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

生物电子等排概念最初应回溯到1919 年。当时Langmuir 用它解释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相同价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在理化性质方面的相似性, 如O2-、F- 和Ne, N2和CO, N2O 和CO2, N3和NCO, 以及NO3-与CO32-等。在这些相似分子和离子的基础上, 他确定了21 组电子等排体, 进一步推断这些分子的电子数目和排列状况也相同, 提出了电子等排体( isostere) 的概念, 即凡是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和相同数目电子, 并且电子排列状况也相同的分子、原子或基团( 离子) 称为电子等排体。1925 年, Grimm结合了Hinsbeng 和Huckel 的环等价部分概念并加以扩展, 提出氢化物替代规律( hydride displacement law ) , 它的内容是: 从元素周期表中第Ⅳ主族起, 任何一种元素与一个或几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的分子或基团称为假原子( pseudoatom) , 即某一元素与一个或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的假原子的性质与比它高1 族或2 族的元素相似。1932 年, ERLENMEYER 将GRIMM定义的电子等排体进一步扩展到外围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和分子, 并首先把电子等排概念与生物活性联系起来, 应用其解释电子等排体生物活性的相似性。1947 年, Hansch 提出, 凡在同一标准的实验系统中能引起相似生化或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均是电子等排体。1951 年, Friendman 把有些分子或基团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联系起来, 提出了生物电子等排及生物电子等排等新概念。至此,电子等排体已经突破了应用在医药化学领域中的传统内涵。1971 年, Arins 指出生物电子等排应是在许多类型化合物中可以相互替换的基团。1979年, Thornber 综合了电子等排体的概念, 提出凡具有相似理化性质且由其产生广泛的相似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都应是生物电子等排体[1]。

随着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广泛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范围逐渐扩大, 研究者把生物电子等排体分为2 类, 即经典和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Grimm的氢化物替代规律及Erlenmeyer 定义所限定的电子等排体。取代基团的形状、大小和外层电子构型大致相同,组成基团的原子数、价键数、不饱和程度及芳香性等方面极其相似, 按照Erlenmeyer 氢化物取代规律可分为一价、二价、三价、四价及环内等价5 种类型。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不符合Erlenmeyer 的电子等排定义,基团的原子数可以不同,形状和大小变化亦较大,但保留了原基团的pKa值、静电势能、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等性能,因而仍显示相应的生物活性,如—CO —和—SO2—以及—SO2NH2和—PO( OH) NH2等[2]。

1.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1.1一价生物电子等排体

单价原子或基团一价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中的例子很多,主要包括F 替代H, NH2替代OH,SH替代OH,F 、OH、NH2、CH3 (Grimm 的氢化物取代规律) 之间的相互替换和C l 、B r 、S H 、O H(Erlenmeyer 对Grimm的氢化物取代规律的扩展)之间的相互替换等。F 取代H 为一价生物电子等排替换中最常用的。由于氟在卤素中的特殊性,它与氢原子更为类似。空间大小上更像H,两者范德华力半径分别为1.2 ?及1.35 ?。其次,氟为卤素中电负性最强的原子,与碳形成非常稳定的键,这一特点可解释氟衍生物对代谢降解更稳定的原因。另外,由于氟没有空的 d 轨道,因此不能与电子供体形成共振效应。正是由于氟原子的上述特殊性,在药物设计中经常用F 取代H 以提高其代

谢稳定性[3,4]。

利用电子等排体进行药物设计,所得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没有规律性,活性可以增加,也可能减弱,有时甚至得到生理作用相拮抗的化合物。一般同一主族元素的相互置换,生物活性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如F 、Cl 、Br 、I 相互置换活性往往相似。在化合物中引入Cl 、Br 、I 代替氢原子均可增加其脂溶性,而氟原子在芳香族化合物中可增加脂溶性,在脂肪等族化合物中则降低脂溶性。卤素主要是吸电子诱导效应,以氯和溴作用最强、碘次之,氟的作用最弱。不同卤素取代后对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的影响[6](图1.1) X O N H IC 50X=H 1200X=CF 3 100

X=SO 2CF 3 27X=Br 115

图1.1

艾格福公司开发的含三唑基团的喹唑啉类杀菌剂 fluquinconazole ( 2) 是用F 替代 quinconazole( 1) 中的H 而得[1]。见图1.2

N N O

Cl

Cl N

N N N N O Cl Cl

N N N

F

quinconazole( 1) fluquinconazole ( 2) 图1.2

大部分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开发是以 CF 3 替代已知化合物分子中的 Cl, 经结构优化而得;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开发是用 F 替代先导化合物化学结构中的Cl 而得;磺酰脲类除草剂如 CGA136872( 4)是用OCHF2替代先导化合物( 3)中OCH3而得。OCHF2替代先导化合物A 中OCH3而得; DPX- 66037( 6) 是用OCH2CF3替换DPXA7881( 5)化学结构中的OCH2CH3并经进一步优化而得[1]。见 图1.3

CO 2CH 3SO 2NHCONH

N N

OCH 33 CO 2CH 3SO 2NHCONH N N OCHF 22

( 3) ( 4)

CO 2CH 3

SO 2NHCONH N N

NHCH 3OCH 2CH 3CO 2CH 3SO 2NHCONH N N N N 2CF 3CH 3H 3C

( 5) ( 6)

图1.3

杀菌剂氟酰胺( 8)是用 CF 3 替换灭锈胺(7)化学结构中的CH 3 而得。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杀菌剂 SYPL190 是在杀菌剂CME151 的基础上,以 F 替代 Cl 得到,其生物活性特别是治疗活性高于CME151[1]. 见图1.4

CH 3O NH OCH 3 CF 3

O NH

OCH 3

(7) (8)

图1.4

毛春晖以二芳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 ANS118( 9)为先导, 运用生物电子等排的分子设计思想,将其分子结构中苯并二氢吡喃环的苯环上的甲基换成氯原子,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5-氯苯并二氢吡喃-6 -甲酰基-N-叔丁基-N-取代苯( 杂) 甲酰肼类衍生物( 10) 。生测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绝大多数活性优于RH5849。见图1.5

O CH 3O NH N O O Cl O

NH N

R

( 9) ( 10)

图1.5 从磺胺类药物发现的口服降血糖药氨磺丁脲的芳氨基用甲基取代得到甲苯磺丁脲,降血糖活性明显增加,以后用卤素取代其中的甲基,并将丁基改成丙级,得到的氯磺丙脲,半衰期延长,毒副作用大为减小[6]。见图1.6

R S

NH

O

O

O

NH

CH 3R=CH3R=Cl 氨磺丁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R=NH2

图1.6

1.2二价电子等排体

最常见的二价电子等排体有—O —、—S —、—NH —、—CH 2—,由于他们的键角的相似性导致立体相似性,但疏水性相差较大,因此在化合物结构中相互替代时,生物活性将会发生变化,如酯和酰胺,在酯化合物中,C — O — C 键的旋转受到共扼和脂烃取代基的影响 ,脂肪族酸酯以顺式占优势,酰胺亦处于类似平面结构,占优势的构型也是顺式。因此含有相似结构组份的酯基和酰胺基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如普鲁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 ,都具有局麻作用 ,但前者活性强,这是因为酯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最低 ,与受体产生偶极吸引而产生药效 。

哌替啶类似物中多数均强于哌替啶,只有—S —置换后活性较弱,可能在体内被氧化为亚砜或砜基使极性增加而致[6]。见图1.7

N

O O

CH 3

X X 相对镇痛作用—H

O NH S

1122080 1.5

图1.7

用—CH2CH2—取代氯丙嗪杂环中的—S —,得到有价值的抗抑郁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换中的—CH2—再分别用—O —、—S —、—NH —代替,得到系列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多塞平已经用于临床。见图1.8 S N N N

N N

O

氯丙嗪 丙咪嗪 多塞平

图1.8

苯氧基代替( 11) 中的苄基( 相当氧取代亚甲基) ,可得到苯醚菊酯。苯醚菊酯在光照下, 在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无机矿物稀释剂中稳定, 而且活性高、 合成容易。用氯取代苯醚菊酯中的甲基得到氯菊酯。氯菊酯的光稳定性比除虫菊酯和早期合成的除虫菊酯要高得多[1]。见图1.9

CH 2Ph O O

OPh O

O

( 11) 苯醚菊酯

OPh O

O

Cl Cl

氯菊酯

图1.9

HONG 等人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酚妥拉明类似物。用N 原子替换酚妥拉明上与环相连的C 原子, 合成了化合物和,新化合物对小鼠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分别是酚妥拉明的1. 6倍和4. 1 倍。见图1.10 N

OH N H N N HN N H N

化合物12 R=CH3 化合物13 R=H

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类似物

图1.10

1.3三价电子等排体

在开链结构中三价生物电子等排体应用较少,应用最多的为 —CH=与—N=的环内互换。例如乙二胺类的抗过敏药用—CH=代替—N=得到丙胺类化合物,其抗过敏作用比前者有所增强。

用吡啶替换苯苄胺的苯环可以得到抗组胺药美吡拉敏。由于吡啶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与水形成氢键,增加药物的亲水性,从而增加了对抗组胺的活性。将新安替根分子侧链中的—N=用—CH=代替,苯环上的用替代而得到的氯苯那敏是一个镇静副作用较小的抗组胺药。见图1.11

N

N

O CH 3

N N

O CH 3

N

安替根 美吡拉敏

N

Cl N

氯苯那敏

图1.11 吲哚美辛具有极好的抗炎作用,但有严重的胃肠道副反应。用—N=C 替换—C=C 其5—OCH 3用—F 替换。 将—Cl 用CH 3SO —取代得舒林酸,有极强的抗炎活性。F 原子增强药效, CH 3SO —增加溶解度, 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抗炎活性显著。CH 3SO 也由于—S +—?O -键的形成构成一个手性中心。舒林酸是一个D 和L 型的消旋体混合物, 二者有等同的活性。见图1.12 N

H 3CO 2OOH C=O

Cl F 2OOH

S

O H 3C

吲哚美辛 舒林酸

图1.12

选择性磷酸二酯酶Ⅳ抑制剂 (PDE —4),4—甲氧基—3—环己基—苯甲胺(IC 50 =2.6μmol/L )。将与氨基相的苯基用电子等排体吡啶取代形成2,6—二氯吡啶—4—胺。有较好的治疗哮喘的作用, 活性增强1倍以上(IC 50 =1μmol/L ),现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1.4环等排体

含有胍基的吲哚衍生物对5—HT3手提有很强的亲和力,能抑制5—HT3有道的心动过缓作用,但对的拮抗作用不专一有部分机动作用,同时由于胍基极性较大,降低了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利用电子等排原理,将胍基环替代为咪唑环,并以取代苯基代替吲哚基,所得的化合物拮抗手提作用专一,并提高了脂溶性[1]。见图1.13

N H S N NH

NH 2NH O CH

3

S

N

NH N H 3C

图1.13

噬吩与苯的相似性是二价硫一S 一和一亚乙烯基一C=C 一交换的结果。在药物分子结构的设计中, 巧妙地运用苯环和唾吩环的互相交换, 能事半功倍地研制出新的合成药物。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2—芳基丙酸类药物的合成中,利用噻吩3—基交换苯基,可用酮洛芬的合成方法制得生物电子等排体——舒洛芬系非麻醉性镇痛新药, 其镇痛效果比酮洛芬强[3]。见图1.14 O H C

COOH CH 3

O C COOH

CH 3S

酮洛芬 舒洛芬

图1.14

在改造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结构时,用噻吩—3—基取代α—羧基苄青霉素的苯基,获得的类似物α-羧基噻吩苄青霉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见图

1.15

S N HOOC

O

N

H C O Ar

Ar =

Ar =

S

a b 图1.15

噻吩基取代苯丙氨酸的苯基,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拮抗剂—噻吩丙氨酸.生物休内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是生电子等排体,用苯并噻吩—3—基取代吲哚—3—基色氛酸就改造成为抗代谢物——苯并噻吩丙氨酸[5]。见图1.16

COOH

NH 2 COOH NH 2S

COOH NH 2N H COOH

NH 2S

图1.16

Humphries 等人在对 GA BAA 受体的研究过程中发现, 咪唑吡啶化合物(1 4) 对多种 GABAA 受体有好的亲和力, 离体条件下有一定的选择性。用N 原子取代化合物(1 4) 的 8 位的C-H 得到化合物咪唑[ 1, 2-a] 嘧啶化合物( 15) , 化合物( 5)对GABAA 受体的亲和力是( 4)的 10 倍。用C -F 代替( 34) 的 N 原子后得到化合物( 16) , 化合物(16) 在离体条件下对 GABAA a1 受体的活性较低,对GABAA a3 受体的选择性较高, 研究者认为对(16)进行结构优化有望得到GABAA a3 受体抑制剂。见图1.17

N X

N HO

F

NC

14 X=C-H 15 X=C-F 16 X=N

图1.17

稠骈的咪唑环和1,2,4—三唑环的相互交换导致了一系列苯并二氮杂草类抗忧虑药物的 上市。例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的苯并二氮杂苦类药物阿普唑仑和具有抗焦虑、镇静、安眠、肌肉松驰和抗惊厥作用的咪达唑仑是生物电子等排体[5]。见图1.18

N

N

X N

CH 3

R

17 R=H,X=N 18 R=F,X=CH

图1.18 2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不仅包括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以外具有相似或相拮抗生理作用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还包括疏水性 、电性和空间效应等重要参数相近,

并有相似或相拮抗生理作用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因此这类等排队体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2.1 基团反转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COR与—ROC基团,都是酯,且有相似的疏水性 ,在原来的羧酸和醇的结构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这两种酯的空间效应和电性效应亦较近似,所以这种酯基反转常可作为电子等排体应用。镇痛药盐酸哌替啶是哌啶羧酸酯,而安那度尔是哌啶醇的酯 ,两者具有相似的溶解度 ,药理作用相同。但后者镇痛作用比前者增强了15倍。见图2.1

N

CH3 O

N

CH3

O

O

哌替啶哌替啶反转物

N

CH3

O

O

CH3

安那度尔

图2.1

基团反转可以使活性增加,也可以使活性降低,如thiorphan及其酰胺键的反转物retro-thiorphan与锌蛋白酶的结合模式相同,对嗜热聚蛋白酶和中型肽链内切酶抑制能力相似,但是对ACE的抑制能力有很大差别[6]。见图2.2

H N

O K1

NPE 24.11 0.0019 thermolysin 2.3 ACE 0.14

OH

O

K1

NPE 24.11 0.0023

thermolysin 2.3

ACE >10

O

图2.2

2.2 pKa值相近的电子等排体的新药设计

羧基的pKa 值与四氮唑pKa 值相近 ,二者互换产生相似或相抵抗的药理作用。如烟酸为降血脂药 ,主要作用是降低血中甘油三 的含量,将其羧基用四氮唑取代后降低血中胆固醇作用增加三倍 ,副作用减轻。羧苄西林钠为耐酸、耐酶 、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但不能 口服给药 ,这是由于在胃酸环境下羧基不稳定 ,易发生脱羧反应而失效。用四氮唑取代该羧基,使药效增强 ,具有高效广谱抗菌活性。见图2.3

H N N S COOH HO O

O

O H N N

S

COOH O O N

N N HN

羧苄西林 羧苄西林的四氮唑的衍生物

图2.3

非甾体性抗炎药恶丙嗪 ox aprozine 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表现为消化不良和胃溃疡。基于其不良反应的机理及四氮唑是羧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与羧基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并可能产生类似的生物活性的设想, 研究者将恶丙嗪分子中的羧基用其生物电子等排体四氮唑基替代,得到了新的非甾体抗炎药 5-(( 4, 5-二苯基-1, 3-恶唑--2基)甲基)-1H-四氮唑,降低了副作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1]。见图2.4

O N

O

OH

O

N N N

N

HN

恶丙嗪 恶丙嗪四氮唑基替代物 图2.4

3结 语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广泛应用于药物设计当中。在深人研究已知药物或酶的底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基础上 ,先确定药物结构的哪些因素对生物活性起 主导作用,然后选择不同取代基。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对已知药物进行修饰后虽然已达到了预定改造的目的,但这种局部结构的修饰往往使整个分子 的性质发生改变,此时可在该分子 的其他部位引人适当基团,进行再修饰 ,以补偿或调整这种非期望的变化 ,一般都能获得较好活性。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会以它的简便、 有效、 直观等特点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可以预言, 随着合成技术、 化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还将被应用于更多、 更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宋倩, 梅向东, 宁君,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农药与医药开发中的应用[ J].河北工业科技,2009,26(2): 132-136.

[2]敬娟,韩佳,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学设计中的应用,科技论坛。

[3]欧春艳,生物电子等排及其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综述[ 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8(4): 82-85.

[4]王淑月,王洪亮,钮敏,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J],河北工业科技.2003,20(3):50-53.

[5]胡艾希.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J] . 精

细化工中间体, 1990, ( 4) : 7-10.

[6] 仇缀百.药物设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电子仪器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电子仪器方向(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物医学电子工程技术及医学仪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教学、质量管理、维修销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措施 通过以下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电子工程技术及医学仪器领域进行系统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1.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人文知识背景; 2.开设高等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3.开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课程,使学生具有相关的医学知识背景; 4.通过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物医学电子技术和医学仪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医学信号和医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践能力; 5.通过公共英语、双语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6.通过课程设计、现场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全方位、多形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7.通过公共选修课、军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社会活动(创新科技活动、第二课堂、竞赛、社会实践、讨论课等)等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具备生物医学电子工程技术领域中研发、管理、质量保证、维修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知识结构要求如下: 1.基本素质─通识教育课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教育、英语、体育、医学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2.基础知识─基础课平台:高等数学、物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1.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脱胎于物理化学家Langmuir 在1919年提出的化学电子等排体的概念。狭义的电子等排体是指原子数、电子总数以及电子排列状态都相同的不同分子或基团。如N 2与CO ;CH 2=C=O 与CH 2=N=N 等。广义的电子等排体是指具有相同数目价电子的不同分子或基团,不论其原子及电子总数是否相同。如-F 、-OH 、-NH 2;-O-、-CH 2-、-NH-等。近代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认为:生物电子等排体不仅应具有相同总数外层电子,还应在分子大小、形状(键角、杂化度)、构象、电子分布(极化度、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电荷、偶极等)、脂水分布系数、pKa 、化学反应性(代谢相似性)和氢键形成能力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这些参数并不要求完全相似,仅在某些重要参数上相似即可。 2.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分类 1970年,Alfred Burger 等人将生物电子等排体分为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与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两大类。 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一价原子和基团(如-OH 与-NH 2)、二价原子与基团(如-CH 2-与-O-)、三价原子与基团(如=N-与=CH-)、四价原子与基团(如=C=与=Si=)。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环与非环结构、可交换的基团(如羧基与四氮唑)、基团反转(如-COOR 与-OCOR )。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即前述的近代生物电子等排体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满足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立体性和电性规则。 3.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3.1 一价原子或基团的取代 在抗炎药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选择性的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先导化合物SC-58125(化合物1)具有很高的COX-2选择性和抑酶活性,但其半衰期却超过200小时,将其结构中的-CH 3用-NH 2取代,-F 用-CH 3取代,得到化合物celecoxib (化合物2),于1999年由辉瑞/西尔公司引入巴西市场,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炎症,成为第一个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且无胃刺激性的副作用。 N N CF 3 F S O N N CF 3 H 3C S H 2N O O 1 2 3.2 二价原子或基团的取代 吩噻嗪类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化合物3)杂环中的-S-和-N-被其电子等排体-CH 2CH 2-和=C=取代,得到了抗抑郁药丙咪嗪(化合物4)和阿米替林(化合物5)。对七元环进一步修饰,-CH 2-被电子等排体-O-取代,产生了精神病治疗药物多赛平(化合物6)。

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 § 2.1 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我们所指的芯片是以硅晶体为材料制造的用来存储信息、进行科学计算等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各种计算机芯片。硅芯片是通过电路高低电平来表示逻辑1或逻辑0,不同的0,1组合可以代表自然界的一切信息,从而方便存储。生物电子芯片与硅芯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代表信息的存在或没有信息。这一发现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立即投身到生物电子元件这一研究领域[1]。 8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生物芯片”这一概念,形象地把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与生物活性分子功能结合,提出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能够获取存储信息并进行处理和传输的微生物构件(微功能单元),以达到仿生信息处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分子电子学”。 90年代以来,在美国硅谷又兴起了研究和开发“生物芯片”的热潮[1][2]。这一“生物芯片”的概念是指运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光刻技术以及生物分子的自组装技术,在一微小芯片上组装成千上万个不同生物分子(DNA,蛋白质,多肽,细胞等)微阵列,实现生物分子信息的快速、并行、大规模检测[1][3]。 芯片分析的实质是在面积不大的基片表面上有序地点阵排列了一系列固定于一定位置的可寻址的识别分子。结合或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反应结果用同位素、化学荧光法、化学发光法或酶标法显示,然后用精密的扫描仪或CCD摄像技术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综合成可读的IC总信息[3][4][5]。 芯片分析实际上也是传感器分析的组合。芯片点阵中的每一个单元微点都是一个传感器的探头[6]。所以传感器技术的精髓往往都被应用于芯片的发展。阵列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减少工作量,增加可比性。所以芯片技术也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生物芯片的概念来自计算机芯片,但是到90年代初以后,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运算放大器的名字由来是 A.速度快 B.增益高 C.输出幅值大 D.输入电阻大 答案: 增益高 2、运算放大器的 A.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都可以超过其供电电源 B.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都可以等于其供电电源 C.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只能在供电电源范围以内 答案: 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只能在供电电源范围以内 3、普通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为 A.100 B.1000 C.10000 D.100000 答案: 10000 4、 双极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 A.

1k B. 10k C. 100k D. 1M E. 10M F: >100M 答案: 1M 5、输入电阻最高的运算放大器是 A.双极性 B.结型场效应管 C.CMOS 答案: CMOS 第二章 1、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需要 A.选择准确b值的三极管 B.采用深度负反馈

C.限制输入信号的大小 D.增加集电极电阻以提高放大倍数 答案: 采用深度负反馈 2、反相放大器不需要在正输入端加平衡电阻场合是 A.精密直流信号放大 B.微弱交流信号放大 C.采用CMOS型运算放大器 D.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在10k~100k的量级时 答案: 微弱交流信号放大,采用CMOS型运算放大器,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在10k~100k的量级时 3、仪器中使用差动测量的原因是 A.可以实现高共模抑制比 B.可以实现高增益 C.可以实现相对测量 答案: 可以实现相对测量 4、用运算放大器构成交流反相放大器,以下参数影响不大的是: A.输入偏置电流及其失调 B.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 C.白噪声 D.电源抑制比 答案: 输入偏置电流及其失调,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 5、设计低噪声直流信号放大器选择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是 A.高输入阻抗

11等电子体原理

高考化学新热点——等电子原理叶归归 1、等电子原理 1919年,美国化学家Irving Langmuir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即等电子原理: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分子,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具有等电子特征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常见的等电子体如N2和CO,其性质比较如表1。 表1 CO与N2的性质对比 CO N2 原子个数 电子总数 价电子数 成键特征 离解能/kJ?mol-1熔点/K 沸点/K 密度/g?cm-3 临界温度/K 临界压强/MPa 2 14 10 共价叁键(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且有一 个空的π*轨道) 1075 83 253 0.793 133 3.6 2 14 10 共价叁键(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且有一 个空的π*轨道) 946 77 252 0.796 127 3.5 运用等电子原理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时,不能简单的认为价电子数相等的两种微粒即为等电子体,必须注意等电子体用于成键的轨道具有相似性。例如CO2和SiO2,若单从价电子数相等角度考虑,二者看似互为等电子体,实则不然,两者的空间结构相差甚远。原因是,在CO2中,除了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O原子的p 轨道以σ键结合,还有2个离域的键;而SiO2中Si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O原子的p轨道以σ键结合,同时,Si原子的d轨道还与O原子的P轨道形成了离域的π键。因此,成键轨道是否具有相似性是运用等电子原理判断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前提。 常见的等电子体 中学常见的等电子体价电子数有8、10、14、16、18、24、26、30、32、48十种,按照重原子总数的不同可以归类如下(表2)。 表2 常见的等电子体及空间构型 等电子类型常见等电子体空间构型 2原子10电子2原子14电子3原子16电子3原子18电子4原子24电子4原子26电子5原子8电子5原子32电子6原子30电子7原子48电子 N2, CN-, C22-, C2H2, NO+ F2, O22-, H2O2, N2H4, C2H6, CH3NH2, NH2OH, CH3F CO2, N2O, NCO-, N3-, NO2+, SCN-, HgCl2, BeCl2(g), O3, SO2, NO3- SO3(g), CO32-, NO3-, BO33-, BF3 SO32-, ClO3-, BrO3-, IO3-, XeO3 CH4, SiH4, NH4+, PH4+, BH4- CCl4, SiF4, SiO44-, SO42-, ClO4- C6H6, N3B3H6(俗称无机苯) AlF63-, SiF62-, PF6-, SF6 直线型 直线型 直线型 折线型 平面三角型 三角锥型 正四面体型 正四面体型 平面六边型 八面体型 高考化学新热点——等电子原理刘鑫茹 1、等电子原理 1919年,美国化学家Irving Langmuir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即等电子原理:原子数 相同,电子数相同的分子,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具有等电子特征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常见的等电子体如 N2和CO,其性质比较如表1。 表1 CO与N2的性质对比 CO N2 原子个数 电子总数 价电子数 成键特征 离解能/kJ?mol-1 熔点/K 沸点/K 密度/g?cm-3 临界温度/K 临界压强/MPa 2 14 10 共价叁键(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且有一 个空的π*轨道) 1075 83 253 0.793 133 3.6 2 14 10 共价叁键(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且有一 个空的π*轨道) 946 77 252 0.796 127 3.5 运用等电子原理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时,不能简单的认为价电子数相等的两种微粒即为等电子体,必须 注意等电子体用于成键的轨道具有相似性。例如CO2和SiO2,若单从价电子数相等角度考虑,二者看似互为等电子 体,实则不然,两者的空间结构相差甚远。原因是,在CO2中,除了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O原子的p 轨道以σ键结合,还有2个离域的键;而SiO2中Si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O原子的p轨道以σ键结合,同时, Si原子的d轨道还与O原子的P轨道形成了离域的π键。因此,成键轨道是否具有相似性是运用等电子原理判断分 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前提。 常见的等电子体 中学常见的等电子体价电子数有8、10、14、16、18、24、26、30、32、48十种,按照重原子总数的不同可以 归类如下(表2)。 表2 常见的等电子体及空间构型 等电子类型常见等电子体空间构型 2原子10电子 2原子14电子 3原子16电子 3原子18电子 4原子24电子 4原子26电子 5原子8电子 5原子32电子 6原子30电子 7原子48电子 N2, CN-, C22-, C2H2, NO+ F2, O22-, H2O2, N2H4, C2H6, CH3NH2, NH2OH, CH3F CO2, N2O, NCO-, N3-, NO2+, SCN-, HgCl2, BeCl2(g), O3, SO2, NO3- SO3(g), CO32-, NO3-, BO33-, BF3 SO32-, ClO3-, BrO3-, IO3-, XeO3 CH4, SiH4, NH4+, PH4+, BH4- CCl4, SiF4, SiO44-, SO42-, ClO4- C6H6, N3B3H6(俗称无机苯) AlF63-, SiF62-, PF6-, SF6 直线型 直线型 直线型 折线型 平面三角型 三角锥型 正四面体型 正四面体型 平面六边型 八面体型

(医疗药品)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1.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脱胎于物理化学家Langmuir在1919年提出的化学电子等排体的概念。狭义的电子等排体是指原子数、电子总数以及电子排列状态都相同的不同分子或基团。如N2与CO;CH2=C=O与CH2=N=N等。广义的电子等排体是指具有相同数目价电子的不同分子或基团,不论其原子及电子总数是否相同。如-F、-OH、-NH2;-O-、-CH2-、-NH-等。近代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认为:生物电子等排体不仅应具有相同总数外层电子,还应在分子大小、形状(键角、杂化度)、构象、电子分布(极化度、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电荷、偶极等)、脂水分布系数、pKa、化学反应性(代谢相似性)和氢键形成能力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这些参数并不要求完全相似,仅在某些重要参数上相似即可。 2.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分类 1970年,AlfredBurger等人将生物电子等排体分为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与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两大类。 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一价原子和基团(如-OH与-NH2)、二价原子与基团(如-CH2-与-O-)、三价原子与基团(如=N-与=CH-)、四价原子与基团(如=C=与=Si=)。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环与非环结构、可交换的基团(如羧基与四氮唑)、基团反转(如-COOR与-OCOR)。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即前述的近代生物电子等排体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满足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立体性和电性规则。 3.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3.1一价原子或基团的取代

在抗炎药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选择性的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先导化合物SC-58125(化合物1)具有很高的COX-2选择性和抑酶活性,但其半衰期却超过200小时,将其结构中的-CH3用-NH2取代,-F用-CH3取代,得到化合物celecoxib(化合物2),于1999年由辉瑞/西尔公司引入巴西市场,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炎症,成为第一个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且无胃刺激性的副作用。 3.2二价原子或基团的取代 吩噻嗪类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化合物3)杂环中的-S-和-N-被其电子等排体-CH2CH2-和=C=取代,得到了抗抑郁药丙咪嗪(化合物4)和阿米替林(化合物5)。对七元环进一步修饰,-CH2-被电子等排体-O-取代,产生了精神病治疗药物多赛平(化合物6)。 3.3四价基团的取代及环系等价体 在生物电子等排的应用中,由于C、Si原子之间在原子大小、负电性和亲脂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而且Si-H键也很不稳定,所以这类电子等排体之间的替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在各类药物中,环系等价体的取代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成功率极高。如: 抗菌药 止痛药 3.4环与非环结构及构象限制 环与非环生物电子等排体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己烯雌酚(化合物7)和雌二醇(化合物8),两者的生理活性基本相同。己烯雌酚的双键对于酚羟基和乙烯基在受体部位正确的空间分布取向是极其重要的,其顺式异构体的活性仅有反式异构体

生物电子等排体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学设计中的应用 敬娟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物设计和结构修饰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分类以及常见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优化中应用。 关键词:生物电子等排体;药物设计;结构修饰 中图分类号:R97 Applications of Bioisosterism in Pharmaceutical Design JingJu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er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ty,Chengdu,Sichuan,610031)Abstract: Bioisostere princip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ug design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bioisoster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mmon bioisostere in drug optimiz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 Bioisostere; drug design; structure modification 我国医药生产多年来以仿制为主,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做出来出色贡献。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开放,我们必须将立足点逐渐转移到自己创制新药上来。创制新药的战术,应先易后难。将已有的药物或活性物质进行局部化学结构改造,一方面较易从事,另方面保持高效,开发另具特色新药的可能性较大[1]。在药物结构改造中,生物电子等排体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电子等排体除了常见的一价、二价、三价和四价原子与基团外,还包括环与非环结构、可交换的基团、基团反转。 1.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 “生物电子等排”(bioisosterism)是由早期的“电子等排”(isosteriam)发展和延伸来的。早在1919年Langmuir就在无机化学中提出了“电子等排体”(isostere)的概念,即凡是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和电子,并且电子排列状况也相同的分子、原子或基团(离子)称为电子等排体[2]。如N2和CO、N2O和CO2、N3-和NCO-等属于电子等排体,具有相似的性质。苯、噻吩和吡啶的理化性质很相似,为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似性,1916年Hinsberg提出“环等价部分”(ring equivalents)概念,即当芳香环的等价部分相互替代时,理化性质不会显著的改变,如-S-与-CH=CH-、-N=与-CH=为两对环等价部分[3]。此后,Hückel将Hinsberg的等价概念推广到其他有机物和无机物中,认为-CH3、=CH2和≡CH分别与F、O、N相当而可以相互替代。Grimm综合了Hinsberg和Hückel的等价部分概念并加以扩大:凡分子或原子团具有相同数目的价电子,都称为电子等排体。并于1925年提出“氢化物替代规律”(hydride displacement law),该规律描述了具有相同价电子数但不同原子数的官能团之间的理化相似性,它的含义为:从元素周期表第Ⅳ主族起,任何一种元素与一个或几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的分子或原子团称为假原子(pseudo atom),假原子之间互为电子等排体。如CH和N相似,CH2与NH及O相似。1932年,Erlenmeyer将电子等排体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凡外围电子数目相等者均是电子等排体,并首次将电子等排概念与生物活性联系起来,用其解释电子等排体生物活性的相似性。1947年,Hansch提出,凡在同一标准的实验系统中能引起相似生化或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均是电子等排体。1951年,Friedman考虑到电子等排概念在分子药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把有关物质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联系起来,提出了“生物电子等排”及“生物电子等排体”等新概念。至此,电子等排体已经突破了应用在医药化学领域中的传统内涵。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 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运算放大器的名字由来是 答案: 增益高 2、运算放大器的 答案: 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只能在供电电源范围以内 3、普通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为 答案: 10000 4、双极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 答案:1M 5、输入电阻最高的运算放大器是 答案: CMOS 第二章 1、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需要 答案: 采用深度负反馈 2、反相放大器不需要在正输入端加平衡电阻场合是 答案: 微弱交流信号放大,采用CMOS型运算放大器,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在10k~100k的量级时 3、仪器中使用差动测量的原因是 答案: 可以实现相对测量

4、用运算放大器构成交流反相放大器,以下参数影响不大的是: 答案: 输入偏置电流及其失调,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 5、设计低噪声直流信号放大器选择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是 答案: 失调电压,失调电压温漂与失调电流温漂 第三章 1、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时需要 答案:应用深度负反馈 2、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时至少用到 答案:微变等效电路、深度负反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的选择依据是 答案:前级放大器的驱动能力、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流、是否容易受到干扰 4、一般情况下,反相放大器输入电阻范围在 答案:几百欧姆至几k欧姆、几k欧姆至几十k欧姆、几十k欧姆至几百k欧姆、几百k欧姆至几M欧姆 5、一般情况下,反相放大器可以具有 答案:高通滤波器功能、低通滤波器功能、带通滤波器功能 第四章 1、 1/(1+x)在x<1时其麦克劳林级数是 A.交错调和级数

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船本11级药学1班谢海潭20119830144 【前言】 生物电子等排概念最初应回溯到1919 年。当时Langmuir 用它解释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相同价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在理化性质方面的相似性, 如O2-、F- 和Ne, N2和CO, N2O 和CO2, N3和NCO, 以及NO3-与CO32-等。在这些相似分子和离子的基础上, 他确定了21 组电子等排体, 进一步推断这些分子的电子数目和排列状况也相同, 提出了电子等排体( isostere) 的概念, 即凡是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和相同数目电子, 并且电子排列状况也相同的分子、原子或基团( 离子) 称为电子等排体。1925 年, Grimm结合了Hinsbeng 和Huckel 的环等价部分概念并加以扩展, 提出氢化物替代规律( hydride displacement law ) , 它的内容是: 从元素周期表中第Ⅳ主族起, 任何一种元素与一个或几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的分子或基团称为假原子( pseudoatom) , 即某一元素与一个或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的假原子的性质与比它高1 族或2 族的元素相似。1932 年, ERLENMEYER 将GRIMM定义的电子等排体进一步扩展到外围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和分子, 并首先把电子等排概念与生物活性联系起来, 应用其解释电子等排体生物活性的相似性。1947 年, Hansch 提出, 凡在同一标准的实验系统中能引起相似生化或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均是电子等排体。1951 年, Friendman 把有些分子或基团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联系起来, 提出了生物电子等排及生物电子等排等新概念。至此,电子等排体已经突破了应用在医药化学领域中的传统内涵。1971 年, Arins 指出生物电子等排应是在许多类型化合物中可以相互替换的基团。1979年, Thornber 综合了电子等排体的概念, 提出凡具有相似理化性质且由其产生广泛的相似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都应是生物电子等排体[1]。 【摘要】 随着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广泛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范围逐渐扩大, 研究者把生物电子等排体分为2 类, 即经典和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Grimm的氢化物替代规律及Erlenmeyer 定义所限定的电子等排体。取代基团的形状、大小和外层电子构型大致相同,组成基团的原子数、价键数、不饱和程度及芳香性等方面极其相似, 按照Erlenmeyer 氢化物取代规律可分为一价、二价、三价、四价及环内等价5 种类型。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不符合Erlenmeyer 的电子等排定义,基团的原子数可以不同,形状和大小变化亦较大,但保留了原药效团的pKa值、静电势能、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等性能,因而仍显示相应的生物活性,如—CO —和—SO2—以及—SO2NH2和—PO( OH) NH2等[2]。 【关键词】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药物设计生物活性药效团 1.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医药生物信息学 1

医药生物信息学 生物医学数据应用概述 举例说明常用的数据库,用数据库进行阿尔兹海默症蛋白的筛选。 常用的数据库有PubMed,GWAS,HMBD,TTD,DrugBank,OMIM..... 例:用组学数据挖掘阿尔茨海默病的重用药物 1.获得与AD相关的蛋白质 AD相关的基因:GWAS; AD相关的代谢物质:HMDB; AD相关的蛋白:PubMed检索。 2.将上述与AD相关蛋白与现有药物联系起来 治疗靶标数据库,TTD; 药物数据库,DrugBank database; 筛选出靶标-药物对。 3.获取致病机理和抗AD重用药物的作用模式 资源:检索PubMed; 抽取关于人类和动物药物靶标作用的信息:GOF或LOF; 利用药物数据库中得到的靶标致病机制信息和药物作用模式信息; 合理列出有潜质的抗AD药物。 4.抗AD药物靶标的排序 用特定的算法给靶标打分: 与疾病-靶标相关程度(标准1和3) 支持AD发病机制证据的强度(标准2) 5.候选靶标和重用药物的计算分析:检验。 例:用组学数据挖掘阿尔茨海默病的重用药物 1.获得与AD相关的蛋白质 AD相关的基因: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因组学) AD相关的代谢物质: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 与两种以上代谢物质有关的蛋白(代谢组学数据)AD相关的蛋白:PubMed检索,如“Alzheimer’s disease and proteomics”等。 (蛋白质组学、表观基因组学) 524个与AD有关的蛋白 2.将上述与AD相关蛋白与现有药物联系起来 治疗靶标数据库,TTD(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药物数据库,DrugBank database 筛选出靶标-药物对:药物必须是批准或者通过临床试验检验的,分别从两个数据库中抽取:1)药物靶标名字;2)药物名;3)药物原来适应症;4)药物作用模式等信息。 496种药物,97种蛋白 3.获取致病机理和抗AD重用药物的作用模式 资源:检索OMIM database、PubMed 抽取关于人类和动物药物靶标作用的信息:

《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设计

《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生物医学电子仪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常见的生物医学电子仪器中的典型电路、传感器、信号和处理的问题,提出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训练,学习正确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步骤,熟练使用测试仪器,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以小组方式进行,每组2人,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 题目1:体表心电放大器的设计 题目2:血压测量仪的设计 题目3:脉搏测量仪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1 题目1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1.1 设计内容 分析体表心电放大器原理,完成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3.1.2 主要步骤 第一步:分析心电信号特点; 第二步:体表心电放大器原理; 第三步:完成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第四步:总结,撰写报告。 3.2 题目2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2.1 设计内容 分析血压测量仪的设计原理,进行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

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软件流程图设计。 3.2.2 主要步骤 第一步:分析血压测量仪的设计原理; 第二步: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第三步:软件流程图设计; 第四步:总结,撰写报告。 3.3 题目3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3.1 设计内容 分析脉搏测量仪的设计原理,进行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软件流程图设计。 3.3.2 主要步骤 第一步:分析脉搏测量仪的设计原理; 第二步: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第三步:软件流程图设计; 第四步:总结,撰写报告。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本门课程设计安排在第6学期的第15周进行。 周一上午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动员;下午进行测量原理或设计原理分析。 周二至周三,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器件选型的基本原则:满足设计要求、尽量避免大材小用。 周四至周五,软件设计,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参考资料: 1 蔡建新. 生物医学电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余学飞. 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生物电子等排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摘要:探索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新药研究中应用的规律,推动新药研究的进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生物电子等排的定义及各类生物电子等排的特点、使用范围、典型事例;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所产生的新化合物优于、近于或拮抗原来药物,因而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成功率高的特点。应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进行新药设计,尤其适合我国制药工业中现有的实际情况。本文简述了生物电子等排的概念、发展、分类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电子等排、结构改造、药物设计 随着数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新药的研究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成为一门新型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1~3】。当今,药物合成高速发展,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是新药研究的有效方法,“生物电子等排取代(bioisosteric replacement)”即为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合理优化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方法是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es)原理取代先导化合物中的某些结构单元,以提高其活性及选择性,并降低毒性等。近年来,“生物电子等排取代”方法在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中得以广泛应用【4】,实践证明,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进行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可大大加快药物先导物到药物候选物的转化【5~6】。且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所产生的新化合物优于、近于或拮抗原来药物,因而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成功率高的特点。尤其适合我国制药工业中现有的实际情况。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为设计新药提供了一条相当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生物电子等排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生物电子等排”概念最初应回溯到1919年,生物等排取代中应用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生物等排体”,它是由早期的“电子等排体(isosetre)”这一概念发展和引申而来的。Langmuir提出“电子等排体”概念,当时是用它来描述那些具有相同原子数和价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如O2-、F-和Ne,N2和CO,N2O和CO2,N3和NCO,以及NO3-与CO32-等。Langmuir 根据其电子等排的概念预言有机化合物中重氮甲烷(CH2N2)与乙烯酮(CH2=C=O,当时尚为未知物)将具有相似的性质,为以后所证实。 1925年,Grimm总结了Hinsbeng和Huckel有关等价的概念,提出了“氢化物取代规律”。该规律描述了具有相同价电子数但不同原子数的官能团之间的理化相似性,它的含义为:从周期表第IV A起,任何一种元素与一个或几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的分子或原子团称为假原子,假原子之间互为电子等排体。同一元素与不同数目的氢原子形成的假原子,性质上有差别。但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形成假原子的性质与比它高一族的元素相似;与二个氢原子结合的假原子性质与较其高二族的元素相似。例如CH与N相似CH:与NH及O相似。这就是“氢化物置换规律”,可归纳如表1。 表1 氢化物置换规律 1932 电子数目 6 7 8 9 10 11 —C——N——O—F—Ne Na+—CH——NH——OH FH —CH2——NH2OH2 —CH3NH2OH3+ CH4NH4+

电子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生物医学电子学是应用电子技术解决生物医学中的问题,从生命体本身的特殊性出发,来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显示与记录等电子学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理论、方法与手段。 生物医学电子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确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大量的电子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激发了生物医学欧诺工作着与工程师或物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生物医学电子学发展十分迅速,研究领域不断括宽,地位日益重要,展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医学电子学综合应用电子学和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从工程科学的角度研究生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1] 电子学由产生的那刻,就注定是为其他学科服务,也与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特别是在生物电被发现后,生物医学和电子学更是一拍即合,相互扶持,共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和发展着。 1676年,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微观的世界,推动着医学的发展。1895年,X射线的发现,使得医学更上一层楼。上世纪三十年代,电子显微镜的产生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因此使医学更进入了更精微的世界。 随着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发展,电子技术逐步深入医学领域:医学的电子设备、人造器官等等。如果这些技术和设备消失了,那么,很多的医疗技术也会随之消失,甚至很多小毛病也会因此没检查出来结果变大病然后死亡。 说到医疗的电子设备,很多人都了解,例如呼吸机、CT、心电图仪器等。下面,就详细讲解心图仪器: 心电图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 人体心脏工作产生的生物电流在身体表面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电势,并且随心跳的节律呈现规律性的升降变化,通过电极将变化着的电位差检测并记录下来就是心电图(ECG)。心电信号是一种带宽为0.05Hz 至100Hz(有时高达1kHz),幅度在10μV~5mv的微弱交流信号,并且混杂有人体生物电干扰以及各种外部电磁干扰。如何从环境噪声中提取微弱的心电信号是设计的难点和要点。[2] 低成本低功耗便携式简易心电图仪是设计的最大考量。它顺应了保健电子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系统采用常见电池供电,能采集标准导联方式I或II心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得模拟心电信号(ECG),并能利用液晶实时显示或存储回放ECG波形。 分析可知,简易心电图仪系统主要包括输入回路、前置放大模块、后级放大模块、滤波网络模块以及存储回放等模块。设计重点在于前置放大模块,和滤波网络模块和数字化存储回放部分。 在未来,可植入式的装置可能会应用于相性心电图的记录和诊断。这些装置还有可能通过兴奋某些神经(如,迷走神经)的方式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此外,这些装置还可能释放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甚至可以直接对心脏进行除颤。 作为交叉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的研究是双向的:一方面将电子学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使这些领域的研究方式从定性提高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信息到多项信息;另一方面生命过程中揭示出的许多规律,特别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处理的优异特性将会给电子学科以重要的启示,这不仅会推动电子学的发展,还将会使信息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生物医学电子学-概论.

生物医学电子学 刘伟峰 2012.11 上课要求 ?请关闭手机或把手机调成振动!?上课时请不要吃东西。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20分 ?考试成绩:80分 参考书目 1、《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杨玉星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 2、《生物医学电子学》 蔡建新,张唯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注:以上图书电子版可查询图书馆APABI电子图书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8080/List.asp 参考书目 3、《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 邓亲恺主编科学出版社

4、《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 余学飞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注:以上图书电子版可查询 图书馆APABI电子图书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8080/List.asp 参考书目 5、《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 王保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6、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pplication and Design John G. Webster John Wiley 推荐网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仪器原理课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jpkc/swyxgc/yxyqyl/ 天津大学:生物医医学电子学课程(精品课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shengwu/ 概论 脑电控制机械手脑电控制机械手 肌电控制机械手 Jesse Sullivan, the World's First "Bionic Man"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research/centers/cbm/#jesse bionic_arm (with text.wmv RoboRoach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923332.html,/2011/03/working-roboroach-prototype-unveiled-to-students-of-grand-valley-state-university/

生物电子等排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数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新药的研究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成为一门新型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我国医药生产多年来以仿制为主,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做出来出色贡献。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开放,我们必须将立足点逐渐转移到自己创制新药上来。创制新药的战术,应先易后难。将已有的药物或活性物质进行局部化学结构改造,一方面较易从事,另方面保持高效,开发另具特色新药的可能性较大[1]。在药物结构改造中,生物电子等排体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电子等排体除了常见的一价、二价、三价和四价原子与基团外,还包括环与非环结构、可交换的基团、基团反转。 关键词:生物电子等排体药物设计药物创新

前言 1979年, Thornber 综合了电子等排体的概念, 提出凡具有相似理化性质且由其产生广泛的相似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都应是生物电子等排体[1]。随着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广泛应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范围逐渐扩大, 研究者把生物电子等排体分为2 类, 即经典和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Grimm的氢化物替代规律及Erlenmeyer 定义所限定的电子等排体。取代基团的形状、大小和外层电子构型大致相同,组成基团的原子数、价键数、不饱和程度及芳香性等方面极其相似, 按照Erlenmeyer 氢化物取代规律可分为一价、二价、三价、四价及环内等价5 种类型。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不符合Erlenmeyer 的电子等排定义,基团的原子数可以不同,形状和大小变化亦较大,但保留了原基团的pKa值、静电势能、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等性能,因而仍显示相应的生物活性,如—CO —和—SO2—以及—SO2NH2和PO( OH) NH2等[2]。 1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分类 传统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两大类。 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一价原子和基团(如-OH与-NH2)、二价原子与基团(如-CH2-与-O-)、三价原子与基团(如=N-与=CH-)、四价原子与基团(如=C=与=Si=)。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环与非环结构、可交换的基团(如羧基与四氮唑)、基团反转(如-COOR与-OCOR)。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即前述的近代生物电子等排体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满足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立体性和电性规则。 前者取代基团的形状、大小和外层电子构型大致相同,在组成基团的原子数、价键数、不饱和程度及芳香性等方面也极其相似,按照Erlenmeyer氢化物取代规律可分为一价、二价、三价、四价及环内等价五大类(见下表)。

生物医学电子学复习材料

1. 医学信号的测量特点? 幅度弱、频率低、噪声背景强、离散性大、安全限制 2.人体电测量中两种类型的电击,及其安全阈值? 微电击10uA :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产生的电流效应称为微电击. 宏电击100uA:电流加于体表而产生的电流效应称为宏电击。 3.生物组织的电特性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电阻抗特性 组织电阻抗特性:血清血浆血液淋巴液胆汁脑脊髓汗液良导体;神经肌肉肝脑肾其次;结缔组织干燥皮肤脂肪骨骼不良导体;干燥的头发指甲绝缘体。以电导率σ和相对介电常数ε描述生物组织电学特性ρ=(σ+jwε0ε) 5.体表电位:体内离子导电电流变换为检测输入电路中的电子导电 ECG:体表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源:心肌细胞自律性兴奋;幅度:10uV-4Mv(typ.1mv);频率:0.05-100Hz EEG:脑电图: 反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的电活动,这些电活动表现为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 源:神经元的电活动;幅度:10uV-300uV;频率:0.5-100Hz 6.生物电极:把体内离子导电电流变换为检测输入电路中的电子导电电流,是传感器的一种。 电极系统=金属+电解质溶液界面(金属液在电解液溶液中) 电极电位(半电池电位):界面上得到电位差称为金属电极电位(绝对值) 电极的极化:电极与溶液间的界面形成的双电层以及在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解液界面电位发生变化。 分类:高度极化电极;不极化电极 极化: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形成的双电层,以及在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解质界面电位发生的变化 电流直接加到患者的心脏上产生的电流效应成为微电击,而加于体表引起的电流效应称为宏电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