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集与推出关系.doc

子集与推出关系.doc
子集与推出关系.doc

1.6子集与推出关系(导学案)

组卷:姜汉明 审卷:周海英

上课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班级__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的等价性,并掌握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推理的方法;

2、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及等价转化思想,了解集合知识的广泛应用性; 学习重点: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难点:子集与推出关系等价性

学习过程:

一、新知导学:

1. 回顾:

一般地,用α、β分别表示两件事,

(1).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即α_____β,那么α叫做β的

_____条件

(2)如果β_____α,那么α叫做β的_____条件。

(3)如果既有α?β,又有β?α,就记作:α_____β,那么α叫做β的_____条件。

2.引例:

用“?”,“?”,“?”,“?”填空:

(1){x x 是奉贤人}________{x x 是上海人} 我是奉贤人 ________ 我是上海人

(2)x>5 ________ x>3 {x|x>5} ________ {x|x>3}

(3){x|x 2=1}_______{x|x=1} x 2=1 _______ x=1

3.问题思考

从上述引例中,子集与推出关系有怎样的联系?

规律:将符合具有性质α的元素的集合记为A ,将符合具有性质β元素的集合记为B ,

若A ?B ,则α?β;反之,若α?β,则A ?B 。

4。概念:

(1)定义:子集与推出关系是指集合的包含关系与集合性质的推出关系。

设A 、B 是非空集合,A={}α具有性质a a , {}

β具有性质b b B =,

则βα??与B A 等价

(2) 一般地,证明:①充分性(“A ?B ”?“α?β” )

②必要性(“α?β”?“A ?B ” )

(3)进一步剖析引例中的条件关系。

二、新知探究:

例1:利用集合与推出关系讨论α是β的什么条件?

(1)

A ?

B ?α是β的____条件; (2)

A ?

B ?α是β的____条件; (3)

A____B ?α是β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4) A____B ?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5) A =B ?α是β的充要条件。

例2:判断命题1:=x α,1:2=x β之间的推出关系。

例3:判断集合{}*,5N k k n n A ∈==,{}

Z n 5,∈=的个位数是n n B 之间的关系。

[说明]通过例1、例2,要体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判断命题之间的推出关系可以

相互转化,互为所用。

例4:设31:≤≤x α,R m m x m ∈+≤≤+,421:β,α是β的充分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

[说明]透彻理解“子集与推出关系”,集合、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问题拓展:若题中α是β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三、课堂反馈: 课本P24 练习1.6(1.2)

四、学习小结

1、在判断充分、必要等条件时,通常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方法一:逻辑推理

方法二:借助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利用集合思想解决数学中的条件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把看似没有联系的子集、推出关系,通过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联系了起来,同时我们用到了等价转化思想,这充分体现了集合论在现代数学中的基础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一)习题册P9习题1.6

(二)补充作业:

1. 若α:02x ≤≤,β:12x -<≤,则α是β的__________条件.

2. 若α:x 是正方形,β:x 是矩形,则α是β的__________条件.

3. 若α:2x <-或3x >,β:40x m +<,β是α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范围.

4. 若α:2

60a a +-=,β:10ma +=,β是α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值.

5. 若α:24a x <≤,β:231x a +≤≤,α是β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范围.

六、学习收获与反思:

高中数学上册 1.6《子集与推出关系》教案(1) 沪教版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内容是本教材新增内容,探讨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在第一章中,继集合的有关内容、四种命题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后进行学习,将集合与命题加以沟通,融为一体,是对本章知识的一个完善,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有关概念,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领会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2)命题与推出关系。 2、思考: 集合与命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说明]复习相关知识,从本章的课题“集合与命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建立联系 (1)集合与命题 集合的要素是它所含的元素,集合可以用它所含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反过来,给定一个明确的性质,则符合这一性质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这里,描述元素特征性质的语句可以看作是命题。因此,集合与表述事物性质的命题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具体例子见下表)。

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2)子集与推出关系 因为“5>x ”可推出“3>x ”,所以,若A x ∈,则B x ∈,即B A ?。 反之,如果B A ?,即若A x ∈,则B x ∈,那么可由“5>x ”推出“3>x ”。 因此,“B A ?”与“35>?>x x ”等价。(填入上表) “B A ?”与“βα?”等价。(证明略) 再把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进行联系,得出结论并证明,然后,把这个结论一般化,提出本课主题,请学生自主论证。 2.例题分析 例1:判断命题1:=x α,1:2 =x β之间的推出关系。 解:设{} 1==x x A ,{} 12 ==x x B ,{}1=A ,{}1,1-=B ,A B ≠ ∴? 因此βα?。

第13讲:充分、必要条件与子集推出关系

第十三讲:充分、必要条件与子集推出关系 【复习要求】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及判定; 【复习重点】 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2. 子集与推出关系等价性的理解与应用; 3. 掌握判断命题推出关系的方法。 【复习难点】 1. 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2. 子集与推出关系等价性的证明; 3. 确定参数范围和判断推出关系。 【知识梳理】 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命题与推出的关系,命题的四种形式,等价命题,你能分别概括出它们的内容和性质吗? 如:写出下列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若2 2 x a b >+,则2x ab >, (2)若0ab =,则0a =. 易得出结论;命题(1)为真命题,命题(2)为假命题. 讨论:对于命题“若p ,则q ”,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如何判断其真假的? 我们将由此推出关系,引入新的概念: 给出定义:命题“若p ,则q ” 为真命题,是指由p 经过推理能推出q ,也就是说,如果p 成立,那么q 一定成立. 换句话说,只要有条件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 的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 一般地,“若p ,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 ,记作:p ?q . 1、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1)充分条件:若αβ?,则α是β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βα?,则α是β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既有αβ?,又有βα?,则α是β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β也是α的充要条件。 2、推出关系具有传递性:若αβ?,βγ?,则αγ?,若αβ?,βα?,则αβ?,称α与β等价。 3、充要条件的证明: 证明过程必须是“双向”的,即:既要由条件推出结论(充分性),又要由结论推出条件(必要性)。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学案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第六节:子集与推出关系 【知识讲解】 集合与命题 集合的要素是它所含的元素,集合可以用它所含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反过来,给定一个明确的性质,则符合这一性质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这里,描述元素特征性质的语句可以看作是命题。因此,集合与表述事物性质的命题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具体例子见下表)。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5|{>=x x A 5>x {}3>=x x B 3>x (2)子集与推出关系 因为“5>x ”可推出“3>x ”,所以,若A x ∈,则B x ∈,即B A ?。 反之,如果B A ?,即若A x ∈,则B x ∈,那么可由“5>x ”推出“3>x ”。 因此,“B A ?”与“35>?>x x ”等价。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5|{>=x x A 5>x {}3>=x x B 3>x B A ? 35>?>x x 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性,设{}α具有性质a a A =,{} β具有性质b b B =,则“B A ?”与“βα?”等价。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 α具有性质a a A = α {}β具有性质b b B = β B A ? βα? B A ? βα? B A = βα?

[说明]引导学生先寻求具体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和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命题)间的推出关系, 再把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进行联系,得出结论并证明,然后,把这个结论一般化,提出本课主题,请学生自主论证。 例题分析 例1:判断命题1:=x α,1:2=x β之间的推出关系。 例2:判断集合{}*,5N k k n n A ∈==,{}Z n 5,∈=的个位数是n n B 之间的关系。 例3:设31:≤≤x α,R m m x m ∈+≤≤+,421:β,α是β的充分条件,求m 的取值 范围。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2

全国百强校教师原创上海交大附中学高一上学期数学精品教学案 : 子集与推出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推出关系的等价性,初步掌握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推理的方法以及通过推出关系解决集合的包含关系的相关问题; 2、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及等价转化思想,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推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 如果α?β,α叫做β的充要条件) 2.引例: 用“?”,“?”,“?”,“?”填空: (1){x x 是上海人}________{x x 是中国人}; 我是上海人 ________ 我是中国人 (2) {x|x>5} ________ {x|x>3} ; x>5 ________ x>3 (3) {x|x 2=1}_______ {x|x=1} ; x 2=1 _______ x=1 ( (1) ?;?(2)?;?(3)?;? ) 3.讨论 从上述引例中,子集与推出关系有怎样的联系? (我们可以发现,将符合具有性质α的元素的集合记为A ,将符合具有性质β元素的 集合记为B ,若A B ?,则αβ?;反之,若αβ?,则A B ?。) 2、 概念形成 1.定义:子集与推出关系是指集合的包含关系与集合性质的推出关系。 2.设{}α具有性质a a A =,{} β具有性质b b B =,则“B A ?”与“βα?”等价。 (证明略)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α具有性质a a A = α {}β具有性质b b B = β B A ? βα? B A ? βα? B A = βα? 【题目】:试用子集与推出关系来说明α是β的什么条件。 (1)1:=x α,1:2 =x β (2) :α正整数n 被5整除 , :β正整数n 的个位数是5 【解答】:(1)充分非必要条件;(2)必要非充分条件 说明:体会运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来研究推出关系。 【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子集与推出关系,解答题,易,逻辑思维能力 【题目】:试用子集与推出关系来说明集合A 与B 的关系。 (1){} 12A x x =是的约数 ,{} 36B x x =是的约数 (2){} 1A x x => ,{} 3B x x => (3){} A x x =是矩形 ,{} B x x =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解答】:(1)A B ≠ ? (2)A B ≠ ? (3)A B =

子集与推出关系

课题:1.6-子集与推出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的等价性,掌握运用该等价关系进行推理的方法。 2.了解集合思想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 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3.通过理解集合关系与推出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和谐统一之美。 教学重点:子集与推出关系等价性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子集与推出关系等价性的证明 教学过程: 引子:问题(1):已知命题α“x>4”与命题β“x>2”,请判断两者的推出关系。 学生很容易判断:命题α?命题β 问题(2):若集合A中的元素具有命题α的性质,即A={x︱x>4},集合B中的元素具有命题β的性质,即B={x︱x>4},请判断集合A、B之间的关系。 学生也很容易判断:A? B 问题(3):集合A、B之间的关系“A?B”与命题α、β之间的关系“α?β”有内在的联系吗? 可以再研究一个: (1)已知命题α“图形甲是正方形”与命题β“图形甲是菱形”,请判断两者的推出关系。 判断结果:命题α?命题β (2)若集合A中的元素具有命题α的性质,即A={x︱x是正方形},集合B中的元素具有命题β的性质,即B={x︱x是菱形},请判断集合A、B之间的关系。 判断结果:A?B 归纳猜测: 设A={a︱a具有性质α},B={b︱b具有性质β},若α?β则A?B。 思考:逆命题“若A?B则α?β”是否成立? 举例:A={x︱x>5},你能否找到一个满足“A?B”条件的集合B? 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找到的:如B={x︱x>3} 性质α:x>5;性质β:x>3 显然有:“x>5”?“x>3”即α?β 则A?B则α?β 思考:通过以上研究,对集合间关系和推出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猜测:子集与推出关系的等价性

子集与推出关系教案教案

子集与推出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内容是本教材新增内容,探讨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在第一章中,继集合的有关内容、四种命题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后进行学习,将集合与命题加以沟通,融为一体,是对本章知识的一个完善,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有关概念,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领会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方 法及包含关系 命题与推出关系 集合与命题 子集与推出关系 运用及深化理解

(2)命题与推出关系。 2、思考: 集合与命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说明]复习相关知识,从本章的课题“集合与命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建立联系 (1)集合与命题 集合的要素是它所含的元素,集合可以用它所含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反过来,给定一个明确的性质,则符合这一性质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这里,描述元素特征性质的语句可以看作是命题。因此,集合与表述事物性质的命题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具体例子见下表)。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5>=x x A 5>x {}3>=x x B 3>x [说明]进一步探讨集 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2)子集与推出关系 因为“5>x ”可推出“3>x ”,所以,若A x ∈,则B x ∈,即B A ?。 反之,如果B A ?,即若A x ∈,则B x ∈,那么可由“5>x ”推出“3>x ”。 因此,“B A ?”与“35>?>x x ”等价。(填入上表)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5>=x x A 5>x {}3>=x x B 3>x B A ? 35>?>x x 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性,设{}α具有性质a a A =,{} β具有性质b b B =,则“B A ?”与“βα?”等价。(证明略)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 α具有性质a a A = α

1.6 子集与推出关系(含答案)

【课堂例题】 例1.利用子集与推出关系,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0 :0p x q x >≥; (2):||1 :1p x q x <<; (3)2:1 :1p x q x ≠≠; (4):0p x =且220:0y q x y =+=. 例2.写出满足要求的一个条件: (1)1x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2x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1x =或2x =的充要条件; (4)1y x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3.设:13,:124,x m x m m R αβ≤≤+≤≤+∈. α是β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 (选用)例4.利用自己与推出关系,回答: (1)“0,0x y xy +>>”为什么是“0,0x y >>”的充要条件? (2)“||2x y +<”是“||1,||1x y <<”的什么条件?

【知识再现】 设集合{|=A x x 具有性质}p ,集合{|=B x x 具有性质}.q 1.A B ?等价于 ,即如果A 包含于B ,那么p 是q 的 . 2.如果A B ü,那么p 是q 的 ; 如果A B Y,那么p 是q 的 ; 如果A B =,那么p 是q 的 . 【基础训练】 1.试用子集与推出关系来判断命题A 是命题B 的什么条件 (填写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1):A 该平面图形是四边形, :B 该平面图形是梯形. ; (2):1A x =,3 :1B x =. ; (3):2A a =,:B 2a ≤. ; (4):0A x =或0y =,:B 220x y +=. . 2.已知集合{|2},{|3}M x x N x x =>=<,则 (1)“x M ∈”是“x N ∈”的 条件; (2)“x M N ∈ ”是“x M N ∈ ”的 条件. (填写充分非必要、必要非充分、充要、非充分非必要) 3.:12p x ≤<,:q x a ≥,若p 是q 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4.(1)已知0a >,“{,}x a a ∈-”是“||x a =”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1a >-是关于x 的方程2 210x x a +++=有两个负根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5.(1)“||1x <”是“|1|2x +<”的 条件; (2)“||y x =”是“y x =”的 条件. (填写充分非必要、必要非充分、充要、非充分非必要) 6.已知{|A x x =具有性质}p ,{|B x x =具有性质}q ,{|C x x =具有性质}r , 集合,,A B C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每一个集合均是一个圆及其内部) (1)p 是q 的什么条件? (2)q 是r 的什么条件? (3)r 是p 的什么条件? C B A

最新子集与推出关系教案1

1.6 子集与推出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内容是本教材新增内容,探讨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在第一章中,继集合的有关内容、四种命题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后进行学习,将集合与命题加以沟通,融为一体,是对本章知识的一个完善,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有关概念,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领会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2)命题与推出关系。 2、思考: 集合与命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说明]复习相关知识,从本章的课题“集合与命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 ?建立联系 (1)集合与命题 集合的要素是它所含的元素,集合可以用它所含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反过来,给定一个明确的性质,则符合这一性质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这里,描述元素特征性质的语句可以看作是命题。因此,集合与表述事物性质的命题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具体例子

B ={xx [说明]启发学生发现集合与命题的联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在此 基 础上,进一步探讨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 联系。 (2)子集与推出关系 因为“ x 5 ”可推出“ x 3 ”,所以,若x A ,则x ?B ,即A B 。 反 之,如果A B ,即若A ,则B ,那么可由“ x 5 ”推出“ x 3 ”。 因此, “ A B ”与“ xx 3”等价。(填入上表) x 3- x 5= x 3 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性,设A = 'a a 具有性质“, B = bb 具有性质二 贝S “ A B ”与“ :=1 ”等价。(证明略) 元素的性质(命题) 集合 A =诽具有性质 见下表)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集合 元素的性质(命题)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说明: 本系列教案,学案,经多次使用,修改,其中有部分来自网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谅解。 为了一个课件,我们仔细研磨; 为了一个习题,我们精挑细选; 为了一点进步,我们竭尽全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制作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多指教: 28275061@https://www.360docs.net/doc/ee9975172.html,

【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本章总共15课时,其中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领会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集合与命题 集合的要素是它所含的元素,集合可以用它所含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反过来,给定一个明确的性质,则符合这一性质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这里,描述元素特征性质的语句可以看作是命题.因此,集合与表述事物性质的命题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具体例子见下表). [说明]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2)子集与推出关系 因为“5>x ”可推出“3>x ”,所以,若A x ∈,则B x ∈,即B A ?. 反之,如果B A ?,即若A x ∈,则B x ∈,那么可由“5>x ”推出“3>x ”. 因此,“B A ?”与“35>?>x x ”等价.(填表)

(二)、学习新课 1.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举出α、β,然后利用集合与推出关系共同讨论α是β的什么条件?(学生自行给出,小组研究) 结论: (1) A ?B ?α是β的充分条件; (2) A ?B ?α是β的必要条件; (3) A B ?α是β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4) A B ?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5)A =B ?α是β的充要条件. 2.例题分析 例1:判断命题1:=x α,1:2=x β之间的推出关系. 例2:判断集合{} * ,5N k k n n A ∈==,{} Z n 5,∈=的个位数是n n B 之间的关系. 例3:设31:≤≤x α,R m m x m ∈+≤≤+,421:β,α是β的充分条件,求m 的取值 范围. 例4:设31:≤≤x α,R m m x m ∈+≤≤+,421:β,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α是β的 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

1.6.子集与推出关系教案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一、学习目标 1 、 能够掌握集合包含关系与集合性质的推出关系的联系。 2 、 能够应用子集与推出关系解决一些问题。 二、学习重点: 1、理解集合间具有包含关系的充要条件是这些集合的性质具有推出关系。 2、掌握用集合间包含关系进行推理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应用子集与推出关系解决充分必要条件的问题。 四、预习提纲: 一 子集与推出关系的引人 {}{}533,5|5,|3.x x x x A x x B x x >>>>=>=> 1.提问是的什么条件? 2.下面将作为构成集合的元素所具有的性质,有 判断集合A 和B 之间的关系 二 子集与推出关系的证明 {}{}||A a a B b b A B αβαβ= =?? 设具有性质,具有性质,与等价。 证明如下: (1)充分性: (2)必要性: 五、知识梳理:

,12345p A q B A B p q A B p q A B p q A B p q A B p q ??= 设具有性质的对象组成集合,具有性质的对象组成集合则 () 若,则是的充分条件。 () 若,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若,则是的必要条件。 () 若,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若,则,互为充要条件。?ù 六、典型例题: 例1:判断命题1:=x α,1:2=x β之间的推出关系。 解:设{}1==x x A ,{}12==x x B ,{}1=A ,{}1,1-=B ,A B ≠∴? 因此βα?。 例2:判断集合{}*,5N k k n n A ∈==,{}Z n 5,∈=的个位数是n n B 之间的关系。 解:设*,5:N k k n ∈=α,的整数是个位数是5:n β,αβ? ,A B ≠?∴。 例3:设31:≤≤x α,R m m x m ∈+≤≤+,421:β,α是β的充分条件,求m 的取值 范围。 解:设{}31≤≤=x x A ,{}R m m x m x B ∈+≤≤+=,421, α 是β的充分条件,βα?∴,B A ?∴, ???≥+≤+∴. 342,11m m 解得021≤≤-m 。所以??????-∈0,21m 。 练习1.6

2、命题条件与子集推出关系(上海,含答案)

【基本要求】 理解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能写出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在简单问题的情境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 【重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难点】 命题的证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别。 【知识精要】 1、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通常用陈述句表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真假命题:要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满足条件而不满足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即举反例。而要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作出严格证明,证明只要满足命题条件就一定能推出命题的结论。 推出关系:如果事件α成立,可以推出β事件成立,那么就用“αβ?”表示,即以α为条件, 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 如果事件α成立,不能推出事件β成立,就用“/αβ?”表示,即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假命题。 四种命题形式:一个命题一般可写成“如果p ,那么q ”的形式。若选定此命题为原命题,可得到其逆命题“如果q ,那么p ”、否命题“如果p ,那么q ”、逆否命题“如果q ,那么p ”(其中p 是p 的否定,q 是q 的否定) 否定形式: 都是 都不是 是 大于 小于 或 至少有n 个 至多有n 个 等于 任意 所有 不都是 至少有一个是 不是 小于等于 大于等于 且 至多有n-1个 至少有n+1个 不等于 某个 某些 等价命题:如果,A B 是两个命题,,A B B A ??,那么,A B 叫做等价命题,等价的两个命题同为真命题,或同为假命题,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命题。所以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其否命题同真同假。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如果αβ?,则称α为β的充分条件,β是α的必要条件。 (1) 若αβ?,/βα?则称α是β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 若βα?,/αβ?则称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 若αβ?,βα?则称α是β的充要条件 (4) 若/αβ?,/βα?则称α是β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子集与推出关系教案教案

这节内容是本教材新增内容,探讨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在第一章中,继集合的有关内容、四种命题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后进行学习,将集合与命题加以沟通,融为一体,是对本章知识的一个完善,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有关概念,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领会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 灵活运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2)命题与推出关系。 2、思考: 集合与命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说明]复习相关知识,从本章的课题“集合与命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建立联系 (1)集合与命题 集合的要素是它所含的元素,集合可以用它所含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反过来,给定一个明确的性质,则符合这一性质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这里,描述元素特征性质的 语句可以看作是命题。因此,集合与表述事物性质的命题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具体例子见下表)。 [说明]启发学生发现集合与命题的联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2 )子集与推出关系 因为“ x 5 ”可推出“ x 3”,所以,若x A,则x B,即A B。 反之,如果A B,即若x A,则x B,那么可由“ x 5”推出“ x 3”。 因此,“ A B ”与“ x 5 x 3 ”等价。(填入上表) 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性,设 A a a具有性质,B bb具有性质,则 A B ”与“”等价。(证明略)

子集的推出关系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1. 正确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 2. 掌握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包含关系. 讲练结合

导入 1. 口答下列各题: (1)什么情况下p是q的充要条件? (2)什么情况下p是q的充分条件? (3)什么情况下p是q的必要条件? 2. 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填空: (1) x 是整数是x是有理数的;(2) x>5是x>3的. 新课 1. 已知Q={x | x是有理数},R={x | x是实数},Q是R的子集. 命题“如果x是有理数,则x是实数”正确. 即:x是有理数?x是实数. 反过来,如果上述命题正确,那么有理数集Q也一定是实数集R的子集. 2. 山东省公民构成的集合一定是中国公民构成的集合的子集. 命题 “如果我是山东省公民,则我是中国公民”正确. 一般地,设A={x | p(x)},B={x | q(x)},如果A?B,则x ∈A ?x ∈B. 于是x具有性质p ?x具有性质q,即p ?q; 反之,如果A中的所有元素x都具有性质q(x),则A一定是B的子集. 例1判断下列集合A与B的关系. (1) A={x | x是12的约数}, B={x | x是36的约数};(2) A={x | x>3},B={x | x>5}; (3) A={x | x是矩形},B={x | x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解(1) 因为x是12的约数?x是36的约数, 所以A?B. (2) 因为x>5 ?x>3, 所以B?A. (3) 因为x是矩形?x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所以A?B. 练习1 教材P24 练习A组第1题. 例2 已知A={x | x是等腰三角形},B={x | p(x)},试确定一个集合B,使A?B.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上册 1.6《子集与推出关系》教案(1) 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上册 1.6《子集与推出关系》教案(1)沪 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内容是本教材新增内容,探讨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在第一章中,继集合的有关内容、四种命题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后进行学习,将集合与命题加以沟通,融为一体,是对本章知识的一个完善,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有关概念,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领会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集合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2)命题与推出关系。 2、思考: 集合与命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说明]复习相关知识,从本章的课题“集合与命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建立联系 (1)集合与命题 集合的要素是它所含的元素,集合可以用它所含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反过来,给定一个明确的性质,则符合这一性质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这里,描述元素特征性质的语句可以看作是命题。因此,集合与表述事物性质的命题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具体例子见下表)。 [说明]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2)子集与推出关系 因为“5>x ”可推出“3>x ”,所以,若A x ∈,则B x ∈,即B A ?。 反之,如果B A ?,即若A x ∈,则B x ∈,那么可由“5>x ”推出“3>x ”。 因此,“B A ?”与“35>?>x x ”等价。(填入上表) B A ? 把上述结论推广{} β具有性质b b =,则“B A ?”与“βα?”等价。(证明略)

07.高一秋季数学:子集与推出关系(提高)【讲师版】

高一同步 数学 “子集与推出关系(提高)” 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 授课时长 知识定位 必须掌握的基础 知识梳理 设B A ,是非空集合,{}α具有性质x x A =,{} β具有性质x x B =,则B A ?与βα?等价。特别地,B A =即α是β的充要条件。 例题精讲 【题目来源】 【题目】“3

0))(2(:<+-a x a x β ?? ?≤≤-≤-≤-∴2 2121a a 解得 ??????-∈1,21a 【知识点】子集与推出关系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2 【题目来源】 【题目】已知,{}02082≤--=x x x P ,{}m x x S ≤-=1 (1)若P S P ?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P x ∈”是“S x ∈”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m 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3≤m ;(2)不存在. 【解析】(1)由题意P S P ? ,P S ?, 由,1m x ≤-得m x m +≤≤-11 要使P S ?,则???≤+≥-3 121m m 解得3≤m (2)由题意得到S P = 又 []10,2-=P []10,2-=∴S 又[]m m S +-=1,1 ?? ?=+-=-∴10 121m m 无解,故不存在 【知识点】子集与推出关系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3 习题演练 【题目来源】 【题目】已知p :52<≤x ,q :141+≤≤-m x m ,R m ∈且p 为q 的充分条件,求m 的范围. 【答案】31≤≤m

子集与推出关系.doc

1.6子集与推出关系(导学案) 组卷:姜汉明 审卷:周海英 上课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班级__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的等价性,并掌握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推理的方法; 2、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及等价转化思想,了解集合知识的广泛应用性; 学习重点: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难点:子集与推出关系等价性 学习过程: 一、新知导学: 1. 回顾: 一般地,用α、β分别表示两件事, (1).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即α_____β,那么α叫做β的 _____条件 (2)如果β_____α,那么α叫做β的_____条件。 (3)如果既有α?β,又有β?α,就记作:α_____β,那么α叫做β的_____条件。 2.引例: 用“?”,“?”,“?”,“?”填空: (1){x x 是奉贤人}________{x x 是上海人} 我是奉贤人 ________ 我是上海人 (2)x>5 ________ x>3 {x|x>5} ________ {x|x>3} (3){x|x 2=1}_______{x|x=1} x 2=1 _______ x=1 3.问题思考 从上述引例中,子集与推出关系有怎样的联系? 规律:将符合具有性质α的元素的集合记为A ,将符合具有性质β元素的集合记为B , 若A ?B ,则α?β;反之,若α?β,则A ?B 。 4。概念: (1)定义:子集与推出关系是指集合的包含关系与集合性质的推出关系。 设A 、B 是非空集合,A={}α具有性质a a , {} β具有性质b b B =, 则βα??与B A 等价 (2) 一般地,证明:①充分性(“A ?B ”?“α?β” ) ②必要性(“α?β”?“A ?B ” ) (3)进一步剖析引例中的条件关系。 二、新知探究: 例1:利用集合与推出关系讨论α是β的什么条件? (1) A ? B ?α是β的____条件; (2) A ? B ?α是β的____条件; (3) A____B ?α是β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4) A____B ?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5) A =B ?α是β的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