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有关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领先优势,促进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实现引领型发展,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部署,特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国家高新区“十三五”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国家高新区“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持续不断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标志性引领作用,成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主要的战略力量。国家自主创新示区(以下简称“国家自

1 / 40

创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先行先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行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探索,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高新区始终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改革潮头,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人才吸引和培育,以与产城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促进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进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部分国家高新区探索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创业企业注册手续,持续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持续创新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广泛汇聚利用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向产业组织者转变。国家自创区作为我国改革创新的先锋引领,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成效显著。先后研究出

2 / 40

台“”、“新四条”、“黄金十条”、“科技新九条”等政策措施,极大程度解放和发展了科技生产力。

.坚持提升经济创造能力和提质增效,有力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年纳入统计的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净利润万亿元,实缴税金万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率,净利润率达,新产品销售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有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亿元,家国家高新区增速在以上。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尤其是国家自创区依然在高基数上保持了较快发展,其中东湖、长株潭、等国家自创区年均增速达左右,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坚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速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国家高新区不断发展新型产业组织,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全面构建高新技术转移转化通道和产业化平台,新兴产业生成能力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年,家国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家,占全国高企数量

3 / 40

的。国家自创区已经成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中关村的下一代互联网、江的集成电路、东湖的光通信、的通信设备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在关键前沿技术开发、重大产品与装备制造、国际技术标准创制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高端技术和产品。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业态在国家高新区、自创区不断涌现。高效能计算机、人工非线性晶体、纳米材料和印制、智能机器人、中文信息处理、量子通信、人用禽流感疫苗、技术与标准、燃料电池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相继获得重要突破,开辟了产业发展新方向。

.坚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持续涌现。国家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与氛围,持续集聚创新要素与主体,持续提升创新效率与能力,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截至年底,家国家高新区的万名从业者中,大专以上学历达。汇聚各类大学所,研究院所家,企业技术中心家,技术转移示机构家,实现了全国以上的企业研

4 / 40

发投入和以上的企业发明专利,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聚集了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家众创空间,全国经备案的众创空间在国家高新区。年,国家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达万家。国家自创区正在引领新时代的创业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以创业咖啡、创业苗圃、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等一批新的创业模式正在兴起,创业“新四军”日益成为创业主群体,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自创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

.坚持产城融合绿色协调发展,产业科技新城形象日益凸显。国家高新区努力践行绿色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经历了从实现科技价值、到经济价值、再到社会价值的转变。持续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商贸、医疗、交通、学校、娱乐等城市配套功能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新兴手段、广大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园区社会事务,产业社区、创业社区大量涌现。生态与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截止年底,家国家高新区中有家通过环境体系认证。年国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平均综合能

5 / 40

耗为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批节能、环保科技成果率先得到运用,成为“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三网融合”、“智慧城市”等工程的先行示区。

.坚持开放协同发展,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年,有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超过,其中家超过。国家自创区积极探索产业协作、品牌共享、园区共建、技术输出、管理模式输出等辐射带动新机制,取得较好成效。中关村与全国个省(市、自治区)的个地区(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园区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个,约技术合同成交额辐射到以外地区。江在和等地共建个园区,实现了和江浙的协同发展。东湖与周边区域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光谷产业园”品牌。国家高新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截至年底,家国家高新区共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留学归国人员万人,外籍专家万人,外籍常驻人员万人,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家高

6 / 40

新区开始建设海外孵化器、海外产业园,探索产能合作、技术溢出和成熟模式的国际辐射。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良好,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土地利用效率、投资强度和效益方面均处全国先进行列,已日渐成为节约集约用地的先导区和示区。根据国土资源部年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国家高新区综合容积率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为,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为万元公顷,在各类国家级开发区中均为最高。与年的评价结果相比,国家高新区综合容积率提高了,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工业用地地均收入增长幅度为,提升显著。

.坚持战略提升,国家高新区战略位势显著提高。新一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国家高新区发展,“十二五”期间多次考察国家高新区并作出重要指示。国家高新区队伍扩大到家,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依托一批代表性突出、综合实力强的国家高新区,国务院先后批复江、、南等家国家自创区。截至年月,国家自创区达到家。

7 / 40

科技部自年加快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三类园区战略提升行动目标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国家高新区“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国家高新区必须把握时代特征,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核心,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创新周期不断缩短,创新频率大大加快,创新创业大爆炸时代悄然来临。创新创业主体由精英走向大众,开放式创新、平台创新、跨界创新成为新的创新方式。国家高新区、自创区要充分把握时代特征,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核心,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努力探索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与效率,

8 / 40

努力建设成为新经济的集聚区,真正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

.国家高新区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塑造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社会主线。《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互联网”、“中国制造”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正在深入实施,需要区域性平台和核心载体的支撑,需要具备一定基础的园区和区域发挥示引领作用。国家高新区、自创区要切实承担起创新示和战略引领的使命,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要塑造更多先发优势,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成为支撑和引领“十三五”时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支点。

.国家高新区必须保持适应新常态的战略定力,以战略提升为

9 / 40

导向谋划实现高水平的科学发展。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正逐渐形成。部分优惠政策弱化或终结,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加,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高新区必须要保持发展定力,理性看待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发展压力,更加注重用好智力和科技成果以与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产出,坚定不移推动创业发展,把培育中小企业、提高经济质量、增强生增长动力放到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持续深入探索产业组织创新,持续优化管理体制,坚定不移推进集约集聚发展,真正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提升。

虽然国家高新区成绩斐然,但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比,与新的责任与使命相比,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世界科技与产业变革和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相交汇的历史阶段,国家高新区要切实承担起创新示和战略引领的使命,还面临创新创业整体水平还不高、具有先发优势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不多、真

10 / 40

正拥有全球主导权的高端产业偏少等问题。尤其是原有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集聚效应还不够,引领新常态的动力还不足。二是国家高新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尚未完全形成。国家高新区在前年的发展中,赢得了发展先机。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未来新增产业要素会明显减少,政策优势会逐渐弱化,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要素驱动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高新区也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提升。三是国家高新区、自创区的区域布局有待优化。国家高新区在中西部地区分布相对较少,区创新资源和要素流动还比较封闭,跨国界、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集聚整合能力和辐射联动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引领和支撑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方面的作用还不突出,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有待强化。国家自创区在东北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待布局,支撑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国家高新区、自创区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任务艰巨,尤其是主动性、

11 / 40

持续性、个性化的政策创新还不够,国家自创区要加大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发展经验,切实起到“示”作用。

在过去多年尤其是过去五年的发展中,国家高新区承载“四位一体”的战略使命,着力推进“五个转变”,正在迈入全面创新示和战略引领的新阶段。国家高新区必须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要全面发挥自身的领先优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优化结构、转换动力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开拓发展新境界。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

12 / 40

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为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国家高新区、自创区战略布局,着力营造产业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实现经济、科技、社会、生态和谐统一,有效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战略定位

着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示和战略引领,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引擎,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点。将国家自创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的创新特区,积极打造国家高新区“升级版”。

(三)战略布局

按照择优选择、以升促建、分步推进、特色鲜明的原则,加

13 / 40

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省级高新区升级,支持在农业科技产业优势突出的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国家高新区在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布局。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中央改革部署与地方改革需求,按照“东转西进”的原则,鼓励支持若干创新成果多、体制基础好、转型走在前等有条件的区域,依托国家高新区积极建设国家自创区,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自创区区域布局。

(四)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

——坚持协调发展,引领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探索经济高效集约运行模式,实现经济、科技、社会协调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经

14 / 40

济增长。

——坚持开放发展,统筹对对外开放,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推进国家高新区特色发展,对国家高新区实施分类管理。

(五)发展目标

到年,国家自创区建设成为构筑国家先发优势的示样板,为全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国家高新区基本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基本建成若干全球创新高地、国家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新升级国家高新区通过以升促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持续较快增长。到“十三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家左右。

15 / 40

——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和高效率的创新体系。创业人才、创业资本与创业市场不断繁荣,创新创业文化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涌现,创新创业激励和响应机制逐步健全,涌现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年新增注册企业数占比达到,创新效率显著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和新动力基本形成。

——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格局。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动力实现根本转换,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在若干战略领域由并行走向领跑。持续涌现一批新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生产总值以上,劳动生产率增幅达到以上。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瞪羚企业数明显增加,出现一批独角兽企业。

——率先形成绿色协调发展的科技产业新城区。在引领新型

16 / 40

工业化和信息化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园区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向绿色生态方向更进一步,经济增长的综合性资源消耗显著降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新型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从业人员人均生产总值率先达到小康社会水平。

——率先形成开放共享、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机制探索取得较大突破,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大幅增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园区,形成若干全球创新高地。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吸引和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资源和平台。持续吸引汇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全球领先的科学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开展前沿性重大科学研究。在新兴产业领

17 / 40

域,积极建设一批国家大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在战略必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的决策和实施,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加大对企业发明创造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开展技术并购和集成应用。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技术攻关。

——建设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支持设立兼具“创新”和“创业”双重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能够提供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

18 / 40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新兴产业孵化育成功能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实验室,加大对多领域多方向的技术集成整合能力。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共建跨区域产业技术联盟。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规化建设工作,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企业。鼓励深化和拓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资本化。大力引进国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持国家高新区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园区,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国家高新区知识产权司法体系,发挥知识产权法院作用,构建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制度。

——建设若干区域创新高地。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东部地区注重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全面加快向

19 / 40

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柔性汇聚创新资源,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在重点领域实现创新牵引。发挥国家自创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突出、资源高效整合、示带动显著的区域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支持在创新资源密集区,建设一批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高水平研发基地,在部分领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核心区。

(二)优化创业孵化链条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持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全社会各界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创业苗圃”。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引导众创空间提升运营品质和运行效率,构建特色服务模式和合理商业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组织者等各类主体,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专业化众创空间。通过试点示方式引导在创新资源丰富、大众创业活跃的区域建设众创空间集聚区。鼓励制定

20 / 4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4亿元。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及社会事务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日益充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极大丰富,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均完成规模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 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以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是制定规划方案的首要任务。园区的产业定位应 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契合,充分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在确定产业定位时,应重点考虑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园区的发展方向应紧跟国家和全球科技发展的潮流,突出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 兴产业。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园区可以在这些领域建立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孵化器,吸引优秀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园区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在规划 方案中,需要明确园区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投资计划。 交通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确保园区与周边城市和交通枢纽的便捷连接。可以考虑修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 供水和供电是园区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应建设完善的供水和供电系统。在供 水方面,可以考虑建设水厂和水库,确保园区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供电方面,可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信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和先进的通信设施。可以引入5G技术,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满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需求。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持。在规划方案中,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创新创业人才。 人才引进可以通过设立人才引进政策和奖励机制来实施。可以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住房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创业者入驻园区。 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来实施。可以与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支持。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规划方案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确保园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中心来实施。可以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污水和垃圾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可以建设绿化带和生态湿地,增加园区的绿化率和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可以通过引入清洁能源和推广节能技术来实施。可以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场,提供清洁的能源供应。可以推广节能灯具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五、产业链建设与创新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体系。在规划方案中,需要明确产业链的布局和创新体系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是指国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面,让我们分步骤来阐述。 第一步:政策背景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是在全球化浪潮和科技创新的微观环境下出台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引领科技创新、切实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需要出台一些支持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 第二步:政策内容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税收优惠 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到部分或全部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研发费用税收。这些税收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其盈利能力。 2.财政支持 国家通过发放租金补贴、研发经费、科技创新基金等形式,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财务支持。这些资金可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研发等多个方面,有助于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能力。 3.人才支持 政府通过出台各种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政府还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培育产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 第三步:政策影响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充满信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中。高新技术产业在取得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的扶持和鼓励无疑会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高新技术领域,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方案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方案摘要: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创新的重要平台。本文将从规划目标、 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方案。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 长的重要引擎。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就如何规划和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一、规划目标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以下规划目标: 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应注重科技创新,培育一批高水平 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实力。 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应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 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以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竞争力。 3.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应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协同发展。 二、发展方向 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需要明确发展方向,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 可能的发展方向:

1. 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展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2. 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应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创新创业队伍。 3. 国际合作:高新技术开发区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建设方面的建议: 1. 交通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机场等,以提供高效的物流和人流服务。 2. 信息通信网络: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设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以满足企业和机构对信息化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3. 公共服务设施: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四、人才培养 人才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核心资源。以下是一些建设方面的建议: 1. 教育培训: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建立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人才。 2. 创新创业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建立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政策和服务支持,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有关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领先优势,促进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实现引领型发展,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部署,特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国家高新区“十三五”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国家高新区“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持续不断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标志性引领作用,成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主要的战略力量。国家自主创新示区(以下简称“国家自 1 / 40

创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先行先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行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探索,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高新区始终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改革潮头,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人才吸引和培育,以与产城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促进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进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部分国家高新区探索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创业企业注册手续,持续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持续创新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广泛汇聚利用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向产业组织者转变。国家自创区作为我国改革创新的先锋引领,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成效显著。先后研究出 2 / 40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2020~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2020~2035 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1年6月

目录 1 总则....................................................................................................................................... - 6 - 1.1 评价任务由来............................................................................................................ - 6 - 1.2 评价目的与原则........................................................................................................ - 7 - 1.2.1 评价目的......................................................................................................... - 7 - 1.2.2 评价原则......................................................................................................... - 7 - 1.3 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 - 8 - 1.3.1 评价范围......................................................................................................... - 8 - 1.3.2 评价时段......................................................................................................... - 9 - 1.3.3 评价重点......................................................................................................... - 9 - 1.3.4 评价因子....................................................................................................... - 10 - 1.4 环境功能区划.......................................................................................................... - 10 - 1.4.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 10 - 1.4.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10 - 1.4.3 声环境功能区划........................................................................................... - 11 - 1.5 环境保护目标.......................................................................................................... - 11 -2规划分析.............................................................................................................................. - 24 - 2.1规划概述................................................................................................................... - 24 - 2.2规划协调性分析....................................................................................................... - 24 - 2.2.1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24 - 2.2.2 与上层位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 - 26 - 2.2.3 与生态红线相符性分析............................................................................... - 35 - 2.2.4 《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市“三线一单”》(征求意见稿)相符性分析 39 2.2.5 与环保相关法规和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39) 3 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3.1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3.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3.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3.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 题库(附答案) 单选题(共100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般财政政策总目标的是()。 A.稳定物价 B.保障充分就业 C.稳定经济增长 D.收入平均分配 【答案】 D 2、目前,我国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是()。 A.35% B.30% C.25% D.20% 【答案】 D 3、根据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的流域是() 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海河流域 D.湘江流域 【答案】 D

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摆在首位,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 A.文化建设 B.军事建设 C.政治建设 D.经济建设 【答案】 C 5、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国家级专项规划应在批准后( )内向社会公布。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答案】 A 6、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就得到()。 A.个人收入 B.国民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生产总值 【答案】 B

7、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关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适度增加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B.中部地区适度减少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C.东北地区适度增加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D.西部地区适度减少耕地面积 【答案】 C 8、国土开发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 A.建设用地面积/国土面积×100% B.投资总额/建设用地面积×100% C.投资总额/国土面积×100% D.国土面积/建设用地面积×100% 【答案】 A 9、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的是(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答案】 B 10、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了五种类型的产品,属于第二类的是()。 A.贵重首饰

高新区十三五规划报告

高新区十三五规划报告 高新区“十三五”规划报告 (一)发展思路及目标以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围绕现有主导优势产业,做强新材料产业,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做优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方向是:新材料产业主要向金属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光伏新材料方面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主要向矿山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配件制造、新能装备制造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向科技孵化、技术创新、融资担保、物流配送、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方面发展。 “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________个以上,完成投资总额____________亿元。到________________年实现工业总产值____________亿元,比________________年新增产值____________亿元、新增工业增加值________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________%以上,新材料、矿山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和新能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 ________%以上。 (二)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____、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____)新材料产业。我们将依托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优势,延伸发展碳基新材料和光伏新材料产业,把高新区的

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以中色(____)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建设钽、铌、铍、钛及其合金加工材产品链、粉末材料产品链、微合金炉料产品链等,形成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到________________年,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________亿元。 (____)矿山机械制造产业。依托宁东能化工基地和____电石化工基地的产业优势,我们将在提升改造矿山机械制造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装备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化工和环保设备制造业,为____市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以天地奔牛集团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大型煤矿综采设备、超长超宽型皮带运输机和刮板运输机、大功率减速器、防爆电机和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配套建设铸造、锻造、热处理、异型件加工中心项目,提高本地配套水平,引导企业聚集发展。到________________年,煤机制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________亿元,机械装备零部件在本地配套率达到________%以上;形成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机械产品、专业化协作配套产品等合理布局和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____)汽车制造产业。围绕汽车产业进行配套产业链招商,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打造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建设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工艺性协作配套中心。以____力

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Kunming National High-TechIndustrial Development),简称昆明高新区,是1992年经 区。2008年实行实体化管理后,昆明高新区由西区(五华黑林铺片区)(5平方公里)和东区(呈贡马金铺片区)86.88平方公里两个片区组成,2010年昆明高新区总人口85759人。 [1-2] 建区以来,昆明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全面加快开发建设,大力推动产业聚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壮大经济规模,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昆明高新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试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 [1] 经济总量 2011年,昆明高新区率先成为云南第一个营业总收入过千亿的园区。2016年营业总收入为1800亿元。按照园区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总收入23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2500亿元。2016年的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140亿元。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为11700万美元。 [2] 截至2016年底,昆明高新区累计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有191家。在昆明的23家A股上市企业中,而注册在高新区的有7家,有4家营收超过50亿元,其中云南铜业、锡业股份和贵研铂业的营业收入都超过了百亿,分别达到592亿元、334亿元和108亿元。注册在

昆明的新三板公司有61家,其中注册在高新区的有14家。 [2] 2019年高新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3.7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241.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5.22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 %。新增入园规模以上企业8户,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81户。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6亿元。保有税收亿元楼宇1栋、千万元楼宇2栋。外贸进出口31.8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1亿元。 综合实力 2015年,昆明高新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0.8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05亿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108家。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额13.88亿元;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额105.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325.3万美元;完成收储土地2199.47亩;亿元以上开工项目9项,竣工项目6项。 产业基础 昆明高新区主要发展生物医药、IT及现代服务业和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集群,园区产业呈现集群式、专业化、特色型发展的态势。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占园区总收入的55%和23%。其中“云药”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41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试点。 其中,其生物产业的营业总收入达到了408亿元,规模以上生物

【工信意见】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实施意见

【工信意见】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 建设实施意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区多园”建设 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开发区)全面参与创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高新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强化高新开发区对区域经济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将高新开发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全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阜新转型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十三五”期间高新开发区发展的核心任务,以“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为载体,建设和完善液压装备及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氟化工、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同时,围绕高新开发区为核心区,选择一批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创新资源比较丰富的产业园区纳入高新开发区。到2020年,实现“一区多园”

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高新开发区引领辐射能力大幅提升,高新开发区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引领区、创新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 (三)基本原则 1.市级统筹,园区主导。由市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和各分园区管委会主导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一区多园”管理不涉及分园区的领导、管理和财税体制,不涉及分园区的设立、变更、调整,不涉及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调整。 2.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将高新开发区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引领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园区,各分园区建设成为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园区。 3.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统筹配置全市优势资源聚焦“一区多园”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平台、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形成“一区多园”共赢发展模式。 二、主要工作 (一)明确产业定位 高新开发区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各分园区实施差异化发展,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互惠互利、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二)建立准入机制 纳入高新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的分园区均为依法依规设立的产业园区;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职能,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分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规划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方向,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

调研报告:关于XX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XX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十三五”以来,高新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目标,紧盯园区、项目、平台,积极抢抓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重大机遇,以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加快培育新业态、构筑新产业,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奋力在创新驱动大潮中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科技高地。 一、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和根本路径 科技创新是高新区近年来工作的重点、亮点,也是引领其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是创新载体主体不断丰富。近年来,高新区加大创新孵化公共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器为载体、官产学研商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全区聚集了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0余家省内外科研院所,研发机构总数达133家。二是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高新区以推动产业发展、优化政务环境等为重点,陆续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针对高新区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了“创客十条”及“钻石十条”“大数据十条”等重磅政策。 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原始创新能力。高新区目前的创新模式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低成本分享发达地区的技术溢出红利,自主创新尤其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成果非常少,在技术、产品、管理以及商业模式上的原始创新也不多。二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不突出。与全国同类开发区相比,高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并不十分突出,尤其是与先进开发区的差距更

为明显。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新区的影响力、带动力。2013年,高新区对科技的投入为1.95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的21.2%,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26.97亿元,投入强度为1.4%,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对创新要素的吸引聚集不够强。纵向来看,高新区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打造了一批居于全省前列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尤其是近两年来,对创新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正在大幅提升。但横向比较,不论是在吸引力度还是在聚集程度上,差距都比较明显。比如“软件方面”,北京中关村拥有40余所高校、200多家科研院所、10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而贵阳高新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只有6家。“硬件方面”,园区内中科院贵州创新园、贵州科学城等一批重大科技平台还未完全建成,也影响了对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吸引聚集。四是创新成果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一方面,创新成果的产出率不高,无论是产出的绝对数还是单位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低、成果产业化的水平不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痼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打造好贵州科学城等科技创新载体,优化创新政策体系,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建设,加快形成从研发园到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产业园的多层次、多元化、系统性的创业孵化及产业培育体系,全面提升高新区聚集各类创新创业资源的能力。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逐步提高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以“科技银行”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银行、众筹银行、创客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三是推动公共资源最大化配置。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区内公共资源整合开放步伐,促进资源共享,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 经签批,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0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命名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12项主要指标,多项指标在未来五年将翻番或有重大跃升。其中,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从现在的18位提升到第15位,这意味着中国进入全球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详细文章 一共八篇,27章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6 2021年)》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行动指南。 : 第一篇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全球、立足全局,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创新发展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拓发展新境界,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第一章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战略高技术不断突破,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取得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深地钻探、超级计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重大创新成果。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4220亿元;国际科技论文数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用数升至第4位;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9835亿元;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跻身世界第18位。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21年的50.9提高到20年的55.3。高速铁路、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第四代移动通信(4G)、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装备和战略产品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产品和技术开始走向世界。科技体制改革向系统化纵深化迈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资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深入开展,国际顶尖科技人才、研发机构等高端创新资加速集聚,科技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创新创业重要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成效明显,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学技术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向纵深演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催生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人类生产方式、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綦江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6.18 •【字号】綦江府发〔2020〕13号 •【施行日期】2020.06.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运行 正文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在綦市属机构,有关单位:《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 2020年6月18日

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 年) 一、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各国应对经济挑战、抢占竞争制高点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重庆市着力强化区域创新发展的技术供给、资本来源、创新生态“三个关键支撑”,深化科技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扩大试点、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等重点工作,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家高新区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主要的战略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共有高新区169家,依托其中代表性突出、综合实力强的国家高新区,国务院先后批复建设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9家。2017年,156家高新区全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9.54万亿元,GDP 占全国的11.5%;全年税收收入1.20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8.3%;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1万家,占全国统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35.4%,实现营业收入12.93

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

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 单选题(共60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A.物价稳定 B.充分就业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 C 2、《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到“十三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家左右。 A.552 B.240 C.310 D.604 【答案】 B 3、经济学所讲的投资,指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下列属于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是( )

A.厂商购置新厂房、新机械设备等 B.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 C.居民购买股票 D.购置土地 【答案】 A 4、全球创新创业进入()期,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 A.高速增长 B.高密度活跃 C.全球繁荣 D.全球协作 【答案】 B 5、我国试行零基预算的设想是: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对各项财政支出均不以上年预算为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按()两部分重新核定。 A.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 B.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 C.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D.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答案】 B 6、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要以()的建设为重点。 A.法律法规 B.一带一路 C.经济发展 D.科技创新 【答案】 B 7、在相互可替代的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变动的规律是( )。 A.替代品价格上升,被替代品需求减少 B.替代品价格上升,被替代品需求增加 C.替代品价格上升,被替代品需求不变 D.无稳定的变动规律 【答案】 B 8、我国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划分为()。 A.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B.城市化地区、资源富集区和生态保护功能区 C.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D.工业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 【答案】 A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8.05 •【字号】秀山府办发〔2021〕65号 •【施行日期】2021.08.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正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 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十四届县委常委会 第166次会议、十七届县人民政府第100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5日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二〇二一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概述 1 第一节规划背景 1 第二节规划期限 2 第三节规划范围 2 第四节规划依据 3 第二章发展形势与发展基础 4 第一节面临形势 4 第二节发展机遇 6 第三节发展基础10 第四节面临挑战14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7 第一节指导思想17 第二节发展战略18 第三节产业定位18 第四节发展目标18 第五节空间布局20 第四章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23 第一节医药健康产业23

第二节电子信息产业27 第三节新材料产业29 第四节现代服务业31 第五章重点任务35 第一节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招商35 第二节加强要素资源高效利用36 第三节加快培育创新主体37 第四节重点搭建创新平台39 第五节大力集聚创新人才41 第六节构建开放创新体系43 第七节营造良好创新生态44 第六章保障措施47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47 第二节促进体制创新48 第三节统筹安全环保49 第四节强化监督考核50 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第一章规划概述 第一节规划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