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度量指标

项目基本度量指标
项目基本度量指标

常见软件项目度量指标介绍

基本度量项

持续时间偏差(%) ((实际持续时间-计划持续时间)/计划持续时间)*100 (持续时间不包含非工作日)

进度偏差(%) ((实际结束时间-计划结束时间)/计划持续时间)*1009 o0 K+ j7 \- x

工作量偏差(%)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i! Y/ X% e# T5 K0 X0 O) r( Y1 k

规模偏差(%) ((实际规模-计划规划)/计划规模)*100+ W4 d3 ?. ~. }/ E5 { O

分配需求稳定性指数(%) (1-(修改、增加或删除的分配需求数/初始的分配需求数))*1004 g, X5 r& }) Z2 a9 _* F 软件需求稳定性指数(%) (1-(修改、增加或删除的软件需求数/初始的软件需求数))*100

发布前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发布后缺陷发现总数-(发布后前测试计划本身缺陷数)/规模(KLOC)( n1 t/ y' t" (这里的发布指开发向测试部发布)

遗留缺陷密度(个/KLOC)

(遗留缺陷:测试部发现的缺陷) (测试部发现缺陷数-测试部测试计划本身缺陷数)/规模(KLOC) 

生产率(LOC/人天) 软件规模(LOC)/总工作(人天)% s- L- m0 l0 u; {" {3 G* h% P

质量控制活动缺陷发现密度 (度量目的:建立基线,评估评审、测试是否充分提供参考)) \% A; u# d+ q

SRS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页) SRS评审发现的缺陷数/SRS文档页数

STP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用例) STP评审发现的缺陷数/ST用例数) `6 x* t3 q% U

HLD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页) HLD评审发现的缺陷数/HLD文档页数

ITP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用例) ITP评审发现的缺陷数/IT用例数1 Z# ^8 I! v, R S) B

LLD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页) LLD评审发现的缺陷数/LLD文档页数

UTP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用例) UTP计划评审发现的缺陷数/UT用例数

CODE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CODE评审发现缺陷数/编码阶段代码规模

UT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UT发现缺陷数/UT阶段代码规模

IT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IT发现缺陷数/IT阶段代码规模

ST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ST发现缺陷数/ST阶段代码规模 O; k% T% [- A7 k9 R) ]

缺陷类型引入密度:(度量目的:建立基线,为分析能力水平薄弱环节及交付件质量提供参考)( T, T3 \- \: M) J! \' R SR缺陷引入密度(个/页) SRS类型缺陷数/SRS文档页数

HLD缺陷引入密度(个/页) HLD类型缺陷数/HLD文档页数* x. }2 a: s% F! B2 y7 \# @& Z

LLD缺陷引入密度(个/页) LLD类型缺陷数/LLD文档页数

Code缺陷引入密度(个/KLOC) CODE类缺陷数/代码规模

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度量目的:建立基线,对相关评审是否充分提供参考)

SRS评审有效性(%) SRS评审发现的SRS类缺陷数/SRS类缺陷总数

HLD评审有效性(%) HLD评审发现的HLD类缺陷数/HLD类缺陷总数

LLD评审有效性(%) LLD评审发现的LLD类缺陷数/LLD类缺陷总数5 R( [# K# b6 {5 F% }& I

代码评审有效性(%) 代码评审发现的Code类缺陷数/Code类缺陷总数- D& g. C3 \+ `

每千行代码的文档规模(度量目的:建立基线,为评估交付件的质量从设计是否充分、粒度是否合理角度提供参考)

每千行代码SRS文档规模(pages/KLOC) SRS文档页数/代码规模. T5 J1 I- t# {( L2 K9 p1 R4 h

每千行代码HLD文档规模(pages/KLOC) HLD文档页数/代码规模/ O. o/ t! A" x2 x7 w- |

每千行代码LLD文档规模(pages/KLOC) LLD文档页数/代码规模

质量成本# L& Q; p0 L2 S4 v$ h5 u6 n q

质量成本(%) (评审工作量+返工工作量+缺陷修改工作量+测试计划准备工作量+# O I4 E/ I4 [/ i# ?2 R8 @

测试执行工作量+培训工作量+质量保证工作量)/实际总工作量4 U9 A8 Z* j) N" }8 {) W

返工成本指数(%) (返工工作量+缺陷修改工作量)/实际总工作量# R+ [% _- U4 ?0 [

交付件生产率

SRS文档生产率(页/人天) SRS文档页数/(SRS文档准备工作量+SRS评审工作量+SRS修改工作量)7 L3 P8 N( l) K1 {2 STP用例生产率(用例/人天) ST用例数/(STP准备工作量+STP评审工作量+STP修改工作量)8 x! S7 O1 ^' ]9 A

HLD用例生产率(页/人天) HLD文档页数/(HLD文档准备工作量+HLD评审工作量+HLD修改工作量)! m& Y, _9 \. C7 W2 ITP用例生产率(页/人天) ITP用例数/(ITP准备工作量+ITP评审工作量+ITP修改工作量)7 D- @9 Q+ ~! j5 n) C$ }9 UTP用例生产率(页/人天) UTP用例数/(UTP准备工作量+UTP评审工作量+UTP修改工作量)7 X: s& q2 P/ |2 v

编码阶段代码生产率(LOC/人天) 编码阶段实际代码规模/(编码工作量+代码评审工作量+代码修改工作量)' q J& A 测试执行效率 I' t* C7 r* v

UT用例执行效率(用例/人天) UT用例数/(UT准备工作量+UT用例执行工作量+UT缺陷修改工作量)0 s: S$ P+ N2 u) b IT用例执行效率(用例/人天) IT用例数/(IT准备工作量+IT用例执行工作量+IT缺陷修改工作量)8 Y5 \9 w( d4 l) M ST用例执行效率(用例/人天) ST用例数/(ST准备工作量+ST用例执行工作量+ST缺陷修改工作量)

每千行代码测试用例规模(度量目的:建立基线,为评估交付件的质量从设计是否充分、粒度角度提供一个参考)

每千行代码ST用例规模(用例/KLOC) ST用例数/代码规模4 k* _+ _( f/ [3 B3 k9 {7 P

每千行代码IT用例规模(用例/KLOC) IT用例数/代码规模

每千行代码UT用例规模(用例/KLOC) UT用例数/代码规模

实测规模缺陷发现密度 (度量目的:建立基线,为评估测试用例的质量提供一个参考)

UT实测规模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UT发现的缺陷数/UT活动实际测试代码规模

IT实测规模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IT发现的缺陷数/UT活动实际测试代码规模

ST实测规模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ST发现的缺陷数/UT活动实际测试代码规模

总结:$ W# ?0 ~ r# c

开展度量活动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要保证度量基础数据的有效、准确性,否则度量结果将是垃圾,反而会起误导作用.搜

}) Z2 a9 _* F

模(KLOC)( n1 t/ y' t" l7 f

T3 \- \: M) J! \' R

角度提供参考)

I4 [/ i# ?2 R8 @

量)7 L3 P8 N( l) K1 {2 C& \

! S7 O1 ^' ]9 A

量)! m& Y, _9 \. C7 W2 l

@9 Q+ ~! j5 n) C$ }9 B

s& q2 P/ |2 v

码修改工作量)' q J& A/ Y! b$ }量)0 s: S$ P+ N2 u) b& N

量)8 Y5 \9 w( d4 l) M! b1 \

供一个参考)

会起误导作用.搜集准确有效的度量数据工作量并不小,所以决定采用哪些度量项需要从投入和产出来衡量。

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