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下图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2.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4.有一个阴湿性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和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

5.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

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

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

A.竞争、捕食、共生B.共

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

6.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开花,处理的措施

A.增加光照时间B.降低光照强度

C.增加光照强度D.增加黑暗时间

7.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

8.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年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9.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的海水中甲基汞含量大3000倍左右,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

A.饮水 B.食物链 C.鳃呼吸D.皮肤主动吸收

10.我国青藏高原农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浓度高

C.雨量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11.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12.在1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02B.H20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13.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14.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15.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形式的碳循环开始

于:

A、二氧化碳在生物圈内的扩散作用

B、绿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

C、各种动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

D、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呼吸作用

16.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到下的顺序是( )

①乔木层②灌木层③草木层④地被物层

A.① ② ③ ④ B.② ① ③ ④ C.③ ④ ① ② D.④ ③ ② ①17.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18.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的明暗 B.地形的起伏 C.温度的高低 D.种群的特征

19.如右图中的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

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在这两种群

落中都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试问:对这两个种

群曲线的解释中哪一个可能最符合实际

A.种群Ⅰ 表示没有限制的增长,种群Ⅱ 表示

有限制的增长

B.种群Ⅱ 增长所以受到限制很可能是因为筑巢的位置不当引起的

C.在T年时种群Ⅰ 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Ⅱ 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D.在T年时种群I的数量没有超出其食物的来源,种群Ⅱ的数量已超出了食物来源20.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 D.以上都是

21.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22.生物群落是指

(1)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2)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3)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4)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A.(1)(2) B.(3)(4) C.(1)(3) D.(2)(4)2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的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24.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

25.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26.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情况下最激烈?

A.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

B.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C.两物种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

D.两物种的生殖方式相同

27.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28.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29.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30.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A、46

B、25

C、

12 D、96

第Ⅱ部分

二、简答题

3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或的数学形式。种群的数学模型形式有或。以下是建立数学模型的一个研究实例和研究方法,请将左侧的实例对应右侧的研究方法连接起来。

计算:若小球藻的起始数量为20,则10小时以后小球藻的数量为

32.根据课本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

有,而且。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

是。前者是指在一定的样地中,直

接,这一般用

于的群落。

(3)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中,也可放入中。

(4)观察时最好用。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的物镜和的目镜下观察。

(5)请将下列土壤动物按体型和习性分别归类:

土壤动物举例

微小土壤动物

小型土壤动物

中型土壤动物

大型土壤动物

A、白蚁

B、蜈蚣

C、原生动物

D、蜘蛛

E、蚯蚓

F、螨虫

G、涡虫

H、线虫

I、轮虫

J、鼠妇(6)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样地土壤动物的抽样调查数据。物种丰富度可表示为D=(S—1)/lnA,S表示物种数,A表示总个体数。请根据下表调查的情况,统计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项目鼠妇蚯蚓马陆跳虫稗螨线虫甲虫

捕获量34 6 40 108 59 155 11

物种丰

富度

33

若按此生育率计算,第五年该种群有多少个体(成年植株)?

34.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头。

A 98

B 121

C 112

D 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中的曲

线

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 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1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6.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维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7.如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它们依次是() A.乙、甲、丁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丁、乙、丙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物种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明中,正确的是() A.在A期间,若对害虫使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没有关系 D.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B.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同一种群、同一物种 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 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 6.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 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4.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 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7.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A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8.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017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解析】选C。A中描述的是种群的迁入率。B中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 中描述的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中描述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故C项符合要求。【易错提醒】种群与个体不同 (1)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种群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解析】选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雌雄同体或无性别的动物就不具有性别比例,例如草履虫、变形虫等,A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一定时

期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3.(2016·双鸭山模拟)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并计算,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选A。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必须随机取样,而不能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A错误;由于动物的生活范围大,所以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一般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要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C正确;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进行,D 正确。 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据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单选题(2分×33=66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A.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迁出和迁入数量 A(?? B(?? C(?? D(??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 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 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 (3)都是稳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 在每份的2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的样方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 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 B(?? C(?? D(?? 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 相

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试2(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60分) 1.据预测我国人口将于2040年左右出现零增长,下列有关这一时期人口数量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时期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B.此阶段人群中可能有新生儿出生 C.此时期人口中老龄人口比例可能很高 D.此时期人口增长不受计划生育控制 解析:2040年左右出现的人口零增长是按照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结合目前人口年龄组成等做出的预测。人口数量增长率为零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的结果。 答案:D 2.在下面的4个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中(从下到上依次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数量),最容易灭绝的是( ) 解析:D项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答案:D 3.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解析:①中全部“牛”及②中全部“鱼”包含许多种牛或鱼,超出“同种生物个体总和”的范畴,因而不属于一个种群;③为单位空间中的“同种个体总和”,应属一个种群;④中决定种群密度的应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⑤是正确的。 答案:D 4.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 ) A.水源和土壤 B.细菌和真菌

C.各种动植物 D.有害的生物 解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即里面的生物成分,而水源和土壤不属于生物。 答案:A 5.珠江三角洲地区引种养殖的巴西蜗牛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噬菜地的蔬菜,并使原产本地的蜗牛几乎绝迹,以上事例分别描述了( ) A.捕食和种内斗争 B.竞争和寄生 C.捕食和竞争 D.捕食和寄生 解析:巴西蜗牛和蔬菜是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属于捕食,巴西蜗牛与本地蜗牛争夺食物,并处于优势,二者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 答案:C 6.近年来,我国西北某地频发蝗虫灾害,某农科院开展“降水量与蝗灾发生关系”的研究,下列设计与研究目标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研究降水量与蝗虫产卵量的关系②研究降水量与蝗虫卵孵化率的关系③研究降水量与空气湿度增加的关系④研究蝗虫性别比例与蝗虫产卵量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7.美国白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流入我国境内后在辽宁、河北、山东、北京等地产生了较大危害,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其种群增长率曲线将是( ) 解析:入侵物种在入侵地适宜的环境中,由于缺少天敌等,刚开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表达式N t=N0λt中,t为自变量,而增长率是一个常数即λ-1。 答案:A 8.如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 )

课时作业(十三) 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 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 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 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 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故选D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 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故选C项。 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 D

2018 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 S'型增长 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 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 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有的种群可能减少甚至消亡,不属于“ S'型增长; 群落内的种内斗争可能比种间竞争剧烈;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答案: D 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答案: D 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 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 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解析:年龄组成只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种群数量与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相关,譬如种群遇到严重病害,可能大量个体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杂草有很多种,而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但影响演替速度,还能影响演替方向,如人类对自然的恶性掠夺,导致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相反如果人类合理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会增强。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 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的数量 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种群和群落》 (基础过关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答案:C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答案:A 3.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 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答案:B 4.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 答案:B 5.下列研究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 )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而B、C、D三项都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答案:A 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

h e i r 课时作业(十三) 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 D 解析 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 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 项错误;噬 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 项错误;两种绿 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 测是竞争关系,故D 项正确。故选D 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1591317 21 2529 3337成虫数(只)6102871 131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 ”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 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 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 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 项正确; 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 ”型增长,故D 项错误。故选C 项。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

2019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2018·长春调研)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析:选B 生物群落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环境越优越,对生物生长越有利,生物种类数量就越多,结构就越复杂。一个池塘中除了有鱼之外,还有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有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才构成池塘的生物群落。群落中的生物个体间有捕食、竞争、互助等关系。 2.(2018·北京朝阳模拟)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C.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选C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状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练习题2012.11 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 2图甲和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1和种群2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3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A.总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型增长 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5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 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又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生长条件分别与生长曲线①、②、③、④相符合的是() A.a、b、c、d B.b、c、d、a C.c、d、a、b D.c、b、d、a 6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 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7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 是() A.m·2T B.m·220 C.2T/20 D.m·23T 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9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10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小 C.先增后 D.相对稳定 11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一定需要() A.随机取样 B.样方面积为1m2 C.样本数量足够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1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 .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 2 左右 C .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 .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黑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 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5.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时期 B .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的全部时期 C .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 D .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食物减少 B .出生率下降 C .死亡率增大 D .天敌增加 7.按照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 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 态信息主要来自 A .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 .现有人口数量 C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 .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8.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9.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 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 .“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 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 .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 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 ”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 ”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 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控制c 点时 D.K 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11、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 ”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大于K 值(环境容纳量) 1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 .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 .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 D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13、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 A .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 .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 .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 .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14、右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K 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 B .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 .K 值表示该湖泊所能维持的草鱼的最多个体数 D .在K 值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 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 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C. 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 城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3、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物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物种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 0~5cm ;第二层为距地表 5~10cm ;第三层为距地表 10~15cm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数 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 型 4、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 也面临着灭绝的危 险, 由于世界各国大量捕鱼船频繁在海上作 业,现在每 天有 1000 只各种鲸、海豚及其它海洋哺乳动物命 丧渔 网, 下图为上个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 说 法错误的是 ( ) A .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 主要由外源性 因素引起 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 3 种不同

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单选题( 2 分× 33=66 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 A. 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 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物圈 D .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翻一番 大约 20—40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 德国人口 将减少。 预测人 口的这种 增减 动态主要决定于(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 率 4.决定 种群个体 数量变动 的因素,主要是( )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 迁出和迁 入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 直接调 节()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 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 .该种群一定能 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 .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 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 (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 (3) 都是衰 退型 C. 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 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 (2)、图 (3)都 是稳 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 10 等份,在 每份的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 1m 2 的样方 ②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 D . 出生率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命题人:徐士红审题人:李宗永王金菊房传桥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 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根本原因决定于出生率和死 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3.下列种群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B.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和 C.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D.一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4.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5.在一片约27公顷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 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公顷)约为() A.82531B.125 5 C.29011 D.165 6 6.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样方X1 X2 X3 X4 X5 X6 X7 X8 密度(株 3 7 15 2 4 9 8 4 /m2)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B.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C.用这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 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7.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8、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 度关系的是() 9.2009年9月11日齐鲁晚报刊登了“围剿”美国白蛾的图片。 据报道美国白蛾在山东省危害严重,人们采取了飞机喷洒农药、 引进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等多种方法来对抗虫害。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五章群落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群落是指() ①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③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④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下列有关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各种物种对整个群落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B.优势种对群落中的其他个体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影响 C.优势种个体数量多、竞争有优势,在群落中可永久占有不变的优势 D.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主要指标是物种的丰度 3、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马尾松林中的马尾松有高有矮 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D.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4、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5、某片成熟竹林里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从群落的空间结构来看,这个竹林在垂直方向上() A.无分层现象B.分层不明显C.有分层现象D.分层未开始 6、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比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B.植物种类少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 7、下列各种群落类型中,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是() A.草原B.森林C.荒漠D.苔原 8、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从上到下生长着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等植物,同时林下随着透光度的不同,在不同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些现象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1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和食物B.温度和光照C.湿度和温度D.光照和食物 11、海洋水域的上层以绿藻生长为多,中层以褐藻生长为多,下层以红藻生长为多。这种分布主要决定因素是() A.不同水层温度不同B.不同水层含氧量不同 C.不同水层的pH值不同D.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 12、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代表种群1和种群2的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