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指导书二〇〇九年五月

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

2.实验时应细心听教师讲解,进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爱护公共财物,药品、器材不得擅自带出实验室。

4.室内不准放置食物,不准抽烟。

5.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炸、防触电、防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有机药剂、溶剂与远离火源,加热必须在水浴锅中进行。点燃酒精灯不能两灯相碰,喷灯高度要适中,防止酒精外溢飞溅,火柴残杆不许随便乱丢。易燃易爆药品操作要谨慎,处理安放要妥当。烘箱、电炉等用完后应立即截去电源,所有开关、电路及电线不得沾水弄湿,插、拨电插头时要小心。移、吸剧毒药剂时要用吸液器,毒剂的废液和含药培养基不得任意处置,必须倒入废液缸中。实验完成后要用肥皂洗手,喝水或饮食前要刷牙或漱口。一旦发生事故,应镇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

6.实验结束后,清理并归还所有器材,如有损坏应进行登记,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经教师审阅后,方能离开实验室。实验报告按时缴送,结果误差较大或有请假手续而未进行实验的学生,应在教师指定日期补做。

实验一农药物理性状测定

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各种不同剂型农药的物理性状鉴定方法,以使了解农药质量测定方法和物理性状对农药药效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粗、细硫磺,50ml平口烧杯,100m量筒,粗天平,500ml 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白纸,秒表,40目筛,试管,移液管,试管架,吸耳球,显微镜,测微尺,硬纸片。

三、实验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杀螟松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粗细硫磺粉、硬水。

四、实验方法:

1.粉剂—貌似密度法测定:

取一只已知重量的平口烧杯,将粗细两种硫磺粉先后装满,用硬纸片轻轻刮平,称重,求出粉剂重量,然后把硫磺粉全部倒出,将烧杯装满水,再将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记录毫升数,求出貌似密度。

同容积粉剂重量(克)

貌似密度=

同容积水的毫升数(毫升)

2.可湿性粉剂—湿润速度测定

取二只500毫升的烧杯于恒温水浴锅中,在烧杯中加入硬水,使水面与水浴锅的水平面平齐,待烧杯中的水温和水浴锅的水温达30±1℃的时,分别取经过40目筛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硫磺试样5克,置于120×120mm的白纸上,然后将两边卷起成园筒状,捏住约筒,在距离烧杯水平面约10cm,不断摇动纸筒,将试样在3—4秒内,均匀撒在水平面上,撒粉开始并立即用秒表计时,直至样品全部湿润为止,记录湿润时间,如此重复5次,取平均值,即为湿润速度。

3.乳油:

1.一般观察:乳油以外观透明,不分层,无沉淀为合格品。分别将甲胺磷、敌杀死等乳油自水面1cm高度滴入水中,不加搅拌,若能自动迅速分散,形成乳白色乳液者,则乳化性能良好,如果乳油油滴沉入水底,说明乳化性能不好,乳油药效期已过,不能应用于农田,沉积油珠越多,说明破坏愈严重。观察结果用文字记载。

2.油珠直径检查

质量好的乳油,稀释后油珠直径很小(一般以平均油珠直径在5um以下乳油质量较好)。方法是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油珠直径大小,每一样品取样50个油珠,测定直径,分别记载,取平均值比较各种乳油质量。

五、抽样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

抽查三位同学,分别鉴定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的物理性状。从三位同学操作过程中,发现不足,督其改正。并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农药物理性状测定有何实践意义?

2.比较粉剂和可湿性粉剂被水湿润难易程度,并说明原因。

3.通过实验,你能得出粉剂颗粒大小和可湿性粉剂湿润速度的快慢同质量好坏的关系吗?

实验二、农药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喷雾法、种苗处理法等农药使用方法,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的情感。

二、实验器材: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量筒,量杯,塑料桶,风镜,手套,粗天平,铁锹,木棍。小麦(水稻)种子20斤,白菜苗,水稻秧苗,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氧化乐果乳油,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斤棉种。

三、实验步骤:

(一)喷雾法:

1、喷雾器简介:

药桶、压力容器、喷头

2、喷雾器使用:

⑴检查喷雾器是否完好(漏水、压力、堵塞)

⑵根据所需浓度配药液。(确定浓度、药液量)

⑶根据风向确定行走(后退)方向(背对风向、倒走)

⑷确定喷雾部位(根据为害部位)

⑸喷雾完毕,清洗喷雾器,并倒置沥干。

3、注意事项:

[1] 施药人员应穿长衣长裤,带手套,口罩,风镜。

[2] 喷雾时,如出现故障,不能用嘴吹堵塞部位。

[3] 喷雾应周到均匀。

(二)药剂种子处理

1、粉剂拌种:按一定比例将种子与药粉放入拌种器内,以每分钟转30圈速度拌和3—4分钟,即可播种。如无播种器,可将种子与药粉放在内壁光滑容器内或光滑地面上,充分拌匀后,即可播种。如种子表面光滑,可先用少量水喷湿种子,再拌药粉。

2、液剂拌种(乳油、可湿性粉剂)

⑴称取10kg小麦种子,放于干净水泥地上

⑵称取20g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置于1000g水的手动喷雾器中,配成药液

⑶将药液均匀喷洒于小麦种子上,边喷边翻幼种子,药液喷完后堆放数小时,待药液全部被种子吸收,即可播种。

3、药剂浸种

⑴配药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5L

⑵称取棉种2500g。

⑶将棉子放入药液中。

⑷浸泡24h,捞出后即可催芽、播种。

(三)药剂秧苗处理:

⑴配药液: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液

⑵将拔出的水稻秧苗整株浸渍于药液中

⑶捞出秧苗,堆放0.5h,即可插秧,防稻叶瘟。

四、布置作业

写出本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三毒谷、毒饵、毒土、颗粒剂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毒谷、毒饵、毒土、颗粒剂的配制技术。

二实验器材

1.实验器具:量筒,天平,秤,水桶,铁锅,铁锹,漏勺,30目筛,60目筛。

2.实验材料:谷子,麦,米糠,秕谷,豆饼,棉子饼,菜籽饼,野菜,甘薯蔓,马铃薯,煤渣,砖粒等。

3.供试农药: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1.8%马拉硫磷粉剂。

三方法和步骤

(一)毒谷制作:毒谷是用害虫喜食的谷物与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制作而成的,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放入土壤中,用于防治地下害虫。

1.配方:磨碎玉米4公斤,1.8%马拉硫磷粉剂0.1公斤,两者配比(重量计)为40 :1。

2.制法:先把磨碎的玉米放入铁锅中煮至半熟,捞出晾至半干,然后将称好的1.8%马拉硫磷粉剂洒在玉米的表面上,拌均,晾至八成干,即可选用。每亩毒谷用量(干谷)0.75公斤。

3.注意事项:制成毒谷湿度要适宜,过湿时与种子混播会影响种子发芽,而且毒谷本身也易腐烂变质,缩短残效期。毒谷的湿度过干,则影响诱杀效果。

(二)毒饵制作:毒饵是用害虫喜食的饵料与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制成的。在作物生长期间施于地表,用于诱杀地下害虫、蝗虫等害虫。

1.配方:饵料与农药的比例是10 :1。本实验用饵料1公斤,90%晶体敌百虫0.1公斤。常用的干饵料有麦,米糠,磨碎的豆饼,磨碎的棉籽饼等。鲜饵料有野菜,甘薯蔓,马铃薯等。

2.制作:将干饵料放入铁锅中炒香,晾凉后,将敌百虫水溶液喷在饵料中拌匀,再加入与饵料等量的水,拌和均匀即可。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能能散开为宜。使用新鲜饵料制作毒饵,先将饵料切碎,后用稀释10倍的药液喷在饵料上,拌和均匀即可。

毒饵以傍晚条施或堆施在田间为宜,干饵料制成的毒饵,每亩用量1.5公斤,鲜饵料制成的毒饵,每亩用量7.5—10公斤。

3.注意事项:发霉变质的饵料及炒焦的饵料,不宜作毒饵。

(三)毒土配制

农药与细土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好为毒土。农药与细土垢配合比例,随农药种类和防治对象而异。如每亩用20%的甲基异硫磷乳油300—450毫升,加细土15—20公斤配成毒土,穴施或条施后覆土坷防治花生田蛴螬。每亩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20—40克加细土15—20公斤,在播前或播后至发芽前3—5天撒施,可防治鸭舌草、眼子菜等杂草。

注意事项:毒土要随配随用;土应取自非耕作层土壤;细土要湿润;药土要拌均;撒施要均匀。

(四)颗粒剂配制

颗粒剂是用农药与载体制成颗粒状制剂。

1.配方:煤渣粒状载体1000克,50%辛硫磷乳油30克。

2.制作:土法制作颗粒制时,先将砸碎的煤渣(砖粒、土粒)用30目筛去掉大的颗粒,两用60目筛,除支细小部分,剩余的如菜籽大小颗粒,便可作为载体。称取煤渣粒状载体1000克于干净水泥地面上,称取50%辛硫磷乳油30克倒入盛有100克水的喷雾器中,将药液搅均后,均匀喷雾到煤渣粒状载体上,经充分翻拌,阴干后即可使用。

3.注意事项:配制时,药剂与粒状载体必须充分拌均,使得每粒载体均沾附有药剂,否则影响防治效果。

四、实验作业

根据所作实践内容,叙述其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四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点滴法步骤,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二、需用器材:分析天平、简易点滴器(微量进样器)量筒(10毫升、100毫升)、吸管、烧杯(50毫升、100毫升)、培养皿(直径9mm)、小镊子、容量瓶、玻棒、温度计、湿度剂。

三、供试药剂:溴氰菊酯原药、丙酮

四、供试昆虫:3—4龄菜青虫幼虫。

五、实验步骤:

1.准备试验:用丙酮将溴氰菊酯原药配成若干个浓度,用微量进样器点滴1微升药液于3—4龄菜青虫幼虫前胸背板上,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虫。处理后将试虫放于垫有吸水纸的清洁培养皿内,加新鲜饲料,置于25℃下,24小时后检查结果,求死亡率。

2.求出毒力测定浓度:根据上述步骤,找出死亡率在20—90%的浓度区间,按等差数列要求,求出毒力测定的浓度。

3. 配出毒力测定浓度:用丙酮将溴氰菊酯原药配成步骤2计算出的5个浓度,另配1个丙酮溶液作对照,共6个浓度。

4.备好试虫,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虫。

5.求出供试昆虫体重:将每个处理的30头试虫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求每头试虫的平均体重,记入表格中,再将每10头试虫放在一个垫有吸水纸的清洁培养皿内等待处理。

6. 毒力测定操作:将上述待处理的试虫用不同浓度药液从对照开始,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点滴,每头试虫点滴1微升药液于前胸背板上。每处理完1 个浓度后,用丙酮洗涤微量进样器。药剂处理后的试虫放入恢复皿中,并加新鲜饲料于25℃环境中,48小时检查存活虫口数。

六、结果整理:

1.求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在试验中,如对照组死亡率在5—20%之间,必须求出校正死亡率,若对照组死亡率在5%以下,用死亡率表示,若对照组死亡率在20%以上,本试验失败。

)。以药剂浓度常用对数值作横座标,校正死亡率(死亡

2.求致死中量(LD

50

率)换算成机率值作纵座标,将浓度常用对数值—校正死亡率(死亡率)的机率值的五个组合点标于座标上,连成直线,在纵座标5处引一个于横轴平行线相交

。直线某一点,从这一点作下垂线相交于横轴上的对数值,查反对数表即为LD

50在点滴法中,为了更精确求得供试药剂致死中量,需根据用药浓度及体重求每头试虫的受药量(微克),并进一步换算成单位虫体的受药量(微克/克)=每头试虫受药量(微克)÷每头试虫平均体重(克)。

表1 点滴法触杀毒力测定原始记载表

表2. 点滴法触杀毒力测定数据换算表

1.绘制毒力曲线,求出致死中量。

2.影响本试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说明其道理。

实验五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生长速率法)

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生长速率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

并求有效中浓度(EC

50

二、实验材料:

1.供试菌种:28℃恒温培养三天的小麦赤霉病病菌菌丝。

2.供试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4.其他器材:分析天平,培养皿,三角瓶,移液管,玻棒,培养箱,三角尺,无菌水。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试验:用无菌水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若干个浓度,每一个浓度取1毫升于灭菌的培养皿中,每个浓度重复三次,分别向每个培养皿中倒入9毫升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等冷却后向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直径5毫米28℃恒温培养三天的小麦赤霉病病菌菌丝块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置于28℃下培养,24小时后检查结果,求抑制率。

2.求出毒力测定浓度:根据上述步骤,找出抑制率在20—90%的浓度区间,按等差数列要求,求出5 个毒力测定的浓度值。

3. 配出毒力测定浓度:用无菌水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步骤2计算出的5个浓度,另用无菌水作对照,共6个浓度。

4.制备含药培养基: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药液于灭菌的培养皿中,每处理3个重复,共18个培养皿,分别倒入9毫升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等冷却后向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直径5毫米28℃恒温培养三天的小麦赤霉病病菌菌丝块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置于28℃下培养,24小时后检查结果。

5.结果检查:培养48小时后,检查各处理菌的生长情况,用三角尺测量菌落生长的直径,每个菌落重复测量二次,以平均值代表该菌落的直径。以培养48小时菌落直径(毫米)来表示菌落生长的速率(毫米/48小时),将检查结果填入下表中,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组的生长速率—处理组的生长速率)÷对照组生长速率×100

)。以药剂浓度常用对数值作横座标,将抑制率换算

6.求出有效中浓度(EC

50

成机率值作纵座标,将浓度常用对数值—抑制率的机率值的五个组合点标于座标上,连成直线,在纵座标5处引一个于横轴平行线相交直线某一点,从这一点作

下垂线相交于横轴上的对数值,查反对数表即为EC

50

生长速率法试验结果统计表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移动菌碟时,接种针应消毒,速度要快,二皿开口要小。

五、作业

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哪里?总结本实验收获和问题。

2.绘出毒力曲线图并求出EC

50

实验六除草剂的生物测定

一、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高梁法和去胚乳小麦幼苗法的测定方法,学会在除草剂筛选和机理研究中的运用。

二、实验材料:

1.供试药剂:50%丁草胺乳油,50%苯达松乳油。

2.供试生物材料:小麦种子

3.其他器材:培养皿,移液管,三角瓶,干砂,粗天平,磁盒,尺子,镊子。

三、实验方法:

1.高梁法

1. 催芽:将同一品种的高粱种子在25℃恒温箱中催芽24小时。

2. 配药:将供试药剂稀释5个浓度,稀释剂为蒸馏水。

3. 药砂制备:称取124克过筛的干砂放在磁盒内,用移液管吸取16毫升药液于称好的干砂中,搅拌均匀,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再用尺子刮平,制备秩序是先做对照,再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注意编上号。

4. 接种高粱芽:在盛有药砂的培养皿中,先用镊子点10个穴,穴的大小与种子等同,然后用镊子挑胚根长短相似的高粱种子10粒放入穴中,种子的胚部向外,先接对照,再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全部接好后盖上培养皿,在培养皿的上下部用纸条封好,斜靠在温室内的架子上,和垂直线成15度夹角,在25℃下培养5天后检查结果。

(二)去胚乳小麦幼苗法

1. 催芽:将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在25℃温室中催芽5天,此时幼苗芽长约2—3厘米。

2. 配药:将供试药剂稀释5个浓度,稀释剂为蒸馏水,蒸馏水为对照。

3. 药剂处理:将每个处理药液吸取8毫升于各个50毫升的小烧杯中,再将预先选好的长度基本一致的小麦苗10株,摘除胚乳,并在蒸馏水中摆动几下,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份,同时放入杯中,但勿使幼芽接触药液,扶正后放在25℃温室中,生长五天,检查结果。注意在培养过程中,每天要补充蒸馏掉的蒸馏水。

4. 结果记入下表中。

表1 高粱法结果观察记载统计表

表2去胚乳小麦幼苗法结果观察记载统计表

(对照组长度-对照组基数)-(处理组长度—处理组基数)

抑制率(%)= × 100

对照组长度-对照组基数

对照组鲜重-处理组鲜重

鲜重减少率(%) = × 100

对照组鲜重

活性分级:+ 微 ++ 小 +++ 中 ++++极大 +++++ 致死

四、作业:

1. 写出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2.你认为,本实验应掌握好哪些步骤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实验七农药对植物的药害试验——拌种法

一、目的要求:在生产中,常因不正确使用农药而引起了植物的药害,其原因主要是对药剂性质,植物反应和环境条件没有把握好,为了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必须在药剂使用前进行药害试验。

二、实验器材:

1.供试生物:小麦种子

2.供试农药: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其他器材:粗天平,培养皿,三角瓶,镊子,尺子等。

三、实验方法:

1.药剂处理:先同一品种、籽粒大小基本一致、发芽率高而整齐的小麦种子6份,每份50克,将其中的5份放入150毫升的三角烧瓶中,再分别称取小麦种子重的0.05,0.1,0.2,0.4,0.8倍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别装入编号的三角瓶子中,用塞子塞紧瓶口,充分振摇2分钟,使药均匀附在种子表面。

2.培养砂的制备:用清水反复漂洗通过20号筛目的砂土,除去粘土、可溶性物质及其他杂质,然后用稀盐酸处理除去碳酸盐,再用清水反复洗涤,直到不显酸性为止,最后用蒸馏水洗涤一次,在120℃以内的温度下烘干待用。为了好观察要的生长情况,可在砂中加入0.5——1%的木炭粉。

3.发芽试验:将上述干砂600克置于磁盒中,加入150毫升蒸馏水搅拌均匀,然后在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中放入60克湿砂,轻括平后,用镊子挑取已拌药的种子50粒,均匀放入培养皿中,再将种子压平,再加湿砂40克于种子上面,覆盖均匀后置于25℃温箱中进行发芽试验。每浓度重复三次,以未拌药的种子为对照。

结果检查与记载:三天检查发芽势,七天检查发芽率,并观察芽和根的情况。检查时,可在各处理里,随机抽取10株,测量其芽和根的长度(根长一般取其长的根3支,取其平均数),求其平均长度,并记载其对药剂的反应。

拌种法试验结果统计表

作物品种:药剂名称温度:培养时间:

1.记载实验结果,描述药害症状,分析药害作用。

2.为减少或防止药害发生,在农药使用中就注意什么问题?

实验八波尔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和质量检查,并要求掌握配制原理和技术要点。

二、实验器材:粗天平,烧杯,量筒,试管,酚酞指示剂,玻棒,生石灰,

硫酸铜(CuSO

4.5H

2

O)。

三、配制原理:波尔多液是硫酸铜溶液和生石灰乳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天

蓝色胶状悬液,其有效成份是Ca(OH)

2结合在[Cu(OH)

2

]

3

CuSO

4

的结晶中,形

成一系列的复合物CuSO

4·xCu(OH)

2

·y Ca(OH)

2

·z H

2

O。

四、配制方法

波尔多液配制有等量式,倍量式和半量式等三种原料重量配比,其中以硫酸铜为标准,如等量式则为硫酸铜和生石灰重量比为1∶1,倍量式则为硫酸铜和生石灰重量比为1∶2,半量式则为硫酸铜和生石灰重量比为2∶1。但波尔多液配制常见是等量式配制。本实验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并比较所制波尔多液质量的好次。波尔多液配制原料比例常见是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200)。

1.配制步骤

称取2克硫酸铜溶解于20毫升水中,即成10%硫酸铜原液。

称取2克生石灰溶解于20毫升水中,即成10%石灰乳原液。

高,质量越差,反之,质量越好。

沉降率的测定:将以上配成的六种波尔多液分别移入到6个100毫升的带塞的量筒中,,倒至100毫升刻度处,塞紧筒塞,上下颠倒10次,编上号并排放在实验台上,静置半小时,1小时和2小时后,分别记下上部澄清液粒的高度,根据下式分别计算出沉降率。

并记入下表。

沉降率(%)=上部澄清液粒的高度(毫升)÷总高度(100毫升)×100

性。

五注意事项

1.硫酸铜应选择天蓝色有光泽的结晶。

2.生石灰应选色白质轻块状的,若用熟石灰应增加30%的用量。

3.配制两液时的温度不应高于室温,石灰消解后石灰乳的温度要降至室温时才能混合。

六作业

1.比较本实验六种配制方法所产生的波尔多液的质量。

2.你认为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植物病理学题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拉丁学名 一、病原菌拉丁学名 1、真菌 Plasmodiophora (根肿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 Achlya (绵霉属)Pythium (腐霉属) Phytophthora(疫霉属)Peronospora(霜霉属) Spongospora (粉痂菌属)Polymyxa (多粘菌属) Saprolegnia (水霉属)Aphanomyces(丝囊霉属)Sclerospora(指梗霉属)Plasmopara (单轴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假霜霉属)Bremia (盘梗霉属)Albugo(白锈属)Peronophthora(霜疫霉属) Rhizopus (根霉属)Mucor(毛霉属) Choanephora(笄霉属)Absidia(犁头霉属) Taphrina(外囊菌属)Blumeria(布氏白粉属) Ceratocystis(长喙壳属)Gibberella(赤霉属) Valsa(黑腐皮壳属)Elsinoe(痂囊腔菌属) Guignardia(球座菌属)Venturia (黑星菌属) Sclerotinia (核盘菌属) Erysiphe(白粉属属)Sphaerotheca(单丝壳属) Podosphaera (叉丝单囊壳属)Phyllactinia(球针壳属) Uncinula (钩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壳属) Meliola(小煤炱属)Glomerella (小丛壳属) Gaeumannomyces(顶囊壳属)Cryphonectria(隐球丛赤壳属)Gnomonia(日规壳属)Phyllachora(黑痣菌属)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姓名: 成绩 1.什么是生物技术?(10分) 答: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及成活率的关系?(10分) 答: (1)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病毒在植物体内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传播,因此在植物体内含量不均匀,顶端分生组织带毒少,病毒含量低。 (3)进行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越小,带有病毒的可能性越小,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脱毒效果越好。但茎尖太小,离体培养时成活率小,反之则反。 3.何谓原生质体融合?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及体细胞杂种的筛选和鉴定技术?(20分) 答: (1)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 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2)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 硝酸钠法、高钙离子法、PEG法、电融合法、多聚化合物法以及聚集微束激光法。 (3)体细胞杂种的筛选: 根据不同对象和目的,可用各种方法,如按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繁殖状态上的差异,或利用融合细胞对温度、药物的敏感性、营养要求不同等特性进行分离选育,主要有遗传互补选择、形态特征选择、生长特性选择、敏感差异选择、低密度培养选择等方法。 (4)体细胞杂种的技术鉴定: ①、RFLP和RAPD应用于鉴定体细胞杂种;②、种特异重复DNA;③、Southern杂交在体细胞杂交中的应用;④、基因组原位杂交仔植物杂种中鉴定;⑤、其它方法。如SSR、核糖体DNA间隔序列分析及内部转录间隔区分析。 4.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哪些?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 答: (1)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SSR (简单序列重复)、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4种。 (2)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1)品种鉴别与产权保护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理念

校训:团结、奋发、严谨、求实 团结: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就是相互配合,真正的团结就是无条件的配合。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中。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 奋发:指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严谨:形容态度严肃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求实: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 校风:厚德、至善、强能、健美 厚德:“厚德”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点。今天看来,“厚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日常道德修养,二是高远博大胸怀。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修养,交通法规的遵守、公共场所的使用、公共设施的爱护、环境卫生的维护、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人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厚德。“厚德”就是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厚德”这个理念,“厚德”就是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性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 至善:“最崇高的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出于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强能:出自《后汉书·河间王开传》,解释为能力超人,即一个人的某些方面能力显现出高于别人一筹。亦作“彊能”。精明强干。 健美:是一种对身体的雕刻,是与人的形体美密切相联的,健美是形体美的基础。健美还要求具有充沛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和青春的活力。 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 敬业: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及学习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学习态度。由职业理想、立业意识、职业信念、从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构成。 职业理想:即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要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能引导从业者高瞻远瞩,志向远大。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整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指导书 二〇〇九年五月

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 2.实验时应细心听教师讲解,进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爱护公共财物,药品、器材不得擅自带出实验室。 4.室内不准放置食物,不准抽烟。 5.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炸、防触电、防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有机药剂、溶剂与远离火源,加热必须在水浴锅中进行。点燃酒精灯不能两灯相碰,喷灯高度要适中,防止酒精外溢飞溅,火柴残杆不许随便乱丢。易燃易爆药品操作要谨慎,处理安放要妥当。烘箱、电炉等用完后应立即截去电源,所有开关、电路及电线不得沾水弄湿,插、拨电插头时要小心。移、吸剧毒药剂时要用吸液器,毒剂的废液和含药培养基不得任意处置,必须倒入废液缸中。实验完成后要用肥皂洗手,喝水或饮食前要刷牙或漱口。一旦发生事故,应镇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 6.实验结束后,清理并归还所有器材,如有损坏应进行登记,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经教师审阅后,方能离开实验室。实验报告按时缴送,结果误差较大或有请假手续而未进行实验的学生,应在教师指定日期补做。

实验一农药物理性状测定 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各种不同剂型农药的物理性状鉴定方法,以使了解农药质量测定方法和物理性状对农药药效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粗、细硫磺,50ml平口烧杯,100m量筒,粗天平,500ml 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白纸,秒表,40目筛,试管,移液管,试管架,吸耳球,显微镜,测微尺,硬纸片。 三、实验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杀螟松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粗细硫磺粉、硬水。 四、实验方法: 1.粉剂—貌似密度法测定: 取一只已知重量的平口烧杯,将粗细两种硫磺粉先后装满,用硬纸片轻轻刮平,称重,求出粉剂重量,然后把硫磺粉全部倒出,将烧杯装满水,再将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记录毫升数,求出貌似密度。 同容积粉剂重量(克) 貌似密度= 同容积水的毫升数(毫升) 2.可湿性粉剂—湿润速度测定 取二只500毫升的烧杯于恒温水浴锅中,在烧杯中加入硬水,使水面与水浴锅的水平面平齐,待烧杯中的水温和水浴锅的水温达30±1℃的时,分别取经过40目筛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硫磺试样5克,置于120×120mm的白纸上,然后将两边卷起成园筒状,捏住约筒,在距离烧杯水平面约10cm,不断摇动纸筒,将试样在3—4秒内,均匀撒在水平面上,撒粉开始并立即用秒表计时,直至样品全部湿润为止,记录湿润时间,如此重复5次,取平均值,即为湿润速度。 3.乳油: 1.一般观察:乳油以外观透明,不分层,无沉淀为合格品。分别将甲胺磷、敌杀死等乳油自水面1cm高度滴入水中,不加搅拌,若能自动迅速分散,形成乳白色乳液者,则乳化性能良好,如果乳油油滴沉入水底,说明乳化性能不好,乳油药效期已过,不能应用于农田,沉积油珠越多,说明破坏愈严重。观察结果用文字记载。 2.油珠直径检查 质量好的乳油,稀释后油珠直径很小(一般以平均油珠直径在5um以下乳油质量较好)。方法是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油珠直径大小,每一样品取样50个油珠,测定直径,分别记载,取平均值比较各种乳油质量。 五、抽样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 抽查三位同学,分别鉴定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的物理性状。从三位同学操作过程中,发现不足,督其改正。并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农药物理性状测定有何实践意义? 2.比较粉剂和可湿性粉剂被水湿润难易程度,并说明原因。 3.通过实验,你能得出粉剂颗粒大小和可湿性粉剂湿润速度的快慢同质量好坏的关系吗?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得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与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植物病害得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得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与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与流行得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就是制订防治措施得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得核酸类型主要为( )。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蠕传病毒属得传播介体为( )。 A、叶蝉 B、飞虱 C、蚜虫 D 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细菌 5、下列( )属于真菌得营养体。 A、菌核 B、假根 C、双核菌丝 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得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得寄主,这种现象称( )。 A、专化型 B、专性寄生 C、单主寄生 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得就是( )。 A、锈菌 B、木耳 C、黑粉菌 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就是( )。 A、弱性寄生物 B、专性寄生物 C、腐生物 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得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就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的生育期分别是、、。 2.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有、、。 3.稻纹枯病菌的再侵染主要靠。 4.棉花枯萎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和,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及地。 5.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形态体是、再侵染形态是。 6.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分为、、和 。 7.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是,防治的中心措施为。 8.烟草病毒病病原主要有TMV和CMV两种,前者通过传染,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传播。 9.影响玉米斑病的主要因子有、、。 10.甘薯黑斑防治措施的“一留”“二侵”“三高”分别是指 。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法,对鉴别寄主反应为RssssRs,病菌小种命名为()A.B3B.C15C.F2 D.B4 2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 A.慢性病斑B.白点病斑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 3.水稻中后期病害一次用药兼治的最佳时期是() A.分蘖期B.灌溉期C.始穗期D.黄熟期 4.田间普查棉枯、黄萎病的理想共同时期是() A.6月B.7月C.4月D.8月 5.油菜病毒病最感病生育期是() A.苗四叶期B.花期C.抽苔期D.成熟期 6.由于三种小麦锈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春季三种锈病在田间发生早迟顺序为()A.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 C.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D.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 7.下列何种病害属于花期系统侵染病害() A.小麦腥黑穗病B.小麦秆黑粉病 C.小麦散黑穗病D.大麦坚黑穗病 8.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以()为中心 A.选育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轮作 C.加强栽培管理D.化学防治 9.甘薯软腐病在()经常发生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就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就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她基础学科得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得特性与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得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得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就是指通过微生物得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得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就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得一系列技术得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与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什么就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horticultural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得一门技术,它就是园艺学与生物技术得交叉技术学科,就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与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得、这些先进得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得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 指无菌与人工控制得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得胚胎(成熟与未成熟得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得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就是植物组织培养得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得原理与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得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与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得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 就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得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得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得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得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就是指可遗传得并可检测得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得分子标记就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 4、您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得DNA片段。? ——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得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得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得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得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得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得结构与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得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 总学时:70 ,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先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玉米、薯类、果树、蔬菜等主要作物的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进行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具备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植物病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答疑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常见植物病害症状识别要点,掌握重要病害的病原鉴定、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理论讲授的内容,采用实验室病害症状和病原物形态的观察和病害田间调查等方式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诊断、鉴定或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诊断病害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结构及安排(以典型病害为例,共40学时) 第1-2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任务和目标):主要介绍本门课程,了解课程性质及主要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参考资料目录等。 1.1 历史大事件 1.2 课程性质及任务 1.3 目的要求 1.4 授课对象及要点 1.5 教学方法 1.6 课程考试 1.7 相关参考资料 第3-6讲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北区规划调整及建筑设计方案公示公告(2020)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北区规划调整及建筑设计方案公示公告(2020)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东部新城辉煌路以东、港口路以西、迎宾东路以南、天柱山东路以北。2005年10月该项目方案经我局审定。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原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求,为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现委托安徽艺源建筑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北区规划调整及建筑方案。本轮方案设计内容:1.拟将院区北侧原规划一栋5层校医院及后勤用房(D7)和一栋3层食堂(D6)调整为一栋4层创业园大楼(D6),调整后建筑面积为4152m2。2.拟将校体育场南侧原规划一栋2层室内体育馆(C2)调整为一栋1层体育用房(C2)及一栋1层建筑工程系实训车间(B6),调整后建筑面积分别为1518m2、2047 m2。调整后院北区用地面积为182576.56 m2,容积率由0.45调整为0.55、建筑密度由11.78%增至15.12%、绿地率不变。经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理委员会2020年第三次议题审查小组会审议,原则同意调整 为充分尊重公众对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阳光规划和科学规划,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住建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水岸花都小区配套用房调整内容予以公示。 欢迎社会公众在公示期间通过来访、来电、来信对该方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如有意见,公示期满前请按下列联系方式来电或提供书面意见。涉及重大利害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如需申请听证,请在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公示方式: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规划公示”栏公示 在项目现场张贴展板、设置公示意见箱公示 公示期: 2020年4月15日至2020年4月23日 联系人: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科 电话(略) 地址:安庆市市府路10号 2020年4月15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2020电大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 B.飞虱 C. 蚜虫D 线虫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病毒 C. 线虫 D.细菌 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 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我对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专业的认识

我对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专业的认识 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学,又称森林保护学,是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森林病虫害及其有害生物防治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它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及方法为基础,肩负保护森林的重耍任务,对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森林有益作用和合理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首先要保护好森林,为其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同时还必须控制一切不利于森林生长发育的条件,保护森林免遭病、虫、鼠、火等灾害。 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的祖先最初生活在森林,森林提供给他们生存的一切,人类从森林起源,如今,森林依旧为我们提供着生活和生产的的必需品。同时,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缓解“温室效应”。我国造林绿化事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经超过8亿亩,森林面积达26.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然而,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1950年代为100万公顷,1960年代为140万公顷,到了1990年代上升至1100万公顷,平均年递增25%,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总森林面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导致病虫危害加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也在增大。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很多地区的病虫灾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地区几乎年年暴发。如果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在课上,我认识了几种常见的森林病虫,如松材线虫,烟粉虱等。松材线虫会导致松树患上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病原线虫侵入树体后,松树的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变色,松脂停止流动,萎蔫,而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的针叶红褐色,当年不脱落。松树从出现症状至死亡约需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发病和死亡过程的时间是该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寒冷地区,松树当年感染了松材线虫也可能在第二年才枯死。松材线虫侵入树体后不仅使树木蒸腾作用降低,失水,木材变轻,而且还会引起树脂分泌急速减少和停止。当病树已显露出外部症状之前的9-14天,松脂流量下降,量少或中断,在这段时间内病树不显其他症状,因此从泌脂状况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松材线虫病症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量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接着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为害和产卵的痕迹;再就是大部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201011083510)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 分,每题1 分) 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 a )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 c. 只有初侵染 d.积年流行病害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a. 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 c.油菜霜霉病菌 d.玉米丝黑穗病菌 e.小麦白粉病菌 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d )。 a.1951 1961 1971 b.1955 1965 1975 c.1955 1975 1985 d.1950 1964 1990 9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b、c、d )。 a.猝倒病 b.立枯病 c.灰霉病 d.生理性沤根 10、茄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 c )。 a.TMV 和TuMV b.CMV 和CaMV c.TMV 和CMV d.CaMV 和TuMV 11、蔬菜苗期病害主要在(b、c)越冬。 a.种子 b.土壤 c.病残体 d.昆虫 12 、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a、b、d )等措施。 a. 高温闷棚 b.喷施1%红糖 c.喷施农用链霉素 d.选用抗病品种 13、防治白菜软腐病的常用药剂为(c)。 a.多菌灵 b.百菌清 c.农用链霉素 d.病毒A 14、瓜类白粉病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颗粒为病菌的(b) a.分生孢子器 b.子囊壳 c.分生孢子 d.菌核 15、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a )。 a.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b. 发生软腐,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c. 发生软腐,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d. 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园艺植物保护学各论

1.苹果和梨锈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和幼果。 受害叶片:叶正面产生橙黄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表面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粒点(性孢子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干燥后小粒点变黑色。叶背面隆起,长有灰黄色毛管状物(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黄褐色粉末(锈孢子),病斑后期变黑干枯。 转主寄主:桧柏等的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黄色小点,后肿胀,形成膨大的纺锤形菌瘿,翌春产生褐色圆锥形角状物(冬孢子角),干燥时干缩成污胶状物,暴雨后可形成橘黄色舌状胶质物 2)病原物:担子菌门胶锈菌属,梨:亚洲胶锈菌;苹果:山田胶锈病 3)病害循环:不完全型转主寄生锈菌(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4种类型)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冬孢子角—担孢子(随风传播,只侵染梨树)→性孢子器→锈孢子器(不能危害梨树,而是转主寄主,越冬越夏) 4)防治:因为病害循环有两大特点:无再侵染;具有转主寄主,所以防治策略为:消灭转主寄主和及时喷药保护 2.葡萄灰霉病 1)症状:从伤口处开始发病,初产生黄色、凹陷的病斑,逐渐扩大至全果及果橞,导致果粒软腐,病部长出灰色的霉层,散出霉臭味。 2)病原物:半知菌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 3.茄科蔬菜灰霉病 1)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叶、茎、花、果等所有地上部分均可感染。 叶感病后多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病斑呈V形扩展,初呈水浸状,后为浅褐色,边缘逐渐变为黄色;果感病后变灰白色,软腐。病部表面均可产生一层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病原物:灰葡萄孢 3)防治:a、调节棚室环境条件;b.减少侵染源;c.药剂防治;d.生物防治 问:以灰霉病为例说明广寄主、高抗药性风险病害的遗传变异与防治策略。 答:合理用药。 方法是:①轮换用药:一个地区,一块园地,切忌长期使用单一的或性能、作用机理相似的农药,为了避免抗药病虫种群的形成,最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几个农药品种轮换交替使用。 ②混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施用,可以避免或减缓病原物产生抗药性。 4.苹果和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 1)症状:○1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的暗褐色病斑,中央呈瘤状突起,周围组织凹陷,边缘开裂。翌春,病斑中央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抱子器或子囊座)。 ○2多年生主干或主枝:病斑多限于皮层,少数可达木质部。 2)病原物:子囊菌门葡萄座腔菌属葡萄座腔菌 3)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在下雨时散出,引起初次侵染; 4)防治: ①培育和选用无病苗木; ②加强栽培管理; ③消灭菌源; ④病部治疗; ⑤生长期喷药保护;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一、行业需求背景分析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二十一世纪,中国将成为主要的旅游中心,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市场规模扩大,酒店行业的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酒店行业除了对服务人才的传统需求增加外,对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的星级酒店从2000年的6029家增长到了2008年年底的14099家,星级酒店总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3%。2000年到2008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从59万间增长至159.14万间左右,年均增长率为7.7%,而现有的酒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在这种形势下,酒店企业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也迫切需要既具有专业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又懂得酒店行业的运作规律,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管理人才。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依靠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酒店企业所需要的该类高级管理实用性人才是符合高职教育办学方向的,同时也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解决该类人才紧缺的办法。 安徽是旅游大省,“十一五”期间安徽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09年,安徽省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3.38%;旅游总收入达到908.90亿元,同比增长23.30%,占全省GDP的9.04%。“十二五”期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继续得到宏观政策的支持。未来几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将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与国内外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需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合作、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安徽省酒店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我省酒店类人才需求创造了广阔空间。 安庆是安徽的旅游大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酒店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城市的窗口,成为优先发展的行业。目前,集中了锦江之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4.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5.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6.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7.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8.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9.变色病株的色泽发生改变。 10.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11.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 12.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13.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 14.综合征一种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5.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6.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7.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8.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19.再侵染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20.越冬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 21.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22.活体营养型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却并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仅以吸器进入寄主细胞的寄主物。 23.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24.致病性指病原所具有的损害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25.菌物(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样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和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2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真菌的许多菌丝称作菌丝体。 27.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 28.有隔菌丝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 29.无隔菌丝许多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横隔膜加以分开,整个菌丝是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30.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