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章节习题: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章节习题: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章节习题: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章节习题: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一、A1

1、下列不属于曲泽穴主治病证的是

A、暑热病

B、肘臂挛痛

C、心痛、善惊

D、胃痛、呕血

E、咳嗽、胸满

2、除心、心包、胸、神志病外,手厥阴经腧穴还可用于治疗的病证是

A、胆病

B、脾病

C、胃病

D、肾病

E、肝病

3、中冲穴的主治病证是

A、热病、舌强肿痛

B、咯血、肘臂挛痛

C、心痛、心悸

D、胃痛、呕吐

E、热病、疟疾

4、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凹陷处的腧穴是

A、少海

B、小海

C、曲泽

D、曲池

E、尺泽

5、下列哪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

A、天池、中冲

B、极泉、中冲

C、天池、少冲

D、极泉、少冲

E、少府、少冲

6、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呕血、咳血、疔疮的腧穴是

A、内关

B、孔最

C、间使

D、外关

E、郄门

7、间使穴的定位是

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8、中冲穴的定位是

A、中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B、中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C、无名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D、中指尖端的中央

E、无名指尖端的中央

二、B

1、A.天池、少冲

B.极泉、中冲

C.天池、中冲

D.极泉、少冲

E.中府、少冲

<1> 、以上哪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

A B C D E

<2> 、以上哪组是手少阴心经的起止穴

A B C D E

2、A.内关

B.劳宫

C.间使

D.外关

E.曲泽

<1> 、善于治疗心痛、烦闷、口疮、口臭的腧穴是

A B C D E

<2> 、善于治疗胃痛、呕血、呕吐、暑热病的腧穴是

A B C D E

3、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4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 、间使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2> 、内关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曲泽

【主治】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胃腑热性病证;③热病,中暑;④肘臂挛痛,上肢颤动。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手厥阴经主治概要:

1.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

2.胃腑病证胃痛,呕吐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上臂内侧痛,肘臂挛麻,腕痛,掌中热等。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冲

【主治】①中风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②热病;③舌强肿痛。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曲泽

【定位】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止于中冲。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郄门

【主治】①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证;②咯血、呕血、衄血等热性出血证;③疔疮;④癫痫。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间使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冲

【定位】在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二、B

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是:中冲、天池。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手少阴心经的起止穴是:少冲、极泉。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2、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劳宫

【主治】①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②心痛、烦闷、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疾患;③口疮,口臭;④鹅掌风。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曲泽

【主治】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胃腑热性病证;③热病,中暑;④肘臂挛痛,上肢颤动。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3、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间使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内关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该题针对“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知识点进行考核】

河南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三审批稿

河南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三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单选题: 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D)。 A.曲针 B. 小针刀 C. 铍针 D. 砭镰 E. 刀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A)。 A.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D.《吕氏春秋》 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E) A.神农 B.黄帝 C.伏羲 D.扁鹊 E.俞跗 4、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分为前后脱臼两类的是(B) A.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B.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C. 宋慈《洗冤集录》 D.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E.王肯堂《证治准绳》 1、有一患者长时间步行引起第2跖骨骨折,问病因是何种外力(D)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强烈收缩 D、持续劳损 E、拼力岔气 2、损伤内因与下列因素关系十分密切(A) A、年龄体质解剖结构 B、直接暴力 C、间接暴力 D肌肉收缩力 E、外感六淫 1、摸诊(触诊)时,往往最先使用的是(A) A、触摸法 B、挤压法 C、叩击法 D、旋转法 E、屈伸法

2、对骨伤科来说,望诊之首要是(D) A、望肿胀 B、望畸形 C、望形态 D、望神色 E、望创口 3、“捻发音”的检查主要用在(D) A、腰肌筋膜炎 B、臀肌筋膜炎 C、腱鞘炎 D、腱周围炎 E、滑膜炎 4、通过膝关节弹响声可以诊断为(D) A、骨折 B、脱位 C、侧副韧带损伤 D、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E、肌腱周围炎 5、紧脉主病(E) A、气滞 B、血瘀 C、骨折 D、胸痛 E、腰痛 6、芤脉主属(C) A、血瘀气滞 B、气虚血瘀 C、出血过多 D、出血过多 E、肾虚腰痛 7、摸肤温时,一般用什么部位测试(C) A、手指指端 B、手掌 C、手背 D、掌根 E、大鱼际 8、常用以鉴别骨折与挫伤的检查法是(A)。 A、挤压法 B、旋转法 C、屈伸法 D、摇晃法 E、触摸法 9、颈部活动正常范围是(B)。 A、前屈60~800 ;后伸35~450 ;左右旋转各60~800 ;左右侧屈各450 。 B、前屈35~450 ;后伸35~450 ;左右旋转各60~800 ;左右侧屈各450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资料精选汇总

总结针灸学考试资料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 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 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十五络穴歌》 手三阴经列内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内外联系。 六合: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大纲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大纲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公布,文都医考网特搜集整理相关内容如下,供备考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预祝考生能顺利通过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 奇经八脉的名称 2. 奇经八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十五络脉的分布 细目五:十二经筋 要点: 十二经筋的分布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作用 要点: 1.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 诊断方面 2. 治疗方面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分经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r 1■特定冗的分类忌概念 Z五輪兀匾穴*络穴、背前凡募冷八拣交会穴、丿I会穴、那穴、下令九交会 穴的內容艮临床应用 第為单元腌穴的宦位方法 要总 1.智度分寸宦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W8同身寸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腌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婪 3■常用喻冗的定隹和主治要点t尺泳列嚴太渊、复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要点: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第 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归来、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内庭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第十 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 要点: 1. 经脉循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经络输穴学总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5、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6、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7、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 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 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穴位位置

人体穴位经络图——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左右各9穴。本经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于心包,过膈肌,经胸部、上腹、下腹络于三焦。由胸部分出支脉1沿上臂前侧的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间下行入肘横纹,向下走小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掌长肌肌腱)间入掌中,沿手中指桡侧出指末端。由掌中分出支脉2沿手无名指出指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胸胁胀满,腋肿,肘、臂部拘挛不能屈伸,手心热。 内脏——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诸痛痒疮、胃病等。 天池(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疠,疟疾,乳痈。 天泉(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臂内侧,腋前纹头下展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心悸。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尺侧缘。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泄泻。 郄门(心包经穴;郄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咯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胃痛,热病,肘、臂痛。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症,腋肿,肘挛,肘、臂痛,咯血,呕血。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症,郁症,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腕、臂痛。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穴;俞穴;原穴)位置:腕掌横纹中点,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失眠,头痛,热病,腕、臂痛。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荥穴)位置:手掌心,第2掌骨与第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井穴)位置: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掌中热,心烦。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经络系统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其络属如下:经络系统包括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脉包括正经十二(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 正经十二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阳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汇,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汇,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什么是腧穴?腧穴的作用? 穴位又称腧穴,是经气出入人体的门户,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集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也就是常说的联系内脏于体表的桥梁。如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调整人体机能,起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我们常说的三个穴位指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这三个极有代表性的穴位。其中合谷穴管头面和上肢,内关穴管胸腔,足三里穴管下肢、全身以及五脏六腑,对它们的按摩可以使全身气血通畅,为祛病健身打下重要的基础。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桡侧边缘处。“面口合谷收”。所以经常按摩合谷穴除了对大肠经循行之处的组织器官的不适与疾病有一定作用外,还对头痛发热、口腔疾病、面瘫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心包取内关”。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以治疗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选用 A.仰卧位 B.伏卧位 C.侧卧位 D.伏俯坐位 E.侧伏坐位 1 A 2.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最适宜选用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仰靠坐位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2 D 3.针刺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选用的进针方法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以上都不是 3 C 4.针刺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采用的进针方法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以上均可以 4 D 5.针刺胸椎、腰椎棘突下穴位 A.平刺 B.直刺 C.斜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5

D 6.在四肢上,治痰效果最好的是 A.足三里 B.丰隆 C.曲池 D.手三里 E.承山 6 B 7.下列哪种方法不是进针手法 A.单手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飞针 7 E 8.下列何穴不宜施灸 A.命门 B.足三里

C.脾俞 D.睛明 E.关元 8 D 9.容易断针的部位是 A.针尖 B.针身 C.针根 D.针柄 E.针尾 9 C 10.下列哪种疾病在针刺治疗时,适宜增加留针时间 A.外感发热 B.急性周围性面瘫 C.目赤肿痛 D.三叉神经痛 E.风疹 10

D 11.灸法具有哪些治疗作用 A.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B.祛湿逐寒、消肿散结 C.回阳救逆 D.防病保健 E.以上均有 11 E 12.治疗因感受寒邪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常选用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癜痕灸 12 A 13.被蝎、蜂蛰伤后,宜选用 A.艾炷灸 B.隔盐灸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对者打“T”,错者打“F”)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

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 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十二皮部 要点: 1.十二皮部的分布 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 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 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题库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题库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 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葛洪 C.宋代皇甫谧 E.宋代手太阳 B.足厥阴手太阴 D.手少阳足少阴答案:18.D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律答案:19.E20.二经别是指 A.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B.二正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 C.二正经离.出.入.合的别行部分 D.二正经离.出.合.入的别行部分 E.二正经离.入.合.出的别行部分答案:20.A21.不是二经筋的循行走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答案:21.E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答案:22.E23.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答案:23.A24.二经脉中,肾经与心包经的交接部位在A.肺中 B.胸中 C.心中 D.胸部 E.腹部答案:24.B25.二经脉中,肝经与肺经的交接部位在 A.肺中 B.心中 C.肝中 D.胸中 E.

胸部答案:25.A26.足三阳经在躯干部的排列是 A.阳明在前.少 阳在侧.太阳在后 B.少阳在前.太阳在侧.阳明在后 C.太阳在前. 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后.太阳在侧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答案:26.A27.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A.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B.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C.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 D.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 E.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答案:27.B28.足三阴经在上肢内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A.肺经.心包经.心经 B.心包经.心经.肺经 C.心经.肺经.心包经 D.肺经.心经.心包经 E.心包经.肺经.心经答案:28.A29.腧穴分为 A.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C.四 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D.二经穴,奇穴,特定穴 E.四经穴, 特定穴,阿是穴答案:29.A30.四经穴总数为 A.354个 B.349个C.361个 D.363个 E.364个答案:30.C31.五输穴中以所出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1.A32.五输穴中以所溜为 A.井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2.B33.五输穴中以所行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3.D34.五输穴中以所注为 A.井 B.荥C.输 D.经 E.合答案:34.C35.五输穴中以所入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5.E36.二经的输穴多分布在 A.肘膝关节以下 B.肘膝关节以上 C.腕踝关节以上 D.肘膝关节附近 E.掌指或 跖趾关节之后答案:36.E37.不是络穴的穴位是 A.脾经蠡沟 C. 胃经合谷 E.心经中府 B.大肠中极 D.肝鸠尾答案:39.E40.正确的骨度分寸是 A.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B.脐中至横有上廉6寸 C.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心包经异常时,请利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善。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 天池PC1 Tiān chí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2) 天泉PC2 Tiān quán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 曲泽PC3 Qū zé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试冲刺要点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试冲刺要点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 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试题及答案:奇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试题及答案:奇穴 四缝穴的位置在 A.手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手1~4指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C.手2~5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D.手1~4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E.手2~5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正确答案】C 外劳宫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的 A.掌指关节后0.5寸 B.掌指关节后1寸 C.掌指关节后1.5寸 D.掌指关节后2寸 E.掌指关节后2.5寸 【正确答案】A 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 A.四缝 B.十宣 C.八邪 D.合谷 E.曲池

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应首选 A.足三里 B.四缝 C.合谷 D.曲池 E.大椎 【正确答案】B 毫针刺法 仰靠坐位适宜取哪些部位的腧穴() A.头、面、胸背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B.身体侧面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C.头、项、脊背、腰骶部的腧穴 D.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E.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正确答案】D 同时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的体位是 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针刺下列腧穴时,哪个穴位不适宜取俯卧位() A.天柱 B.天枢 C.天宗 D.风门 E.风市 【正确答案】B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A.单手进针法 B.舒张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夹持进针法 E.指切进针法 【正确答案】B 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正确答案】C

斜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 A.15°左右 B.25°左右 C.30°左右 D.45°左右 E.60°左右 【正确答案】D 胸椎棘突下的穴位针刺法是 A.直刺 B.斜刺 C.向上或向下平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正确答案】D 下列哪组属行针辅助手法 A.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B.提插法,捻转法,弹针法 C.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D.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 E.提插法,刮柄法,震颤法 【正确答案】C 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针灸学试题库完整word精品

B.李学川 B.少阴、太阴、厥阴是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 C.杨继州 C.太阴、厥阴、少阴 A.手少阴一手太阳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D.高武 D.厥阴、太阴、少阴 B.足厥阴一足少阳 A1型题 E.李时珍 E.太阴、少阴、厥阴 C.手阳明一手太阴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答案:6.C答案:1 2.C D.手少阳一手少阴 当非些曰学专著是7.继《内经》、《甲乙经》之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E.足太阳一足少阴 A.《黄帝内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以下部位排列是答案:18.D B.《阴阳十一脉灸经》 A.《针灸大成》 A.太阴、少阴、厥阴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 C.《针灸甲乙经》 B.《针灸大全》 B.厥阴、太阴、少阴特点是 D.《针灸资生经》 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C.少阴、太阴、厥阴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十四经发挥》 D.厥阴、少阴、太阴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答案:1.C E.《奇经八脉考》 E.少阴、厥阴、太阴 C.纵横交错地循行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答案:7.A答案:1 3.B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者是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1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 A.唐代一孙思邈 A.滑伯仁误的是律 B.晋代一葛洪 B.李学川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答案:19.E C.宋代一王执中 C.杨继洲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20.十二经别是指 D.晋代一皇甫谧 D.皇甫谧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E.宋代一王惟一 E.王惟一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的别行部分 答案:2.D答案:8.A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3.《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9.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答案:14.C的别行部分 穴是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 A.354 个 A.李时珍交接的部位在的别行部分 B.359 个 B.李学川 A.头部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 C.361 个 C.杨继洲 B.胸腹部的别行部分 D.349 个 D.王惟一 C.面部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 E.152 个 E.滑寿 D.手足末端的别行部分 答案:3.D答案:9.B E.上肢部答案:20.A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答案:1 5.D21.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者是 A.公元6世纪1 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向 A.王执中 B.公元7世纪交接部位在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杨继洲 C.公元8世纪 A.头面部 B.行于体表 C.王惟一 D.公元17世纪 B.颈项部 C.不入内脏 D.李时珍 E.公元9世纪 C.胸腹部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滑寿答案:10.D D.四肢末端 E.入走体腔 答案:4.C11.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 E.胸部答案:21.E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是答案:1 6.A22.不是经络的作用 代是 A.阳明、少阳、太阳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 A.运行气血 A.唐代 B.少阳、太阳、阳明经)交接部位 B.濡养周身 B.晋代 C.太阳、阳明、少阳 A.胸腹部 C.抗御外邪 C.战国 D.少阳、阳明、太阳 B.胸中 D.保卫机体 D.元代 E.太阳、少阳、阳明 C.腹部 E.活血祛瘀 E.宋代答案:11.A D.四肢部答案:22.E 答案:5.E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 E.头面部23.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 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是答案:1 7.B的交接部位在 A.王焘 A.厥阴、少阴、太阴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 A.心中 word可编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络《灵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经,路径,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枢 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头部: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躯干: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寸。4寸,脾经;6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寸,胃经,2寸。腹部:肾经0、5 寸。寸,3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 1头面部 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依次为:足少阴肾、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足三阴下肢内侧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4 下肢部。(胸),足三阴经从足走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正经走向: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一源三歧:督脉,阴脉之海。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冲脉,经之海,血海。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加强表里两经的--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联系)《十五络穴歌》手三阴经列内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加强十二经脉内外联系。十二经别作用: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六合:阳经经脉。. . 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本: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结: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气街: :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髓海、脑;气海、四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经络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抵抗外邪保卫机体。经络的病理变化:传注病邪,反映病候。按经选穴,分经辨证。经穴学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A1 型题 1. 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阴阳十一脉灸经》 C. 《针灸甲乙经》 D. 《针灸资生经》 E.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答案: 1.C 2. 《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 唐代—孙思邈 B?晋代一葛洪 C. 宋代一王执中 D. 晋代一皇甫谧 E. 宋代一王惟一答案:2.D 3. 《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A. 354 个 B. 359 个 C. 361 个 D. 349 个 E. 152 个 答案: 3.D 4.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A. 王执中 B. 杨继洲 C. 王惟一 D. 李时珍 E. 滑寿答案:4.C 5. 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 唐代 B. 晋代 C?战国 D. 元代 E. 宋代 答案: 5.E 6. 《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 王焘 B. 李学川 C. 杨继州 D. 高武 E. 李时珍 答案: 6.C 7. 继《内经》、《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

是 A. 《针灸大成》 B. 《针灸大全》 C.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 《十四经发挥》 E. 《奇经八脉考》 答案:7.A 8. 《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 滑伯仁 B. 李学川 C. 杨继洲 D. 皇甫谧 E. 王惟一 答案:8.A 9. 考证了361 个经穴的医家是 A. 李时珍 B. 李学川 C. 杨继洲 D. 王惟一 E. 滑寿 答案:9.B 10. 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 A. 公元6 世纪 B. 公元7世纪 C. 公元8世纪 D. 公元17世纪 E. 公元9世纪 答案:10.D 11. 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A. 阳明、少阳、太阳 B. 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答案:11.A 12. 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A. 厥阴、少阴、太阴 B. 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12.C 13.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 寸以下部位排列是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六)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六) 一、A1 1、肝经在循行中,未与以下何处发生联系 A、喉咙 B、唇内 C、耳中 D、目系 E、颊部 2、太冲穴的定位是 A、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B、足背,当第2、3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C、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D、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E、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缘凹陷中 3、期门的定位是 A、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B、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C、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D、第11肋游离端下际 E、侧腰部,第12肋游离端下际处 4、下列何经循行到达巅顶 A、手少阴心经

B、足少阴肾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太阴肺经 5、下列何经循行“环阴器”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阳胆经 二、B 1、A.期门 B.大敦 C.隐白 D.章门 E.曲泉 <1> 、常用于治疗疝气、阴中痛的腧穴是 A B C D E <2> 、常用于治疗阴痒、阳痿、遗精、小便不利的腧穴是 A B C D E 2、A.足厥阴、足少阳、足少阴经 B.手太阴、足阳明、手厥阴经

C.足太阴、手阳明、足厥阴经 D.足阳明、手阳明、手厥阴经 E.足厥阴、手太阳、足太阴经 <1> 、以上哪组经脉皆与肝相联系 A B C D E <2> 、以上哪组经脉皆与胃相联系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足厥阴肝经循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背毫毛部,沿足背经内踝前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太阴经之后,上经腘窝内缘,沿大腿内侧,上入阴毛中,环绕阴器;再上行抵达小腹,夹胃,属于肝,络于胆;再上行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继续上行经喉咙的后面,上入鼻咽部,连目系,从额部浅出,与督脉在巅顶部相会。其支脉,从目系下循面颊,环绕唇内。另一支脉,从肝部分出,穿过横膈,注于肺。 综上所述,肝经在循行中,未与耳中发生联系 2、 【正确答案】C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干货)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 点精要 经络输穴学总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5、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6、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7、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 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 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感谢聆听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2、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3、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4、《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5、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6、《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17、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18、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的称“阿是穴”. 19、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