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研究之欧阳家百创编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研究之欧阳家百创编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研究之欧阳家百创编

摘要

欧阳家百(2021.03.07)

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培养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化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明确信息化人才应有的素质,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信息化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文章分析了企业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必要性,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论述了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要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人才培养;素质;问题与对策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

Hu Ming-peng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isoneoftheindispensable resourceintheenterprise, andtrainpersonnelofdifferent levels ofinformationon the new requirementsoftheknowledge economyera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education. We must be clear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should havethe quality, thedevelopmentand implementationofthescience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man resourcesdevelopmentandmanagement strategiesto promotetheprocessofbuild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earticle analyzestheenterprise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should possess the quality, theneedfortraining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alent, andthe status quoof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 trainingandthe main problems, and finally discussestheneed to be takento improve thecapacity and qualityofChina'sEnterprise Information Personnel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ersonnel Information;personnel training;qual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一、信息化人才的涵义1

二、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2

(一)丰富的专业化管理知识2

(二)有敏锐的头脑和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2

(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

(四)娴熟的沟通能力3

(五)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精神,敢冒风险的胆略3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3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4

(二)企业信息化人才需要靠企业自身的不断的培养4

(三)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搞高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有力保障4

四、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5

(一)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人才技术水平一般5

(二)市场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强烈与培训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5

(三)提高理论素养与提升实操能力之间的矛盾6

(四)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6

五、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对策6

(一)抓好高校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6

(二)注重高校名企合作、产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7

(三)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广继续再教育8

(四)校企加强ERP管理信息系统培训8

(五)创造有利于人才资源发展的良好环境9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进入21世纪后人才越来越成为知识创造、管理创新和组织发展的动力,而信息化人才也已渐渐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不仅已成为国外企业看重的企业发展趋势也早就成为国内所有企业家建设企业的重点,培养多层次能力强的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因此,对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培养人才,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信息化人才的涵义

信息化人才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才群体。信息化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化人才是指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各类人才。狭义的信息化人才是指高等学校培养的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信息科学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安全等。

一般来说,信息化人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高度复合型人才,以战略性预测人才为代表,包括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制定者,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者,信息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者等;中观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以信息主管(CIO)为代表,包括:行业信息主管、政府信息主管、ERP实施顾问和企业信息主管,也包括系统分析师、系统构架师、项目经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微观层次的信息化人才,以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信息技术应用人才为代表,包括硬件设计人才、软件设计人才、系统集成人才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人才。由此,信息化人才层次应该是金字塔结构:微观层次人才处于塔基,宏观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处于金字塔的塔顶,中观层次信息化人才位于中间。

信息化人才应当具备的特点是实践型、复合型和开放型。所谓实践型,是指应该具备实际组织和建设信息系统的能力,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问题,在实施中更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实际动手能力;所谓复合型,是指在精通信息技术的同时又通晓相关学科的知识;所谓开放型,是指应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是由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变化非常快的特点所决定的①。

二、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潮流不断推动着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步伐。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也

①党芬,王敏芳. 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5(11) .

彰显了我国企业发展的强劲势头,而要想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则既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又需要有一批善于经营、熟悉管理知识的信息化人才。因此,真正地企业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素质:(一)丰富的专业化管理知识

信息化人才,我们必须充分掌握专业化管理知识,其中包括厚实的基础知识全面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雄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正确使用,这是信息人才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不同岗位的信息化人才,需要的知识构成是不同的,不同类别的人才都具备相应的知识,他们必须具有实际组织和建设信息系统的能力,并能够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岗位上的人才,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利用信息网络去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并能依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和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有敏锐的头脑和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化人才的头脑需要具有极高敏锐性,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正确而科学的决策判断,做出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决策。信息化人才具有敏锐的头脑和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长远性,真正地科学的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开拓企业的未来,引导企业走向更大的成功。因此,信息化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头脑和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以及胸怀全球的战略思想,这样才有可能在面对经济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时临危不惧,科学而果断的决策,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复合型人才应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信息化本身的涵义也在不断的丰富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要求,因此,信息化人才必须不断的提升自我,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才能不断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促使企业信息化进程顺利进行,为企业生存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是所有企业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创新能力是企业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企业信息化人才必须能够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企业信息化过程大部分涉及到企业流程的再造,这对企业而言,根本上讲是企业经营管理全面改革与创新的一个全新过程,而企业信息化人才必须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使再造后的企业流程实现高效的运作和实现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这就要求信息化人才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勇于创新,这

样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全新局面。因此,作为信息化人才,要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取得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开拓、不断创新。

(四)娴熟的沟通能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渐进的工程,是多种知识综合在一起,经缜密策划进而实践的过程,涉及高层,中层和执行层人员等多方面关系,因此要想使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地进行下去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去协调各方的关系。在此过程中需要所有参与人员相互交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让信息化建设系统从建立、实施到维护顺利进行,从而确保系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精神,敢冒风险的胆略

信息化人才的各种素质要求,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敢于竞争同时又善于竞争上。竞争既是胆略又是艺术,不敢竞争,是成不了信息化人才的。欧洲管理论坛基金会主席努克斯·施瓦教授说:在任何地方,我们都应该喜欢竞争。竞争是艰苦的,有时是很不舒服的,甚至是麻烦的,但是最后竞争是把事情办得更好的推动力量。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必定都是善于竞争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活力之源,更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市场本身就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场所,既然有竞争,就必然伴随着风险,竞争越激烈,风险也越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成功希望。敢冒风险,绝不意味着瞎干、蛮干,敢冒风险的胆略应建立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能提出崭新的创意,独到的见解,既能博采众长,也能力排众议,有胆略才能敢决断冒风险。常言道:胆大而无真灼见,就可能冒险蛮干;有识而无相应的胆略,则易流于空谈。只有胆大心细,有胆有识,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建立功业②。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企业中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能力,在国际化经济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越来越对企业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也是企业实现跨国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信息化人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促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自动化的运营,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人

②冯雪芹.论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理论探讨,2003(6).

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执行的主体。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培养企业自身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对于企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信息化优势逐渐成为企业最关键的竞争优势,企业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分子化、网络化、敏捷化、全球化变革。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这就决定了企业要培养更多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以及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二)企业信息化人才需要靠企业自身的不断的培养

当前企业信息化人才总体供给不足,很多企业越来越感觉到高校培养出来的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主要偏重于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而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才是大部分的企业真正需求的,这就是很多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原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的不对等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加强企业所有员工的信息化的意识,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还很陌生,进入企业后不能立即独立完成企业的工作,这就更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去培养适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三)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搞高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有力保障

企业信息化可以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进程,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伴随企业生存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大,企业发展逐渐受到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限制,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管理方式,使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最终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乃至整个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构建。而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去操作,信息化人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快慢,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能够带领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稳健前行,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四、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断受到重视与加强,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纲要称,到2005年,我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销售额要达到2500亿元市场目标,在从业人员规模上要形成80万人开发人员队伍。然而现有的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国内企业现有软件技术开发人员不足40万人,人才缺口至少40万。2002 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信息化指数为38.46,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13.43 ,从这两个数据的反差可以看出,中国对信息化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据权威机构预测,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IT行业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中国IT市场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年代”,在信息化发展势头的带动下,我国信息化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显得难以适应要求,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人才技术水平一般

目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并集中在本科阶段,但我们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模式几乎千篇一律是从理论到实践。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多而有品牌的、有含金量的培训少。翻开IT相关的报纸,杂志,各种培训名目繁多,可是真正能够给管理者带来实效的培训项目并不多,而且有品牌的培训项目不多,因此,培训项目鱼龙混杂也在客观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市场秩序在我们现有信息人才中,高层次信息人才较少,普遍业务水平较低,高层次的复合型信息人才严重短缺。新兴的产业因高层次专门人才缺乏,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二)市场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强烈与培训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十年我国信息化人才缺口会达到几百万人,紧缺的是那些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商务管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除了依托高校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外,其他教育机构培训规模和实力明显跟不上企业对信息化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国家在推动高校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同时对其他有资历的教育机构进行信息化人才培养大力扶持和补贴,从而大大提高我国信息化人才能力,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③刘京. 中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科技政策研究[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

(三)提高理论素养与提升实操能力之间的矛盾

目前的培训项目往往面临两难的选择,是强调信息化人才理论素养提高还是侧重信息化人才实操能力提升?当然,要做到两者的统一结合是最佳模式,然而现实中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谈何融合容易,目前我国高校信息人才教育机制相对落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在对信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而轻创造能力培养的现象,造成了信息化人才水平不高和高素质人才极度短缺。因此,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成为当前信息化人才培训重点。

(四)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

我国高校对于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重学术而轻应用现象,高级和顶级管理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不仅是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而是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每个企业的内部状况都不一样用统一的教材不能适应每个企业,因此导致信息化人才毕业后能力不足,人才素质低,从而使企业不仅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人才,更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人才,这就形成了新的矛盾。

五、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面对日益增加的企业信息化人才的供需矛盾,为了早日缓解这矛盾带来的企业生存发展压力,需要我们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对策,提高企业信息化人才水平和素质。

(一)抓好高校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国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通过高校高等教育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这是我国企业顺利实施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高等院校要大力加强本科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能,更好地构建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及培养敏锐的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力求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与实训并重,由此拓宽大学生对全球信息化趋势和信息化人才建设的认识。

巩固完善高校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育水平,采用与时俱进的前沿教材,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专业,真正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技能并重。要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在国家完善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素质教育,培养增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及拓宽知识面。支持和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联合把“软件工厂”搬进校园,培养企业需要的多功

能型高级人才,同时也为高校的信息化人才提供了实习平台,使学生实训中通过解决遇到的问题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较为全面的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培养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而且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注重高校名企合作、产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企业合作是大中专院校寻求自身健康发展,实现学校教育成果与市场实践操作对接,有力提升教育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批一线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措施,可以让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践操作相互结合,让高等院校教育成果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业合作模式一: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校企业合作模式二: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

实施方式大致采取了如下两种:A、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B、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我国一些院校也需要探索这种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三: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使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获得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校企合作模式四:“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

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广继续再教育

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继续再教育成为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得重要途径。有关数据表明美国企业很看重职工的在职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经费达到所有员工经费30%。这些年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拿出必要资金去支持企业人才的培训,培训的重中之重也已逐步转向信息化人才,为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储备力量。

积极拓展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渠道依托院校培养,积极推广企业员工再教育。高等院校具有专业化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是提升企业信息化人才质量层次的重要途径,要定期输送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到知名高校对其信息知识和技能进行拓展,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素质,安排好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工作,是实现企业信息化人才素质提高的关键。

(四)校企加强ERP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我国企业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带给企业的巨大效益和发展,很多企业开始在企业中实施ERP系统以促进企业的更好更快向前发展,所以高校可以依托ERP 系统软件教学,培养适合企业的懂得计算机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ERP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其次,它是一种软件产品,在软件中融入了管理思想和方法;再次,它是一种应用系统,将软件实施为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可以看出,ERP的实施和应用需要的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第二,知识结构全面。既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也掌握相关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第三,具有全局观念。既能立足本岗,也能站在追求企业整体最优的高度理解流程化管理方式,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通过学校的ERP管理信息系统使学生亲身体验“ERP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其功能特点及使用策略,培训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RP的技能的能力,让学生提前熟悉理解ERP各个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以及各项业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ERP软件系统管理企业业务活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化人才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创造有利于人才资源发展的良好环境

企业除了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之外,还应为人才资源的充分发展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首先,应塑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员工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深感知识技能的可贵,进而会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其次,塑造适度竞争的环境,通过建立适度的竞争机制,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公正、合理地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形成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适度竞争机制。这既有利于员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为青年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④。

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状况,得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我们企业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我国的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对企业现在和未来战略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逐渐注重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企业员工参加免费培训,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人才能力和素质,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重视,企业信息化人才会逐渐成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运坤,展海冰,郗增福.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与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

[2]惠华强,李斌,姜文亭,张彤,尔西丁.买买提,葛宣,方立,唐金华,雷权.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4).

[3]王改性.高等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2).

[4]王桂林.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刘京.中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科技政策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

[6]徐第长.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7]佘浩.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12).

④冯雪芹等. 论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理论探讨,2003(6).

[8]张新生,苏东平.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J],现代情报,2004(2).

[9]臧毅,翟华明.我国信息化建设情况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6).

[10]怜花.信息化人才路在何方[J].信息系统工程,2008(4).

[11]董西梅.论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12]翟华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构成与职责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4).

[13]党芬,王敏芳.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5(11).

[14]黄燕芬,杨宜勇,顾严,刘玮.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J].经济与理研

究,2005(12).

[15]胡继发,吴时明,胡志毅.试论信息化人才[J].科技创业月刊,2007

(9).

[16]丁民生.信息化人才与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分析[J].人才开发,

2007(8).

[17]冯雪芹.论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理论探讨,2003

(6).

[18]幸良忠,李传建.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建设论坛,

2011(9).

[19]杨志坚.论高等教育对信息素养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1).

谢辞

本人能够顺利地完成这篇论文,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王改性老师。王老师在百忙之中,认真地审阅我的论文初稿,大到理论、结构安排、层次布局,小到论文格式、标点符号、注释,多次不厌其烦地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王老师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作风,诲人不倦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另外,在与王老师平时的交谈中,王老师不但传授给我们专业知识,而且还指导我们如何治学和做人,使我受益匪浅。

此外,我的同学们在我的论文写作中,给了我不少的关心和帮助。对此谨表谢意。

四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

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些年来我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感恩之情难以用语言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时间:2003-12-15推荐: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

企业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论文

企业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一些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国内公认的现代化发展途径。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多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 ●国内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有16000多家大型企业,仅有10%左右初步建设了信息化网络,70%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仅仅用于财务和字处理方面。在全国的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有一定的现代化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也制约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据CCID 2000年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B2B的交易额为2260亿美元,而与此相应的中国的B2B 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767.7亿元人民币,中国占全球的份额仅为4.11%。通过对国内企业的调研,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项目所占的比重并不多。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信息化的应用没有得到普及 ●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发展至今,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无论从宏观经济、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大链条上的各方,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制胜的必要手段。 信息化带来的最为直观、也最有说服力的经济效果是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美国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大规模和普遍的投入,美国9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美国新经济的长达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90年代后期,的拉动约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来自信息化的拉动,超过其他任何行业的拉动作用。而在企业内部层面,涉及技术系统、制造系统、管理系统、基础技术等系统的建成,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决策、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首先,从企业自身内部的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但企业管理系统的规划涉及到很多方面和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规划宜粗不宜细, 远期规划确定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大方向, 近期目标可操作性要强。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2]由于我们企业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

企业信息化的七个关键

企业信息化的七个关键 制定信息战略、机制和体制保证、诊断咨询、慎选合作伙伴、基础数据整理与挖掘、项目治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知识治理。 制定信息战略 IT不是万能的,没有IT是万万不能的。哪些IT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治理水平是有用的,哪些作用是有限的,这既是企业高层决策者在战略上需要思索的咨询题,也是在制定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战略时需要考虑的。 美国Kearney咨询公司曾对40家最成功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觉:只有11%的公司没有企业战略打算,而70%的公司既有企业战略打算、又有企业信息系统打算,其余的公司至少有其中之一。关于成功的企业来讲,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几乎是同等重要的。美国Kmart公司在业绩不佳时,决定关闭其下属的几十家店铺,而列入裁员名单的第1个人确实是公司的CIO。尽管他为公司做出过专门大奉献,然而,因为企业信息战略的失误导致了企业业绩大幅度下滑,他便不得不为此承担责任。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第一应当明确企业的任务、使命以及长远的进展目标。其次,要定义企业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关系,明确差不多的对待外部竞争势力的方法。例如:企业的资金从哪里获得,企业的客户是谁?合作伙伴是谁?另外,企业还应当明确实现以上目标的指导性原则、政策,能够起到统一各种意见的作用,成为企业内部众人作决策的指针。这也包括了企业专门的治理政策,资金政策,聘请职员的政策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普及,新世纪企业战略的实现差不多离不开信息技术。美国治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曾经指出: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差不多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而信息技术正能够在企业与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竞争活动中能够发挥作用。正因为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的阻碍关系重大,因此企业应当有明确的信息战略。 企业信息战略能够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来制定,也能够和企业战略的某些重要部分整合起来,或者完全与企业战略合为一体。这要按照具体的业务内容和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来确定。 和企业战略类似,企业信息战略也应当有其进展目标和远景,同时有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以及近期的工作目标、信息部门的职责、企业的信息政策等。 为了做好企业的信息战略规划,企业应当由CIO负责,组织相应的人力,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讨论。也能够先制定几个不同的方案,按照企业的进展目标和资源投入的打算,最终选出合适的方案。在此过程中,能够从方案所需要的成本、实现时刻、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参考行业内基准信息,考虑企业战略进展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确定并实施。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XXXXX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初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提升信息化工作管理能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通过实施本办法,建立日常化、规范化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旨在提高信息化人员工作能力,强化信息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市信息化工作水平,为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XXXXX及所属各县(区)局(公司)、营销中心和物流分公司。 第四条由信息中心负责全市信息化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二章要求和职责 第一条信息化人员包括XXxx信息中心人员, 各县(区)局(公司)、营销中心和物流分公司系统管理员。 第二条各县(区)局(公司)、营销中心和物流分公司系统管理员必需报XXxx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条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下一级信息工作接受上一级信息工作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四条信息化人员职责如下: (一)拟定网络安全、信息系统操作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负责本单位网络系统的安全措施与保障策略,信息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根据本单位信息化工作需求情况,拟订信息化设备、设施的采购计划和预算,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四)负责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 (五)组织实施本单位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工作; (六)值班期间负责机房的安全及数据备份工作; (七)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人才培养 第五条培训种类和内容: (一)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对在职员工进行岗位知识、专业技能、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的培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使员工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等。 (二)专业培训。专业培训是对员工就某一专题进行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掌握行业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等。 (三)管理培训。管理培训是对员工就信息化管理知识进行的培训,促使员工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充分了解行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提高预测、决策、组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挑选。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一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差不多或即将启动。 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仍然是全新的课题,不管在规划依然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存在不少疑虑和困惑。而一些it企业、问公司出于纯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自觉、别自觉地误导企业,又进一步含糊了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的认识,使他们对究竟怎么规划和建设本企业的信息化更加茫然,或仓促上马招致失败,或迟疑别决贻误良机。所以,对一批差不多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用户企业来说,其当务之急是,在策略、战术上,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问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咨询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流程、需求动身,从怎么为用户企业提供客观、中立、第三方的问服务的角度提出企业信息化四个时期的八个策略咨询题与大伙儿讨论,供企业参考。 一是企业定位策略 虽然在企业制度、治理模式、技术工艺、行业属性、进展时期、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能够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从来别存在彻底相同的企业,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彻底照抄照搬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问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治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境和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时期、力度和深度,才干既别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以后经营进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是时机挑选策略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说固然是时别待我,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如今”就上马信息化项目。时机的挑选关系到项目的成败。竞争的压力、信息技术的飞快进展、与供应商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需要等等,构成信息化的拉力和动力。而企业在体制、治理、观念、人员it素养、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预备或预备别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推迟信息化启动的时刻。企业应当在第三方问顾咨询的帮助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方面因素的消长变化,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打算地预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 三是全员培训策略 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问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般职员就信息化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别同于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商对系统和终端用户进行的应用操作技能的培训。它别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体职员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职员参与度和积极性、制造性,减少障碍,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擦亮用户的双眼”,培养和提高企业治理层特别高层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识和推断力,以便正确地挑选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供应商、实施商,落低选型风险,防止决策失误。 四是招标选型策略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2014 年度信息部工作计划】 2014 年信息部工作计划在公司新一年的总体发展框架指引下,信息部愿与公司一道共同迎接挑战,在强练内功基础上:改革及完善信息系统,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服务流程,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将信息部2014 年度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紧跟公司调整步伐,及时改革及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公司信息系统使用状况:使用天子星系统门店15 家,使用石川系统门店约13 家,使用深播系统门店约2 家。为了紧跟公司调整步伐,对3 家软件进行评估,选择切合公司实际的信息化模式,进行 信息系统整合,进一步满足公司信息化需求。 二、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服务流程。严格遵守系统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规范信息系统日常工作,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流程。科学合理划分角色权限,保证数据的独立安全。管理电脑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脑资源,杜绝非法操作电脑,和不规范操作系统。规范服务流程,做到服务严格按照信息化服务流程办事,做到有证可依。使服务更细致快捷。 三、保障机房安全,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认真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警示信息,及早评估现有设备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的备份储备工作。增强服务器性能以满足公司业务日益发展的需要,启用服务器的冷热备份,实现服务器的合理高效。 四、做好公司现有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 1、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严格管理erp 系统的使用操作,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根据公司或门店发展需要及时2 次开发及改进信息化系统 3、维护及优化公司网站,做好定期更新网站信息,优化网站关键词。提升公司网站的对外宣传。 4、坚持执行服务器热备冷备方案,保障服务器数据信息的安全准确 5、随时监控资源占用情况,定期整理系统资源,合理清理系统运行形成的垃圾数据和系统沉余数据,保证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 6、加大服务器数据流的日常监控力度,做好数据维护工作,及时更正差错数据,建立数据日志文件,做好错误数据的日常记录。 五、加大设备的维护保养力度。加大对所有计算机、打印机、触摸屏、平板、点菜宝等硬件设备的保养、维修、维护工

浅析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于金保

浅析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于金保 发表时间:2017-03-22T11:17:29.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作者:于金保 [导读] 摘要: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决定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培养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才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施工企业的必修课。 广东省长大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0 摘要: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决定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培养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才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施工企业的必修课。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人才的现状,结合作者的信息化实践,从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信息化人才选、育、用、留四个培养体系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砥石。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打破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不断探索与创新,大胆尝试信息化建设为其带来的红利。信息化人才是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才群体,是高度复合型的人才,信息化人才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素。 一、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人才状况 信息化人才在建筑施工行业属于边缘人才,施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培养重视程度远低于其他专业,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缺少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成为制约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懂信息技术、精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质量的关键要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在中施企协2014年关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最难突破的瓶颈”的调查问卷中显示,56%的企业选择人才“人才匮乏”,排在了第一位,这足以揭示出信息化人才对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 为解决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的现象,快速培养信息化人才。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应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自身情况,学习同行业的经验与教训。信息化人才培养应采用自主与合作培养的模式,把信息化人才培养作为信息化战略的核心部分,并贯穿到企业战略中。 (一)内部培养为主,外部为辅 信息化人才要立足自身,从企业内部培养,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筛选合适的后备人才,建立自身的信息化人才梯队,并使其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得到锻炼。利用企业内部专家,定期对信息化人才进行培训,交流提高其业务水平;鼓励信息化人才经常参加行业信息化的研讨会、交流会,学习行业先进经验,把握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开拓视野;借助校企合作关系,对于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委托高校深化培养,帮助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企业管理必备知识,使其战略性、全局性意识提高。 (二)内、外招聘相结合,人才合理流动 通过信息化人才梯队的建设基本上可以满足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信息化人才以企业内部招聘为主,从内部招聘优秀的人才,逐步培养。内部招聘可以给员工更多的晋升空间,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技术开发人才可以适当从外部猎取,以解决短时间信息化人才紧缺。随着信息化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信息化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对于晋升空间有限的人才,可以内部转岗流动。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 如何为施工企业培养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必须实施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这套培养体系应该是贯穿于信息化人才的全生命周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涉及信息化人才选育用留四个方面。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招聘体系 1、内部甄选。CIO、实施推广人才采取内部选拔的方式,这类人才要求对公司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业务精通;可以从公司各业务信息系统关键用户中选拔优秀的人才配备到信息化人才队伍中;可以从信息化人才储备库中甄选出表现突出的人才充实到信息化人才队伍;可以从各类业务精英中物色合适的信息化人才。内部甄选的信息化人才,对企业比较熟悉,通晓管理业务,掌握企业业务运作流程,对企业管理创新与变革可以提出一些前瞻性建议,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离职率。 2、高校招聘。对于实施应用、网络运维人才、技术开发人才,每年从高校招聘一定数量信息技术相关类应届毕业生, 并配置到各施工现场学习各类业务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作为信息化人才储备,同时也变为企业信息化人才内部招聘的来源。也许这些人员会爱上其他业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发起他们的潜能。 3、外部猎聘。适时适量从外部引进一些信息化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外部招聘的信息化人才可以给施工企业带来新的思想与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与变革,加快企业发展。与软件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对于一些优秀的技术开发人才施工企业可以猎为己有;可以通过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专家的推荐和具有同行业信息化工作经验的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应聘,获得优秀的信息化人才。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育人体系 1、建立信息化人才岗位轮换机制。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岗位轮换不仅仅是信息部门内部的岗位轮换,还应是信息化建设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岗位轮换,帮助员工找到最合适的发展方向。纵观,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哪一个不是通过“岗位轮换”获得全面业务能力,岗位轮换对信息人才培养来讲是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岗位轮换也可以提高信息化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优秀人才的离职事件的发生。岗位轮换可以使信息化人才的视野上升到战略高度,从整体上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公司的战略高度融合。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单项专长,必须是多面手、“全能工”。信息化人才应轮换做不同的工作,以取得多种技能,同时也挖掘了各职位最合适的人才,同时,信息化人才岗位轮换配合施工企业人力长期规划并储备了信息化人才。 2、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育才体系。建立信息化人才多种培养途径,通过外部培训,和内部培养,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必须是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他们不但要通晓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材设备管理等业务知识,还应掌握信息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等技能。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利用大学的优秀师资,凭借他们雄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优势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才讲授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多向行业信息化先进企业学习,经常参加行业交流会、讨论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作者:孔继利2005-11-16 09:55:16 阅读:1553 次 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 指的是制造企业能够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动态地重组生产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它企业相比)向市场推出有利可图的、用户认可的、高质量的产品。以计算机网络将本地的、异地的,甚至异国的制造企业或制造资源(设备、产品设计或工艺规程)联成一个整体,为共同的目的,进行协调的努力。如果说,CIMS侧重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那么,敏捷制造则发展到企业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的企业,被称为“Virtual Enterprise”有的中文文献上译为“虚拟企业”。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 Line )非对称数字线 它利用变通的电话线路,理论上可提供高达34Mbs的传输速率,而且ADSL对现有电话线路不需进行改造,因此可以节省许多费用。这里的不对称,指不同方向数据传输速率不一样。 ASP(Appliance Service Provider)简称应用服务提供者 一般指通过网络给企业提供租赁式应用软件的服务商。企业只需支付少量成本就可通过这些应用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并获得ASP专业人士的外部支援。一句话,ASP就是给企业提供"网上外脑"的服务。理论上的ASP商业模式是:在Internet上或者其它网络上出租企业核心应用程序的访问。目前国内外的ASP们大多都采用与客户面对面的推销方式,主要提供IT应用软件和网络解决方案,或租或卖,形式很灵活。 BIS(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 )商务智能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 时间:2003-12-15 推荐:海浪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经营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企业的战略策略、管理也要随之调整,战略策略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调整要在ERP工程实施前进行。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处理既要慎重,又要果断,既要有快速反应,有预案可供选择,又要有坚强的组织保证,使问题尽早发现,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尽量减少影响,降低损失。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 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 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 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 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 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2021年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研究

摘要 欧阳光明(2021.03.07) 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培养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化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明确信息化人才应有的素质,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信息化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文章分析了企业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必要性,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论述了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要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人才培养;素质;问题与对策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 Hu Ming-peng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isoneoftheindispensable resourceintheenterprise, andtrainpersonnelofdifferent levels ofinformationon the new requirementsoftheknowledge economyera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education. We must be clear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should havethe quality, thedevelopmentand implementationofthescience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man resourcesdevelopmentandmanagement strategiesto promotetheprocessofbuild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earticle analyzestheenterprise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should possess the quality, theneedfortraining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alent, andthe status quoof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rsonnel trainingandthe main problems, and finally discussestheneed to be takento improve thecapacity and qualityofChina'sEnterprise Information Personnel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ersonnel Information;personnel training;qual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Microsoft Office

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权限管理工作,明确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职责,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相关名词解释 信息化系统:公司ERP系统,炼钢生产管控系统、报表系统、在线质量判定系统、物资计量网、调度日报系统、能力计划系统、物资计量系统、热轧自动仓储、冷轧自动仓储、一卡通、OA、内网、文档管理、IT运行管理等系统。 权限:在信息化系统中用户所能够执行的操作及访问的数据。 第三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公司各单位,其中派驻站、ERP权限变更按照其归属部门流程提报。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运营改善部作为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的归口 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系统内用户权限的命名、审批、上报、配置、监控、删除、通知和培训等管理工作。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的修订、培训、实施、检查。 第五条各相关部室和作业部负责指定本单位权限管理员和权限审批者参与权限管理工作,权限管理员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权限的收集、申请、下发、测试、反馈;权限审

批者负责本单位申请的系统权限进行审批把关,并对权限申请后形成的业务结果负责。 第六条系统用户负责本人权限测试、保管工作;负责权限密码泄密后的上报和密码更换工作;负责依据本人权限进行相应系统操作。 第三章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第七条用户权限的申请 业务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新建(变更)信息化系统用户的权限,由本部门权限管理员在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中填报权限新增(变更)申请。 第八条用户权限的审批 信息系统用户权限新增(变更)申请在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中由申请单位权限审批者进行审批。 第九条用户权限的系统实现 经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申请的系统权限,由运营改善部权限管理员于收到权限申请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权限审批、配置、变更工作,对于审批通过的ERP权限申请,由运营改善部按照《R/3系统用户申请表》、《用户权限变更申请表》要求完成上报工作。 第十条用户权限的系统测试 申请单位权限管理员在接到权限配置完成的信息后,应及时通知相关用户,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系统权限测试,存在问题的由权限管理员反馈运营改善部。申请单位权限管

CIO如何组建企业信息化队伍

CIO如何组建企业信息化队伍(1)[标签:作者][标签:来源][标签:时间]国内企业最近几年上马ERP项目的很多,最终成功的并不多,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老总没有亲自抓,ERP项目不是“一把手”工程。但更深层次的原因,除了与老总的重视程度相关外,企业是否有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信息化队伍是ERP成败的关键。企业是否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说到底,还要看老总,所以说ERP是“一把手”工程并不为过。不过,这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笔者想和业内朋友探讨的是,如何打造企业的信息化队伍,如何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实施。 在企业里面,尤其是在制造型企业(非软件企业)里面,信息化人员的角色定位常常非常尴尬,既算不上技术人员,也沾不到管理人员的边,往往搞信息化就是“打杂”的代名词。上了ERP的企业,一般都有相应的支持部门,这个部门是信息化人员最集中的地方。他们的日常工作,除了保证ERP系统的正常运行,按业务部门需求更改配置或开发报表外,常常要做的是帮其它部门排除电脑故障,安装软件这些“杂务”。信息管理人员因为“打杂”,不能专心于新技术学习和对企业管理流程的掌握,就很难把ERP用好、很难设计出最便捷的信息化管理路径,所以常常搞得和业务部门很对立。业务人员觉得搞信息的那帮人不懂业务,一天都在瞎搞,ERP啥问题也解决不了,又费马达又费电;信息人员觉得业务人员不懂ERP,以为ERP万能,ERP运行不好都是因为业务人员乱整。这样的企业,ERP只是一个装饰,是企业的“面子”,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往往还会变成一台“烧钱”机器,光有投入,没有产出。这并不是ERP的错,而是企业没有真正了解ERP、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没有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很多企业在决定上马ERP的时候,往往就开始成立信息管理部门,部门领导则是当然的CIO.这个CIO的人选,往往决定了将来企业ERP的成败。ERP是“一把手”工程,但老总哪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ERP?能经常关心一下,过问一下就很不错了。所以,CIO 才是ERP真正的“一把手”,这个人是否熟悉公司各项业务,是否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是否在企业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威信,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有句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选择一个强势的CIO,则是企业信息化人才战略非常关键的一步棋。 一些成功实施ERP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产品型的企业),往往都是老总兼任CIO,这些老总很多都是企业的创始人,不论从资历、威信、技术背景、对企业的了解各环节都符合CIO的要求。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老总是不可能有足够精力去打理ERP项目的,所以CIO的选择将至关重要。CIO的最佳人选,应是在企业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并对信息化有极大的热忱,熟悉物流、生产、销售、财务业务的专家。如果在企业中找不出这样的人,企业可以考虑引进人才,引进人才的来源主要集中于已成功上线ERP项目的同行企业的信息化高级经理,或者是ERP软件专业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引进高级信息化人才,除了应为其创造条件尽快熟悉现有业务流程,还应给予充分的空间和一定的权力按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重组企业的业务链。 一个好的CIO,应该是复合型的人才,除了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对ERP的深入了解外,还应懂业务,懂管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好的CIO,除了是ERP实施成功的关键人物(KeyMan),也是ERP上线后信息化队伍的稳固的核心。很多企业成功实施ERP后,就开始面对ERP支持人员的大量流失,对于咨询公司来讲,能得到有业务经验的顾问当然是好事,但对于企业来说,有经验的信息化人才的跳槽,常常会危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后续推进,为将来的业务重组带来困难,甚至会对ERP项目的生存带来致命的影响。某大型国企上线ERP项目三年,现有ERP支持团队共计15人,三年来陆续跳槽的人有17人之多(不包括业务部门跳槽的关键用户),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ERP培训基地。究其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和CIO的技术背景薄弱,部门不够强势有较大的关系。笔者作项目实施时接触过从该公司出走的某咨询公司顾问,据他讲,跳槽不仅仅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答案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系统维护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B) A.硬件设备维护 B.应用软件维护 C.代码维护 D.系统软件维护 2.属于系统安全保护技术的是(C) A.负荷分布技术 B.设备冗余技术 C.数据加密技术 D.系统重组技术 3.改正开发期间错误的过程是(C) A.完善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纠错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4.最难检测的程序错误是(C) A.语法错误 B.系统错误 C.逻辑错误 D.数据错误 5.使用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数据进行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B) A.正确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维护性 6.系统测试的步骤是(A) A.单元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B.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单元测试、验收测试 C.验收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单元测试 D.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7.系统设计报告应当作为新系统的(A) A.物理模型 B.逻辑模型 C.概念模型 D.参考模型 8.以下描述中符合“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是(A) A.系统模块分解要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B.系统模块分解要自底向上逐步抽象 C.对功能复杂的模块要尽量保持完整性 D.对功能简单的模块要尽量合并 9.对客户记录进行标记,符合条件的标为“T”,不符合条件的标为“F”,最适于采用的模块结构是(B) A.循环结构 B.选择结构 C.顺序结构 D.调用结构 10.模块的控制耦合是指(A) A.上下级模块之间传递控制信号 B.下级模块对上级模块传递控制信号 C.同级模块之间传递控制信号 D.上级模块对下级模块传递控制信号 11.“教师”实体和“课程”实体之间具有“讲授”关系;每位教师可以讲授1至4门课程,每门课程可由1至3位教师讲授;“教师”和“课程”之间的联系类型是(D) A.多对一 B.一对多 C.一对一 D.多对多 12.同时具有无逻辑含义和无法插入特点的代码类型是(C) A.表意码 B.成组码 C.顺序码 D.专用码 13.学生选课系统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可以是(D) A.学校、学生、教室 B.学生、课程、成绩 C.教师、职称、学生 D.学生、教师、教务处 14.数据流程图的两个显著特点是(D) A.逻辑性和继承性 B.可行性和抽象性 C.概括性和可行性 D.概括性和抽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