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基础知识.doc

立体几何基础知识.doc
立体几何基础知识.doc

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0讲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一.课标要求:

1.平而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借助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罝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h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而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

认识和理解空间屮线而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一个平面A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通过直观感知、揀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而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而与此平而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命题走向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近几年的高考情况分析,考察的重点及难点稳定,高考始终把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作为考察重点。在

难度上也始终以中等偏难为主,在新课标教材中将立体几何要求进行了降低,重点在对图形及几何体的认识上,实现平面到空间的转化,示知识深化和拓展的重点,因而在这部分知识点上命题,将是重中之重。

预测2013年高考将以多面体为载体直接考察线面位置关系:

(1)考题将会出现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

(2)在考题上的特点为:热点问题为平面的基本性质,考察线线、线面和面面关系的论证,此类题目将以客观题和解答题的第一步为主。

三.要点精讲

1.平面概述

(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无限延展②平的(没有厚度)

(2)平而的画法: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3)平面的表示: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A、/等表示,如平面O、平面用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平面AC。

2.三公理三推论:

公理h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A G / ,Be / ,Ae a ,Be a => I cza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谢。

3.空间直线: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而|Aj,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_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异面直线的画法常用的有卜列三种:

(2)平行直线:

在平而儿何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结论在空间也是成立的。即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异面直线定理: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

线是异面直线。推理模式:汉,5白汉,6?<=汉,5茫^71/^5与“是异面直线。

4.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 直线和平而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 直线和平而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tzc=6r, aC\a = A, alia.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妞内的-?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 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acza,b (za,a//b=>a//a.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 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alla,a^p,a^p = b^allb.

5. 两个平而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两平而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两平而平行(没有 公共点)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c P be /} aC\b=P a" a b"a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

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 交直线,那么

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论模式:a^\b = P,a ca ,b ca ,a'C\b' = P',a f c c /3,a//a,bllb'^>all/?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

另一个平而;(2)如果两个平行平而同时和第三个平而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思维总结

在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酣间的位置关 系)的基础上,研宂有关平行的判定依据(定义、公理和定理)、判定方法及有关性质的应用: 在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并探索立体几

何中论证问题的规律;定理的模式:

在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提髙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

1.用类比的思想去认识面的垂直与平行关系,注意垂直与平行间的联系。

2.注意立体几何问题向平面几何问题的转化,即立几问题平面化。

3.注意下面的转化关系:

f ;

线线平行 ----------- 线面平行^ ------------ ?面面平行

t _______________ |

4.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

证明方法:0证明直线和这个平而A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叫延和

这个平面IAI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ifif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5.证明两平面平行的方法:

(1)利用定义证明。利用反证法,假设两平面不平行,则它们必相交,再导出矛盾。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A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而,则这两个平而平行, 这个定理可简记为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用符号表示是:aAb, a C a, b C a, a//p,b//p, 则a//p0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是:a丄a, a丄p则a//p。

(4)平行于同一个平而的两个平而平行。a IIpH Y /?///

两个平而平行的性质有五条:

(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个定理可简记为:“面面平行,则线面平行”。用符号表示是:a//p, a C a,则a//p。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这个定理可简记为:“面面平行,则线线〒?行”。用符号表示是:a//p, any=a, pny=b,则a//b。

(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而屮的一个平而,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而。这个定理可用于证线面垂直。用符号表示是:a//p,a丄a,则a丄P。

(4)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第11讲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一.课标要求:

以立体儿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

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 一个平而过另一个平而的乗线,则两个平而乗直。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能运用匕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賈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 命题走向

近年来,立体儿何高考命题形式比较稳定,题目难易适中,常常立足于棱柱、棱锥和正 方体,复习是要以多面体为依托,始终把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和判定作为考察重点。在难度上也始终以中等偏难为主,在新课标教材中将立体儿何要求进 行了降低,重点在对图形及几何体的认识上,实现平而到空间的转化,示知识深化和拓展的 重点,因而在这部分知识点上命题,将是重屮之重。

预测2013年高考将以多面体为载体直接考察线面位罝关系:

(1) 考题将会出现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

(2) 在考题上的特点为:热点问题为平面的基本性质,考察线线、线面和面面关系的 论证,此类题目将以客观题和解答题的第一步为主。

(3) 解答题多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起点又分散了难点。

三. 要点精讲

1. 线线垂直

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

于另一条。

三垂线定理:在平而A 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 面的

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 这

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麽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 直。 PO 丄 a,Oe a

推理模式:PA^]a = A /丄40。

注意:⑴三垂线指PA, PO, AO 都垂直(1闪的直线a 其实质是: 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用。

2. 线面垂直

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a 相交,并且和平面(X 内的任 意一条

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和平面a 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 做平而的乘线,

平而a 叫做直线/的垂而,直线与平而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与平面a 垂直

记作:/丄a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相交直

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

斜线和平而A —条直

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而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面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O面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而经过另一个平而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而互相垂直。

两平而垂直的性质定理:(而而垂直=> 线而垂直)若两

思维总结

1.通过典型闷题掌握基本解题方法,高考屮立体几何解答题基本题型是:

(I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

(II)求空间屮线而的夹角或距离;

(III)求儿何体的侧面积及体积。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己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儿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巾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应用时常需先认清所观察的平面及它的垂线,从而明确斜线、射影、面内直线的位置,再根裾定理巾已知的两直线乖直得岀新的两直线垂直.另外通过计算证明线线乘直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垂直和平行涉及题目的解决方法须熟练掌握两类相互转化关系:

1平行转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垂直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第12讲空间中的夹角和距离

一.课标要求:

1.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及等角定理;(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掌握点、直线到平而的距离,直线和平而所成的角;

3.掌握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会求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二.命题走向

高考立体儿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多而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而位賈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预测2013年高考试题:

(1)单独求夹角和距离的题目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分值大约5分左右;解答题中的分步设问中一定有求夹角、距离的问题,分伉为6分左右;

(2)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儿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儿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三.要点精讲

1.距离

空间中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拈:点点距,点线距,点而距,线线距,线而距,而而距。其中重点是点点距、点线距、点而距以及两异而直线间的距离.因此,掌握点、线、

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都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如果知道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那么就转化成求公垂线段的长度。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平面外一点P在该平面上的射影为P',则线段PP'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 4“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等体积法。

(3)直线与平而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而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而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求距

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应用各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平行移动”的思想方法,把

所求的距离转化为点点距、点线距或点面距求之,其一般步骤是:①找出或作出表示有关距离的线段;②证明它符合定义;③归到解某个三角形.若表示距离的线段不容易找出或作出,可用体积等积法计算求之。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它们的公垂线的长度为f/,在tz上有线段,£ =w,Z?上有线段=/?,

那么=Vt/2+m2+?2±2"wcos^ (“士”符号由实际情况选定)

2.夹角

空间中的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要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定义和取值范围,其范围依次为(0°,90°]、[0°,90°]和[0°,180°]。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i先通过其屮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昇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S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妞直

线所成角得范围是(0,三],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0,兀],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

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山来。除特殊位置外,主要是指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根据定义采川“射影转化法”。

(3)二面角的度量是通过其平面角來实现的

解决二而角的问题往往是从作出其平而角的图形入手,所以作二而角的平而角就成为解题的关键。通常的作法有:(1 )定义法;(11)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111)自空间一点作棱垂直的垂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所成的角,俗称垂面法.此外,当作二面角的平

的面积为51

',贝ij cos^= B C P

面角有困难时,可用射影面积法解之,cos =—,其屮5为斜而而积,y 为射影而积, S

为斜面与射影面所成的二面角。

3. 等角定理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相等。思维总结

空间的角和距离是空间图形屮最基本的数:W:关系,空间的角主要研究射影以及与射影 有关的定理、空间两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妞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和二囬角的平面角 等.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M 题去解决.

1. 空间的角,是对由点、直线、平面所组成的空间图形中各种元素间的位置关系进行 定量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它们的定义,可得其取值范围,如两异而直线所成的角ee (o,

JT 7T

一),直线与平而所成的角()e 0,一,二而角的大小,可用它们的平而角来度fi,其平而 2

L 2_

角()E (0,71)0 对于空间角的计算,总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角,并把它置于一个 平面图形,而且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來解决,而这种转化就是利用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 来实现的,因此求这些角的过程也是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重要应用.通过空间角的计 算和应用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平移转化法。方法一是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 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过空间任一点分别作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样 就作出了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构造一个含e 的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方法二是补形法: 将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完整的儿何体,这样有利于找到两条异而直线所成的角e 。

(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般先确定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斜足),然后在直线上 取一点(除斜足外)作平面的垂线,再连接垂足和斜足(即得直接在平ifif 内的射影),最后 解由垂线、斜线、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求二面角,一般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所谓直接法求二面角,就是作出二面角

的平而角来解。其屮有棱二而角作平而角的方法通常有:①根据定义作二而角的平而角;② 垂面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③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无棱二面角先 作出棱后同上进行。间接法主要是投影法:即在一个平面(X 上的图形面积为s,它在另一个 平面p 上的投影面积为s',这两个平面的夹角为e,则s'=scose 。

如求异而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法(转化为相交直线);求直线与平而所成的角常利用 射影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而求二面角a —/一p 的平面角(记作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根据定义;

(2) 过梭/上任一点(9作梭/的垂面> 没Ynot=a4, 则图1);

(3) 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过一个半平而a|Aj —点」,分别作另一个平而(J 的垂线 垂足为5),或棱/的垂线垂足为C ),连结JC ,则或—呀阁2);

(4) 设J 为平面a 外任一点,卵丄oc ,垂足为丄P,垂足为C ,则ZWC=6^Z 似C =兀一 6(图

3);

(5) 利用面积射影定理,没平面a 内的平面图形F 的面积为S, F 在平面(3内的射影图形

2.空间的距离问题,主要是求空间两点之间、点到直线、点到平面、两条异面直线之间(限于给出公垂线段的)、平面和它的平行直线、以及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一作——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二证——证明它就是所要求的距离;三算——计算其值.此外,我们还常用体积法求点到平而的距离.

求空间中线面的夹角或距离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成角或距离,一般情况下,力求明确所求角或距离的位置.

②作线而角的方法除平移外,补形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求线而角的关键是寻找两“足” (斜足与垂足),而垂足的寻找通常用到而而垂直的性质定理.

③求二面角高考中每年必考,习时必须高度重视.二面角的平角的常用作法有三种:

根据定义或图形特征作;根据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作,难点在于找到面的垂线.

解决办法,先找面面垂直,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找到面的垂线;作棱的垂面。作二

s’面角的平面角应把握先找后作的原则.此外在解答题中一般不用公式“CO S0=—”求二面角

S

否则要适当扣分。

④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方法是直接法与间接法,利用直接法求距离需找到点在面内的射影,此时常考虑而而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几何图形的特殊性质.而间接法中常用的是等积法及转移法.

⑤求角与距离的关键是将空间的角与距离灵活转化为平面上的角与距离,然后将所求量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最终求得所需的角与距离

求距离的关键是化归。即空间距离与角向平面距离与角化归,各种具体方法如h

(1)求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一般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或斜三角形。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和点到平而的距离,一般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或利用三棱锥的底面与顶点的轮换性转化为三棱锥的高,即用体积法。

第37讲空间夹角和距离

一.课标要求:

1.能借助空间JL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儿何叫题屮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空间的夹角和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主要有以下怡况:(1)空间的夹角;(2)空间的距离;(3)空间向S:在求夹角和距离屮的应用。

预测2013年高考对本讲内界的考察将侧重空间向量的应用求夹角、求距离。课本淡化了利川空间关系找角、求距离这方面内容的讲解,而是加大了向量在这方而内容应川的讲解, 因此作为立体几何的解答题,用向量方法处理有关夹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题型上空间的夹角和距离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察。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屮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

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而问题转化为共而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川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

具体步骤如下

(3)确定点的射影位罝有以下儿种方法:

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

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

的平分线上;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角的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一条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一个平面上的点在另一个平面上的射影一定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匕;

④利用某些特殊三棱锥的有关性质,确定顶点在底谢上的射影的位置:

a.如果侧棱相等或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

b.如果顶点到底而各边距离相等或侧而与底而所成的角相等,那么顶点落在底而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A心(或旁心);

c.如果侧棱两两垂直或各组对棱互相垂直,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4)二而角的范闱在课本屮没有给出,一般是指解题时要注意阁形的位貫和

题目的要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

①棱上一点双垂线法:在棱上任収一点,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而上一点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叫另一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乘线得到棱上的点(即垂足),斜足与而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而角的平面角;

③空间一点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斜面面积和射影面积的关系公式:S f = S ^os3(S为原斜面面积,Y为射影面积,沒为斜面与射影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为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当作二而角的平而角有困难时,如果能找得斜而而积的射影而积,可直接应用公

式,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2.空间的距离

(1)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到直线G的距离为点P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常先找或作直线6?所在平面的垂线,得垂足为A,过A作tz的垂线,垂足为B连PB,则由三垂线定理可得线段P B 即为点P到直线的距离。在直角三角形PA B中求山P B的长即可。

点到平而的距离:点P到平面汉的距离为点P到平而汉的垂线段的长.常用求法①作出点P到平面的垂线后求出垂线段的长;②转移法,如果平面汉的斜线上两点A , B到斜足C的距离AB, AC 的比为w:/?,则点A,B到平面汉的距离之比也为m:/7.特别地,A B = AC时,点A, B到平面汉的距离相等;③体积法

(2)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人6间的距离为tz,6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常有求法①先证线段A B为异面直线人6的公垂线段,然后求出AB的长即可.②找或作出过Z?且与平行的平面,则直线tz到平面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间的距离.③找或作出分别过仏6且与/?, tz分别平行的平面,则这两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人6间的距离.④根据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

(3)直线到平而的距离:只存在于直线和平而平行之间.为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而间的距离。

(4)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只存在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为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

以上所说的所有距离:点线距,点而距,线线距,线而距,而而距都是对应图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所以均可以用求函数的最小值法求各距离。

3.空间向量的应用

(1)用法向量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a、b是两异面直线,5是a和b的法向量,点Eea,

Feb,则异面直线a与b之间的距离是

EF ? n

d =—-—;

Z7

(3)用法向量求直线到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直线与平而平行,然后将直线到平而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直线上一点到平而

的距离问题。

(4)用法向量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平面是否平行,这吋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任取一点,将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5)用法14量求二而角

如图,有两个平面a与p,分别作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f与则平面a与(3所成的ft跟法向量f与f所成的

角相等或互补,所以首先必须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要求直线〃与平面a所成的角0,先求这个平面a的法向量与直线a的夹角的余弦

cos(^n,a^ ,易知0=

思维总结

1.这些角是对点、直线、平面所组成空间图形的位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要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并能综合应用空间各种角的概念和平面几何知识

(特别是余弦定理)熟练解题。特别注意:空间各种角的计算都要转化为同一平而上来,这里要特别注意平面角的探求;

2.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从解决平面问题而使空间问题得以解决。求角的三个基本步骤:“作”、“证”、“算”。

3.求空间中线面的夹角或距离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成角或距离,一般情况下,力求明确所求角或距离的位置;

②作线面角的方法除平移外,补形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求线面角的关键是寻找两“足” (斜足与垂足),而垂足的寻找通常用到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③求二面角高考中每年必考,复习时必须高度重视.二面角的平角的常用作法有三种:根据定

义或阁形特征作;根据三垂线定理(或K?逆定理)作,难点在于找到而的垂线。

解决办法,先找面面垂直,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找到面的垂线:作棱的垂面。

作二而角的平而角应把握先找后作的原则。此外在解答题屮一般不用公式—”

S 求二面角否则要适当扣分。

④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方法是直接法与间接法,利用直接法求距离需找到点在面内的射影,此时常考虑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几何图形的特殊性质。而间接法屮常用的是等积法及转移法;

⑤求角与距离的关键是将空间的角与距离灵活转化为平面上的角与距离,然后将所求量置于一个三角形屮,通过解三角形最终求得所需的角与距离。

4.注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运用

(1)常用等角定理或平行移动直线及平面的方法转化所求角的位置;

(2)常用平行线间、平行线面间或平行平面间距离相等为依据转化所求距离的位置;

(3)常用割补法或等积(等面积或等体积)变换解决有关距离及体积问题。

第36讲空间向量及其应用

一.课标要求:

(1)中间向景及其伝赏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炮标表示,能运川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井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理解直线的方|4|4鲞与平面的法叫麓;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宂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力:以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13年商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査将侧重于叫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而的讲解,加大了向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儿何解答题,用向

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吋应加大这方血的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川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宄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宄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OB = OA + AB = a-^-b

BA = OA-OB = a-b

= R)

加法交换率:5 + 6 =6+5.

加法结合率:(5 + /?) + c = 5 + (/?+c).

数乘分配率:A(a+b) = A5^Ab.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 向量加法的平行网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叫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g叫做共线向S或平行向S。5平行于6记作5 // ft。

注意:当我们说5、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5、S平行吋,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5 (5^6) . b, 5//6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A 使石=A a 注:⑴上述定理包含两个方面:①性质定理:若a //S(5邦),则有6 =2 5,其中/I是唯一?确定的实数。②判断定理:若存在唯一实数义,使Z; = A5 (5/0),则有5//Z;(若用此结论判断5、f所在直线平行,还耑5 (或6)上有一点不在6 (或5)上)。

⑵对于确定的A和5, 5表示空间与5平行或共线,长度为|/15|,当义:>0时

与5同向,当;1<0时与5反向的所有向量。

⑶若直线f//5, Ael, P为/上任一点,0为空间任一点,下面根据上述定理来推导5?的表达式。

推论:如果/为经过己知点且平行于己知非零向量5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点P 在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z,满足等式

OP = OA + ta①

其屮向量5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

在/上取35 = 5,则①式可化为~op =(y-t)OA+tdB.②

当r = |?时,点尸是线段的中点,则OP = + OB).③

①或②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表示式,③是线段的中点公式。

注意:⑴表示式(*)、(* *)既是表示式①,②的基础,也是常用的直线参数方程的表示

形式;⑵推论的用途:解决三点共线问题。⑶结合三角形法则记忆方程。

4.向量与平面平行:如果表示向量5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6Z平行或5在汉平面内,我们就说向量3平行于平面汉,记作5//汉。注意:向量5//6Z 与直线《//汉的联系与区别。

共面向量: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共而向:W定理如果两个向S5、&不共线,则向:与向蛩5、6共而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使戶=+ yf.①

注:与共线向量定理一样,此定理包含性质和判定两个方面。

推论: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v、使

+ 風④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9,有+

在平面内,点P对应的实数对(x,y)是唯一的。①式叫做平面的向量表示式。

又??? MA = OA-OM,涵= 而,.代入⑤,整理得

OP = (\-x-y)OM +xOA + yOB. ?

由于对于空间任意一点P,只要满足等式④、⑤、⑥之一(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的同一等式),点P 就在平面内;对于平面MAB内的任意一点P,

满足等式④、⑤、⑥,所以等式④、⑤、⑥都是由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巧、MB(或不共线三点M、

A、B)确定的空间平面的向量参数方程,也是M、A、

B、P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5、?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 = xa + yb + zc.

说明:⑴由上述定理知,如果三个向量5、《、5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就是*[p|户= x5 +W + 火、ZG 7?},这个集合可看作由向量5、6、5生成的,所

以我们把{5,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5, b, 3都叫做基向量;⑵空间任意三个不

共面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⑶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呈纟II,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屮的

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的概念;(4)由于6可视为与任意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

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不共面就隐含着它们都不是3。

推论:设6>、J、5、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j/、z ,使(9尸=xOA-\- yOB + zOC.

6.数量积

(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5、6,在空间任取一点(9,作5Z = i,0^ = b , 则角叫做向量5与石的夹角,记作〈5,幻

(1) (2)

说明:⑴规定0$〈5,因而〈5,b)=(b9 5);

—? 7T -? -?

⑵如果〈5, b}=-,则称5与A互相垂直,记作5丄

⑶在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时,要使有向线段的起点重合,注意图(3)、

(4)中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不同,

图(3)中,

图(4)屮—

从而有(-OA,OB) =(OA,-OB)=兀-{OA, OB).

(2)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

(3)向量的数量积:|5咚|(^〈5,石〉叫做向量5、6的数量积,记作5 ?石。

即5.6 =|5||6|cos〈5,6〉, \^.~AB在5方向上的正

射影:

(4)性质与运算率(D5-? = cos〈5,e〉。

(2)5 丄石<=> a'b =0

(3)|5|2=5.5.

W(Aa\b=A(a-b) (2) a b =b - a (^)d-(b+c) = d-b+ac

a-e=\ AB\c^a,e} = A'B f

(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历年高考题(2011年-2017年)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高考题 1.(2012年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 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 (B )9 (C )12 (D )18 2.(2012年8)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 3.(2013年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4.(2013年15)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 5.(2014年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 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6.(2014年10)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 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81π4 B .16π C .9π D.27π4 7.(2015年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位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8.(2015年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 (A )1 (B )2 (C )4 (D )8 9(2016年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 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 3 ,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10(2016年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 ABCD m α=I 平面,11ABB A n α=I 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32 (B )22 (C )33 (D )1 3 11.(2017年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接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12.(2017年16)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若平面SCA ⊥平面SCB ,SA =AC ,SB =BC ,三棱锥S-ABC 的体积为9,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立体几何知识点汇总(全) 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推出点在面内),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 (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 [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 ③若直线a、b异面,a平行于平面α,b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 a,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a=,则b b 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 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

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 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 [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 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 (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 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⑥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 (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 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 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 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rh S π2=圆柱侧'2 1ch S =正棱锥侧面积rl S π=圆锥侧面积 ')(2 1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 ()l r r S +=π2圆柱表()l r r S +=π圆锥表()22R Rl rl r S +++=π圆台表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2V Sh r h π==圆柱13V Sh =锥h r V 231π=圆锥 '1()3 V S S h =台'2211()()33V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 R π ; S 球面=24R π 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 l B l A B l ααα∈∈∈∈??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一)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 `

} (一)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 0, {n AB n PB ?=?= 即 3030 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m 0, { PB BC ?=?= 可取m=(0,-1,3-) 27 cos ,727 m n =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7 - <

(二)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 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

必修2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与复习题 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 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 二、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 1、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3、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 5、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 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面面平行的性质 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 4、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 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 1、定义:成? 90角 2、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3、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4、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5、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 七、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 2、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 八、面面垂直的性质 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90 2、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九、各种角的范围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 < ?90 0θ(]? ?90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 ≤ ?90 0θ[]? ?90 , 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 < ?90 0θ(]? ?90 , 4、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取值范围是:? ≤ < ?180 0θ(]? ?180 , 十、三角形的心 1、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 2、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重心:中线的交点 4、垂心:高的交点 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 【基础训练】 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2)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高考链接】 1.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2)若α外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平行; (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和β垂直;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知识点总结 知识网络: 知识点拨: 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以及相关的运算律仍然成立.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都是平面向量在空间中的推广,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则是向量由二维到三维的推广. 2、当a 、b 为非零向量时.0a b a b ?=?⊥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这是运用空间向量研究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关键,通常可以与向量的运算法则、有关运算律联系来解决垂直的论证问题. 3、公式cos ,a b a b a b ?<>= ?是应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各种角的基础,用这个公式可以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但要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与两向量的夹角在取值围上的区别),再结合平面的法向量,可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等.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用来描述空间中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的重要概念,通过研究方向向量与法向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等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的计算问题. 5、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线线平行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线线垂直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0a b a b ?=?⊥.

(3)线面平行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②证明可在平面找到一个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③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可在平面找到两不共线向量来线性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4)线面垂直 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行;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5)面面平行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 (6)面面垂直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②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问题. 6、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 利用公式cos, a b a b a b ? <>= ? , 但务必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围是 0, 2 π ?? ???, 故实质上应有:cos cos,a b θ=<> . (2)求线面角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一种方法是先求出直线及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通过数量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先求出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φ,即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其关系是sinθ=| cosφ|. (3)求二面角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平面角的定义,在两个面先求出与棱垂直的两条直线对应的方向向量,然后求出这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由此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它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7、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 (1)点与点的距离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因此也就是这两点对应向量的模. (2)点与面的距离 点面距离的求解步骤是: 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②求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得要求的点面距离. 备考建议:

(完整版)高中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点全集(图文并茂)

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 姓名: 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1. 线面平行 l 符号表示: 2. 线面相交 符号表示: 3. 线在面内 符号表示: 二.平行关系: 1.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m l m l l // // ? ? ? ? ? ? = ? ? β α β α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 l m l// // ? ? ? ? ? ? = ? = ? β γ α γ β α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 α⊥ ⊥m l,,则m l//。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和向量共线且l、m不重合,则m l//。 2.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 α α// // l l m m l ? ? ? ? ? ? ? ?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 β β α // // l l ? ? ? ? ? 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 量,⊥且α ? l,则 α // l。 3.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 α α β // ' ,' , ' // ' // ? ? ? ? ? ? ? ? ? ? 且相交 且相交 m l m l m m l l 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 α β α α // , // // ? ? ? ? ? ? ?且相交 m l m l 三.垂直关系: 1. 线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 α ⊥ ? ? ? ? ? ? ? ? ? = ? ⊥ ⊥ 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m l α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ββαβα⊥??? ? ?? ?⊥=?⊥l l m l m , 2.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 ?? ?⊥l l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 ?? ?⊥αα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 ? ⊥?⊥????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和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m l ⊥。 三.夹角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范围:]90,0(??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ab c b a 2cos 2 22-+= θ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方法二:向量法。转化为向量的夹角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 θcos (二) 线面角 (1)定义: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交点除外),作PO ⊥α于O,连结AO ,则AO 为斜线PA 在面α内的射影,PAO ∠(图中θ)为直线l 与面α所成的角。 (2)范围:]90,0[?? 当?=0θ时,α?l 或α//l 当?=90θ时,α⊥l (3)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作出线面角,并证明。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线面角。 方法二:向量法(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 cos sin θ = θ c b a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2008年第16题) 在四面体ABCD 中, 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证明:(1) ? ??? ?E ,F 分别为AB ,BD 的中点?EF ∥AD 且AD ?平面ACD ,EF ?平面ACD ?直线EF ∥平面ACD (2)??????? ?? ?CB =CD F 是BD 的中点 ? CF ⊥BD ? ??? ?AD ⊥BD EF ∥AD ? EF ⊥BD ?直线BD ⊥平面EFC 又BD ?平面BCD , 所以平面EFC ⊥平面BCD (2009年第16题)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点D 在B 1C 1上, A 1D ⊥ B 1 C . 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证明:(1)由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知EF ∥BC , 因为EF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2)由三棱柱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知CC 1⊥平面A 1B 1C 1, 又A 1D ?平面A 1B 1C 1,故CC 1⊥A 1D , 又因为A 1D ⊥B 1C ,CC 1∩B 1C =C , CC 1、B 1C ?平面BB 1C 1C 故A 1D ⊥平面BB 1C 1C ,又A 1D ?平面A 1FD , 故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2010年第16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60996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 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 做棱柱。 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① ? ? ??????→ ?? ?????→? ? ?? ?L 底面是正多形 棱垂直于底面 斜棱柱 棱柱正棱柱 直棱柱 其他棱柱 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为矩形 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 棱柱的性质: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长方体的性质: ①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 平方和;【如图】2222 11AC AB AD AA =++ ②(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三条棱所 成 的 角 分 别 是 αβγ ,,,那么 222cos cos cos 1αβγ++=,222sin sin sin 2αβγ++=; ③(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则2 2 2 cos cos cos 2αβγ++=,2 2 2 sin sin sin 1αβγ++=. 侧面展开图: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长为邻边的矩形. 面积、体积公式: 2S c h S c h S S h =?=?+=?直棱柱侧直棱柱全底棱柱底,V (其中c 为底面周长,h 为棱 柱的高) 2.圆柱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面积、体积公式: 侧面 母线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1、 多面体(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 (1)棱柱: ①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 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 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 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 长方体正底面是正方形 底面是矩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底面是正多边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侧棱不垂直于底面

棱长都相等 四棱柱正方体。 ②性质: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Ⅳ、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的平方和。 (2)棱锥: ①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 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 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②性质: 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相似, 截面的边长和底面的对应边边长的比 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 比; 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 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 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 的立方比; Ⅱ、正棱锥性质: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 角形;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POH Rt ?,POB Rt ?, PBH Rt ?,BOH Rt ?实现边,高,斜高间的换算 2、 旋转体(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 A B C D O H P

(2)性质: ①任意截面是圆面(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 的圆叫大圆,不经 过球心的平面截得 的圆叫 小圆) ②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并且 2d 2 =,其中R为球半径,r为截 r- R 面半径,d为球心的到截面的距离。 3、柱体、锥体、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高中立体几何基础知识

高中立体几何基础知识 1. 平面的概念: 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 2. 平面的画法及其表示方法: ①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横边 画成邻边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②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 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3. 空间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 α a ?

a α α//a 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 a A α a A α= 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 点A l α β= 平面α、β相交于直 线l 注意:直线与平面平行(α//a )和直线与平面相交(a A α=)两种情 形,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记为α?a . 4. 平面的基本性质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 符号表示: ααα??∈∈a B A ,. 如图示: 应用: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于验证一个面是 否是平面. 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划平 面的“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它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2)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 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B A α

符号表示: A l A ααββ∈? ?=?∈? 且A l ∈且l 唯一 如图示: 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 判定点在 直线上 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是判定两平面相交的依 据,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 (3)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 A B C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C α∈ 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注意:“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 但不唯一,“只有一个”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 (4)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A a ??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α∈,α?l (5)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详细)

收集整理:宋氏资料 2016-1-1 2016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 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 棱柱 四棱柱平行六面体 直平行 六面体长方体 正四棱柱正方体 性质: 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 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 S 直棱柱表面 = c·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 2 、棱锥的结构特征 2.1 棱锥的定义 (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 棱长都相等 底面是正方形 底面是矩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底面是四边形 图1-1 棱柱

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 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 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正棱锥侧面积:1 '2 S ch =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 3 V Sh =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 正四面体: 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 a 2 2 的正方体问题。 对棱间的距离为 a 2 (正方体的边长) 正四面体的高 a 6(正方体体对角线l 3 2 =) 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32a (正方体小三棱锥正方体V V V 3 1 4=-) 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与顶点的距离之比为3:1(正方体体对角线正方体体对角线:l l 2 1 61= ) 3 、棱台的结构特征 3.1 棱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 正棱台的结构特征 (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2)正棱台的两个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正多边形; (3)正棱台的对角面也是等腰梯形; (4)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4 、圆柱的结构特征 A B C D P O H

必修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习题

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 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 二、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 1、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 面平行 3、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 5、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 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面面平行的性质 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 4、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线面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 90角 1、定义:成 2、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3、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 垂直 4、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 垂直 5、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 七、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完整版)历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试题.doc

2015 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试卷 1.【 2015 高考新课标2,理 19】 如图,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AB=16,BC =10, AA18 ,点E,F分别在 A1 B1,C1D1上, A1 E D1F 4 .过点E,F的平面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 形. D F C A E B D C A B ( 1 题图)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 (Ⅱ)求直线AF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 【 2015 江苏高考, 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 B1C1中,已知AC BC , BC CC1,设 AB1的中点为D, B1C BC1 E .求证:(1) DE // 平面 AA1C1C ; (2)BC1AB1. A C B E D A C B ( 2 题图)(3 题图) 3. 【2015 高考安徽,理19】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 B1 D1 DCBA ,四边形 AA1B1 B , ADD A , ABCD 均为正方形, E 为 B D 的中点,过 A1 , D , E 的平面交CD于F. 1 1 1 1 1 (Ⅰ)证明:EF / / B1C ;(Ⅱ)求二面角 E A1 D B1余弦值.

4.【2015江苏高考,2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 PA平面ABCD,且四边形 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PA AD 2, AB BC 12 ( 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 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 DP 所成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 A P D Q B F A D G B C E C ( 4 题图)( 5 题图) 5 .【 2015 高考福建,理 17】如图,在几何体 ABCDE 中,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B ^平 面 BEC, BE^ EC,AB=BE=EC=2 , G,F 分别是线段 BE, DC 的中点 . ( Ⅰ ) 求证:GF / /平面ADE; ( Ⅱ ) 求平面 AEF 与平面 BE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6. 【 2015 高考浙江,理17】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 - 中,BAC 90o, AB AC 2 ,A1A 4 ,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 D 为B1C1的中点. (1)证明:A1D平面A1B C; (2)求二面角A1-BD- 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γm βα l l α β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文科) 一. 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 系: 1. 线面平行 α l 符号表示: 2. 线面相交 α A l 符号表示: 3. 线在面内 α l 符号表示: 二. 平行关系: 1. 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 现。 m l m l l ////??? ? ??=??βαβ α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 l m l ////??? ? ?? =?=?βγαγβα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α⊥⊥m l ,,则m l //。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l 和向量m 共线且l 、m 不重合,则 m l //。 2. 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αα////l l m m l ??? ? ?? ?? 方 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ββα////l l ?? ?? ? 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l n ⊥且α?l ,则α//l 。 3. 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 ααβ//',',' //'//????? ??? ??且相交且相交m l m l m m l l 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αβαα //,////??? ? ?? ?且相交m l m l m l α n α l m'l'l α βm m β α l l m β α

三.垂直关系: 1. 线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α⊥???? ? ??? ?=?⊥⊥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ββαβα⊥??? ? ?? ?⊥=?⊥l l m l m , 2.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 ?? ?⊥l l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 ?? ?⊥αα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 ? ⊥?⊥????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l 和向量m 的数量积为0,则m l ⊥。 三. 夹角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范围:]90,0(??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ab c b a 2cos 2 22-+=θ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方法二:向量法。转化为向量的夹角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AC AB AC AB ??= θcos (二) 线面角 (1)定义: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交点除外),作PO ⊥α于O,连结AO ,则AO 为斜线PA 在面α内的射影,PAO ∠(图中θ)为直线l 与面α所成的角。 A B C αl l β α m l β α m α l θ c b a A B C θn A O θ P αl A O P α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类型一:直建系——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轴或与z轴平行,底面垂直关系直接给出或容易得出(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这类题入手比较容易,第(Ⅰ)小问的证明就可以用向量法,第(Ⅱ)小问往往有未知量,如平行坐标轴的某边长未知,或线上动点等问题,以增加难度。该类问题的突破点是通过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对于向上动点问题这主意共线向量的应用。 1.(2014年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 的中点. (Ⅰ)证明:PB∥平面AEC; (Ⅱ)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2.(2015年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Ⅰ)证明:平面AEC⊥平面AFC;(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3.(2015年全国Ⅱ卷)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4.(2016年全国Ⅲ卷)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底面面ABCD ,AD ∥BC ,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 (I )证明MN 平面PAB ;(II )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17全国Ⅱ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1 2 AB BC AD == ,o 90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 (1)求证:直线//CE 平面PAB ;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E M D C B A P 类型二:证建系(1)——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 轴或与z 轴平行,但底面垂直关系需要证明才可以建系(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证明平面线线垂直定理)。这类题,第(Ⅰ)小问的证明用几何法证明,其证明过程中的结论通常是第(Ⅱ)问证明的条件。第(Ⅱ)小问开始需要证明底面上两条直线垂直,然后才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6.(2011年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 ,PD ⊥底面ABCD . (Ⅰ)证明:P A ⊥BD ; (Ⅱ)若PD =AD ,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