi 限xi àn , 紧j ǐn 用y òn ɡ 功ɡōn ɡ, 读书做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时间 作为 期限,一规划好就要赶紧 花费 时间精力勤学苦练, 若是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心急之下多半读不好也读不完。 工夫g ōngfu 到d ào , 滞zh ì 塞s è 通t ōng 。 花费的时间精力 达到一定程度,那些学习中停滞 阻塞的地方自然就能贯通无阻, 这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心x īn 有y ǒu 疑y í, 随su í 札记zh áj ì, 心中存在 疑问,应该马上跟着做笔记,

弟子规完整版

弟子规完整版——蔡礼旭 一、《弟子规》全文 第一章:入则孝 第二章:出则悌 第三章:谨 第四章:信 第五章:泛爱众 第六章:亲仁 第七章:余力学文 dìzǐ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 【总叙】 dìzǐguīshang r?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ng ?r qīn r?n yǒu yúlìz?xu?w?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fùmǔhūyìng 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 wù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mǔjiào xūjìng tīng fùmǔz?xūshùn ch?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wēn xiàz?qìng ch?n z?xǐng hūn z?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读: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chūbìgào fǎn bìmiàn jūyǒu cháng yawú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读: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shìsuīxiǎo wùshàn w?i gǒu shàn w?i zǐdào kuī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读: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 sī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读: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qīn suǒhào lìwai jùqīn suǒwùjǐn wai q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读: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shēn yǒu shāng yíqīn yōu d?yǒu shāng yíqīn xiū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读: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弟子规》小故事 “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着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亲憎我孝方孝][挞无怨]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

弟子规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

fàn ài zh?ng 【泛爱众】 fán shìr?n jiēxūài tiān tong fùdìtong zài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xìng gāo zhěmíng zìgāo r?n suǒzh?ng fēi mào gāo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cái dàzhěwàng zìdàr?n suǒfúfēi yán dà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yǐyǒu n?ng wùzìsīr?n suǒn?ng wùqīng zī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wùchǎn fùwùjiāo pín wùyàn gùwùxǐxīn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r?n bùxián wùshìjiǎo r?n bùān wùhuàrǎo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r?n yǒu duǎn qiam?jiēr?n yǒu sīqiam?shuō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dào r?n shàn jíshìshàn r?n zhīzhīyùsīmiǎn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yáng r?n ajìshìajízhīshan hu?qiězu?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shàn xiāng quàn d?jiējiàn gu?bùguīdào liǎng kuī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fán qǔyǔguìfēn xiǎo yǔyíduōqǔyíshǎo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jiāng jiār?n xiān wan jǐjǐbúyùjísùyǐ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ēn yùbào yuàn yùwàng bào yuàn duǎn bào ēn cháng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dài bìpúshēn guìduān suīguìduān cí?r kuān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shìfúr?n xīn bùrán lǐfúr?n fāng wúyán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qīn r?n 【亲仁】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案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文段,理解文段意义,感情朗读,尝试诵读。 2、了解文段中所列举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段意义,尝试背诵原文,学以致用,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今后学习。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四、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弟子规》总序的内容。 师:大家背得真熟练!总序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再看看,它对我们做人提了哪些要求?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讲诚信……) 师:如果咱们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那就要干什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部分。 2.齐读课题《余力学文》。 二、初读感知 师:学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选生交流) 师:同学们谈了许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其实,在学习中也有一些人人都能通用的方法。你想让自己学业更优秀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诵读“余力学文”的第一部分。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读) 三、细读感悟 1.出示小故事“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精通兵法,英勇善战。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赵奢去世后,秦军又来侵犯,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秦国知道拖下对自己非常不利,就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战场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万大军损伤严重,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生读后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有道理。有个同学提到了“实践”一词,这一部分里哪个词就是实践的意思?明确:力行。 师:余力学文篇里那一句话跟“纸上谈兵”有异曲同工之妙,谁来读? (多种形式诵读) 师:谁能试着来解释一下?(选生回答) 师:不懂得亲自去实践,只顾书本知识,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呀!一起读这句话。 师:它再次强调了实践的作用,同学们知道有关实践的名言或词语吗? 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

余力学文-拼音版

yú lì xué wén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 búlìxíng dàn xuéwén zhǎng fú huáchéng hé rén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dàn lìxíng bù xué wén rèn jǐ jiàn mèi lǐ zhēn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dú shū fǎyǒu sān dào xīn yǎn kǒu xìn jiē yào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fāng dú cǐwù mù bǐcǐ wèi zhōng bǐ wù qǐ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kuān wéi xiàn jǐn yòng gōng gōng fū dào zhìsè tōng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xīn yǒu yísuízhájìjiù rén wèn qiú què yì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fáng shì qīng qiáng bìjìng jī àn jiébǐ yàn zhèng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mò mó piān xīn bù duān zìbú jìng xīn xiān bìng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liè diǎn jíyǒu dìng chùdú kàn bìhuán yuán chù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s uī yǒu jíjuàn shù qíyǒu quēhuài jiù bǔ zhī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fēi shèng shūbǐng wù shìbìcōng míng huài xīn zhì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wù zìbào wù zìqìs hèng yǔ xián kě xún zh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余力学文〉

弟子规——〈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解读: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部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

弟子规(余力学文)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湖西中心小学蔡珍华
一、 教学内容: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求确义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地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知道要什么才是好的学习方法, 能联系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思考。 3、边学边反思,知道要学好知识必须要养成勤奋好学、持之以恒、 善于思考、好问求真的好习惯。 4、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使用。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方法”为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 层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话题揭义;锦囊妙计,诵读成诵;故事诠释, 明理导行;实践拓展、延续学习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 促进知行合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并在生活中实践。 五、教学流程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一. 简介弟子规的由来。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他们每天下午都要诵读? 二.导入 (一)创设情景,揭示题义 1、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个人扮演明明,一个人扮演教师。 故事情节:明明已经是小学五年级,他平时学习总是不用心, 上学时爱说悄悄话、做小动作,老师讲解的知识还没弄懂就忙着和同 学们玩耍。放学回家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要爸爸妈妈喊了又喊。一有 时间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每次遇到考试时,就临时抱佛脚,一直 背诵。没有目的性的,数学、语文、英语。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在考 试的时候才发现什么都不会。最后成绩一塌糊涂。老师知道了他的情 况,语重深长的说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天天的积累,有计划的 学习,找到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2、揭示题义。 根据学生的谈话交流,点明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得好的,需要 持之以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 ,到古人那里寻找 先人学习的智慧和读好书的真相。 (二)锦囊妙计,诵读成诵 1、读通韵文 集体有感情的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 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

弟子规-余力学文注音版

不b ù 力l ì 行x íng 但d àn 学xu é 文w én 长zh ǎng 浮f ú 华hu á 成ch éng 何h é 人r én 但d àn 力l ì 行x íng 不b ù 学xu é 文w én 任r èn 己j ǐ 见ji àn 昧m èi 理l ǐ 真zh ēn 读d ú 书sh ū 法f ǎ 有y ǒu 三s ān 到d ào 心x īn 眼y ǎn 口k ǒu 信x ìn 皆ji ē 要y ào 方f āng 读d ú 此c ǐ 勿w ù 慕m ù 彼b ǐ 此c ǐ 未w èi 终zh ōng 彼b ǐ 勿w ù 起q ǐ 宽ku ān 为w éi 限xi àn 紧j ǐn 用y òng 功g ōng 工g ōng 夫fu 到d ào 滞zh ì 塞s è 通t ōng 心x īn 有y ǒu 疑y í 随su í 札zh á 记j ì 就ji ù 人r én 问w èn 求qi ú 确qu è 义y ì

房f áng 室sh ì 清q īng 墙qi áng 壁b ì 净j ìng 几j ī 案àn 洁ji é 笔b ǐ 砚y àn 正zh èng 墨m ò 磨m ó 偏pi ān 心x īn 不b ù 端du ān 字z ì 不b ú 敬j ìng 心x īn 先xi ān 病b ìng 列li è 典di ǎn 籍j í 有y ǒu 定d ìng 处ch ù 读d ú 看k àn 毕b ì 还h ái 原yu án 处ch ù 虽su ī 有y ǒu 急j í 卷ju ǎn 束sh ù 齐q í 有y ǒu 缺qu ē 坏hu ài 就ji ù 补b ǔ 之zh ī 非f ēi 圣sh èng 书sh ū 屏b ǐng 勿w ù 视sh ì 蔽b ì 聪c ōng 明m íng 坏hu ài 心x īn 志zh ì 勿wù 自z ì 暴b ào 勿w ù 自z ì 弃q ì 圣sh èng 与y ǔ 贤xi án 可k ě 驯x ùn 致zh ì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

弟子规 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译文】: 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文】: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

有余力则学文

有余力则学文 “有余力,则学文”出自《弟子规?总叙》,其源头则须追溯到《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也正是在《论语》经典教义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引申,列述弟子居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原则与规范。该文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更名为《弟子规》,全篇在“总叙”之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共有360句、1 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虽短短千余字,却精要地阐明了洒扫、应对、进退之礼,成为近代以来童蒙养正的经典。 《弟子规》开篇,即依托《论语?学而篇》中的教义,向弟子们发出了倡导―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那么,何谓“有余力”?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有“余力”之后,才“学文”呢? 这里就关涉教育的次第问题。古人教育重视循序渐进,强调德行的养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友爱弟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笃守信用。进而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平等友爱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对有学问道德之人,则要主动地去亲近,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所有这些,都是立身行事的根本,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由此可见,这里的“有余力”,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养成基础之上的。在儒家看来,学问的根本,在于培养孝悌仁爱之心。一个人,文采斐然、知识渊博、技艺娴熟固然好,但如果缺失了做人之道,还是没有真正抓住学问之本。《弟子规》倡导德才兼备,但“德”是首要和根本,立德方能树人,培德方能启智,正所谓“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故《弟子规》前面的六门主课侧重的是“德”,之后的一门辅修功课则关乎的是“才”,即才艺的习得,而在才艺和书本知识的习得中,也尤为强调“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倡导知行合一,注重对圣贤之道的践行,从而去除偏见,辨明道理,不做浮夸虚华、愚痴冥顽的伪君子。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②―这正是对德与才辩证关系的精辟阐释,而对比当下教育中“唯知识技能论”的倾向,就可以看出后者舍本逐末的弊

弟子规余力学文读后感

弟子规余力学文读后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读着这经典国学,我受益匪浅,以前并不理解这些古人书籍,绝度陈旧迂腐,如今读来却也受益狼多、感慨颇多,关于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我们一起起来学习和阅读吧,希望大家的学习不断进步! 第一篇: 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

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和我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姐姐一开始对弹琴十分喜爱,而且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一个曲子几天就能练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师指导,她就能自学弹下来,琴班老师非常喜欢她。可是在她妈妈给她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子琴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往日那股学琴热情了,再后来她就干脆放弃了,无论老师家长怎样规劝,就是打动不了她的心思,老师也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决不轻易放弃!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离不开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从来没见她吃过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

弟子规-余力学文 注音版教学文案

弟子规-余力学文注 音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余y ú 力l ì 学xu é 文w én 不b ù 力l ì 行x íng 但d àn 学xu é 文w én 长zh ǎng 浮f ú 华hu á 成ch éng 何h é 人r én 但d àn 力l ì 行x íng 不b ù 学xu é 文w én 任r èn 己j ǐ 见ji àn 昧m èi 理l ǐ 真zh ēn 读d ú 书sh ū 法f ǎ 有y ǒu 三s ān 到d ào 心x īn 眼y ǎn 口k ǒu 信x ìn 皆ji ē 要y ào 方f āng 读d ú 此c ǐ 勿w ù 慕m ù 彼b ǐ 此c ǐ 未w èi 终zh ōng 彼b ǐ 勿w ù 起q ǐ 宽ku ān 为w éi 限xi àn 紧j ǐn 用y òng 功g ōng 工g ōng 夫fu 到d ào 滞zh ì 塞s è 通t ōng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心x īn 有y ǒu 疑y í 随su í 札zh á 记j ì 就ji ù 人r én 问w èn 求qi ú 确qu è 义y ì 房f áng 室sh ì 清q īng 墙qi áng 壁b ì 净j ìng 几j ī 案àn 洁ji é 笔b ǐ 砚y àn 正zh èng 墨m ò 磨m ó 偏pi ān 心x īn 不b ù 端du ān 字z ì 不b ú 敬j ìng 心x īn 先xi ān 病b ìng 列li è 典di ǎn 籍j í 有y ǒu 定d ìng 处ch ù 读d ú 看k àn 毕b ì 还h ái 原yu án 处ch ù 虽su ī 有y ǒu 急j í 卷ju ǎn 束sh ù 齐q í 有y ǒu 缺qu ē 坏hu ài 就ji ù 补b ǔ 之zh ī 非f ēi 圣sh èng 书sh ū 屏b ǐng 勿w ù 视sh ì 蔽b ì 聪c ōng 明m íng 坏hu ài 心x īn 志zh ì

弟子规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 1.学习的两个极端现象是什么?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2.如何读书?三到专精宽紧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3.学习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4.学习的小环境应该怎样?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5.如何恭敬书籍?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6.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7.对孩子、对自己应有得正确态度是什么?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余力学文 余:多余的时间精力。 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知识、技能。 六艺:六门课程——辅修,文以载道。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 【故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冬天、晚上、雨天。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1.学习的两个极端现象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1)光说不练——死读书,不切实际的人 埋头苦干,不明事理——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人。 (2)我们不但要好好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的所学的知识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 热爱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 做到:力行+ 学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学→行→果 不做口头君子,行动小人 2.力行的内容是什么? 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 3.长浮华是什么样子?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卖弄学问、爱慕虚荣。 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 谦虚使人进步 4.任己见,昧真理是什么意思? 按照自己的想法,蛮干而不读书学习的人,蒙蔽了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1.如何读书?三到、专精、宽紧。 (1)千百年来,读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秘诀是读得清楚,看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 (2)反复读诵经典会获得不可思议的结果,经典里面涵涉了圣贤人的思想、道德和智慧; 换句话说,它里面含有自然界最高的能量。经常读诵会增加我们的福报,开启我们的智慧。 (3)信:坚定地相信左贤先贤的教诲,没有丝毫怀疑,愿意照着去做。学一就照做一句。 2.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①坐席的故事。②苏格拉底、柏拉图抬手③莎士比亚的名言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弟子规》小故事 “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着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亲憎我孝方孝][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

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解: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亲尝汤药(亲有疾……) 原文: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可是相反对孩子思想品德,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反倒不那么重视了。可是《弟子规》却告诉我们要有余力再学文,那么为什么《弟子规》会这样要求我们的孩子呢?难道对孩子来说还有比学习更为重要的事情吗?而对于有余力学文的孩子该怎么学?《弟子规》有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方法呢? 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余力学文这一部分,这是因为它非常有针对性地提醒我们注意在如今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面临的一个误区,非常重要的一个误区。现在我们的家长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还有孩子们的老师,毫无疑问众口一词都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好好读书,好好学习。我们也确实看到,并且由衷地为之担忧,我们的孩子被非常沉重的作业,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压的喘不过气来,几乎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当我们说起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快乐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我们现在成年人为什么会觉得我们的童年快乐呢?因为我们是回忆,回忆都会让一切变的美好。 实际上我读书的时候也已经是今天这样的状态,甚至我们当初所面临的这种考验,所面临的这种竞争比今天的孩子还要激烈。因为我们知道在20多年前,我们高考的时候录取比例远远地低于今天,所以中国的孩子们所面临的这种让人担忧的现状并不是这两三年的,也不是这七年、八年的,而是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的孩子都被一顶要好好

读书,努力学习的这样一顶帽子给压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去看中国的传统,我们也发现是,中国传统不是也非常强调,非常看重教育和学习呢?我们古人有很多这样的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古人不也是很强调读书学习吗?孩子不学习还应该干吗呢?这里面就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古人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主流的儒家的学习,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代,在中国传统中学习这两个字是有特别的含义的,和我们今天讲的学习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区别在那里?或者讲传统中国,特别是儒家的学习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孔子明确地认为,毫无争议的认为“人生应该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学习书本知识是次要任务。”这是中国传统关于学习的最精确的意思。换句话说书本学习,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读书,也就是《弟子规》里讲的学文无非是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在生活实践中,修养自己的品格,培养自己的德行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古人讲的非常好“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什么意思?未有余力而学文就是说你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你就去读书,而没有力气忙着别的。换句话说你要去修养自己的品行,培养自己的道德,在实践当中孝顺父母,要孝顺尊长。有的甚至是要去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你的力气都花光了,你并没有力气。而这个时候你不顾一切,你认为读书最重要,你非要去读书的话文灭其质。什么话?你学来的这些知识会把你本身的本质给湮灭了,你自己的人格没有培养好,你的品格没有培养好,你就去读书那么也许你知识很丰富,也许你学问和渊博,但是你的本质有问题,你所学来的知识反而埋没了你的本质。 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如果你的确有余力但是你不读书那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