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临床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临床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临床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临床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困扰着临床医学研究,影响着临床医学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与当前的科技评价、管理制度有关,更与科研工作与领导的政绩、业绩有关。遵循科学研究的自然规律,让学术回归学术,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恢复学者的诚信,是临床医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前提。同时,结合医院的分级管理,临床医学研究也应分类管理。

临床工作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有的放矢地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站在临床需要的立场上来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但目前的现状却远不尽人意,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成果仍然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临床医生角度予以探讨。

1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目前临床科学研究有一个不良的趋向,就是为了发表文章而科学研究,为了成果拿奖而科学研究。只要题目新颖,只要题目热门,只要当地或本院尚未开展,只要能吸引众人的眼球,要想出成果,赶紧做实验,也不管是否有能力、是否有实力、是否具备条件,只要纸上谈兵选题,调动一切关系立项,东拼西凑就能结题。例如:干细胞的研究正当热门,不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或其它专科,大家一窝蜂的去搞干细胞研究,也不论实际实验条件如何,更不管能为病人解决什么,只要能立项就行。当某个因子的研究开始热门,于是不管什么病人,也不管病人存在什么问题,都将其血液标本进行测试,不知究竟为病人解决了什么,究竟为临床提供多大的帮助。这种纸上谈兵、无的放矢,只能是浪费财力和人力。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者的最大不同在于,基础医学是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回答问题,而临床研究工作的水平决定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是否有创新,有经得起临床验证的有严格对照的,别人也能重复的科学结果[ 1 ] 。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是站在临床需要的立场上来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有证据,都必须通过长期的临床前瞻性、随机性、对照性研究才能得出证据。这种研究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甚至看其很好的假说、选题,但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不断需要调整课题的设计,也可能经过数年的努力,与原假说不符而不能结题。病人的病情演变、病人的个体差异和诊疗规范都将影响着临床科学研究的进行和结果的产生。要做好临床科学研究不能靠短、频、快,而是需要时间,需要长期时间的,

甚至可能一、两年都结不了题,数年都发表不了论文。临床研究必须要以平和的心态,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严肃的学术道德,务必求真务实,否则几个病例就完成一个课题,几个病例就总结一篇文章,很好的临床资料被分解为数块,就成了为追求“科研”而追求“科研”,为追求论文而追求论文。真理往前迈过一步就是谬误,迈过了就成了追名逐利,于是“Science Citation Idex”就变成了“StupidChinese Idea”。

2 人人搞科研,成果满天飞

不知何时起,科研工作已成为考核领导的政绩之一,科技评价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指挥棒,提工资、升职称、立功受奖、推荐院士等等医务人员的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待遇无不与此挂钩,于是出现了上自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下到基层医疗单位,层层抓科研,人人做科研的大跃进风气。表面上看这既利于创新性国家的建设,又有利于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病人的治疗及康复,而现实到底如何呢? 科学研究有着自身的规律,从提出假说到选题,从立项到结题,这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还有着许多不可预知性,并非有了假说就可立项,有了选题就可出成果。由于当前科研的评价与领导和单位的政绩、业绩相挂钩,自然就出现了一种领导的意志决定着科研的现象,就出现了医护人员超越自身能力,不切实际搞科研的现象,就出现了科研立项和科技评审掌控在某些特定人物手中的现象,就出现了依靠科研发财致富的现象。小项目靠专家,中项目靠领导,大项目靠“旗手”。关系到位,项目到手,经费进账,领导出了政绩,个人有了利益,七拼八凑结了题,请吃请喝拿成果。所以,一些医院,特别是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和个人,为了拿项目、为了课题立项、结题和评奖,就出现四处打探、到处公关、请吃喝、送财物,竭尽一切手段而不遗余力。虽然,临床“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能够真正解决病人诊断和治疗的有多少呢? 能够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有多少呢? 环顾临床,我们的设备、药物、技术基本已同国际接轨,但许许多多诊断和治疗方法仍然沿袭国外的思路在进行,只是在重复前人创新所获得的一种经验,对推动我国临床医学

进步的贡献相对有限。

创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创新反映了医疗事业的实力,我们需要创新,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需要不断探讨疾病防治的各种有效的设备、药物和技术。因此要鼓励医务人员在不违背科学研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研、进行创新,不要人为的干扰科研、拔高科研。对医生考核看项目、看论文、看成果,这是应该的,但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当客观的去评价,而不应千方百计的去包装他们的成果,甚至有的院、所领导和医生不

惜代价,千方百计的寻找关系、寻租权力,而某些管理部门和某些“学术权威”既为了政绩,又为了某些利益,则往往把关不严,导致注水科研的泛滥,导致临床医生不能静下心来从事临床研究,变得浮躁起来,甚至有的人弄虚作假。正是在这种科技评价体系下,不少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完成后,只满足于发论文、搞评奖,根本无心结合临床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所谓的科研成果也就难以向临床的诊疗转化,难以真正解决病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如何搞科研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3 学术造假,评审腐败

临床科学研究是很艰苦的,特别是临床工作本身的压力已经很大,需要有时间、精力去涉及一些自已过去并不熟悉的领域。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懂得临床科学研究、会做临床科学研究、静下心来做临床科学研究的人,才能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当前在“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的科技拔苗助长的风气下,为了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成果,违背了科学研究是一项创造性劳动,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规律,一味的追求短、频、快,导致了临床的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从而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医学创新水平的降低,进而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例如:临床的许多研究需要动物实验,那么一只动物试验采集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扩大,可能变为5只,也可以变其为10 只。数据的采集不是实事求是,而是沿着需者的思路、需者的需要而采集,失去了学术的客观、严谨和科学性,正是缺乏进行重复实验及验证的监督机制,导致了“老鼠文章”满天飞。同样,临床的病例资料也是遵循需者的思路而随意变化,这种唯我者所变、唯我者所用的学风使得学术造假或学术腐败一件接着一件,并成为了公开的秘密。这种学术腐败现象的出现,不纯粹是学者和教授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是社会不良风气在学术领域的反映,这与整个社会风气浮躁、学术制度的缺陷、学术评价机构有瑕疵有关,现在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也造成了一些腐败的发生[ 2 ] ,比如一些项目申请和评审过程的相关规定,很容易为学术腐败、学术造假提供机会。能申请到项目的人,不一定有时间专心研究,而能专心研究的则往往没有机会申请到课题。能获奖拿成果的人,不一定是潜心研究的人,而能潜心研究的人则由于没有名气难以通过评审。甚至学生的课题老师评审,医生的课题科主任评审,一些医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已选题自已立项,自已做科研自已进行成果评审,也有时为了遮人耳目,请自已的知已好友进行评审。无论专家会审或是函审,在潜规则的作用下均是关系实力的体现,假如顺其自然没有一定的关系,是否能通过评审将大打折扣,这种科技评审的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注水科研、注水成果。这种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严重干扰了当前临床科学研究的发展,干扰了年青医生的培养,造成了临床科学研究表面的轰轰烈烈,科

技成果层出不穷,而真正能够转化为临床服务,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却不多。甚至,这种作假的风气已波及到临床的正常诊疗中,为了所谓的临床数据采集而违反诊疗规范,违反伦理道德,侵犯患者知情权,引发医疗纠纷。

监督乏力也是导致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一些项目、甚至省部级项目在结题之后,便没有人管,对其中是否有学术剽窃、抄袭、造假,甚至有其它的腐败,没有很好的监督管理体系。更没有独立的第三者对其进行理论的验证,或某些实验的重复,仅仅是组织几个人走马观花看看,吃吃喝喝谈谈,便算结题,更有甚者不经过上述程序还能拿科研成果奖。殊不知这种科研体系究竟能为临床医学的进步带来什么? 是进步还是倒退。科研创新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灵魂,而现在不少临床科学研究好像只是为了参加评比和评奖,真正能够用于临床的却很少。这里面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是不少研究项目本身就没有做好,不少研究项目本身就有水份,当然很难投入实际应用。

4 结合实际,自我管理,让学术回归学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病人多、病情重、病情复杂等诸多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临床,对临床医生而言,这里孕育着一个巨大的

科学研究领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当地情况,结合当地医院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围绕困惑临床的问题,围绕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地进行

思索,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在思索中不断地提出假说,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和验证,当假说被验证为理论后,才能改进和完善诊疗技术,反过来为临床服务,进

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实现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使医学事业不断提高。否则,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别人做什么,你去跟什么,甚至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弄虚作假,貌似达到领先水平,实质上浪费了时间,浪费了财力,导致临床医学创新的下滑,导致临床医生带着打假的观念来阅读国内文献。近年来在某些单位、某些部门,在衡量临床医学研究成果时,往往用是否达到分子水平、是否细胞水平来评价其水平的高低,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临床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用最简便、最廉价而又能解决问题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技术[ 1 ]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医疗事业,还必须改革当前的科技评

价体系,根除当前科技界普遍存在的浮躁虚假之风,让学术回归学术,全民学术的状况一定要改变。什么样的学术都存在,这样只会搞坏学术环境。在当前学术道德下滑的情况下,应当建立科技评审的回避制和盲审制,成立评审的中介机构,建

立异地评审体系。同时科学研究应与领导和单位的政绩、业绩相脱离。另外,学者诚信的恢复是确保学术清洁的前提,要引导学者恢复诚信,要让学者自已管理自已的学术,建立同行评议制度,让同行进行学术评议,最好的惩罚方法莫过于同行的蔑视,最好的管理是行业自律,而不是由政府出面对学术进行管理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学术造假和腐败的问题。

5 分级管理,有所侧重,临床科学研究落到实处

科研经费是有限的,做为各级管理部门应当有选择的使用,而不应像撒“胡椒粉”一样到处去撒,例如: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科研院所和省部级医院,要加大投入比例,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鼓励、支持开展各种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基础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以尽快提升医疗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应对其加强求真的学术道德、求善的人本道德的监管力度[ 3 ]。

而对地市及县级医院的重点是鼓励以引进当今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为主,使其围绕临床、围绕病人的需要进行不断地消化和吸收,对这一级医院的科研不应提倡,不应进行考核,而是应当加以引导,这一级医院工作的重心应是疾病的防治,应是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解决当地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治疗。如今,从医科院校的附属医院、省部级医院,到基层的地、县级医院,更有甚者包括镇医院,一开口就是医教研,似乎教学、科学研究与所有的医院都密不可分,似乎这项神圣的桂冠个个都必须戴,而实质上许多地市一级医院,不论科研环境,还是人才队伍的构成、科研设计的能力、统计分析的质量都不适宜进行科学研究,教学也是针对本院年轻医护人员的培养和辖区内下级医院医护人员的进修培养,更何况国家卫生部正在推进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既然医院已实行了分级管理,专科医生培养也将要实行准入制,那么科学研究与教学也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只有定位准确,才能集中优势、发挥特长,使临床医学真正地做到创新与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真正的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 ] 巴德年.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水平[J ] . 中华医学杂志,20XX , 83 (1) :1.

[2 ] 胡良平.“学术造假”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J ] . 中华医学杂志,20XX ,86 (8) :507 - 509.

[3 ] 李建会. 从黄禹锡事件看伦理学对科学的重要性[J ] . 医学与哲学,20XX , 27 (2) :14 - 18

论文在线 :s://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研标准(从2016级开始执行)

附件1 A 类期刊 AI 依据:《Nature》、《Science》、UTD-24、FT-45以及经济管理类国际“A类与A-类”期刊,参见附录1。 AII 依据:经济管理类国际“B+类、B类”期刊,经管类的国内顶级期刊,全国MBA“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参见附录2。 AIII 其他被SCI或SSCI检索的国际、国内期刊及《求是》杂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的A 类期刊,参见附录3。 B类期刊新华文摘收录文章、运筹学学报、四大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的理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的B类期刊、CSSCI经管类期刊、人大复印资料、EI检索期刊(不含会议)、国家各一级学会会刊及《中国高等教育》,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见附录4。 C类期刊北大核心期刊、除经管类之外的其他CSSCI 期刊、EI检索会议、ISTP论文等。 附录1:AI类期刊 1.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3.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5.Accounting Review 6.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9.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0.Econometrica 11.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2.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3.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ef6860661.html,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https://www.360docs.net/doc/ef6860661.html,RMS Journal on Computing 16.IIE Transactions 17.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8.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1.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2.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3.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4.Journal of Finance 25.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6.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科室临床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室临床科研项目 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临床科研管理制度 一、申报课题的立项论证制度 科室建立规范化的课题申报管理制度,所报课题事先均需经过充分的情报调研,并由科室(或邀请同行专家)进行立项论证。立项论证可采用会议或书面评议的形式,评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立论依据、学术水平、可行性分析、试验方法、技术路线、人员梯队和实验条件等。对科研合同则要求论证签订合同的目的、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承担的责任等。由于同行专家分别来自各专业学科,她们往往是学科带头人,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请她们论证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可在知识上互相补充和启迪,从而进一步完善科研设计思想,增强申请课题的竞争力。 二、课题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 科室加强对课题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不但仅是检查在科研项目能否按计划完成,更重要的是经过检查,及时从科研项目中发现真正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新内容,以便进一步给予支持和扶持。建立科室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先布置课题组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计划进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等。在自查的基础上,由科室主任带领有关人员进行每年不少于二次的现场检查考核。对有明显进展或已取得阶段成果者给予奖励,并进行重点跟踪扶持,或着手进行成果鉴定的准备工作。对部分存在困难的课题,要尽量经过各种途径给予协调解

决,促进科研课题沿既定目标按期保质顺利完成。 三、科技成果管理制度 科技成果是指在实验或理论上有创造性,有一定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新药物、新理论、新认识等等。对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的制定,其内容应包括科技成果鉴定须具备的条件、鉴定程序、鉴定形式、鉴定方法以及科技成果的申报、登记、推广应用等多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和要求。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应按国家《创造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及《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等规定执行。 四、科研支撑条例管理制度 (一)科研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管制度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应视情况采取“专管共用”或“专管专用”的方式,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最佳运行,提高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包括仪器设备共用制度、安全操作规定、维护检修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四防(防尘、防震、防潮、防磁)安全制度、对外服务收益分配规定等。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每台均应建立技术档案。对仪器使用者加强培训学习,使其掌握仪器技术性能、操作使用和维修技术,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实验室、研究室工作制度进入实验室、研究室时要穿工作衣,传染性的实验要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工作时要精

CSSCI经济、管理等类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经济学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81/F9.838.60911.55514.45311.112 2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CN11-1078/F8.983 5.9097.0849.0357.753 3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N 11-6010/F—— 4.703 4.267 5.386 4.785 4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CN11-1268/F 5.003 3.423 4.669 5.902 4.749 5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CN11-3536/F 4.797 4.073 3.814 5.644 4.582 6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1138/F 4.535 3.557 3.965 5.742 4.450 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CN11-1087/F 3.307 3.988 4.318 4.961 4.144 8国际金融研究中国国际金融学会CN11-1132/F 5.326 3.170 3.389 3.066 3.738 9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CN11-1024/F 3.573 2.560 3.878 4.486 3.624 10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1262/F 3.341 3.018 3.417 3.782 3.390 11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3586/F 2.673 2.193 2.750 4.628 3.061 12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CN31-1012/F 3.135 2.258 2.589 3.223 2.801 13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CN11-1323/F 2.854 2.478 2.425 3.200 2.739 14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CN11-2640/F 2.402 2.675 2.518 2.999 2.649 15国际经济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3799/F 3.753 2.385 2.285 2.143 2.642 16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1-1048/F 3.308 2.473 2.188 2.395 2.591 17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1692/F 2.905 2.477 2.242 2.690 2.579 18经济科学北京大学CN11-1564/F 3.083 1.968 2.185 3.065 2.575 19南开经济研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CN12-1028/F 2.508 1.323 2.424 3.025 2.320 20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CN11-1883/S 2.221 1.798 1.901 2.549 2.117 21世界经济文汇复旦大学CN31-1139/F 2.143 1.453 2.245 2.596 2.109 22财贸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CN11-1166/F 2.059 1.533 2.240 2.560 2.098 23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CN51-1312/F 2.08 1.593 2.347 2.303 2.081 2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CN11-1517/F 2.272 1.718 2.075 2.172 2.059 25证券市场导报深圳证劵交易所综合研究所CN44-1343/F 2.641 1.602 1.687 2.142 2.018 26产业经济研究南京财经大学CN32-1683/F 1.783 1.763 2.153 2.283 1.996 27经济评论武汉大学CN42-1348/F 1.944 1.673 2.013 2.113 1.936 28国际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CN11-1600/F 2.774 2.023 1.542 1.363 1.926 29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CN51-1104/F 2.179 1.584 1.673 1.768 1.801 30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CN61-1400/F 1.944 1.447 1.675 2.093 1.790 31现代日本经济吉林大学、全国日本经济学会CN22-1065/F 1.8 1.863 1.829 1.414 1.727 32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CN21-1096/F 1.965 1.317 1.567 1.933 1.696 33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CN43-1057/F 2.032 1.530 1.460 1.743 1.691 34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N11-3504/TU 1.448 1.569 1.822 1.896 1.684 35审计与经济研究南京审计学院CN32-1317/F 1.42 1.413 1.859 2.002 1.674 36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CN36-1030/F 1.774 1.468 1.685 1.747 1.669 37南方经济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CN44-1068/F 1.773 1.181 1.589 2.094 1.659 38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CN31-1817/C 1.88 1.380 1.658 1.687 1.651 39宏观经济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CN11-3952/F 1.915 1.535 1.625 1.460 1.634 40商业经济与管理浙江工商大学CN33-1336/F 1.738 1.235 1.458 1.803 1.559 4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CN14-1221/F 1.594 1.277 1.602 1.724 1.549 42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N11-1384/F 1.769 1.287 1.382 1.617 1.514 43上海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31-1163/F 1.357 1.424 1.658 1.554 1.498 4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CN11-1591/F 1.501 1.174 1.561 1.649 1.471 45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杂志社CN11-1011/F 1.779 1.133 1.611 1.360 1.471 46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2-1544/F 1.886 1.442 1.288 1.207 1.456 47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CN11-3846/F 1.605 1.253 1.349 1.508 1.429 48城市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CN11-1119/C 1.677 1.273 1.218 1.484 1.413 4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N42-1663/F 1.336 1.160 1.517 1.628 1.410 50财贸研究安徽财经大学CN34-1093/F 1.256 1.194 1.524 1.637 1.403 51经济问题探索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N53-1006/F 1.433 1.108 1.320 1.294 1.289 52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CN44-1302/F 1.5820.987 1.110 1.249 1.232 53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CN33-1154/F0.759 1.147 1.376 1.614 1.224 54金融经济学研究广东金融学院CN44-1696/F 1.139 1.130 1.252 1.252 1.193 55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3645/F 1.15 1.150 1.296 1.163 1.190 56农村经济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CN51-1029/F 1.2570.981 1.220 1.269 1.182 57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CN36-1224/F0.9310.872 1.370 1.291 1.116 58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CN11-1077/F 1.0950.994 1.185 1.173 1.112 59现代经济探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CN32-1566/F 1.0120.994 1.346 1.088 1.110 60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57/F 1.1370.914 1.126 1.197 1.094 61经济经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CN41-1421/F 1.0860.884 1.141 1.239 1.088 62改革重庆社会科学院CN50-1012/F——0.503 1.161 1.591 1.085 63亚太经济福建社会科学院CN35-1014/F 1.4530.9160.9550.990 1.079 64经济纵横吉林省社会科学院CN22-1054/F 1.1880.963 1.107 1.044 1.076 65经济问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CN14-1058/F 1.1690.8940.995 1.068 1.032 66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CN53-1209/F 1.2010.8010.8660.9110.945 67当代经济研究吉林财经大学CN22-1232/F0.9570.8230.9940.9260.925 68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广东财经大学CN44-1446/F0.8640.8000.9110.8420.854 6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CN13-1207/F0.7510.7390.7760.8640.783 70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CN35-1020/F0.7190.3330.5820.8530.622 71价格理论与实践中国价格协会CN11-1010/F0.6860.5130.6900.5610.613 72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CN35-1023/F0.4960.3950.5290.5020.481 73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CN11-5859/D—————————— 以下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金融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CN11-5865/F—————— 1.778 1.778 2金融论坛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学会CN11-4613/F 2.348 1.083 1.000 1.504 1.484 3上海金融上海市金融学会CN31-1160/F 1.801 1.251 1.390 1.215 1.414 4技术经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CN11-1444/F 1.138 1.135 1.219 1.264 1.189 5现代城市研究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CN32-1612/TU 1.1680.916 1.295 1.333 1.178 6税务与经济吉林财经大学CN22-1210/F 1.225 1.113 1.212 1.001 1.138 7消费经济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CN43-1022/F 1.215 1.041 1.165 1.129 1.138 8保险研究中国保险学会CN11-1632/F0.839 1.069 1.408 1.152 1.117

医院临床科室运营管理的思路

医院临床科室运营管理的思路 临床科室是医院实现功能的最基本单元,是医院宗旨、使命的最具体体现者,是医院工作方针、领导管理意图的最直接实践者,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最直接的窗口,因此,临床科室的运营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 医院科室运营机制的核心要素运营是指如何进行某项活动,强调操作过程,比喻机构有组织地开展工作,比如运行和营业。 医院临床科室的运营机制主要由两个核心要素组成:效率和效益。效率是通过 医院科室的内部管理获得,效益是通过医院科室的外部经营获得。经营要扩张,要效益,而管理要收敛,要效率,通过效率实现效益,通过高效率实现高效益,这就是医院临床科室的运营机制。 临床科室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 能够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保证科室良好的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让病人满意;完成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项医疗任务,达到科室各项医疗服务指标要求;不断提高科室专科技术水平,抓好科室人员的专业和"三基"训练,保持医疗技术的先进性,达到人有专长、科有特色的品牌建设;保证科室医疗活动的惯性运转,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把好诊断关、治疗关、手术关、急危重症抢救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关,确保医疗安全;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增强科室发展的后劲;抓好科室经济管理,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完善科室运营机制,坚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佳的医疗服务效果。 临床科室运营管理的原则 突出医疗的中心工作地位,医疗、教学、科研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协调发展;增强质量敏感性,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自觉把科室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投入到临

床工作和病人身上;以病人为关注焦点,强化服务意识,从满意服务向感动服务和完美服务发展;建立健全科室惯性运行机制,狠抓规章制度建设,形成目标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奖罚明确、操作性强的科室规章制度体系;实施综合目标管理,科室有目标,人人有指标,通过目标管理达到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的目的;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以德治院,以德治科,使科室人员树立良好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使命感,真正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 医院临床科室运营管理的思路 进行医院临床科室功能定位医院临床科室成长性分析:分为成长初期、快速成长期、平稳期、衰退期和二次成长期。 医院临床科室分类:依据社会效益(工作量)和经济效益(收支结余)。 将科室分为?、?、?、?类科室。医院科室需要依据医院整体功能的需要和上述两方面的基础情况来确定科室的功能。 案例:北京市某医院临床科室运营路径和关键控制点 1.诊断路径:综合病史、体检结果做出初步诊断?通过三级检诊、会诊、病情讨论和特殊检查结果做出修正诊断或者进一步明确诊断。 关键控制点为:物理诊断、全面了解病情、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工作的指导、把关和纠偏,及时、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会诊,及时、准确、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等。 2.辅助检查路径:检查项目的确定?提出申请?预约检查时间?检查前特殊准备?检查实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及时回报。 关键控制点为:检查项目确定的合理性、知情同意、大型仪器检查项目的诊断阳性率、预约时间、检查标本的管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回报的及时性等。

国内外管理学核心期刊

国内外管理学核心期刊 一、外文类 (一)Top Management Journals (A) 1.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5.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ef6860661.html,anization Science 9.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二)Top Management Journals (A-/B+) 1.Human relations 2.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 5.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Journal of Management 7.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ef6860661.html,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医院临床科室6S管理制度【最新版】

医院临床科室6S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临床科室6S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优化临床科室工作环境,提升医院对外形象,促进全体员工科学高效工作,结合临床科室实际,经院领导研究决定,制定本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市人民医院

临床科室6S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优化临床科室工作环境,理顺现场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巩固安全保障,提升对外形象,制定该6S管理制度。 一、6S管理目的 通过整理整顿办公物品,清扫清洁办公场所等行动,促进办公环境、工作效率、对外形象、安全质量等持续提升。 二、6S管理内容 6S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 1.整理:对办公区、休息室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为必要物品和非必要物品、常用物品和非常用物品、一般物品和贵重物品等。 2.整顿:对非必要物品果断丢弃,对必要物品、常用物品和贵重物品要妥善保存,放置整齐、加以标识,做到随用随取,减少寻找时间,使得秩序井然,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3.清扫:对办公区域、办公设施、休息室定期进行清扫、清洗,保持干净整洁。 4.清洁:维护整理、整顿、清扫后的整洁美观状态。 5.素养:养成良好习惯,将上述四项内容持之以恒、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6.安全: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工作规范。 三、医生办公室(休息室)6S管理规定 通过明确责任部门,划分责任区域,严格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规定,逐步建立起责任明确、内容全面、严格规范的6S管理体系。 1.责任部门:成立临床6S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XX负责医院临床科室办公区域6S管理的推动工作,并且对

管理学院18种期刊及CSSCI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1)18种重要期刊:(此外,影响因子>=1的SCI,SSCI期刊) 管理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 科研管理 管理工程学报 中国管理科学 研究与发展管理 管理学报 中国工业经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研究 中国软科学 南开管理评论 会计研究 管理世界 系统工程学报 金融研究 世界经济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重要期刊: ①.全部重点期刊 ②.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重要学术期刊 ③.SCI,SSCI,EI,及CSSCI中经济类与管理类刊源 ④.CSSCI中法学和统计学类刊源(考核法学和统计学学科老师) ⑤.以下10中期刊: 冶金自动化 制造业自动化工业工程 信息与控制 计算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信息系统学报 中国管理信息化中国教育信息化数学的认识与实践 (3)一般期刊: ①.未列入上述目录的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类别的SSCI刊源 ②.有国际连续出版刊物号(ISSN)的外文期刊 ③.被ISTP收录或有书号(ISBN)的会议文集和丛刊

CSSCI(2012-2013) 管理学(29种)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管)单位 1 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南开管理评论南开大学商学院 3 科研管理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等 4 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5 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6 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7 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8 研究与发展管理复旦大学 9 公共管理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0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 11 管理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12 管理工程学报浙江大学 13 中国管理科学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 14 管理学报华中科技大学 15 管理评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6 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17 预测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1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9 科技进步与对策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20 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1 科学管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 22 软科学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23 系统工程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 24 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5 经济体制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6 系统管理学报上海交通大学 27 华东经济管理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28 宏观经济管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29 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谈谈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谈谈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作为一名护理系的学生,与药学系或临床专业相比较,跟科学研究的接触相对较少,感觉“科学研究”只是一个出现在书面上的词语,对科研的认识,有很多都是片面或有误差的。以为科研就是写论文,对科研的目的也很模糊,以为就是为了发表文章而科学研究,为了成果拿奖而科学研究。或者为了提工资、升职称、立功受奖、推荐院士等等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待遇而去做科研。对科研的过程很模糊。通过这几周的学习,让我对科研有了新的了解和看法, 医学科研,是探索人类生命和疾病的现象,阐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建立有效地防病治病的方法,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其主要任务有揭示人体生命的本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现象和机制,认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从而为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方法,和手段。医学科研与其他科研有所不同,有其特有的道德原则,本着造福人类的纯正目的,要有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有主动配合的协作精神,还要有百折不饶的顽强毅力。科学研究有着自身的规律,从提出假说到选题,从立项到结题,这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还有着许多不可预知性,并非有了假说就可立项,有了选题就可出成果。 科研课题来源很多,有来自自身实践或他人实践,来自客观要求或协作要求,还有来自上级指定,公开招标。科研课题是在目标,期限,投资额,课题人员四个基本条件下进行的解决问题的活动,要确

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要确定科研的方向,所谓的科研方向,是科研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它规定着这个时期内科研者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要确定科研方向,需要调查现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现状,比较历史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获得的成就,把握住前沿和生长点,系统综合考虑之后择优定向。并且在选择过程中以及整个研究开发过程阶段中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法来判断研究成果的有效程度。当确定了研究方向后,就要选题,选题要注意研究目标具体明确,防止低水平重复,明确选题可靠性,对选题的结果要有预见性,课题通过建立假说,科研的构思,预初试验,方案验证后,正式确立。确立课题后。就要对该课题科研拟定计划,使课题具体化,确定解决方式,途径和方法,拟定实施方案。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大不同在于,基础医学是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回答问题,而临床研究工作的水平决定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是否有创新,有经得起临床验证的有严格对照的,别人也能重复的科学结果。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是站在临床需要的立场上来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有证据,都必须通过长期的临床前瞻性、随机性、对照性研究才能得出证据。这种研究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甚至看其很好的假说、选题,但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不断需要调整课题的设计,也可能经过数年的努力,与原假说不符而不能结题。病人的病情演变、病人的个体差异和诊疗规范都将影响着临床科学研究的进行和结果的产生。要做好临床科学研究不能靠短、频、快,而是

管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1、管理职能理论和管理角色理论的联系。 (1)管理职能的种类、管理角色的种类 (2)区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管理工作,侧重点不同(3)联系:每一种职能都可以用十种角色来描述;反之,每一个角色,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可能承担不同的职 能。 2、简述明茨伯格十大管理角色,指出大型组织和小型组织中管理者扮演的角色的区别。 小型组织中主要角色是发言人和企业家的角色,因为需要外人认识组织本身,以便筹措资源。 大型组织,该问题已经解决,主要是资源分配者和联络者,主要任务是集中处理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 3、管理技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重要性如何?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管理实践的现实意义 5、论述科学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以及相互区别 贡献: 科学管理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工作效率,主要内容………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法约尔和韦伯的理论:组织职能、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和三个结论,管理思想的重大转变。区别: 研究内容不同:方法技术、组织结构、人的需求 人性假设不同 研究方法不同:科学管理定量和定性结合,行为科学运用实验法 6、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定义 首先回答管理的定义,指出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1)科学性:有效成功的管理必须又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要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管理必须科 学化。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就是由经验走向科学的 过程。人们通过总结管理中大量成功的经验,失败的 管理教训,已经归纳和抽象出了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 和原则,遵循这些基本原理和原则,对管理效率的提 高有着直接的意义。 (2)艺术性: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创造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艺术性由两个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前瞻gai

第16卷 第1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 o l.16 N o.1  1998年2月SC IEN T IF I C M ANA GE M EN T R ESEA RCH Feb.1998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张 钢?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 1 引言 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在人们的共同劳动中也产生了管理。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中西方由于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原因,在各自漫长的民族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特色各异、风格独具的文化体系。这种带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文化传统,不仅渗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而且贯穿于社会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使得中西方管理思想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也形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美国学者克劳德?小乔治曾说:“从《墨子》、《孟子》和《周礼》(约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古代记载中,已看到当时的中国人早已知道组织、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原则。”但是,由于种种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尤其是没有能够与近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至于其作用和影响为人们所忽视。 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目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1984年,陈炳富教授应邀在中科院学部委员大会上作了题为“要开展中国管理史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从此,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在中国蓬勃开展起来。十几年来,人们在发掘、探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源流、发展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试图对这些已经取得的有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地归纳整理,并预期未来研究的若干走向,以期对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所借鉴。 2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整体把握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掘与整理是整个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基础工作,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成果也比较多。总的来说,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大的方向上面:第一是关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整体把握,属于宏观研究;第二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一部分属于中观或微观研究。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宏观把握方面,典型的有这样几种观点: 2.1东方管理文化论。苏东水认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是一门具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它包括三部分:一是治国学;二是治生学;三是治身学或人为学。治国学主要是对人口、田制、生产、市场、财赋、漕运、人事、行政和军事等方面的管理的学问;治生学主要是对管理农副业、工业、运输业、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人为学主要研究谋略、人为、为人、用人、选材、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励、沟通等方面的学问。 正是由这三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积累的实践经验与学问形成了东方独特的管理文化,并构成中国古代的管理传统学科体系。这个传统学科要素,就管理哲学思想而论,包含有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勒、圆等十五个方面;而在中国古代管理学科体系中,管理的本质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人为、为人”,即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

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备。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第十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外贴敷、箍围、切开、结扎、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砭镰、垫棉、熏洗、熏蒸、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涂擦、针灸、耳穴治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操作规范以及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等外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浅析如何开展临床科学之探索研究

“关于开展临床科学之探索研究” , 打算就以下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意义、选题、基金申请、循证医学与课题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基本素养和向国际杂志投稿等方面。 意义 :科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核心之一 ,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 是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途径 , 是学科梯队建设的重要手段 , 是提高学术地位的重要内容。国内外著名大学、学科无不与之密切关联。作为临床医生 , 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来提高医疗质量 , 例如近年比较热的学习微创外科技术、学习器官移植技术、学习局部消融技术等等 , 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国家原创的。只有从事科学研究 , 才可能有我们自己原创的东西 , 去为病人服务。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 , 对医疗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过多的检查和过多的治疗都不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 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的经验 , 但又不能照搬。我以为需要形成有我国特色的临床医疗 , 需要寻找和创造“多、快、好、省治好病”的途径 , 因此需要开展临床科学研究。 (1从实际出发。医学科研 , 特别是临床医学的选题 , 首先应从实际出发 , 以提高诊疗水平为主要目的。 (2要抓住关键。抓住能带动全局的关键。例如 , 我们研究所近 10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肝癌切除后的疗效 , 决定要研究术后转移复发的问题。研究转移复发不能以病人作试验 , 需要建立人肝癌转移的裸鼠和细胞模型 , 没有这样的模型 , 研究就难以进行。为此 , 建立模型变成研究转移的关键。我们经过10年努力 , 建成一个较完整的模型系统 , 为研究肝癌转移提供了平台 , 带动了整个课题的开展。 (3要掌握信息。尤其是国内外所无者 , 如果信息不新 , 做了半天 , 结果是人家早已做过的。 (4要敢于攻坚。科学研究就是探索新的东西 , 通常都有相当的难度 , 不可能每项探索都会取得成功 , 做 10件能有一件成功就很不错了 , 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 敢于打硬仗。 (5务求必胜。论文格式一旦申请基金中标 , 就要务求必胜 , 而且最好是超前完成 , 这样才能建立良好信誉。我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委托 , 曾主持编写并出版《临床医学基础》 (1997的战略调研报告 , 列出癌症、心血管病、呼吸系病、病毒性感染、创伤烧伤和牙病等 6方面重大疾病 , 以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等三大调节系统作为重点。这些方面至今没有重大改变。对学科带头人而言 , 选题应符合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所谓发展方向 , 一般应符合我国

管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管理学复习整理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有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原理 人本原理:一方面强调组织被管理者参与管理,另一方面强调根据人的特性度组织、对人进行管理,重视管理的人性化: 系统原理:具有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组织活动是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 第二,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 第三,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效益原理:尽量以较少的资源去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科学管理研究(泰勒) 要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企业盈利,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A、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 B、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的标准化 C、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A、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B、实行职能工长制 C、进行例外管理 4、一般管理研究(法约尔) 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5、科层组织研究 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法理型权力的特征: 为管理的连续性奠定了基础 合理性 领导人可借助法律的手段来保证权力的行使 所有权力都有明确规定,而且时按照组织任务所必须的职能加以详细的划分的 6、决策的概念 狭义:决策是一种行为,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做出选择 广义: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在做出最后的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总之,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分析判断过程 7、决策与计划的区别 确定组织目标和拟定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是计划工作的首要职能,而确定组织目标和拟

近现代科学观的演进及其启示

第22卷 第5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22 No.5 2004年10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RCH Oct.2004近现代科学观的演进及其启示Ξ 疏礼兵,姜巍 (浙江大学,杭州 310027) 摘要:16世纪末经启蒙运动而产生的近代科学以机械论和还原论为特征,其实质是外在联系观在科学上的表现。20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开端的现代科学,历经混沌运动和生物学革命,更加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基于科学史的考察为近现代科学观的演进提供了佐证。科学观的演进丰富了科学内涵,也推动了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近代科学观;现代科学观;演进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4)05-0056-03 Implication of Evolution on N eoteric& Modern Science Vie w SHU Li-bing JIANG Wei (Zhejiang U niversity,H angzhou 310027) Abstract:Neoteric sicence came into being by the enlightenment campaign at the end of16th centruy.It characterizes with mechanism and revivification and its nature is the exhibition of extra-relation view on science.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goes through the relative theory,quantum mechanics,chaos movement and biological revolution.Different with neoteric science,moden science emphasizes more on the inter-relation of matters.Neoteric science view is developing into modern science view,which characterizes with integration and organism.It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ce and propels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continually. K ey w ords:Neoteric science view;Modern science view;Evolution 1 引言 在西方语境中,现代科学泛指从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以来由笛卡尔、牛顿等科学巨匠所开创和建立的科学体系。此现代科学与我国通常所言的现代科学在含义上有所不同,我国学界一般将其分为近代科学和现代科学两个阶段。 近代科学基本上是指由培根、牛顿、笛卡儿等开创的,近三百年内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观点、方法、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工程技术,成为创建近百年来人类文明空前繁荣的基石。进入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对牛顿力学所代表的宇宙观构成了尖锐挑战,这预示着近代科学的思想框架已经无法容纳人类对宇宙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从贝诺朗菲的一般系统理论,到维纳的控制论、香农的信息论,一系列新学科的出现冲破了还原论那种学科分割、目无全牛的分析框架,用全局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现有的逻辑方法并不能穷尽人类的认识,它只是人类认识的一种方法,而决不能构成终极的、无法再前进的理论体系。 近代科学观的最大特征是机械论和还原论,片面地强调分解而忽视综合。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对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原则进行冷静的反思。现代科学 Ξ收稿日期:2004—04—12 作者简介:疏礼兵(1977—),男,安徽安庆人,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